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妈祖俗信文化的由来
潮汕地区的妈祖文化
汕头地区的妈祖文化2010101401沈奕翔妈祖就是元代以后被福建等沿海居民尊为天妃娘娘、天后圣母的海上保护神。
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屿的渔家女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史有其人。
由于诸多传说,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崇拜的神。
特别是闽粤等沿海省区居民,更将妈祖奉为主神。
汕头市等潮汕沿海沿江县市也一样。
由于地域文化的亲缘性,潮汕一带与福建、台湾等地,在妈祖信仰上,具有共同的民俗、风俗和习俗,两地关于妈祖的传说近乎一致。
妈祖是闯海者心中法力无边的海神,也成为潮汕民众最普遍信仰的神圣偶像。
从沙汕头到汕头埠,已是从渔村向集市发展,汕头沿海成为商舶聚集之地。
这些渔民和商船,成年累月与大海打交道,经常遭遇风险,海难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他们盼望神明保佑和庇护的心愿是极其迫切的,有了“驱邪救世,乘席渡海”的妈祖,人们自然祈求她能护航救险,崇敬信仰之心理所当然。
当时汕头商埠初步形成,就已有老妈宫、关帝庙以及清政府设立的沙汕头税站等建筑。
渔民都把“妈祖”作为“一舟司命”,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这一天,都会到这里祭拜。
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后宫全面重修,不少商贩也把它作为交易的场所。
此后,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是全汕头盛大的节日,沿海船舶都在舱里的龛前敬拜。
当时,汕头埠有天后宫多处,主要有下岭妈祖宫、华坞妈祖宫、妈屿妈祖宫和升平路头老妈宫,市民大都到升平路头老妈宫来祭拜。
因人多宫小,虽是走马轮番,小宫也难容市众,供品摆出门口,摆到马路,堵截交通,车辆无法通行,只得绕道。
汕头市区历史上还有过一座“新妈宫”,其址在现汕头市金平区新风左巷4号今永平路小学所在地。
新妈宫与一般的祠堂差不多,属潮式建筑“四马拖车”,有二条“伙巷”,门前有麒嶙、嵌瓷,西侧还有一土戏台。
香火兴旺一时。
新妈宫的盖建其实也反映了过去的商业竞争。
过去汕头许多行铺以地域划分商业行会,行会组织“老油园”同“新油园”因拜妈祖的桌位问题发生争执,被排斥的“新油园”才盖起了新妈宫。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北宋时期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
妈祖文化起源于对妈祖的信仰和崇拜,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民俗文化。
妈祖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她自幼聪慧善良,熟悉水性,经常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和商船。
据传说,林默在 28 岁时因救助海难而不幸去世。
然而,人们相信她的灵魂并未离去,而是继续在海上护佑着过往的船只和人们。
于是,人们开始对她进行祭祀和崇拜,将她视为海上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古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多以捕鱼和航海为生,海上作业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狂风巨浪和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人们渴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他们的平安。
妈祖的传说和她所展现出的慈悲、勇敢和神奇力量,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因此,妈祖信仰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册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北宋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多次对妈祖进行册封,赐予她各种封号和荣誉。
这些册封不仅提高了妈祖的地位,也使得妈祖信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宋徽宗赐“顺济”庙额,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清康熙皇帝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乾隆皇帝封“天后”等。
这些册封使得妈祖从一个民间信仰的神灵逐渐上升为官方认可的神祇,其影响力也从福建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除了保佑海上平安,妈祖还被视为保佑农业丰收、商业繁荣、家庭和睦、国泰民安的神灵。
妈祖文化中蕴含着慈悲、善良、勇敢、正义等价值观,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宗教信仰方面,妈祖文化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元素。
妈祖庙中常常供奉着观音菩萨、土地公等神灵,形成了一种多元宗教融合的独特景观。
这种融合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历史回廊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黄伟荣黄丹丹陈佳怡曾静怡(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摘要:民俗文化是属于非物质传统文化的范畴,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不同,以及每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的不同,于是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
因此,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民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妈祖;民俗;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B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8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41一、妈祖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妈祖民俗文化(如图1所示)肇始于宋朝的福建,经过研究宋元明清的发展,至今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华南沿海信教群众众多,不仅仅从福建传到了台湾省,还传随着华人传到了其他国家,成为华人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妈祖民俗文化有着不同形式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精神文化。
图1妈祖雕像妈祖的民俗文化是通过妈祖文化的传播,因此逐步形成和积累的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
二、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妈祖民俗起源于人们对妈祖的崇拜,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民俗。
是以环境保护企业发展和和弘扬祭祀妈祖的一种立身大德、行善、大爱心的精神文化为自己工作宗旨和活动进行核心,以祭祀妈祖的主要宫庙建筑设计作为一个主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举办地点,以其中的风俗生活习惯和妈祖庙会活动作为其主要表现不同形式。
妈祖传统民间文化由三系列共同内容组成:妈祖民间崇拜、民间生活习惯、民间故事和文化传说。
(一)妈祖民俗文化之祭祀仪式1.家庭祭祀家庭祭祀包括包括:(1)“船仔妈”的妈祖崇拜,就是我国农村沿海渔民和外地航海者们在船上为他们本身供奉的一尊妈祖圣母神像,以此来祈求他们的生命航海安全,这也是我国妈祖传统信俗中最原始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
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妈祖崇拜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和要点:
1. 妈祖的起源:妈祖,又称天后娘娘,是潮汕地区的守护神和海上保护神,被普遍认为是渔民的守护神。
妈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60年左右,据传她是一位名叫林默娘的渔家女子,在保护渔民的过程中逝世后被尊为神灵。
2. 应庙和妈祖文化园:潮汕地区有许多妈祖庙宇,是供奉和崇拜妈祖的场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州庵、汕尾庙和汕头庙,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妈祖庙会活动。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一些妈祖文化园,如汕头妈祖文化园,展示着妈祖的传说和历史。
3. 妈祖信仰和神话故事:潮汕地区的许多渔民和海上人士都信奉妈祖,因为他们相信妈祖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顺利出海。
潮汕妈祖信仰的核心是感恩和虔诚,渔民们会在重要的日子向妈祖表达崇敬,并进行祭祀活动。
此外,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也与妈祖密切相关,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妈祖的崇拜和景仰。
4. 庙会和活动:潮汕地区的妈祖庙会是一项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传统活动。
在庙会期间,会有各种游艺活动、表演、祭拜仪式和民间舞龙舞狮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的参与。
庙会还是人们交流、欢聚和传承妈祖信仰的重要场所。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和要点可以归纳为崇敬、信仰、庙宇和庙会等方面。
它体现了潮汕地区人民对妈祖的尊崇和感恩之情,并通过崇拜活动传承和弘扬着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以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潮汕地区妈祖崇拜的现象以及相关要点。
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且富有民俗文化的地方,而妈祖崇拜则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俗信仰之一。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上女神,她被尊奉为海神、渔民的保护神,被视为潮汕地区的守护神。
潮汕地区的妈祖庙宇众多,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大批信众和游客前来参拜。
潮汕地区的妈祖崇拜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
妈祖庙宇是信仰妈祖的重要场所,信众们会前往庙宇祭拜妈祖。
他们会烧香、献花、磕头,向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和风调雨顺。
在庙会期间,信众会穿着盛装,在庙宇周围舞狮、舞龙,表达对妈祖的敬意和祈福之意。
潮汕妈祖崇拜也与渔民文化紧密相关。
潮汕地区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渔民们视妈祖为渔业的守护神,认为妈祖能保佑他们渔获丰收、风平浪静。
每年的妈祖诞辰,潮汕地区会举行盛大的水上游行活动,成千上万的渔船会装饰一新,载着妈祖神像在海上游行,这被视为一种祈福仪式,也是对渔民们的鼓励和祝福。
潮汕妈祖崇拜还具有民间信仰的特点。
潮汕地区的民间信仰非常丰富多样,而妈祖崇拜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民间信仰中的妈祖被视为能够驱邪、消灾、保佑平安的存在,因此在潮汕地区,不仅庙宇中供奉着妈祖,许多家庭也会在自己的家中供奉妈祖神像,以求得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总的来说,潮汕妈祖崇拜是潮汕地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潮汕地区人民对妈祖的崇敬和信仰,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结合。
通过妈祖庙宇和庙会活动,潮汕地区的信众能够表达对妈祖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能够弘扬潮汕地区的渔民文化和民俗文化。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妈祖文化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妈祖信仰为核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元素。
本文将探讨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分享其中的精彩故事。
一、传说与起源妈祖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
传说中,一位叫林默云的村民在打鱼时救起了一位陌生女子,送她回家后便不见了。
不久后,梦中得知这位女子就是妈祖,她预言林默云将成为保佑海上航行安全的神灵。
自此,妈祖信仰逐渐在沿海地区流传开来。
二、妈祖信仰的兴盛妈祖信仰自宋代起逐渐流传开来,并在明清两代达到巅峰。
由于南方地区多数居民以渔业为生,海上航行安全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妈祖被认为是保护渔民的神灵,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信仰仪式和庆典活动。
尤其在福建、台湾等地,妈祖信仰发展的最为兴盛。
每年的妈祖诞辰纪念活动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膜拜妈祖。
三、妈祖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激发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妈祖庙宇建筑和妈祖文艺表演。
妈祖庙宇建筑多采用典雅独特的福建建筑风格,展示了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
同时,妈祖文艺表演以歌舞和戏剧形式展示妈祖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四、妈祖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妈祖文化不仅在民间生活中扎根,也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妈祖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妈祖文化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手工艺品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为了保护和传承妈祖文化,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多个妈祖文化研究机构,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五、妈祖文化的现代意义妈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一方面,妈祖文化通过独特的信仰方式传承了渔民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妈祖文化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结语妈祖文化作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信仰、庆典活动和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妈祖文化与妈祖节的由来
妈祖文化与妈祖节的由来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文化的瑰宝。
而妈祖节则是为了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节日。
下面将对妈祖文化及妈祖节的由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妈祖文化的背景与概述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上圣母娘娘,是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台湾等地的渔民信仰的神灵。
传说妈祖是宋代的一位渔女,因其出生之后就能预知船民的安危,被尊为海上保护神。
妈祖传说中的故事充满了神奇和感人的元素,如妈祖驾云游海、保佑渔船平安等等。
妈祖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它与渔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渔业的依赖。
妈祖信仰的核心是“保佑渔船平安、渔民获丰收”,因此,每年的妈祖节都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
二、妈祖节的起源与传承妈祖节是为了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感恩妈祖的恩惠,祈求她的庇佑和保佑。
据史书记载,妈祖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代时,台湾因受到海盗侵袭而饱受苦难,当地居民为了祈求平安,决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妈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节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民间节日,并延续至今。
妈祖节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庙会、游行、祭祀等。
其中,庙会是最为常见的庆祝形式之一。
每逢妈祖诞辰或庙会期间,人们会聚集在妈祖庙前,上香祭奠,还会有戏曲表演、花灯展示等活动。
此外,妈祖游行也是妈祖节的一大特色,游行队伍中华丽的船舰和舞龙舞狮的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
三、妈祖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妈祖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
妈祖文化在沿海地区深深植根,并与当地的渔民文化融为一体。
这种文化传承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妈祖文化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妈祖被视为仁爱和恩泽的象征,她的故事鼓励人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形成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相互扶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艰难和困难。
其次,妈祖文化的传承体现在艺术表现上。
妈祖庙会上的戏曲表演、杂技、舞蹈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漫谈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影响
漫谈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影响李迺涛摘要: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
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妈祖信仰逐渐演化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内涵富,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妈祖;文化;起源;影响一、妈祖的起源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一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
据史料记载,她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妈祖的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随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生前,因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
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
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岳硕来源:《好日子(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妈祖文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義、勇敢、和平”精神是民间文化中典型的正能量,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她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是航海活动中的“海神”、“护航女神”,是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妈祖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关键词:妈祖文化;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1、妈祖文化的由来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
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年少志弘、聪明勤学,妈祖平生勇敢、善良、聪明,精通医术、温和热情、行善济世。
一生奔波海上,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济世救民的传说,化草救商: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夹,为湄洲湾出入之要冲,礁石夹杂。
一次,一艘商船经过此地遭遇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危急中传出求救哀号。
妈祖闻后,焦急地对村民说:前头商船即将沉没,应速往援救。
可是大家捏摄于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抛向大海。
刹时间,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缘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没。
小可,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
妈祖文化传承
妈祖文化传承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她被尊奉为海上保护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被广大信众视为神圣而神奇的存在。
在各个沿海城市和渔村,妈祖庙会和传统庆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妈祖信仰的追溯和弘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妈祖信仰的起源1.1 妈祖的传说根据传说,妈祖原名林默娘,明朝时期出生于福建晋江市,生活在一个渔村。
她勇敢善良,并且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然而,奇迹般的是,妈祖拥有超能力,在海上航行时可以预测风暴和拯救水上遇险者。
因为她的善行和神奇的能力,渔民们将妈祖尊为海上的女神,并建立庙宇供奉。
1.2 妈祖信仰的传承妈祖信仰从福建起源,然后逐渐扩散到了台湾、广东、香港等地区。
每年,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涌向各地的妈祖庙会,参与庆典活动,表达对妈祖的敬意和祈福。
妈祖还被列为海上交通的守护神,各个港口都设有妈祖像,为出海的船只祈福。
妈祖信仰不仅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也是海上人员的精神寄托。
二、妈祖庙会的特色活动2.1 龙狮舞和舞狮表演妈祖庙会通常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就是龙狮舞和舞狮表演。
龙狮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将传统舞蹈和皮影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舞狮表演则是通过两人扮演狮子,模拟狮子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狮子勇猛威武的形象。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能吸引游客和信众,还能增加庙会的热闹氛围。
2.2 渔民祭典和海神游行作为渔民守护神的妈祖,妈祖庙会上经常举办渔民祭典和海神游行活动。
渔民们会亲自参与祭祀仪式,祈求妈祖保佑海上的安全和丰收。
海神游行则是将妈祖神像抬上船在海面上游行,以示对海神的崇敬和感激。
这些传统活动既是对妈祖的敬意,也是对渔民们艰辛劳动的肯定。
三、妈祖文化的传承意义3.1 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妈祖庙会和传统庆典不仅仅是对妈祖信仰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
庙会上的各种活动,如舞狮表演、舞龙舞狮、传统戏曲演出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妈祖知识点总结
妈祖知识点总结妈祖,又称天妃,海上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她的故事流传广泛,深受中国南部各地的人民信仰。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妈祖的传说故事、信仰仪式、庙宇祭祀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传说故事妈祖的故事始于宋朝。
相传宋朝时,有一位名叫林默娘的女子,她是福建省船政司的一个妓院歌女。
一天,她死后,她的尸体却不见了,而是在海上漂浮。
后来,林默娘的灵童遗骸漂流到了湄洲岛,被渔民们发现。
于是,当地百姓们将林默娘视为圣灵,立庙供奉,以此为开始,妈祖信仰逐渐兴盛。
传说中,妈祖能够帮助船只平安归港,并且解除海上风浪等自然灾害,保佑渔民及海员平安。
二、信仰仪式妈祖信仰有着丰富的信仰仪式,例如妈祖诞辰庆典、妈祖游筵、巡安、巡游等。
1.妈祖诞辰庆典是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也即妈祖的生日。
这一天是妈祖庙的节日,信徒们会前来祭拜,供奉鲜花和美食,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妈祖游筵是指妈祖出巡时,信徒们会为她准备宴席,而妈祖庙的神职人员在几天内抬着神轿,巡行各村庄。
3.巡安是指妈祖巡游过程中的安抚与保佑,信众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接引妈祖巡游的行列,并在各处巡游途径,就地安设祭台,供奉神像,队形会折回或继续进行。
4.巡游是妈祖信仰中最为盛大的仪式之一,一般发生在每隔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
为了表示对妈祖的敬意和感谢,信徒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并参加盛大的巡游活动。
三、庙宇祭祀妈祖信仰在中国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许多地方都会建立妈祖庙,以供奉和祭祀妈祖。
妈祖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地方社区的文化中心,提供宗教活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
1.妈祖庙的建筑结构一般为屋顶独特、工艺复杂、富有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建筑。
妈祖庙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供奉妈祖神像,而前殿供奉关帝或城隍神像,后殿则供奉城隍夫人、子婴等。
这些建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和装饰,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珍贵遗产。
妈祖传说
民间文学——妈祖传说妈祖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许多地区都有妈祖,香港有妈祖,台湾有妈祖,潮汕地区也有妈祖。
妈祖的信仰圈在不断扩大。
在地域上,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在信奉妈祖,由点向面式的扩展。
在信众方面,也由海商、官员、军队,发展到整个社会。
有关妈祖的传说俯拾即是,潮汕地区有关妈祖的传说也是数不胜数,其各个小地方的妈祖传说还不同,其中就有“妈祖助民打官司”,“馆尾妈祖佑外乡”“云澳妈祖三代人”等。
各个传说中的妈祖形象都不同,但是每个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妈祖显灵,保佑乡民。
妈祖的起源妈祖是从北宋开始流传的。
北宋时期,妈祖原名林默娘,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
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
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
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并受历代皇帝封为“顺济”、“绍兴”、“灵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天后”等,民间俗称之为“妈祖”。
妈祖崇拜现象多在沿海地区的原因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一渔船驶到庙前,忽风浪大作,渔夫于船上祈祷妈祖,没多久,真的风弱浪小,渔船脱险。
事后,渔夫携特制一对厚重金耳环前来重谢,逢妈像因“显灵”而被偷走,只得在跪拜后放于神龛上。
没想到,竟有一个贪心者把金耳环偷走,但此人不久乘船赴大陆时跌海溺亡,尸被鲨鱼吞吃。
而那敬献金耳环之船,竟神奇般网获到那条大鲨鱼,剖腹时竟发现那对熟悉的特制金耳环!潮汕等沿海地区人民对妈祖的崇拜,本来就出于自然。
沿海地区都主要以海上贸易或者出海捕鱼为生,然而海上天气多变,多有大风大浪,航船不易顺利,困难重重。
就拿潮汕来说,潮汕多海商,贸易海上,风波、世态,险象叠加。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一、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
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大规模传播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凡华人所到之处,必建有妈祖庙,随着华人移民的扩大和华侨社团的发展,妈祖信仰在海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目前,全球各地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庙宇和妈祖会馆,妈祖信众近3亿人。
妈祖信仰的发展第一阶段为形成期,妈祖信仰产生之初,妈祖既是救助海上遇险的艄公,又是乡民治病救人的神医,后来妈祖信仰扩展到沿海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妈祖信仰发展成为一种民众普遍信仰的民间神灵,成为渔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渔民们出海行船遭遇风浪时,妈祖成为护佑渔民安全的神灵;出海捕鱼遇险时,妈祖成为保佑渔民脱险的神灵;渔船遇险时,妈祖更是成为保佑渔民平安返航的神灵。
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始终伴随着渔民们的生活体验和海上求生的艰辛,伴随着渔民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和对平安归航的渴望。
妈祖的救苦救难精神不仅是渔民安慰自己在海上遇险时的安慰剂,同时也是渔民们在海上遇险时的精神寄托和坚强的依靠,这个时期的妈祖成为海上航行的守护神,保佑渔民安全出海返航,也能帮助人们治病救灾、化解灾难,此时期妈祖信仰范围局限在湄洲岛附近,体现的是妈祖对家人家乡附近渔民的保护与救助。
第二阶段为初步发展期,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船队航行途中遇风浪,八条船翻了七条,唯独路允迪所乘之船有红衣女神在桅杆上护佑而安然无恙,路允迪询问随行人员女神为何方神圣,同船保义郎李振告知是妈祖显圣护航,路允迪回国后具奏朝廷,于是宋徽宗特赐妈祖庙号“顺济”,获得皇帝御赐庙号,说明妈祖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重视。
【市博科普】妈祖信俗——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市博科普】妈祖信俗——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
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并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妈祖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莆田县人。
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
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
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
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
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
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
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妈祖信俗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信仰习俗、祭祀仪式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升天日举行妈祖祭典。
妈祖信俗中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宣扬,不仅慰藉了相关民众的心灵,而且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建构新道德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
伴随全球范围内的移民流动,妈祖信俗逐渐成为华人文化认同的标识和纽带。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6年,妈祖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妈祖文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是民间文化中典型的正能量,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她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是航海活动中的“海神”、“护航女神”,是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妈祖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标签:妈祖文化;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1、妈祖文化的由来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
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年少志弘、聪明勤学,妈祖平生勇敢、善良、聪明,精通医术、温和热情、行善济世。
一生奔波海上,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济世救民的传说,化草救商: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夹,为湄洲湾出入之要冲,礁石夹杂。
一次,一艘商船经过此地遭遇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危急中传出求救哀号。
妈祖闻后,焦急地对村民说:前头商船即将沉没,应速往援救。
可是大家捏摄于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抛向大海。
刹时间,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缘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没。
小可,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
待到船将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
妈祖庙传说和民间故事
妈祖庙传说和民间故事
妈祖,原名林默,是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传奇女性。
她在年仅28岁时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此后被当地居民尊奉为海上保护神。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莆田,由于海事活动的频繁以及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赐封,使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随着航海者的足迹四处传播。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
据记载,妈祖显灵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包括“甘泉济师”和“佑助收艇”。
在“甘泉济师”的故事中,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在平海驻扎时遇到干旱,军中缺水。
他在天后宫旁的废井中挖掘出泉水,解决了军队和百姓的用水问题。
而在“佑助收艇”的故事中,施琅在一次攻打台澎的行动中,因缺风船行很慢,下令回航平海。
不久后,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
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
妈祖文化是由福建沿海地区发展至全国的一大地域文化。
妈祖信俗在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历经近900年的发展,遍及世界上任何与海有关的中国人社区。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
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引言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潮汕人民深信妈祖是保佑他们平安幸福的神灵。
在潮汕地区,妈祖崇拜被广泛开展,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潮汕妈祖崇拜的现象及要点。
一. 妈祖的起源和传说1. 妈祖的起源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王”,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
相传,宋朝时期,后妃陈抟沉船,婴儿陈靖姑被保存了下来并在台湾长大。
她后来被尊为“妈祖”,成为潮汕地区人民心目中的神灵。
2. 妈祖的传说关于妈祖的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她驾云渡海、拯救遇险渔民的传说。
据说妈祖的神通广大,她可以用云朵船只驾驶着穿越大海,帮助海上渔民躲避风暴和海盗的袭击,保证他们平安归来。
这些传说不仅增加了妈祖的神圣形象,也使她成为许多人崇拜的对象。
二. 妈祖庙的建筑和祭祀仪式1. 妈祖庙的建筑妈祖庙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潮汕人民表达对妈祖崇敬和祈求保佑的场所。
妈祖庙通常由大殿、神像、配殿和祭祀用品等组成。
殿内的神像通常是妈祖的形象,庙宇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例如门楼、歇山、门窗等。
2. 祭祀仪式每年的妈祖生日是潮汕地区最隆重的宗教节日之一。
庙会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舞狮、放鞭炮、烧香等。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向妈祖祈求平安、幸福和庇佑,并表达对她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三. 妈祖信仰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妈祖信仰活动给潮汕地区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每年的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庙会期间的庙市也给许多商家提供了盈利的机会。
2. 持续传承潮汕文化妈祖信仰是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妈祖信仰的传承,当地的潮汕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播,人们对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也更加自豪和认同。
3. 增强社区凝聚力妈祖信仰活动在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社区都会有自己的妈祖庙,并参与到庙会和祭祀仪式中。
对妈祖文化的认识
对妈祖文化的认识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浙江等地民间信仰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妈祖为中心的神灵文化。
其起源于北宋,形成于南宋,发展于明清时期。
妈祖信仰在福建沿海地区盛行,并逐渐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
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有着密切关联。
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她以“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为核心,通过庙会、习俗和传说等形式表现出来。
妈祖信仰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信俗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文化作为民间交流的天然平台和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纽带,其信仰从莆田走向世界,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的文化遗产。
总之,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妈祖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海洋文明的精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妈祖信仰是如何产生的?
妈祖文化的起源,妈祖信仰是如何产生的?
妈祖也被称为海神妈祖,妈祖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莆田、兴化湾、平海湾、湄州湾等地。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在沿海地区民众中的影响力巨大,其信仰传播之广泛是其他宗教少有的。
那么,妈祖信仰是如何产生的呢?
妈祖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原名林默,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离开人世,时仅二十八岁。
由于林默经常在海上救人,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崇敬,成为保佑平安的精神象征。
有一次林默渡海救人,却遭遇不幸,沿海一带居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林默在海上羽化成仙,成为了妈祖,还会继续保佑着他们。
于是,妈祖信仰便应运而生了。
在民间流行的妈祖信仰,因历代帝王的提倡推动,一次次的褒奖封敕,使崇拜活动逐步升级,日益扩大。
由于沿海居民最大的心愿便是出海平安,而海上风浪无常,他们便向妈祖祈福。
妈祖家乡的当地百姓多年受其恩惠,便同莆田沿海一带的百姓自发在妈祖羽化成仙处修建庙宇,将妈祖当作海上的保护神。
宋宣和四年,朝廷领事路允迪奉皇帝之命出使高丽国,在黄水洋遭遇风暴,危难之中一些来自妈祖故里的莆籍水手便向妈祖祷告,最后终于转危为安。
返国后,路允迪将此事禀报朝廷,宋徽宗便赐莆田妈祖庙“顺济”庙号,作为朝廷和官方对妈祖信仰的肯定。
从这件事以后,妈祖信仰从自发的民间信仰转变为官方承认的地方信仰。
总结一下,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并被当时的官方承认,从而产生了妈祖信仰,妈祖成为了海洋与航海人的保护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妈祖俗信文化的由来
潮汕地区地处沿海,该地居民多以渔业为生,并且由于海上交通的便利,潮汕商人多以海上贸易为业,加之外出远洋谋生的人众多,因此潮汕地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可谓与江海河流密不可分,但大海的不确定性与危险性使得潮汕居民出海时常常只能自求多福。
另外潮汕地区历史上属于楚国地界,由于该地区地处沿海,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因此当时的楚人多见多识广,对外界的种种见闻虽多,却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去一探究竟,于是便常常用非自然的神灵之说来去解释一些现象,故而潮汕地区自古便形成了“信鬼而好祠”的传统。
再者潮汕地区与福建毗邻相靠,历史上发生了多次为逃避战乱而大规模移民迁入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来自福建的外来移民,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因为挂念家乡,便把家乡的俗信文化也一并带入了潮汕地区,这些都为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俗信文化传入潮汕地区提供了背景条件。
妈祖文化源自福建莆田湄洲,与许多沿海地区一样,潮汕妈祖香火是从湄洲分灵而来,妈祖俗信传入潮汕地区的具体时间众说纷纭,在宋代的时候,当时的潮汕南澳地区便已经有了妈祖庙,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开始,妈祖俗信便已经传入潮汕地区,可见其历史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