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合集下载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精)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精)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关键词】四君子汤胃肌轻瘫手术后并发症综合征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严重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嗳气、呕吐[1]。

2005-01—2007-04,笔者应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9 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9例均为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男9例,女10例;年龄48~65岁,平均53岁。

均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3~5日排气,肠鸣音恢复;4~6日日拔除胃管进流食;7~9日出现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嗳气,严重者出现呕吐(/)。

1.2 诊断标准[2]上腹部胀,可闻及振水音;胃镜和胃X线检查胃肠减压量每日在800 mL以上;腹部B超或CT平扫膈下、十二指肠残端及盆腔未见脓腔或积液;血常规、电解质检查无明显异常。

行胃肠道76%泛影葡胺造影,见输出段、输入段通畅,未见梗阻。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负氮平衡,输新鲜全血及人血白蛋白,严重者予持续胃肠减压。

1.3.2 中药治疗予四君子汤加味。

药物组成:太子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2 g,甘草9 g。

加减:上腹饱胀加神曲10 g、焦山楂8 g 、鸡内金6 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 g、陈皮12 g;泛酸、口苦、胃烧灼感加黄连6 g、吴茱萸3 g;气滞加木香8 g、枳壳9 g。

日1剂,水煎300 mL。

分少量多次服(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

10日为1个疗程。

2 结果19例均完全缓解(用药4日完全缓解9例,5日完全缓解5例,7日完全缓解4例,10日完全缓解1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3 讨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术后慢性胃动力失调引起胃排空延迟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胀、厌食、恶心、呕吐及营养障碍。

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炎症、输出袢痉挛、术式、手术技巧、残胃蠕动减弱、水电解质及营养失调、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炎症肿块的外在压迫,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等[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方能够说成有很多的类型,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便是在其中的一种,那麼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呢?下边就一起来瞧瞧吧。

牙周别称牙龈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牙周药方牙龈
薏苡仁12克桂枝9克(削皮)白术茯苓6克甘草(炙)6克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温止咳化痰饮,健脾利湿。

治中阳不够,痰浊内停,朐胁支满,眼花心悸,咳而胸闷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涂药四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牙周备注名称牙龈
聚瑞薏苡仁健脾胃渗湿,化痰化饮为君;白术茯苓健脾胃化湿,助薏苡仁消化吸收水液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养血中和,调
合诸药为使。

相互配合成方,共奏温止咳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牙周摘抄牙龈
《伤寒论》
尽管说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是并并不一定的人都合适服食,因而在服食这类药以前最好是提早咨询医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是四种昂贵的中药材,这四种昂贵的中药材搭配一起熬成汤饮用可以帮助自身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调理身体的效果,可以全方面的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能够降低自身出现多种疾病问题的几率。

这四种中药材对于解决自身在风寒感冒之后出现的咳嗽,痰多气喘问题都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效果。

大家在日常适当的喝一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脾虚运化失常的问题,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脾胃的效果,很多中老年人朋友出现心悸失眠问题的高发人群,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可以达到一个显著的调理效果,同时大家在日常适当的喝一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有助于抑制体内癌细胞的扩散,近些年来出现癌症问题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喝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可以达到一个脾胃虚寒的效果,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因为肺热的情况会导致自身出现咳嗽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调理效果都非常不错,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
现的咽喉肿痛的症状。

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因为上火的症状会导致自身出现消化性溃疡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烦闷惊悸问题。

  
很多患者朋友由于没有养成合理搭配饮食的好习惯,结果导致自身出现了食物中毒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糖类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中毒症状。

这种汤累是由于是由多种中药材混合研制而成的,在可以全方面的调理自身出现多种疾病问题的同时也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的毒副作用影响,非常适合大家在日常食用。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2头晕痛——陈维扬医案杨某,头晕痛,左鼻经常流浊涕如脓,色时白时黄,甚臭,咳喘多痰,胸肋痛,左肩缺盆内按之亦痛,饮食减少,脉弦滑。

陈维扬用苓桂术甘汤两剂减半,六剂痊愈。

(《函讯》)《万生友伤寒医案选》论:脓涕者,肺气之薰蒸也,此是肺气不降。

胸肋痛者,此是悬饮之象,左脉滑者,此是痰饮之脉。

头晕痛者,痰饮阻格,浊气不降也。

《金匮》痰饮九,脉偏弦者,饮也。

悬饮阻少阳经气,也有脉弦。

痰饮十三:水饮在中,郁格阳气,升浮不归,故如循贯珠,累累联属,流利不停,其诊曰滑,而其中实有捍格之象,水旺阴盛,是以脉细。

本案言弦滑,也同细滑,大同小义,也或为医者表达不同已。

3头晕眼花——路志正医案何某,女,41岁,因头晕脑胀,眼花目暗6年,于1974年3月28日求诊。

患者平素面青肢凉,神倦乏力,心悸,胸闷,耳鸣不绝,眠差梦多,纳谷不馨,口干不欲饮,眩晕频作,发则头晕脑胀,眼花目暗,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身体晃动,站立不稳。

每次发作需数日后才能缓解。

久治无效。

望其舌淡苔白,脉细缓。

证属心脾阳虚,寒饮中阻。

治应温阳化饮,健脾化湿。

处方如下: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4.5g党参12g厚朴10g酸枣仁10g 远志10g泽泻6g红枣4枚 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尽剂,诸症好转,精神渐复。

原方又进2剂,诸症大减,仅食欲欠佳,身倦乏力,大便时溏。

舌淡苔白,脉沉缓。

寒湿虽化,脾运未健,拟益气健脾,以杜复萌。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5g,陈皮10g,砂仁6g,法半夏10g,焦三仙各12g,莲子肉15g,山药15g,生姜3片,红枣4枚。

又进3剂而愈。

按语:《伤寒论》第67条载:“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指出了中焦阳虚、寒饮内停眩晕的证治。

本患素体阳虚,寒饮内停,重伤脾阳,健运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蒙蔽清窍,发为脑晕。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苓桂术甘汤,源于《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

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饮内阻、心悸、眩晕、胸痹等病症。

本文将针对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方剂组成及药理作用1. 方剂组成苓桂术甘汤由以下四味中药组成:(1)茯苓:味甘、淡,性平。

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等功效。

(2)桂枝:味辛、甘,性温。

具有温经散寒、温阳化饮、活血通络等功效。

(3)白术:味甘、苦,性温。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4)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解毒等功效。

2. 药理作用(1)茯苓:具有利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2)桂枝: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3)白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4)甘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三、治疗病症及适应症1. 治疗病症(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等。

(2)痰饮内阻:咳嗽、痰多、胸闷、心悸等。

(3)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等。

(4)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5)胸痹: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

2. 适应症(1)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脾胃虚弱性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饮内阻性疾病。

(3)心律失常、心悸等心血管疾病。

(4)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5)胸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四、治疗方案1. 药物剂量(1)茯苓:10-15克。

(2)桂枝:6-10克。

(3)白术:10-15克。

(4)甘草:3-5克。

2. 煎煮方法(1)将药材洗净,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3)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30分钟。

(4)煎煮完成后,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服用。

3. 服用方法(1)餐后服用,每次1剂。

(2)若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剂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原文:《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方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释义:本条论述脾阳虚水停的证治及禁忌。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下,属倒装文法。

吐下损伤脾胃之阳,中虚失运,水气不化而冲逆,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水阳内阻,清阳不升,故“起则头眩”“脉沉紧”为水寒之气在理之证。

本条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所说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的证候基本相同,故均用温阳化水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为夹注句,提示若误用辛温发汗,则动摇经气,经脉失养,出现身为振振摇的变证。

方解:本方是苓桂剂的代表方,亦是治水名方。

方中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白术相伍,补土以制水,桂枝温通脾阳,茯苓、桂枝相伍,化气以行水。

甘草补脾和中,桂甘相伍,辛甘化合,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

本方与茯桂甘枣汤仅一味药之差,且均治水气症,但证治各异,主旨不同。

彼方倍茯苓利水平冲,用大枣缓急平冲,故治疗心阳虚肾水上凌的欲作奔豚证;本方君茯苓补土利水,用白术健脾燥湿,用于脾虚水停证。

析疑:关于身为振振摇:此症属中虚水停有误行发汗,更甚其阳气,水气浸渍,经脉失于温养,发生身体振颤摇动不能自持的变证。

一种观点认为,此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其人振振身瞤,振振欲擗地”之症大体一致。

此阳虚饮发之候,当如何治疗?历代注家各有认识。

有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仍主张用苓桂术甘原方治疗者。

有认为再行误汗伤阳之后,病情已加重一筹,主张改用温阳化水的真武汤治疗者。

还有一种观点,如李克绍在《伤寒解惑论》中说:论中明明说“发汗则动经”,才导致了“身为振振摇”,可知其所以身为振振摇,是由于本不应发汗,却强发其汗,耗伤了周身经络的气血津液,使筋脉失于濡养,不能自主而造成的。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方剂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汉·《伤寒论》。

别称“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四钱(12克)、桂枝三钱(9克)、白术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健脾渗湿,温阳化饮。

【主治】主治胸闷纳呆,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或心下痞闷,呕恶纳呆,舌苔白滑,脉弦滑。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冠心病心绞痛、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将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毒苷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3个月为1个疗程。

以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近期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6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4期)2.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应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65例,与洛伐他汀治疗50例作对照,疗程3个月。

以症状积分分值减少率≥90%,B超示无脂肪肝,血脂正常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4期)3.冠心病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合苓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作对照。

以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无冠心病,停药3个月无复发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对照组76.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6期)4.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对100例精神病患者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剂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疗程8周。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本方简称苓桂术甘汤,是一个健脾去湿,温化痰饮的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方中以茯苓利湿,桂枝通阳,白术健脾,甘草和中,仲景用以治疗脾阳虚弱,不能化水,湿聚成痰而造成的心下逆满、咳嗽气促、头眩、耳鸣、心悸以及“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等证。

此方虽为涤痰轻剂,但如能随证加减,运用范围也很广泛,效果也很明显。

本方应用范围。

1、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而为里虚者。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眩晕眩晕为临床常见证状之一,发作时头晕眼花,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

本病之病因多端,病机复杂。

前人曾有“无虑不作眩”和“无痰不作眩”之论。

临床上每有因痰饮停于中焦,致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痰浊上蒙清阳,遂致“起则头眩”而晕,每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获效。

典型病例:郭XX,女,48 岁。

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

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

脉缓,舌淡,苔白。

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

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

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

【附】小儿麻痹案冀XX,男,7 岁。

患发热数日,即出现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经儿科诊断为小儿麻痹病。

针灸治疗三个月,下肢活动稍有好转,但还不能独立行走,需人扶持。

于是要求服中药治疗。

就诊时,见患儿下肢有浮肿,按有凹陷,并有振振摇的现象,并不时呕出清水,按之胸下胀满,似有痛感。

此为痰饮停聚于中焦,当时先以温化痰饮为主,并未考虑到治疗下肢痿弱。

遂先以苓桂术甘汤投之,以轻剂除痰消肿。

讵料服四剂后,患儿下肢肿消,居然行动也有好转,这实是意外收获,后即照此方加当归、川芎等,共服一个月,患儿健步如常,唯跑步时容易摔倒。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痰饮尝,和之温药四般良;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懂眩方,(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组成与功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由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

是主治因中阳不足,饮停心下所致的痰饮病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日眩心悸,舌苔白滑为其辨治之要点。

凡属阳虚饮停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病,均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咳嗽痰多,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②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加枳实,以理气行水。

③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生姜。

④头晕较甚,加胆南星,石莒蒲。

⑤饮食不香,加厚朴、麦芽。

⑥腹痛,加白芍。

①浮肿甚,加泽泻、车前子。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唐·孙思邈(唐代医学家)甘草汤,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改桂心,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摘自《千金方》)。

宋·严用和(子礼)(宋代医学家)理中化痰丸.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去桂枝,加人参、半夏,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摘自《严氏济生方》)。

明·王肯堂(宇泰)(明代医学家)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去桂枝、甘草,加生姜,名曰姜术汤,治停饮怔忡(摘自《证治准绳》)。

周本善(江苏常熟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30克·白术、桂枝各15克,炙甘草5克),加党参15克,制半夏、陈皮各10克,枳实5克。

主治胃内停饮证(慢性胃炎、胃下垂、陈旧性溃疡、胃功能障碍等病中见胃内有大量积液者);寒饮伏肺证(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凡肺脾阳虚,水饮内停证,用之多效。

本方疗效与药量有关,桂枝用量需在10克以上,茯苓、白术量亦宜稍重。

如胃气上逆,时时泛吐涎沫或清水者,加吴茱萸3克,生姜10克;便下溏泄,甚至完谷不化者,去枳实,加炮姜5克,益智仁10克;四肢末清冷、畏寒,小便清长者,加附子10克;咳吐白沫,气息短促者,去枳实,加干姜5克,五味子10克(摘自《方药心悟-------名中医处方用药技巧》第216页)。

苓桂术甘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

苓桂术甘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

苓桂术甘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
崔新成;刘红书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6(028)009
【摘要】2004-01-2005-12,我们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88-688)
【作者】崔新成;刘红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内科,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内科,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R442.8;R573.05
【相关文献】
1.苓桂术甘汤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眩晕临床治疗观察 [J], 洪如龙
2.“通腑除满法”针刺配合小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 [J], 邱玉萍; 张娟; 牛时季
3.胃十穴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 [J], 覃光辉
4.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J], 张晶晶;孙培养;王玲
5.电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J], 靳小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剂来源汉。

《伤寒论》。

又名苓桂术甘汤。

组成与用法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胸闷纳呆,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或心下痞闷,呕恶纳呆,苔白滑,脉弦滑。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胃炎,幽门梗阻,胆囊炎,肝实质性包块,肝硬化腹水,便秘,慢性肾炎,睾丸鞘膜积液,癫痫,黄斑区水肿,耳聋,克山病等病症。

例如;(1)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1月余,头晕、胸闷、心悸消失,双膝以下浮肿消退,血压也从26.66/13.33千帕降至18.66/10.67千帕,并呈稳定趋势。

随访工年余,未再复发(《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

(2)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工2剂,尿量增多,咳喘减轻,浮肿渐消;再进24剂,心力衰竭得到控制,病情改.善(《辽宁中医杂志净198 3if-第8期)。

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5剂后.浮肿消退多半;再随症加减,治疗4月,服药8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5 年未见复发(《云南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6剂后,心率增至58次/分,再以本方加附子、干姜、仙灵脾,心率增至72次/分,且精神健旺,如常人(《中医药学报,1983年第6期)。

(4)肥厚性心肌病伴完全性右束支及室内传导阻滞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9剂后,胸部闷痛显著减轻,心悸气短,浮肿等症好转,复查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及室内传导阻滞均消失((辽宁中医杂志》1983 年第8期)。

(5)眩晕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2剂后,胁脘稍宽,眩晕仍作;继服3剂,顿觉神清气爽,眩晕消除(《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

(6)肝实质性包块本方加味治疗。

结果。

服药2剂后,腹胀呕吐消失,但胁下包块仍有压痛,续以上方加活血化瘀、化积软坚之品,5 剂后,包块缩小,压痛消失;再以本方合参苓白术散续服3剂后,包块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包块;随访3年无异常变化(《陕西中医》1985年第3期)。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古代水饮病的专方,有利水、定悸、通阳的功效,适用于以眩悸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炙甘草10g,自术15g。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十二)
短气有微饮。

(十七)
【体质要求】消瘦,面色黄,轻度浮肿貌或眼袋明显,舌暗淡胖大有齿痕,脉多沉缓或浮弦。

易胸闷气短,易心悸眩晕,易腹泻,易吐水或胃内有振水声,多有口渴而不能多饮水,小便少。

【适用疾病】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胸膜炎、心包积液、白内障、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视网膜病变、肾结石、特发性水肿、睾丸鞘膜积液等。

【加减法】消瘦、心悸明显,状如奔豚者,加大枣;咳逆上气而头昏眼花者,加五味子。

【注意事项】浮肿者不宜多用甘草。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湿邪的顽固程度中医有一句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湿气为啥子这么难除?因为它如油入面,小伙伴们想想就知道了,这个油和进了面里,再想把油从面里弄出来,那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这个方子的神奇之处是,它不但祛湿,而且不伤脾胃,不但不伤脾胃,还健脾养胃。

小伙伴们都知道,很多祛湿的方子都是利水的,很伤脾胃,比如深受其害的红豆薏米汤,寒湿的人喝了红豆薏米汤不但祛湿不成反而把自己整得千疮百孔。

【备注,湿热】祛湿的根本在于健脾,脾胃的运化能力提高了湿气自然就祛除了。

今天推荐的这个健脾祛湿方几乎适合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寒湿还是湿热,还是不寒不热,只要有湿气,都可以用到。

那么,这个方子到底是啥呢?小伙伴们别急啊,公布这个方子之前小伙伴们得知道湿气到底是啥东东吧?这个湿邪嘛就是中医常常说的六邪中的一种。

六邪是什么?就是风寒暑湿燥火。

这个湿邪是最厉害的一种,它厉害就厉害在它不张扬,它是悄悄地慢慢地入侵你的身体,你浑然不知,等你发现了就已经晚了。

它已经攻克了你的脾胃,占据了你的五脏六腑,弥漫在你身体的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

而且湿邪从来不孤军战斗,它会请来爪牙助纣为虐,它与风邪结合就是风湿,与寒邪结合就是寒湿,与火邪结合就是湿热。

公布这个方子之前,小伙伴们还得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湿气?湿气重的人头发经常是油腻腻的,几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团。

慢慢的头发就会掉,就像一块地,肥料多了庄稼被熏死了,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

除了头发油,头还很重,如一块湿布包裹住了头一样,蒙蒙的,早上起不来,时刻都想睡觉,严重者走路都会睡着。

湿气重的人人家出的是汗,你出的是油,一天到晚脸上油光可鉴,用纸一擦可以炒好几盘小菜哦。

脸上会长很多痘痘,这种痘痘的颜色比较暗沉,特别不容易消除。

如果上火长痘痘一天就会自动消失。

湿气重的人舌头伸出来水滑水滑的,舌苔厚厚的,舌头又胖又大,被湿气泡的嘛,边缘还有齿痕。

湿气重的人早上起来刷牙会恶心,一天到晚总觉得嗓子有什么东西堵着,咽不下去吐不出来,这是痰。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我在基层用经方-2021-08-30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是桂枝甘草汤加了茯苓、白术而成,虽有四味药,功效强大。

我们知道茯苓白术这两味药功在利尿逐水,合上桂枝甘草汤就有解表利水的功效,可见本方用于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小便不利者,在六经辨证的角度是属于治疗太阳太阴合病的一首方,临证用之非常广泛。

关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条文有四条:第一条,《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有太阳病伤寒证,治疗应当用麻黄汤类方发汗,医者用了错误的吐法或下法,经治疗后不好。

表不解并出现气上冲胸症状,如果里有水饮,水饮伴随气冲逆上犯,就会出现心下逆满、起则头眩等症。

这个脉沉紧是寒饮在里的反应,就是表证已解,也不可再发汗,如果错误地发汗,则势必动及经脉,造成身为振振摇的剧变。

无论是否发汗,出现这种证时,都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

平素有水饮的人,若患外感而误施吐下,更容易使表不解气逆上冲,这个水伴随气冲上犯,而产生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起则头眩等症,这就是本方证的主证。

此时用本方解外邪、降气冲、逐水饮治疗。

如果误用发汗的方药,不但表不解,而且激动里饮,更使患者出现身为振振摇的症状,这种情况还是宜用本方治疗。

第二条,《伤寒论》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前条说脉沉紧,是指发汗前;本条说脉甚微,是指发汗后。

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虽然也属气冲饮逆的证候,但与发汗前比更加严重。

经脉动惕,也就是身为振振摇意思。

久而成痿,是说此证若不速治,日子长了将成为肢体不用的痿证。

出现这种情况的也是用本方来治疗。

第三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桂术甘汤主之。

痰饮,这里的心下有痰饮,是指胃中有停饮。

学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这篇文章就够了!

学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这篇文章就够了!

学茯苓桂枝⽩术⽢草汤,这篇⽂章就够了! 茯苓桂枝⽩术⽢草汤 [组成⽤法] 茯苓12-30g,桂枝10-15g,⽩术10-15g、炙⽢草3-6g⽔煎,温服。

[⽅证] 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声、眩晕、⼼悸。

[现代应⽤] 1、⼼脏瓣膜病、⼼脏神经官能症; 2、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不⾜性眩晕; 3、结膜炎、病毒性⾓膜炎、中⼼性浆液性脉络膜炎; 4、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

[经验参考] 茯苓桂枝⽩术⽢草汤(以下简称苓桂术⽢汤)主治⼼下有痰饮并有⽔⽓上冲的病症。

⼼下有痰饮,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乃⾄胸胁也撑胀不适。

上冲症状依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包括冲⼼的⼼悸、冲头的头眩、冲咽喉的堵塞感、冲眼⽬的结膜炎、⽬眩等。

刘渡⾈先⽣从⾊诊、脉诊及辨证诸⽅⾯来辩⽔⽓上冲。

⾊诊包括“本⾊”及“⽔斑”,“⽔⾊”,即⾯⾊黧⿊。

“⽔斑”即散见额、颊、⿐梁,唇围及下颌等处类似“⾊素沉着”之⿊斑。

“⽔斑”为“⽔⾊”之甚者。

脉诊多见沉弦,也有出现脉结与沉伏⽆⼒之时。

症候⽅⾯有⽓上冲胸、胸满、⼼悸、短⽓。

如⾝体不活动,或⾏路缓慢,短⽓则不明显出现。

如登楼爬⾼,少顷则觉“⽓短发憋”,呼吸急促,咽喉⽣痰,痰喉窒,则加剧了短⽓。

,甚则把⼈憋的周⾝出开,频频⽮⽓,⼩便也往往失禁,此时⼼脏跳动则加剧《刘渡⾈伤寒临证指要》。

由此可见,⽔⽓上冲在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表现,在症状上也表现多样化。

在⽔⽓上冲的症状中,最为常见的是“⽓上冲胸”。

许多⼼脏病常表现为本⽅证。

⽮数道明治疗⼀例阵发性⼼动过速症,为33岁男⼦。

数年前⼼脏已肥⼤,但⼼不衰。

2年前进⾏野球⽐赛时由于⼼情不佳。

⼼动过数⽽例下。

此后胸有重压感,短⽓不畅,⼼动过速,结代脉,⼼动。

呼吸困难,起⽴则晕眩,嗳⽓、尿频、多汗等,投与苓桂术⽢汤加牡蛎4克,病情逐渐好转,3个⽉后复⼯(《临床应⽤汉⽅处⽅解说》)。

以“头眩”为主症的疾病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供⾎不⾜性眩晕。

张琪治⼀妇⼈。

年五旬余,⼀⽇起床头眩晕,频动不⽌,⾃觉体内有⽓上冲。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来源、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现代研究、制法、用量、禁忌、加减、原条文、方歌、辩证、方解、名家论述、综合参考)来源《伤寒论》药方茯苓(四两≈60克),桂枝(三两≈45克/去皮),白术(二两≈30克),炙甘草(二两≈30克),药材(4味中药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茯苓》——药类(利水消肿),药性(平),药味(甘,淡),入经(心,脾,肺,肾),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桂枝》——药类(辛温解表),药性(温),药味(甘,辛),入经(心,肺,膀胱),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白术》——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脾,胃),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炙甘草》——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肺,胃),功效(益气,复脉,补脾,和胃)。

功效具有温阳健脾利湿,温化寒痰水饮,渗湿利水降冲之功效。

主治主治,目眩心悸,短气而咳,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气上冲胸,心下痞闷,朐胁支满,胸闷纳呆,呕恶,舌苔白滑,脉弦滑。

现代治疗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衰、心律失常、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心包积液、肺癌胸水、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尿路结石、产后尿潴留等证属中阳不足,水饮内停的病症。

制法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用量分三次温服(每次一升≈200ml左右)。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湿热阻遏而生的痰饮者忌服;本方/加减若眩晕甚者——加泽泻利水渗湿以消饮邪;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姜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干呕,巅顶头痛,肝肾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炮附子,以温散水气;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本方/原条文《伤寒论》67、外感病,经过涌吐,或泻下以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气逆上冲胸膈,起立时就感头昏目眩,脉象沉紧的,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芩桂术甘汤主之。

肾气丸亦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侸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医案】(张宏俊医案)董某,女,42岁,1984年10月12日诊。

泄泻反复发作8年,经某医院用纤维肠镜检查拟诊为“慢性肠炎”,迭更数医,均无建树。

泄泻发作时,腹痛绵绵,继则肠鸣漉漉,泻下粪便初稀塘,后则水泻,无臭秽及灼热感,每日2—3次,多则5次,平素气短懒言,小便量少。

观其舌淡体胖,苔灰白而腻,脉沉缓无力。

粪检:除食物残渣(十),余(一)。

脉证合参,乃久泄脾阳亏虚,饮邪内生,下注大肠,予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白术、律草各20克,桂枝、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9剂,已无水泄,粪质稀搪,日1—2次,气短等症显著好转,方已奏效,予前方加党参、炒扁豆各l0克,以健脾益气助运,继服12剂后,大便已成形,诸症告愈。

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脾阳不足,水饮内停,直注大肠,则泄泻不止,以苓桂术甘温脾阳,复运化,水饮一化,则泄泻自止。

(马子知医案)刘某某,女,35岁,1985年8片25日就诊。

白带量多,如脓如涕,淋漓不断3年。

伴腰膝酸软,腹胀不适,腹内时常漉瀛作响。

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

此属痰饮内阻,清浊不分,投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0克,白术18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乌药12克。

初服白带反增,如崩如注,继而渐渐减少,共服16剂,白带尽,它证亦愈。

追访2年末复发。

按语:本案带下乃脾虚水停,《妇科玉尺》云:“湿土下陷,脾精不受,不能输为营血,而白物下流。

”故用苓桂术甘汤以健脾化饮,求本而治。

(胡希恕医案)刘某,女,19 岁,学生。

经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歌】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名为“苓桂术甘汤”。

本方为祛湿剂,主治痰饮,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原文】《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方三十。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解】伤寒吐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饮停心下,心中悸动,桂枝甘草以复心阳,益心气,茯苓白术合桂枝以祛痰饮。

【方义】此补心阳、散寒邪、降逆气、补脾利水之方。

【辩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功效】温中健脾,化饮降逆。

【主治】1、伤寒误用吐下药,心阳被伤,水气凌心,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2、水饮短气。

3、心下支饮,胸胁满,目眩。

以上三证都必须具有小便不利或小便不多、不喜冷性饮食、脉沉紧或沉迟等现象。

因为这都是心阳虚而有寒,水邪停蓄不化之故。

【方解】本方所治之痰饮病,乃中阳不足,脾运失职,气不化水,聚湿而成,故治宜温化利水。

方中茯苓健脾渗淡利湿;桂枝温阳降逆,并助茯苓气化以行水;白术健脾燥湿,使中焦健运,则水湿自除;炙甘草,健脾补中,调和诸药。

【适应证候】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振振摇者。

【药品】茯苓60克桂枝4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加减法】1、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2、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精选全文完整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患者,男,46岁。

患者因胃癌于2005年3月16日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第4日即出现上腹饱胀,服胃动力药疗效不明显。

恶心纳杲,腹胀,腹部震水音。

舌脉: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脾阳不振,水饮内停。

治法:温阳化饮,消食降气。

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1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莱菔子15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少量,多次饮服。

服药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

继服5剂,诸症消失。

按:
胃瘫综合征是指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临床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药物治疗以胃肠动力药为主。

以前多以术后中气受损,湿热内蕴,瘀血阻滞为病机,治疗以健脾和胃,清热去湿,通络止痛为主。

我们认为,胃瘫综合征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造成阴阳失调,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饮内停,致中焦受阻,腑气不通。

其病理因素以水饮为主,故治当健脾化饮。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功能温通健脾,化饮和胃,加菜菔子消食降气以通腑气。

药证相符,故能取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二升三升,回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这一条阐释水气得而复失的证治。

太阳伤寒,本应汗解而反用吐下,使中上焦阳气受伤,形成心脾阳气虚而水气上冲的证候。

“心下逆满”,指胃脘部因气上逆而感觉胀满,同时还有“气上冲胸”的感觉。

关于气上冲这个证候,临床上还可以见到冲至咽喉部而有憋气、窒息感觉者。

我在京西城子煤矿带学生实习时,一位学生接诊了一个老妇人,主诉咽中似有一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根据病情开了四七汤,连服几剂没效。

我一看,舌苔水滑,六脉俱弦,还有气上冲的感觉,等到这个气冲到咽喉部时,就觉得堵闷特别严重,而且有心慌、心跳等症。

我诊断为水气上冲,换了苓桂术甘汤,只吃了一剂就有效。

临床上类似病例并不少见,只不过这一例较为典型而已。

“起则头眩”,是指病人头晕很厉害,只能静卧而不敢起床活动。

造成眩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脾阳虚,清阳之气不足以上养清窍;一是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清阳被水寒之气所蒙蔽。

“脉沉紧”,就是沉弦之意。

沉主里,又主水病,弦主尝鬼神,沉弦正是水气为患上的脉象。

以上脉证提示信息,痢疾经过调侃下后,病已经离表,当然也无法再用汗法活血。

如果再用活血生津止渴,就可能将伤动经脉之气,即为“生津止渴则颤抖经”,并使阳气更虚,无法荣养筋脉,“身兼承干挥”,就是肢体战振晃动,甚则俯卧不稳而欲仆。

化疗当用温阳健脾,降冲利水之法,轻者用苓桂术甘汤,阳虚重者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就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于筑堤气上跳,又可治痰饮内领等证。

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Q1518A阳之虚。

同时,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

临床如果对苓桂术甘汤有效率以此类推,效果十分不好:痰湿特盛者,可以与二陈汤合方采用;晕眩重者,可以提泽泻;并任见面热、烦躁者,就是阳气与水气殷梨亭而存有发枯的整体表现,直和白薇;并任血压高者,可以提牛膝、红花、茜草;彭元瑞脉结代者,回去白术,提五味子;并任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回去白术,提杏仁或大枣;兼夜寐、Niederbronn恐惧者,提龙骨、牡蛎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患者,男,46岁。

患者因胃癌于2005年3月16日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第4日即出现上腹饱胀,服胃动力药疗效不明显。

恶心纳杲,腹胀,腹部震水音。

舌脉: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脾阳不振,水饮内停。

治法:温阳化饮,消食降气。

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1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莱菔子15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少量,多次饮服。

服药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

继服5剂,诸症消失。

按:
胃瘫综合征是指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临床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药物治疗以胃肠动力药为主。

以前多以术后中气受损,湿热内蕴,瘀血阻滞为病机,治疗以健脾和胃,清热去湿,通络止痛为主。

我们认为,胃瘫综合征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造成阴阳失调,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饮内停,致中焦受阻,腑气不通。

其病理因素以水饮为主,故治当健脾化饮。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功能温通健脾,化饮和胃,加菜菔子消食降气以通腑气。

药证相符,故能取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