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个体差异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管理中的个体差异性

[内容概要]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能力、胜任力、气质和人格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及其如何在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

[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能力、胜任力、气质、人格的内涵,掌握运用能力、胜任力、气质、人格的基本原理分析管理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的方法。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说明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个体差异,而不同的个体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个体行为。在管理活动中,要想招聘、选拔或提升合适的员工,以确保每个员工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首先必须了解员工的个性,可见,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管理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能力、胜任力与管理

一、能力与管理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并且表现在掌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熟练的动力上的差别,即在其他相同的情况(训练条件、学习条件、时间等)下,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快慢”、“深浅程度”、“难易”及其“巩固程度”上的差别。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了解能力的含义:(1)能力总是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之中。一方面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只有在领导一个企业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而顺利的完成这项活动,也必须依靠他的管理才能。(2)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例如,优秀教师的工作,需要有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注意分配能力、观察力等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也称为才能。(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比如,一位画家所具

有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等,都叫能力,这些能力是保证画家顺利完成绘画活动的心理条件。(4)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人们完成某种活动,都需要依靠相对应能力的支持,但仅仅有能力还是不够的,还与人的整体个性特点、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

(二)能力的类型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一般能力与认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某种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数学能力和音乐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仿照他人或其他事物使自己的行为举止与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班杜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创造能力即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创造能力是在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是模仿的发展,这两种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3.液态能力与晶态能力

液态能力是指遇到事情需要个体随机应变,运用思考加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液态能力主要依赖先天的秉赋,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晶态能力是遇到事情需要个体以事实性资料的记忆、辨认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受教育与文化环境影响,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达到成熟和衰退的时期也是不同的:液态能力在人进入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态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逐渐平缓。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指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操作能力是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操纵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成为顺利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劳动能力、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认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也一定会有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能力的结构

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明晰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能力的本质,拟定科学、合理的能力培养规则,实施对能力的有效测量。关于能力结构的理论比较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二因素结构说

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 在20世纪初期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结构说。该学说认为能力由一般因素(g) 和特殊因素(s) 构成的。一般因素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因素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而完成任何一项作业都是有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例如,一个算术推理作业由g+s1决定,而一个言语测验作业由g+s2决定。

斯皮尔曼认为,在能力结构中,第一位和重要的是一般因素g,各种能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g因素。

2. 群因素结构说

美国心理学家赛斯通(L.L.Thurstone) 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与二因素结构说相反的群因素结构说。赛斯通认为,能力是由许多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所构成的。他总结出大多数能力可以分解为其中原始的因素,即计算、词的流畅性、言语能力、记忆、推理、空间直觉与知觉速度。他对每种因素都设计了测验内容和方法。然而,实验结果发现每一种能力与其他种能力都有正相关,说明了各种能力因素并不是绝对割裂的,能力的结构存在一般因素。

上述两种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能力的结构都有重要的启发。但是他们把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绝对的对立起来,没有从人的实际活动中认识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辨证关系。

3. 智慧结构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ford) 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力结构设想,称为“智慧结构”学说。他认为智慧因素是由操作、材料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构成的。每一维度由一些相关的要素所组成,根据排列组合的方法,智慧可能由150种因素所组成。

吉尔福特认为,能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它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复合思维和评价五种能力类型;能力的第二个维度是材料内容,它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种能力类型;能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品,即能力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和含蓄六个方面。如图6-1所示。

图6-1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的智慧结构说是对能力结构认识的一个深入,为心理能力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思路。

4.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大脑的“布洛卡区”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个区域受到损伤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单词和句子,但不能将单词组成句子。

(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及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