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命题、定理、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
√(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
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对于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题设是已知 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二: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活动1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 说出该命题的题设,结论.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 角: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 (2)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行: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命题的结构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 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1)(3)是正确的,句子(2)(4)(5)是错误的,
这几个句子的特点是可以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或错误,这样的句子就是命题.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一:命题的概念
活动2 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三:真假命题
活动2 理解公理与定理的概念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 命题叫做公理.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 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对于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题设是已知 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二: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活动1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 说出该命题的题设,结论.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 角: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 (2)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行: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命题的结构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 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1)(3)是正确的,句子(2)(4)(5)是错误的,
这几个句子的特点是可以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或错误,这样的句子就是命题.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一:命题的概念
活动2 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三:真假命题
活动2 理解公理与定理的概念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 命题叫做公理.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 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课程讲授
2 真命题与假命题
归纳: 1.要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
论证; 2.要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定义:数学中这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 依据,即出发点.这样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我们也 称它为公理.
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作证明.
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_已__知___和__求__证__; 2.根据题意,_画__出__图__形__,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_要__证__的__结__论_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例 已知直线b∥c, a⊥b .求证:
a⊥c.
b
c
证明:∵ a ⊥b(已知), ∴ ∠1=90°(垂直的定义).
1
2
a
∵ b ∥ 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1=90°(等量代换), ∴ a ⊥ c(垂直的定义).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练一练:求证: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l3分别与l1,l2交于点A,点B,且∠1=∠2.
求证:l1∥l2. 证明:∵ ∠1=∠2 (已知),
∠3=∠2 (对顶角相等),
l3
1(
)3 B
l2
)2 A
l1
∴ ∠1=∠3 (等量代换).
∴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是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不是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是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不是 ⑸温柔的李明明; 不是 ⑹玫瑰花是动物; 是 ⑺若a2=4,求a的值; 不是 ⑻若a2= b2,则a=b. 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5章5.2.1平行线及其基本事实
精彩一题 17.问题:两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 a,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三部分; 如图 b,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四部分.
【思路点拨】 根据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情况(0 个、1 个、2 个、 3 个)进行分类讨论.
精彩一题 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上面问题的解题过程应用了__分__类____的数学思想(填“转 化”“分类”或“整体处理”); (2)三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所示.
【答案】A
课堂导练
4.如果线段 AB 与线段 CD 没有交点,则( C ) A.线段 AB 与线段 CD 一定平行 B.线段 AB 与线段 CD 一定不平行 C.线段 AB 与线段 CD 可能平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课堂导练 5.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产生的折痕间的位置关系
是( C )
A.平行
B.垂直
C.平行和垂直 D.无法确定
课堂导练 6.如图,经过点 P 画一条直线使它与直线 l 平行.
画法:(1)一落:把三角尺的一边落在__直__线__l____上; (2)二____靠____: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放一直尺 AB;
课堂导练
(3)三____移____:把三角尺沿直尺的边移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 好经过点 P 的位置;
经 (1)过直直线线l 外(2一)靠点,(3有)移且只(有4)画
D.不存在或者只有一条
提一示条: 直点线击与这条进直入线习平题行
【点拨】 当点 第一五条章 直线相与交这线条与直平线行平线行
(第1)1直课线时l 平(2行)靠线及(3其)移基本(事4)画实
P
在直线
AB
上时,这样的直线不存在;当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ppt课件
15.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30°, ∠BOC是∠AOC的2倍多30°,求∠DOF的度数.
谈一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外拓展
2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3条呢?4条呢?
那么n条呢?
……
两条平行直线上各有n个点,用这n对点按如下的规则连接线段; ①平行线之间的点在连线段时,可以有共同的端点,但不能有其 它交点; ②符合①要求的线段必须全部画出; 图1展示了当n=1时的情况,此时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0; 图2展示了当n=2时的一种情况,此时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 (1)当n=3时,请在图3中画出使三角形个数最少的图形,此时 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多少个; (2)试猜想当n对点时,按上述规则画出的图形中,最少有多少 个三角形? (3)当n=2006时,按上述规则画出的图形中,最少有多少个三 角形?
O
∵∠AOD=90°(已知) C
B
∴AB⊥CD(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
O,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AB⊥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 常见,说出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a
例如、如图,a、b互相垂 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
b O
b也叫a的垂线。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 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
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 一个角是直角。
2.垂直的表示:
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a、b互相垂 直, 垂足为O,则记为: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五章5.3相交线、平行线中角的计算的四种常见题型课件(共25张PPT)
解:∵在三角形EFG中,∠EFG=90°,∠E=35°,
∴∠EGF=180°-90°-35°=55°.
∴∠AOE=2∠BOD=2x°,
题型 2 利用垂线求角 ∴∠BOC=
×180°=35°,
(4)由(3)可知∠BOC+∠AOD=180°,
∴∠AOD=∠AOC+∠COD=90°-∠BOC+90°=180°-∠BOC.
再见
∴∠EFB=∠EHB-∠E=55°-35°=20°.
∴∠EGF=∠EGD=55°.
(4)由(3)可知∠BOC+∠AOD=180°,
(3)∠AOD与∠BOC互补.理由如下:
(3)根据(1)(2)的结果猜想∠AOD与∠BOC有怎样的关系,并 根据图①说明理由;
(4) 如 图 ② , 若 ∠ BOC ∶ ∠ AOD = 7 ∶ 29 , 求 ∠ BOC 和 ∠AOD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5.3.4 相交线、平行线中角的四种常见题型
合作探究 题型 1 利用余角、平角、对顶角转换求角
1.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同一点O.若∠AOE =2∠BOD,∠COF比∠AOE大30°,求∠AOC的度数.
解:设∠AOC=x°,则∠BOD=∠AOC=x°. ∴∠AOE=2∠BOD=2x°, ∠COF=∠AOE+30°=2x°+30°. ∵∠AOE+∠AOC+∠COF=180°, ∴2x+x+2x+30=180,解得x=30. ∴∠AOC=30°.
解:∠AOD 与∠BOC 互补.理由如下: ∵OA⊥OB,∴∠AOB=90°. ∴∠AOC=∠AOB-∠BOC=90°-∠BOC. ∵OC⊥OD, ∴∠COD=90°. ∴∠AOD=∠AOC+∠COD=90°-∠BOC+ 90°=180°-∠BOC. ∴∠AOD+∠BOC=180°,即∠AOD 与∠BOC 互补.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知2-练
2 如图,小强和小丽一起玩跷跷板,横板AB绕O 上下转动,当小强从A到A′的位置时, ∠AOA′=45°,则∠BOB′的度数为____4_5_°__, 理由是_____对__顶__角__相__等_____.
知2-练
3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C ) A.∠AOC与∠BOD是对顶角 B.∠AOE与∠BOE是邻补角 C.∠DOE与∠BOC是对顶角 D.∠AOD与∠BOC都是∠AOC的邻补角
相交线
1 课堂讲解 邻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北京立交桥
相交线
平行线
知识点 1 邻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A
D
O
B C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2
D
1O3
4
B
C
∠1和∠2也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 们不仅有一个公共顶点O,还有一条公共边OA,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 ∠2与∠3,∠3与∠4,∠1与∠4都是邻补角.
知2-讲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一 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 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C
2O
B
1 ( ( )3
)
4 A
D
知2-讲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
1.顶点相同.
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B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C
2
1O
A
D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平行线知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线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如火车轨道、双杠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解释:
(1)重点讲解平行线的定义,通过图形直观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
(3)详细讲解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巩固。
2.教学难点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效果还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平行线知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线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如火车轨道、双杠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解释:
(1)重点讲解平行线的定义,通过图形直观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
(3)详细讲解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巩固。
2.教学难点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效果还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32张ppt)
F 5
C
3. 如图,已知:AC∥DE,∠1=∠2,试证明AB∥CD。
证明: ∵AC∥DE (已知)
∴ ∠ACD=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D
1
2
∵ ∠1=∠2(已知)
B
∴ ∠1=∠ACD(等量代换)
C
E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当堂检测
1.如图 1,已知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O,EO⊥CD,垂足为 O,则图中∠AOE
9.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指的是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 相交构成的八个角中,不共顶点的角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 它们与对顶角、邻补角一样,总是成对存在着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间夹
平 行
条件
线
的 两直线平行 性
质
结论
同位距两 离平 。行
13.真命题和假命题: 命题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以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把命题分成真命题和假命题。 真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假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14. 平移变换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 一个新图形,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例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 AB,垂足为O,
且DOE 5COE。求AOD的度数。
CE
┓
AO
B
D 此题需要正确地
应用、对顶角、
邻补角、垂直的
概念和性质。
解 :由邻补角的定义知: COE+DOE=1800, 又由DOE 5COE COE 5COE 1800 COE 300 又 OE AB BOE 900 BOC BOE COE 1200 由对顶角相等得: AOD=BOC=1200
人教版初一数学7年级下册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 课件(共42张ppt)
③百米直跑道的两边.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 )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 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a,b,c是平面内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以有 ( B) A.1个或2个或3个 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C.1个或2个 D.以上都不对
例6 如图,P是三角形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1)过P点向左画射线PM∥BC交AB于点M,过 P点向右画射线PN∥BC交AC于点N; (2)在(1)中画出的图形中,∠MPN的度数一定等 于180°,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导引:在(1)中,按照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的方法画图即可.在(2)中,要说明∠MPN=180°, 可转化为说明点M, P, N在同一条直线上.
(来自《教材》)
解:(1)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 (1)
(来自《教材》)
(2)
2 在如图所示的各图形中,过点M画PQ∥AB. 解:略.
知识点 3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1:确定性
(1) 经过点C可以画几条直 a
线与直线AB平行? A
(2) 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
AB平行.
b
C
B D
(3) 通过画图,你发
解:与棱AD平行的棱有A′D′,B′C′,BC, 记作AD∥A′D′,AD∥B′C′,AD∥BC. 与棱D′C′平行的棱有DC,AB,A′B′, 记作D′C′∥DC, D′C′∥AB, D′C′∥A′B′.
总结
找平行线要注意两点: (1)在同一平面内; (2)不相交(无限延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2. 命题“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说 知3-练 出理由;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
解:不是真命题.如图 所示,直线a与b不平行, 直线c与直线a,b分别 相交,∠1与∠2是同位 角,但∠1≠∠2.
感悟新知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一定是命题
知3-练
B.定理不可能是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知3-讲
1.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2.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 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感悟新知
例4 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 (已知), ∴∠1=90° (垂直的定义). 又b//c(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 (等量代换). ∴a⊥c (垂直的定义).
解: (1)题设: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 等.假命题. (2)题设:a=b;结论:a+c=b+c.真命题. (3)题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 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讲
判断命题的真假时,真命题需说明理由;假命 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举反例是说明一个命题是假 命题的常用方法,而所列举的反例一般应满足命题 的题设,不满足命题的结论.
作业1 必做: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补充:
作业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第3课时命题、定理、 证明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命题的分类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2 课时流程
逐导入
请阅读以下几句话: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4)今天要下雨. (5)我们要充满梦想,执着地飞翔.
解:不是真命题.如图 所示,直线a与b不平行, 直线c与直线a,b分别 相交,∠1与∠2是同位 角,但∠1≠∠2.
感悟新知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一定是命题
知3-练
B.定理不可能是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知3-讲
1.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2.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 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感悟新知
例4 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 (已知), ∴∠1=90° (垂直的定义). 又b//c(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 (等量代换). ∴a⊥c (垂直的定义).
解: (1)题设: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 等.假命题. (2)题设:a=b;结论:a+c=b+c.真命题. (3)题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 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讲
判断命题的真假时,真命题需说明理由;假命 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举反例是说明一个命题是假 命题的常用方法,而所列举的反例一般应满足命题 的题设,不满足命题的结论.
作业1 必做: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补充:
作业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第3课时命题、定理、 证明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命题的分类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2 课时流程
逐导入
请阅读以下几句话: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4)今天要下雨. (5)我们要充满梦想,执着地飞翔.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教学课件2
不努力,理想与现实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03课堂练习 那么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几条呢?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因为AB//EF,CD//EF
因为AB//EF,CD//EF
也就是说,AB与CD不能相交,只能平行。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相交、垂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那么直线AB与CD可能相交吗?
3.平行、垂直 说明: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叫基本
如图:AB与CD平行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如何表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平行线画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4.相交、垂直、平行 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那么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几条呢?
∴A、B、C三点______(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探究二:平行线的画法(画一画)
(1)贴 (2)靠 (3)移 (4)画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唯一性)。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 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_EF(
)
寄语
每个图形中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
因为AB//EF,CD//EF
现实 只要努力,理想也会变成现实. 作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出图形;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解:∵∠1=∠3,∠3=∠4, ∴∠1=∠4,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2=∠5,∠2+∠3=180°, ∴∠4+∠5=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 1.平行线的定义.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知识点四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
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已知条件:直线 b 与直线 c 都垂直于直线 a .要说明的
结论: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 解法一:如图,∵ b⊥a,∴ ∠1= 90°.
同理∠2= 90°.∴ ∠1=∠2.
A
明,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E
P
H1
D
G2 B F
一般地,有如下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几何语言:
1
∵∠1=∠2(已知)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2
l1
c
a
2
43
b
1
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 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 70°,所以∠AOD=70°. 又因为∠A=110°,所以∠A+∠AOD=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2=∠5,∠2+∠3=180°, ∴∠4+∠5=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 1.平行线的定义.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知识点四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
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已知条件:直线 b 与直线 c 都垂直于直线 a .要说明的
结论: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 解法一:如图,∵ b⊥a,∴ ∠1= 90°.
同理∠2= 90°.∴ ∠1=∠2.
A
明,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E
P
H1
D
G2 B F
一般地,有如下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几何语言:
1
∵∠1=∠2(已知)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2
l1
c
a
2
43
b
1
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 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 70°,所以∠AOD=70°. 又因为∠A=110°,所以∠A+∠AOD=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课件(共25张PPT)
A.40°
B.50°
C.85°
D.60°
)
(第5题)
【点拨】
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所以∠BOD=∠AOC.因
为∠AOC=50°,所以∠BOD=50°.故选B.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80°,
∠2=30°,则∠AOE的度数为(
A.30°
B.50°
C.60°
B )
D.80°
条公共边,“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
量关系是互补.
3.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
(1)互为邻补角是互为补角的特殊情况.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
角除具备两角互补这一数量关系外,还要具备两角相邻
的位置关系.
(2)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但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有多个.
1-1. 下列选项中∠ 1与∠ 2 互为邻补角的是( D )
• •
关系,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 •
2. 性质:对顶角相等.
特别提醒:(1)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它们一定相等;
(2)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2-1. [中考·安顺]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如果∠ 1+
∠ 2=60°,那么∠ 3 是( A )
A. 150°
B. 120°
C. 60°
D. 30°
因为∠BOD=60°,所以∠AOC=∠BOD
=60°,
所以∠FOC=∠AOF+∠AOC=90°+60°
=150°.
相交线
定义
性质
邻
补
角
相交线
对
顶
角
定义
性质
于点O.
(1)写出∠COE的邻补角;
【解】∠COE的邻补角为∠COF和∠EO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