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家访制度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8篇】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8篇】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篇1家庭访问是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互相配合、互相切磋、共同育人的有利时机,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目标管理,突出家访的实效性,规范班主任家访的各个环节,制定本制度:1、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访问“问题学生”家庭,也要访问优秀学生家庭。
从中探索家庭教育的经验和规律。
每学期班主任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
对个别特殊学生要进行多次家访。
2、家庭访问要有针对性、计划性,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教状况,确定家访的重点对象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用上门家访或打电话等形式,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接受家长监督,教师间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家访要尊重学生和家长,切忌简单的告状或命令式的通知家长来校的形式。
与家长谈话要态度和蔼,忌空洞说教,向家长提建议或为家长排忧解难时,应实事求是地有分析、有说服力地指出问题,不能对家长埋怨责备,挫伤家长的自尊心。
5、家访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准借此向家长索要财物。
6、班主任在《班主任手册》上认真记好家访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7、家访结束后应请家长填写家长意见,并签名。
学期结束后由教导处汇总计入班级考核。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篇2一、家访时间安排1、班主任每学期原则上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一至二次家访、电访,对后进生提倡家访,每次家访内容应有记录。
2、除学校统一安排外,家访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家访的原则:1、家访时事先要与家长预约。
2、科任教师有责任协助班主任一起做好家访等工作。
3、做到5必访: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
正副班主任家访率争取达到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2024年班主任家访工作实施计划模板(4篇)

班主任家访工作实施计划模板一、家访目的透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
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状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推荐,营造良好的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家访资料1、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推荐等。
三、家访形式本学期打算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家访,一是走访,二是约访,三是随访。
于走访,时间最好选取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能够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约访一般状况是阶段性的,与家长电话联系,约定时间进行家访,对孩子本阶段的学习或其他状况做一下了解,与家长沟通一下。
随访用于一些突发状况。
四、家访重点1、落后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2、优等生,了解在家表现及家庭教育状况。
3、问题生,随机家访。
五、家访时间安排家访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特殊状况除外),主要安排在双休日,一天可访问1-____人。
每月有针对性的家访____名学生。
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家访,使家长重视该生的培养。
班主任家访工作实施计划模板(二)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引起全社会对教育、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了解学生的家境状况,做到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德行为的监督,建设和谐、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大环境,落实区教育局组织的“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制订我校的教师家访活动方案。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促进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同步合力,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我校办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家访制度》一.家访形式1.走访学生家庭;2.请家长来校座谈;3.电子(电话、校信通、网络)等联系。
二.家访对象1.教师家访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思想学业变化重大学生、父母进城务工学生、残疾学生等学生家庭进行重点家访。
三.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研究惯、生活惯和个性特征:内容包括:①家长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情况等;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③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研究环境,研究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及在校表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民生政策与学生安全教育常识,介绍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4.对因学校、家庭彼此不了解,对学生教育产生误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数家庭提出问题,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
5.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家访要求1.一年级班主任和新接手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内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全员家访;其他班主任对二分之一学生进行家访,一年内完成全员家访。
正、副班主任配合介入家访。
2.教师家访做到“十一要”、“七必访”、“五回避”(1)十一要:要有计划准备,目的明确;要有交流、沟通策略方法;要学生在场(一般情形下);要实事求,坦诚公正;要一分为二,客观辩证;要态度诚挚,言辞恳切;要听取意见,共商良策;要文化礼貌,尊重家长;要全面家访,全面了解;要有家访记实,能拍照的要拍照;要树立教师形象,注意家访安全。
中小学校园欺凌家访制度

一、制度背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特制定本家访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
2. 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家访对象1. 校园欺凌事件的当事人及家长。
2. 存在校园欺凌风险的个别学生及其家长。
3. 对学生成长和教育有重要影响的家庭。
四、家访内容1. 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2. 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关注其心理健康。
3.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子女间的矛盾,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 介绍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5. 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五、家访时间1. 定期家访: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关注学生整体情况。
2. 需要家访: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或存在校园欺凌风险时,及时进行家访。
3. 特殊情况家访:针对特定学生或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家访。
六、家访要求1. 家访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家访计划。
2. 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长,耐心倾听,注重沟通效果。
3. 家访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家访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
4. 家访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教师应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学校。
七、家访保障1. 学校应将家访工作纳入教师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家访。
2.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家访经费,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学校应定期对家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家访制度。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通过实施本家访制度,我们相信家校共育的合力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家访制度

班主任家访制度
班主任工组直接联系着学生的家庭,低于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家庭,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工作。
一、班主任新接班后,要在一一个月内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家长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二、对班级的学困生要重点安排,根据具体需要随时家访。
三、每个学年要全面走访一次,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以免影响正常工作(科任教师每学年走访50%)。
四、与家长交谈时,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家访中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四要、四不要原则。
四要:一要多讲成功的经验,给家长以启示,使家长对学校放心,对教育孩子充满信心;二要教师多讲行话,按照教育规律合适的要求和家长交谈,体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要向学困生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要以商讨的语气、关切的语言交谈;四要向家长拿出自己的改进措施。
四不要:不要责令家长;不要推诿责任;不要发生冲突;不要让家长难堪。
家访中着重强调安全问题。
对个别学生加强教育,与家长商讨管理措施,确保每个学生安全。
五、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协商教育孩子,只发生联系,不允许以权谋私损坏教师形象。
小学班主任教师家访制度

小学班主任教师家访制度
家访制度1、教师家访做到以下几个必访:⑴学生缺席一天以上情况不明的必访;⑵学生患有较大疾病或病假超过一周的必访;⑶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出现较大纠纷的必访;⑷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心理、行为偏向造成伤害事故的必访;〔5〕个别特殊学生要定期家访,对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响。
2、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考虑恰当的谈话内容。
3、牢记平安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平安。
4、言行举止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要尊重学生本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家长,尊重学生的家庭习惯。
5、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6、要备好心态,多倾听家长意见,少与家长争辩;多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少对家长提要求。
7、家访要本着以事实出发,关注问题的沟通、协商与有效解决,谈话要实际,不得轻诺寡信;态度要诚恳、耐心,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关心。
8、不可过多夸耀自己,多表扬教师与学校,不说不利于学校开展的话。
9、家访时不得收取家长的礼物、请吃等,到贫困学生家庭家访,还应适当给予物质帮助。
10、家访所获得的信息与任课教师和有关
部门共享,并注意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权11、教师对学生家访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12、教师的家访工作列入考核指标,作为教师考核的根据之一。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1]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92204e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6.png)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一、制度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班主任在学生家访工作中的流程和规范,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家庭隐私的安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用范围为本企业下属学校的班级班主任。
二、制度内容1. 家访目标和原则1.1 家访目标: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家教方式、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学习困难、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1.2 家访原则: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保护学生和家庭隐私,确保家访信息的保密性。
2. 家访流程2.1 预约阶段 2.1.1 班主任需要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对家访时间进行预约。
班主任应选择适当的时间,防止家访过程对学生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2.1.2 班主任要及时向学生家长说明家访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便家长做好准备。
2.2 家访实施阶段 2.2.1 班主任在家访前需对家访对象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关注点等信息。
要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家访计划和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
2.2.2 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需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期望与需求。
2.2.3 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对学生家庭情况保持敏感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或误会。
2.3 家访总结和反馈 2.3.1 家访结束后,班主任应该尽快整理家访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
2.3.2 班主任应向学生家长反馈家访的结果和意见,提供针对学生问题和困难的解决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3.3 班主任要保护学生和家长的个人信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不得滥用或泄露学生和家庭的隐私。
3. 家访管理标准3.1 家访记录 3.1.1 班主任每次家访都应填写家访记录表,详细记录家访时间、地点、目的和内容等。
3.1.2 家访记录表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阅。
3.2 家访安全措施 3.2.1 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应事先与家长沟通好,确认家庭环境的安全性。
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工作制度花园小学家访工作制度一、各班主任及有关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访是协调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点,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二、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及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较详尽的掌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
三、家访应有计划,目的要明确,不可随意无计划地家访,也不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家访;或只对后进生进行家访。
要注意本班家访生的层次性,每学期家访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50%。
四、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座谈会,便于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使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帮助改进班级管理。
五、家访要衣着整洁,注重为人师表,对学生家长要有礼节,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六、家访方式可灵活运用,如:上门家访、打电话、或者通过“教育校讯通”网络平台等形式进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七、对家访情况要作好记录,家访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体教育或个别教育,学期末将记录材料上交学校集中管理。
8、一般来说,应先向家长汇报学生优点、闪光点、后谈学生缺点。
切不可“起诉式”和“报喜式”,注意详细和客观性。
九、遇有学生家长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有差异的地方,要作全面的说服和匡助工作,以达到共鸣。
十、家访过程中教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整改措施。
家访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妥善处理。
花园小学2022年1月花园小学家访活动方案为了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密切我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统一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根据教体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下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宣传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
教师家访制度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1、家访是增强家校联系、沟通信息、研究教育对象的重要手段,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家访工作。
一年级的班主任暑期家访100%,新接班的班主任暑期家访50%,其余班主任暑期家访30%;每月班主任家访2——3户家庭。
2、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思想采用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家长。
同时即时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策略,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提倡告状式的家访。
3、在家访中要重视家长的意见。
要热忱欢迎家长为学校办学献计献策,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应即时反应给学校领导,以利于学校工作的提升。
如家长提出偏激的意见,教师要诚恳、耐心地听取或作一定的解释,让家长予以理解和谅解。
4、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
教师要注意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一支热心教育的校外教育队伍。
5、家访的注意事项:家访中,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和家访礼仪。
家访后班主任应如实填写家访情况。
家访中禁止收受家长的馈赠,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024小学班主任家访计划(九篇)

2024小学班主任家访计划一、活动目的: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
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所教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所教学生基本在城郊结合部基础不好,学生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对教育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他们只知道让孩子上好学,只知道让孩子考个好分数,却不知道从全面去提高孩子的素质。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毫无科学道理,不去关心孩子心里健康和成长。
和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父母都打过他们,没有挨打的学生寥寥无几。
学生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家长们对教育的投入很少。
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灌输一些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思想,致使一些学生思想落后,行为恶劣,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总之,文化水平偏低,对教育认识片面,对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本班学生家长的共同特征,也是本班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三、家访目的要求: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及提供先进的教育信息。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6、家访时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7、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8、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教师家访管理制度细则【8篇】

小学教师家访管理制度细则【8篇】小学教师家访管理制度细则精选篇1一、各班主任及有关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访是协调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点,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二、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及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较详尽的掌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
三、家访应有计划,目的要明确,不可随意无计划地家访,也不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家访;或只对后进生进行家访。
要注意本班家访生的层次性,每学期家访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50%。
四、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座谈会,便于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使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帮助改进班级管理。
五、家访要衣着整洁,注重为人师表,对学生家长要有礼节,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六、家访方式可灵活运用,如:上门家访、打电话、写信(发邮件)或者通过“教育校讯通”网络平台等形式进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七、对家访情况要作好记录,家访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体教育或个别教育,学期末将记录材料上交学校集中管理。
八、一般来说,应先向家长汇报学生优点、闪光点、后谈学生缺点。
切不可“告状式”和“报喜式”,注意具体和客观性。
九、遇有学生家长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有差异的地方,要作全面的说服和帮助工作,以达到共识。
十、家访过程中教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整改措施。
家访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妥善处理。
小学教师家访管理制度细则精选篇2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有计划地进行,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一、成立家访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家访工作责任人: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学校行政人员要与青年教师结对一起家访,同时要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或典型事件。
二、家访的量化指标:1.一学年内班主任必须普访学生一次,一学期内至少家访一半以上学生。
(家访学生在家访条件允许的区域内。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

3、家庭成员的组成状况和经济状况。
4、监护人的教育能力。
5、家庭电话和与监护人第一时间的联系方式。
三、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时穿着要注意教师的形象。
2、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3、与家长交流时要亲切、耐心,言谈举止要彬彬有礼。
4、礼貌拒绝家长的各类馈赠。
5、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与家长产生因观点、方法、认识等原因不一致时,要做到,不大声说话、不争执、不吵闹,依据有关教育教学的法规,进行耐心解释、劝说,力争寻求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7、对家庭经济困难及单亲和与老人居住一起的学生,班主任应主动定时家访,以了解该生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教育能力与现状。
二、家访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通过家访,应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基本要求,并力求掌握下列情况:
1、学生上学和放学的路途所使用或借助的交通工具。
参考范本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家访基本要求:
1、新接班的班主任,包括因特殊原因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在接班后两周内完成普访。
2、普访完成后,以后每学期家访不少于1/后进生必访;(4)家庭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不同意见的必访;(5)家庭教育能力较欠缺的必访。
4、如发现学生不明原因不来学校且无法与家长及时联系或联系不上,要求班主任即时家访,并了解学生不来学校的原因,若学生不在家,需及时与该生邻居、居委、街道、派出所及时沟通,了解原因与学生去向。
5、学生因心理等原因不来校,班主任需及时家访,与学生沟通,并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疏导工作。
中小学班主任“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方案

中小学班主任“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方案背景中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学业和生活的重要指导老师,也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
然而,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家庭与学校沟通不畅,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为加强家校沟通,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建立起家庭、学校和学生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中小学班主任“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应运而生。
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1.加强家校沟通,缩小信息差距;2.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3.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内容1.活动时间:每学期至少一次,具体时间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时间安排而定。
2.活动形式:班主任带领家访小组到学生家中进行拜访,家长欢迎班主任和小组成员到家中进行参观、交流和体验,并提供茶水和糕点招待。
3.活动内容:班主任和小组成员首先介绍活动的目的及流程,然后与家长交流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点和不足,以及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家庭情况等,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及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可以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向班主任和小组成员提出咨询,班主任会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帮助,并记录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跟踪解决。
4.活动后续:班主任和小组成员根据家访情况给出针对不同家庭和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及时关注学生在家庭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家校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家庭的不同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效果通过中小学班主任“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缩小家校信息差距,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起密切联系;2.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3.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并促进家校合作,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不足;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庭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个性发展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7篇)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7篇)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篇1)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为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工作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考试管理落实落地,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家访工作,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切实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二、工作原则(一)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以教育性、整体性、激励性、客观性为评价准则,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商育人对策,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以特殊群体和个别学生为重点,进行针对性家访,切实增进家校沟通,深入细致做好家访工作。
(三)形式灵活,突出实效。
在传统家访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家访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线下家校交流活动。
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导向,形成策划、准备、访问、反思、改进等环节不断循环完备的家访流程,保障家访实效。
(四)着眼长远,立足常态。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科学统筹安排家访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家访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三、工作内容(一)交流学生情况。
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家长期望水平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因素。
向家长准确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情况。
(二)共商育人策略。
班主任家访制度

班主任家访制度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市区两基巩固提高督导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教学实际特制定班主任家访制度:
一、各单位班主任要加强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家长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切实按教育法办事,依法保证在校生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二、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一次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确实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
三、对有意向辍学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
直到打消辍学意念为止。
四、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班主任协同协同学校领导一同进行家访,在落实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的制度下,促使其尽快复学。
五、班主任确实进行了多次家访,而没有复学意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上报学校和联校,联校领导将把情况汇报政府有关部门,使其发放《敦促入学通知书》,促使其尽快复学。
六、各单位要建立班主任家访工作档案,将班主任家访工作记录存档,学年末做为评优、评模和评聘晋级的重要依据。
康庄联校
2004 . 9。
班主任家访制度

1.班主任应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每月须上门家访至少5位以上的学生,一学年须上门家访完班内全体学生。
2.班主任家访以后,要做好工作记录,写出家访心得,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家访的经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班主任对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下岗的学生,学习、生活困难生,身体残疾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近期家庭有较大变故的学生要特别进行家访,给予及时的关爱。
4.对起始年级,班主任应利用假期等时间进行家访,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班内学生的全部家访,并做好记录。
5.教师通过家访工作,须与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关系。
6.每月的第二周作为学校开放日,接受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反映,教师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范本
班主任家访制度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推进家校一体化的德育管理,使教师与家长更好互通情况,交流联系,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特制定家访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小学班主任家访计划(10篇)

小学班主任家访计划(10篇)小学班主任家访计划1一、家访的目的: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
但教师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
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家访时间:7月18——8月底三、家访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学生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选择在双休日,学生也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休息。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内容和方法家访学生的家庭情况、问题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困难。
家访的谈话方法,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家访时注意的问题:1、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
宣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3、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
4、教师在家访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严禁搭乘“三无车辆”,提倡步行家访。
5、在确定家访对象时,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制度

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和家庭状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
本制度对班主任家访工作的目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做出规定。
二、目的1. 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 增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3.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内容1. 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氛围等,判断家庭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 学生的家庭教育: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需求等,分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3. 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生活作息、兴趣爱好等,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
4. 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
5. 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学业和心理辅导。
四、方式1. 定期家访: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 随机家访:针对学生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成绩下滑、行为异常等,及时进行随机家访,了解原因,与家长共同解决问题。
3. 家长座谈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4. 家长个别访谈:根据需要,与家长进行个别访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5. 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解决问题。
五、时间1. 定期家访:每个学期第一周至第三周内完成。
2. 随机家访: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随时进行。
3. 家长座谈会: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 家长个别访谈: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5. 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每天查看学生动态,及时与家长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主任家访制度
班主任应经常联系本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一、每学期应对本班全体学生进行家访沟通不少于2次。
二、家访时,应全面地、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以教育、鼓励为主,坚决避免“告状式”的家访。
三、家访时应有针对性的与家长共同研究、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订出具体措施,注重实效。
四、如发现学生没能及时上学的,要主动与家长作好交流,查明情由,并及时向检查领导汇报情况。
五、学生在校的行为、学习等方面有退步时,要及时家访。
六、在学生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或被纪律处分时,应及时家访。
七、在家访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应及时上报德育处、学校。
八、每次家访后,应及时填写《家访记录卡》,每月上报德育处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