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重点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检(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1、标本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细针穿刺抽吸法

2、涂片制备方法:①推片法②吸管推片法③涂抹法④压拉涂片法⑤喷射法⑥印片法⑦微孔滤膜过滤法

3、标本固定

(1)目的:①固定: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以防细胞的自溶及细菌导致的腐败②保持细胞内的化学物质

(2)常用固定液:①Carnoy固定液:处理明显血性的标本,特点是渗透性强,固定效果好②乙醇乙醚固定液③95%乙醇固定液(3)方法:①▲带湿固定(wet fixation):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为带湿固定。将标本涂片迅速浸入固定液中,在固定过程中细胞不与空气接触,使细胞质脱水、蛋白质凝固。此固定法适用于巴氏染色或HE染色,该法固定后染色的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②干燥固定:此固定方法适用于瑞—姬染色。湿固定法细胞变小,干燥固定细胞变大。

4、标本浓缩技术:①离心法②细胞离心法③滤膜过滤法④细胞块法⑤液基细胞学技术

5、染色方法:

(1)巴氏染色法:鳞状上皮过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黄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或浅蓝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观察阴道涂片中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2)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 eosin,HE)染色法:适用于痰液涂片、穿刺细胞标本。胞核呈紫蓝色,胞质淡玫瑰红色,红细胞呈淡朱红色。

(3)瑞特—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 atain);本方法多用于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

●1、(多选)涂片通常由各种复杂细胞成分组成,因病变组织或采样部位不同,涂片上可同时见到正常和异常细胞。通常,涂片上正常同类同层细胞形态是均一的,细胞核反映的是细胞增殖状态和能力,细胞质反映的是细胞起源、功能状态和分化程度。

细胞活性增加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激素调节引起的细胞增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的生长),也可以是损伤性的,如修复(repair)和再生(regeneration),或肿瘤性异常。细胞活性减低多为激素(如低甲)、衰老(如卵巢功能降低)或凋亡等生理性情况,细胞可发生萎缩和退化变性。

(一)细胞数量

1、细胞过多(hypercellularity)表示增殖过程指数增加,代表增生或肿瘤。

2、细胞过少(paucicellularity)也并非表示无恶性细胞的存在,与标本的采集、肿瘤进展、肿瘤类型有关。分化差的恶性肿瘤时,细胞常散在脱落,形态类似于正常。因此,足够量的标本是提高结果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二)细胞结构特征

在细胞学涂片中常常缺乏细胞结构特征,而采集大量细胞时能显示组织学特征。

1、涂片上,正常上皮细胞常保持细胞极性(cell polarity)和细胞间黏附性(intercellular adhesion)。

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性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完成细胞的各项功能活动。

极性:细胞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差别,它们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朝向深部组织的一面称为“基底面”,而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面称“侧面”。

细胞间黏附性,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可溶性递质称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相互结合,钙黏蛋白也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镶嵌于细胞膜。

2、腺上皮细胞多呈规则排列,单层成片,正面观呈“蜂窝状”,侧面观呈“尖板条栅栏状”。

3、增生和良性肿瘤的上皮细胞常保持良好的黏附性,呈特殊的外观,如乳头状、玫瑰花样结构。

4、合胞体样细胞边界改变和极性紊乱时应考虑肿瘤的可能。

5、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的极性差,细胞间相互重叠,有时三维状聚集呈球形。

6、、癌细胞具有异常黏附性和异常聚集性2个主要特征。但是,正常淋巴细胞、分化差癌细胞的细胞间黏附性差,常呈散在分布,而淋巴瘤细胞(肿瘤性淋巴细胞)则相反,两者很难鉴别。

7、良性基质细胞常呈卵圆形、梭形,细胞间疏松黏附或呈裸核,恶性基质细胞(肉瘤)与良性基质细胞类似,但细胞核和细胞质多异常。

(三)细胞核特征:是判断良性细胞与恶性细胞的关键。(判断:多核细胞并不一定是恶性)

细胞核形态的异常称为核异质(dyskaryosis),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或者低度和高度。

1、良性细胞核的一般特点:细胞核体积相对较小,核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核边界光滑,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涂片上同一类型细胞之间差别很小,称为单形性。

2、恶性细胞核的一般特点:

①核DNA含量增加会产生核染色致密,即染色过深(hyperchromasia),核染色质分布不规则,呈粗颗粒状、核膜增厚。

②细胞核大小不均(anisokaryosis)时,常伴核膜异常增加,边界不规则,呈沟状、切迹状、皱缩状。

③核大小、形态和染色异常又称为核多形性(nuclear pleomorphism)。常用核质比(nuclear/cytoplasmic ratio,N/C)来表达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对比例,分化差的细胞常具大核,而细胞质的量无变化,故核质比增大。

3、良、恶性细胞的细胞核变化与特征

(四)细胞质特征

细胞质内贮存物质(如黏液、脂肪、碳水化合物、激素或结晶)只有通过特殊染色才能鉴别。正常细胞或分化好的恶性细胞,常见黏液球、泡沫状微空泡、微绒毛刷状缘和纤毛(cilia)。邻近细胞会出现细胞质铸模(moulding)现象,少数有细胞吞噬现象,见于良性或恶性疾病,后者更常见。细胞质退化性改变包括肿胀性、水肿性、空泡样(vacuolation)变化,质膜完整性丧失使细胞内容物溢出,即细胞溶解(cytolysis)。▲

(五)背景和人为因素

浸润性肿瘤常伴有血性、坏死性、变性细胞碎片,称为肿瘤素质(tumor diathesis)。▲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会产生细胞凹陷症(koilocytosis),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胞多核,核染色质呈“毛玻璃样”(ground glass),巨细胞病毒感染会出现“鹰眼样”(owl eye)核包涵体。

第二节正常细胞形态学

根据细胞学标本特点,将细胞分为上皮源性细胞和非上皮源性细胞。

同一来源细胞的组织学和细胞学之间是有差别的。在组织学上,细胞呈侧面观;在细胞学涂片上,细胞多呈正面观。

一、上皮细胞

上皮组织覆盖于器官表面或形成腺体和腺体样结构。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的上皮类似,根据功能分为5种:鳞状上皮细胞、分泌性腺上皮、纤毛上皮、间皮、尿路上皮。

(一)鳞状上皮

1.组织学鳞状上皮是一种多层上皮,覆盖于器官表面,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分为2种亚型:①角化型:分布皮肤和外阴表层。

②非角化型:分布于口腔前庭、角膜、咽、食道、阴道、外阴内层和子宫颈阴道口。

2.细胞学在细胞学涂片上,鳞状上皮细胞能很好保持完整形态。多数鳞状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角形、边界清晰,大小与来源有关。

3、鳞状上皮由多层上皮组成,通常分为4层。

①基底层细胞:正常情况下罕见,是唯一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

(1)内底层细胞:正常为一层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位于最底层,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又称为生发层。细胞最小,直径约10μm,核相对较大;

(2)外底层细胞:在内底层细胞之上,直径约10~15μm,由2~3层大细胞组成。

②中间层细胞:直径约15~40μm,由数层大细胞组成。核相对较小;

③表层细胞:最大,直径约40~60μm,由各种大细胞组成。细胞扁平,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根据细胞成熟程度,又分为角化前细胞、不完全角化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

(1)角化前细胞:细胞核略小于中间层细胞,染色较深,但染色质仍然均匀、细致呈颗粒状,胞质量显著增多;

(2)不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明显缩小,核致密、深染、固缩,核质交界处有狭窄空晕,有时近核处可见几个棕色小点,胞质透明,细胞可卷角;

(3)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小时,胞质极薄。可见皱褶、卷角,此种为衰老死亡的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