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合集下载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文献,结合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这两大因素在股市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文章不仅关注这两者如何独立作用于股价,更进一步探索了它们如何交互影响,对投资者行为及市场运行机制产生何种影响。

一、引言在金融市场中,股价的变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和行为因素。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中不同参与者获取信息的差异,而过度自信则是投资者在评估市场信息时表现出的过于乐观的心态。

随着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深入,这两个因素在股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讨这两者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二、信息不对称与股价变动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不同参与者获取信息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导致投资者对同一资产的价值产生不同的判断。

在股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二是不同投资者之间对公开信息的解读差异。

对于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内部人(如公司高管)通常掌握更多关于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的信息。

这种信息优势使得内部人能够在交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当内部人选择买卖股票时,往往会基于未公开的重要信息,从而影响市场对该股票的供需关系,导致股价发生变动。

不同投资者之间对公开信息的解读差异则表现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不同投资者在接收同样的公开信息时,由于认知能力和经验的差异,往往会对这些信息的解读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种解读差异同样会导致投资者对股票的估价差异,进而影响股价的变动。

三、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在评估市场信息时表现出的过于乐观的心态。

这种心态往往使投资者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低估风险。

在股票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如过度追涨或盲目杀跌。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认为自己的分析比市场平均水平更加准确。

金融论文:金融学视角下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

金融论文:金融学视角下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

金融论文:金融学视角下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现实投资者的区分,本文构造最简单的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者是否会因过度自信、模糊厌恶而带来风险决策行为的区别。

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在金融领域,人们的决策往往涉及风险,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风险选择都是核心问题。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往往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信念或偏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发生过度自信的现象。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

随着研究的深入,过度自信被认为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发现”。

同时,在金融领域许多决策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表现为模糊厌恶。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的,人们可以根据风险收益的期望进行选择以实现最大化收益。

而在现实的市场中,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市场的风险状况,对于风险的分布是“模糊的”,在模糊的状态下进行决策,投资者的模糊态度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模糊的市场环境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对风险的把控。

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个体的个性特征概念,在投资者做出决策的时候,过度自信程度和模糊厌恶程度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决策?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又是否存在关联?已有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

当前股市中存在的交易量之谜、股价过度波动现象、长期反转效应和短期动量等异常现象均可以用过度自信理论进行解释。

进而可以发现,过度自信程度会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

过度自信作为目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对于过度自信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对过度自信变量的选取也多采用一些代理变量间接测度,这并没有很好的贴近过度自信的本质定义,有关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故目前仍旧缺乏过度自信对个体风险决策影响的直接研究。

...........................1.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2.1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研究被试者的过度自信表现,然后通过对个体的风险态度的控制,设计风险决策任务,进一步研究过度自信程度与风险决策的关系。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篇一一、引言在现代金融市场分析中,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过度自信等行为心理学因素与股价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主题,探讨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股价变动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股价,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市场机制。

二、信息不对称与股价变动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中,不同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股价。

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会对股价产生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短期来看,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出现信息不充分或过度反应的情况。

一方面,由于部分投资者拥有内幕信息或比其他投资者更早获取到某些重要信息,他们可能会提前进行交易,导致股价短期内偏离其真实价值。

另一方面,当市场上的信息传播不充分时,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误解或忽视某些重要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长期来看,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赢者诅咒”现象。

由于部分投资者无法充分获取和利用所有信息,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容易获取信息的股票进行交易。

这可能导致某些股票的股价被低估或高估,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股价结构。

三、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预测能力过于自信。

在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局限性和错误观念,导致其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预测更为准确,从而在市场中表现出更高的交易活跃度。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较大的波动性。

同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忽视市场中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宏观经济政策等,从而对股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四、实证研究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市场中,股价的波动性更大;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更容易在短期内影响市场走势。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市场中,股价的变动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这些变动不仅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公司业绩、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市场中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投资者心理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心理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旨在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在市场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中买卖双方在获取信息上的不均衡。

通常,卖方(如公司内部人员)掌握的信息比买方(如普通投资者)更多。

这种信息差异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价值产生误判,进而影响股价。

例如,当公司内部人员了解即将发布的利好消息时,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一信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导致股价提前上涨。

三、过度自信心理对股价变动的影响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在评估市场信息和做出投资决策时,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走势。

这种心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风险,过度追求高收益。

在股市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过于乐观地估计公司的业绩和股价的上涨空间,从而推高股价。

此外,当市场中出现大量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时,这种心理还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性,进一步影响股价的变动。

四、信息不对称与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心理在股价变动中相互影响。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能够利用不均衡的信息进行交易;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投资者更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此外,当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市场时,可能会导致股价出现非理性波动,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五、实证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究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心理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1. 在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时期,股价往往出现异常波动。

这可能是因为内部人员利用不均衡的信息进行交易,导致普通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价值。

2.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往往与实际市场走势存在一定的偏差。

投资者注意力与过度自信对左尾反转的增益效应——基于我国A股数据的实证研究

投资者注意力与过度自信对左尾反转的增益效应——基于我国A股数据的实证研究

股资者注扁71与辺度自信罚丘尾用赛岡I曾嚴髓应—基于我国A股数据的实证研究王军,宋秀娜,孔晓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1)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我国2004年12月一2019年9月沪深A股市场数据,以个股异质性波动率调整的在险价值作为左尾风险代理变量,分析我国A股市场上左尾反转或动量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讨论投资者注意力与过度自信水平与策略收益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显著的左尾反转效应,即个股左尾风险与其未来中短期收益正相关;投资者注意力对左尾反转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投资者配置的注意力越多,反转收益越低;投资者过度自信水平对左尾反转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反转收益越高;投资者注意力与过度自信水平之间存在交互影响,过度自信对股票左尾反转效应的影响,会随着配置给股票注意力的增加而削弱。

有限注意力的客观存在,导致投资者对信息出现非匀质化关注,使股票价格波动呈现规律性。

过度自信对私人信号具有放大效应,会增强股票价格变动规律的显著性。

同时,注意力的增加会纠正投资者对菸人信号过度自信的行为偏差。

关键词:投资者注意力;过度自信;左尾反转效应;调整在险价值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0)12-0021-10一、引言与文献综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的股市都经历过多次大幅度震荡,我国2008年和2015年股市大跌、2020年初疫情爆发等,都对资产收益带来很大冲击。

本文将股票收益中出现的极端损失称之为“左尾风险”。

目前,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基于Markowitz方差一均值理论构建投资组合,试图通过对投资组合中各种资产比例的选择,达到给定风险下收益最大化,或者给定收益下风险最小化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个股尾部风险的研究对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⑴。

此外,左尾风险携带的潜在收益有待探究。

文献表明高风险应与高风险溢价相关,Ang et al.(2006)闵发现投资组合下行0值存在6%的风险溢价。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引言
作为市场波动 中的重要变量 ,股市成交 量和股票价格 蕴含 了股市交易过程 中的主要信息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
以来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热点。但传 统的量价关系 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完全理性市场假设的前提下 .且局限于 股市成交量和股票价格变化的同期关系或者基于信息经济 学对成交量及股票收益可预测性之间的探讨 。 目前国内外 金融市场波动现状及近期研究均表明 .认知偏差中的 自我 归 因偏差将市场历史收益与投资者过度 自信之间有机联系
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融入到金融学当中 .通过分析微 观个体行为 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来解释和预测金 融市场 的发展 。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
场行 为中的偏差和异象 ,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 同环境
下 的心理反应及决策行为特征 。宏观经济大环境作为一个 外部 因素 ,也必 然会对 投资 主体心 理预期 产生 影响 。因
缩阶段 时 .投 资者过度 自信波动程度较之扩 张期 更高 ;过度 自信心理在不 同的经 济周期阶段对股票价格产 生了 不 同的影响 本研 究提供 了一条研 究经济周期影响投资者过度 自信 心理进而作 用于股票价格的技 术路 线。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过度 自信 ;股票价格 ;V A R模型
度交 易损害了投资者财 富的结论 ⑤ 。陈其安 、唐雅 蓓和张
力公 ( 2 0 0 9 )在假设 机构投资者存在过度 自信心理的条件
下 。验证了机构 投资者过度 自 信程度与股票价格波动性及
成交 量显著 正相关⑥ 。王春 峰 、张亚 楠和房振 明 ( 2 0 1 0 )
此 ,从经济周期这一视角来研究投资者过度 自信心理与股 票价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x缸9
矽勺年够月3)日
0仍晚乒
叩年华郧。日
第1章引言
1.1研究意义和依据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和证券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假说指出, 如果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价格能够迅速充分地反映所有有关证券价格的信息,则证 券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变化就是完全随机的,投资者不可能利用某些分析模式和相 关信息始终如一地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根据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不 同,有效市场可以分为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有效市场假说 提出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 行为金融学最早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的商学教授Bun'ell和金融学教授 Bauman于1951年提出来的。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人员认为1,金融学家们在衡量 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不仅应建立和应用量化的投资模型,而且还应对投资者传 统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有效市场假说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理论基础上的,而这些 传统的金融理论的某些基本假设与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是 不相符合的。如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 更新自己的决策知识等假设,就与实际市场中投资者决策相差甚远。行为金融理 论以投资者的非理性冲动、过分自信及直觉驱动偏差等作为研究课题,其中关于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问题就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对国外证券市场的过度反应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和验证,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其它的一些国外证券市场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为止 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对于实证方法和实证结果的解释仍存在有较大的争论。因 此,本文采用De Bond和Thaler的模型与Zarowin的事件假设法,结合中国股市 的实际情况,就行为金融理论对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进行研

考虑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考虑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考虑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研究考虑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研究摘要: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常见的认知偏差之一,会影响投资决策和股票投资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提出一种占线股票投资策略。

通过对投资者过度自信偏好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过度自信投资者更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投资,这为投资者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介绍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原因、影响以及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的构建和实施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一、引言过度自信是人们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常见的偏差之一。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投资决策的不准确,从而对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研究表明适度的自信可以提高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和投资绩效。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来构建一种占线股票投资策略,提高投资回报。

二、投资人过度自信偏好的原因和影响1. 市场表现的自我解读:投资者往往会过度解读自己的市场表现,强调成功的决策,忽视失败的决策,从而导致过度自信。

2. 对信息的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过度自信,而不充分考虑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归因偏见:投资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巧和才能,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进一步加强了过度自信的倾向。

三、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的构建1. 选择高风险股票: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高风险股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风险并获得高回报。

2. 短期交易策略:由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注重短期结果,占线股票投资策略应该以短期交易为主,获得及时的回报。

3. 适时止盈止损:尽管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追求高回报,但他们也容易忽视风险控制。

占线股票投资策略应该设定适时的止盈止损点,控制风险。

四、占线股票投资策略的实施1. 量化策略:通过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筛选出过度自信投资者喜好的高风险股票。

2. 信息披露:通过加强股票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投资者对高风险股票的认知和研究水平。

中国股市过度自信与市场质量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过度自信与市场质量实证研究
收 稿 日期 :2 1—92 0 00 —3 作者简介 :张颖洁 ( 9 1 ) 18 一 ,女 ,河北人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金融工程 。 张亚楠 ( 9 2 ) 1 8一 ,女 ,天津 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金融工程 。


引言
经 过近 2 0年 的发 展 已颇具 规模 , 市场 主要 参 与者 的投 资素质 还 待提 高 , 于理性 投 资信念 的市场运 但 基
作 手法还 不 成熟 ,导致 我 国市场 异象 等 问题异 常突 出。
市场 质 量是 包含 流 动性 、波 动 性 、有 效性 等 多方 面指 标 的综 合体 系 ,是证 券 市场 核心 竞 争力 的
予 所获信 息 更高 的精度 并在 此基 础上 进行 交 易,其 交 易行为 对市 场 的流动 性 、波动 性和 有效 性等 方面 产 生影 响 ,国外学 者对 此进 行 了大量 的理 论和 实证研 究 。
理论 方面 的研 究主 要是对 经 典 的理性 预期 分析框 架进 行 修正 ,在模 型 中用某 些 参数刻 画投 资者 的 过度 自信 ,进而 用解 析方 法 分析过 度 自信对 市场 的 影响 ,如 O en e o 、D 、Gev i 和 Oda 、 d a 、B n s HS ra s en S h ik n和 Xin 、Gac cen ma og ri 的研 究L J 于 过度 自信 对流 动性 和波 动性 的影 响 ,理 论模 型得 到 了 a等 2 。对
21 0 0年 l 月 1 第2 0卷 第 6期
西 安 电子 科技 大 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da ie st(o il ce c io ) o r a inUnv ri S ca in eEdt n o Xi y S i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

●财政金融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终于走出了漫漫熊市,进入了快牛时期。

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股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

另一方面,由于热钱的涌入,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推动股市快速上涨。

但是大多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在这轮牛市中,资产的价格远远超过其合理的价值,出现了资产泡沫。

泡沫的产生源于投资者过分自信。

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者在过度自信的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资产定价模型:分析了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发现在考虑了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税收影响后,投资者持有股票的表现差于其卖出的股票。

并且这些投资者交易过多,在并不增加投资收益的效果下,交易成本的增加损害了其收益。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倾向:过度评价了私人信息的准确性,错误的解释了这些信号,导致了错误决策。

从1993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15年平均年换手率为484%,作为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股市,走向成熟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中国的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分析中国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

在国外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时间序列向量方程。

基于沪深股市所有股票每日交易数据,利用VAR模型检验中国股市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的特征。

通过脉冲向量函数考察相关因素对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

一、过度自信理论Black(1986)首先提出噪音交易者会打破完全理性市场的均衡。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又提出很多新的理论。

Odean(1998)和GervaisandOdean(2001),通过假设噪音交易者会将牛市的增长归结为自己优秀的交易能力,发展了过度自信投资者多期投资模型。

他们认为尽管整个市场的大部分股票在同时上涨,但是投资者会忽视这个信息,认为这种连续盈利是源于自身的投资能力,所以证券市场的普遍上涨状态会使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得到不正确的强化。

由于投资者的实际回报率会与其过分自信下预计值存在偏差,所以过分自信的投资者往往会在随后的时期增加自己的交易频率来调整自己的预计值。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收稿 日期 :2 1 0 0—0 5—1 O
基金 项 目 :中 央 高 校 基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助 项 目 ( UT1 R 1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项 目( 1 0 0 5 。 D 0 W4 7 ; 7 0 1 1 ) 作者 简 介 :史 金 艳 (9 3一)女 , 龙 江 牡 丹 江 人 , 17 , 黑 大连 理 工 大 学 讲 师 , 理 学博 士 , 管 主要 从 事 行 为 金 融 学 与 金融 市 场 研 究 。
行 为金融 理论认 为 , 并非 是完 全理性 的 , 人 其
决 策会受 各种认 知 与行 为偏 差 的影 响。过 度 自信
是有 关个 体判 断心理 方面最 经得 起考 验 的心理特
征 _ 。所 谓过度 自信 , 指 人 们总 是 倾 向于 高估 1 J 是
自己的判断 能力 和 成 功 机会 _ 。在 金 融 市 场 中 , 2 J
司的长期 价值 。相关 的实 证研 究集 中于研 究股 票
资金 配置方 面 的显 著 特 征 是 : 资规 模 快 速增 长 投
和融通 资金 使用 效 率 低 下 , 严重 影 响 企 业 自身 在
价格 偏离 基 本 价 值 时对 公 司 实 际 投 资 行 为 的影
响 。Moc ,S li r& Vi n ¨ 的 实 证 研 究 表 rk he e f s y h
投 资 者 过 度 自信 与 企 业 投 资 行 为
— —
基 于 20 ̄20 0 6 0 8年 中 国上 市 公 司 的实 证研 究
史金 艳 ,孙 秀婷 ,刘芳 芳
( 连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系 ,辽 宁 大 连 1 6 8 ) 大 1 0 5

投机者的思想之“过度自信和自我反省”

投机者的思想之“过度自信和自我反省”

投机者的思想之“过度自信和自我反省”每个投机者都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投机决定。

买入股票,卖出股票,买入房产,黄金,或者邮票等等,,很少有人说自己是蒙上眼,或者抓阄做出的决定。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分析后才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如果我说出,“投机者应该放弃分析,随机选股,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应该买哪一只股票”,大家看可能都以为我脑子抽掉了,只有傻子才不加分析的随便去买一只股票呢。

但是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美国有很多心理学研究者做过这种实验,比如让普通投机者,股评专家等参加选股,半年后看所选股票的表现,实验证明,大部分人的选股组合表现不能超过随机选出来的股份。

而如果把实验阶段放长,几乎没有人的投资组合表现会优于股市指数,我估计很多人听说过上边这种实验,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对这种信息给予重视,听过后,扔到一边,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分析”,选择股票,做出自己的投机决定。

同时嘲笑我说的“投机者应该随机选股”的理论。

这就是“拒绝反省”的实例,当权威人士告诉我们“这条河里的水是有毒,不可以饮用”,我们一般会接受劝告,不再去自己尝试河水是否真的有毒,到底毒有多重,我们只需要相信权威机构提供的信息即可。

但是,当权威者公布的消息是跟人有关系的就会有戏剧性的变化了。

大部分会相信专家所说的是事实,但是,他们拒绝相信自己也是属于“分析选股不能战胜随机算股”的人群中的一员。

也就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优于“随机”,优于“普通投机者”,优于“平均数”。

这是所有人的共性,缺乏足够的自我反省而导致的“过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优于“平均数”,优于大多数。

这在股票投机中表现尤其明显,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股票。

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反正认为自己分析的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下边这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1. 每一笔成交背后都有相等的买量,和卖量。

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有两个想法的交易者,你卖出的,必须有另外一个人买入;你买入了,必有有另外一个人卖出。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篇一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在股票市场中具有显著影响,能够解释部分股价变动的现象。

本文旨在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股价变动。

一、引言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变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和行为因素。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获取和理解的差异,而过度自信则是指投资者对自己判断的过度自信。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因素如何影响股价的变动,并分析其背后的机制和影响程度。

二、信息不对称与股价变动信息不对称是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不同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和时机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股票的估值和预期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股价的变动。

(一)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羊群效应”和“市场操纵”。

一方面,当某些投资者掌握更多信息时,他们可能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易,形成一种羊群效应,导致股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涨或下跌。

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市场操纵,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或操纵交易量来影响股价。

(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较高。

在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时期,股价的波动性往往较大。

这表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判断的过度自信,往往导致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测准确性。

在股票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过于乐观地评估股票的未来表现,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股价的变动。

(一)理论分析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策。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他们可能会盲目追涨;当市场情绪悲观时,他们可能会盲目杀跌。

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导致股价出现异常变动。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 样, 我 们 可 以 计 算 出 每 一 个 账 户 的 对于全部样本账户, 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 如果
", * % &!

四、 实证分析
本文分别计算了全部样本和每组子样本每一次 交易滞后 !’ 天、 *( 天、 .* 天、 !(- 天的平均收益差 值, 并用 $"$$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 如表 ! 和 表 ( 所示。 表 ! 中, 从显著性区间和 / 值看出, 可以拒绝原 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说明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者普 遍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表 ( 性 别 组 中 男 性 四 期 的 "#$%& 分 别 为 0 ’1 ’’2 ! 、 0 ’1 ’’3 3 、 0 ’1 ’!! ( 、 0 ’1 ’’3 ) , 女性的分 别为 0 ’1 ’’, ! 、 0 ’1 ’’. , 、 0 ’1 ’’3 ’ 、 0 ’1 ’’, * , 男 性的 "#$%& 绝对值全部大于女性, 说明男性在证券 投资决策上较女性更倾向过度自信, 这与巴伯和奥 登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第 " 个账户第 + 次卖出股票滞后 ! 天平
均收益。 对于第 " 个账户样本期间的全部交易, 可以计 算出所有 , 次买进股票滞后 ! 天的平均收益, 及所 有 - 次卖出股票滞后 ! 天的平均收益, 分别为:

中国个人投资者的过度 自信和过度交易研究

中国个人投资者的过度 自信和过度交易研究
国内外对过度自信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研究个人投资者的卖出股票与买入股票的收 益之差;第二类研究过度自信与换手率之间的关联。本文采用投资者前期的超额净收益衡量过度自信程 度的变化,检验了过度自信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和投资收益的影响,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第一,本 文选取了投资者的前期收益来衡量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变化,分析了前期收益、投资经验对投资者超额换手 率的影响。已有的文献一般选取性别变量作为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代理指标。与之相比,本文进一步 考虑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的动态形成过程,证明了前期收益也是影响投资者金融决策的因素之 一,而且对整体股票市场的一些现象更具有解释力。第二,本文在计算投资者收益率时,考虑了所有交易 的实现盈亏、浮动盈亏和交易成本,能更准确地反映投资者的盈利情况,改进了已有文献的计算方法。
总交易金额(亿元)
本文利用中国某证券公司个人投资者股票交易数据,从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理论出发,验证了过度 自信和过度交易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控制其它因素后,由于过度自信程度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而 累积,个人投资者的超额换手率与前期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平均而言,前期超额净收益率每增加 1%,投资 者的超额换手率将增加 0.055%。随着投资经验的累积,个人投资者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更加客观,前期收益 对过度交易的影响程度降低。具体而言,当投资者的累计交易次数达到约 1000 次时,前期收益对超额换手 率的影响程度将降低约 70%;或当投资者的开户时长达到约 10 年时,前期收益对超额换手率的影响程度将 降低约 60%。而且,由于交易是由过度自信认知偏差所驱动的,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显著降低了他们的净收 益。平均而言,高换手率组别投资者(月均超额换手率在前 20%)的月净收益率、月超额净收益率分别比低 换手率组别投资者(月均超额换手率在后 20%)显著要低 1.30 个百分点、2.11 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研究引言:过度自信是人类行为中常见的心理倾向,在金融市场中也经常出现。

过度自信行为是指投资者或交易员在做出决策时对自己能力和信息的过高评估,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和投资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过度自信行为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影响一:市场波动加剧过度自信行为往往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

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乐观地预测市场走势,导致集体行为出现失衡。

当市场行情不如预期时,这种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出现大量抛售行为,从而引发价格暴跌。

而当市场行情好于预期时,这些投资者会积极买入,使得价格过度膨胀。

这种极端的行为会使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影响二:市场流动性降低过度自信行为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的降低。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判断自己的资产定价时倾向于高估其价值,从而减少了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当投资者过于自信,不愿以低于其估值的价格出售资产,市场上的交易量就会减少。

这不仅使得市场的交易效率下降,也增加了投资者之间进行有效套利的难度。

因此,过度自信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弱,影响资金的有效配置。

影响三:市场价格泡沫过度自信主导的金融市场可能出现价格泡沫。

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对资产价值进行过度乐观的估计,使得市场上的资产价格被推高到超过其基本面价值的水平。

这种过度自信的投资行为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形成。

随着泡沫的不断膨胀,投资者开始怀疑这种超过价值的价格,纷纷抛售,从而引发了泡沫的破灭。

这种突然的价格崩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例如股市崩盘和房地产市场崩溃等。

应对方法一:监管与法律约束为了防止过度自信行为对金融市场的不良影响,监管机构和法律约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设立限制规则来约束投资者的行为,例如限制杠杆资金、规范股权激励计划等。

同时,法律约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市场行为,阻止潜在的违规行为。

监管与法律约束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过度自信行为的出现,从而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

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的过度自信行为剖析

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的过度自信行为剖析

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的过度自信行为剖析内容摘要:行为金融学用行为分析方法探讨和解决金融问题,本文研究了行为金融理论中的过度自信行为,具体分析了个体投资者、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过度自信行为过度自信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而且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其存在于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之中,在我国更是凸显,股市投资者的集体非理性、企业的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探讨过度自信行为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等人的研究使现代金融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他们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经典金融理论的核心,后来随着金融发展和人们对于金融市场上股利之谜、股价溢价之谜等现象的研究,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受到严峻挑战。

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学兴起,它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目前来看是当代金融理论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新的分支。

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行为分析方法应用于探讨和解决金融问题。

1951年,Burrell 将心理学和金融结合起来研究,标志着金融的新领域─行为金融领域出现。

Slovice 在1969年和1972年发表两篇关于从行为学角度分析投资过程的论文,为行为金融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逐渐兴起,期望理论得到认可,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得到迅速发展,Shefrin和Statman于1994年建立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并且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对行为金融理论有意义的观点,例如,HSEE(2000)认为行为金融是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上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中产生的学科,它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在此基础上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2024年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范文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篇一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这两种心理因素在股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股价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并对股价的长期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引言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心理因素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获取和理解的差异,而过度自信则是投资者对自己判断和决策过于乐观的心理状态。

这两种因素常常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股价的变动。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二、理论背景(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股票市场中,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获取和解读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些投资者拥有比其他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优势,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

这种不均衡的信息分布会导致市场出现不合理的价格波动。

(二)过度自信理论过度自信理论认为,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乐观,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

在股票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股价的变动。

三、实证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包括股票交易数据、投资者调查数据等。

(二)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对股价变动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当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时,拥有更多信息的投资者往往会利用其优势进行交易,导致股价出现不合理的波动。

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则可能因为对自己的判断过于乐观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三)假设检验与模型应用为了验证本文的理论假设,我们构建了回归模型,将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作为解释变量,股价变动作为被解释变量。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解释变量对股价变动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推导及实证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推导及实证

行为 相结合的 研究日趋 增多,行 为由此金 融迅速崛 起。
行为金融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 性人假设提出了质疑,投
资者往往存在许多认知偏差,而过度自信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
是指在人们通过观察自身行为结果认知自身能力的过程中,由于
受情绪、偏见、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过高估计了自
身能力的心理特征。学者在众多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就金融领
e
由此可得一下经济结论:股票价格的波动率随着投资者的过
度自信的提高而增大,这说明股票市场上过度自信投资者的增加
会增大股票价格的波动。
3. 过度自信与投资者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者收益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E [Q(V P)]
=E
sN
(V + e) × V
s
2 V
s
2 V
+
ks
2 e
(Q + N )
s
2 V
+
换手率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 所示:
100 0
80 0
60 0
40 0
20 0
0 - 20 0
2 00 8
20 01
2 01 1
20 02
200 4 20 05 2 01 0 20 03 2 00 9 20 06
200 7
年换手率 收益率*1 00
图1 年收益率和换手率之间的关系
先就20 01 年至20 11年之间的收益率先排序,再在此基础上加 入了换手率的折线图,从图1 中可以很明显看到随着收益率的增 加,换手率也随之增加,说明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呈正相关关 系,这也证实了Ge r va i s ,Odea n(20 01)的收入效应假设,同时 也证明了本文在第三部分的第一个结论,即过度自信和交易量是 存在正向关系的。

信息可靠度、过度自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

信息可靠度、过度自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
· 23 ·
信息 可靠 度 、过度 自信对股票市场 的影响——基 于实验 经济学的研究
早 于 收益 预测对 股 价 的影 响。 由此 可 见 ,股评 信息 对股 票市 场有 着很 大 的影 响 。 除 了信 息 的充裕 程度 之外 ,信 息 的质 量 也 是 影 响金 融 市 场效 率 的重 要 因素 (Fama,1965)。
在股 票市 场 的众 多信 息 中 ,股 评 信 息 即对 股 票 价值 的分 析 预 测 信 息 ,反 映 了证 券 分 析 师 等 对上 市公 司业 绩 和股 价 走 势 的看 法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研 究 者 的 关 注 (Brennan and Hughes,1991; 白晓宇等 ,2007)。朱宝 宪 、王怡 凯 (2001)发 现证 券媒 体 的持股 建议 中的 股票 组合 会 显著 获 得 比大 盘更 高 的收益 。黄 宇 虹 (2013) 以分 析 师 预测 报 告 为样 本 ,结 果 显 示 股 评对 股 价 、 过 度 自信 对 股 票 市 场 的 影 响
基 于实 验 经 济 学 的研 究
杨 晓 兰 高 媚
摘 要 :信息对股 票市场的影响不仅取决 于信息本 身,还取 决于个体投 资者对信 息的感知 。文章 基于 实验经济 学研 究方法,构 造实验 室股票交 易市场 ,引入不 同可靠度的股评信 息,观察 个体过度 自 信 水平 ,研 究客观股评信 息可靠度 和主观 过度 自信对股 票 市场 的 交叉影 响。研 究结果表 明相 对于没 有股评信息的控制组 ,高可靠度 和低 可靠度 的股 评信 息 实验组 均表 现 出显著 更低 的 市场价 格 泡沫 , 且 股评 信 息 可 靠 度 越 高 , 市场 价 格 越 趋 近 于 理 性 水 平 ;此 外 ,市 场 交 易活 跃 程 度 在 有 股 评 信 息的 组 显 著高于控制组 ,但 高低 可靠度 两组 的 交易活跃程 度 并无显著 差异。在 引入过 度 自信 和信 息可 靠度 的 交叉项后 ,文章发现仅在 高可 靠度 的股评 信息 实验 组 中,过 度 自信 表现 出对 泡沫和 交 易活跃程 度显 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 高过度 自信 的个 体更加倾 向于相信 自己的私人 信 息 ,而忽略 外界 高 可靠度 的信 息 ,从 而相 对 于 理 性 情 况 而 言 , 交 易行 为 出现 更 大 的 偏 差 ,产 生 更 大 的 泡 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股票市场也会对微观主体(即投资者)的投资 行为产生相应影响。Statman。Thorley&Vorkink(2006) 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去的高股价会增加投资者的过度自信
Odean(1998)提出的收入效应假设认为,股票市场的当
经济周期波动的不断变化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所致。人类的 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投资主体都会产
生不同的过度自信心理,其方向和波动幅度也会存在差
前交易量和股票市场过去的收益可能是高度相关的.由于 收入的产生或提高会使投资者进一步高估自己的知识能
探讨了宏观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股市产生初 期.股市经常背离宏观经济形势。但近年来尤其是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开始的大牛市。都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经 济周期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⑧。王成勇(2012)应用多机 制半参数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和估计算法对我国宏观经济运 行周期进行了研究。将我国经济增长这一非线性结构分为 四个阶段:扩张阶段、衰退阶段、收缩阶段、恢复阶段⑨。 纵观上述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致力于分析如何划分经济 周期及各经济周期阶段的特征,虽然涉及到股市周期和经
力公(2009)在假设机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的条件
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异象,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
下的心理反应及决策行为特征。宏观经济大环境作为一个 外部因素,也必然会对投资主体心理预期产生影响。因 此。从经济周期这一视角来研究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与股 票价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过度交易会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收益 率,其根源在于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从而导致过 高的交易量和交易成本④。这些研究均采用欧美发达资本 市场上的数据.其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
步检验。
归因偏差将市场历史收益与投资者过度自信之间有机联系
起来,即历史收益与投资者过度自信正相关。当市场中的
上述研究均证实了过度自信在股票市场上是一种普遍
存在的心理偏差,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并建立私
人股票池时,往往倾向于过度自信,从而频繁地进行交 易,这一非理性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财富。投资者过度 自信心理偏差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无法对其进行精确 量化,但是可以通过其投资行为予以体现。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繁荣一衰 退一萧条一复苏的周期性规律。经济学家将经济周期定义
同经济周期阶段下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模型结果表明
经济周期会影响投资者心理,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之间因相互扰动所作出的反 应进行了动态分析。
观经济形势走向)。投资者内生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来源 于对信息的处理(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的回顾与前 瞻),当然,宏观经济信息也是其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息进行加工,形成对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的判断,此为信息
输入加工过程。此时,过度自信心理会让投资者高估股票 价格.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 率,形成一种信息输出过程,在行为上体现为大量买入自 己看好的股票,从而提高了股市成交量,换手率也会相应 上升。经济处于紧缩期时,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并未下 降。Kahneman&Tversky(1979)提出的价值函数揭示了
下。验证了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与股票价格波动性及
成交量显著正相关⑥。王春峰、张亚楠和房振明(2010)
二、文献鳜与研究路径
过度自信是指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
资I嚣薯萎喜嚣胃罢丢黧耄笔嚣
10CGID43)的研究成果。 2013.2I
75
万方数据
建立“状态依赖过度自信模型”,从信息流动机制和微观
76
l江汉论坛
万方数据
人们通常是风险规避的@。当投资者对经济形势的心理预 期较低时,他们会认为自己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 其过度自信心理波动幅度便会随之加剧,因而大量抛售手 中持有的股票。然而这种过度自信心理在之后一段时间会 逐渐向理性回归,其对股市成交量的影响程度也逐步下
价格.而投资者心理又影响投资者行为。因此,研究过度 自信心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其现实意义。在我国,股市 “721”法则是一条铁律,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普遍存在可
投资者会因其内生的过度自信偏差影响而进行过度交易. 这一行为往往会导致财富损失③。Barber&Odean(2000)
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完全理性市场假设的前提下,且局限于 股市成交量和股票价格变化的同期关系或者基于信息经济
学对成交量及股票收益可预测性之间的探讨。目前国内外 金融市场波动现状及近期研究均表明.认知偏差中的自我
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现象时.历史收益便会在一定程度上 通过过度自信效应作用于交易量。但这些研究仅仅是从市 场微观结构的角度对投资者心理与资产定价之间的作用机 理进行了探索。尚未系统地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者心
理预期产生的动态影响。 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融入到金融学当中.通过分析微 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来解释和预测金 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
异。相应地,人们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会随着经济周期的
波动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张荣武、沈庆元和聂慧丽 (2011)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经济周期诱发投资者心理偏 差变化的原因在于经济周期改变了资产基本面.而随着宏 观经济环境的改变,相应伴随着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包括
投资倾向、风险偏好和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而这些变 化导致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强度与方向的改变@。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
——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张荣武廖微聂慧丽
摘要:本文以经济周期为视角。在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进行
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 国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心理;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显著,而经济周期处于紧
I二曼鱼里£I
图1经济增长率波动趋势图
以图1为依据,本文使用波峰一波谷两阶段法,将 2003年至2011年视为一个经济周期进行分析研究,以 2007年底为经济周期转折点。2003—2007年为经济周期的 扩张阶段,2008—201 1年为经济周期的紧缩阶段,以此深 刻地揭示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投资 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而确定基于经济周期视角的投资者 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对股票价格的传导机制。 2.经济周期对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影响
机理两个角度,分析验证了私人信息的冲击对交易量具有 正向作用、历史收益与交易量正相关这两个假说⑦。
激发下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特别是在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萧 条阶段表现尤为显著。张连城(2009)指出,我国最近一 轮经济周期的波峰是在2007年。从2008年开始进入新一 轮收缩阶段@。图1为运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调整后 的我国2003年至2011年6月的季度GDP增长率波动趋
三、理论分析
1.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恢复阶段 是过渡状态。它有缓慢回复到紧缩阶段和快速跃升到扩张 阶段两种趋势.其原因是政府部门制定的促使经济走出紧 缩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不好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惯 性.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影响效应有三个 季度左右的滞后期。经济周期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宏观背 景.往往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期的出发点和主要依 据。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存在,他们会不同程 度地偏离“理性人”的理性预期,进行不理性的决策,从 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即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 的不同步现象。 由于投资者心理偏差不断变化,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
一、引言
作为市场波动中的重要变量.股市成交量和股票价格 蕴含了股市交易过程中的主要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 以来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热点。但传统的量价关系
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 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Moore& Healy(2008)研究发现,过度自信者在面对困难的任务 时信心更强,面对简单的任务时信心则相对较低①。Benos (1998)认为,过度自信投资者所获得收益往往低于其预 期⑦。Odean(1998)提出的“过度自信理论模型”表明。
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因此,除了经济基本面等客观因
资中存在着过度交易现象。而投资者频繁交易所获收益却 不足以抵偿为此所付出的成本。Barber&Odean(2000)
的研究显示.样本中交易次数最多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也 最低。显然,理性经济人是不应该进行过度交易的。然
素外.经济周期性波动也会对人们的主观心理属性产生显
能是其重要根源。同时, “全民炒股论”又助推了投资者
的过度自信心理,这一心理偏差的存在对人们投资决策的 影响使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偏离了“理性经济人”框
架.从而对一些金融异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在投
降。总体而言,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在经济紧缩期更为敏 感。 由于人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对未来
济周期之间关系的讨论,但对二者关系的形成原因并没有
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本文根据Odean(1998)提出的收 入效应假设.采用修正后的Statman.Thorley&Vorkink (2006)提出的模型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不
我国股市上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是一种内生的
心理偏差。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一方面归因于投资者自身的 心理偏差,另一方面归因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整个宏
目前,国内学者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 的研究。侧重于从微观角度对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 过度自信导致过度交易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李
心丹、王冀宁和傅浩(2002)根据中国某证券营业部
7894位个体投资者在一定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验证了我国个体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认知偏差以及过 度交易损害了投资者财富的结论⑤。陈其安、唐雅蓓和张
经济处于扩张期时。投资者对股市的心理预期高,从而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