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的困惑分析——语流音变

合集下载

谈谈对语流音变的认识及重要性

谈谈对语流音变的认识及重要性

谈谈对语流音变的认识及重要性语流音变是一种使用文化、语言和社会环境中变化的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定义某些语言形式的学习与熟练掌握。

伴随着语言技能发展,语流音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能够提升说话者的说话水平,帮助说话者更好地表达空间感和语言水平。

语流音变是一种语言习得模式,它是一种自然而又有效的语言习得过程,涉及到收集、解读和归类信息,以及将信息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它可以帮助说话者更有效地理解和输入语言,并且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提出言论。

语流音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沟通。

语流音变有助于说话者更好地表达言论,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把握空间感和语言水平,它还可以帮助说话者更有效地理解和输入语言,更快融入当地的语言文化环境。

语流音变还可以增强说话者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说话者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

此外,语流音变对孩
子来说也很重要,尤其是习得母语的孩子,语流音变可以帮助他们更
有效地习得语言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语流音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帮助说话者提升说
话水平,帮助说话者理解和把握语言,更快融入当地的语言文化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它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
思想,更好地掌握语言。

因此,学习和掌握语流音变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语流音变的现象及举例子

语流音变的现象及举例子

语流音变的现象及举例子《语流音变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语流音变这玩意儿。

可别小瞧它,这可是咱平常说话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呢,而且还挺有意思的!你想啊,我们平时说话哪能跟念文章似的一字一板、字正腔圆呀。

多数时候都是随意地说,这一随意啊,语流音变就悄然出现啦。

就比如说那“啊”字吧,平常咱们说的时候可灵活着呢!“你好啊”,就正常念“啊”。

但要是“真美啊”,就变成了“呀”。

再要是“真快啊”,嘿,就成了“哇”。

这“啊”字就像那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还有那个“一”字,也是个调皮鬼。

“一”本来说是“yī”,但要是和后面的字连起来,那就得变音啦。

“一天”就成了“yìtiān”,“一年”就成了“yínián”,你说有趣不有趣?还有啊,咱们说话快的时候,有些音就容易同化。

比如说“面包”,你是不是有时候说快了就跟“mianmang”似的,这就是“包”的发音被“面”给同化啦。

还有“不好”,说快了也容易变成“bùhào”,是不是很神奇?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我和朋友去买衣服,我跟那售货员说“这件衣服太láng 贵啦”,说完我就感觉不对,哎呀,我把“太昂贵”说成“太l áng 贵”啦!售货员也是一脸懵,估计在想这是个啥新词语呢。

哈哈,就因为这语流音变闹了个小笑话。

语流音变就像是说话里的小魔法,给我们的日常交流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意外。

有时候虽然会闹笑话,但也让说话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啊,语流音变可不仅仅是那些拗口的学术名词,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下次咱说话的时候,可要注意听听自己有没有一不小心就变了音,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哈哈,一起在语流音变的奇妙世界里快乐探索吧!大家有没有类似的语流音变的有趣经历呀?快来一起分享分享呗!。

语流音变1

语流音变1
“木头”的“头”读轻音,韵母ou可以读成[o]。北京话“不用”búyòng合 成“甭”béng,广州话“乜嘢”(什么)[mat jɛ]合成[mɜ:],英语can not (不能)[kæn nɔt]合成can’t [kænt],it is(它是)[it iz]和it has[it hæz] (它有)都合音为it’s[its]。汉语不少方言的“儿”音节和它前面的音节合 成为一个音节,形成一套儿化韵母,如北京话的“花儿”hanr,猴儿hour 等等。合音往往同时含减音的现象,如北京话韵母[ou]轻读合成[o],实际 也是减去了[u],“两个”减音读成“俩”也是两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的现 象。
语流音变
一、 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因为受邻近音的影响,或者 由于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 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变化有同化、异化、增音、减音、合音、换位
音变现象可分为历史音变和共时音变(语流音变)。 共时性语流音变是指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暂时发生的现象,换一个语音环境 就不一定有这种变化。 历史音变是历时性的,是指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 的变化。历史音变不仅使具体音位发生变化而且导致整个音位系统的变更。 音变类型可分为自然音变和条件音变。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语音的同化和异化可以表现在元音、辅音、 声调等方面,可能发生在一个词的内部,也可能发生在词与词之间。
二、几种常见的音变现象
3、增音epenthesis
语流中两个音之间增添一个音进去称为“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英语athlete[æθli:t](运动员)往往读成 [æθəli:t],在[θ]和[l]之间增加了[ə],避免了发音部位过快的 变化;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语句流动的结果。在说话、朗读 的过程中,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 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在发音上产生 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汉语语音系统里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的表 现形式有:轻声、变调、儿化、‚一‛‚不‛ 的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等,是学习普 通话口语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
1 一、不 + 去声字 → 35 + 去声字 一 地鸡毛 不去 + 2 一、不 + 非去声 → 51 + 非去声 一 声叹息 不来 + 3 一、不 + 词语中间 → 轻声 看一 看 看不见
+ 一、‚儿化‛及其特点
+
+ +
+ +
所谓儿化,指的是卷舌元音er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 节,并使这个韵母因卷舌而发生音变。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因 儿化音变而成的卷舌韵母叫‚儿化韵母‛,包含儿化韵母的音节叫儿 化音节。由于地域上原因,‚儿‛的读音千变万化,导致出现的儿化 的表征亦有所不同。 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在原音节发音的同时带上一个卷舌动作。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 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 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如:"花儿"中的"花"和"儿"结合成 一个"儿化音节"。《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 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在汉语中,儿作词尾时读音有变化,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仍然 把‚儿‛按一个独立的字音来读,别人听了,感到很别扭。 读法要领:在念‚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把舌尖轻轻向上一 卷。增加这样一个卷舌动作,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同 时,也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美感。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啊”的音变
当语气助词“ 当语气助词“啊”处在语句末尾时,由于受到 处在语句末尾时, 前面那个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 前面那个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音 变。
前面的音素是I O( IAO除外 除外) Ê时 YA。 前面的音素是I Ü A O(AO IAO除外)E Ê时,读 YA。
你到哪去啊? 你到哪去啊? 原来是他啊! 原来是他啊! 这可是他毕生的心血啊! 这可是他毕生的心血啊! 这个小孩儿真可爱啊! 这个小孩儿真可爱啊!
轻声的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种
(1)表示方位: 北边 上面 里头 地下 表示方位: 叠音名词及动词: (2)叠音名词及动词: 妈妈 姥姥 跳跳 尝尝 练练 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3)结构助词、时态助词:的 地 得 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4)语气助词: 啊 呀 吗 呢 啦 吧 哇 (5)“子、儿、头、么”作词缀及表示多数的 “们”: 儿子 椅子 鸟儿 花儿 木头 看头 什么 他 们 口语中历史悠久的双音节词语: (6)口语中历史悠久的双音节词语: 萝卜 时候 告诉 行李 凉快 规矩 窗户 朋友 阔气 粮食 头发 先生
表示小、可爱、亲切或蔑视、 表示小、可爱、亲切或蔑视、鄙视等多 种感情色彩或语气。 种感情色彩或语气。 小牛儿 小孩儿 宝贝儿 心尖儿 小草儿 小崽儿 门缝儿 小丑儿 小偷儿
北京话口语习惯沿袭下来的 说哪儿去了,没边儿没沿儿的。 说哪儿去了,没边儿没沿儿的。 一大早儿就遛弯儿去了。 一大早儿就遛弯儿去了。 这天儿真好,明儿见。 这天儿真好,明儿见。
前面的音素是NG(后鼻音的韵尾) 前面的音素是NG(后鼻音的韵尾)时,读 NGA NG(后鼻音的韵尾 这有什么用啊! 这有什么用啊! 真漂亮啊! 真漂亮啊! 这木头真硬啊! 这木头真硬啊!

什么是语流音变

什么是语流音变

什么是语流音变?
在一个语流中,语音有时会发生各种临时变化,这种变化有别于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这种音变叫做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

一、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变调有哪些类型?
上声的变调,一般是位于别的声调之前,而单独念时,或位于其它音节之后时不发生变调。

上声变调的主要类型有:
1)上声(214)+上声(214)——→阳平(35)+上声(214)
2)上声(214)+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
3)上声同轻声连读,有两种情况,以读半上居多。

上声(214)+轻声——→半上(21)+轻声
上声(214)+轻声——→阳平(35)+轻声
4)三个上声字连读,也有两种情况。

上声+(上声+上声)——→半上(21)+阳平(35)+上声(214)(上声+上声)+上声——→阳平(35)+阳平(35)+上声(214)
在快读的条件下,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读成“阳平+阳平+上声”。

2、“一”、“不”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规律是什么?
“一、不”的变调规律如下:
1、“一、不”+去声(51)——→阳平(35)+去声(51)
2、“一、不”+非去声——→去声(51)+非去声


(阴平)
一、二、三

第一三十一

一日


一年

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bù

(去声)
bù不!我不。

说(阴平)
不来(阳平)
好(上声)

不对
怕。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三)轻声词语的辨记 哪些词要求读轻声呢?一般地说,新词、科学
术语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 的。下面一些成分,在普通话中通常读轻声。 1. 后缀 〈1〉子(名词与某些量词的后缀轻) 矮子、包子、虫子、 稻子、房子等〈2〉头(方位词、名词的后缀轻) 里头、前头、后头、上头 木头、念头、拳头、石头、枕头、 锄头、对头、跟头、骨头、罐头、浪头、码头、苗头、丫头、
二、变调(调值发生变化)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时,读原调 走 你 想 甩 海 嘴 铁 晓 日场 抓紧 而且 寻找 听讲 全体
上声在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其变调规律是:
1. 上声音节在阴平 阳平 去声(非上声音节) 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 保温 打通 纺织 海关 上声+阳平:祖国 旅行 导游 改革 朗读 上声+去声:广大 讨论 挑战 土地 感谢
〈3〉~婆:老婆、小老婆 〈4〉~夫:姨夫、姐夫、丈夫、大丈夫 〈5〉~子:孙子、外孙子、婶子、小姨子、嫂子、
侄子、妻子 〈6〉其他:丈人、嫂夫人、外甥、外甥女、女
婿、舅母
5. 量词“个” 这个、哪个、那个、一个劲儿 6. 趋向动词(来、去、下去、起来) 进来、进去、出来、出去、豁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 下来、看起来、站起来 7. 实不轻虚轻 巴——干巴、眨巴、嘴巴、结巴、哑巴、下巴、尾巴、翘尾巴
5.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 i (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 za)! 你有什么事啊(shì ra)! 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 ra)!
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 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 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播音发声时的语流音变

播音发声时的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和“一”、“不”、“啊”的变调)。

1、轻声在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如“妈妈”、“能耐”、“你们”等。

但是,重叠名词绝不能读轻声,如:家家户户。

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如:东西(xī)——方位词,东边和西边的意思。

东西(xi)——名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还特指老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2、儿化韵儿化韵起着修饰语言色彩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在音节之后加一个单独er的音节,而是在音节末尾最后一个音素上附加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发生变化。

如:宝贝儿beir,豆芽儿yɑr、送信儿xinir等。

3、变调音节在连续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1)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 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

例如:广播喜欢美丽宝贵暖流* 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

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

例如:美好奖品手表勇敢(2)去声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

在去声音节前则由全降变成半降,调值由51变成53。

如:救护、制胜等。

(3)“一”的变调规律:* 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

如:一年、一般化。

* 去声音节前变阳平。

如:一部、一个人。

* 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

如:看一看、想一想。

* 单念或数词中不变调。

(4)“不”的变调规律。

* 单用或在词句末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本调——去声。

如:不能。

*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

如:不露声色。

* 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如:好不好。

(5)语气词“啊”的音变。

播音主持普通话训练:语流音变讲解

播音主持普通话训练:语流音变讲解

语流音变训练第一讲一、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具体表现形成共五种: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和词的轻重格式发音二、轻声训练1.什么是轻声: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

举例:地道大意人家2.轻声音节出现规律A.语气词“吧、吗、啊、呢”等举例:你干嘛啊?好吧开门哪真的呀好哇B.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举例:他的悄悄地高得很坐着去了来过c:名次后缀“子、头、巴、们”等举例:扇子桌子石头木头尾巴下巴孩子们同学们D:重叠式动词、名次的后一个音节举例:瞧瞧尝尝抱抱试试猩猩宝宝舅舅E: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素或词举例:出来进去上来下去躲开站起来走上去跳下来F: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素或词。

举例:地上底下家里门外柜子上沙发下抽屉里房间外G: 约定速成的常用双音节词举例:麻烦商量窗户奴才明白萝卜吆喝包袱3.练习有一个姑娘,长得漂亮,皮肤娇嫩,身材苗条,出落得像牡丹。

她聪明又活泼,漂亮又乖巧。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姑娘到亲戚家玩,认识了一位洒脱、有出息的男人。

他眼睛近视,戴着一幅眼镜,长得白净,看上去斯文、有学问。

姑娘喜欢上了他,眯缝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扭捏着卖弄脸蛋儿。

谁知那男的很不自在,也不搭理她。

姑娘着急了,想了个主意,等那男的走后,打听了他的名字和他的情况,才知道他是正经的男人,说话随和,经济宽绰,但有点儿做作,喜欢穿花哨的衣服,姑娘还知道这男的有个要好的朋友,正好是自己的街坊。

第二讲儿化音训练一、什么是儿化音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例如“点儿”不是发成两个音节dian er,而是发成一个音节diar。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类型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类型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类型
1. 变调呀,就像音乐中的转调一样神奇!比如“一”字,在“一天”里读一声,在“一个”里读二声,是不是很有意思?
2. 轻声呢,那可真是轻声细语般的存在呀!像“妈妈”,第二个“妈”字就读轻声,多温柔呀!
3. 儿化音啊,这可是让话语变得俏皮可爱的法宝哟!“花儿”读出来是不是感觉特别生动?
4. 同化现象,就好像两个好朋友相互影响一样呢!像“面包”读快了就有点像“面袍”。

5. 异化也很有趣呀,本来熟悉的发音突然就变了呢!比如“选举”,读着读着就容易变成“旋举”。

6. 弱化可不能小瞧,它能让一些音变得不那么明显啦!像“我的”,“的”字发音就很轻。

7. 脱落现象,就像掉了点什么似的!“俩”就是“两个”脱落而来的呀。

8. 增音也有哦,会突然多出来一个音呢!“啊,下雪啦”中的“啦”就是增出来的呀。

9. 韵母的变化,就像是给韵母化了个妆一样呢!“干什么”有时会说成“干哈么”。

10. 声母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呀,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哟!“谁”有时候会说成“shéi”呢。

第六章 语流音变(配音与播音教程)

第六章 语流音变(配音与播音教程)

第六章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语言流动的结果。

人们平时在说话、朗诵、播音主持等言语活动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

在这连续的语流中,一连串音紧密连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断改变,有时难免相互影响,产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语音学上叫“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共时性的,但有时能成为历时性音变的原因。

较常见的语流音变是在音节之间产生的,也称“连读音变”。

语流音变在特定的语言和特定的时代一般都有比较强的规律性。

语言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对音变影响很大。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五种。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不同或不相近。

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

如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例:老虎)。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

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中省略了某些音位,就是脱落。

如把“豆腐”说出touf。

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

第一节轻声一、什么是轻声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就叫做轻声。

它是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因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高低的变化。

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声调比较高。

阴平、阳平、去声字后头的轻声比较低。

二、轻声对汉字读音的影响在普通话中读轻声音节的字,不仅在声调上起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调子,有的轻声音节还因为音高幅度、持续时间及音强的变化而影响声母或韵母也发生变化,使它改变音质或部分语音结构脱落。

如以下情况:1.轻声引起声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不送气的清塞音(b/d/g)和清塞擦音(j/zh/z)会浊音化。

如,速度、哥哥、篱笆、政治、祖宗。

语流音变的作用

语流音变的作用

语流音变的作用
汉语流音变指的是普通话在影响其体系结构的过程中语音的变化。

每当地域不同、口音不同、习惯不同,普通话都会受到各种传播性的影响,此时需要汉语流音变来调整普通话的音韵、书面表达。

汉语流音变主要影响语音系统的三个方面:一是发音方面,包括声母、介音、
韵母发音,同音变形等;二是词汇方面:有部首合并、简化字形、变调同义词及语义脆弱化等;三是句法方面:有句子结构变化、句子功能变异、句子句式改变等。

汉语流音变不仅影响普通话语音系统,也利于形成精准地道的语言习惯,提高
普通话的外延,强化普通话的管控。

它也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拓展文化思维的边界,以达成跨语言和社会的沟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普通话观念。

汉语流音变的出现,各方面开始更加重视普通话的推广,鼓励大家多学习普通话,使得普通话更加正确、流畅,有利于普通话在未来的发展。

然而,由于不同地域文化、习惯、口音差异较大,当前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探讨,以确保汉语流音变的正确性,保护华夏母语的完整性。

“吃字吞音”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大忌

“吃字吞音”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大忌

视听2019.07|播音与主持渠道拓宽,时效性变强,互动性更直接,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特别是随着微信、微博和其他自媒体客户端的广泛普及,主持人的话语权不再是唯一。

就像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栏目,开播18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从最初栏目、主持人和观众只能以书信的方式沟通,评论也只是栏目和主持人的单向思考;到近几年《今日一线》有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回看新闻,上传视频和爆料,对热点新闻事件阐述个人观点,他们不会受到职业道德、身份背景和个人素养的限制,可以随时变身“新闻评论员”。

看似“话语权”的地位发生转变,但成功的栏目和主持人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媒体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设以节目为主体的微博和微信,甚至是节目网站,开放新闻话题评论互动。

《今日一线》栏目的高收视率就充分得利于多媒体互动的展开,每天最新最热辣的爆料可以让记者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资料,网友也可以在爆料区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主持人在直播前就能分享众多网友的评论,并有选择地在节目直播中摘取评论,分享给广大受众。

这不仅提升了民生新闻的评论开放度,也找到了节目、主持人和受众同时思考的价值,还丰富了主持人的评论内容和视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持人在摘取网友的评论时一定要谨慎,有些网友对社会、对事件的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很不友善的,民生新闻的主持人要用自己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加以辨别,把握不准的要和主编或把关领导沟通,确保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舆论导向不动摇。

四、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形象更要有时代感这是一个网络资讯发达的多元社会,如何在各类繁杂的资讯中吸引受众眼球,也是电视主持人需要思考的。

吸引眼球并不是要奇装异服或是浓妆艳抹,而是要根据节目的定位,参考国际流行趋势,在主持人的妆容、服装、发型方面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使其既大方端庄又靓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民生新闻主持人荧屏形象的定位,要紧紧把握“亲民化”这一原则,外在形象的亲民化很重要,一下子就能拉近和受众的距离。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语流音变轻声、变调)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语流音变轻声、变调)

3.塞擦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 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经过口腔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 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 成一个音。塞擦音有6个,就是j、q、zh、ch、z、c。 4.鼻音。口腔里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垂, 打开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鼻音 有两个,就是m和n。 5.边音。舌尖与齿龈相接构成阻碍,舌头两边留有空隙。 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经过口腔,颤动声 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边音只有1个,就是l 。
三、语音的生理属性 (一)动力器官:即呼吸器官。这部分包括喉头以下的气 管和肺。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箱, 气流是发音的原动力, 它是由肺输送的。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达 到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便 发出不同的语音。 (二)振动器官:喉头和声带。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 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上通咽头,下连气管。声带位于 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声带前端附着在甲状 软骨上,后端分别跟两块杓状软骨相联结。两片声带放松 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的 声门时,就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人们控制声带松紧 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三)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口腔和鼻腔。
二、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一)汉语的地位: 1、国内地位,是法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国家推广全 国通用 的普通话”国家规范主持人的普通话标准,的体 现。媒体肩负的任务很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贯彻国家的 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做普通话 的示范,这个任务对于播音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国力的提升, 现在的外国人学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水 平越来越高。 3、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二)口语教学的难度 语音教学是口耳之学,既需要具备一定的语音学理论 知识,还需要大量的语音实践才能才能将理论用于实践, 真正达到语音教学的目标。

【播音与主持】:声调的分类和语流音变

【播音与主持】:声调的分类和语流音变

【播音与主持】:声调的分类和语流音变播音主持教程中对于声调有过一些简单的介绍,我们在正常学习语文课的时候关于声调是有过一些学习的,但是从专业上来讲,播音主持专业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比较严格一些。

那么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声调的分类和语流音变怎么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声调4类,分别是:(1) 阴平(如ā),念高平调55。

(2) 阳平(如),念高升调35。

(3) 上(shǎnɡ)声(如ǎ),念低降升调214。

(4) 去声(如),念高降调51。

调值的描写,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

就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竖线作标尺,自上而下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等五度。

然后分别用横线、斜线、折线按声调的实际读法标明它们的升降起止度数。

语流音变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和一、不、啊的变调)。

1、轻声在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如妈妈、能耐、你们等。

但是,重叠名词绝不能读轻声,如:家家户户。

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如:东西(xī)方位词,东边和西边的意思。

东西(xi)名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还特指老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2、儿化韵儿化韵起着修饰语言色彩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在音节之后加一个单独er的音节,而是在音节末尾最后一个音素上附加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发生变化。

如:宝贝儿beir、豆芽儿yɑr、送信儿xinir等。

3、变调音节在连续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1)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 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语流音变的定义我们在说话时不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说,总要把一些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说出一个个句子,一段段话,形成连续的语流。

在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或者受到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的分类学习普通话,光学单字音还不行,还要了解音变现象,否则即使声母韵母声调都读得很准确,连起来说又不像普通话了。

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轻声,儿化,以及语气“啊”的音变等。

一,变调音节在连续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1、上声音节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如:“反、造反”。

2、上声音节在调上,既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其调值214变为21,也记作211(即所谓“半上”),例如:“始终、老师”3、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即所谓阳上),例如:“也许”。

二,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里,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

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1、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2、轻声在物理属性上的主要表现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3、音高上的表现是:受前一个字声调的影响而变得不固定。

4、有的轻声还可以影响字音的声母和韵母,引起音色的变化。

如:西瓜、梅花、妈妈、出来、热闹三,儿化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儿化”在普通话里起着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的作用。

1、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

例:这小孩儿,真可爱。

——这孩子,真讨厌。

2、表示少或小的意思。

例:小鸡儿小旗儿四,语气词“啊“的变化“啊”做为词句作为前缀,或是用在句前的叹词时,仍念“a”的本音。

但用在句末或句中,常遭受前一字未颤音素的危害而产生不一样的音变。

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

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

第一次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分)同化,就是两个的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1分)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比方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的音),这是调位的异化。

(1分)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了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比方“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1分)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 mәn/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1分)第二次❖在静态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语言分割成音节、音位、音素,但是在口语中,也就是在活的语言应用中,语音表现为连续的语流,连在一起的几个音要相互影响、相互适应,这就使它们在发音上产生种种变化,所谓的语流音变就是语流中的一个音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这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脱落、增音等。

❖如果原来是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它相同或相近,这就叫同化;如果原来是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它不相同或不相近,这就叫异化.❖语音的同化可以表现在元音、辅音、声调等方面,可以发生在一个词的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词与词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的困惑分析——语流音变
作者:辛凯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中旬》2012年第07期
摘要: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这四大部分,言语技能也有听、说、读、写等。

某些情况下,口语表达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不仅会对普通话的使用者产生模糊的影像,而且也会对普通话的接收者在语音、意义上产生误区,极大地削弱了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语流音变;普通话;节律;轻声;变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77-03
学习一种语言,如果只是能把每个音素或音位的音发得准确是不行,因为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中,只是一个音素、一个音节地发音,使人听起来像在念字,而不是说话。

我们说话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一连串的音组合起来连续说出来,用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意义。

连续说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适应发音器官的运动,相邻的音常常因为相互影响而使得某个音发生一些变化,于是在日常语流中形成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语流音变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意义中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也就出现了模棱两可的选择。

一、语流音变中的轻声困扰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所有的轻声音节发音都变得短而轻,但并非音高都相同,轻声音节在音高上这种差别往往取决于前一个音节声调的高低。

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后面的轻声音节念半低调(2度),例如“妈妈”;阳平后面的轻声音节念中调(3度),例如“葡萄”;上声后面的轻声音节念半高调(4度),例如“你们”;去声后面的轻声音节念低调(1度),例如“亲爱的”。

问题是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哪些是必须读成轻声的音节呢?普通话测试中的第二大题是读双音节的词,某些双音节词在孤立的环境下并不能确定是否应该读轻声。

例如,孤立的双音节词语“地道”,一种读法是两个音节都去声,作为名词表示地下坑道的意思;一种读法是第一个音节读去声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作为形容词表示“真正的”。

两种读法都正确,因此这给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应试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不同语体、不同风格的节目中也会出现轻声把握不准的情况:例如“棉花”一词,在新闻语体中“花”不读轻声,但在广播对话、主持人节目中“花”就可以读轻声,使语言更加口语化。

轻声是普通话中一个重要的音变现象,一个音节(一个词语)要不要读轻声,除了要从词义、习惯分析外,还应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节目形式、广播语体等等方面考虑,所以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要增加对音节、词汇的了解认识,善于思考与分析。

普通话节律的研究中,对轻重音以及词语轻重格式一直以来都有关注。

从赵元任(1924)提出的“轻声”概念,到他1968年对汉语重音进行的分类,以及徐世荣、周殿福(1980)提出的普通话轻重格式,都已经为我国语言学界所认同。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人又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对轻重音的声学特征以及轻重音在连续语流中的变化,进行了音长、音高和音强等多方面的考察研究。

双音节词语和多音节词语一旦进入语流成为节律单元,其轻重格式将会如何体现,各音节在节律单元内部的主次关系会发生何种变化等问题,在汉语节律研究中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人们对普通话节律的感知和把握,通常是以二至四音节组合为基础的,习惯于把二至四音节的词语作为“囫囵的”整体,当成表意和节律的基本单元加以运用。

因此二至四音节组合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轻重格式。

而在五至七音节组合中,我们比较难以找到轻重变化的规律。

其原因:一是内部结构的组合关系多样,如五音节跨语节可以有23组合、32组合、14组合、41组合、2+轻+2组合等等;二是每种组合的各部分词语一般会保留原来轻重格式的痕迹,使得跨语节中的轻重变化比较复杂。

关于汉语节律单元内部轻重音及其声学特征,或许能够从一个角度得出新的结论,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双音节词语和多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究竟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是很值得探讨的。

二、语流音变中的变调困扰
仔细品味一段连续的语言时我们发现,音节在连续时,相邻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普通话中的变调现象。

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我们要了解变调首先要知道普通话中四个声调的调值,如图所示,阴平调值为55,属高平调;阳平的调值为35属中升调;上声的调值为214属降升调;去声的调值为51属全降调。

1.上声变调不准确。

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上声音节单念或上声音节在句尾时,上声音节仍然保持原本的调值(214);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原本的(214)变为(21)即所谓的“半上”。

例如,始终、产生、指挥、紧张、打击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即所谓阳上,例如,也许。

有人在上声音节与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会出现小幅度的误差,把应该变为21的上声变成了212或213,把“半上”误读成了接近于“全上”。

也有一部分人在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把应该变为35的上声变成了34,也就是所谓的“半阳上”。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对于声调的训练是十分重视的,而对于调值精确度的把握尤为强调。

但是,也存在着重静态训练而轻动态调节的问题,语音发声研究中对普通话的连调模式和调域变化的关注还不够。

就连调模式来说,它是音节组合中声调变化的基本模式,将其把握好是语调自然的基础。

教学中,有双音节词语后音节调值高点要高于前音节的说法,这种解释其实并不准确。

孤立词语单念时也许可以是这种音高变化状态,而一旦进入到语流中,词语的连调模式会跟这种音高变化很不一样。

一般来说,后音节调值高点会低于前音节。

如果声调教学能够引入“调域”的概念,用调域的前窄后宽的变化来说明词语声调的连续变化,不仅
会解释得更清楚、准确,也更便于理解和把握。

从连续语流中语调和节律的调节来说,只能运用调域的概念,才更具有解释力,把握起来也才有一定的可控性。

2.“语尾下坠”的问题探究。

“语尾不坠”是播音中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语调处理的一种技巧。

这种形象化的表述,在播音理论中并未作严格界定和具体解释。

“语尾”主要应该指语句(全句和小句)的末尾,所谓“不坠”是与“下坠”相对而言的。

就普通话的一般口语来说,各层级节律单元在音高上不同程度的下倾趋势,会使其末尾音节的音高下落到较低点,通常表现为末尾音节调域下限的向下延伸和加宽,尤其是语句末尾,较低点下延更为显著。

这种节律单元末尾音节“低音点下延”可以说是“语尾下坠”。

播音中的调域变化与此不完全相同,语篇之中各语句末尾音节的低音点往往不充分下延,这就给人造成了“语尾不坠”的感觉。

其实,所谓“不坠”并非低音点完全不下延,而是不充分下延。

语音的下坠与否,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简短的陈述句的句尾(相当于语篇末尾)通常是会下坠的,而较长的陈述句(可以包含若干分句)在语意未尽之前,各分句末尾往往会有“不坠”的情况,直到语意表达完了才会出现句尾“下坠”。

“下坠”表明一段话语的结束,或者话语的转换,而“不坠”是保持话语连贯性和持续感的需要,同时可以向交谈的对方表明话语尚未说完。

播音跟一般口语交际在表达特点上有所不同,比如其表达的内容不是原发性的而是再造性的,其话语结构书面语色彩较浓,长句很多,其语境是跟虚拟对象(听众和观众)的交流,其表达过程需要边看边播,这些因素都可能不自觉地造成不同层级节律单元末尾出现语尾不适当下坠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表达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因此,在播音中提出“语尾不坠”的语调处理方法,目的是解决播读语句太碎、内容太散、语意不连贯等问题,它使得播音“连贯流畅”的特点更加鲜明。

当然,这一技巧与一般口语交际的语调变化规律并不矛盾。

任何语言的语音变化都服从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语音的变化规律不是可以应用于任何语言的一般规律。

即使我们能按照普通话声韵调的要求单独发好每个音节,但在语流中,由于不能熟练把握音素和音素、音节和音节、声调和声调之间互相影响所产生的语音变化,所以听起来,仍被认为是不规范的普通话。

因此,我们在掌握汉语普通话音节三要素(声、韵、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规律,就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弘毅.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2]郝铭鉴.咬文嚼字合订本[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3]李晓华.新闻播音节律特征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陈竹.节目主持人实用口语训练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杨立岗.正音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6]孙海燕,刘伯奎.口才训练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吴郁.节目主持能力训练路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8]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9]郭浦澜.话剧台词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10]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12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