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是衡量反应快慢的指标。
而反应机理则是描述反应中发生的分子碰撞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过程。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反应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而反应机理则是通过分子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来解释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往往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这一规律可以用速率方程来描述,速率方程一般具有形如“速率=k[A]^m[B]^n”的表达式,其中k为速率常数,m和n为反应物的摩尔系数。
除了反应物浓度,温度也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指数关系。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碰撞的能量也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这一规律可以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来描述,阿伦尼乌斯方程为“k=Ae^(-Ea/RT)”,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指前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不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在反应结束后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可以用过渡态理论来解释。
过渡态理论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需要通过一个高能的过渡态才能转变为产物。
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使得过渡态的能量降低,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速了反应速率。
除了反应速率,反应机理也是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反应机理描述了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行为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推断和验证。
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测量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来获得。
而理论模型则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来得到。
配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2) 缔合机理(Associative), A机理
x
y xy
+ yrastleow determif_naxgst
中间体,
可检测
速率方程与进入基团y的浓度有关: r = k [ML5X][Y] (SN2双分子亲核取代)
(3).交换机理(Interchange), I机理 (Ia, Id)
XY
HH B
H
H B
H
H
B
H
HB
H H
BH
B 5 H 1 1 (3203)
arachno BnHn+6
3个BHB 6e 2个BBB 4e 0个BB 0 3 个BH2 6e 5个BH 10e 总电子: 26e
styx (3203)表示
三种硼烷之间的关系
斜线方向: –BH, +2H 水平方向: +2H
四. 碳硼烷及金属碳硼烷衍生物
B5H9 C2H2200C 1,5- C2B3H5+1,6- C2B4H6
讨论:实验室用Cr3+(aq)制备Cr(en)33+时,加 Zn的作用是什么?
(无机化学实验4)
第5章 非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B
C
空轨道
1
N
O
F
孤电子对
1
2
3
原子簇
有机
P4 S8(链) 端基
固体硼的结构单元,B12 Ih点群(20面体)
30条边 电子数=123=36, 3610=26
一. 硼烷和碳硼烷 二.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
k2= fk1k2K (Marcus方程)
k: 总反应的速率常数 k1和k2: 两个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 K: 总反应的平衡常数 f是由速率常数和扩散速率组成的复合参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反应物混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组合物和反应产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就是这个过程的速度和机制。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的速度。
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时间
2. 化学反应过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被转化为反应产物,其中涉及到化学键的破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过程的速率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
影响。
反应速率的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来
确定。
3.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过程的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速率
常数,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的步骤,从而预测反应的主要产物。
反应机理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计算机模拟和其他方法来确定。
4. 反应活化能
反应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必须克服的能量障碍。
活化能
越高,反应速率就越低。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开始进行,这个能量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是一种储存在反应物之间化学键中的能量。
当反应物遭受
足够高的能量撞击时,化学键破裂,反应物开始转化为产物。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是化学领域的基本研究内容,对于制药、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则是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
一、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主要指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路线和反应物到产物的转化过程。
由于反应机理包含了反应物分子碰撞的状态、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中间生成物和过渡态的形成及其降解等过程,因此研究反应机理是理解反应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手段。
以氧和氢生成水为例,反应式为2H2(g) + O2(g) → 2H2O(g),反应机理如下:1. 反应物分子碰撞,产生中间物H2(g) + O2(g) → H3O2(g)2. 中间物降解生成水H3O2(g) → 2H2O(g)通过实验研究反应机理,不仅能够认识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的基本特征,还能为是否产生可控性反应、如何调节反应速率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主要关注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和产物的生成量之比。
而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反应速率越大,反应带来的能量变化即称为反应热越大。
研究反应动力学有助于找出反应机理的本质,提高反应的效率和可控性。
反应速率方程式一般为r=k[A]^n[B]^m,其中k为速率常数,n 和m是反应级数,A和B为反应物浓度。
反应级数是指试剂的进入方程的次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负数。
当n+m=1时,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当n+m=2时,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
不同反应级数的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影响不同。
一级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二级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此外,反应速率还与反应物的表面积和温度有关。
增加反应物的表面积和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反应的能量变化也是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内容。
反应产生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不同反应的反应热不同,有些反应产生热释放,比如火化反应,有些反应则需要吸收热,如融化反应。
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化学电池中,通过电子和离子在电极之间的转移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是研究这些反应发生的原理和速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分别介绍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电化学反应机理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是反应本质和反应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转移路径。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涉及两种基本类型的反应:氧化和还原。
氧化反应是指电子从物质中转移到电极上,形成正离子,同时释放出负离子或氧气等。
例如,铁的腐蚀就是一种氧化反应,它的机理是通过电子在金属铁和氧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
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电极向物质中转移,将正离子还原为中性物质。
例如,电池的充电过程就是一种还原反应,其机理是通过电子在电极上与正离子发生反应,将其还原为中性物质。
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反应过程和控制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反应的电子和离子转移路径,可以揭示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并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量,它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电子转移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率可以用电流大小来表示。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解池的电子或离子的数量。
根据法拉第定律,反应速率与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有些电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会随着反应过程的进行逐渐减慢,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现象,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浓度或电极材料的选择来减轻极化效应,提高反应速率。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优化反应条件、设计高效电化学电池和改善电化学催化剂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可以为实际应用中的电化学反应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反应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三、电化学反应的应用意义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和控制电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反应涉及不同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反应发生过程中各个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形成与消失的详细步骤。
了解反应机理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1.1 反应中间体反应中间体是指在反应中形成但不参与终态的中间物种。
它们是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过渡物,其中一些可能是具有较短寿命的自由基或离子。
通过探测和分析中间体的生成和消失,可以揭示反应的机理。
1.2 过渡态过渡态是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高能状态,它是反应中间体形成和解离的临界点。
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特征对于理解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了反应的速率常数、速率方程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1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k)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其值受温度、催化剂和物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2 速率方程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常见的速率方程形式包括零级、一级、二级或伪一级反应方程。
根据实验数据拟合速率方程可以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值,从而揭示反应机理。
2.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反应物性质等。
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动性,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浓度的增加也会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而反应物的性质(如分子大小、电荷和溶剂性)则会对反应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的应用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对于许多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1 催化剂设计通过研究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可以设计出高效的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有机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有机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有机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可以揭示反应底物与产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为有机合成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介绍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研究方法,以及动力学的概念、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
一、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有机反应机理是指有机化学反应发生的详细步骤和反应中间体的形成与解离过程。
根据反应步骤的不同,有机反应机理可分为逐步反应和一步反应两类。
逐步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形成多个反应中间体,并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逐渐转化为最终产物。
一步反应则是指反应过程中直接从底物转化为产物,不形成中间体。
逐步反应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起始反应、负离子生成、中间体生成、中间体消失和最终产物生成。
起始反应是指反应的初步反应步骤,形成化学键断裂或形成。
负离子生成是指通过负离子中间体的形成,使得一个或多个共价键断裂,生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中间体生成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通过不稳定的反应中间体的形成,使得反应路径产生变化。
中间体消失是指反应中间体通过分解、消除或转化,使得反应路径向最终产物方向发展。
最终产物生成是指最后生成的稳定产物。
一步反应是指反应发生的一步完成从底物到产物的转化,反应路径相对简单,不形成中间体。
一步反应大多是简单的加成、消除、取代、重排等类型的反应。
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动力学方法和结构证据方法。
动力学方法主要通过研究反应速率、温度和化学平衡等反应条件的变化,推导出反应机理的特征和速率方程。
结构证据方法则通过实验观测和仪器分析,确定反应中间体与过渡态的结构。
动力学方法中,反应速率是研究反应机理的重要参数之一。
反应速率可通过实验测定底物浓度和时间的变化来得到。
常见的反应速率模型有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等。
零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一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二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化学动力学名词解释
化学动力学名词解释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领域。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反应物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级别的变化。
在化学动力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反应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反应速率常数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的比例系数。
它是一个实验测定的常数,反映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反应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得出。
2. 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反应级数是指化学反应速率与各个反应物浓度的幂次关系。
例如,一个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A的浓度的一次方、反应物B 的浓度的二次方有关,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一次反应关于A和二次反应关于B。
反应级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反应速率来确定。
3.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分子级别步骤的理论模型。
一般来说,反应机理包含了反应物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
通过研究反应机理,可以了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中间产物和过渡态,并且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4. 反应平衡常数(Equilibrium constant):反应平衡常数是指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反应物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并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
反应平衡常数可以用来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平衡位置。
5. 反应速率方程(Rate equation):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由实验数据得出,根据反应机理和反应级数可以推导出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我们可以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甚至设计出更有效的催化剂和新的化学反应路径。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它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反应速率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化学工艺的效率,更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能源的使用,因此,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从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到能量和温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描述反应进行情况的参数之一,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基元化学反应所消耗反应物的量或生成产物的量。
正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进展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通俗的讲,就是反应速率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变化。
反应速率的单位是摩尔/秒(mol/s)。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可以描述为一下公式:在此方程式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它是由反应物的特性和反应条件的影响所确定的常数;A 是反应物的反应物浓度;Ea 是活化能,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必要能量,和温度存在可测量的关系;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反应速率常数的值及其相关参数对反应速率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了解这些参数的变化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 反应机理在讨论反应速率方面时,我们提到了反应速率常数的值由反应物的特性和反应条件的影响所确定,这其中涉及到反应机理的问题。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的过程。
了解反应机理是推导反应速率公式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通常先从分子层次上对反应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量化的方法推导出反应速率公式和反应机理的详细过程。
反应机理通常是基于实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来确定的。
3. 能量和温度对于化学反应来说,能量和温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反应是通过在反应物之间转移和释放能量的过程来进行的,因此反应物的能量状态是决定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能量是势能和动能,因此研究势能和动能的变化过程,对于预测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CFAE>0:反应过程中,空间构型的改变损失了晶体场能量,
需要额外补充这部分能量
→反应进行很慢,反应配合物为惰性。
CFAE≦0:获得额外稳定化能 ,这部分能量可提供为分子
活化的能量,使得分子活化所需的总能量减少
→反应进行很快,反应配合物为活性。
2. 配体的取代反应
八面体配合物取代反应的假想D机理
2. 配体的取代反应
A机理
(2)立体拥挤 (steric crowding) 效应 D (Id):非离去配体(惰性配体)拥挤,有利于离去配体键的断裂,加快反应速率。 A (Ia):非离去配体(惰性配体)拥挤,干扰进入配体接近金属,减慢反应速率。 (3)配离子的电荷 D (Id):配离子电荷增加,使离去配体键断裂断裂更困难,降低反应速率。 A (Ia):配离子电荷增加,有利于进入配体发生反应,增加反应速率。
例:[Fe(H2O)6]3+ + Y 比 [Fe(H2O)5(OH)]2+ + Y 反应速率大2个数量级
2. 配体的取代反应
(4)活化参数
更强Cr-Cl键
中性离 去配体 ΔVsol 可忽略
更低溶剂化作用
更大活化能
ΔVexp = ΔVintr + ΔVsol
A 机 理
D 机 理
3.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2. 配体的取代反应
中心原子的电荷及体积对SN1、SN2反应速度的影响*(静电模型)
电荷和体积 中心原子正电荷增加 中心原子体积增大
进入配体负电荷增加 进入配体体积增大 离去配体负电荷增加 离去配体体积增大 其它配体负电荷增加 其它配体体积增大
SN1速度 减小
增加
不影响 不影响
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反应机理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即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反应物从初态转化为产物的中间产物及反应过渡态等。
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反应机理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乃至开发新型催化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工业上,研究反应机理可用于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反应效率与产物纯度,节约生产成本,推动生产工业发展。
在环境科学领域,研究反应机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机理,从而制定更加合理有力的污染治理措施。
反应机理的确定方法化学动力学的目的是确定反应机理和速率定律等,一个反应机理的确定涉及对反应物的相对位置、互相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成分子等因素进行分析。
化学动力学提供了实验测量技术和实验操作方案,可以对反应进行定量实验,从而获得反应速率或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导出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手段:1.实验方法:反应机理的确定需要研究物质在反应中的行为,通常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反应条件,进行实验分析,观察反应物浓度变化、反应速率变化、产物得率等系统性信息。
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确定反应机理和重要中间体。
2.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化学在反应机理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计算化学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可以确定反应物和中间体的结构和性质,找出最低激发态和能量势垒等信息。
这些关键信息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反应物的迁移路径、机理不同步、产物生成过程等重要中间环节,并且通过尺度桥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对反应过程进行探究。
3.合成方法:通过对产物进行合成可以通过化学结构确定反应机理和反应中间体。
理论计算方法得出的反应物结构与实际合成的反应物结构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反应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体及其结构,从而描述出反应机理。
应用反应机理研究的案例通过反应机理研究工具,我们不断推进化学反应的认知范式和加速新反应的开发。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机理及模型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机理及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决定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以及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转化程度。
反应速率是由反应机理所决定的,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中所发生的原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及其顺序。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机理及模型。
一、反应机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打破形成反应中间体,随着新的键的生成,最终形成产物。
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过渡态都需要一定的能量,而反应机理就是描述了这个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能量要求。
例如,氨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一氮氧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如下:NO + NH3 → N2O + H2O机理:NO + NH3 → HNO + H2 (速率常数k1)HNO + NO → N2O + H2O (速率常数k2)上述反应机理中,首先NO和NH3发生的反应会生成HNO和H2这两个中间体,然后HNO和NO发生的反应会形成最终产物N2O和H2O。
反应活化能是指反应到达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两个反应步骤分别需要不同的反应活化能。
一般情况下,反应物分子之间需要发生碰撞才能导致有用的反应。
但是,由于耗散的热量,不是所有碰撞都会导致反应。
那些具有足够的反应活化能的碰撞才能导致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键的形成。
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反应机理通常通过实验和计算模型的结合来研究。
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可以导致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实验数据可以用以确定反应机理和各阶段反应步骤的速率常数。
计算模型主要是指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近年来,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预测反应的机理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等相关信息。
计算机程序可以模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然后对反应物和反应过程进行可视化。
这种模拟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过程,也可以用来优化化学工艺,并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
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分析
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分析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物质会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物质。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探究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本质并加以应用。
1.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步骤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深入地了解反应机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反应机理通常是通过一些实验手段来确定的,如变温实验、动力学研究等。
以酯化反应为例,其反应机理如下:(1) 首先,羧酸和醇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一个酯单体和一个水分子;(2) 接着,酯单体和羧酸通过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反应,生成酰氧离子缩合物;(3) 最后,酰氧离子缩合物通过水解反应释放出酸和酯。
2.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是指研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反应速率方程及其各项系数的分析,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反应机理的规律。
通过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并且为化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反应动力学通常会研究重要的反应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活化能等。
其中,反应速率常数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速率,反应级数是指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活化能则是指反应物从反应前到反应后的能量变化量。
这些参数对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应用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分析技术在现代化学和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可以设计出更加高效的反应工艺,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应用于制药工业、精细化工、材料科学和新能源研究领域等,可以研制出更加环保、高效、节能的产品和工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等领域,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分析还可以为新材料、新药物、新催化剂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由初始物质组成的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产生出一些新的物质。
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研究的正是这一过程发生的速率和机理。
一、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是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消失或生成的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一个值代表一个反应的速率,这个值叫做反应速率常数,使用符号k表示。
反应速率常数k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反应物浓度。
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二、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方式。
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逐渐解离出来的中间体以及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构象关系,可以揭示反应的机理。
以典型的酸催化酯化反应为例,它的反应机理可以概括为:首先是酸催化酯化反应的初步反应,也就是酯和酸分子的相遇与反应。
在这一步骤中,酯分子中的C=O键和酸中的-OH键分别跟导致了酰氧化物和水的共价键断裂产生出离子。
酸催化酯化反应的第二步是与反应物不同,此时反应中心保存下来的中间体已经有了酯的乙酰基,酸中与酰化产物结合的化学物质排泄出来。
最后,在水的作用下,中间体再次回到它最初的状态,同时有一个分子的水被消耗,产生了酸中的化学物质。
通过这样的反应机制,我们可以了解到酸催化酯化反应中的几个关键过程和物质,也可以了解到酯化反应的特殊性质。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通常表示反应速率的大小,但它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反应速率对不同变量的依赖关系。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形式为:v = k[A]^a[B]^b[C]^c,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A]、[B]和[C]表示反应物A、B和C的摩尔浓度;a、b和c则是反映反应物A、B和C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称为反应速率指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化学反应动力学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而化学反应机理则是指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中间步骤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分别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如何随着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变化的科学。
它描述了反应速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量与时间的比值。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一般采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进行描述,例如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 = -1/a(d[A]/dt) = -1/b(d[B]/dt) = 1/c(d[C]/dt) = 1/d(d[D]/dt),其中,[A]、[B]、[C]、[D]分别表示A、B、C、D的浓度,t表示时间。
2.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推导出反应速率方程。
最简单的反应速率方程为零、一、二、三级反应速率方程。
零级反应速率方程:v = k,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一级反应速率方程:v = k[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二级反应速率方程:v = k[A][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
三级反应速率方程:v = k[A][B][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用于描述反应物的反应能力。
3.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中间步骤和转化过程。
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和推断。
通常,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反应步骤,每个步骤被称为反应机理的一部分。
反应机理中的每个步骤都包含着一个反应速率常数,表示该步骤的速率。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了解反应过程的特点、了解反应速率以及寻找催化剂起到重要的作用。
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催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减少反应能量的消耗。
催化反应的本质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调整反应体系的能级状态,实现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在催化反应中,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一、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情况。
催化反应常用的反应机理理论主要有伦敦方程、中心场理论、绝缘化学理论、表面化学理论等。
其中,表面化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研究中。
对于表面化学理论,它是指催化剂上的活性位点与反应体系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而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指的是催化剂上的活性位点对分子进行的简单物理吸附或凝集作用,而化学吸附指的是分子在与活性位点结合后,发生了共价或离子键的化学反应。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一些常用的反应机理包括”裂解-再组合”机理、”表面化学”机理、”酸碱中心”机理、”氧化还原”机理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裂解-再组合”机理。
该反应机理通常发生在分子有较高的生长势能时,此时分子内部认为存在能量分区,使得分子的某些键在反应过程中会裂开,产生具有高能较大的物种,然后再重新组合形成低势能物种,从而产生反应。
二、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反应动力学表征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包括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等。
在反应动力学中,重要的参数之一是反应速率常数,它是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比值。
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分子大小、反应物形态等。
例如在液相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原因是温度上升可以促进反应物分子的运动,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级数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指数关系,包括零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化学平衡、热力学、流体力学、物理化学等。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的详细顺序步骤和中间产物,是探究化学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浓度变化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根据摩尔定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速率v与浓度的乘积的n次方成正比,n为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
例如,对于一元反应,v∝[A],对于二元反应,v∝[A][B]。
2.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k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浓度反应物消耗或产生的量,它与温度有关。
当反应物的摩尔浓度为1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k称为反应的特定速率常数。
3.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是指反应速率与各个反应物浓度的函数关系中,各个反应物的指数。
例如,对于一级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A]。
对于二级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A][B]。
4.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的详细顺序步骤和中间产物,包括反应物的吸附、分子间的碰撞、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新的化学键的形成等过程。
通过研究反应机理,可以了解反应速率规律和探究反应过程中的化学现象。
二、反应机理1. 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启始反应所需的最小能量,它能够促使反应分子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和形成新的化学键,进而形成产物。
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突破这一阻碍。
2. 反应中间态反应中间态是指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瞬态中间物质,它们是反应机理的关键。
反应中间物质将反应物转化成产物,然后再回到反应物状态,这种过程称为催化反应。
反应中间态可以通过分析反应物的光谱和反应物变化曲线来得到。
3. 催化催化是指化学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加简单、高效。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酸催化剂、碱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是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的研究涵盖了化学反应的各个方面,从反应物的碰撞到反应产物的生成,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到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
本文将分别介绍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理论模型。
一、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常表示为d[A]/dt或d[C]/dt。
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有关,包括速率常数k、反应级数n和反应物浓度m等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用Arrhenius公式进行描述:k=Aexp(-Ea/RT)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前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例如,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活化能下降,分子速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加快;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密度越大,反应速率也相应增加;而反应物性质则会影响反应活化能大小和反应机理。
二、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碰撞、解离/结合和化学键的形成/断裂等方面。
化学反应机理决定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路径和速率常数。
例如,光敏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通常包括光吸收、激发、电子迁移、自由基引发等过程,这些过程共同诱导分子链的生长和聚合。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采用动力学模型,许多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都是基于反应机理来设计的。
动力学模型根据反应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来描述反应物转化的过程和反应速率常数。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还可以采用现代分子模拟技术,如量子力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模拟成千上万个原子和分子,从而揭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理。
三、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有密切关系,反应机理影响着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例如,当反应物分子之间存在多个反应路径时,反应机理将决定反应路径的选择,从而决定了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的关联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的关联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是化学反应的两个重要概念。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各步骤的生成物和中间体的生成和消失,而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详细步骤和路径。
化学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实验、理论计算和理论推导等方法得到。
在化学反应机理中,反应物通过中间体转变为生成物,而中间体又通过反应步骤之间的转化生成。
反应步骤可以是分子间碰撞、分子内的转变、物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等过程。
化学反应机理对于了解反应过程的细节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反应物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情况、优化反应条件、设计新的反应路径等。
通过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从而揭示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二、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
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化学反应速率受到的影响因素。
例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都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反应动力学还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参数,从而提供了定量的反应速率描述。
三、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的关联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步骤和路径,而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有着以下关联:1.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获得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参数。
而化学反应机理可以提供有关步骤和中间体的信息,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化指标,而反应机理则是解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级变化和中间态的详细步骤。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斜率。
反应速率可以用公式表达为:速率 = k[A]^m[B]^n其中,k为速率常数,m、n为反应物A、B的反应级数。
二、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促使分子碰撞更频繁和更强烈,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分子碰撞的几率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快。
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等方式促进反应进行,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三、反应机理及其描述方法反应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级变化和中间态的详细步骤。
反应机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描述:1.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是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反应步骤,可以用简单的分子方程式表示。
基元反应可以组合成反应机理。
例如,对于A + B → C的反应,可能存在以下基元反应:1) A + B → AB(反应1)2) AB + B → A + C(反应2)2. 反应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推导出与反应机理相对应的反应速率方程。
例如,对于反应速率方程为v = k[A]^2[B]的反应,可以推测此反应可能是由两个A与一个B分子组成的中间态产物AB发生反应的机理。
四、动力学实验方法为了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和反应机理,可以采用以下动力学实验方法:1. 随时间观察法:通过记录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推断出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2. 消失物法:测量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推测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 加入催化剂法: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催化剂,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确定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应用与意义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1. 提高反应效率:了解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稳态近似法处理
k
SE
ES k2 E P
k1
d[P] dt
k2
[ES]
d[ES] dt
k1[S][E]-k1[ES]-k2[ES]
0
KM
k1 k2 k1
KM称为米氏常数
[ES] k1[S][E] [S][E]
k1 k2
KM
KM
[S][E] [ES]
催化剂的特征
1. 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了活化能,使反应加速。 2. 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但物理性质会有变化。 3. 不改变反应的G,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影响产物的比例,
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催化剂对正逆向反应具 有催催化同化剂样剂不的也能催正实化是现作高热用压力下。学由如上常CO不压+能下H发甲2合生醇成的分甲反解醇应为的。C高O+效H催2化的剂高效。 4. 催化剂有特殊的选择性。普通催化剂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酶催化剂具有特别高的选择性。 5. 有些反应的速率与催化剂的浓度有关,这与催化剂参与了 反应有关。 6. 加入少量杂质通常会强烈地影响催化剂的作用,甚至成为 催化剂的毒物。
当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rm的一半时, KM=[S]。
下面的数学处理可以求出KM和rm
r k2[E0 ][S] KM [S]
rm k2[E0 ]
r [S]
重排得: 1 KM 1 1
rm KM [S]
r rm [S] rm
以
1 r
~1 [S]
作图,从斜率和截距求出KM和rm
I概率因子 I碰撞理论的优缺点
速率理论的共同点
与热力学的经典理论相比,动力学理论发展 较迟。先后形成的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都是20 世纪后建立起来的,尚有明显不足之处。
理论的共同点是:首先选定一个微观模型, 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碰撞理论)或量子力学(过 渡态理论)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平均,导出宏观 动力学中速率系数的计算公式。
2HIH2+I2 2H2O2H2+O2 2SO2 +O2 2SO3 3H2 +N2 2NH3
184.1 244.8 251.0 334.7
104.6 136.0 62.76 167.4
Au 1.8108(503K) Pt 8.81018(300K) Pt 8.41010(900K) Fe-Al2O3- 2.11015(570K) K2O
由于所采用模型的局限性,使计算值与实验 值不能完全吻合,还必须引入一些校正因子,使 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碰撞理论基本要点
(1).气体分子A和B必须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反应 速率比例于单位时间内分子的碰撞次数.
(2).只有碰撞动能大于某临界值(称为反应阈能 或临界能)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只有有效碰 撞才能发生反应.
3.反应条件温和 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4.反应历程复杂 受pH、温度、离子强度影响较大。
碰撞理论
I速率理论的共同点 I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I有效碰撞直径和碰撞截面 IA与B分子互碰频率 I两个A分子的互碰频率 I硬球碰撞模型 I碰撞参数 I有效碰撞分数
I反应截面 I反应阈能 I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 的公式 I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 关系
(3).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 有效碰撞的碰撞次数.
碰撞数(1)
假设:浓度为nA、半径为rA的硬球分子A和半径为rB、 浓度为nB的硬球分子B发生碰撞.其碰撞截面为(rA+rB)2, 则相对速率为uAB的A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沿碰撞轨迹上扫 过的碰撞数如下:
ZA->B=π(rA+rB)2 uABnB
酶催化反应特点
酶催化反应与生命现象有密切关系,它的主 要特点有: 1.高选择性
它的选择性超过了任何人造催化剂,例如脲酶它只 能将尿素迅速转化成氨和二氧化碳,而对其他反应 没有任何活性。
2.高效率
它比人造催化剂的效率高出109至1015 倍。例如 一个过氧化氢分解酶分子,在1秒钟内可以分解十 万个过氧化氢分子。
对有效碰撞分数较小的反应, 笼效应对其反应影响不大;对自 由基等活化能很小的反应,一次 碰撞就有可能反应,则笼效应会 使这种反应速率变慢,分子的扩 散速度起了速决步的作用。
一次遭遇(one encounter)
反应物分子处在某一个溶剂笼中,发生连 续重复的碰撞,称为一次遭遇,直至反应物分 子挤出溶剂笼,扩散到另一个溶剂笼中。
化剂来进行的。生命体中进行的反应基本上也都是 酶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的本质
1. 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从而改变了反应的活化 能。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加速。
2. 改变了反应的活化熵。如活化熵增加,反应 速率加快。
反应
Ea(非催化) Ea(催化) 催化剂 /kJ·mol-1 /kJ·mol-1
k催/k非催
[ES] [E]0[S]
KM [S]
r
d[P] dt
k2[ES]
k2[E]0[S] KM [S]
以r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作图,从图上 可以看出酶催化反应一般为零级,有时为一级。
酶催化的反应速率曲线
r k2[E]0[S] KM [S]
1.当底物浓度很大时,[S]>>KM,r =k2[E]0,反应只 与酶的浓度有关,而与底物浓度无关,对[S]呈零级。
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历程 •用稳态近似法处理 •酶催化反应的级数 •酶催化的反应速率曲线 •米氏常数 •酶催化反应特点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定义:由酶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催化反应,称为酶催化反应.
酶的直径范围在10~100nm之间,因此,酶催化作用 既可看作是反应物与酶之间形成中间产物的均相催化; 也可看成是在酶的表面上首先吸附了底物(酶催化中常 将反应物叫做底物),然后再进行反应的多相催化反应.
则碰撞总数为: ZAB=πd 2uABnAnB
由分子运动论知,气体分子A与B的平均相对速率为:
uAB=(8kBT/)1/2, 其中 =MA MB/(MA+ MB)
则:
Z AB
d
2 AB
8kBT
nAnB
碰撞数(2)
碰撞的一对分子称为相撞分子对(简称分子对),相 撞分子对的运动可分为:分子对的整体运动和两分子相 对于其共同质心的运动.其中相对于质心的平动能,才 能克服两分子间的斥力和旧键的引力转化为势能,从而 翻越反应能峰.
质子酸碱: 能电离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离子或原 子团)叫酸; 能接受H+的物质叫碱. NH3(碱)+H3O+(酸)==NH4+(酸) +H2O(碱)
Lewis酸碱: 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分子、离子或原子
团)都是酸; 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都是碱.
F
H
FH
F : B (L酸) : N : H (L碱) F : B : N : H
k1 k2
cA
cK cA
于是有:
r
k3cAK
k1 k2
k3cK cA
kcK cA
故有:
k
k1 k2
k3
A1 A2
A3cK
exp(
Ea,1
Ea,3 RT
Ea,2
)
酸碱的定义
(1). 酸碱的定义-(1)
Arrhenius酸碱: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质子(H+)的物质 叫酸;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叫碱. HCl(酸) ==H+ +Cl- , NaOH(碱) ==Na+ +OH-
取对数得:
ln
k
ln[
d
2 AB
L
8kB ] 1 ln T Ec
2
RT
由活化能的定义得:
Ea
RT 2( 1 2T
Ec RT 2
)
Ec
1 2
RT
碰撞理论与阿仑尼乌斯方程的比较
将
Ea
Ec
1 2
RT
代入
k
d
2 AB
L
8kBT eEc / RT
得:
k
d
2 AB
L
8ekBT eEa / RT
同分子反应,由于每两个分子才能发生碰撞,故:
Z AA
1 2
d
2 AA
8kBT (MA /
2) nA2
2d
2 AA
kBT
MA
nA2
有效碰撞分数反应速率
根据分子运动论可知,相撞分子对的碰撞动
能>C的活化碰撞数占总碰撞数的分数,即活化
碰撞分数:
q=exp(-C/kBT)= exp(-EC/RT)
则反应速率为:
dcA dt
d
2 AB
L
8kBT
e
Ec
/
RT
c
AcB
dcA dt
2rA2 L
kBT
MA
e
Ec
/
RT
c
2 A
碰撞理论与阿仑尼乌斯方程的比较
由:
dcA dt
d
2 AB
L
8kBT
e
Ec
/
RT
c
AcB
与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比较得:
k
d
2 AB
L
8kBT eEc / RT
在一次遭遇中,反应物分子有可能发生反 应,也有可能不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