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仁怀市茅坝中学黄贵海古典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载体。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抓好古典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占有十分重要的席位。因而,对古典诗词的教学也令教师们颇费心机。有的主张广采博收的阅读积累,有的主张题海战术,有的主张举一反三的触类旁通。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紧张、课时有限的学生,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作品。所以教师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必须把教材作为范例,以方法为核心,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解读、鉴赏能力。那么,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应该如何构建呢?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我国传统的诗学理论,是古人读书的法宝,也应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避免牵强附会。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背景与作品产生的背景因素,不能脱离文本作者来解读作品本身。因为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时代、一定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割断这种渊源的解读只能是悖论。所谓“以意逆志”,就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理解去推测作者的原意,尽量还原作者的本意,尽量减少解读的误差。比如,我们在读王维的诗歌时,就要大致了解王维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即以张九龄罢相为标志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积极用事,后期归隐山林,遁入佛学;因而前期的诗写得慷慨激昂,后期主要写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诗。二、整体感知意境意境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是指诗词中诗人通过具体物象描写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整体的艺术氛围。所以对古诗词意境的把握也只能从整体的感知着手,而不能是细致入微的解剖麻雀式的肢解。例如,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中所传达出的那种清幽、恬静、闲适的氛围。读杜甫的《登高》就要感知出诗中传达的那种宏阔、凄清的境界。当然诗歌的意境也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整体组合,并渗透了诗人主观体验、感情情绪呈现出来的“神与物游”的境界。所以在读诗歌时必须调动学生以想象为中心的心智活动来进入诗词的意境,让他们头脑中再现诗中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构成等图景,让他们体验诗的主体与客体、写景与抒情是如何融合的。读《登高》时,就要明白诗的首联,诗人一连用六个意象(秋风、苍天、清猿、洲渚、白沙,飞鸟)并置,传达出一种宏阔、萧杀的秋景图。颔联又从时空层面来进一步扩张意境。此时就要让学生想象站在夔门高处,面对滚滚的长江,头顶苍穹,眼前是无边的落木,周围是飞鸟盘旋、清猿哀啼,此情此景是多么令人悲怆,好一个孤独者形象。下两联就是抒写诗人当下愁苦的心绪,景令人哀,情更难堪,用哀景衬悲情,二者水乳交融,传达出刻骨铭心的艺术效果。三、分析名句一篇诗词里不可能句句是精品,其中只有一两句才是艺术的明珠,这就要求我们拈出来进行品味鉴赏,从不同的方面作审美透视。比如《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写得音韵生动,意境和谐。前两句有色彩可见,有音响可闻,传达出清幽、恬静的艺术氛围;后两句进一步发挥出视听的鉴赏功能,推出人事的和美,造出意境,使山中的秋暝增加了活泼的生机。四、品言外之义中国诗学中讲究含蓄,风格崇尚“温柔敦厚”的美学传统。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韵。诗人们在诗中大多对主旨不明说而多讲“兴寄”、“比喻”。因此我们在读古典诗词时,就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上,更多的是要挖掘诗词背后的意蕴。正如海明威“冰山理论”所言,“作品的意义只有八分之一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还有八分之七是潜藏在大海深处的。”例如在教《泊秦淮》和《赤壁》时,就要让学生明白写古意在鉴今、讽今。当然读古典诗词的基本功是诵读、品味、赏玩,背诵一定的名篇代表作是很必要的。对文史,文化常识,作家,作品知识应积累,增加我们解读诗词的背景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再者要教会学生勤于练笔。运用上述方法写一些诗词鉴赏文学,不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