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七年级【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七年级】适合初一学生的课外文言文一、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守株待兔(16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 《滕王阁序》(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2.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三)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 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尝月下戏(曾经)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就好像,好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若令月中无物未若柳絮因风起
B.当极明邪乐极生悲
C.无此必不明厚此薄彼
D.当极明邪理所当然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 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 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 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 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 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 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 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国书还没有启封,威后就 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 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 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 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 百姓,哪里有国君?所以哪有丢弃根本的事却问不重要的事的呢?”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

古诗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 作者:
———————————————————————————————— 日期:
ﻩ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1.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选自《世说新语》)
17.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选自《太平广记》)
18.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初潭集》)
8.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
9.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宋史》)
6.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
7.秦武王偏听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 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 泰山!”有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 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说: “弹得真好(妙)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 巍峨的泰山!”片刻,伯牙又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 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 伯牙(心里非常悲伤),把琴打破了,把 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 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认为世 界上没有知音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 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 哉?”
•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 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 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 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 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 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 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 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 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呼卖之事。母 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 宫之旁。孟子乃嬉为揖让进退之事。其母 曰:“是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晏子谏齐景公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 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 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 道也."景公乃止。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详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教学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多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多学一点点,就是进步的开始;每天多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
每天积累一点课外文言文知识,最后会发现自己懂得还真不少。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2、句子翻译: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翻译: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三处)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答:(二)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
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在饭菜里加了一点盐。
他觉得这饭菜变得无比鲜美。
这人心里就想啊:“这盐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只加了这么一点,味道就这么好。
”于是他回到家后,就抓了一大把盐直接吃。
结果呢?咸得他直翻白眼,难受得要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就像做事情啊,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你看,盐能让饭菜美味,可吃太多盐就坏事了。
就像我们学习,适当的努力能让我们进步,要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不休息,那也会把自己累垮的呀。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的人。
这竿子可长了,他到了城门口,竖着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拿呢,城门又太窄,还是进不去。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这时候啊,有个老头过来了,说:“我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我有个办法。
你把这竿子锯成两段,不就可以进去了吗?”这人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真的把竿子锯断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其实他就没有多动动脑子想别的办法。
他可以把竿子一头对着城门的一个角,然后慢慢顺着进城嘛。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啊,遇到问题要多思考,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不然就会像这个人一样,做出傻事来。
有个人特别讨厌老鼠,就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只好猫。
这猫看着也很威风,感觉抓老鼠肯定是一把好手。
可是呢,这猫每天就知道吃鸡。
家里的老鼠还是越来越多。
这人很生气,就说:“我花这么多钱买你,你怎么不抓老鼠,光吃鸡呢?”可是他却不想想,他自己就很喜欢猫吃鸡,每天都给猫吃鸡,猫吃惯了鸡,哪里还想去抓老鼠呢?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有些家长啊,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老是让孩子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情。
就像那个养猫的人一样,自己没做好,还怪别人。
王戎小时候啊,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的李子长得满满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都高兴极了,纷纷跑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小伙伴们就问他:“你怎么不来摘呀?这李子看起来可好吃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一、小港渡者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③。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
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二、王积薪闻棋李肇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③。
”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
③伏局:认输。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谓天下无敌( ) ②可棋一局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三、多多益善①司马迁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上:指汉高祖刘邦。
③差(Cī):高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初一学生的课外文言文一、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一世于书,何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讲解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一世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念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 媪] (ǎo)年迈的妇人。
[ 杵] (chǔ)棒槌。
[卒业 ] 达成学业【阅读训练】1、讲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讲解以下句子中"之 "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 "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讲解】①攘:这里是盗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讲解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尔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平生不敢言归。
【讲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别。
郊衢,田野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致歉。
【阅读训练】1.讲解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若是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曰:“我也不能够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布置那处?”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说明 ] ①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能别香臭尔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以下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A. 此可以为援而不能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获得什么启示?六、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说明 ] ①益:增加。
②爽:败坏( 口味1.讲解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2)缘有盐故2.愚人发现食品因盐好吃此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包括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零散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向来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 讲解 ]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模范。
⑤素:朴实。
⑥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切记。
1.讲解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2)盘外无余肴()1 / 3(3)亦缘其性真素()(4)勿以我受任方州()2.翻译。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讲解为:安于贫困是念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想,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以下加点的词语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敬羡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见解。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成天喜,前后类这样。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 ”崇宁、大观④间,外国诗⑤流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经常以多相夸。
士医生不能够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录卷》[ 说明: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棐 (f 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③更不道著我:不再议论我,不传诵我的声誉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外国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1.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诵时的停留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讲解加点词。
(1) 前后类这样 () (2)是时() (3)经常以多相夸 ()3.翻译。
士医生不能够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成天喜,前后类这样”这句话中你感觉到欧阳修怎样的品德?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何如?”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
”居士曰:“吾因有名之不能逃,然亦知夫不用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说明 ] ①颍水:地名。
②逃名:不求声誉,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2、“六一居士”中“六一”详细指什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天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苗尊长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尊长,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说明 ]①闵( mǐn)同“悯”,担忧,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②芒芒然——疲备的样子。
③病——疲倦不堪,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gǎo)——草木枯竭。
1.讲解:揠()归()谓()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参照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①书遂大进(终于)②一世于书(关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必然再三改正,不知足。
3.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1、讲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走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讲解以下句子中" 之" 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 " 欲作针。
"( 老妪 )2) 学而时习之 ( 以前的知识)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李白被老太婆感人了,回去达成了学业。
4 略三日攘一鸡一、讲解加点字:1、(这)(做法)2、已(停止)翻译下面句子( 4 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个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制止)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以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好学尽了不能以浅尝辄止。
2 / 3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致歉,并且留下来连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思虑与练习】1、讲解: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五、《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 / 尔后子可食 /故吾位居汝上。
2. C 3.若是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重申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在团结友好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