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职能间关系与发挥财政的收入再分配作用
修正式税种和税率 、支出范围和规模 , 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保持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这一时期, 我国财政学界基本形成了
财政具有分配 、监督和调节三大职能的共识。[ 十四大确立 了我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 , 强调 经 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市场机制 , 市场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 , 标志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 用。 个新时代 , 也推动着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有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大讨论在 财政学界形成 高潮 。随着我国社 我国对财政职能认识的历史回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 我国财政学界对市场经济下 财政职能定位是国家财政制度的起点和基础, 决定着财政在国 财政模式或财政类型的研究 、探讨和争鸣, 逐步将其定位于市场经 民经济 中的 地位和作用 , 影响到财政制度中各种基本制度的安排 , 关 济和公共财政 的内在一致 『 生 上 。1 . 9 9 8年底 , 财政部提 出了构建我国 系到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 。各国的发展路径和 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 目标 , 从此,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成为 发展模 式影响各 国对财政职能的定位 , 因而对 国家财政职能的认识 全社会 的共识 。学术界对公共财政的职能有 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 普 也是伴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深化 。财政在再生产过程 遍认为资源配置 、收人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是财政 的三大基本职 中的地位是处于分配环节 , 国家财政职能就定位于分配社会剩余产 能。 品。全 国主要财力集 中在财政手 中, 然后 由财政根据计划再分配到 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 国家将一部分社 会资源集 各地方、各行业和企业 以及各人手中。因此,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 中起来 , 形成财政收入 , 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 ,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 财政职能主要职 能是对社会生产全过程的分配及其派生出的监督 品或服务 ,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弥补市场缺陷, 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 职能。 源配置。财政 的资源配置职 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 2 0 世纪7 0 年代末开始 以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 源的直接分配 , 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革, 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 推动 了我国经济管理 二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主要是对市场初次分配结果实施 体制 的改革。十二届三 中全会加快 了以城市 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 再分配调节。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 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 制改革的步伐 , 而当时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 口是财税 中所 占份额施力 1 1 影响, 以公平收 ^ 分配 , 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 ^ . 分 体制改革, 以 “ 利改税”作为对国营企业 “ 简政放权”、 “ 减税让 配格局 , 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财政 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 利”的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 , 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纯收入分配 调节、转移 陛支出( 如社会保障支出、 救济支出、补贴) 等手段来实 方式 , 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在这种 现。 情况下,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 科学确定、及时 三是财政的调控经济职 能。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
财政基本职能
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3
经济稳定和 发展职能
重点: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 用状况下的稳定; 意义: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
来经济结构的完善、经济增长质
量的挺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 求的基本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 投资需求水平;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 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保的投入,加大对科技、 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保制度等。
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 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 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 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
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 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
考点: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序号 职能名称
含义
范围
机制和手段
1
资源配置职能
社会资源集中形成财政收入;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国家安 全支出、一般公务服务支出); 2.社会需要而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准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公共卫生、 科技、公共工程); 3.对社会资源的引导支出(如矫正外 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1.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继承税、 遗产税等收益调节;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极 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 人,如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 移性支出);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 (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和服务、住房)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活动。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又称公共物品,是指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
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消极或影响的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费用或获得报酬的情形,又称外溢性、外部性。
4、自然垄断:如果某个行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那么独家经营的效益远胜于多家竞争,这样一来必然形成垄断,这种垄断就是自然垄断。
5、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6、帕累托最优: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其他人的状况变坏的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7、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强调分配规则的公平,它要求经济主体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遵循相同的竞争规则,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比例。
8、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强调分配结果的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则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
9、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10、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也就是说,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他人享用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1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使资源可以合理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部门,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1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税收、转移支出等手段对参与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13、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指的是政府必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和任务。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
一定的强制性。
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转
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
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例题12:07年多选】下列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手段中,属于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有()。
A.征收企业所得税B.征收遗产税
C.开征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D.征收个人所得税E.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答案:ABCD
解析: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之一是加强税收调节。
E属于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例题13:05年多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是()。
A.税收
B.转移支
付 C.公共支出D.国债 E.财务管理
答案:ABC
【例题14:课后题第9题】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职能的范畴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发
展 D.经济稳定答案:B。
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1、公共财政收入分配
职能的含义:
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
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
一定的强制性。
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转
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
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例题12:07年多选】下列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手段中,属于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有()。
A.征收企业所得税B.征收遗产税
C.开征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D.征收个人所得税E.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答案:ABCD
解析: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之一是加强税收调节。
E属于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例题13:05年多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是()。
A.税收
B.转移支
付 C.公共支出D.国债 E.财务管理
答案:ABC
【例题14:课后题第9题】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职能的范畴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发
展 D.经济稳定答案:B。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基本知识
税:让富人相对变穷;社保:让穷人相对变富
/zt/2010/fzl/index.htm
2020/3/16
④信息不对称
或信息不充分,交易双方获取信息的地位不平 等,掌握的信息不平衡。
国防、国家安全、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
2020/3/16
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 财政的首要职责。
②外部效应
一个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的影响, 即市场不能正常付费的收益和不能正常弥补的损失 。
外部正效应:效益外溢--内部效益外部化(教育 、美化环境、公益事业 ----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减 免税----强化正外部性);
私人产品
2020/3/16
准公共产品--教育
Ⅰ类
Ⅱ类
基础教育
中高等教育
Ⅲ类
职业教育
公共性程度
2020/3/16
私人性程度
准公共产品的进一步分类(二): 按特征
A.效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 。
教育 公园
2020/3/16
B.拥挤性公共产品。
高速公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3/16
C.具有消费上竞争性的公共资源
2、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 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为主要 支出内容的财政模式)。
2020/3/16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自然经济
家计财政
计划经济
国家财政
市场经济
公共财政
外部负效应或“外部不经济”:成本外溢--内部成 本202外0/3/1部6 化(环境污染----征税、罚款、许可证);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1.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GDP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为依据,即各种收入首先是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
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为探讨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必须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入手。
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寻求本国财政支出的最佳规模。
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1)经济性因素。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1、税收 • 2、公共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 • 3、政府投资 • 4、公债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1、按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中发挥作用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 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2、按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 济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财政政策
• 3、取得的成绩 • (1)拉动了需求和GDP的增长 • (2)办成了多年想办的大事 • (3)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 ( 4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 距 • ( 5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 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4、存在的问题 • (1)国债使用效益不高,出现 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 (2)会引发财政风险
文盲率(00)
• • • • 美国0.6% 日本0.3% 中国6.72%; 2010年为4.08%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2000年)
• • • • 产业 世界平均 中国 美国 德国 第一 5.2% 17.6% 1.7% 1.1% 第二 31.4% 49.4% 26.2% 28.4% 第三 63.4% 33% 72% 70.6%
• 采用政策 工具: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所得 税、转移支付 社会有效需求
• 调节对象:民间投资
2、设计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和社 会救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 度,使其起到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使经济达到自动均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不超过1500元
• • •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的财政情况,对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公平和社会公正。
首先,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包括对税收收入的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来获取财政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分配给不同的领域和对象。
例如,政府可以将税收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扶贫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税收分配,政府可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其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也包括对非税收入的合理分配。
除了税收,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财政收入,如国有资产收益、国际援助、债务收入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将这些收入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领域和对象。
例如,政府可以利用国有资产收益来支持公共事业的发展,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最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还包括对地区和个人的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富差距。
例如,通过调整税率和所得税制度,政府可以提高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以达到财富再分配的目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弱势
群体提供救济和保障,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职责,通过合理的税收和非税收入分配,实现公平、公正的财富再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论述财政的职能
论述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资源的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年复一年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资源是有限的,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源却日益显得匮乏甚至稀缺,因而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所谓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指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经济结构和地区结构。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某种经济手段或组织方式,使资源能够达到充分利用。
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种,如计划配置、市场配置、财政配置等。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配置机制是不同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是计划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配置起基础作用,但必须以完全竞争为条件。
然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想,由于投机、垄断、信息失真等现象的作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场机制。
此外,一部分非生产领域也消耗资源,而市场配置对这部分领域是失效的。
例如,公共物品和劳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不能通过市场提供的。
因此,无论是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单独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协调和补充。
在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增强的今天,由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分配就成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通过财政的收支活动,安排或调整一部分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2)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范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对经济活动主要是参与、调节、引导、补充,因而财政配置的范围,一是市场配置失效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产品方面,如外交、国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科技、环保、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对公共资源的管理;二是对外部效应的干预,如控制和治理废水、废气、废料等环境污染,实施森林保护、城市绿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垄断行业,如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四是对短缺资源进行保护或调配。
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原则上讲,属于市场分配的企业职工工资、利润、租金和股息收入等,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财政分配的范围是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二是规范工资制度。
主要是由财政供给的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货币化,取消变相的实物工资等等。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比如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差距之内,实现社会基本公正;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不同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配等等。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进一步转变和强化财政职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转变和强化财政职能势在必行。
从规范政府职能入手,科学界定财政职能范围,消除“越位”和“缺位”。
能否界定好财政的职能范围,关键看政府的职能究竟能否规范化。
规范政府职能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政府职能标准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纠正市场失灵。
真正把市场能完成的事情交由市场完成,对目前政府职能可以逐一鉴别,既可以消除“越位”,把政府不该管的、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务让位于市场,又可以消除“缺位”,把政府该管的、本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情真正管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及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
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是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
如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项目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政府就可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和集中性资金支持,防止规模不经济的产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以及补贴等方式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三是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政府一般以税收等形式筹措资金,以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为原则,提供公共商品。
财政配置职能的基本要求包括:1.比例确定,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提供公共产品是财政配置资源的首要内容。
财政简答论述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试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试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与发展含义。
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论文: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弱化及对策研究
收入分配职能论文: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弱化及对策研究收入分配职能论文: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弱化及对策研究【中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改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日益显现。
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但是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制度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无法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出现了弱化的现象。
本文从完善和强化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调节措施,对调节我国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等基础理论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并对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对策。
具体内容如下: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理论基础,内容包括: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涵义、财政介入收入分配领域的依据、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包括税收、社会保障和公共支出等以及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机理即这些手段如何作用于收入分配的。
其次,本文分析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实践,运用基尼系数来反映我们目前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存在弱化的表现和原因:主要表现在税收、社会保障和公共支出在收入分配调节过程的弱化,具体原因有:税收上税制结构的不合理、收入分配领域的税收存在缺陷和“缺位”以及税收征管工作不力;社会保障上支出比重低、范围窄和统筹层次低;以公共教育支出为例的公共支出存在支出比重低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最后,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分配存在弱化的问题,在明确强化我国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和思路的基础上,在税收、社会保障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收入差距问题变得严峻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差距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
但目前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职能明显弱化,造成调节收入差距机制缺失。
为了抑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必须回归,机制必须健全。
关键词: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差距;财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变得严峻起来。
比如,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重要指标之一的基尼系数,我国已从1979年的0.33上升到1995年的0.445和2000年的0.458(孙立平,2001),远远高于日本1993年的0.249、德国1994年的0.300、法国1995年的0.327、印度1997年的0.378与美国1997年的0.40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
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但收入差距过大则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相关,因而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财政分配职能重任:调节收入差距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必定会产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结果。
这是因为私人能力和天赋的差异会形成收入分配的差距,私人财富的收入会拉大个人收入差距,遗产和赠与会使收入和财富差距进一步拉开,甚至由于它的累积效应会形成贫富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收入分配差距从效率角度上说是社会需要的,但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则必须矫正。
而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全社会的和规范的再分配活动,而政府的这种活动又主要是通过财政进行的。
从西方国家的财政实践看,西方国家的财政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虽在20世纪以前,西方财政很少参与收入分配,但并不意味着西方财政全然不介入再分配领域。
早在1572年,英国开始征收“济贫税”和兴办教养院,1601年则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并制定了《教区救济贫民税法》作为对《济贫法》的补充。
到了19世纪末,政府开始较大规模地介入收入再分配领域。
比如,德国俾斯麦政府开始实行有国家补助的向劳动者提供津贴的社会保险计划,先后通过了疾病、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立法,开创了有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财政中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更加突出了。
例如,按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估计,1985年美国最上层的1%的家庭所挣的总收入,几乎是占总家庭数20%的最底层一组所赚取的3倍。
而转移性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津贴、失业补助和福利支付,以及由政府支付给家庭的食物券、医疗补助等非货币转移性支付预算,则主要流向收入的最底层。
比如:占总家庭数20%的最底层一组获得的转移收入占整个转移性支付的27.7%,占总家庭数20%的第二个底层一组获得的转移收入占整个转移性支付的26.1%。
美国正是通过这样的转移性收入,缩小了最底层收入的家庭与最上层的收入差距。
按照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不适宜由地方政府来行使。
因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行使再分配的权力,则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地方间的差别税收、差别转移支付等制度,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不合理流动,以致缺乏经济效率。
鉴于地方政府实行收入再分配的低效性,为使收入再分配政策出台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收入再分配这一功能应以中央政府履行为主。
由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运用政策手段的话,就可以避免居民通过移居来避税或通过移居来竞相享用政府转移支出的现象。
根据这一标准,收入再分配就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是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进行的。
具体说来,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的征收;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的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其他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一些投资性支出等等。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调节收入差距机制缺失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所以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出现收入差距本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这种市场缺陷应当由政府通过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来弥补。
但是,因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分配职能长期以来重点在于宏观的国民收入分配,政府热衷于投资铺摊子,对亏损企业不惜进行财政补贴,导致对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出现“缺位”,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
下面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一些初步分析。
1、财政收入调节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原因首先,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偏低使得中央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削弱。
中央政府要履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责,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力。
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至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一比重1980年为25.7%,1990年为15.8%,1995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0.7%。
1996年后有所回升,1997年为11.6%,2000年为15.0%,2002年为18.0%。
而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5%左右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可是,我国从1980年至2002年的20多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25%以下,有的年份甚至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此外,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偏低,1993年仅为22.0%,1995年为52.2%,1996年为49.4%,2000年为52.2%,2002年为55.0%,而世界多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都在60%以上。
因此,我国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明显偏低。
两个比重的偏低影响了我国中央财政职能的发挥,削弱了中央财政对不同群体进行收入差距调节的能力。
其次,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弱化。
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税收也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国际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国家就是通过设置比较合理的税制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等税收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的。
而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弱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税制结构不合理。
不合理的税制结构主要体现在税种结构的不合理和税负在不同所有制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
从税种结构的不合理来看,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事实上建立起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类税种在税收总额中占绝对比重。
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的比重过小,而同样具有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社会保障税、财产税、赠与税和证券交易税等还没启用。
这就使得体现税收收入分配职能的税种收入在总税收中的比重过低,税收公平分配功能的发挥空间相当有限。
例如,200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716.0144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仅为4.4%;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稅和遗产税仅占2%。
2002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 6.4%。
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都在10%-30%之间。
再从税负在不同所有制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内,税负的基本情况是:国有企业高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高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高于股份制企业。
税负不均衡还突出表现在以矿产资源、原材料为主导的西部地区和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三省的税负较高,结果导致越贫困、越不发达、结构调整越困难的地区的税负越重。
近年来,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虽有所改观,但还没有根本扭转。
二是个人所得税制不完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尽管发展较快,但由于时间太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主要问题有:实行分类税制,不能综合计算个人收入并加以有效调节,造成所得来源多,分项收入少,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交税或少交税;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不合理,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最低税率、边际税率均规定过高;税收扣除未能考虑纳税人赡养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能力等因素;资本财产性所得课税较轻,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经营所得税负太轻。
比如,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约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0%以上,年纳税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人次,利息所得约占个人所得税的25%,年纳税额达到300亿元;我国20%的人占有80%的个人金融资产,但占有80%个人资产的人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只占10%;农民的收入低于市民,但农民的赋税种类及数量多于市民。
因此,个人所得税制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弱化。
三是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
税收征管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全面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征管手段不科学,对偷逃税者的惩罚力度不够。
从个人收入监控体系来看,税务部门难以根据个人支付情况和个人财产变动情况来掌握个人的真实收入,并据此核定推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目前中国也未规定各有关经济部门将其掌握的有关个人收入的资料及时传送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难以对个人收入进行有效的监控。
从征管手段来看,目前大部分地区征管手段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不少税务工作者受“长官”意识支配,加上百姓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在征税工作中,也是方法简单,对纳税人态度粗暴,甚至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使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得到相互理解和沟通,而且会形成他们的紧张关系,增加征税工作的难度。
从对偷逃税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严厉的法律措施,税务机关对偷逃税案件惩罚力度不够,出现了以权代法、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部分纳税人恣意偷逃国家税收。
例如,据统计,全国国有和集体企业偷税面约占50%-60%,个体和私营企业偷税面达90%以上,偷漏税和任意减免的税款额占税收总额的20%以上,每年全国税收泄漏总量达500亿元左右。
2、财政支出调节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原因如果说财政收入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来进行的话,那么,财政支出职能则应主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平等提供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以及通过恰当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等来进行。
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这些方面都还没有起到它们应有的作用。
第一,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太低且不合理,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微弱。
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一种补救。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手段。
在很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成为中央政府支出中的第一大支出。
比如,1987年,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政府支出的比重,美国是31.1%,英国是31.6%,法国是38.5%,而瑞典则高达50.8%。
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数额很少,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1998年为1.58%、2000年为1.34%、2001年为1.41%、2002年为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