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

合集下载

03-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03-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二)意识形态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 秦、汉时,又衍生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象和 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社会人事的变异,反之,社会人事变 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感 应的关系。即人应该如何对待大自然这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这 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 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大 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 然及其生态。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2)台: 台 —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 以观天象、通神明,因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生产力的水平很低的上古时代,对许多自然物和自 然现象都怀着畏敬的心情加以崇拜,这种情况一直到文明社 会的初期仍然保留着。天子和诸侯都要奉领土内的高山为神 祗,用隆重的礼仪来祭祀它们。在全国范围内还选择位于东、 南、西、北的四座高山定为“四岳”,受到特别崇奉,祭祀 之礼也最隆重。以后又演变为“五岳”,历代皇帝对五岳的 祭祀活动,便成了封建王朝的旷代大典。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总的来说: 生成期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园林的演进变化及 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状态。关于这一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 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虽已见诸文献记载, 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 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 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秦-皇家园林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秦-皇家园林
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在园林里面挖池筑岛,模拟海 上仙山的形象以满足他接近神仙的愿望,即建“兰池宫”。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者重要的地位。 1)引渭水为池,池中筑岛山,乃首次筑山、理水之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 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 23 -
三明学院
宜春苑 梁山宫 骊山宫 林光宫
- 24 -
三明学院
1.秦代园林规划特点:按天上星座的布列 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的 思想在帝都规划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秦代著名的离宫别苑有:上林苑、咸阳宫、 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 兰池宫等。
- 25 -
三明学院
(2)集各地富豪商贾于京城及其周边。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 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 的政治、经济势力。因此要征集天下匠师来此营造宅第,也促进了 建筑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3)修筑弛道。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秦始皇在全国范围修筑 “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等省。
- 10 -
三明学院
大咸阳规划
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的北、南两部分的广大 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秦始皇增建的 六国宫;渭南,扩建的上林苑,新建的信宫和后来的 阿房宫。
这个庞大的宫苑集群突出了咸阳宫总揽全局的主 导地位,其他宫苑则犹如众星拱北极,体现了人间皇 帝的至高至尊。
- 11 -
三明学院
-4-
三明学院
1. 秦(前221-前207)统一中国后做的大量统一工作
(1)政治上,建立皇帝独裁,自称“朕”表示唯我 至尊,立郡县制、官制,并且统一立法,统一了度 量衡。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先秦两汉园林的几种形式及其解释

先秦两汉园林的几种形式及其解释

先秦两汉时期,园林建筑在我国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和文学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造园理念和风格。

园林建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的体现。

在先秦两汉时期,园林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一些典型的类型。

以下将针对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一、宫殿园林宫殿园林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种园林建筑形式,它们常常位于皇宫内或贵族宅邸中。

这种园林建筑常常是以宫殿为主体,配以假山、池塘、廊亭等景观,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

宫殿园林的建筑风格较为豪华瑰丽,富丽堂皇,表现了主人的财富与地位。

宫殿园林还常常与宫殿建筑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室景观。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先秦两汉时期的另一种园林建筑形式,这种园林建筑常常位于富有的士族或商人家中。

私家园林的风格与宫殿园林有所不同,它更注重表达主人的情怀和审美追求,常常以自然景观为基调,有“借景造园”的特点。

私家园林的建筑多借鉴自然山水,以假山、溪流、松柏等景观为主要元素,注重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禅意悠扬的氛围。

三、寺庙园林在先秦两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对我国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园林便是其中之一。

寺庙园林通常位于佛寺或道观内,以供僧侣修行和信众礼佛为主要目的。

寺庙园林的建筑注重营造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常以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观为主要元素,同时也融入了佛教的造园理念,表现出一种虚无缥缈、超脱尘世的意境。

四、墓园墓园是先秦两汉时期另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形式,它们常常位于贵族或皇室的墓地内,旨在表达对逝者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墓园的建筑风格常常以宁静肃穆为主,常以林木茂密、花草繁茂为主要景观,体现了对逝者的思念与哀怀。

以上是先秦两汉时期几种典型的园林建筑形式及其解释。

这些园林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审美理念,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崇尚和思考。

这些园林建筑形式的精髓不仅通过史书记载,更是源自古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三明学院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 根本,这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 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 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 34 -
三明学院
- 39 -
三明学院
鹿台--摘星(心)台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 主要的两处。
- 40 -
三明学院
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县境内。
“沙丘苑台”中的苑也就是囿, “囿”、“台”并提意味着两者相毗连为 整体。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 的场所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 商周
第四节 秦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 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 小结
-1-
三明学院
第一节 总说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 元220年)
-2-
三明学院
背景介绍
殷、周、秦、汉的兴衰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 生。 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又称殷朝 盘庚迁殷约 为公元前1300年) 。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奴隶制王国。 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是为东周。经历 “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封建制经济取代 奴隶制经济;学术上百家争鸣、思想上空前活跃。
(二)意识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造园史秦汉南林园林史PPT课件

造园史秦汉南林园林史PPT课件

建章宫周围二十余里,殿三十六,是一座小型的城。“其 北冶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 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 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建章宫.未央宫 平面想象图
清漪园,西湖的一池三山
汉代建筑
主要园林
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 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 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到了汉武帝 时,国力富裕,更大规模的营建宫苑,兴造周围四百里 的西郊苑,五百四十里的甘泉苑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扩建的长安西郊的上林苑。
西汉长安及附近主要宫苑分布图
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戚富 商,也纷纷竞相建造园林。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的私 家园林便发展起来。
贵族梁孝王刘武筑有兔园在河南商邱。据《三辅黄图》记载: “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宫,筑兔园。园中有百 灵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 凫渚。其诸宫观想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毕 有,王曰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第二章 秦汉建筑宫苑
一、历史概述 二、主要园林 三、秦汉园林之特点
历史概述(1)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大力改革政治、 经济、文化,统一法令、 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历史概述(2)
秦始皇修驰道通达全国;抗击匈奴修筑长城;始皇 好营宫室,短短十多年所建置离宫约五六百余处 仅咸阳附近就有二百余处;集中人力物力和六国 建筑技术,征天下匠师营造建筑修筑 “六国宫 殿”;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

第二章秦汉时期园林

第二章秦汉时期园林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 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统一全国的过程中, 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城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 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
西汉(武帝)时,小农地主经济空前发展,中央集权 的大统一局面空前巩固,先秦儒学与五行、谶chen纬 之说相融合而成的汉代儒学,居于思想界的正统地位, 但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仍然流行,从而形成儒、 道互补的情况。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对平衡维 系着封建大帝国的强盛和稳定。泱泱大国的气派,儒 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及于文化艺术的诸方面,产生 了瑰丽的汉赋,羽化登仙的神话,现实与幻想交织的 绘画,神与人结合的雕刻等等。园林方面当然也受到 这种影响,再加上当时的繁荣经济,强大国力以及汉 武帝本人的好大喜功,皇家造园活动遂达到空前兴盛 的局面。
三、皇家园林(秦) 2、皇室宫馆 (1)信宫(天极;极庙) 渭南暂宿的帝宫;皇帝举行庆典,朝会群臣的大朝之处” ;后来 又成了祭祀的场所。 (2) 阿房宫: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 这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在帝都规划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帝 王之都”的建设要求,体现皇权的威严。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 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阿房宫的修建一方面是 要显示皇帝的威严,另一方面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 阿房宫大小殿宇共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不尽相同。秦始 皇生前,把从六国掠夺来的珠宝、美女深藏宫内。他巡回各宫 室一天住一处,死时,还未把宫室住遍。秦朝末年,项羽火烧 阿旁宫,据传大火三个月不熄,加以两千年来的风雨洗礼,今 天的阿旁宫仅保存一处建筑夯土遗址,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 1000米,高2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始皇台。 “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02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02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建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建成“洛邑”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 建成“洛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宗 庙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殷、周、秦、汉 殷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囿——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主要建筑物。 台——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 11世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 纪殷末周初。 纪殷末周初。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台的游赏功能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并结合于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散布许多离 宫御苑。 宫御苑。 上林苑 原秦国旧苑, 原秦国旧苑,阿房宫为苑内最主要的一组供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森林覆 盖,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既丰富水 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兰池宫 宜春苑 摹拟海上仙山, 摹拟海上仙山,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 者重要的地位。 者重要的地位。 梁山宫 骊山宫 林光宫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春秋战国——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从而出现宫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春秋战国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苑建设高潮。 苑建设高潮。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树木花草以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物则结合了天然山水地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有了为游赏的目 的而经营的水体。 的而经营的水体。

中外园林史 第2章--皇家园林

中外园林史 第2章--皇家园林
2.发展过程以及成就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就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囿和台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而这四者 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商的后期,囿到处可见,并且向苑囿方向发展。周朝发展较 快,规定了囿的等级。
3.园林实例 (1)鹿台与沙丘苑
2.发展过程及成就
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史上是由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也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又 一个高潮。古代的囿基本上以自然环境为主,稍加人工成分,而秦汉时期的苑 除了继承古代囿的传统特点,继续建造高大的台榭外,还建造了大量的宫殿、 观、阙等园林建筑,形成有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的格调。
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在内容、形式、构思、立意、造园手法、技术、 材料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
(1)规模宏大
皇帝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优势,占据大片疆土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 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例如:我国早期的皇家园林周文王的灵囿,方圆35千米。 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 隋唐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 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33多公顷; 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
第二章 皇家园林
目录
1 皇家园林发展概述 2 皇家园林发展历程
3
皇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一、皇家园林发展概述
皇家园林是指建造费用均由国库支出,且归属于皇帝个人、皇室或诸侯所私有 的园林,是供皇帝居住、娱乐、祭祀,以及召见大臣、举行朝会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古籍里面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等,是中国古 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之一。

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虬龙鸾凤,托为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 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囿的出现与发展
• 囿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出现在公元前11世 纪,即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主要功能—帝王狩猎; • “囿有韭囿也,囿见有杏”; • “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 •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台)、苑(御宿苑、思贤苑); • 6)生产基地:果园、蔬圃、养鱼场等。 • 特点: • 1)上林苑是范围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 2)建筑分布疏朗; • 3)功能多样-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
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三)汉洛阳主要皇家宫苑
• 洛阳设北宫南宫两区,相距七里,中央作大 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
十余丈,连延数里…引激流水为池,奇 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奇树 异草,靡不培植。
•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
• (三)隐士庄园 • 张衡庄园 •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
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 仲长统庄园 • “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
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第四节 小结
• 2.梁冀与其妻孙寿的苑囿 • 园圃:“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
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 飞走其间”;
• 梁冀创造了土假山的纪录,并开始模仿自然 山水,有别于虚幻的神仙境界;
• 菟园:“修缮楼观,数年乃成”; • “仙人好楼居”,观景、造景需要。
• (二)富豪大贾苑囿 • 茂陵袁广汉 • “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构石为山,高
(四)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 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有草生于庭”; • 夏有世室,殷有重屋,周有明堂; • 桀造金楼玉殿; • 商朝的桐宫-离宫; • 周《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0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PPT课件

0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PPT课件

尸阳官、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
昭台宫、蒲陶宫;茧观、平乐观、博
望观、益乐观、便门观、众鹿观、榴
木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
郊观、椒唐观、当路观、则阳观、走
马观、虎困观、上兰观、昆池观、豫
2020年9月28日章观、朗池观、华光观”。
18
3)水景:
《三辅故事》:“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 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 常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 泛舟池中,张风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 帝御豫章观临观焉”。
《汉旧仪》:“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 台、犬台、兽圈”
2020年9月28日
19
考古:
2020年9月28日
20
2建章宫(公元前 104年)
《三辅黄图》:“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 宫西、长安城外。”
2020年9月28日
建章宫
21
太液池 :
《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 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 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7
1 咸阳宫(信宫)
《三辅黄图》:“始皇穷极奢侈,筑秦 始皇(信宫亦称咸阳宫),因北陵营殿, 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引渭水 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 牛”。
2020年9月28日
8
《三辅黄图》:“北至九峻、甘泉(山名), 南至鄠、杜(地名鄠县和杜顺),东至河,西 至汧、渭(水名)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 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 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 不能遍”。
2020年9月28日
33
2020年9月28日
34
《世说新语·言语》: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期——殷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期——殷周秦汉
▪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自然 生态环境中
▪ 典型的代表: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 宫、兔园
上林苑
▪ 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Fra bibliotek境▪ 建筑间距大,疏朗、随宜的“集锦式”总 体布局
▪ 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居住、 娱乐、朝会、通神、生产、军训等
西汉建章宫
6.东汉
4.意识形态因素
▪ 天人合一思想——明确了中国古典园林的 发展方向是顺乎自然的“自然风景式”
▪ 君子比德思想——正统的思想为中国古典 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发展空间
▪ 神仙思想——源于自然崇拜,是人们精神 理想的寄托,刺激了各项园林艺术的发展
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发展
▪ 从囿到苑
线索
▪ 上古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 规模最大、特点最突出、知名度最高的是楚国 的章华台和吴国的姑苏台
▪ 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 个重要实例
▪ 其选址和建筑经营能够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的优 势,并发挥其成景作用
▪ 建筑丰富,功能多样 ▪ 人工开凿水体,兼有运输、供水及供水上娱乐
等功能 ▪ 是上一代囿与台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秦汉
▪ 皇家园林规模减小,但是注重造景效果, 且观赏功能提高了
▪ 私家园林较多,以自然风景为蓝本,有别 于皇家园林虚幻的神仙境界
▪ 隐逸庄园出现了萌芽
小结(秦汉时期)
▪ 秦汉多功能用途的宫苑园林 ▪ 私家造园气派宏大,尽显豪华富有 ▪ 汉代在造园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
▪ 营造工程浩大,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 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 的创作。
“王在灵囿,麀 (you)鹿攸伏。塵鹿 濯濯,白鸟篙篙。 王在灵沼,於轫鱼 跃。” 不但帝王有囿,诸候 也可有囿。《诗经》 记载: “囿……天子百里, 诸候四十里”;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东汉皇家园林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东汉皇家园林
- 28 - 三 明 学 院
- 29 -
三 明 学 院
- 30 -
三 明 学 院
- 31 -
三 明 学 院
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家园林中的水景较多, 往往把建筑与理水相结合而因水成景。下图表现的便 是一幢临水的水榭,整幢建筑物用悬臂梁承托悬挑, 使之由岸边突出于水面,以便于观赏水中游鱼嬉戏之 景。
-4-
三 明 学 院
东汉洛阳:扩建秦代城垣,城区略成长方 形、城内有南宫和北宫两区、合占城区面积五 分之一以上。全城并未形成以主要宫殿为中心 的轴线,也未遵循周代以王城为核心的营国之 制. 南宫为秦代旧宫,正殿名却非殿。 明帝时大修北宫,其正殿德阳殿最为宏大雄伟。 南宫、北宫分别为大朝、寝宫性质。
庄园主除豪强之外,还有一些出身世家大族。(如光武帝 舅父樊宏。他拥有大量庄田和奴仆、经营农工商业,而又出身 高贵、位居高官、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像这样的世家大 族庄园主,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的前身。
政府的各级官僚也通过种种方式兼并土地而拥有自己的庄园。
- 33 -
三 明 学 院
东汉中期以后,许多文人出身的官僚由于 不满现状、逃避政治斗争(外戚宦官)所带来 的灾祸和破害,纷纷辞官回到自己的庄园隐居 起来,一些世家大族的文人也有终生不愿为官 而甘心于庄园内过着隐居生活的。因此,在社 会上便出现了一大批“隐士”。 隐士自古有之,即避世隐逸的士人,亦称 高士、逸士。他们的抱负不见重于统治者,或 者不愿意取媚于流俗,更不愿同流合污,为了 维护自己的独立的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乃避 开现实社会,跑道山林里长期隐居起来。
庄园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开皇帝的集权政治得以成为比较理想的隐避之所这时的隐士不必要遁迹山林了取而代之的是归田园居即到各自的庄园中去做那悠哉游哉的安逸的庄园主隐士庄园主

《园林史》之秦汉时期的园林

《园林史》之秦汉时期的园林

(二)阿房宫 阿房宫建在上林苑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它的总体设计和风格完全符合帝王之都的要求,是 咸阳宫殿建筑的后起者和最大者,它代信宫而起, 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是皇权威严的象征。 阿房宫三百多里的范围,弥山跨谷皆为宫室,是皇 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地方,其性质相 当于渭南的政治中心。往南一直延伸到终南山,往 北与都城咸阳浑然一体。它通过复道连接北面的咸 阳宫和东面的骊山宫。(复道为两层的廊道,上层 封闭,下层开敞)
资料: 合纵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 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 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 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 楚五国攻秦。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 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 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 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真正达到了 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
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双坡屋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面悬 于山墙之外,又叫挑山顶。
4、硬山顶:双坡屋顶,屋面与山墙平齐以别 于悬山式。山墙大多用砖石承重墙。
5、攒尖顶:锥形屋顶,根据平面形态可分为圆 形攒尖顶和多边形攒尖顶。屋顶汇于中心一 点,无正脊,是塔、亭、楼、阁常用形式。
圆 形 攒 尖 顶
①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铺平了道路。 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 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术和 刑名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 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 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 ②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 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 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 多分封子弟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 缩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既是帝王娱游狩猎之所,也是帝王物质生
活资料的生产专用基地。
三、园林创新 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 2.汉代开创了“园中园”的造园手法,形成 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馆)的 格调。
3.首创了我国古典园林丰富造景和扩大空间 感的方法(上林苑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
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
1.雕刻艺术高超 2.军事成绩卓越
3.科技成果辉煌
4.量化标准严格
5.加工工艺精密
第二节 经典园林
一、秦 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的离宫大约有五六 百处之多,仅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二百余 处,出现了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活动
的高潮。
(一)咸阳皇宫群
建设规模宏大,中心突出,宫馆迤逦,范 围宽广。
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图
匈奴的威胁,搔拢,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
同时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长城。
以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又扩充了许 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绵延万里的长城,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 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其长达
5000多公里,是抵御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
游牧民族骑兵袭击的壁垒,也是秦始皇自身
飞走其间。
3.袁广汉园 富豪袁广汉的宅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 园内山水间驯养奇兽珍禽,栽植各种奇树 异草,用石堆造假山(创造了石假山的纪 录),高十余丈,造落差为瀑布,引激流 水为池。池的面积很大,其中激水为波涛, 积沙为渚洲。
第三节 园林特色
一、园林发展 1.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处于由囿向
从汉朝上林苑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看出,
上林宛基本是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发展而
来的。
古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
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 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意境与构
思还是极为初级的。
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
和宫室的综合体。宫室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 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 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
治统治,巩固国防。秦北伐匈奴,南定百
越设四郡,版图空前扩大,工农业空前发
展。
二、汉
(一)历时 西汉为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建都长
安,历时230年;东汉为公元25——公220
年,建都洛阳,历时195年。汉历时共425
年。
(二)史略
文景之治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三、时期特点
秦代的在科学艺术和军事方面的特点:
上林苑“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 五”,三十六苑,如宜春苑、御宿苑、思
贤苑、博望苑等各个不同的苑可以看出上
林苑的活动与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
上 林 苑 斗 兽 图
三十五观,如远望观(为了远借近眺)、 观象观(观赏大象的建筑)、平乐观(观 看文化娱乐表演的)等,各有不同的功能
用途,说明组景与景点之多。
(二)上林苑
为秦之旧苑,面积广大,内建有数十座宫, 台等建筑,其水源极为丰富,森林密布,
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
(三)阿房宫 阿房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由阿城、 前殿和门阙三部分组成。前殿是阿房宫的
主体工程。
后人仿建的阿房宫
“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 ,阿房宫大殿 北门用巨大的磁铁做成,为防备刺客,要 有穿铁甲或暗藏兵器潜至殿门的话,就会
石刻之鲸鱼与神话人物牛郎、织女等。
3.太液池
太液池风景优美,山水如画,达到坐观静 赏,静中有动的景观目的。在太液池中堆
筑了一座岛屿,象征着民间神话传说中东
海上的瀛洲、蓬菜、方丈三座仙山。
(三)东汉广成苑
苑内山岭起伏,河流纵横,宜于狩猎。广 成苑内有以大水面为主体的“禁苑”。
(四)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定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 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 园林,称为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更多体现
点)。
4.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 布局之先河,上林苑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 林工程手法,挖湖堆山,引天然水系,首创 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 5.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上也有一定的创新。
6.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 物馆、山水苑、斗鸡之先例。 7.汉时私家园林出现,寺庙园林崭露头角, 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
以东西门为正门,各置门阙,殿屋均正向
朝南,排列疏朗。
长乐宫遗址
2.未央宫 依龙首山而建,台殿高抗,不加版筑,以 高大的宫墙围绕。其有台43座,有十三池, 六山,一池一山在后宫。
未央宫遗址
未央宫总体布局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 一部分是以未央宫为中心的前宫区,第二
部分是包容有几个建筑群的中宫区,第三
3. 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 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
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1.梁孝王的梁园(兔园)
兔园范围颇可观,其形制仍以建筑为主, 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的比重。受文士 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画意境。
2.梁冀的苑囿 “采土筑山,十里九坂”,创造了土假山 的纪录。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
上林苑有大而宏伟的建章宫和两个大名池: 1.建章宫 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宫城,其宫殿布局利用有利地形,显得错
落有致,壮丽无比,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
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源自筑。2.昆明池 昆明池面积达150公顷,可在池内教习水战, 训练水军。其是都城长安的蓄水库,是帝
王游玩娱乐的人工湖。沿池有众多楼台及
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工程浩大为史所
罕见。
冢高76米,周长2000米,陵园内有两层城 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长6264米,内城周
长2525米,陵丘位于内城的中部偏南侧。
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
(五)长城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 侯割据的混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 朝,为了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定,不受北方
权力和荣耀的一个有利证明
“ 上 下 两 千 年 , 纵 横 十 万 里 ”
万里长城
八达岭长城
居庸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
二、汉 (一)西汉宫城——长安 宫殿建筑是汉长安核心建筑,最有代表性
的宫殿建筑有:
1.长乐宫
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角,在秦兴乐宫的旧
址上修建而成。长乐宫有鱼池、酒池、鸿 台,有大殿14座,其布局严整,四面有门,
第 二 章 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历史史略
一、秦
(一)历时 公元前771年襄王开国——公元前206年秦 二世,共历时560多年。
(二)史略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下设县,同时还改革了田
赋。为便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统
一了法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了文化和政
部分是以椒房为中心的后宫区。
3.甘泉宫
甘泉宫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周围有许多
附属宫、观、台榭建筑,其海拔较高,夏 季适宜避暑。其承担祭祀天神的使命。
(二)西汉上林苑
上林苑自秦始皇建,后又经汉武帝扩建, 是当时典型的皇家禁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采用苑中 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的方法。
被磁铁大门牢牢吸住,使之动弹不得。
阿房宫卧桥与磁石门
阿房宫兰池宫
兰池宫是在园里挖池筑岛,模似海上仙山 的形象以满足秦始皇接近神仙的愿望。中
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即开始于此。
阿房宫上天台
阿房宫祭地坛
秦始皇求仙——石像
阿房宫渭河
(四)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
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其风格清新秀雅,
手法精妙。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
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 “小中见大”。
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
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 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 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 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 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苑转变发展的阶段。
2.苑规模浩大,建筑崇宏、壮观、严整,装 饰穷极华丽,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
3.苑池营建时,池中建有三山,筑台与殿阁
相连,池边设平池。
4.东汉后期,皇家苑囿开始出现由崇尚建筑 逐步转向推崇山水林木。其园圃建设趋向
小型化,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
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二、秦汉苑囿的性质 1.凿池非为娱游,狩猎非为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