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
刘大庆
【期刊名称】《体育科学》
【年(卷),期】2000(020)001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问研究法(面访调查法与信访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类比法、灰色分析法,对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些)相对薄弱的素质或能力为另一种(些)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所弥补或代偿的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非衡结构补偿这一组新概念,揭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功能特征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个体模型非衡结构的基本特征,并从不同角度概括与设计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途径:非衡补偿与平衡补偿、放大补偿与辐射补偿、外源性补偿与内源性补偿.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刘大庆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8.1
【相关文献】
1.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特征与补偿效应探讨——以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个案[J], 杜艳伟
2.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几点思考 [J], 陈亮
3.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研究 [J], 孙永
4.场上不同角色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补偿效应分析研究 [J], 黄毅
5.非衡补偿理论对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探讨 [J], 王晓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几点思考
Ke o d :tlt a i t; n aa c t cue idvd a d ls be es go p y w r s a eeb l u b ln es u tr ;n iiu mo e ;t ln s ;ru h i y r l a
运动员竞技 能力是指运 动员的参赛 能力 , 竞技 能力 系统主 要 由不同表现形 式和不同作用 的体能 、 技能 、 战术 能力 、 动智 运 能以及 心 理 能 力 构 成 , 综 合 地 表 现 于专 项 竞 技 的 过 程 之 并 中…。竞技能力系统通 过各 组成 要素 之间相 对稳 定 的联 系方 式 、 秩序 以及 时空 关系表 现 出其性 质 、 力和功 效 。刘 组织 能 J 大庆博 士(97 研究表 明, 19 ) 由于运 动训 练过程 、 个体条件和环境 条件存在差异 ,运 动员个 体竞技 能力 的各个 构成 要素 的发 展 “ 大都呈不均衡状态 , 这种非衡状态 是普遍存 在 的” 而这种结构 , 上 的非衡性却会导 致功 能的相 同或接 近 , “ 即 异构 同功 ” 现象 。 进而提 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 补偿理 论 , 为运动员 认
第 2 第 l 期 4卷 l
20 年 1 月 08 1 Ju a o o r f n l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og Is tt fP yia d c t n a d S ot n nt ueo h sclE u ai n p r i o s
V0 .4 No 1 12 . 1 N vm e 0 8 oe b r 0 2
i . eu b l c t cueo tlt a it rs n ru etrsb c ue o e sme e so i l i f e s ieee t n aa es u tr aheeb l pee t go p f ue ea s ft a n s rs a t o n iv l— h n r f i y s a h mi r y s t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项群训练理论: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他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时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没有)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下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
(. 、 1 I 苏』 大学 研 究生院,江 苏 苏州 , I 2 50 ;2天津体育学 院 体育教育一系 ,天津 10 6 .
10 8 ) 0 04
308 : 03 1
3北 京 体 育 大 学 , 北 京 .
摘
要 :基 于运动 员竞技 子能力非 同步性发展 的视 角,提 出运动 员竞技 能力的非衡 结构是其
Ab t a t Ba e n t e p r p ci e o s n h o o s d v lp n fah ee S s b c mp t i e c p c t s t e a ・ s r c : s d o h e s e t fa y c r n u e eo me t t lt ’ u o e i v a a i e , h n v o t i t o sp t o wa d t ef l wi g o i i n :h n a a c d sr cu e o n ah e eSc mp t i ec p ct si t t f h r u r r o l n p n o s t eu b ln e t t r fa t lt ’ o e i v a a i e sasa eo f h o u t i t er s l o s n h o o sd v l p n fh sh rs b c mp t i ec p ct s t ec mp n a i n e e t ft eu b l h e ut fa y c n u e eo me t i e u o e i v a a i e ; h o e s t f c n a — r o / t i o o h a c d sr c u e o o e i v a a i e s a v v d c n e t a x r s i n o e c ito i e o t e o e alp r n e tu t r fc mp t i e c p c t s i i i o c p le p e so r d s r i n g v n t h v r l e - t i u p f r n eo o e i v a a i e o me a e n t eu b ln e tu t r ; h o d o a ft e c mp n a i n o ma c f mp t i ec p ct sf r d b s d o n aa c d sr cu e t eg o rb d o o e s t c t i h h o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名词解释1、运动成绩2、竞技水平3、竞技能力4、运动能力5、竞技能力结构6、竞技能力非衡结构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8、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9、竞技状态二、填空题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_____________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2、对运动成绩的综合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也包括运动竞赛的_____________。
3、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_____________在比赛中的表现。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_____________过程中。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7、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_____________,而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决定运动员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
10、训练水平即反应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发展程度,也可用于表达_____________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1、根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
12、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可以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_____________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也对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征及其发展思路
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征及其发展思路①吕 蒙(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基础教研部,大连 116025) 摘 要 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篮球竞技能力是依据篮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和比赛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形成的参赛能力,是以篮球战术意识为核心的多要素协同、支撑构成的系统。
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各个要素在战术意识的引领下通过战术行为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同时又对战术意识的发展起着强化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 篮球 竞技能力 战术意识 1 运动员竞技能力界定竞技能力是由先天性竞技能力和后天性竞技能力组成的。
先天性竞技能力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在选材时是一个良好的指标,但是其后天的可塑性相对较小;而后天性竞技能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影响它的构成因素,以促进其竞技水平的提高,可塑性空间大,可塑性强。
后天性竞技能力是由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几个因素组成的,根据各个项群项目的不同,其决定因素差距较大,但是这些构成因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的变化始终处于非均衡的动态发展之中,某一因素水平的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平衡的环境,要达到新的平衡其他各竞技能力因素水平需要进一步增长,从而综合地提高竞技能力的水平。
2 篮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特征根据一般训练学有关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按照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的要求,篮球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按照篮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篮球比赛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形成的参赛能力。
篮球竞技能力除了要符合竞技运动的一般要求外,更主要的是要有与篮球专项的特殊要求高度吻合的结构和功能。
篮球竞技能力应该按照篮球制胜规律的要求构建。
因此,篮球竞技能力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以篮球战术意识为核心的多要素协同支撑的整体结构。
在篮球竞技能力结构中,各种要素所处的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战术意识处于核心位置。
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
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指影响一个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取得好成绩的各种因素。
这些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非平衡状态,即各要素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且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代偿关系。
本文将分析个体竞技能力要素的发展非衡状态,以及要素间的代偿作用。
首先,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发展往往呈现非衡状态,这是因为不同的要素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存在差异。
比如,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并不一致。
有些运动员可能在身体素质上具有天赋,但在技术能力上相对较弱。
而另一些运动员则可能在技术能力上具有巨大优势,但在身体素质上相对较弱。
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非衡状态。
其次,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代偿关系。
在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要素的发展水平可能会受到其他要素的制约,但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其他要素的发展水平来弥补不足。
比如,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可能相对较弱,但他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来弥补这一不足。
同样,一个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可能相对较弱,但他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来增强自己的竞技能力。
此外,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还可以体现在竞技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
在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可能在不同的阶段起到主导作用。
比如,在初学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能力的要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
而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技术能力的要素会逐渐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
综上所述,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发展呈现非衡状态,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代偿关系。
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做到全面发展并找到适应自己特点的培养路径,才能在竞技中取得好成绩。
运动训练学黄金考点
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她)们仍能获得世界冠军?(1)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是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而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2)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2.简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是都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决定于其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不同的评定方法。
(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尤其是在对抗性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的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以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淘汰。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了为: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3.简述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区别?运动训练学是为了提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按其涵盖的领域,可以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教练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6.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都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7.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8.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9.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出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推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件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10.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11.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持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12.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3.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简答、论述题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答:1.运动员选材:体能、技术、意识、心理素质、智力2.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的核心环节。
3.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对运动训练检验。
4、竞技体育管理:竞技体育得以实施的保障。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平性6)观赏性3、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现代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答: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5、项群理论建立有何意义?答:项群:一类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6、试述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构成及内容,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构成: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构成要素,并不是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起始状态还是目标状态,都应可以依相同的结构。
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
2.竞技能力诊断。
3.训练负荷诊断7、简要说明竞技需要的原则的科学基础答: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8、制定系统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答:1。
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9、简要说明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答: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10、简述体能训练时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文档:运动训练概论
运动训练概论复题库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3、直观法: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4、竞技战术:是指根据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与行动。
由战术观念、战术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5、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6、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7、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阻力包括外部阻力(物体重量、摩擦力、空气阻力)和内部阻力(肌肉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8、竞技状态: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状态,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通过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的和谐积聚,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已形成一种较高级的平衡,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达到顶点。
所以,表现竞技状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成绩。
9、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10、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隔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_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运动训练学_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疲劳越深,训练效果就越好。
()参考答案:错误2.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参考答案:竞赛规则_成绩的评定手段_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3.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参考答案:运动成绩指标_竞技能力指标_训练负荷指标4.下列因素中,用来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是()参考答案:速度_高度_密度5.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参考答案:运动能力6.相对而言,下列各项群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受对手干扰最大的是()参考答案:技能类对抗性7.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决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8.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状态。
参考答案:错误9.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
表达运动员(队)的运动成绩是用()参考答案:比赛名次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就是其训练水平。
参考答案:错误11.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某种能力的缺陷,其总体竞技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答案:错误12.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参考答案:错误13.训练适应实质上就是超量恢复。
()参考答案:错误14.保证运动员多年系统训练的关键一环是做好各阶段的衔接。
()参考答案:错误15.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参考答案: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16.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参考答案: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17.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参考答案:400米游泳18.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运动项目是参考答案:体操19.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参考答案:实用性20.在训练中贯彻区别对待原则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参考答案:训练任务_运动员个体_运动专项_训练条件21.竞技体育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表现在参考答案: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_促进社会和谐发展_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_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22.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竞技能力相关研究
竞技能力相关研究1.竞技能力特征研究在竞技能力特征早期的研究中,根本勇把经济学领域中的“木桶模型”引入运动训练学中,在竞技能力子能力构成中,找出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最差的子能力,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发展,进而促进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刘大庆在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各个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呈现着非衡结构,通过发展优势能力来弥补劣势从而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田麦久将“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进行整合,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准确展示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按照运动训练的项群理论,根据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可以划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及技战能主导类项群。
体能主导类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孙俊认为速度性项目的竞技能力体现在以提高机体为核心,以提高运动技术质量为重点,以增强机体技能为基础条件的多因素组合特征;耐力性项目的竞技能力体现在以提高机体技能为核心,以提高运动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质量为两翼的结构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王宏认为表现难美形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由体能、技能、战术以及心理智能四个维度构成的,体能特征表现在体态优美、神经系统灵敏、动作协调性号;技能特征表现在时空感知能力较强,动作控制准确。
战术特征表现在规则限定下战术的表现自如,心理智能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其本体感觉。
技心能主导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马驰认为在整个竞技能力结构中,技能与心理能力是主导能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战能主导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高玉花认为从特能特征来看,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能力占比很大,对于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要求极高;技术要求需要具备攻防两重性,步法是制胜的基础。
综上所述,竞技能力特征以木桶模型、积木模型及其双子模型为主要理论支撑,具体的竞技能力特征根据相对应的竞技运动项目特点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举例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介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指其在运动项目中相对于其他运动员的表现水平和能力。
在竞技体育中,每个运动员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这导致了运动员之间在不同项目中的表现存在差异。
有些运动员在一些项目中表现出色,而在另一些项目中表现普通甚至较差。
这种表现差异性形成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
原因1.个体差异:每个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有所不同,这决定了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中的潜力和能力差异。
2.训练方法: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求,运动员在一些项目上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其他项目的训练相对不足。
3.特长与弱点:每个运动员都有其特长和弱点,特长项目中的优势可能弥补了在其他项目上的不足,形成了非衡结构的竞技能力。
补偿效应优势效应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中,他们在某些项目上可能表现出色。
这些项目可以成为其优势项目,通过在这些项目中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其在整体竞技能力中的地位。
这种优势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名度提升:通过在优势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媒体曝光和关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
2.赞助机会增加:优势项目的出色表现可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为运动员提供经济支持和资源保障。
3.职业发展机会:在优势项目中的成功表现通常会为运动员带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可能得到更好的合同和合作机会。
弥补效应尽管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出色,但在其他项目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然而,有些运动员能够通过努力和合理的训练来弥补这些不足,实现在其他项目中的良好表现。
这种弥补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训练调整: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重点培养在其他项目上的能力,以填补竞技能力的空缺。
2.技术转化:有些项目之间存在相似的技术要求和动作部分,运动员可以将其在优势项目中的技术和经验迁移到其他项目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途径研究
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途径研究作者:何志锋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摘要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都有较高要求,这决定其竟技能力因素某些方面的薄弱与不足。
补偿效应是由高度发展的竞技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对缺陷能力的弥补代偿。
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用优势能力对缺陷能力的补偿个案中研究,发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补偿途径分为非衡性补偿和平衡性补偿、内源性补偿和外源性补偿及辐射补偿和放大补偿。
关键词羽毛球竞技能力补偿效应竞技能力结构即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反映了运动员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和智能等各要素之间及其各层次子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运动员选材中要重视运动员的优势竞技能力,尤其是专项素质中的优势竞技能力,往往决定着运动员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在运动员选材时,一项或多项突出的身体素质可能会加强竞技能力的总体功能,所以对专项素质突出的运动员应给予关注,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挖掘其潜力。
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下,即使存在某一项素质能力相对滞后,只要在后天得以针对性地科学训练,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运动员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竞技能力系统主要由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
一、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竞技运动训练竞技能力机构的双子模型是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木桶效应”和“积木效应”。
“木桶模型”(Bock Model)最初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的木桶效应理论,1985年日本学者根本勇将经济学中的“木桶模型”引入了运动训练领域,后经我国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的补充和完善,建了著名的竞技运动训练的竞技能力结构的“木桶理论”模型其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一个盛水的木桶由5片木片所围成,用桶中所盛的水总体体积表示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水平,各个木片的长度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的发展状况。
“双子模型”理论在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中的应用
“双子模型”理论在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中的应用作者:房文宇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5年第9期房文宇(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5)09-038-03收稿日期:2015-08-01作者简介:房文宇(1990 ~),硕士。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1 规则的改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新要求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运动规则的几次重大改革,分别是21 分制变11 分制、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无机胶水、塑料球的使用。
这些规则的改变使得本来已经发展到成熟期的乒乓球运动有了新的变化,也让更多的外国运动员看到了挑战中国乒乓球的霸主地位的希望。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能力的过程之中。
依据项群理论,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其竞技能力也有项目自身的特点(表1)。
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决定因素;体能因素是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训练以及参加高强度比赛的基础;心理因素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顽强拼搏的重要保证;智能因素是运动员学习技术动作、领会教练员意图、提高自身整体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
规则的改变对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规则的改变对体能的要求大球的使用,使击球的速度降低了13%,旋转也有所减弱。
这要求运动员通过提高力量素质保证击球质量;同时,还要提高移动速度,以扩大进攻范围。
典型的例子是前大满贯得主孔令辉,虽然具备全面的技术稳定的心理和丰富的比赛经验,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以及力量、速度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逐渐被年青一代选手所超越。
1.2 规则的改变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大球和无机胶水的使用降低了球速,无遮挡发球降低了发球威力,这使得我国曾经的主要打法类型——直拍快攻打法走到了尽头,而直拍、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进一步巩固了它主流打法的地位。
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
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非平衡状态是指一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其内部构成要素在数量、分布、关系等方面存在变化的状态。
在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和战术能力等。
这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往往会进行代偿,从而保持整体能力的相对稳定。
下面将分别探讨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非平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
首先,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基础。
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要素。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
然而,身体素质的发展往往是非平衡的。
例如,某位运动员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肌肉增长速度超过韧带和关节强度的增长速度,导致肌肉与韧带之间出现不平衡。
这时,身体素质的不平衡状态会对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运动员可以通过增加韧带和关节的训练,以及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来进行代偿,从而保持身体素质的平衡发展。
其次,心理素质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自信心、意志力、专注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要素。
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表现。
然而,心理素质的发展也往往是非平衡的。
例如,某位运动员在面对重大比赛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这时,他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训练来进行代偿,如深呼吸、正向思考、放松训练等,从而保持心理素质的平衡发展。
此外,技术素质和战术能力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素质包括动作技术、技巧和技术速度等方面的要素,而战术能力则包括战术观念、战术灵活性和战术执行等方面的要素。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会通过不断练习技术和学习战术来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和战术能力。
然而,技术素质和战术能力的发展也往往是非平衡的。
例如,某位运动员在战术能力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技术素质并没有同样的提高。
这时,他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训练来进行代偿,从而保持技术素质和战术能力的平衡发展。
2运动生理学
2.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对运动成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B.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C.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竞赛的胜负D.是对运动员及对手在比赛中发挥情况的综合评定2.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为了评价运动员的A.训练水平B.运动能力C.比赛名次D.竞技水平4.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A.运动能力B.训练水平C.竞技能力D.训练能力5.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的训练学理论是A.木桶理论B.高原现象C.竞技能力均衡结构特征D.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6.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A.竞技状态B.竞技水平C.运动能力D.训练水平7.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8.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大小受教育程度、竞技水平及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A.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构成C.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D.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9.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A.竞技能力诊断B.运动年限诊断C.运动成绩诊断D.训练负荷诊断10.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B.训练目标的建立C.运动员选材D.运动竞赛1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A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D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12.竞技体育比赛中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影响相对较小的项目是A艺术体操B速度滑冰C跳水D足球二、多选题11.运动员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建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A.运动能力B.竞技能力C.训练负荷D.运动成绩12.下列因素中,用来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是A.速度B.高度C.次数D.密度13.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评定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的要素A.竞技状态B.竞技水平C.比赛名次D.训练水平14.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A.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B.成绩的评定手段C.竞赛规则D.地理条件1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包括A.竞技能力诊断B.训练负荷诊断C.运动成绩诊断D.训练年限诊断16.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B.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C.竞赛规则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17.根据训练负荷的属性,安排运动员训练课的负荷量度时需要考虑A.运动专项的特定需要B.训练课的任务C.运动员个体承受负荷水平D.运动员机体主导机能系统承受负荷水平18.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以下哪些要素构成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心理与智能19.下列四项因素中,不是构成负荷强度的因素是A.重量B.难度C.距离D.组数20.增加运动负荷的基本形式是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21.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姚明竞技能力表现为身材高大、基础技术合理,但上肢力量相对较差,其仍能成为世界优秀中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
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
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非衡状态是指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随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在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要素会受到制约,但同时也有其他要素可以弥补或代偿其不足之处,从而保持或提高整体的竞技能力。
以下将以体能、技术、战术、心理以及意志力等要素来阐述非衡状态和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
首先,体能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基础要素之一。
体能包括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
如果一个运动员的体能不足,可能会在比赛中感到疲劳或者无法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
然而,如果运动员具备出色的技术和战术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技术和战术运用来弥补体能不足的问题,从而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
其次,技术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技术包括动作技术和战术技术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运动员技术不够出色,可能无法有效地执行比赛中的动作和战术要求,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
然而,如果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他们可以通过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好的心理状态来弥补技术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一定的竞技水平。
战术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战术包括对手分析、比赛策略等方面。
如果一个运动员战术水平较低,可能无法在比赛中找到对手的弱点或者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然而,
如果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和技术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精准的技术运用来弥补战术不足的问题,从而在比赛中保持竞争力。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毅力、集中力等方面。
如果一个运动员心理素质较低,可能在比赛中容易紧张或失误,从而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然而,如果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和技术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更好的体能状态和高水平的技术运用来弥补心理素质不足的问题,从而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发挥。
意志力是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意志力涵盖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坚持不懈、决心和勇气等方面。
如果一个运动员意志力不强,可能在遇到困难或逆境时容易放弃或退缩。
然而,如果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和技术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精准的技术运用来弥补意志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在比赛中保持坚持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非衡状态,并且要素之间存在代偿作用。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竞技环境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强化某一要素来弥补其他要素的不足,从而保持或提高整体的竞技水平。
这种非衡状态和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可以促进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其在比赛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