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分享的课例是《认识面积》,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的开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熟悉了一些平面图形。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新旧学问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预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测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经历用不同形图形做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并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认识面积的含义,区分面积与周长。
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面积大小的比较。
二、教法学法:为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总结反思的能力,我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组织教学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六个环节开展教学过程(一)课前,在华发大数据平台上布置预习作业,观察中国地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把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用3D立体效果进行出示,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立体效果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个表面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在比较和观察中轻松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操作探究,师生互动。
在此环节中我采用8个步骤逐步让学生来认识面积。
1、说一说,课桌表面和数学课本表面谁大谁小?2、听一听,听懂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3、摸一摸,在教学面积概念这部分时,重点的操作就是摸一摸。
先摸--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在摸一摸课桌表面的面积,体会物体表面的面积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积的大小。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以及应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也有了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面积: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实物和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探究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3.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面积的含义说课稿
面积的含义说课稿面积的含义说课稿1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此前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中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点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基于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大小。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关键: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概念的表象。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①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面,体会面积的含义。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认识面积是有大小的,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引言概述:面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它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什么是面积、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的应用、面积的单位以及面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一、什么是面积1.1 面积的定义: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1.2 面积的特点:面积是一个二维概念,通常用于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
1.3 面积的表示:面积通常用单位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等来表示。
二、面积的计算方法2.1 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再除以2。
2.3 圆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三、面积的应用3.1 建造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房屋的面积,确定材料的用量。
3.2 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测算土地的面积,规划种植作物的面积。
3.3 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陆地面积的分布,探讨地球表面的特征。
四、面积的单位4.1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平方千米(km²)等。
4.2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1平方米等于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4.3 面积单位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五、面积的意义5.1 量化空间的大小:通过面积可以准确地描述平面图形所占领的空间大小。
5.2 衡量资源利用:面积可以匡助我们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提高效率。
5.3 探索自然规律: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面积分布,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面积这一数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面积作为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贯通于各个领域的应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翼读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巩固对面积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数学素质。
认识面积说课稿3篇
认识面积说课稿3篇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
那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认识面积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
《认识面积》说课稿《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面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最新)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
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
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
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小学数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面积和面积单位相关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 进入新课学习。
情境导入
设置一个与面积和面积单位相关的实 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识讲解
定义讲解
详细解释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03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互动式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 养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面积的单位
总结词
统一度量衡
详细描述
面积单位是衡量平面大小的标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公顷等 。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他们在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正确的度量和计算。
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详细描述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几何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如矩形、三角形、 圆形等。此外,学生还应理解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房屋装修的墙面面积等。
单位换算
讲解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 换算关系,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提供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练习面积 和面积单位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 的数学应用能力。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面积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说课稿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面积,并且通过图形的展示和以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求解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什么是面积;2.了解求解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首先出示生活场景中介绍面积的图片,例如工地上的面积测量,超市上放置商品的面积等。
让学生通过图片,简单的了解什么是面积。
2.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物体,例如室内电视机、黑板、祖传木桶等,将这些物体的面积进行比较。
2. 思考探究1.采用全班研究或分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小广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等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并比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面积。
3. 归纳总结1.通过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2.通过学习,了解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3.通过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问题。
4. 拓展应用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面积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评估1.利用小组讨论或提供同质任务来检测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程度。
2.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建议1.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游戏竞赛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场景和教学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计算的步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同时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024认识面积说课稿范文
2024认识面积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面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认识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容量等有关量的概念和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面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归纳法和启发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究,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用于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和各种图形的实物或图片,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启发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我将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面积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会通过展示一个染色图案或者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或地图上的颜色是如何填充的?为什么有的地方要填充的颜色多,而有的地方只需填充少量的颜色?通过思考和讨论,我将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填充的颜色与形状的大小有关,而这种大小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积。
环节二、导入新知,引导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会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为例,逐步教授其面积计算的方法。
我会通过实物、图片和示意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和内部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面积计算的原理和步骤。
面积说课稿
面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面积的概念。
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并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b. 图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a. 图形非标准形状的面积计算。
b. 多个图形组合的面积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地板上的瓷砖,并思考如何计算地板的面积。
b. 提问学生,地板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c.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计算与哪些数学概念相关?2. 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a. 讲解面积的概念,即某个图形所占的平面空间大小。
b. 介绍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图形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
c. 提供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践活动与探究(3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面积计算实验。
b.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并推导出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
c. 每个小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分享,共同讨论与比较。
d.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计算方法,并进行探究与验证。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a. 提供一些非标准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
b. 鼓励学生通过分割与组合,将复杂图形拆解为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c.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家具摆放、地板铺设等。
5. 归纳与总结(10分钟)a. 学生归纳与总结面积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b.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a.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测量或者拓展应用,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b. 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详细性。
面积单位(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计算方法及互相换算;3.能够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点1.面积单位的定义及互相换算;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计算方法;3.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解决综合性问题。
三、教学难点1.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2.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示范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可通过讲述小区房屋的面积及其所使用的单位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45分钟)(1)认识面积单位通过情境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定义,形成对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
(2)计算面积单位(1)讲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模仿示范计算一些简单的面积单位。
(3)面积单位的换算(1)让学生通过实例比较、讨论等方式来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2)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类比,掌握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3)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互相换算。
(4)综合应用提供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3.归纳(10分钟)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拓展(10分钟)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学情,设计一些相应的扩展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以及表现;2.检查学生课堂笔记、课堂练习作业;3.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检测。
七、教学反思对于本课教学的反思: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2.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计算方法及互相换算,加强学生练习的环节,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是对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识面积教案范文
认识面积教案范文课题: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知道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术语描述它。
2.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面积的定义与常用术语。
2.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学会应用面积概念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探究导引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1.幻灯片:包括定义、公式和例题等展示内容。
2.活动卡片:包括各种形状的图形和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面积的思考,例如:问题1:你认为面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问题2: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尝试给出自己的回答,并在讨论结束后分享他们的答案。
Step 2:引导学生认识面积1.使用幻灯片展示面积的定义,并解释面积的概念。
强调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所占的空间大小。
2.介绍面积的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与学生讨论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将面积的计算公式展示给学生,并解释每个变量的含义。
4.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并与学生一起解答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Step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并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活动卡片。
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图形和一个相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然后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Step 4:巩固与拓展1.给出更复杂的图形,如梯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
2.提供更多与面积相关的问题,如“如果有一块草地,可以种多少颗树?”或“如果有一块纸张,可以折多少次?”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并用面积的知识进行解释。
Step 5:总结回顾1.小结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认识到了面积的概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面积》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面积》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该教材内容简洁明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在教授本节课之后,学生应能够:•了解什么是面积,能正确运用面积的概念•认识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察和分析能力•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实物,如图纸、纸板、地毯等,引发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你要买一块地毯,你会考虑什么因素?•你知道怎么计算这块地毯的面积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面积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概念讲解2.1 什么是面积?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什么是面积:面积是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有多大的属性,通常用单位面积的图形来比较和度量。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2.2 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引导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出计算各种形状图形面积的方法。
3. 案例探究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案例一:小明想在一个花圃中种植蔬菜,花圃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长度为8米,宽度为5米,他需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的土地?案例二:王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个扇形的活动区域,如果扇形的半径是6米,你能算出这个活动区域的面积吗?通过这样的案例探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认识面积》说课稿1一、问题提出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
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独立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独立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1、不教之教,使学生得到满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心智凝固,表现欲锐减,创造性扼杀,怎能获得成功?本节课,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
人教版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什么是面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什么是面积”。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在学生学习了长度、重量和体积等概念之后进行教学。
面积的认识和计算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面积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随后,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逐步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面积概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准确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以及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图形和实物,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决定了它们的覆盖范围”,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自主探究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面积的定义。
3.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示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公式。
4. 实践操作:设计剪贴、拼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面积的计算技能。
5. 巩固提高: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的面积概念和计算能力。
6. 小结反馈:总结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及时的解答和反馈。
人教版面积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面积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面积认识”这一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常见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几何与测量领域,通过对图形面积的认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概念,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周长、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面积的比较与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用格子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认识,以及用格子法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格子法进行面积比较。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辅以讨论、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纸张、瓷砖等实物,引发学生对面积大小的好奇和兴趣。
2. 概念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物的覆盖面,逐步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3. 操作实践:通过剪贴、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面积的比较和计算。
4. 巩固提高:设计有趣的面积比较和计算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说课稿认识面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的面积: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生涂色比赛。
通过比赛来导入新课,一方面以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图形有大小的概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体验,认识新知1、感知面积概念主要让学生从分门别类,对照比较中认识平面图形有大有小,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作铺垫。
(1)看图找朋友(动手操作一);平面图形有大有小(2)摸一摸,比一比(动手操作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充分利用书本的主题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归纳概括,板书课题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了。
教学环节每个同学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并通过反思性的评价,提炼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实践应用,巩固反馈1、基础性练习(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2、拓展性练习(1)画图活动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用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2)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发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整理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四、评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选用正确的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等教法和最优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课程。
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组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不同程度的乐趣,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认识面积说课稿2认识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5教学环节: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数学书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课本封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课桌面和凳子面的面积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
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⑴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①教师把刚才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画在黑板上,出现一个正方形,也就是一个平面图形。
②提问:这个正方形有面积吗?③指名一位同学用粉笔画出它的面积,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画一个平面图形,用水彩笔涂上它的面积,然后继续画一个面积比刚才更小的图形。
学生在前面的例题里已经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由具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知道了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这样,他们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⑵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①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
②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
③动手操作之前,提出几点说明:这些小纸就代表题目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不会的话,就看看周围同学是怎么比的,相信你会受到启发的。
④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三种方法:看、叠、量。
⑤举反例。
用两根毛线分别围着它们的边围了一圈,然后比一比这两根毛线的长度。
学生判断这是比的面积吗?比的是什么?使学生经历从直接观察比较面积大小到用其他方法来比较大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同桌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比较方法。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①分辨面积和周长。
用动作表示面积和周长,老师口述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判断和什么有关。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主要通过观察来比较。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启发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
④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比较,对于其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几种面积比较的方法的理解,体会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5、课外拓展,升华认识游戏名:猜一猜。
游戏规则:全班分两组,这边的同学看图形时,那边的同学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
第一组看的是4格的,第二组看的是6格的,让学生在不知道格子大小的情况下根据格子数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
认识面积说课稿3一、说教材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认识》。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因此这堂课我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面积。
学生在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初步感知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再通过观察法比较两个面的面积大小,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的理解。
接着,我提供一些材料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从而达到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的能力。
二、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我结合本班学生自身特点把教材中的内容分割成两节课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加牢固,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