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料碳氮比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https://img.taocdn.com/s3/m/5f167a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9.png)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以下碳氮比大小表示:如15/1<50/1)什么是碳源、氮源?1、碳源carbon source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
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生产发酵上一般用红糖、葡萄糖、糖蜜等等。
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
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该生物的氮源。
把氮气作为氮源的只限于固氮菌、某些放线菌和藻类等。
高等植物和霉菌以及一部分细菌,仅能以无机氮素化合物为氮源。
动物和一部分细菌,只能以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无机化合物的硝酸盐和氨盐。
硝酸盐一般需还原成氨盐后才能进入有机体中。
作为氮源的有机化合物有氨基酸、酰胺和胺等。
红糖碳氮比的作用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1、碳氮比高的有机物分解矿化困难或速度很慢为什么呢?原因是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
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
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正当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当土壤里氮源不足时,甚至会与植物争夺氮源。
2、不同碳氮比的有机肥的用途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C/N 小于30的有机肥料其作用以供应养分为主(如猪粪尿、鸡粪等)。
人工栽培食药用菌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
![人工栽培食药用菌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https://img.taocdn.com/s3/m/bdd9259f48d7c1c709a145b2.png)
人工栽培食药用菌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
人工栽培食用药用菌,栽培原料中碳源和氮源的比值即碳氮比(C/N)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因为不同的真菌生长需要不同的C/N。
多数木腐菌菌丝生长阶段的碳氮比一般为17~20:1;子实体阶段为30:1或 40:1。
N素过多菌丝虽生长旺盛,但子实体反而小或畸形,产量低,易污染。
如加氮素过多,造成C/N 达9:1时,则为霉菌等杂菌生长的最适碳氮比。
木腐菌氮源以麸皮、米糠、豆饼、鸡粪等有机氮源最好,添加无机化肥一般意义不大,因木腐菌优先利用有机氮源。
但双孢菇等草腐菌培养料的C/N,堆肥前要求 33:1,堆肥后为17:1;并可加硫铵、碳铵、复合肥等无机氮源,这主要因为草腐菌培养料必须经微生物转化即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在这个发酵过程中,大量微生物可将无机氮源转化为有机氮源,它们死亡的菌体作为了有机氮,所以发酵腐熟后碳氮比会降低,即氮源会增加。
所以在人工栽培食用菌过程中,要合理添加氮源物质,一定不要添加太多,以防碳氮比失调。
最好按配方要求去组料。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https://img.taocdn.com/s3/m/2087db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5.png)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
碳素是平菇的重要营养源。
它不仅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而在实际栽培中,以玉米芯、木屑、稻草和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供给平菇生长所需要的碳源。
氮素是平菇的重要营养源。
一般利用各种天然的含氮化合物,如玉米面、高粱粉、麸皮和米糠等来作为氮素营养来源。
一般平菇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1为好,而生殖阶段碳氮比以40:1为好。
平菇生长发充过程中对培养料的碳氮以30-40∶1最为适宜。
而稻草所含碳源十分丰富,含氮量较少,其碳氮比一般多在70∶1左右,因此在稻草栽培平菇时,必须补充部分氮源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最好的方法是用玉米、小麦、谷类等原料混合配比,达到适宜平菇生长的碳氮比。
当然,过量的营养添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菌丝生长有害,严重时会使菌丝萎缩死亡。
所以添加培养料的时候要核算整个培养料碳氮比。
生料栽培时,不宜添加过多有机氮和糖类物质,以免杂菌感染,造成栽培失败。
熟料栽培时,可因地制宜利用各种资源,添加天然的含氮化合物,如麸皮、米糠、花生粉和黄豆粉等,以增加培养料的养分,提高平菇产量。
- 1 -。
食用菌栽培料的碳氮比食用菌,食用菌栽培料
![食用菌栽培料的碳氮比食用菌,食用菌栽培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c660ab2e3f5727a4e962d2.png)
食用菌栽培料的碳氮比食用菌,食用菌栽培料
在利用金宝贝发酵剂处理食用菌栽培料过程中,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在此过程中氮素转化为菌体蛋白而残留下来,这种菌体是蘑菇的重要营养源。
由于碳素的减少和氮素的残留,堆制过程中碳氮比减小。
金宝贝发酵剂功能微生物发酵期间,金宝贝发酵剂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够同化的碳素量,大体是堆肥总碳量的30%;而要同化这些碳素,还需要同化碳素量10%的氮素。
如果堆肥中含有100千克碳素,微生物只能同化30千克,同时还需要搭配3千克氮素。
否则微生物的同化作用不能顺利进行。
初始堆肥中的碳素与氮素比例应为30~35:1,以33:1为最佳。
蘑菇堆肥粪草成分的配比及加尿素的数量应严格按照这个要求。
如果氮肥不足,就会明显影响蘑菇的产量;若氮肥过多,不但会造成浪费,还因碳氮比失调而导致出菇困难。
在适当的范围内,堆肥的含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性。
第1页共1页。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农艺性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d539f48a8956bec0975e3b0.png)
进 行 出菇试验 , 并对其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表 明 : C N为 3 .4时 , 在 / 46 菌柄平均长度 l.6c 菌 13 m,
柄 平 均直 径 4 0 m, 盖 平 均 直 径 3 9 m, 均 重 量 12 8 , .6c 菌 . 3c 平 7. 5g 生物 学 转 化 率 3 . 7 , 期 4 5 周
收稿 日期 :。 9 1 2 2 ( —1 - 0 )
要求修剪后进行数据采集 。
菌丝 生 长速度 (m/ ) c d 一菌丝 生长 长度 (m) 生长 c /
天数 () d。
201
・
食 用 菌 ・
生物学转 化率 ( ) 一子实体 鲜 品产 量 ( )培 养料 g/
北 方 园 艺 e o )0 2 o ( :1 o l8 2 ~ 3
种 。在 接 种箱 内采 用 无 菌 操 作 , 木 条 菌 种 直 接插 入 菌 将
5种培 养料 配 方
玉米 芯
1 7 21
棉籽 皮
5 0 4 4
棉杆 粉
4 1 l
麸皮
1 9 1 6
玉米 粉
5 4
黄 豆粉
5 4
袋内。运至培养室进行恒温、 黑暗培养 , 温度 2 ̄2 3 5℃。从 培养 3 ~5d开始每周检查 1 , 次 及时拣 出污染或生长不 良的菌棒 。菌丝长满后移入 出菇房进行后熟处理 。
搅拌机将培养料搅 拌均匀 , 用装袋机装在 1 mX3 m、 7c c 6
第一 作者 简介 : 立桐 (92) 男 , 津人 , 班 17一, 天 副教 授 , 主要 从 事食 现
用 茵教 学与科 研 工作 。E m i b ni n @ 1 6c m。 - a :a l g 2 . o l t o
培养料碳氮比
![培养料碳氮比](https://img.taocdn.com/s3/m/ae7211d3b14e852458fb57a2.png)
更多碳氮比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搜索:碳氮比(百度站内收索)或碳氮比(谷歌站内收索)食用菌栽培中经常遇到一个基础性问题:“碳氮比”,下面就从其基础知识、计算方法方面作一介绍,仅供参考:碳氮比是指培养料配方中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例,培养基中碳、氮源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碳氮比。
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值一般以20:1为好(不同品种有差异,比如在营养生长阶即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滑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30:1等);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碳氮比以30-40:1为宜(如滑菇、平菇以30-40:1为宜),碳氮比值过大,会抑制原基分化。
有部份发酵培养的品种如蘑菇,发酵前后、发菌阶段及出菇阶段碳氮比值也是先高后低:培养料堆制发酵前的碳氢比为33-35∶1、菌丝生长阶段堆肥的碳氮比为17-18∶1、子实体形成期碳氮比为14:1,这样蘑菇利用养分的效率最高,质量也最佳。
计算公式:需加入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待加入物质含氮量例:双孢蘑菇堆料的碳氮比计算(已知: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计算要加入多少公斤尿素或硫酸铵):从下表查询得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尿素、硫酸铵含氮量从产品包装上获悉)。
计算方法:1、设需加入尿素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如果想混合加入尿素和硫酸铵请按上述原理另计算。
制作菌种时为什么不考虑碳氮比?
![制作菌种时为什么不考虑碳氮比?](https://img.taocdn.com/s3/m/1f1f29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6.png)
制作菌种时为什么不考虑碳氮比?
食用菌栽培时一般需要调整好培养料的碳氮比,以获得优质高产。
因为碳氮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量。
如果培养基碳氮比过高(如稻草碳氮比80:1),在碳素被食用菌全部利用前氮素已被全部消耗,从而使分解速度减慢,原来的食用菌细胞会有一部份死亡,这些菌体蛋白又成为活着的菌丝分解所需的氮源,其结果是出菇早、产量低。
有些食用菌能生长在碳氮比非常高的木材基物上,如变色多孔菌,可在树桩上形成子实体。
食用菌在缺氮情况下,仅有的氮供给主要代谢过程,如形成核酸和解聚酶。
有些食用菌还能再利用衰死菌丝的氮,也就是在老化的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出新的菌丝体现象。
如果培养基碳氮比过低,如鲜草碳氮比15:1,新鲜豆科植物碳氮比低于10:1,超过食用菌所需要的氮,在分解过程中大量的氮被其他生物利用,使食用菌不出菇或出菇延迟。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获得强壮的菌丝体(菌种),故应该首先考虑水、气之间关系协调以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快慢,菌丝体是否强壮,有无杂菌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再考虑培养基中养分的基本合理性,所以菌种生产不以培养基中的碳氮比为主(当然适当增加氮源会使菌丝更浓白,但相应会增加污染机率)。
- 1 -。
碳氮比计算
![碳氮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781557a1eb91a37f1115cdc.png)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的速算方法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
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
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
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
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
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
碳氮比是植物生理里的名词,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
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制时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总量之比。
一般用“C/N”表示。
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
碳氮比名词解释
![碳氮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42ec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4.png)
碳氮比名词解释碳氮比(也称C/N比)是指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比值。
这个比值在土壤、水体、废物及有机材料等许多环境样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比对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动等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土壤有机物中的碳氮比可以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影响有机物的分解速率。
高碳氮比(通常大于30)的有机物质较难被微生物降解,导致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堆积和累积,而低碳氮比(通常小于20)的有机物质则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此外,碳氮比还可以反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对土壤的肥力评价和养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在水体中,碳氮比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水体中的有机物质通常来自于水生生物的代谢以及降解和腐败过程中的有机物质。
碳氮比的变化可以影响水体中的源汇关系和生物循环。
例如,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碳氮比的升高可能导致富营养化的加剧,因为氮限制可能会减缓有机物质的降解,导致有机负荷的累积。
在废物处理过程中,碳氮比的控制对于高效降解和资源回收至关重要。
废物中碳氮比的变化可以改变废物处理的过程和效果。
例如,将食品废弃物与农业废弃物混合堆肥,可以通过调节碳氮比实现废物的完全降解和有效利用。
此外,碳氮比还可以用于评估古代生物化石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变化历史。
通过分析有机物质中的碳氮比,可以了解生物源物质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推测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和环境变迁的历史。
碳氮比是地质学和古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碳氮比作为描述有机物质的特征和功能的重要参数,在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质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培养料碳氮比
![培养料碳氮比](https://img.taocdn.com/s3/m/ae7211d3b14e852458fb57a2.png)
更多碳氮比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搜索:碳氮比(百度站内收索)或碳氮比(谷歌站内收索)食用菌栽培中经常遇到一个基础性问题:“碳氮比”,下面就从其基础知识、计算方法方面作一介绍,仅供参考:碳氮比是指培养料配方中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例,培养基中碳、氮源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碳氮比。
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值一般以20:1为好(不同品种有差异,比如在营养生长阶即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滑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30:1等);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碳氮比以30-40:1为宜(如滑菇、平菇以30-40:1为宜),碳氮比值过大,会抑制原基分化。
有部份发酵培养的品种如蘑菇,发酵前后、发菌阶段及出菇阶段碳氮比值也是先高后低:培养料堆制发酵前的碳氢比为33-35∶1、菌丝生长阶段堆肥的碳氮比为17-18∶1、子实体形成期碳氮比为14:1,这样蘑菇利用养分的效率最高,质量也最佳。
计算公式:需加入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待加入物质含氮量例:双孢蘑菇堆料的碳氮比计算(已知: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计算要加入多少公斤尿素或硫酸铵):从下表查询得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尿素、硫酸铵含氮量从产品包装上获悉)。
计算方法:1、设需加入尿素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如果想混合加入尿素和硫酸铵请按上述原理另计算。
碳氮比算法
![碳氮比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8619d5b9f3f90f76c61b83.png)
碳氮比:(C/N) 制作堆肥之有机质材料中,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适当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 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
编辑本段农业中的碳氮比
一般禾本科作物的茎秆如水稻秆、玉米秆和杂草的碳氮比都很高,可以达到60~100:1,豆科作物的茎秆的碳氮比都较小,如一般豆科绿肥的碳氮比为15~20:1。碳氮比大的有机物分解矿化较困难或速度很慢。原因是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政党分解的碳氮比的25:1。如果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机肥(如稻草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沤肥时,都应该补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调节碳氮比。,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 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碳氮比的计算
![碳氮比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45ae06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7.png)
碳氮比的计算
碳氮比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氮的比值。
它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虑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参考因素。
通常情况下,碳氮比较高的土壤肥力较低,因为高碳氮比意味着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相对较多,而有机碳是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如果有机碳含量较多,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
要计算碳氮比,需要先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和氮含量。
有机碳含量通常采用碳/氧比测定法或高锰酸盐法测定,氮含量通常采用 Kjeldahl 法或比色法测定。
测定出的有机碳含量和氮含量分别除以土壤总重量,即可得到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和氮含量的质量分数。
最后,将有机碳含量的质量分数除以氮含量的质量分数,就可以得到土壤中的碳氮比。
例如,如果土壤总重量为 100 克,有机碳含量为 6 克,氮含量为 2 克,则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的质量分数为
6/100=0.06,氮含量的质量分数为2/100=0.02,因此土壤中的碳氮比为 0.06/0.02=3。
一般来说,碳氮比在 10-20 之间的土壤肥力较高,碳氮比在20 以上的土壤肥力较低。
但是,碳氮比并不是唯一决定土壤肥力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土壤肥力,因此,在判断土壤肥力时,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743726bf242336c1eb95e86.png)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不同碳氮比培养料栽培的猪肚菇第二潮子实体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结果表明,子实体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培养料Ⅲ(碳氮比为35∶1)的最高,之后依次为培养料Ⅳ、Ⅱ、Ⅰ、Ⅴ、Ⅶ和Ⅵ;而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结果则以培养料Ⅰ(碳氮比为25∶1)的最高,其次为培养料Ⅲ,再次为培养料Ⅱ、Ⅴ、Ⅶ、Ⅵ和Ⅳ。
关键词;猪肚菇;碳氮比;蛋白质;营养评价猪肚菇[Panus giganteus (Berk.) Corner],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革耳属(Panus)[1,2]。
据《西藏经济真菌》报道,猪肚菇子实体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具有抗癌作用[3]。
猪肚菇子实体口感清香脆嫩、营养丰富,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3%,尤其是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蘑菇、平菇、香菇、草菇等食用菌[4]。
由于其生长条件粗放,耐高温,适用原料广泛,生物学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其鲜品耐贮藏,所以是一种理想的夏秋季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
培养料的碳氮比(C∶N)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5],因此必须利用适宜碳氮比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目前,有关猪肚菇生长适宜碳氮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使用不同碳氮比的羽叶决明牧草木屑复合培养料栽培的第二潮猪肚菇子实体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探索培养料的碳氮比对猪肚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为全面评价牧草代木栽培猪肚菇的最优碳氮比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猪肚菇9号(Panus giganteus)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开发应用研究中心提供。
1.2栽培试验基础培养料(碳氮比为49.11):羽叶决明牧草39%,木屑58.5%,硫酸钙1%,石灰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
碳氮比是指培养基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之比。
![碳氮比是指培养基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之比。](https://img.taocdn.com/s3/m/5bd063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6.png)
碳氮比是指培养基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之比。
碳氮比(C/N比)是指在生物体或培养基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之比。
在生物体和培养基中,碳和氮是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元素。
因此,碳氮比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碳氮比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土壤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利希特于1860年提出的。
通常情况下,C/N比的理论值为20~30。
在这个范围内,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是最为活跃的。
当C/N比高于30时,培养基中的氮含量相比于碳含量较低,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限制会加强,这时候应该增加氮源,以便平衡C/N比,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
当C/N比低于20时,培养基中的碳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有机质的积累,从而阻碍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
这时需要增加有机质分解速度,或者减少有机质的输入,以便平衡C/N比,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
不同的微生物和植物在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C/N比是不同的。
例如,在各种蔬菜的栽培中,土壤中的C/N比对其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灰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等虫菌须要相当高的C/N比才能生长,而李时花、油菜芥等植物则不要求C/N比很高。
因此,了解不同的微生物和植物对C/N比的需求,可根据需求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条件,从而促进生长和繁殖。
在农业上,了解C/N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农业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
处理这些废物的最终目的是将有机物质分解成腐殖质以用于植物生长。
如果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C/N比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导致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影响有机物质分解。
因此,根据废弃物的C/N比,采用合适的处理措施,可以提高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促进其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腐殖质,从而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总之,C/N比是微生物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和植物对C/N比需求的不同,这对于我们在不同的条件下栽培植物、处理废弃物等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此,对C/N比的研究和了解,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料碳氮比对真姬菇生长的影响
![培养料碳氮比对真姬菇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30d3e05f12d2af90242e6fa.png)
12 培 养 料 碳 氮 比 的 调 节 配 制 6份 由 白糖 2 , . O g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 1 9 ,9 ~ 9 99 1 2
碳 氮 比 3 . 的 相 当 ,但 都 比 其 它 碳 氮 比 差 异 极 显 著 。 O7
3 讨 论 通 过 试 验 得 知 , 养 料 碳 氮 比 对 真 姬 菇 菌 丝 长 速 呈 培 极 显 著 的正相 关 ( r一 0 9 9 … . 77 ) ,而 与 真 姬 菇 生 物 学 效 率 和 产 茬 率 呈 极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r值 分 别 为 一 0 9 3 一 和 一 0 9 4 一 , 即 随 着 真 姬 菇 培 养 料 碳 氮 比 . 54 . 68
1 0g 0 、 3 0g 4 0g和 5 0g 0 、2 0g 0 、 0 0 。经 测 定 ,6 培 组
养 料的碳 氮 比值分 别 为 4 . 、3 . 、3 . 、3 . 、3 . 32 9 9 7 1 4 7 2 6
和 3 . . 加 适 量 水 搅 拌 均 匀 后 ,各 分 装 l O7 O袋 。
维普资讯
2 8
福建 农业 科技
20 0 2年 第 5期
3 . ,因 此 ,生 产 上 要 综 合 考 虑 多 种 因 素 .在 适 宜 的 范 47 围 内来调 节培 养料 的碳 氮 比 。 参 考 文 献
1 何 培 新 , 丽 , 振 河 . .名 特 新 食 用 菌 3 孟 王 等 o种 .北 京 : 中
微生物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概念
![微生物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97a2c6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6.png)
微生物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微生物培养基中那个有点神秘又特别重要的“碳氮比”。
您想想,微生物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宝贝,培养基呢,就是它们的饭碗。
而碳氮比,那可是决定这饭碗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碳氮比,简单说就是培养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比例。
这就好比做菜时盐和糖的比例,比例不对,这菜的味道可就差了去啦。
比如说,如果碳氮比太高,就像给微生物吃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氮元素相对少得可怜。
这时候,微生物就像个被腻住的孩子,生长缓慢,甚至可能“消化不良”,没办法好好发挥它们的作用。
这难道不可惜?反过来,如果碳氮比太低,氮元素过多,碳元素不足,微生物又会觉得“吃不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干活儿,那咱们培养微生物的目的不就落空啦?就像种庄稼,得有合适的土壤和肥料配比,微生物也需要恰到好处的碳氮比才能茁壮成长。
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氮比的要求还不一样呢!有些微生物,就喜欢碳多氮少的“大餐”,比如一些放线菌。
而另一些微生物,像细菌中的很多种类,它们更偏爱碳氮比例相对平衡的“美食”。
再打个比方,碳氮比就像是给微生物安排的一场“营养平衡大考”。
如果咱们能给它们出一份完美的“试卷”,也就是提供合适的碳氮比,它们就能交上一份漂亮的“生长答卷”,快速繁殖,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您说,这碳氮比是不是特别重要?要是不重视它,咱们在微生物培养的道路上可就要走不少弯路啦!总之,弄清楚微生物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概念,就像掌握了一把打开微生物世界大门的钥匙。
只有精准地把握这个比例,咱们才能让微生物们在培养基里欢快地生长,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碳氮比——精选推荐
![碳氮比——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fd0ae0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f.png)
碳氮比(C/N)
碳氮比是指微生物体或其它有机物中所含碳素和氮素重量的比值。
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所要求的适宜C/N比一般为25:1。
因为微生物每合成1份有机物质需要利用5份碳素和1份氮素,同时还需要利用20份碳素作为能量来源。
当堆肥材料的C/N大于25:1时,微生物不能大量繁殖,而且从有机物中释放同的氮素全部为微生物自身生长所利用。
当堆肥材料的C/N小于25:1时,微生物繁殖快,堆肥材料分解也快,而且有多余的氮素释放,施到土壤后供作物利用,也有利于腐殖质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碳氮比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搜索:碳氮比(百度站内收索)或碳氮比(谷歌站内收索)食用菌栽培中经常遇到一个基础性问题:“碳氮比”,下面就从其基础知识、计算方法方面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碳氮比是指培养料配方中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例,培养基中碳、氮源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碳氮比。
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值一般以20:1为好(不同品种有差异,比如在营养生长阶即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滑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30:1等);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碳氮比以30-40:1为宜(如滑菇、平菇以30-40:1为宜),碳氮比值过大,会抑制原基分化。
有部份发酵培养的品种如蘑菇,发酵前后、发菌阶段及出菇阶段碳氮比值也是先高后低:培养料堆制发酵前的碳氢比为33-35∶1、菌丝生长阶段堆肥的碳氮比为17-18∶1、子实体形成期碳氮比为14:1,这样蘑菇利用养分的效率最高,质量也最佳。
计算公式:需加入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待加入物质含氮量例:双孢蘑菇堆料的碳氮比计算(已知: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计算要加入多少公斤尿素或硫酸铵):
从下表查询得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尿素、硫酸铵含氮量从产品包装上获悉)。
计算方法:
1、设需加入尿素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如果想混合加入尿素和硫酸铵请按上述原理另计算。
常见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一览表
项目碳(%)氮(%)碳/氮
稻草45.580.6372.3
大麦秆47.090.6473.58
小麦秆47.030.4898
蔗渣0.43—
棉籽壳50 1.5034
玉米壳46.690.4897.2
谷壳41.640.6465.06
木屑49.180.10491.8
棉仁饼 5.32—
大豆饼7.00—
菜籽饼 4.60—
木屑75.80.39194
玉米芯63.4 3.1919.9
麦麸69.911.4 6.1
米糠49.711.8 4.2
干牛粪39.75 1.2731.3
玉米秸43.40 1.6726
花生饼49.04 6.327.76
注:由于原料的差异性很大,表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网常用计量单位符号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 (吨)、kg(公斤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C/N)比例(注:料/水比例)(2008-03-22 21:57:27)转载▼标签:食用菌碳氮(c/n)杂谈
碳氮比是植物生理里的名词,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
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制时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总量之比。
一般用“C/N”表示。
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
现将食用菌培养料的一些主要原料的碳氮比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
成分比培养料碳(%)氮(%)碳:氮
杂木屑49.18 0.10 491.8
栎木屑50.4 1.10 45.8
稻草42.3 0.72 58.7
麦秸46.5 0.48 96.9
玉米粒46.7 0.48 97.3
玉米芯42.3 0.48 88.1
豆秸49.8 2.44 20.4
野草46.7 1.55 30.1
甘蔗渣53.1 0.63 84.2
棉籽壳56。
2. 0。
3 27.6
麦麸44.7 2.2 20.3
米糠41.2 2.08 19.8
啤酒槽47.7 6 。
8
豆饼45.4 6.71 6.76
花生饼49 6. 32。
7 76
菜籽饼45.2 4.6 9.8
马粪12.2 0.58 21.1
黄牛粪38.6 1.78 21.7
奶牛粪31.8 1.33 24
猪粪25 。
2 12.6
鸡粪30 3 10
——上海农科热线管理中心
(百度吧/question/36550039)
附:(一)使用菌培养料营养成分碳氮比值
项目氮磷钾有机质碳碳/氮
稻草0.630.110.8578.645.5972.3
大麦秆0.640.191.0781.247.0973.58
小麦秆0.480.220.6381.147.0398
蔗渣0.430.150.18——
棉籽壳1.500.661.20905034
玉米壳0.480.381.6880.546.6997.2
谷壳0.640.190.4971.841.6465
木屑0.100.200.4084.849.18491.8
棉仁饼5.322.251.77——
大豆饼7.001.322.13——
菜籽饼4.602.481.40——
(/zhongzhi/other/shiyongjin/fulu.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