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的安全距离,以降 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 密集场所,应佩戴符合防 疫要求的口罩,保护自己 和他人的健康。
04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针对特定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如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解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 缓解不适感。
抗生素
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 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 感染。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 内湿度适中,有助于缓解 呼吸道症状。
饮食调整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饮 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 助于痰液排出。
病毒变异与进化研究
病毒变异机制研究
病毒变异是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病毒 变异的机制和规律,了解病毒变异的 趋势和特点。
病毒进化研究
病毒进化是影响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因素之一,未来需要加强病毒进化 研究,了解病毒进化的趋势和特点, 为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研发
氧疗与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道阻塞的患 者,可能需要采用氧疗或 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如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呼吸道症状,促进康复。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呼吸道痉挛,改 善呼吸不畅等症状。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05
嗜肺军团菌:引起军团菌病, 严重可导致肺炎和呼吸衰竭
02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感、 脑膜炎等疾病
04
肺炎衣原体:引起肺炎、支 气管炎等疾病
病毒性病原菌
01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症 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等
02
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呼
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症状
包括咳嗽、呼吸困难等
03
腺病毒:引起腺病毒感染,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 咙痛等
的传播
液
喉咙痛:患者可能出现 喉咙痛、吞咽困难等症
状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 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
状
发热:呼吸道感染可能导 致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
战、出汗等症状
鼻塞:患者可能出现鼻 塞、流鼻涕等症状
头痛:患者可能出现头 痛、头晕等症状
细菌性病原菌
01
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中 耳炎等疾病
03
卡他莫拉菌:引起呼吸道感 染、肺炎等疾病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 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 适量的运动,如散步、 跑步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去人多的地 方,减少接触感
染源的机会
佩戴口罩,减少 飞沫传播感染源
的机会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减少感染源
PCR扩增、结果分析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
03
速准确 局限性: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04
人员,成本较高
病原菌血清学检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TEP1
STEP2
STEP3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包括疫 情监测、预防接种、呼吸道分泌物检查、隔离治疗等措施。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机构的处理能力,确保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知和自我防 护意识。
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和细 菌性两大类,其中病毒性呼吸道 传染病更为常见,如流感、禽流 感、鼻病毒等。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颗粒物传播, 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 播。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 的人群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 染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强调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
学校宣传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海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向师生宣传呼吸 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能 力。
社区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广播、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呼 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醒居民注意个人防护 和公共卫生。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向公众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帮助公众了
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02
让公众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避免聚集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03
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收集病史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 肺炎 诊断程序—确定病原体
常见肺炎的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
病原体
病史、症状和体征
X 线征象
肺炎链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咳铁锈色 肺叶或肺段实变 痰、胸痛、肺实变体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痰、 肺叶或小叶侵润,早期空洞,
气急、毒血症症状、休克
脓胸,可见液气囊腔
肺炎克雷伯杆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衰竭、肺叶或肺段实变,蜂窝状脓
| 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肺炎还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 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病原体直接 抵达下呼吸道后,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 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了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可引起肺组 织的坏死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 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
| 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2、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 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HAP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其临床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侵润 影加上下列三个临床征候中的两个或以上可以诊断为肺炎: 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 肺炎 诊断程序—评估严重程度
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几经修订,于2007年发表了成 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其重症肺炎标准如下: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 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侵润;
| 肺炎 分类—解刨分类
2024版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完整ppt课件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完整ppt课件CONTENTS•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预防与控制策略•临床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概述01定义与分类定义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等传播方式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其他微生物性三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免疫力下降和环境因素等。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等均可影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可导致不同的症状表现。
诊断方法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可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辅助诊断。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02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症状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等麻疹病毒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等接种疫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飞沫传播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病原体风疹病毒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水痘和带状疱疹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症状水痘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等;带状疱疹表现为疼痛、疱疹等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以免继发感染。
预防与控制策略03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
《呼吸系统传染病》课件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 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
。
公共场所消毒
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 毒,消灭可能的病原体
。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 高人们对呼吸系统传染 病及其预防措施的认识
和了解。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不同呼吸系统传染病,有 多种疫苗可供选择,如流感疫
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接种对象
根据疫苗种类和疾病流行情况 ,确定接种对象,一般针对儿 童、老人、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是必要的。
02 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包 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VS
详细描述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 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其症状包括 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肌 肉疼痛等。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流感病 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变 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传播方式
总结词
阐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排 出,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人吸入后感染。此外,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及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疾病。
临床表现
总结词
描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根据病原体和 个体差异,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体征主要包括肺部啰音、呼 吸急促、发绀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接种时机
根据疾病流行季节和疫苗种类 ,确定接种时间,一般建议在 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
呼吸道感染疾病宣讲PPT
目录 呼吸道感染疾病简介 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见症状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
呼吸道感染 疾病简介
呼吸道感染疾病简介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呼吸道感 染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 或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 主要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
注意咳嗽礼仪:使用纸巾或肘部遮 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呼吸道感染 疾病的常见症
状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见症状
咳嗽:常见症状之一,可伴有咳痰。 发热:体温升高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 见表现。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见症状
喉咙痛:喉咙疼痛或不适感, 吞咽时会感到疼痛。 流鼻涕:鼻涕增多,常伴有鼻 塞。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呼吸道感染 疾病的治疗方
法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 治疗,如咳嗽止咳药、退烧药等。 抗生素治疗:如果呼吸道感染疾病由细 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 行治疗。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
充分休息: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 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休 息状态。
呼吸道感染疾病简介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疾病通过飞沫传 播、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等途径传 播。
预防呼吸道 感染疾病的方
法
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
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使用 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 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 道感染疾病的人接触,避免去人多拥挤 的场所。 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 开窗通风。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
❖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呼吸道病原体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与其它病 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可能在2-3天后 咳嗽的病症会表现比较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 人中,肺炎支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 物 体复合物反应,并显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 冲液(PBS) 球蛋白和结合物
❖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采样
抗原检测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鼻 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度的 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距离约 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在 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内送 检
抗原检测采样
下呼吸道感染
❖ 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扩张等
❖ 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 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 时治疗的原那么,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 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Hale Waihona Puke 呼吸道病原体❖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 IgM ❖ IgG
❖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 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 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 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
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目 录
•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呼 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
将大量特异性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与样本中的核酸进行杂 交反应,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判断病原体种类。此方法具有 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病原体变异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变异,导致疫苗研 发和防控策略面临挑战。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和治疗受限。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 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 强身体抵抗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道 传染病的人接触,减少
疾病传播风险。
环境卫生改善
室内环境清洁
垃圾处理
定期清扫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病菌滋生和 传播。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如学校、 幼儿园、医院等,定期消毒、通风。
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网络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医疗机构 、疾控中心、社区等各个层面。
定期收集和分析疫情数据,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报告制度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 、准确上报,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喉 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
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疗。
中医药在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病原体制定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使用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的中成药辅助治疗。
中医外治法
如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可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 2
预防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苗头,防止病情恶化。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药物预防
对于某些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等,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或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 疗。
控制措施与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消毒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清洁 环境等,以切断疾病的传 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如提供疫苗接种 、加强个人防护等。
04
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疾病监测
监测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及时发现
异常发病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意义
危害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可导致发热、 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防控意义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 内通风等,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 护公众健康。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呼吸道传染 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和病毒性 传染病(如流感、禽流感等)。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PPT课件
Thank You
喷剂:西瓜霜喷剂、锡类散
发热头痛
可选用散利痛、去痛片、 芬必得、正柴胡饮冲剂、 感冒退热颗粒、泰诺、白
加黑、克感敏
需用抗生素的疾病(需就医)
扁桃体炎
抗菌消炎药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或手术 对证治疗:止痛退热;淡盐水漱口,含润 喉片、草珊瑚含片等
支气管炎
红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发热、脓痰、重症咳 嗽患者),病情重者可肌 肉注射或点滴 对证治疗:退热(复方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止咳化痰(咳必清、 甘草片、 超声雾化)
特殊情况的处理
发热
应卧床休息
保持房间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湿度
高热伴头痛者,应进行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 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 或头枕冰袋。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 ,必需遵医嘱
应用退热药者,应注意避免大量出汗,及时补充水分,以防引起虚脱
接受适度的锻炼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 有 40%-6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鼻病毒等。 其余是细菌感染
2、当有受凉、淋雨、酗酒等诱
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防御功
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
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
保暖
速繁殖,引起本病
3、疲劳
4、精神不畅快
5、营养失衡
有规 律的 生活
保持 乐观 心情
细菌、支原体、病 毒上百种病原
分类
普通感冒
呼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吸
扁桃体炎
道
感
支气管炎
染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
1 若咳嗽加重、咳脓性痰、体温进一步升高,提示并发
下呼吸道感染
病 情 发 展
呼吸道传染病课件
中医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 证候和病机,采用中药汤 剂、中成药等进行辨证施 治。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 人体气血,增强免疫力, 缓解症状。
预防保健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指导 患者调整饮食、作息等生 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有助于诊
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与方法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与他人的 接触,以降低传播风险。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相应的 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 。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原体,采用相应的抗感染 药物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
的全球威胁。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 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 以增强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疫苗接种对于保护易感人群、阻 断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控制疫情的爆发和蔓延。
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 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努 力,以确保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呼 吸道传染病发生地点和时间分布,寻找潜 在的爆发源。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趋势与影响因素
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可能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增加防控难度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病毒传播媒介的分布和繁殖, 从而影响疾病传播。
ABCD
人口流动
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二、急性细支气管炎三、肺炎(Pneumonia)(一)细菌性肺炎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大部或全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肺炎球菌,少见的有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诱因:受寒、感冒、过度疲劳、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发病机制:肺炎球菌引起致敏,机体发生变反应性炎。
血管扩张,通透性↑→浆液、纤维素渗出病理变化:(1)充血水肿期:第1-2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数RBC、WBC (2)红色肝样变期:第3-4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RBC渗出,少数WBC、纤维素(3)灰色肝样变期:第5-6天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4)溶解消散期:一周后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溶解酶→纤维素溶解、病原体被吞噬溶解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并发症(1) 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纤维素性渗出物因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少,溶蛋白酶不足→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消散→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 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大叶性肺炎(肉质变)(2)化脓性胸膜炎及脓胸(3)肺脓肿(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2.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绝大多数为化脓性炎症。
病因: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等。
诱因:急性传染病、受寒、酗酒、心衰等。
发病机制: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细菌可侵入细支气管远端及末梢肺组织繁殖,引起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肉眼:肺内出现散在实变病灶,直径 0.5-1cm,色暗红、灰黄色, 质实,下叶背侧较多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镜下:(1)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 (2) 病灶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小叶性肺炎并发症:(1)呼吸衰竭(2)心衰(3)脓毒败血症(4)肺脓肿及脓胸(5)支气管扩张(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病因:流感病毒,呼吸道胞病毒,腺病毒等病理变化:肉眼:肺组织充血,水肿,体积轻度增大镜下: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血管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病毒包涵体。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标本处理
痰标本用无菌盐水约20ML漂洗2次 用等量sputosol 作用20分钟,溶解粘痰 用四区划线法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
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放置CO2培养箱孵育 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小时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报告方式
临床常见的有:
G+球菌:肺炎链球菌
G- 球 菌 : 卡 他 布 兰 汉 菌 、 脑 膜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嗜血杆菌、鲍特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细菌为 一类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阴性短小杆 菌常呈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态。
≈106 ≥107±
感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2+ ~ 3+: 感染菌
多为感染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判定
1. 确定: ① 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 ② 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取标本:
细菌>105cfu/ml(2+) BALF:细菌≥104cfu/ml(1-2+) PSB、PBALF:细菌>103cfu/ml(1+)
痰培养以半定量形式记录菌量,即1+、 2+、3+、4+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临床意义+≤104±多为污染菌++
《呼吸道疾病》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呼吸道疾病概述 • 常见呼吸道疾病介绍 •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 新药研发与治疗进展 • 结论
01
CHAPTER
呼吸道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 统的各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涉及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部等器官。
发挥社区作用
鼓励社区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控工作, 组织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社 区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04
CHAPTER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抗炎药物
用于治疗细菌性呼吸道 感染,如肺炎、支气管
炎等。
用于治疗病毒性呼吸道 感染,如流感、感冒等。
用于缓解呼吸道炎症和 肿胀,如哮喘、慢性阻
患者自我管理
01
02
03
04
健康宣教
让患者了解呼吸道疾病 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定期复查
督促患者定期到医院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
治疗COPD的方法包括戒烟、 药物治疗、氧疗等,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缓解 症状。
肺癌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 生在肺部,早期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预防肺癌的措施包括戒烟、减少空气 污染、定期进行体检等。
肺癌的发病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 因素有关,治疗方式根据病情和分期 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手术、化疗、 放疗等。
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危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预后与随访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或寻找替代疗法,以克服现有抗生素的局限性。
抗生素耐药性
通过深入研究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提供基础。
新型药物靶点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细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引发相关疾病。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治疗细菌感染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
感染细菌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治疗,导致劳动力损失和生产力的下降。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呼吸道感染细菌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类细菌,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定义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分类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
临床意义
副流感嗜血杆菌:咽炎和心内膜炎。 溶血嗜血杆菌: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埃及嗜血杆菌:急性眼结膜炎。 副嗜沫嗜血杆菌:心内膜炎、肺炎、
脑膜炎。
杜克嗜血杆菌:软下疳
.
26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最适生长温度: 35℃
PH
7.6-7.8
生长因子:X、V
5%-10% CO2
.
27
嗜血杆菌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③ 入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④ 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升高≥1:32 ⑤ LP抗体升高≥1:320(ELISA),
或间接荧光抗体≥1:512
.
16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3. 无意义:
① 痰培养到上呼吸道正常菌(草链、表 葡、非致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
② 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 ③ 不符上述“确定”和“有意义”条款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
.
1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3% 7% 4% 7% 2%
12%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
支厡体
嗜肺军团菌
65%
病毒
其他
其他致病菌包括:卡它莫拉菌、GNB、衣原体等
Adapted from Woodhead M.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34(suppl A):85-92
临床意义
+
≤104±
多为污染菌
++
+++ ++++
≈105
≈106 ≥107±
污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 1+:污染菌 2+:难以确定 3+:感染菌
感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2+ ~ 3+: 感染菌
多为感染菌
.
14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判定
1. 确定: ① 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 ② 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取标本:
.
5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 痰标本:采集应在抗菌治疗前,清 晨清水漱口三次,深咳痰。
➢无痰者用高渗盐水吸入导痰。
➢意识障碍者可经鼻或口腔吸痰,或经 人工气道吸痰。
.
6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咽试子应用无菌湿棉签取,即时送检。
➢ 实验室应即时接种血琼脂和巧克力琼 脂(含抗菌素), 置5-10%CO2气体 环境。
细菌>105cfu/ml(2+) BALF:细菌≥104cfu/ml(1-2+) PSB、PBALF:细菌>103cfu/ml(1+)
③ 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升高≥4倍 ④ LP直接荧光抗体阳性+抗体滴度升高
.
15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2.有意义: ① 合格痰标本培养细菌≥3+
② 细菌少量生长,但与镜检结果一致 (肺球、流感、卡他莫拉菌)
.
7
标本质量评价
直接涂片镜检: 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 白细胞>25/低倍视野
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
8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
9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
10
标本处理
痰标本用无菌盐水约20ML漂洗2次 用等量sputosol 作用20分钟,溶解粘痰 用四区划线法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
.
17
苛养菌
苛养菌: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通培养 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临床常见的有:
G+球菌:肺炎链球菌
G-球菌:卡他布兰汉菌、脑膜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嗜血杆菌、鲍特菌
.
18
.
19
.
20
.
21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细菌为 一类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阴性短小杆 菌常呈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态。
45-54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5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衣原体
.
4
CAP病原学诊断
我国苛养菌分离现状
未建立标本送检指南;
送检标本与接种时间相隔太长;
不具备苛养菌分离的培养基;
无CO2培养环境; 不能辨别菌落;
无鉴别试剂
苛养菌分离率低,污染菌影响药敏结果,
迄今国内无可信的CAP病原学流行病学资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2
分类
隶属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
本菌属包括16个菌种,其中9个与临床有关
.
23
临床意义
嗜血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上呼吸道。
可引起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脑膜炎、
菌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
24
临床意义
流感嗜血杆菌: 常引起咽炎、中耳炎、肺炎、鼻炎、
脑膜炎、心包炎、骨髓炎等。
主要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
菌种
X因子 V因子 溶血性
流感嗜血杆菌 +
+
-
副流感嗜血杆菌 -
+
-
埃及嗜血杆菌 +
+
-
杜克嗜血杆菌 +
- +/-
嗜沫嗜血杆菌 +
-
-
溶血性嗜血杆菌 +
+
+
.
28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其对吲哚、脲酶及鸟氨酸试 验的反应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副流感嗜血 杆菌亦可分为8个生物型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
报告
图 流感嗜血杆菌的检验程序
.
32
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痰液、脓液、鼻咽分泌
物等标本可直接涂片,脑脊液离心取沉 淀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查见革兰 阴性短小杆菌,呈多形性,结合临床症 状,作初步诊断。
.
2
以色列CAP的病因调查(1991-92: 346例)
45
阳
40 35
性 30
% 25
20
15
10
5
0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军团菌 流布呼感氏吸嗜柯道血克病杆斯毒菌体
其它
Thorax 1999;51:179
.
3
以色列不同年龄组CAP的病因调查
第一位
第二位
17-44岁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及时送检。
.
31
血液、脑脊液
检验程序
脑脊液、鼻咽试子、痰、脓液
增菌培养 35℃ 鉴定
分离培养 巧克力琼脂 血液琼脂
35℃ 5~10%CO2 挑选可疑菌落
直接涂片染色 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
初报
分型
菌落特征 菌体形态 卫星试验 X、V因子需求试验
吲哚 、尿素酶、鸟氨酸脱羧酶(生物分型) 荚膜肿胀试验(荚膜多糖抗原分型)
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放置CO2培养箱孵育 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小时
.
11
.
12
报告方式
痰培养以半定量形式记录菌量,即1+、 2+、3+、4+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
13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b、c、d、e、f 6个血清型,其中b型致病性最
强,f次之。
.
29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含有不耐热的S抗原和耐热R 抗原。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菌落特征可分为三种类 型:粘液型(M)、光滑型(S)、粗糙型 (R)。
.
30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标本,如鼻咽试
子,痰液,脑脊液,脓液等。避免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