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一)《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验证。在实验前先给先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前一个实验是在老师的演示实验“杯中的纸会湿吗?”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紧接着比较空气和水都占据空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学生操作比较分别装有40ml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然后拓展知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要学生通过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乌鸦喝到水。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助到其他人,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同教研组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过程清楚,板书设计有心,各个环节紧扣,问题设计好,学生积极活跃。不过也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平淡,激情不够,节奏太快应该注意细节。在学生操作实验中,应该讲明实验要求,课堂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问题提出以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评价要有价值。最后领导对我的工作做了肯定,让作为新老师的我开始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信心。
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想我的课堂永远会充满活力。
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从小培养他们爱科学、爱探究的学习态度。开启科学启蒙的大门,引领他们学习、认知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快乐地体验科学活动。使他们为以后的科学学习,以及其他知识的发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活动丰富他们的童
年。
科学课主要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科,如《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就是典型的实验探究课。空气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空气是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赖以生存的物质,但是它看
不见又摸不到。对于这样一种抽象的物质如何让学生理解,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交流、讨论,进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本课中有两个结论:1、空气能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为了使孩子能自行总结,我巧妙地设计了几个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验(一)压杯入水实验操作指导: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实验要求:1、动作要轻、慢,杯子始终保持竖直状态。2、水中拿杯后,擦干杯口再观察。3、观察纸湿了吗?你有什么发现?4、每组实验两次,并整理好实验器材。学生通过阅读很清楚的了解实验要求,并亲自进行实验,通过学生发现把杯子从水中竖直拿起时,纸没有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并眼见为实顺利的得出结论。这个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简单的,能够轻松地得出结论,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们的信心,也为之后的教学作以铺垫。
但第二个扎孔观察和第三个打气观察的两个实验就没有之前的实验那么顺利了,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空气占据了杯子大部分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实验二扎孔观察实验: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2.轻轻松开手指,手不要离太远,感受并观察变化。3.用符号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二的要求说起来容易,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
是有一些难度的,这是我在写备课初期没有想到的,在第一次试教时只注意到用手按住小孔却忽略了将杯子竖直放入水中,所以导致了很多同学杯子里的纸巾没开始实验就湿掉了。还有一点,当学生实验时,轻轻松开手指,手不要离得太远,我以为要求的已经很明确了,但实验时我却发现,当学生的小手离开时,塑料杯也顺势浮了起来。我觉得造成实验失败的因素不是学生而是我,因为我没有把要求提的很明确,所以下课后我又开始反复琢磨教案,明确要求。于是,当我进行第二次试教时会出示注意事项,1、轻轻松开手指,手不要离太远,同时需要按住杯子起到固定作用2、可以借助漂浮物来观察。这次学生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二个实验并验证了结论。实验(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2.出示气筒: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3.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本以为实验要求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但是没想到这次实验材料却出现了大问题,往杯子里打气,我选择了用手持气筒安装金属球针,在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们用力不均匀,大多数的球针都折掉了,根本无法让实验继续进行,后来我又多次的尝试新材料研究新方法,如,安装塑料管,但塑料管太软,起不到固定的作用。“什么样的东西结实还能固定住呢?”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天下班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卖气球的人,正在给气球打气,因为我一直寻找合适的材料,所以我特意留心
观察了这个人的动作,看到他手里的那个塑料气嘴,于是我联想到我的实验,如果把球针换成这个塑料气嘴儿是否能成功呢?于是,我买了一些塑料气嘴儿回来后开始尝试实验,终于实验成功了,实验结果让我很惊喜,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小的塑料气嘴儿解决了困扰我已久的大问题。我带着喜悦、带着给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实验材料进入了课堂,随着学生们的激烈的讨论和严谨的实验,实验现象一一清晰呈现,很快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得到了实验结论。课后,我及时反思,好的课堂不仅仅是课上呈现出的精彩,而是需要老师在课前做的反复预设和实验的尝试,遇到问题及时修改,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高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如果学生是一朵小花,我愿成为一片沃土为他们提供营养和水分;如果学生是一条小鱼,我愿成为一条河流任他畅游。尽善尽美的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的热情,更需要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教育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