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籍装帧和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印刷材料

毛笔与印刷

毛笔可分为三部分,即笔管、笔尖、笔套。笔管通常以竹管制成,间亦有用木枝者。笔头通常用兔毛、鹿毛或羊毛,一端束一丝线或麻绳,涂以油漆使之牢固,然后塞入笔管。为了保护笔毛,外面再套以笔套。

历代毛笔

汉晋时期:人们将将毛笔的末端削成尖状,将其插入头发里以备随时取下来使用。

唐宋时期:以“宣笔”最为盛名。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宋代以“湖笔”最后著名。

明清时期:受个性鲜明的文人影响,文房工具研造、收藏盛况空前。崇学尚艺,直逼工艺出类拔萃,良笔颇多。

毛笔与印刷

1 毛笔的出现,推动了字体的发展。毛笔使转,使线条粗细均匀,产生小篆;强调波磔,出现隶书;要求规整,产生楷书;为了适合阅读,产生适于印刷的宋体。毛笔不仅与字体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它使文字的表达更写意,不拘一格,传达了文字的精神内涵,是文人墨士艺术精神的表现工具。也有助于体现文字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2 雕版印刷的版,未雕刻前,毛笔起到书写工具的作用。

3 用毛笔组成的刷子,将墨转移到印版上实行印。

毛笔在中国雕版印刷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遗留在中国人的遗传密码中,并将得到继承和发展,毛笔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永生。

墨与印刷

墨是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墨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墨还有它的艺术价值,并将长久存在。

早在先秦时期末就已出现,早期甲骨文在刻好之后,还统统用朱砂、黑墨涂在字画里,称之为土著或涂黑,简策书、帛书上的字都是用墨书写的。中国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

印刷用墨不同于一般用墨,常用松木烧成的烟炱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印刷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为料。印刷用墨是加胶做成久贮的墨膏,用水搅拌充分混合后用筛子过滤后再用。

宋代墨也很发达,产来稿质量高,为宋板书的印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光洁如新,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是其特点。但并不适用于南宋出现的锡活字。明代套版印刷用墨的主要原料为松烟炱、油烟炱。颜色墨配好后应尽快用完,以免胶质腐败、色素氧化,因此不常用于印刷。

纸与印刷

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大大提高了书籍品质和数量。纸带动了印刷和书籍装帧的发展,保存了人类思想和文化,是增加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介。

两汉时期:西汉麻纸是中国最早期的纸,质薄而软,纸面滑而平,麻纸上已经开始绘图和写字。东汉“蔡侯纸”较西汉更为优良,滑度、白度也更为提高,在纸上写字得到推广,

后来改进的“佐伯纸”则更易于书写。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材料由简策、木牍、缣帛转为纸。这段时期,书法异常发达,和纸质的进步不可分割,并且晋代已开始用纸作为载体绘画了。此期间职业发展兴隆,晋代用黄檗染成的黄纸可防蛀,并受到书法家的喜爱,而且,民间宗教用纸也多用黄纸,尤其是佛经、道经写本用纸。

隋唐五代:纸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隋唐盛行的卷轴装书,多是卷轴装得纸写本,也有雕版印刷的纸写本;新出现的经折装书,也是用纸做文字的载体。此时期的许多日用品也都采用纸制品或纸制代用品。唐代还发明了水纹纸,唐代造纸业如此发达,与雕版印刷的出现和大量拥着密切相关。五代时出现的“澄心堂纸”送情都有模仿和传承。

宋元时期:宋代的竹纸很快取代麻纸和藤纸,米芾、王羲之的作品多用此纸品。宋元时期的书画、刻本书、公私、契约中多用皮纸,如苏轼的《人来得书贴》等。此期还出现了“还魂纸”,如《救诸众生苦难经》等都采用此纸,除此之外,只得花样还有很多。在艺术加工纸中,唐代传下来的泥金彩笺,在宋代进一步发展,黄纸仍备受重视。大量用纸作画出现在宋,此时的纸质高价廉,促进了美术和书法的迅猛发展,同时,金石拓片和碑帖用纸也促进了职业的发展与提高。宋元时期还发行了纸币“交子”,也促进了纸业的发展,当然纸业的兴盛也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印刷技术。

明清时期:造纸业十分发达,归纳制种基本有开化纸、毛边纸、棉连纸、中夹纸、奏本纸、油纸、藤皮质、玉版纸、勘合纸等以及各种色纸。明清时期还流行壁纸,促进了多色雕版印刷的发展。清代还出现了价值连城的“羊脑笺”成为了奢侈品,而且,历代名著一时的纸在明清两代都得到恢复生产,造纸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文明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书籍构成的基本特征。

二雕版印刷

古籍装祯与雕版印书有直接关系。统一定型的文字和高度的社会文化,熟练的文字、图像雕刻技术;轻便、广有、廉价的承印材料(纸张)和印刷色料(墨),是印刷发明的基本条件。在古籍和一部分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史、书记史的文章中,叙述雕版印刷时用的是“板”字,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印版用的是木制材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应在雕版印书之前,雕版印书的出现说明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印刷三种基本形式:凸版、凹版、平版

雕版印刷出现的条件:

(一)文字的产生、统一及规范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人们以字来纪事,一行字变为一段字,一段字变为几段字,再增至几百段便产生了书籍。从文字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字经历了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文,随后逐渐出现了符号性的陶文,而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较严格规律的文字要算甲骨文了。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甲骨文所形成的单个方块字、甲骨文书写由上到下的竖写直行规律、甲骨文书从右向左的阅读方法……都在直接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古籍,无论从字体结构上,从版面特点上都和甲骨文书有着“血缘”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的背壳和腹壳上,龟的背壳是圆形,腹壳是方形,而背壳正好覆盖在腹壳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人们以此来占卜,以求风调雨顺。书籍的这种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书籍版式大概就此产生。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五百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