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体系中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铁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进展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稳定同位素是某种元素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的数量均相同,但质子数不确定。
与放射性同位素不同,稳定同位素不会衰变,因此能够在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意义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掌握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演化的规律及机制。
例如,在构造地质学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推测岩浆源区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在古环境学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重现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过程;在地球化学污染评价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追踪污染物来源和迁移路径。
另外,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稳定同位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利用稳定同位素可以探究其食物链和生长状态;在微生物地球化学中,通过稳定同位素的应用,可以研究氮、硫、铁、碳等元素的循环和代谢规律。
综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对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稳定同位素研究主要依靠仪器分析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稳定同位素测量仪器为质谱仪,在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分析中均有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分析场合,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气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样品中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态元素、气体分子等的同位素分析。
2. 液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水体、沉积物、岩石、矿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元素化合物的同位素分析。
3. 固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固体样品中的元素同位素分析。
另外,数据统计方法也是稳定同位素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稳定同位素分馏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等。
同位素分馏系数和同位素分馏系数
同位素分馏系数和同位素分馏系数同位素分馏是指在自然界中,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丰度分布情况的现象。
同位素分馏系数则是用来描述不同同位素之间在分馏过程中相对偏好程度的参数。
同位素分馏可以在多个自然过程中发生,如地质作用、生物过程等,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位素分馏现象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弗莱什特在20世纪初发现的。
他通过对铀矿石的研究发现,铀的同位素——铀-238和铀-235在矿石中的分布比例存在差异。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引发了对同位素分馏的研究。
同位素分馏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描述分馏过程中不同同位素的分布偏好程度。
同位素分馏系数通常用α值表示,定义为两种同位素的丰度比值与分馏前的丰度比值之间的比值。
α值大于1表示分馏物中偏好分馏的同位素丰度比值较高,反之则表示偏好分馏的同位素丰度比值较低。
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大小与同位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通常来说,同位素分馏系数与同位素的原子质量和电化学性质有关。
原子质量较大的同位素在分馏过程中往往分布相对偏低,而原子质量较小的同位素则相对偏高。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系数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液中的温度、压力等。
同位素分馏现象在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对不同岩石中同位素分馏的研究,推测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生物学家则可以利用同位素分馏研究生物体内代谢、食物链传递等生物过程。
此外,同位素分馏还可以应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和定量分析,以及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同位素分馏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同位素分馏系数是描述该现象的重要参数。
同位素分馏可以在多个自然过程中发生,并对地球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同位素分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演变和生物体的运作机制,并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将在未来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理论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硼、锌、镁等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研究地球物质循环、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将对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梳理。
我们将介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角度,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突破。
我们还将探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应用,如地壳演化、地幔动力学、海洋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展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将总结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将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锂、镁、硅、铁等元素的同位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行为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
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大质量分馏理论、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及同位素分馏动力学之上。
大质量分馏理论是指同位素之间由于质量差异导致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差异,这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基础。
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位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其比值反映了地球化学过程的信息。
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则关注同位素分馏过程中速率的变化,为理解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技术方法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依赖于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如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分析技术与应用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分析技术与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涉及地球上化学元素存在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大气、海洋、陆地到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其分异规律。
同位素分析技术是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在原子核结构上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不同种型态的元素。
同位素分析指的是通过测定地质、生物、环境样品中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及其分馏效应,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模型的分析,揭示地球物质系统的演化规律和探测自然过程的机制。
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地球和生物圈中各种元素的循环,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矿床成因及矿物勘探,气候变化及构造变形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1. 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克劳索和因格兰首次把“同位素地球化学”从行星地球上解释到“星际空间”上,即从揭示地球元素组成及其演化历史的角度开始探索整个宇宙元素演化的规律。
他们利用气体中稀有同位素的分馏,揭示了太阳燃烧出氢-氦核合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确立了太阳核合成模型,初步推断了太阳气体来自于行星际物质的良好证据。
同位素分析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探索地球内部物质的演化历史,例如岩石的年代测定、地壳-地幔对流模式、深部地幔和核的物质组成等研究领域。
2. 地球和生物圈中各种元素循环地球是一个自然系统,其中包含气候、水文、生态、地质等多个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得以相互作用。
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于各元素的循环研究中,可以揭示出这些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模式,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氧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大气水文学、地表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从而精细地了解各种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文循环和大气水分平衡的关系。
稳定硫同位素、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揭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类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途径及过程,并进一步推断其生态学和环境学意义。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的现状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摘要地球化学是地学的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是化学与地学各领域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原有分支迅速发展,同时新的分支相继出现。
目前地球化学在地质探矿、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灾害预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地球科学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地球化学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矿产勘探实际工作来论述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一、地球化学的现状虽然地球化学思想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但是在早期阶段,主要是对与地壳的化学组成有关的某些地球化学现象的定性的描述。
直至20世纪上半叶,地球化学才独立成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然而随着化学、物理学和地学等领域的发展,地球化学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当前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日渐先进,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精度不断提高,这些彰显了地球化学的活力。
地球化学强劲生命力的另一个体现是原有分支的迅猛发展和新分支的不断涌现,下面通过几个主要分支的叙述来反映地球化学的发展现状。
1.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中或地表各类岩石、矿物、矿石及各种地质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含量、分布及时空变化的学科,也是研究各种化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学科。
作为地球化学中最早出现的基础学科分支,现阶段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了。
对于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以及动植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对其控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研究的元素种类有了明显的增加,包括许多微量元素,如稀土、稀有、分散元素,因而出现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等,而且数据更精确、更合理了。
元素地球化学,特别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包括多种元素对比值的应用,现在己经成为探讨岩石、矿床以至行星的成因和演化的重要手段。
岩浆演化过程中Fe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实验制约岩浆—热液间Cu同位素分馏
岩浆演化过程中Fe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实验制约岩浆—热液间Cu同位素分馏近二十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诞生和发展使得精确测量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的同位素组成成为可能。
高精度的同位素数据有利于有效分辨高温地质过程造成的极小的同位素分馏。
到目前为止,自然样品包括地球样品和天体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得到了广泛测量。
然而,我们对同位素数据的理解及其有效应用需要依赖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基本理论。
结合相应的分馏机制,金属稳定同位素日渐成为研究一系列高温地质过程的有效工具。
自然样品测量、实验校正及理论计算是研究同位素分馏机制的三种有效方式。
本研究感兴趣的同位素体系包括Fe和Cu。
针对这两种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本论文首先利用研究程度较高的自然样品探讨成分变化较大的火山岩中Fe同位素分馏机制,然后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结合同位素分析研究硅酸盐熔体/含氯流体间的Cu同位素分馏机制。
为研究高度演化的火成岩中铁同位素分馏机制,本论文选取了研究程度较高的、来自中国东北海拉尔盆地的双峰式火山岩样品,测量了这套样品的铁和锌同位素组成。
样品岩性包括玄武质粗安岩、粗面流纹英安岩和流纹岩。
结果表明δ56Fe值随SiO2含量升高而升高,最高达0.64±0.02‰。
δ56Fe与Rb/La比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排除流体溶出对Fe同位素的影响;δ56Fe与δ66Z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热扩散对铁同位素影响不显著;δ56Fe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εNd)没有明显相关性,排除海拉尔火山岩样品混染地壳中高δ56Fe物质的可能。
结合样品的主微量及放射成因同位素特征,海拉尔双峰式火山岩样品的Fe 同位素变化可以用两阶段岩浆作用来解释。
首先,平均δ56Fe为0.09±0.14‰的玄武质粗安岩通过部分熔融产生了粗面流纹英安岩,其平均δ56Fe值为0.24±0.27‰。
利用rhyolite-MELTS模拟表明,具有不同同位素组成的Fe3+和Fe2+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和残余固相之间分配可以解释粗面流纹英安岩中的铁同位素变化;其次,通过部分熔融或高程度分离结晶可以产生具有显著高δ56Fe的流纹岩。
铁族元素的同位素分析
铁族元素的同位素分析铁族元素是位于周期表第八族的元素,包括铁、钴、镍、铱、钌、铂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中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是一种研究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活动的方法,通过对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可以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环境变化等情况。
本文将介绍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方法1.同位素比值测定同位素比值测定是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测定样品中不同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来确定同位素比值。
该方法通常采用质谱仪进行测定,质谱仪可以测定同位素比值的数千倍。
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精度,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例如将样品分离出目标元素,或用化学方法去除杂质。
同位素比值测定可以应用于各种样品,包括岩石、土壤、沉积物、植物、动物组织等。
2.同位素分馏实验同位素分馏实验是一种模拟地球化学过程的方法,它可以研究铁族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移和转化过程,了解同位素分馏的机制和规律。
常见的同位素分馏实验包括离线实验、批次实验和连续流动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溶液成分等,从而模拟不同的地球化学过程。
同位素分馏实验可以提供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了解其地球化学行为奠定基础。
3.同位素示踪实验同位素示踪实验是一种研究铁族元素在生物体内循环和代谢过程的方法,通过标记同位素来追踪元素的代谢过程,了解元素在生物循环中的转化路径,例如铁元素在人体内生化代谢中的作用。
同位素示踪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标记同位素,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同位素比值变化,从而揭示元素的生物循环途径和代谢规律。
二、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应用1.地球化学研究铁族元素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例如铁元素的起源、迁移路径和相互转化规律。
此外,由于铁族元素在地球化学作用中经常与其他元素发生共同作用,因此同位素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不同元素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的学科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文将从同位素分馏、同位素示踪、同位素定年等方面介绍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
同位素分馏是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分离的现象。
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对于地球和行星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内部和外部物质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过去几十年,同位素分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定同位素(如氢、氧、碳、氮等)和放射性同位素(如铀、钍、铅等)上。
研究表明,同位素分馏与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如同位素分馏可以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大气和海洋中的物质循环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更多的元素和同位素体系。
同位素示踪是利用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特殊性质来追踪地球系统中的物质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气候、生态、地质等领域的研究中。
近年来,同位素示踪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例如,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广泛应用于追踪水体起源和循环过程,碳同位素和氮同位素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
同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和地质工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同位素定年是利用一些具有放射性衰变性质的同位素来确定岩石、矿物和古代生物的年代。
同位素定年是地质学和考古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传统的同位素定年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如铀-铅、钍-铅、锶-锶等)和稳定同位素定年(如碳-14、氚、钾-锶等)。
近年来,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发展,同位素定年的精确性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铀-铅定年可用于确定火山岩和古岩石的年代,碳-14定年可用于确定古代文物和化石的年代。
总的来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简述非传统同位素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资料
简述非传统同位素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铁同位素为例摘要: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近年来以铁同位素为代表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以及生命活动过程,对铁同位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铁同位素基本概念及其组成分布特征、铁同位素在不同过程中的分馏机理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示踪、人类健康、古海洋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传统同位素铁同位素 MC-ICP-MS一、前言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是相对于氢、碳、氧、硫等传统稳定同位素而言的,包括铁、铜、锌、钼、硒、汞、锂、镁等同位素体系。
在近十年里,随着各种同位素质谱测试技术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PC-MS)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这些以往不为人熟知的同位素进入我们视野,十年里人们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开发与利用蓬勃发展,目前已开展的非传统同位素研究包括:锂[1]、镁[2-3]、钙[4]、钛[5]、钒[6]、铬[7],铁[8]、镍[9]、铜[10-11]、锌[12]、锗[13]、锶[14]、钼[15-16]、汞[17-18]、铊[19]等元素。
其中尤以铁、钼、锂、镁、铜、锌、汞、铊、硒等元素的同位素研究备受瞩目。
铁是地球上丰度最高的变价元素,以不同的价态( 0,+ 2,+ 3) 赋存于各类岩石、矿物、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多种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它是重要的成矿元素,主要工业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菱铁矿和含铁绿泥石等,是矿床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元素之一;它是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对生物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铁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在示踪成矿作用和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铁同位素的研究也可以为揭示自然界中各类生物作用过程和地质作用过程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20]。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种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内外相互分配的科学,是研究地球层、地表、水体和大气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布和迁移规律的学科。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来源、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时标以及地球化学计量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研究以元素和同位素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元素循环:地球上的元素在不同的地球系统之间进行循环。
例如,在岩石圈中,元素经历了岩浆作用、岩石风化和沉积作用等过程,不断地在地球系统中迁移和转化。
2. 同位素分馏:同位素分馏是地球化学中的重要现象。
同位素的分馏是指在地质、化学或生物过程中,不同同位素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
通过研究同位素分馏过程,可以揭示地质、化学和生物时间尺度上的环境变化和地球演化过程。
3. 地球系统的开放性:地球系统是开放的,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例如,大气中的的氧气可以通过生物作用与地壳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
这些交换过程对地球系统的物质组成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是通过采集地球样品,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进行分析,来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变化。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1. 野外样品采集:地球化学研究通常需要采集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不同类型的地球样品。
采集样品的方法要求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样品前处理:采集到的地球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破碎、磨粉、溶解等步骤。
这些前处理工作是为了获得样品中的溶液或粉末,以便进行后续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
3. 元素分析: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地球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是地球化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比例来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水稻土氧化还原过程中cd的形态转化及其模型预测
水稻土氧化还原过程中cd的形态转化及其模型预测水稻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其中汞元素的形态转化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转化及其模型预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水稻种植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转化1.1 Cd的形态及转化在水稻土壤中,Cd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包括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等。
这些形态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影响着Cd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
1.2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条件、微生物活性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Cd的形态转化过程。
1.3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d在水稻土壤中的形态转化是一个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土壤中的化学反应、微生物代谢以及植物吸收等复杂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行为。
二、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转化模型预测2.1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基于Cd在水稻土壤中的形态转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建立形态转化模型,预测Cd在土壤中的行为。
这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环境、微生物代谢、植物吸收等因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2模型参数的确定建立模型需要确定相关参数,包括Cd的形态转化速率常数、土壤中Cd的分配系数、植物对Cd吸收的各项参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和数据统计等手段获得。
2.3模型预测的可行性分析建立形态转化模型可以帮助预测Cd在水稻土壤中的行为,包括Cd 的形态分布、植物对Cd的吸收量以及土壤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
这对指导水稻种植和土壤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结论与展望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转化及其模型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Cd形态转化规律和建立相应的模型,可以为水稻种植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Cd形态转化机制及其模型预测方法,促进水稻种植和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和分析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和分析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内部和表层分布、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而同位素则是一种在化学和物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存在。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和分析,是通过同位素不同的浓度和比例来逐步研究地球物质的来源、演化和变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地球化学家们可以获取大量有关地球构造、生物演化、古气候、古环境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会探讨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基本原理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Z)但质量数(A)不同的原子。
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因为质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
地球化学中,多数同位素其存在量非常稀少,可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测定,进而对地球物质进行示踪和分析。
在地球科学中,同位素示踪和分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同位素存在量不同的特性,对化学和地质过程进行追踪和研究。
具体而言,同位素示踪和分析是在分析样品中不同同位素存在量的基础上,研究样品来源、演化、变化等方面的科学方法。
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稳定同位素示踪,另一种则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稳定同位素示踪主要是利用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不同的分馏效应,来推测样品中的某些地球化学过程,如元素演化,矿物相变,物种演化等。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则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来推测样品中年代和历史上某些事件的发生时间。
在同位素示踪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来获得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信息。
同位素比值(R)是指两个同种元素不同同位素的存在量之比,可以根据比值的变化来推测样品中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信息。
例如,碳同位素示踪就是利用炭素同位素比值中稳定同位素^13C和^12C的存在量差异,来推测样品中元素演化,动植物来源等信息。
二、应用地球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和分析在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及元素分馏模型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及元素分馏模型研究需要大量的岩石和矿物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的存在量差异,可以推测出岩石、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水稻土中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对砷的影响
水稻土中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对砷的影响引言: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毒金属元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砷的吸收和积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水稻土中的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在砷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的机制、水稻土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的机制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是指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还原性解氧酶将铁化合物氧化为可溶性的Fe(II)形态,同时还原底物如硝酸盐、二氧化碳等。
该过程主要由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和甲烷生成菌等微生物参与,其中硫酸盐还原菌和硝酸盐还原菌是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中的主要参与者。
硫酸盐还原菌通过酶反应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同时生成Fe(II)。
硝酸盐还原菌则通过酶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释放出Fe(II)。
二、水稻土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活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砷的富集主要发生在土壤根际区域,而土壤根际区域的还原性条件是水稻吸收和积累砷的关键因素。
砷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无机砷主要以三氧化二砷(As2O3)和五氧化二砷(As2O5)的形式存在,有机砷主要以砷酸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还原环境下,无机砷主要被还原为三氧化二砷和已还原五氧化二砷形态,并富集在水稻根际区域。
有机砷则在土壤中发生还原和甲基化等反应,形成吸附性较弱的甲基砷酸(MAs)和二甲基砷酸(DMAs)等形态。
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对水稻土中砷的形态转化和生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厌氧微生物将土壤中的Fe(III)还原为可溶性的Fe(II),提高了土壤中的还原性环境,促进了无机砷的还原和富集。
其次,硫酸盐还原菌通过产生硫化物将部分Fe(II)与砷形成可溶性的硫化铁酸盐沉淀,从而减少了土壤中砷的可溶性浓度,降低了水稻对砷的吸收能力。
此外,铁的厌氧生物氧化还原循环还可以促进土壤中砷的甲基化反应,形成吸附性较弱的甲基砷酸和二甲基砷酸,减少了水稻对砷的有效吸收和积累。
平衡同位素分馏
平衡同位素分馏平衡同位素分馏是一种地球科学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同一元素不同同位素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匀。
这种分布不均匀是由于同位素之间存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所导致的。
在地球上,同一元素存在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它们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是相同的。
这使得同位素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平衡同位素分馏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各种化学和物理过程,例如岩石的形成、矿物的结晶、水的蒸发和凝结等。
在这些过程中,同位素的分布会因为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碳同位素的分馏。
在自然界中,碳存在两种主要的同位素:碳-12和碳-13。
碳-12是最常见的同位素,占地球上碳元素的绝大部分。
而碳-13则较为稀少,只占地球上碳元素的约1%。
这种分布不均匀是由于碳-12和碳-13在生物和地球过程中的不同行为所导致的。
生物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是由于生命体对碳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和代谢。
生物体更倾向于吸收碳-12而排斥碳-13,导致生物体中的碳同位素比例偏向碳-12。
地球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则涉及到碳在岩石和大气中的循环。
例如,碳酸盐岩是由海洋生物骨骼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而这些生物更倾向于吸收碳-12。
因此,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的比例也会偏向碳-12。
除了碳同位素之外,其他元素的同位素分馏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例如氧同位素的分馏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硫同位素的分馏可以研究火山喷发和地质活动等。
平衡同位素分馏在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生物进化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在进行平衡同位素分馏研究时,科学家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误差来源。
首先,同位素的分馏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科学家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尺度来研究同位素的分馏。
同位素的分馏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化学环境等。
生物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应用
生物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应用引言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化学反应同位素效应研究进展
化学反应同位素效应研究进展同位素是指拥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在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熔点等)上有差异。
而在化学反应中,同位素效应则是指化学反应中不同同位素在反应中的不同反应速率和/或不同的分布情况所表现出的效应。
同位素效应的研究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本文将介绍同位素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一、同位素效应的概念与分类同位素效应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化学家Urey提出,他在研究地球大气和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根据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比确定了太阳和地球形成时的物质成分和流程。
而在同位素研究领域中,同位素效应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理论应用。
一般而言,同位素效应可分为同位素分馏效应、同位素交换效应和同位素标记效应三类。
(一)同位素分馏效应同位素分馏效应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分子中含有不同同位素的分子比例的变化所引起的同位素分离现象。
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同位素选择排序的顺序依据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顺序,而同位素分馏效应则取决于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机理。
在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中,同位素分离效应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年代测定、水文地球化学、矿床成因研究、全球变化等领域的研究。
(二)同位素交换效应同位素交换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在同一化合物中不同同位素之间的交换现象。
同位素交换效应对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了解物质间作用机制及探究反应的动力学行为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同位素交换效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中间体的研究、碳同位素探究光合作用、光催化反应等领域的研究中。
(三)同位素标记效应同位素标记效应是指通过给予化合物一个放射同位素的方式来追踪同位素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以此推断出反应机制和势能面。
同位素标记效应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放射同位素标记可以被用于代谢动态学研究、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机制研究等。
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研究
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研究同位素分馏是指同一元素(即同位素)在化学或物理过程中,由于互相间不同稳定性或亲和力的差异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在地质学、天文学、环境科学以及核能领域等多个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历史、地球化学过程、矿产资源成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不同元素同位素的分馏,可以推断地球物质的来源、分布和分异规律,也能揭示地下水、气体等自然物质的循环流动、起源以及赋存状态。
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是一种较新颖且重要的研究手段。
由于高压下物质的相变转化与同位素地球化学过程有着相似性,因此高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高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研究高压下同位素分馏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其次,研究高压下元素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过程;第三,利用高压技术对地质样品中的同位素进行实验研究。
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是一种独特的物理过程。
通过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可以研究原本无法获得的物质变化规律及过程。
其中,变质作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通过变质作用,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可以推断地底深处的物质变化和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环境。
在地球内部,矿物经过高压、高温或其他环境变化后,常伴随着同位素分馏现象。
因为矿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各异,通过对矿物样品进行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实验,可以推断矿物的成因、物质来源等。
此外,对高压下同位素分馏现象的实验研究还可以用于确定天然气、地下水等地下水文系统的水圈循环模式,探究地下油藏的形成及物质组成,分析地震所引起的岩石变形过程等多个方面。
如,通过对变形过程中矿物中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震引起岩石的变形影响,从而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实际上,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研究已经日积月累,不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在高压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国内外已经有多家研究团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地球化学实验室建立了一些新的高压下的同位素分馏研究平台,可以用于调制不同的矿物成分,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实验研究。
土壤活性组分界面重金属同位素分馏行为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2024,38(3):603~61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土壤活性组分界面重金属同位素分馏行为研究进展殷辉1, *殷明2, *严欣然1全越洋1涂书新1(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十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十堰442000)摘要:近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及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精确测量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其在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识别、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和纳米颗粒环境行为示踪等方面的应用。
但是,许多表生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馏,从而模糊不同重金属储库的同位素指纹特征,使得对环境样品同位素组成的理解变得复杂,被称为“同位素分馏黑箱”。
揭示同位素分馏黑箱对于重金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重金属在各种土壤活性组分界面反应过程中的重金属同位素分馏已有一些研究,但有关矿物结构发生同晶替代过程中的分馏机制尚不清楚,且存在许多不一致或矛盾的地方。
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Zn、Ni在土壤活性组分界面,尤其是铁锰氧化物矿物界面的同位素分馏行为和机制,并指出未来应关注的方向。
相关研究的深入将加深对重金属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理解,推进对土壤同位素分馏黑箱的理解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溯源、示踪等过程中的应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土壤;界面反应;重金属稳定同位素;吸附;同晶替代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3.0603一些自然过程(如风化过程和大气沉降)及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采矿冶炼、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大量的重金属被释放到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人类健康[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其中镉、锌和镍备受关注。
岩浆过程中铁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岩浆过程中铁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朱祥坤;孙剑;王跃【摘要】铁同位素在岩浆过程中可以发生明显的分馏.相对于地幔橄榄岩(δ56 Fe 平均值约为0‰),玄武岩略微富集铁的重同位素(δ56 Fe 平均值约为0.1‰).相对于中基性岩浆岩,酸性岩浆岩更加富集铁的重同位素.岩浆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分馏主要受铁的价态或氧逸度所控制.通常岩浆岩中的三价铁矿物(如磁铁矿等)相对于二价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等)富集铁的重同位素.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Fe3+比 Fe2+更加不相容,熔体比固体相更加富集 Fe3+,因而部分熔融产物(通常为玄武岩)相对富集铁的重同位素.在结晶分异过程及低氧逸度条件下,橄榄石、辉石等含Fe2+的矿物结晶导致熔体更加富集Fe3+,熔体铁同位素组成变重;在高氧逸度条件下,磁铁矿等含Fe3+的矿物结晶促使熔体更加富集Fe2+,熔体铁同位素组成变轻.在流体出溶过程中,出溶的流体相对富集铁的轻同位素,残余的岩浆铁同位素组成变重.现有研究表明,铁同位素在示踪岩浆作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Fe isotopes fractionate during magmatic paring to mantle xenoliths (withδ56 Fe average value of ca.0‰),basalts incorporate heavier Fe isotopes (withδ56 Fe average value of 0.1‰).Relative to basic and intermediate magmatite,acidic magmatites show heavy Fe isotope enrichments. The Fe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magmatic process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oxidation states.Normally,Fe3+-bearing minerals (e.g.,magmatite) incorporate heavy Fe isotopes than Fe2+-bearing minerals (e.g.,olivine,pyroxene).During partial melting process,Fe3+is enriched in the melt preferentially,leading to heavy Fe isotopes enriched into the melt.As a result,the partial melting product (normallybasalt)incorporates heavy Fe isotopes relate to the residue.During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the crystallization of Fe2+-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olivine and pyroxene in low oxygen fugacity condition leads to enrichment of Fe3+thus heavy Fe isotopes in the residual melt;the crystallization of Fe3+-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magnetite in high oxygen fugacity results in enrichment of Fe2+thus light Fe isotopes in residual melt.During fluid exsolution,the exsolved fluid preferentially incorporates light Fe isotopes.It shows that Fe isotope is a powerful tracer for studying magmatic processes.【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地球化学;铁同位素;岩浆过程;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流体出溶;氧逸度;火成岩【作者】朱祥坤;孙剑;王跃【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随着20世纪末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测试技术的发展,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已成为当今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体系中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铁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进展李芳柏;李勇珠【摘要】铁是地球上丰度排第四的元素,其地球化学行为作为稻田体系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大意义.铁也是植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众多生物代谢过程.十几年来,铁同位素方法在表生地球化学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铁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地用来追踪异化铁还原、亚铁的生物和非生物氧化以及吸附、沉淀等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文章综述了水稻土铁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稻中铁吸收转运的分子生理机制和铁同位素分馏特征和机制.水稻土在发育过程中缺损轻铁,且不同的发育过程导致土壤中铁形态、价态的改变而会形成特有的分馏特征.植物铁同位素分馏效应的研究表明,植物吸收铁的机制不同,产生的铁同位素分馏程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当植物以机理I的方式,即通过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再吸收铁时,植物优先吸收轻的铁同位素,且铁同位素在植物内部的分馏程度较大[?0.13‰-(?1.64‰)].当植物通过机理II的方式,即通过螯合三价铁,再吸收至植物体内的过程,植物优先吸收重的铁同位素,且铁同位素的分馏程度较小(?0.11‰-0.17‰).水稻铁同位素组成不同于典型的机理II植物,水稻富集轻铁,且铁同位素在水稻植株中存在较大分馏.这可能是因为水稻在根吸收铁的过程中同时采用机理I和机理II途径,且铁在水稻内的转运过程、配体改变及价态改变等都会导致铁的同位素分馏.铁同位素方法在揭示水稻对铁元素的吸收机制方面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文章还分别对如何将铁同位素方法结合土壤-水稻体系的土壤发育背景,以及通过制样方法的改进、结合质量平衡计算、动力学分馏、综合多个表征手段等方式来解释水稻铁同位素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10页(P1251-1260)【关键词】稻田铁;机理Ⅰ;机理Ⅱ;铁同位素【作者】李芳柏;李勇珠【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X142铁是植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众多生物代谢过程,如生物体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素同化和固定及激素合成等(Briat et al.,1997)。
植物自身不能合成铁元素,只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得铁来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铁的溶解性很低,植物可以利用的生物有效铁有限(Guerinot et al.,1994)。
据统计,全世界有20亿人口贫血,膳食缺铁是人类贫血的首要成因,而水稻是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来源,因此了解水稻吸收铁的机制对提高其对环境中铁的吸收、转运和富集将有重要作用。
铁同位素已被广泛地用来追踪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铁循环(Beard et al.,2003),比如异化铁还原(Crosby et al.,2005)、亚铁的生物和非生物氧化以及吸附、沉淀(Croal et al.,2004;Schuth et al.,2015)等过程。
稻田体系中,水稻会通过改变铁吸收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生境,而铁吸收机制的改变会形成不同的铁同位素组成特征。
当土壤水位降低时,土壤中的铁从还原态变成氧化态,铁的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降低,水稻主要利用机理II途径,即螯合途径来吸收铁;反之,土壤水位升高时,铁多以还原态存在,生物可利用性提高,此时水稻可以通过机理I途径直接吸收亚铁。
进入到水稻植株内以后,铁在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运输涉及到铁的氧化还原、螯合和转运等过程,这些过程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铁同位素分馏,这些特定的铁同位素组成信息不容易受环境改变而保存在水稻植株内。
因此阐明稻田体系铁同位素的分馏特征,对于研究水稻吸收铁的机制,以及铁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循环转运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1)水稻土中铁的迁移转换及铁同位素分馏过程;(2)铁在水稻内吸收和转运的生理机制;(3)水稻内铁同位素的分馏特征及机制。
以期从这3个方面综合理解稻田体系中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1 水稻土中铁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影响因素铁是地球上丰度第四的元素,其地球化学行为作为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大意义。
铁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示踪铁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Johnson et al.,2008;Wiederhold,2015)。
在水稻土的风化发育过程中,轻铁会优先淋溶,且铁形态和同位素组成随着土壤发育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近期对于年代序列水稻土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发育年龄土壤之间的铁同位素组成范围为0.1‰-0.18‰,铁同位素分馏值大小与水稻土发育年龄成正相关关系(Huang et al.,2018)。
同时,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加,土壤中弱结晶态和硅酸盐结合态铁的比例下降,而氧化态铁比例上升,这可能是长期人为的落干与淹水调控的结果。
水稻对不同形态铁的利用效率不同,交换态和弱结晶态相对于氧化态和硅酸盐结合态更容易被水稻吸收利用,铁同位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水稻吸收的交换态、弱结晶态富集0.3‰轻铁,而基本不被水稻吸收的硅酸盐结合态富集0.4‰的重铁(Guelkeet al.,2010),同时水稻植株相对土壤富集轻铁(Garnier et al.,2017)。
这些研究表明稻田体系发育过程是一个轻铁缺损的过程,铁的循环涉及氧化还原、吸附、溶解、沉淀及生物作用等多个过程;同时这些过程因受 pH、Eh、微生物过程等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孔隙水的铁是水稻土中最容易被吸收利用的铁源,铁主要以二价和三价铁存在,其中二价铁占主导地位。
二价铁主要由铁的异化铁还原(DIR)过程产生(Crosbyet al.,2007;Garnier et al.,2017),同时还受到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Severmann et al.,2006)。
水稻土处于长期淹水时,异化铁还原过程活跃,亚铁富集轻铁,铁同位素分馏值达到3‰,而且随着DIR过程的进行,不断有轻铁释放到孔隙水中,因此DIR过程被认为是孔隙水中轻铁同位素的主要来源。
但是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以及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Eh会大幅度下降。
当Eh下降到-200 mV左右,土壤中 SO42-会被还原成H2S,H2S电离成HS-,之后与溶液中的Fe2+生成黄铁矿(FeS。
Butler et al.,2005)。
黄铁矿沉淀初始,轻铁优先被沉淀在 FeS中,且动力学分馏系数ε=0.85±0.30‰,随着沉淀过程的进行,动力学分馏被平衡分馏结果掩盖而使黄铁矿富集重铁,分馏值为0.32‰,这一数值远远小于DIR过程导致的分馏值(3‰。
Romain et al.,2011)。
异化铁还原和硫酸盐还原过程共同影响孔隙水中铁的同位素组成,硫酸盐还原过程使孔隙水富集轻铁的程度远小于异化铁还原过程。
除了铁还原过程外,水稻土中铁的氧化沉淀过程被认为是影响土壤铁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受到pH值和氧气浓度的影响。
当pH值高,亚铁氧化主要是非生物过程,当pH低于3时,亚铁氧化主要受非生物过程调控,比如光合细菌氧化,亚硝酸依赖亚铁氧化以及嗜酸性亚铁氧化过程(Balci et al.,2006)。
Welch et al.(2003)的研究表明溶液中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存在平衡分馏,建立了铁同位素分馏值与温度间的关系:ΔFe(III)-Fe(I I)=0.334×106/T2-0.88,且实验测定22 ℃下的分馏值为2.76‰。
Balci et al.(2006)在低pH下测定生物诱导亚铁氧化生成三价铁的平衡分馏值ΔFe(III)-Fe(II)=2.9‰,且三价铁与随后生成的沉淀物之间的平衡分馏范围为0.58‰-0.98‰。
氧化沉淀过程中,氧化占主导作用,产物总体富集重同位素。
溶液中的Fe(II)与针铁矿之间的总体分馏值为-1.05‰,且溶液Fe(II)与针铁矿上表层 Fe(III)的最小分馏值为-2.1‰。
这些结果都表明铁的氧化以及成矿过程均发生铁同位素分馏,且氧化成矿的产物总体富集重铁同位素。
含铁矿物的溶解过程也会发生同位素分馏。
溶解过程主要有异化铁还原溶解、质子溶解和吸附溶解等过程。
HCl溶解针铁矿被认为是不会导致同位素分馏的溶解方式,而草酸诱导的吸附溶解和还原溶解过程都会导致轻铁优先溶解,平衡分馏值为0.5‰(Wiederhold et al.,2006)。
而草酸吸附溶解优先释放重铁,原因是形成的oxalate-Fe的键强要高于 Fe-O键。
跟氧化还原作用相比,吸附作用是造成铁同位素分馏的次要原因。
Dideriksen et al.(2008)测定溶液中有机和无机铁之间的平衡分馏值为0.6‰,其中有机铁为脱铁敏物质与铁的络合物。
除实验测定外,理论计算结果也表明有机配合物可以络合重铁同位素,例如 Fe(III)-phytosiderophore与Fe(III)之间的理论分馏值为1‰左右(Moynier et al.,2013),但是在土壤发生过程中,有机物仍然对铁同位素分馏起重要作用。
例如Wiederhold et al.(2007a,2007b)分别测定了氧化还原土和灰壤在不同剖面和不同形态铁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值,其中灰壤提前经过一年的曝气处理,限制其氧化还原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均表现出轻铁先淋溶,但是氧化还原土中土壤剖面间的分馏值只有0.3‰,而在灰壤中,分馏值达到1‰。
两种土壤之间存在较大铁同位素组成差异可能是因为灰壤形成于充分水分淋溶的环境下,且存在强酸性腐殖质等有机络合物,有机物的络合作用可以帮助铁同位素发生迁移而增大同位素分馏效应。
土壤中铁的分馏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土壤铁含量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因素。
国内外文献数据汇总结果呈现出铁同位素分馏值与铁浓度成负相关关系的特征(Huang et al.,2018),Wiederhold(2015)提出储库对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很大,大的储库可以削弱同位素分馏效应,反之,小的储库会增大同位素分馏效应。
正是由于土壤铁同位素的产生是多因素的,将铁同位素方法用于稻田铁元素循环时应结合土壤发育背景、土壤化学生物性质等因素。
2 水稻吸收转运铁的生理机制植物吸收铁的机理有两种,分别为机理I和机理II,其中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运用机理I吸收铁,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运用机理II吸收铁(Marschneret al.,1986;Römheld,2010)。
机理I基于铁还原吸收铁途径,同时伴随着3种物质的分泌:(1)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它由铁缺乏诱导生成,可以还原三价铁至亚铁螯合物;(2)H+,它能降低根际pH值,提高铁化合物的溶解度,促进三价铁的还原;(3)酚类物质,具有还原和螯合作用,具有多种潜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