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内涵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健康保障
提供全面、公平的卫生保健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
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教育与文化
教育普及
确保基础教育普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 公平。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鼓励文化多样性,推动 文化创新。
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公正与公平
机会平等
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并 从中受益。
分配公平
在资源分配和财富积累方面,应遵循公平原则,避免 贫富差距过大。
社会包容性
尊重和保护不同群体的权益,消除歧视和排斥现象, 促进社会和谐。
人口与健康
人口管理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 展。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重 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责任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 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投资
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投资决策中,积极投资绿色产业、环保 技术等领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个人可持续发展行动
节约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应节约用水、用电、 用纸等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强调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伙伴关系,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持续性原则
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超过环境的承 载能力。
效率性原则
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浪费,以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0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0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被称为“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 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 观或顿悟的性质,其中道、儒、佛 三家是主要代表,它们的环境保护 思想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启 蒙。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以老庄为代表, 道家哲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 天人关系,提出“天”与 “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了宇 宙生命统一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 涵与特征
一、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2个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 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 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同时也包含不侵犯国家主权,可持续 发展涉及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公平, 创造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以 实现各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还 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加强自然资 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持者生态环境良 性循环和经济增长。
• 环境破坏是受上述趋势多种因素作 用的结果,增长速度将超过人口和 工业的增长。由于地球的有限,这 五种趋势的增长是有限的,如超出 这个极限,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 突然无可挽救的瓦解。 • 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经济无限 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 来迫使增长停滞又是难以接受的。 人类社会应该走最可取的道路—人 类自我限制增长。
• 3、取用有节,物尽其用 儒家注重经世 治国,他们所倡导的“礼义”政治是一 种有节制的政治,要求统治者要节制自 己的行为,克制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 把节约人、财、物上升到国策的高度。 儒家提出“政在节财”的主张,主要是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 它客观上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因为, 节财就包括要节制利用自然资源,节制 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避免对自然的掠夺和 浪费。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知识文章】一、引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环境保护包括水质保护、大气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依赖于环境的保护。

1. 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 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环境保护的目标。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和危机,而可持续发展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出路。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排放、关注环保公益活动等,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国家层面,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层面,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各国之间应加强环境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共同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 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社会系统
生活废弃物 人的管理调控 劳力、 科技等 生产废弃物 经济系统 环境资源 生态系统 环境 资源
产品生产 制造
产品包装 运输
产品批发 零售
原材料加 工
产品使用 回收
资源的摄 取
环 境
产品废弃 处理
总结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展—从概念到行动
随堂演练(见学案)
1、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是 ( ) A A.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2、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是 ( ) C A. 使用一次性产品 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 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 发展原则是 ( ) B A. 共同性 B. 持续性 C. 公平性 D. 阶段性 4、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节 约 、 适 度 消 费
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具有的特点:
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 志的是 ( ) C 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 C.无氟冰箱 D.一次性木筷
循环经济的表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说白了就是“咱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还得想着将来的日子。

”就像咱们平常买菜,不仅要看价格,还得考虑新鲜度和健康嘛。

要知道,眼前的方便,可能会给未来带来麻烦。

举个例子,现在吃的快餐虽然美味,但如果总是这么吃,身体可就受不了啦。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实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升社会福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大家都希望生活得更好,但这可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是要考虑到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1.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到环境,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远,甚至有些无聊。

可是,环境可不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就像我们的家,如果墙壁开裂,地板起翘,谁能安心住下去?同样,地球也需要我们好好照顾。

空气质量差、河水污染,听着就让人心慌,没准哪天就得背着氧气瓶出门!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咱们得采取一些措施,像是减少塑料使用、推行绿色出行,真的是有必要的。

1.2 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再说说社会公平。

咱们都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总是有些“曲高和寡”。

有的人富得流油,有的人却连三餐都成问题。

这可不是长久之计,社会的和谐可不是靠富豪们的“撒钱”就能实现的。

我们要通过教育、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来缩小这种差距。

想想,如果大家都有机会,未来的社会肯定会更加美好,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2.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那么,咱们该怎么实践可持续发展呢?这可是个“大工程”,可不能光靠喊口号。

2.1 绿色科技的运用首先,绿色科技得上场!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城市里都是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生活会多么方便呀!这些科技不仅环保,还能省钱。

比如,家里装上太阳能发电板,夏天用空调再也不怕电费贵得离谱。

而且,技术进步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像是智能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垃圾,还能让大家养成好习惯,真是“事半功倍”。

2.2 与公众参与再者,也得跟上。

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作用可大着呢!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提供税收减免、设立绿色认证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消费水平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形成不可持续的生产 方式和消费方式,产 生资源、环境危机
实现清洁生产、文明消 费及生态、社会、经济 的全面协调发展
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浆料
发甲 酵烷 器
废 水
甜 加工过程 菜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为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环境, 做些什么……?
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 育和培训活动; 购买环保标志的商品; 实行垃圾分类; 减少过度包装; 倡导简朴生活; 拒食野生动物; 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随堂演练: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内容(目的):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 个人人享有平等 、自由 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 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发展、环境的观念 4.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公平的观念 5. 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发展、环境的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发展历程
1980年: 1987年: 1992年: 2002年:
概念提出 下定义 通过议程,从概念推向行动 审议执行情况,提出战略、措施
四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活动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的目的、特征、结果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梳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水平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表达公平。

(2)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把消除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环境 D.城市化(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和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必须采取.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世界各国实行国际协作,共同解决酸雨蔓延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向推动的过程。

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及承担的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填写下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

发达国家阶段的协调发展【检测与评估】1.以下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事件B.巴西大量采伐热带雨林,增加国民收入C.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战略D.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3.以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方式是( )①自带篮子或布袋购物②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③拒绝使用任何一次性商品④处处以车代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预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殊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赋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其社会学的内涵、经济学的内涵、生态学的内涵和伦理学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强调的是“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离开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在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夸姣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是在不破坏资源、不牺牲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就要求在生产中采取清洁的生产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少排不排废弃物、保护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核算中等等,从根本上转变对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内涵:1980 年 I UCN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际上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还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合理保护。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产业的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为关键。

2. 社会公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与公正,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这意味着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提倡对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平衡,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保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意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环境,构建绿色家园:可持续发展倡导环境保护,对于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构建绿色家园,为后代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保障资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确保资源供应的持续性。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才能有效避免资源的枯竭和短缺,保障人类的发展需求。

3. 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促进经济的繁荣,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增强国际竞争力,塑造良好形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际性的发展理念,通过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5. 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全球合作: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的合作与发展。

只有通过共享发展的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思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答案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

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 (1)阶段和目标(2)特点: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探究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答案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人的管理调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图,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A 对。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1
新闻:中国式节能减排冲刺:限电 限产
截止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心急如焚,强制 性限电措施大有蔓延之势。尽管发改委出面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超乎寻常的做法,但同时仍强调,国务院要求各地 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淘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对于此轮强制性色彩浓重的节能减排风暴,业内议论纷纷。争议主要集中于限电限产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是否具有 可持续性?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毋庸置疑,但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 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 不过,节能减排显然不是简单的拉闸限电。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 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既然是好事,但也需要科学的办法加以配合和引导。 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 指标。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 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 启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页,产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
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资源代换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资源代换原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资源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程度 的不同而逐步升级,基本趋势是高级资源要素提到低级资源要素。
资源代换发展顺序:
采集和渔业时期 农牧业时期 工业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实际情况则是,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 钢铁和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减排的难度,也导致减排任务陷 入了尴尬境遇。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需要”体现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 利。环境保护并不是目的,而是要给予当代及后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让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 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因此,发展是满足“需求”的根 本手段,但是应如何看待这“人人平等”的发展权利呢?可持续发 展理论中就提出了一个条件约束——“限制”。“限制”是持续的 保证,没有限制也就不能持续。人类的发展和需求应以地球上资源 的承受能力为限度。满足人类基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是人类享有的权利。但这应当坚持与自然相和谐,而不是凭借人们 手中的技术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 追求这种发展和权利的实现。
环境管理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三种不同观点
➢ 可持续发展观 ➢ 不计自然成本的传统经济增长观 ➢ 消极保护自然的零增长观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与深化
•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区域 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层次体系及其调控——行政职能体系 区域联合(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促进区域走向联合,走向区
域经济一体化)例: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利益的协调 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1. 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按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充分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需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2. 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社会公正、公平和包容,实现人类福祉的持续提高。

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们的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资源有效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第27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7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并使未来人类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①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高投入、高消耗、高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污染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①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②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微点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内涵【摘要】“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一理论和唯物史观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扬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性,理论发展,本质及现状,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逐渐激化让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显突出。

90年代中期,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个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渐入中国人的眼球,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它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国家战略。

由此可见,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而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形成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简单地适应自然、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然界的人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维护其与自然的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直接目的是解决生态恶化的困境,寻求克服传统发展方式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

透过理论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出,它谋求的是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协凋,以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种思想。

它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

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以更加实际的话来定义,可以引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话“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让我们知道这种发展方式是多么不明智。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污染的关系。

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及现状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是创新,就是在价值观上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发展模式。

而传统的发展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整体性、有机协调性和以人为本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可持续发展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着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在文化维度上,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

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

追求的是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纵向关系上注重把持续的和长远的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所以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效益,而是整体的、长远的效益。

而长远的效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

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国家也不会有长远发展。

有机协调性是指它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密不可分的巨系统,各部分是相互规定、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强调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保持整体稳定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注意发展的极限,遵循适度的原则。

该理论实际上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一是自然的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是社会的可持续性。

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不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以牺牲一个方面为代价的发展都称不上是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则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是该理论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的地方,而一旦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问题,那所有的发展都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力。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展现。

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和经济特征,但从总体上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涉及学科庞杂、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概念界定模糊等许多不足,尚需要大力完善。

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没有在所有人心中扎根,由此导致的问题很多。

主要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存在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定义难以准确有效地界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知识传播不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不够完善、人民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够等等。

三、如何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许是因为理论部分不够踏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而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问题,首先要提出的就是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立法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本身就是寻在一些问题的,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数据难以采集等内生或外生缺陷造成的。

而我们需要做的,无非是研究和探索作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赋予其新的内容,让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

而想到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又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不断实践,探索:1.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立法的影响。

环境法能够成为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成果最为活跃的法律领域,是达到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因为环境法更加重视预防原则、综合整治、全过程管理、综合管理、源头管理、总量控制、集中控制和区域控制。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作为环境里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本质含义: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决策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

2.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就是指某一种可以用来判定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则。

制定这样一种规则的原因在于更好地判定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自己的判定更具合理性。

而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则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来制定不同的规则,这对以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倘若用一个以发展的地区的规则来要求一个欠发展的地区,那么这个地区的发展将处于一种滞后状态。

而这也是我们不想到看到的情况,所有,因地制宜,制定一个社和地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是不可或缺的。

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体系的建立,由于它涉及到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的横向网络。

3.邓小平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经济文化仍相对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确立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显然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的、崭新的复杂课题。

在这方面,从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吸取营养,特别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得到启迪,无疑有重要。

(1)树立系统、整体和全局观念。

(2)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3)建构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理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而.人只有自觉地把握与自然之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地做到弘扬人的主体性才能“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来”.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 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1. 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

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4.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

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

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但是在促进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切不可丢弃可持续的观念,一旦牺牲了环境就难以在补救。

6.阶跃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