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cf313bddd88d0d233d46a44.png)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一、计算参数信息1.1 热工参数和计算结果1.2 室内计算参数表二、能耗计算结果2.1建筑累计负荷计算结果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3.4章的要求,并参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计算,本建筑的建筑累计负荷如下:表 7 累计负荷计算结果2.2 建筑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计算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 3.4章的要求,应按照附录B.0.6所给的公式计算建筑物全年耗电量: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式中:E——建筑物供暖和供冷总耗电量,(kWh/m2);E C——建筑物供冷耗电量,(kWh/m2);E H——建筑物供热耗电量,(kWh/m2);Q H——全年累计耗热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kWh);η1——热源为燃煤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取0.60;q1——标准煤热值,8.14kWh/ kgce;q2——上年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发电煤耗,2008年数据为0.360 kgce/kWh;Q C——全年累计耗冷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kWh);A——建筑总面积,(m2);SCOPT——供冷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取2.50;η2——热源为燃气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取0.75;q3——标准天然气热值,取9.87 kWh/m3;Φ——天然气的折标系数,取1.21 kgce/m3。
依据以上建筑全年累计负荷计算结果与附录 B.0.6条所给参数,计算得到该建筑物的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如下:表 8 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本建筑的单位面积空调和采暖耗电量结果如下:表 9 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指标能耗分析图表如下:表 1 能耗分析图表三、结论该设计建筑的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因此该项目已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节能要求。
建筑幕墙热工计算(2021整理)
![建筑幕墙热工计算(2021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c8e78d5acfa1c7ab00cc7c.png)
第三章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一、整樘窗热工性能计算窗由多个部分组成,窗框、玻璃(或其它面板)等部分的光学性能和传热特性各不一样,在计算整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及可见光透射比时,应采用各部分的相应数值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边缘与窗框的组合传热效应所产生的附加传热以附加线传热系数(ψ)表达,简称“线传热系数”,应按照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进行计算。
窗框的传热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按照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进行计算。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可见光透射比按照本章“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进行计算。
(一)整樘窗几何描述整樘窗应根据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进行分类,每个不同类型窗框截面均应计算框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
不同类型窗框相交部分的传热系数可采用邻近框中较高的传热系数代替。
1、窗面积划分窗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按图3-1进行面积划分:(1)窗框的投影面积A f:从室内、外两侧分别投影,得到的可视框投影面积中的较大值,简称“窗框面积”;(2)玻璃的投影面积A g(或其它镶嵌板的投影面积A p):指从室内、外侧可见玻璃(或其它镶嵌板)边缘围合面积的较小值,简称“玻璃面积”;(3)整樘窗的总投影面积A t:窗框面积A f与窗玻璃面积A g(或其它镶嵌板的面积A p)之和,简称“窗面积”。
A f= max(A t= A f+A gA d,i= A1+A2A d,e= A5+A6图3-1 窗各部件面积划分示图2、窗玻璃区域周长划分玻璃和框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对应的边缘长度l ψ应为框与玻璃室内、外接缝长度的较大值,见图3-2所示。
(二)整樘窗传热系数计算整樘窗的传热系数U t 采用下式计算:tf f ggtA U A U A U ∑∑∑++=ψψ (3-1)式中:U t ——整樘窗的传热系数[W/(m 2·K)];A g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面积(m 2); A f ——窗框面积(m 2); A t ——整樘窗面积(m 2);l ψ——玻璃区域(或者其它镶嵌板区域)的边缘长度(m );U g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的传热系数[W/(m 2·K)],按本章“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计算;U f ——窗框的传热系数[W/(m 2·K)],按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计算;ψ——窗框和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之间的线传热系数[W/(m 2·K)],按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计算。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https://img.taocdn.com/s3/m/d7d37e15c281e53a5802ff8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建筑系统节能热工计算方法及其标准详解
![建筑系统节能热工计算方法及其标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d26298031126edb6f1a10e5.png)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皖源集团—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一、适用范围新标准(JGJ 26-95)中规范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等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满洲里达211天。
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新标准适用于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2%)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
集中采暖系指由分散锅炉房、小区锅炉房和城市热网等资源,通过管道向建筑物供热的采暖方式。
二、相关的热工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H H T INF IHq q q q =+-式中: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H T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2/W m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2/W m ); IH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2/W m )。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1()()/mi c i i i i H T t t K F A q ε==-∑式中:i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i 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用方式详见附录1);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2/m K W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0A —建筑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0()()/i e INF t t C N V A q ρρ=-式中:C ρ—空气比热容,取0.28/()W h kg K ;ρ—空气密度(3/kg m ),取e t 条件下的值;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 —换气体积(3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https://img.taocdn.com/s3/m/ef1d25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5.png)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建筑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热能需求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能耗表达。
耗热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评估建筑物的能效,并与其他建筑物进行比较。
常用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建筑耗热量(kWh/m²)、单位建筑体积耗热量(kWh/m³)等。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基于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原理。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可分为两部分:传导热和换气热。
传导热是指建筑物从墙体、屋顶、地板等部位通过传导方式流失的热量;换气热是指建筑物由于正常通风或机械通风导致的热量流失。
根据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通风情况等参数,可以通过建筑物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在采暖季节内所需供应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衡量采暖方案和采暖设备容量的重要指标。
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损失、室内温度要求、室内外温差、建筑物热容量等因素。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导热热负荷和风冷热负荷。
导热热负荷是指通过墙体、屋顶、地板等传导方式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热量。
导热热负荷的计算基于建筑物的传热原理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风冷热负荷是指由于空气流动导致的热量流失。
风冷热负荷的计算考虑了建筑物的通风量、室内外温差等因素。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在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可以找出节能潜力和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
其次,采暖设计热负荷的准确计算对于采暖系统的设计和容量确定至关重要。
准确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确保采暖系统运行正常,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同时避免设备过大或过小造成的能源浪费或不足。
总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评估建筑能源消耗和采暖装置设计的重要指标。
准确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为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提高建筑能效和保障室内舒适度。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https://img.taocdn.com/s3/m/0e5d548f551810a6f52486bd.png)
规 定了不 同建 筑 热工气候 分 区的保 温材 料 导热 系数 热 系数 作为 基 础值 ,再 通 过 不 同热 工气候 分 区相 对
的修 正 系 数 a,以便 于 在 建 筑 应 用 时确 定保 温 材料 湿 度 条 件下,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围护结 构 达到 湿稳 定
的实际导热系数 ,即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值。 时的平衡含水率的修正,得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
建 筑 节 能
0
Building Energy Saving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 GB 50176—2016热工设计 参数及有关规定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下)
热工计算
![热工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a397d8cbceb19e8b8f6bafc.png)
计算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杭州属于冬冷夏热地区规范要求 屋面K 值<0.7 W/m 2k 墙面K 值<1.0W/m 2k 室外计算温度取t 1=-7℃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确定室内空气计算温度t 2=20℃;相对湿度m=60%时人体感觉舒适。
根据规范查表可得此条件下室内结露温度t 3=12℃屋面Cu-DHP 钢 玻璃纤维保温棉 导热系数λw/(mk)364 50.2 0.035 厚度t (mm ) 0.7 1.2 100内表面换热阻:(冬季和夏季一样)R 内=0.11m 2k/W外表面换热阻:冬季:R 外1=0.04m 2k/W 夏季R 外2=0.05m 2k/W 夏季空气层渐热阻值0.18 m 2k/W冬季空气层渐热阻值0.15m 2k/W结构热阻:冬季:R 1=R Cu +R 钢材+R 保温棉+R 空气=∑t/λ=0.7/1000/364+1.2/1000/364+100/1000/0.035+0.18=3.037m 2k/W夏季:R 2=R Cu +R 钢材+R 保温棉+R 空气=∑t/λ=0.7/1000/364+1.2/1000/364+100/1000/0.035+0.15=3.007m 2k/W 冬季热阻总值:R 01=R1+R 内+R 外1=3.037+0.11+0.04=3.187m 2k/WK值=1/R01=1/3.187=0.3137W/m2k <0.7W/m2k夏季热阻总值:R02=R2+R内+R外=3.007+0.11+0.05=3.167m2k/WK值=1/R02=1/3.167=0.3157W/m2k <0.7W/m2k屋面K值满足规范冬季内表面温度计算已知室内内表面换热阻R内=0.11m2k/WT=t2-R内*(t-2-t1)/R01=20-0.11*(20-(-7))/3.187=19.068℃>12℃符合要求墙面已知面材KME氧化铜蜂窝板 U值=5.57W/m2k所以热阻率R=1/U=1/5.57=0.180m2k/W其它条件同屋面结构热阻:冬季:R1=R Cu+R钢材+R保温棉+R空气=∑t/λ=0.180+1.2/1000/364+100/1000/0.035+0.18=3.217m2k/W夏季:R2=R Cu+R钢材+R保温棉+R空气=∑t/λ=0.180+1.2/1000/364+100/1000/0.035+0.15=3.187m2k/W冬季热阻总值:R01=R1+R内+R外1=3.037+0.11+0.04=3.367m2k/WK值=1/R01=1/3.367=0.297W/m2k <1W/m2k夏季热阻总值:R02=R2+R内+R外=3.007+0.11+0.05=3.347m2k/WK值=1/R02=1/3.347=0.299W/m2k <1W/m2k冬季内表面温度计算已知室内内表面换热阻R内=0.11m2k/WT=t2-R内*(t-2-t1)/R01=20-0.11*(20-(-7))/3.367=19.118℃>12℃符合要求。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88b6c892f60ddccdb38a081.png)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qF(w/㎡)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住宅楼每平米热量 46 ~ 70 商店每平米热量64 ~ 87 办公楼、教室每平米热量 58 ~ 81 单层住宅 80 ~ 105 医院、幼儿园 64 ~ 80 食堂、餐厅 116 ~ 140 旅馆 58 ~ 70 影剧院 93 ~ 116 图书馆 46 ~ 75 礼堂、体育馆注:qF(w/㎡)值是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发布之前的计算经验数。
1千卡=1大卡1卡=焦耳,1千卡=千焦耳(kJ)。
1焦耳/s为1瓦特。
能量焦耳 1焦耳 = 1牛顿·米=1瓦特·秒热量电子伏特 1电子伏特= ×10-18 焦耳功率瓦特 -- 1瓦特 = 1焦耳/秒=1牛顿·米/秒一焦耳相等于:1×10−6 兆焦耳×10−7 千瓦·时卡路里英国热量单位呎‧磅力1 W·s (瓦特秒)1 N·m (牛顿米)呎磅10,000,000 尔格是对的,热量等于流量乘以温差乘以热焓()最后除以,因为这里的单位有符合单位,所以最后结果是瓦。
1吉焦=百万千焦=1000000X10001千瓦时=吉焦千瓦时和吉焦都属于热费计量单位,1千瓦时等于吉焦。
房间热负荷的确定2008-05-16 15:10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GBJ19—78)中第三章第二节负荷的规定执行。
热负荷是指在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由热源供给的热量。
介绍两种热负荷计算方法:一种是概算指标法,适用于用户初步估计自己选用圣尔诺碳晶板供暖后,大概估算投资费用及采暖期间的运行费;另一种是热工计算法,适用于用户详细计算每个房间的用量。
概算指标法概算指标法采用面积热指标.面积热指标qF是指同类型建筑物,采暖时单位面积的耗热量,其单位为W/m2,(见表2)有了q F 则建筑物采暖负荷概算值计算公式为:Q=F×qF式中:Q:总耗热量,单位:WF:建筑面积,单位:m2qF:面积热指标,单位:W/m2表2 设计热指标及年运行费用分户实例计算,功率及使用费用(以100平米建筑面积为据)上海地区每年12月10日—次年3月10日(正常使用时,系统的实际工作时间约为25%)元/m2年建筑性质概算热指标qF(W/m2)总耗电KWh(度)24h/日×90天(系统实际工作时间约为5-6小时)供暖运行费用(元/ m2)单位电价元/度(峰谷平均)×总耗电量度/ m2每月平均费用(元/月)设计值住宅80720办公楼、教室85765医院、幼儿园85765旅馆85765商店1005427900别墅大堂85765注:以上数值的测算是按全天24小时运行,并持续保持室温20℃温度的使用情况。
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标准
![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3d22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e.png)
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标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标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热舒适性。
本文将从热传导计算、热容计算、热辐射计算等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标准的具体内容。
二、热传导计算标准热传导计算是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的重要环节。
其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法等多种方式进行,但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应根据具体材料进行计算,并考虑其随温度的变化。
2. 建筑内外空气的温度应按照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确定,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3. 建筑结构的表面温度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计算。
4. 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结构不同部位的热传导系数差异,如墙体、屋顶、地面等。
三、热容计算标准热容计算是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其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经验公式、实验测定法等多种方式进行,但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混凝土的比热容应根据具体材料进行计算,并考虑其随温度的变化。
2. 建筑结构的热容应根据结构的质量、厚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3. 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结构不同部位的热容差异,如墙体、屋顶、地面等。
4. 建筑内外空气的温度应按照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确定,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四、热辐射计算标准热辐射计算是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其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经验公式、实验测定法等多种方式进行,但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建筑内外的热辐射应根据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确定,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2. 建筑结构的表面温度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计算。
3. 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结构不同部位的热辐射差异,如墙体、屋顶、地面等。
4. 热辐射计算还应考虑建筑结构的反射率、吸收率等因素。
五、综合计算标准混凝土结构热工计算的综合计算是将以上三个环节的计算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确定建筑结构的能耗和热舒适性。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2ed8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1.png)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建筑物热工性能的检测成为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热传导、热辐射以及热对流等方面,探讨建筑物热工性能的检测规范。
二、热传导性能的检测规范热传导是建筑物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热传导性能检测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热传导测试应在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测试样品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包括建筑材料的厚度、密度、湿度等参数,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3. 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品与测试环境的稳定,如避免外界温度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 进行热传导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热板法、热流计法等,并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热辐射性能的检测规范热辐射性能是建筑物热工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热辐射性能检测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热辐射测试应在标准辐射源和接收器之间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进行热辐射测试时,应注意避免外界光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如选择适当的测试时间和环境条件。
3. 进行热辐射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辐射计测量法、热像仪法等,并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热对流性能的检测规范热对流性能是建筑物热工性能的第三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热对流性能检测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热对流测试应在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进行热对流测试时,应注意保持测试环境的稳定,如避免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 进行热对流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流量计法、烟雾法等,并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建筑物热工性能的检测对于构建节能环保的建筑物至关重要,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本文从热传导、热辐射以及热对流等方面,探讨了建筑物热工性能的检测规范。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https://img.taocdn.com/s3/m/b8987ad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2.png)
公共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我国城镇人口约为5.4亿人。
建筑类型多样,能源资源消耗巨大,其中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0%左右。
建筑物内采用采暖、制冷、通风等建筑节能措施,对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作用。
为使建筑节能发挥最大效益,在城镇范围内建设了大量公共建筑,使其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程不断推进和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规模不断扩大,对公共建筑和社会建筑节能提供可靠依据和保障有重要意义。
为使国家对公共建筑和社会建筑节能提出更高标准,加快推进公共建筑和社会建筑节能工作步伐,根据《建筑节能条例》等相关规定和国际上通用做法,参照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建筑特点,制定了《公共建筑和社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76-2011。
一、总则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建筑及其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设计和优化设计,包括工业建筑、学校、医院、托儿所、宾馆、饭店、娱乐、购物中心、酒店、商场、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游泳馆、旅游集散中心、办公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音乐厅、剧院、体育场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地下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
本标准所称公共建筑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投资建设运营,供公众使用而供人员使用、办公、文化、体育、娱乐、餐饮、购物等场所。
本标准所称社会建筑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营,供公众使用,供人员使用的居住用房、行政办公用房。
本标准对各种民用建筑应适用于工业和教育建筑)不同场合下能源的合理配置给出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以采暖、制冷、通风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公共建筑物及与公共建筑配套设施使用时的节能设计和优化设计。
本国标由国家室内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是在GB/T16877-2003规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标准已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二、主要技术指标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应满足《城镇公共建筑物热工性能设计标准》gb50176-2011的规定。
公共建筑夏季室内温度不宜高于30℃,冬季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夏季室外温度不宜高于30℃。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https://img.taocdn.com/s3/m/9885cf35ad02de80d5d84031.png)
0 引言多年来,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其围护结构和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的主要计算参数——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应如何选用,始终令人纠结。
原因在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质量含水率为6%(通常被认为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008)规定的是在体积含水率为3%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即JGJ/T 17—2008中所说的理论计算值)。
两者由于所要求的条件不同,规定的计算值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干密度为500kg/m 3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两者相差悬殊,且后者所规定的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存在诸多令人质疑之处,难以保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做围护结构或保温层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质量。
新修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50176—2016)与原50176—93)相比,对建筑保温材料(混凝土)近、安全可靠,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候分区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数,得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本文将借鉴GB 50176—2016系数的修正系数的规定,法,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GB 50176—计规范》应用的探讨李庆繁1,高连玉2(1.全国砌体结构委员会,辽宁抚顺113008;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首先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和JGJ/T 17—2008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计值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热工设计计算参数,给出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
其三,参考德国和国际标准,数的修正系数,并通过计算给了蒸压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值,给出了不同气候分区不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外墙热工性能指标,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建筑外墙热工计算
![建筑外墙热工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5e326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8.png)
建筑外墙热工计算
热工计算的基本原理
建筑外墙的热工计算主要涉及建筑材料的热传导和热阻性能。
热传导是指热量在材料中的传递和扩散,而热阻则是材料对热流的
阻碍程度。
通过对外墙材料的热传导和热阻进行计算,可以评估建
筑外墙的隔热性能。
热工计算的步骤
1. 确定建筑外墙材料的热导率:热导率是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用于描述材料单位厚度下温度梯度对应的热流量。
热导率是进行热
工计算的基本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
2. 计算外墙的热阻:外墙的热阻由墙体结构和使用的绝缘材料
决定。
根据墙体结构和绝缘材料的厚度、导热系数等参数,可以计
算出外墙的热阻。
3. 计算整体建筑外墙的热阻:根据外墙的面积和热阻,可以计
算整体建筑外墙的热阻。
这个值可以帮助评估建筑外墙的隔热效果。
4. 评估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通过比较建筑外墙的热阻和相关
标准要求,可以评估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
合格的建筑外墙应具有
较高的热阻,以减少热量传递和能源消耗。
总结
建筑外墙热工计算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建筑
外墙材料的热传导和热阻进行计算,可以评估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
热工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材料热导率、计算外墙热阻、计算整
体建筑外墙热阻和评估隔热性能。
合理的建筑外墙热工计算有助于
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性。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9d287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a.png)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规范随着人们对建筑节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热工性能检测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热工性能检测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热损失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以改进建筑设计和材料选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将对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探讨,为行业提供参考。
一、检测对象和目的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主要针对建筑外墙、屋顶、地板、门窗等部位进行。
其目的是了解建筑物的热工性能水平,评估其保温隔热效果,为改进建筑设计和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二、检测方法和流程1. 检测方法建议采用热流法、红外热像法、热通量法等方法进行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
其中,热流法适用于精确测量建筑物各部位的热通量、温度差等参数;红外热像法适用于快速扫描建筑物表面温度分布情况;热通量法适用于整体评估建筑物的热传递性能。
2. 检测流程(1)制定检测计划:确定检测范围、检测方法和周期,并编制详细的检测方案。
(2)准备工作:清理检测表面,确保表面干净、干燥,清除障碍物。
(3)检测操作:按照检测方案,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进行实地检测,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检测数据导入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结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检测指标和标准1. 热阻和热传导系数热阻和热传导系数是评价建筑物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通过热流法或红外热像法测量得出。
热阻的参考标准值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 温度差和热通量温度差和热通量是评估建筑物保温效果的重要参数,可通过热流法测量得出。
温度差的参考标准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 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节能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可通过热通量法和计算模型进行评估。
能耗指标的参考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 表面温度分布表面温度分布是评估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可通过红外热像法进行测量。
表面温度分布的评价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四、质量控制和结果验证1. 质量控制建议检测机构在进行热工性能检测时,按照国家相关质量控制规范,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强制性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强制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6524c002020740bf1e9b0c.png)
第一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强制性标准
3.2.5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4.3.1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4.4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Ⅲ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II级水平。
二、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Ⅳ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III级水平。
5.1.1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θi·max≤te·max(5.1.1)
6.1.2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w](%)表6.1.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
4.2.1 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的指标和设计原则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的指标和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33ec04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8.png)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的指标和设计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国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的指标和设计原则引言在建筑设计中,热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舒适度和环境友好性。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0c920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e.png)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热舒适性要求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检测标准的制定原则、检测内容和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评价等。
一、检测标准的制定原则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检测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成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可操作性原则:检测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使检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可比性原则:检测标准应具备可比性,使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热工性能能够进行有效对比。
4.规范性原则:检测标准应具备规范性,明确了各项检测指标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5.前瞻性原则:检测标准应具备前瞻性,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物热工性能的需求。
二、检测内容和方法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主要包括热传导、热辐射、气流等相关内容。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1.热传导检测:使用热流计、热电偶等仪器仪表,通过测量建筑物外墙或屋顶的传导热系数来评估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2.热辐射检测:使用红外相机等仪器仪表,通过测量建筑物外表面的热辐射来评估建筑物的遮阳性能和热桥效应。
3.气流检测:使用烟雾仪等仪器仪表,通过观察建筑物内外的烟雾流动情况来评估建筑物的密封性能和空气流通性。
三、检测结果的评价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的结果应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分级。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热舒适性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满足热舒适性要求。
2.能源消耗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为建筑物节能提供依据。
3.环境适应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为建筑物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四、总结建筑物热工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热舒适性、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
![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2c5c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6.png)
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
在建筑中,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能耗、室内舒适度等方面。
因此,制定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本原则1. 标准应遵循科学、合理、实用、可操作的原则;2. 标准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3. 标准应考虑混凝土构件在现实使用环境下的实际情况;4. 标准应考虑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热工性能。
三、标准内容1. 术语和定义在标准中应定义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的相关术语,如导热系数、热阻、热容等。
2. 混凝土构件的分类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用途、材质等因素,将混凝土构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墙体、地板、屋顶等。
3.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测试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类型,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
例如,对于墙体,应采用静态热通量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
4.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指标应制定相应的热工性能指标,如导热系数、热阻、热容等。
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构件应有相应的指标要求。
5.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评价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为合格或不合格。
6.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标准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类型和热工性能指标,制定相应的热工性能标准。
四、标准具体要求1. 术语和定义1.1 导热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混凝土构件从热端传导到冷端的热量;1.2 热阻: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混凝土构件从热端传导到冷端的热量所需的温度差;1.3 热容:表示单位质量混凝土构件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混凝土构件的分类2.1 墙体:包括内墙、外墙、隔墙等;2.2 地板:包括室内地板、室外地面、楼板等;2.3 屋顶:包括平顶、斜顶等。
3.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测试方法3.1 墙体:采用静态热通量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3.2 地板:采用热板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3.3 屋顶:采用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
及其标准
皖源集团—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一、适用范围
新标准(JGJ 26-95)中规范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等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满洲里达211天。
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新标准适用于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2%)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
集中采暖系指由分散锅炉房、小区锅炉房和城市热网等资源,通过管道向建筑物供热的采暖方式。
二、相关的热工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H H T INF I H q q q q =+-
式中: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H T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2/W m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2/W m ); I H 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2/W m )。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
1()()/m
i c i i i i H T t t K F A q ε==-∑
式中:
i 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
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i 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用方式详见附录1);
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m K W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
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0A —建筑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
()()/i e INF t t C N V A q ρρ=-
式中:
C ρ
—空气比热容,取0.28/()W h kg K ;
ρ—空气密度(3/kg m ),取e t 条件下的值;
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
—换气体积(3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4、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1224/c H c q Z q H ηη=
式中:
c q —采暖耗煤量指标(2/kg m 标准煤);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 Z
—采暖期天数(d )(采用方法详见附录4);
c H —标准煤热值,取38.1410/W h kg ⨯
; 1η—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85,采取节
能措施后,取0.90;
—锅炉运行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55,采取节能措施后,2
取0.68。
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均不应超过附录4规定的数值。
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附录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 ε值
注:1、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的i ε按同朝向窗户采用;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的i ε按同朝向外墙采用。
2、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以及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的i ε应以温差修正系数η代替。
温差修正系数的取值见附录五。
3、接触土壤的地面,取i ε=1。
4、封闭阳台内的窗户和阳台门上部按双层窗考虑。
封闭阳台门内的外墙和阳台门下部:南向阳台取i ε=0.5;北向阳台,取i ε=0.7;其他朝向阳台按就近朝向采用。
5、上表中已有的8个地区可按表直接采用;其他地区可根据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就近采用。
6、南、北、东、西4个朝向和水平面,可直接按上表取用。
东南和西南向可按南向采用,东北和西北向可按北向采用。
其他朝向可按就近朝向采用。
附录二、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12233
123
p p B B B B B B m p B B B K F K F K F K F K F F F F +++=
+++
式中:
m K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2/()W m K ;
p K —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2/()W m K 。
应按国
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规定计算;
1B K 、2B K 、3B K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2/()W m K ;
p F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2m ;
1B F 、2B F 、3B F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2m 。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下图(图1)所示。
1B K
p
抗震柱
2B K 3
B K p
K
图1、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示意图
附录三、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建筑面积A0,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城面积的总和计算。
2.建筑体积V0,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
算。
3.换气体积V,楼梯间不采暖时,应按V=0.60V0计算;楼梯间
采暖时,应按V=0.65V0计算。
4.屋顶或顶棚面积,应按支撑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
算,如果楼梯间不采暖,则应减去楼梯间的屋顶面积。
5.外墙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
由该朝向外表面积减去窗户和门洞口面积构成。
当楼梯间不采暖时,应减去楼梯间的外墙面积。
6.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面积,应按朝向和有、无
阳台分别计算,取窗户洞面积。
7.外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外门洞面积。
8.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
口面积。
9.地面面积,应按周边和非周边,以及有、无地下室分别计算。
周边地面系指由外墙内侧算起向内2.0m范围内的地面;其余为非周边地面。
如果楼梯间不采暖,还应减去楼梯间所占地面面积。
10.地板面积,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地板
应分别计算。
11.楼梯间隔墙面积,楼梯间不采暖时应计算这一面积,由楼梯
间隔墙总面积减去户门洞口总面积构成。
12.户门面积,楼梯间不采暖时应计算这一面积,由各层户门洞
口面积的总和构成。
附录四、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有关参数及建筑物耗热量、采
暖量耗煤指标
附录五、温差修正系数n的取值
注:表中数值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