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五岳还留一岳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题入若耶溪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下列时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何泛泛”写出水域宽阔的样子和作者平和的心态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B. 颔联写眺望远山时所见景色“生”字写出云霞的动态“逐”字写阳光似乎有意地追逐曲折的溪流把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C. 颈联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这两句被誉为“文外独绝”D. 尾联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产生归隐之意为自己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答案】A【解析】A.有误“泛泛”并未体现作者的平和心境“悠悠”写出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BCD.正确2.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提出的“文从字顺”这一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B. 古文中有很多代称如平民可用“布衣”“骚人”代指儿童可用“黄发”“提携”代指战争可用“干戈”“烽火”代指C.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都是消息D. 我国作家曹文轩曾获“国际安徒生奖”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童话《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答案】B【解析】略3.下列有关《湘行散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湘行散记》中作者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湘西两岸的山翠色逼人夜晚人的谈话声、羊的鸣叫声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滋味B. 作者在《箱子岩》一篇中提到的两个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是屈原和毛泽东C. 《老伴》中作者从当年的老伴傩右的变化而感慨命运的无常和时间的残酷D. 《滕回生堂的今昔》是从“滕回生堂”的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行文的【答案】B【解析】B.有误作者在《箱子岩》一篇中提到的两个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是屈原和贺龙屈原关注民生疾苦人们纪念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对贺龙是充满敬佩和期待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呼唤家乡人民猛醒期盼英雄出现改造家乡的美好愿望故选B.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C.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始龀”“加冠”“垂髫”“不惑”“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中途离开说“失陪”【答案】C【解析】C项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用来指幼年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耳顺六十岁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应为“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5.(2)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解析】(1)根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征”的正确书写【答案】(2)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析】(2)根据“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推知答案注意“等”“闲”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面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6.(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①窃()②反()③异()6.(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②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6.(4)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A. 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B. 冕/因去依僧寺C. 映长明灯/读书D.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答案】D【解析】(1)D项“会稽”作“韩性”的定语中间不能停顿“会稽韩性”作“闻而异之”的主语其后应停顿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会稽韩性/闻而异之【答案】(2)①偷偷地, ②通“返” 返回(回来), ③对……感到惊异【解析】(2)①句意(他)偷偷地溜进学校去听学生们读书窃偷偷地②句意傍晚才回来反通“返” 返回(回来)③句意会稽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异对……感到惊异【答案】(3)①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让他读书呢?②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就像侍奉韩性一样地侍奉王冕【解析】(3)①曷为什么听听任听凭②卒死事侍奉【答案】(4)事件①学舍偷听读书②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启示如我们也要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等【解析】(4)根据“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可知本文写了王冕“学舍偷听读书”和“寺庙借长明灯读书”两件事由此得到的启示可以围绕“学习、成才”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请根据诗歌颈联描绘隋宫环境7.(2)请简要分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如今的腐草里已不见当年萤火虫影子运河岸边的垂杨柳也只剩下归巢的乌鸦永远聒噪不停【解析】【答案】(2)尾联以反诘的语气假设讽刺了隋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直指荒淫亡国的主题并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腐败行为的批判晓喻晚唐皇上【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段中的括号里①插②筑③垒8.(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堡垒一(_______________)凶恶一(_______________)8.(3)第_______________自然段是写城堡及其周围环境的8.(4)“我们“编织的蛮话内容是什么?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画出来8.(5)如果有第四个小伙伴要接着编织童话他会怎么说请你写一写第四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答案】(1)③②①【解析】(1)③②①【答案】(2)城堡凶狠【解析】【答案】(3)二【解析】【答案】(4)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地抢去了美阻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解析】(4)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地抢去了美阻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答案】(5)我们要想办法救出公主【解析】(5)我们要想办法救出公主9.(1)请从不同角度赏析下列句子①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人物描写角度)②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修辞手法角度)9.(2)文章最后一段外公已经去世了可“我”依然“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9.(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公的人物形象9.(4)阅读下面一段外国文学作品中描写“外公”的片段回答问题外公家到了无论这家的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在他们中间是陌生人特别使我不喜欢的是外公我在他身上立刻闻到敌意……外公开了染坊两个舅舅也在染坊干活并雇了一些长工母亲的到来使两个舅舅担心她会分走本属于他们的一份家产于是便闹着要分家上面一段文字选自《________》文中的“我”是________ 文中的“外公”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整体上是一个专横粗暴的反面人物但其残存的“闪光点”却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作品中的一个事例即可)【答案】(1)①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女孩面对暴雨猛涨无法过河去上学的焦急心情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公青蓝的衣衫在“我”记忆中的模样表达了“我”对外公深深的怀念之情【解析】(1)作答时从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入手从人物形象刻画、表达主旨、抒发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句① “捡”“扔”是动作描写“恨不得”“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是心理和神态描写这些都反映出小女孩面对暴雨猛涨无法过河去上学的焦急心情非常形象生动句② “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蓝的衣衫上的槐花花瓣比作“白蝴蝶停息在那儿”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公青蓝的衣衫在“我”记忆中的模样表达了“我”对外公深深的怀念之情【答案】(2)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内容上深化主题用槐花盛开的时节渲染了温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怀念和依依不舍【解析】(2)题干已经明确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结构角度看文章题目和开头都写到槐花开放结尾再次写等待槐花开放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从内容角度看文章以槐花盛开贯穿所有与外公有关的温馨场面结尾再次写静待槐花盛开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怀念和依依不舍【答案】(3)关爱外孙女善良淳朴勤劳勇敢热爱生活【解析】(3)如因河水暴涨外公背着“我”绕路送“我”去上学表现了外公对“我”的关爱体现了外公的善良淳朴再如“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表现外公勤劳、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答案】(4)童年, 阿廖沙, 示例教阿廖沙识字(或阿廖沙被打后在床边给阿廖沙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解析】(4)平时积累要熟练掌握作品、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内容等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这段文字选自《童年》“我”是阿廖沙根据平日积累写出一个体现外公闪光点的情节即可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0.(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10.(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10.(3)如果由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答案】(1)少年立志要与国家、民族利益(国家梦想)紧密结合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解析】(1)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可知少年立志要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可知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答案】(2)要将梦想付诸行动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解析】(2)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材料中的刘伟没有把梦想只停留在口头而是付诸行动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理想据此可作答【答案】(3)示例同学们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拼搏而精彩愿同学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与“中国梦”同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努力!【解析】(3)作为结束语一般是先是介绍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取得的成就然后提出号召即可还要注意要有称呼语意要连续不能有语病11.(1)下面是小华同学撰写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我向各位同学呼吁 A________共同维护校园卫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了解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大类以及如何区分四类垃圾的基本知识并将这些基本的知识记在心里按照这一标准来进行分类处理我相信经过这样的学习 B________①A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②B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垃圾分类我来宣传11.(2)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次“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撰写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出上句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________ 分类成资源垃圾分类我来行动11.(3)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你看见一位阿姨准备将垃圾倒在路边你该如何劝阻她?【答案】我们要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信念强化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 我们每个人不仅能够给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做出贡献也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热爱环境重视细节【解析】【答案】混放是垃圾【解析】【答案】示例阿姨您好那边就是垃圾桶呢、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解析】12.(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字形和画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12.(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2.(3)将“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一句放入文段一所标①②③④某一处衔接最恰当的是()12.(4)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在我们建党迎来100周年之际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发展势头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A. 强词夺礼不修边幅撺掇(cuàn)屹立(yì)B. 强词夺理不修边副撺掇(chuān)屹立(qǐ)C. 强词夺理不修边幅撺掇(cuān)屹立(yì)D. 强词夺礼不修边幅撺掇(chuàn)屹立(qì)【答案】C【解析】(1)A项“强词夺礼”应写作“强词夺理” “撺掇”的“撺”应读作“cuān”B项“不修边副”应写作“不修边幅” “撺掇”的“撺”应读作“cuān” “屹立”的“屹”应读作“yì”D项“强词夺礼”应写作“强词夺理” “撺掇”的“撺”应读作“cuān” “屹立”的“屹”应读作“yì”故选C【答案】B【解析】(2)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闻辗转听到辗转流传的事情根据“写起来”可以推知有相关记载应选用“逸事”诡辩无理狡辩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狡辩狡猾地强辩结合前文中的“雄辩” 此处是对“凡人”的描述应选“狡辩”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的不择手段应选用“处心积虑”故选B【答案】C【解析】(3)第③处后面“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可知此处是表达成为名人后的影响力放在此处衔接最恰当故选C【答案】(4)在我们建党迎来100周年之际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势头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解析】(4)画线句子否定不当应去掉“不”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下面四句话出自《朝花夕拾》请选出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________)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②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④“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13.(2)语段那边有个小户人家门内坐著一个中年妇人一头青丝黑发油搽的雪亮真可滑倒苍蝇头上梳一盘龙转儿鬓旁许多珠翠真是耀花人眼睛耳坠八宝金环身穿玫瑰紫的长衫下穿葱绿裙儿裙下露著小小金莲穿一双大红绣鞋刚刚只得三寸伸著一双玉手十指尖尖在那里绣花一双盈盈秀目两道高高蛾眉面上许多脂粉再朝嘴上一看原来一部胡须是个络腮胡子!这段文字选自名著《镜花缘》写的是主人公来到了名为________的国度请写出发生在该国度与主人公有关的一件新奇有趣的事情 ________13.(3)电影版《西游记》中有这样一句评价孙悟空的歌词“其实救世与玩世永世在变动其实妄性与佛性两性在其中”肆无忌惮谓之“妄” 救苦救难谓之“佛” 请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情节说说你对孙悟空“妄性”与“佛性”的理解________A. ①藤野先生②长妈妈③范爱农④父亲B. ①范爱农②长妈妈③藤野先生④寿镜吾先生C. ①范爱农②衍太太③藤野先生④父亲D. ①藤野先生②衍太太③范爱农④远房叔祖【答案】C【解析】(1)①这是对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根据这一外貌可知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他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他是鲁迅青年时代的挚友鲁迅先生通过他揭露并批判落后的时代、封建思想的毒害等希望以此鼓励进步青年②这是对书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描写的人物是衍太太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③这是对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的人物是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毫无民族偏见关心鲁迅的学习与生活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这是对书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描写的人物是鲁迅的父亲出自《五猖会》一文鲁迅要去看会欢欣雀跃但父亲却让他背《鉴略》书背完了鲁迅也没了看会的兴趣故选C.【答案】(2)女儿国 , 在女儿国林之洋被选为王妃宫女把他打扮成女子并强行为他穿耳缠足林之洋疼得放声大哭【解析】(2)第一空文段出自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三十二回访筹算畅游智佳国观艳妆闲步女儿乡原著有“水手收拾开船枝兰音因病已好即写一封家信烦九公转托便船寄去在船无事惟有读书消遣或同婉如作些诗赋请唐敖指点行了几日到了女儿国船只泊岸” 所以应填“女儿国”第二空林之洋在女儿国被国王看上选入了皇宫林之洋为了躲避宫女也真是使尽了浑身解术但这却被迫使林之洋学会了某些技能但林之洋的两只“金莲”却被众宫女们今日也缠明日缠并用药水重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做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屡次要寻自尽无奈国王日日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答案】(3)【示例】孙悟空敢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 敢骂观音菩萨“该她一生无夫” 上至天庭大闹天宫下至地狱篡改生死簿这都是他肆无忌惮的“妄性”体现但在取经路上他为民除害三打白骨精、降伏红孩儿、斗法车迟国保唐僧以平安救百姓于苦难这都是他斩妖除魔、扶危济困的“佛性”体现【解析】(3)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悟空于著提老祖处学得一身本领大闹地府勾销了生死簿大闹龙宫得了金箍棒嫌弼马温官小反出天庭因蟠桃会没有邀请自己而大闹天宫可谓无法无天肆意妄为这是他“妄性”的表现他被唐僧救出后一路保唐僧取经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安全也救百姓于苦难之中(如比丘国救下诸多儿童)这些是他佛性的表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林则徐②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

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一越王兴国雪耻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

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

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习题:1、文中加点的“卒”、“振”、“属”都是多义词,请根据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从下面所提供的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卒:a.通“猝” b.终于 c.步兵 d.死()B、振:a.振作 b.开放 c.挥动、摇动 d.赈的本字,救济()C、属:a.嘱 b.亲属 c.交给 d.写()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注释错误的一项。

()a.越承其弊.弊通“蔽”。

b.越承.其弊承通“乘”。

c.女.忘会稽之耻耶女通“汝”。

d.吴士民罢.弊罢通“疲”。

e.置胆于坐.坐通“座”。

f.越王勾践反.国反通“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各属于哪一类?将类型字母代号分别填入各句后的括号内。

a.名词用如动词b.形容词用如动词c.形容词用如名词d.使动用法e.意动用法A、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B、而越大破.吴()C、轻锐..尽死于齐、晋()D、吴之志广,必轻.战()E、附晋,以厚.吴()F、二岁而吴归.蠡()G、乃苦.身焦.思()H、其卒王霸..()4、选出“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这句话的最佳译文。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朝花夕拾》中“我”得到了一位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在这些关于孝道的故事里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件事是()A.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B. “郭巨埋儿”和“哭竹生笋”C. “卧冰求鲤”和“哭竹生笋”D. “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答案】A【解析】名著《朝花夕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事令作者极为反感因为这两个故事在作者眼里是违背人性的孝道故事郭巨为孝顺父母要埋掉儿子老莱子为讨父母欢心不择手段甚至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这些都令人匪夷所思故选A2.下列句子中存在错别字或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fú shu)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B. 今吾不禁(jīn wú bù jīn)的那元宵节张灯结采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C.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jī bàn)容不得闭塞D.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piān rán)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答案】B【解析】B项“今吾不禁”应写作“金吾不禁” 且“金吾不禁”应读作“jīn wú bù jìn” “张灯结采”应写作“张灯结彩”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社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歌《蒹葭》选自于《诗经·周南》C.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叙事诗《卖炭翁》出自其创作的组诗《新乐府》D.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马说》是其《杂说》第四篇【答案】B【解析】B项“选自于《诗经·周南》”错误应是选自《诗经·秦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4.(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2)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3)万籁此都寂 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4)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6)__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答案】(2)气蒸云梦泽【解析】略【答案】(3)但余钟磬音【解析】略【答案】(4)黄发垂髫【解析】略【答案】(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略【答案】(6)浮云游子意【解析】略【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略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①不亦说乎说 _______________②人不堪其忧堪 _______________③匹夫不可夺志也夺 _______________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4)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5.(5)结合选文④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李生为什么评价王生“不善学”【链接材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答案】(1)①同“悦” 愉快, ②能忍受, ③改变【解析】(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 愉快②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③句意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夺改变【答案】B【解析】(2)A项介词替/动词成为B项连词和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故选B【答案】(3)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解析】(3)①愠生气发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②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答案】(4)示例这句话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面知之、乐之、好之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中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下的功夫大得到的收获就大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收获就小【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阐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据此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答案】(5)善于学习的人都爱动脑筋和思考而王生虽然爱学习但他不善于思考【解析】(5)阅读文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而【链接材料】中的王生虽能熟记老师所讲的内容却不能自己主动思考故而不可称之为“善学”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的画面6.(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答案】(1)示例大海是多么宽阔浩荡啊岛上的山峰高高的耸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木长势非常茂盛一阵萧瑟的秋风吹来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波浪汹涌澎湃壮观无比【解析】(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能发挥合理的想象意思对即可【答案】(2)诗人借助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解析】(2)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博大胸襟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__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7.(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7.(3)本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从记叙顺序的角度思考)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法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答案】(1)环境, 渲染了冬日“沁骨的凉” 用百花凋谢来衬托蒲公英的不畏严寒【解析】(1)画线句“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描写了冬日午后的景色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写出了冬日午后的寒凉渲染了肃寒的气氛“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写百花凋零一地枯黄的落叶结合下文“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可知寒凉的冬日蒲公英依然挺立此处用百花凋谢衬托了蒲公英的不畏严寒【答案】(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给“我”治嗓子寻找蒲公英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解析】(2)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由“弓腰”“翻检”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为了给“我”治嗓子寻找蒲公英的情形表现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浓厚的爱【答案】(3)插叙, 本文第⑤段画线句补充交代了母亲辛劳奉献的一生突出了母亲刚强坚毅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链接材料】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表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3)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插叙和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补充交代了母亲走向异乡辛勤绣花登车换粮的故事【链接材料】补充交代了美女蛇的故事二者都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仔细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可知画线句补充交代了母亲走向异乡辛勤绣花登车换粮的故事表现了母亲辛劳奉献的一生突出了母亲刚强坚毅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链接材料】插叙了长妈妈曾经讲给“我”的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表现了百草园的乐趣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1)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简析8.(2)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8.(3)B段中心是写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段首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 这是什么写法?8.(4)B段中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8.(5)作者说百草园是自己的乐园在A、B两段的描述中“乐”体现在哪里?【答案】(1)示例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等是写颜色“肥胖”“高大”等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等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解析】(1)阅读A段结合文中句子具体分析即可“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等处写植物的颜色以及动物的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便会拍的一声”等处则是从听觉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则是从味觉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2)“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解析】(2)阅读B段可知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即“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答案】(3)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解析】(3)B段开头先用“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来写冬天的无味然后笔锋一转写到“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用生动的笔墨写了冬天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以及捕鸟的乐趣明显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以冬天百草园的无味反衬下雪后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突出了冬天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答案】(4)因为捕鸟之事一直是“我”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急而少得”的话给了“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作者难以忘怀【解析】(4)对于童年的“我”来讲捕鸟是冬天不多的乐趣所在所以印象深刻而对于闰土父亲关于“我”与他得失的缘由给予“我”遇事要沉着镇定的启迪则更加让“我”难以忘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5)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到雪地里捕鸟更是让作者乐在其中、流连忘返(乐景、乐事)【解析】(5)A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对百草园进行描写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皂荚树、桑椹、何首乌、覆盆子等这些看似无趣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童年中却是充满生机的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 B段中作者详细叙写了捕鸟的过程在无味的冬天中雪地捕鸟是作者童年中欢乐的存在让作者流连忘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选段中(甲)(乙)(丙)(丁)后画线的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9.(2)最后一句画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9.(3)看下边图片中的两句诗应填在①处的是_______________ 应填在②的是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楷书的是_______________A. 萌动B. 迫不及待C. 苍萃D. 斑斓【答案】C【解析】(1)C项“苍萃”应写作“苍翠”【答案】B【解析】(2)B项联系语境可知“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与“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因此横线处应填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答案】(3)A, B, B【解析】(3)“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为“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为“初长的青草才刚刚能没过马蹄” 据此可知“浅草才能没马蹄”中“草”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中“草”的下一个阶段结合“只是昨日的印象”分析可知①处应填A图“草色遥看近却无” 结合“今天再去瞧噍已经是……”分析可知②处应填B图“浅草才能没马蹄” 结合书法知识可知楷书的特点为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据此判断 B图中的诗句为楷书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0.(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咏雪》中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___________________”10.(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1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0.(7)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0.(8)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9)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曾以《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的‘书’ 是指我开蒙时候读的《鉴略》因为我再也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这几句文字就出自这本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篇名)10.(10)名著阅读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铿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的小说《西游记》中的片段文中的“罗刹”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解析】(1)注意“藤”的正确书写【答案】(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2)注意“殆”的正确书写【答案】(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3)由“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可推知答案注意“致”的正确书写【答案】(4)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4)由“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絮”的正确书写【答案】(5)不义而富且贵【解析】(5)注意“义”的正确书写【答案】(6)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解析】(6)注意“攒”的正确书写【答案】(7)一个纯粹的人【解析】(7)注意“粹”的正确书写【答案】(8)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解析】(8)注意“珍”的正确书写【答案】(9)旧事重提, 五猖会【解析】(9)《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根据平日的名著积累可知上述文字出自《五猖会》【答案】(10)吴承恩, 铁扇公主【解析】(10)阅读文本根据平日的名著积累可知《西游记》作者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罗刹”指的是铁扇公主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名著阅读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谁?“他”又怎样的性格特征?“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什么事件?【答案】保尔·柯察金(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保尔·柯察金(保尔)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解析】题目中这段话有“列杰尼奥夫”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他安慰的是“保尔·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是这部名著中的主人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六个月心血的结晶”指的是保尔所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九及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九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
(南宋)黄公度
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黄帝乐声喧广宙①,湘君山影浸晴澜。

江山何独助张说②,收拾清晖上笔端。

【注】①传说黄帝南巡时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乐,广施教化于百姓。

②张说:唐朝宰相,诗文兼擅,有“大手笔”之称,曾任岳州刺史,期间建造岳阳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引用范仲淹的名言,不仅点出自己登岳阳楼的缘由,也隐含着这首诗的主题。

B.颔联描绘出洞庭湖吞吐五江之水,融入日月星三光的壮阔景色,呈现出高远辽阔的境界。

C.颈联展开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山光水色之美。

D.“收拾清晖上笔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才华的自信,也暗含对张说的轻视。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吟咏岳阳楼的佳作,但两诗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暗含对张说的轻视”表述不当)
2.同: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都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诗“后乐先忧记饱观”。

异:①杜诗表达了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凄苦忧伤之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黄诗表达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流露出自信与豪情,如“黄帝乐声喧广宙”“收拾清晖上笔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六单元《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六单元《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六单元《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割”的意思是;诗人妙笔生花,以“割”字突出了泰山的特点。

2.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下面对《游山西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作者是南宋的陆游。

B.首联中“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写出此处山水的无穷变化。

一个“疑”字写出这变化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写出了欣喜之情。

这两句蕴含着生活哲理。

D.颈联中的“春社”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社”为谷神。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己亥杂诗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以下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题》中两个“难”字,第一个“难”指客观条件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主观感情上的难舍难分,“百花残”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无题》中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笔法曲折。

C.《无题》中“蓬山”“青鸟传信”两个典故寄托作者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D.《己亥杂诗》中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诗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9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屈原在《离骚》中表白自己坚持真理,且为之蹈死而不悔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句来诠释。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求谏而设立了上中下三赏,其中上赏和下赏的要求分别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和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和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l)《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华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萋萋,。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②静以修身________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故句子划分为: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相”:辅佐。

衡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 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1〕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联写东船由于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B.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浅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C.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变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嘲笑东船.D.这首宋诗主要运用比照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答案】〔1〕B〔2〕① 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 遇到顺境,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 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解析】【分析】〔1〕 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 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比照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应选Bo〔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浅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变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嘲笑东船.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故答案为:⑴B;⑵ ① 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 遇到顺境,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 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点评】⑴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 熟能生巧.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假设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霄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B.乙春芳意〞与上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隼系人情〞的景物. 肇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D.假设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 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1) D(2)① 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解析】【分析】(1)D项,主句变实为虚〞错误, 假设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假设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应选Do(2)此题,?诉衷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假设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那么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玉楼春? 东风杨柳门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俳恻、难分难舍的话别,跚眼来到门前路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一这是一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接着,笔锋忽然凭空一转, 毕竟雕鞍留不住雕鞍〞,指马,实又指他自己.这里不言其欲留,只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极传神地折映出他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遂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境.留〞而不得.故答案为:⑴D;⑵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 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水平.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根底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水平.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说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假设有所失.〔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日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D〔2〕① 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②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分析】〔1〕 D项,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 清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由请看“ m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假设有所失〞的理解有误.应选Do〔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 孤城“落日〞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而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于是后一句就联想到京华〞,表达出诗人飘零他乡思念故都的情怀;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实写诗人独坐孤城望穿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落纷纷,后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诗人由现实处境想到梦想的破灭,表现出漂泊天涯、欲归不能的无奈;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一句写朝中的荣光,后一句写今日荒城的寂寥,前一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一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让自己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只能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写出了诗人没有时机报效国家的苦闷心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是撩起诗人的愁绪.再看两相结合的作用,诗人由夔府想到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故答案为:⑴D;⑵①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②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水平.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水平.做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溶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的乙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C.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解析】【分析】〔1〕 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应选Do 〔2〕?听蜀僧溶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清楚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故答案为:⑴D;⑵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根底上,回归诗歌,寻找做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水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做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刘秀才许浑①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③花.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释】① 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 ②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 ③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屡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B.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C.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比照,颈联那么由近及远、以动衬静.(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答案】(1) B(2)① 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② 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③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解析】【分析】(1) B项,是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分析错误,诗歌第四句广陌春期鄂杜花〞,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 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选项的并在那里赏花.〞错.应选Bo(2)首先在诗中找到望见乡山不到家〞,是诗歌尾句,然后联系上文来分析,由诗的首联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结合注释一可以知道,诗人是由于科考屡试不第,天涯漂泊,客居异乡,无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 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可见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 不到〞一词可见诗人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这些都是原因,加以概括即可.故答案为:⑴B;⑵①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②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③ 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点评】(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平,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水平,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概括诗文内容的水平.要结合注解,知人论世的根底上再结合理解作答.6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洪亮吉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 ② 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 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B.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C.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比照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D.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答案】(1) B(2)① 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发奋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解析】【分析】(1) 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 〜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选Bo (2)此题, 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冲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故答案为:⑴B;⑵ ① 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发奋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水平.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根底上,回归诗歌, 寻找做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水平.答内容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蓬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冲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欣喜与向往的.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注释】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8.颔联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比照.D.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 A(2)① 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忆,对白云芳草的钟爱,可见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爱;②从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做官胜过归隐,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解析】【分析】(1) A项,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错误,从诗中来看, 忽忆山中独未归〞中独未归〞三字流露的是诗人自己不得归去的慨叹,并不是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应选Ao(2)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荷衣〞,楚辞云: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称,簪弁是为官的标志,此指做官;李端最近忽然来到城市,诗人。

【优化探究】2019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提素能11-2 Word版含解析

【优化探究】2019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提素能11-2 Word版含解析

1.(2019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同“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表现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答案】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2.C【解析】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

“岳”指泰山。

中国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②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③谬:不合情理的。

④权柄:犹权利。

⑤主张:主宰;作主。

⑴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⑵“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1)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颔联写__________,尾联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

2.诗中划横线的两句是千古名句,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请你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路有此寄李白杨花满尽子规帝,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词理解。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6.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8.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双全,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中考阅读一百天31含解析试题

中考阅读一百天31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阅读一百天31年月日班级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以下选项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那么形象的衬托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风格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影响。

2.从练字角度分析颔联“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子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以下选项里面,加线词语现代汉语意思一样的是〔〕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舍生取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充耳不闻D、后遂无问者/有味4.用现代汉语表述语句意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原文答复可以表现老少和乐融融的语句。

6.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出三个。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特殊的晚宴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

她是单身母亲,单独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

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2023年河南省五岳在线考试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五岳在线考试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五岳在线考试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

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

《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

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

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②西周金文所提供的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仍可从中看出周人对于用刑的思考。

比如,西周膡匜铭曰:“汝敢以乃师讼,汝尚忒先誓……宜鞭汝千,幭剭汝。

”意思是说,牧牛违背先前所立的誓言,对其处以鞭刑一千,并施以墨刑。

再如,夨人盘铭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鞭千罚千,传弃出……我既付散氏隰田、庄田,余有爽变,鞭千罚千。

”意思是说,散氏向夨交付田地必先从耕田的农具开始,后又交付田地,两事皆立誓,如有贼心不诚,则受鞭刑一千,罚金一千,或流放逐远。

这些史料记述了西周刑罚的一些真实情况:受刑者之所以受刑,是因其缺乏诚信的失德行为。

这清楚地表明,西周刑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对失行者的惩罚,而是重在对失德行为的约束。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已是不言自明的问题。

但刑罚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禁暴惩恶,而不能戒其未发,其局限性就非常明显。

因此,西周刑罚思考的重点首先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

德之不失,又岂可失行。

这表明,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潼关》,回答问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4.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________斜阳叫子规。

(1)从诗中落花、________、________等词中可见暮春之景。

(2)诗歌最后一联空缺处有人填“树”,有人填“道”,你赞成哪个词语?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6.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3月10日 周末培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

2018年3月10日 周末培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

2018年3月10日周末培优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的准备。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充满理趣地写出了这种情感。

(1)三餐而反宿舂粮三月聚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艰难苦恨繁霜鬓(2)天与云与山与水(3)暮霭沉沉楚天阔(4)一尊还酹江月(5)俗子胸襟谁识我【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句中容易写错的字,如第(1)小题中的“繁”“鬓”,第(3)小题中的“霭”,第(4)小题中的“尊”“酹”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

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

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

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

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

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

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

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

王充闾 读三峡 散文阅读附答案

王充闾 读三峡 散文阅读附答案

王充闾读三峡散文阅读附答案王充闾读三峡散文阅读附答案王充闾读三峡?“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

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

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

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

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

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

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

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

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

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

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

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

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

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

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五岳还留一岳思
①有一回,我们游览医巫闾山风景区,在感到十分餍足的同时,却又产生一种意兴阑珊
....的味道。

我分析,这可能与那种沿着东路、中路、南路、北路,“按图索骥”,一览无遗的游观方法有关。

②那年游扬州瘦西湖也是逢景必驻,巨细无遗。

当时也曾感到很充实,甚至叹为“观止”;但是,待我们登上瓜州渡开往镇江的客轮,一位诗友却略带倦意地吟了两句唐诗:“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是不是他也觉得这种“满堂灌”的游法,实在是又累又乏味呢?反过来,对于绍兴的鉴湖,我们却是挂肚牵肠,时萦梦寐。

那年,我们游了禹陵、沈园、东湖和兰亭,因为时间有限,“烟波一棹镜湖湾”的愿望落了空,只是远远地望了一下,既没有实地观察到“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丽景,也未曾领略到“鉴湖水如月”“鉴湖五月凉”的妙境,实在有负于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白,等着后日去填补。

按说,鉴湖的景观是无法与瘦西湖相比的,可是,它却能挑起“何日更重游”的绵
绵思绪。

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心理作用,主要是它留下了悬念
..。

③有的哲学家说:“充满希望的旅游比到达目的地好。

”人们对于已经占有、已经实现的事物,不及对于正在追求、若明若暗、可然可否的事物那样关心。

张恨水的两句诗“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至如愿又平常”反映了这种心态。

往古来今,有谁未曾从不断的追求中获得快慰呢!清初“四明四子”之一的郑南谿,写过一部《纪游集》,为自己起了个“五岳游人”的雅号,实际上,他只游了泰、华、恒、嵩四岳,有意识地留下南岳衡山未去。

“我不尽游者”,他说,“留此一岳付之余生梦想耳”。

我那次游黄山,就是受了这位郑老先生的点化,在海拔均达一千八百米以上的三大主峰中,只登了天都峰、光明顶,留下莲花峰作为“余生
梦想”。

这样,至今我对黄山还抱有一种朦胧
..的追求,总想找个机会重游一次。

④同旅游一样,为文作画也应该讲究留有余地,不可太满太露。

白石老人的画虾,就表现了这位艺术大师的无比高明。

他并没有像一些平庸的画匠那样,纤细无遗地将大虾腹下的节足一一描出。

从外表上看,似乎形体不全,朦胧不显,可是,虾的动态、虾的神韵却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生物景象,而且还感受到一种亲切、开朗的、使人感发奋起的愉悦情绪,一种春天般的、对生活充满肯定与热爱的心态。

⑤这使我想到中国艺术传统那么讲究、那么强调的所谓“象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其中奥秘,我觉得就在于以不全求全,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其要旨,仍然是要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⑥为文也是一样,切忌过直过露,过黏过满。

清代剧论家李渔说:“大约即不如离,近不如远,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耳。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得更加形象、生动。

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形诸文字
....的,好似冰山露出水面部分,不过八分之一;而作品中的蕴涵,如同冰山没在水下部分,要达到八分之七,这要靠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去加以补充。

作家的本事就在于实现艺术形象的有限性与艺术内容的无限广阔性的完美统一。

⑦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篇古代的著名短文。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深情怀念惨遭杀害的亡友嵇康、吕安。

一次,路过嵇康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于是,写成了《思旧赋》。

文字非常含蓄、简练,除了小序,正文只有十二句。

鲁迅先生在纪念被反动势力杀害的柔石、白莽等五位作家时曾谈道:“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鲁迅的这段文字也写得非常含蓄、简练。

它们都令人反复思索,回味无穷。

我想,假如当日向子期或者鲁迅先生,临文嗟悼,哓哓不休,不仅无助于感染力
的增强,反而会冲淡那怀人愤世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⑧德国艺术理论家、剧作家莱辛认为,造型艺术家对待人物的表情的描绘要有控制,不宜“选取情节发展中的顶点”,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

这自然仅是从审美需要考虑的。

但是,这种“不到顶点”的主张,也揭示了艺术的普遍规律。

⑨正如莱辛所言:“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

”与这个道理相通,我国古代诗人也提出:“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盛开的鲜花意味着飘零衰败,熟透的果实面临着腐烂发酵,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登上泰山极顶后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了。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方面转化。

⑩当然,莱辛讲的“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看”,也和一个人的胸襟、器度有直接关系。

从前,抚顺高尔山的一座凉亭上有这样一副楹联:“到此已穷千里目,何须更上一层楼。

”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眼睛自然也不想看得更远。

而清代的鄂容安的对联则是:“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换了三个字,境界全新。

同样是登上顶端,但由于把它看作是新的里程的开始,眼界与追求便迥然有异。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
16、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可以替换成括号中词语的一项是()(3分)
A.却又产生一种意兴阑珊的味道。

(意犹未尽)
B.主要是它留下了悬念。

(疑团)
C.至今我对黄山还抱有一种朦胧的追求(模糊)
D.形诸文字的,好似冰山露出水面部分(形之笔墨)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开宗明义,以一次颇为满足的游历抒发对美景的向往。

B.作者多次运用对比、引用等手法表达对生活、艺术的认识。

C.作者认为世间万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方面转化。

D.结尾的两副对联说明“不到顶点”的境界能引发更高的追求。

18、作者在文章第②段中叙写了过去的游览经历,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五岳还留一岳思”包含了哪些涵义,并说说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参考答案:
16、D (A项“意兴阑珊”是“兴致已失”“没有余味”的意思。

B项“疑团”、C项“模糊”,均为“不明白”“不清晰”之义,不符合原文“留有余地”“引发余兴”等意味。


17、A (“一次颇为满足的游历”不合文意)18. (示例)文章第二段作者写了扬州瘦西湖一览无遗游览方式带来的乏味感受(1分)及游览绍兴镜湖留有空白、充满期待的感受(1分)。

两种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不尽游的好处(1分),为下文引出“五岳还留一岳思”的观点做铺垫。

(2分)(或答使文章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自然过渡。


19、(示例)涵义:①指清初郑南谿,只游了泰、华、恒、嵩四岳,有意识地留下南岳衡山未去作为余生梦想的做法(1分)。

②作者受到关于游览名胜不必尽游的启发(1分)。

③引申为文绘画要留有余地的创作主张(1分)。

④指“不到顶点”的普遍艺术规律(1分)。

效果:①虚实结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凸显文章的文采。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