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
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
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
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
业、航天工业
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
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
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
▲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
②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科技教育落后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启示:
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
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
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
《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略)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建设成就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
路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一五计划(1953—1957年):1953年“一化三改造”;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
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60年冬,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主要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包兰、兰新铁路建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如兴建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辛勤劳动的结果。
6.改革开放以来1976—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定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1987)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成就: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建成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三、新的起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1)含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即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来看,它是综合科学技术应用的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得以保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适应世界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特点(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下面几点)
①是充分这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动力),“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学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基本要求),“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子。
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和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特色)
“新”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
既不改变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资金密集型,又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转移农村劳动力。
④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工业化(目的)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一)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二)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三)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四)发展畸形。
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问题
1.近代企业:
(1)外商企业;鸦片战后出现;甲午战后发展(《马关条约》把办厂条约化、合法化)。
对中国民族企业起着阻碍和客观促进的双重作用。
(2)洋务企业:六十年代开始;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其破产。
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工业革命。
其军事企业是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3)民族企业:①旧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发展的春天。
②过渡时期(1949~1956年):合理调整工商业;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获得新生。
(4)官僚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产生发展于蒋介石统治时期;建国初没收。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二.我国工业化的主要历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2、工业化方面的特点:主要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
3、主要原因:政权巩固;经济恢复;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中共的正确领导;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苏联援助;抗美援朝的胜利。
4、工业化的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新中国的工业化在曲折中前进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2.特点:能源(石油)建设和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主要分布在内陆
3.原因:
取得成就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基础;八大;
曲折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苏关系恶化。
(三)文革时期和两年徘徊(1966—1978)新中国工业化的重大挫折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2、工业化特点:能源、国防科技、主要分布在内陆
3、原因:有所发展原因:周邓工作努力;广大干群对“左”的抵制。
损失原因:“左”倾错误泛滥
四)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90年代):工业化的调整和迅速发展新时期
1、工业化主要成就:
2、工业化的特点: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沿海——内地
3、主要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B.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重视科技教育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