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
说课课件《圆柱的体积》
谢谢
再见
三、尝试验证。
(1)通过课件演示把同样大小的硬币叠成 圆柱形,让学生感受圆柱体积用“底面积 ×高”计算的道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尝试验证。
(2)借助“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利用 “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再根据长 方体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让 学生先想一想,我们当初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计算公式的呢?课件演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转 化过程。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 “ 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 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
四、总结全课。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 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 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 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 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丰 富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引发猜想。 三、尝试验证。 四、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
。
课件展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第一幅图 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第二幅图是求圆 柱形杯子的容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来体 会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水杯的容积,实 际都需要求出圆柱的体积。从而引出“怎 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样的问题,然后板 书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 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 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 围。
二、引发猜想。
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发 学生对圆柱计算方法的猜想。因为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 都是直柱体,而圆柱也是直柱体,因此通过类比 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 “底面积×高”。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怎 样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猜想过程,体会类 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体积课件(44张PPT)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解:减少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面积 底面面积:25.12÷2=12.56(cm3)
底面半径为:
12.56÷3.14÷2=2(cm)
原圆柱的体积:
3.14×22×(20÷2)=125.6(cm3)
答:原来每个圆柱的体积为125.6cm3 。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301.44cm2;体积是401.92cm3.
例7. 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 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6.28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 体的体积是多少?
减少的6.28平方厘米 表面积是哪一块呢?
24cm
6.28平方厘米
C=6.28÷ 2=3.14(厘米) r=3.14÷ 3.14÷ 2=0.5(厘米) V=0.52× 3.14× 3.14=2.4649(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2.4649立方厘米。
502.4 ml>498ml
答:能装下这袋奶。
例2. 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12.56分米正方形,求
这个圆柱的体积。
边长
r=12.56÷ 3.14÷ 2=2(分米12.)56厘米 S底=22× 3.14=12.56(平方分米) V=12.56× 12.56=157.7536(立方分米)
12.56分米
12.56 分米
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是157.7536立方分米。 “侧面展开 图是正方形”说明 什么呢?
例3.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2.5米,高是2米。如 果每立方米稻谷约重545千克,这个粮囤装的稻谷大约有多少千 克?
粮屯体积: 3.14×2.52×2 =3.14×6.25×2 =39.25(m2)
圆柱的体积课件
总结
通过本PPT课件,你已经了解了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领域和特点。 祝你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圆柱的体积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次PPT课件,通过本课件,你将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以 及应用领域,并通过示例和练习题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什么是圆柱体积
圆柱体积是指圆柱所占据的三维空间。它是圆柱的容积,用来表示圆柱内部可以容纳的物体的数量。
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及示例
1
步骤一
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度。
圆柱体积的应用领域
1 建筑工程
圆柱பைடு நூலகம்积的计算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用来确定材料的用量和容量。
2 容器设计
圆柱体积的计算对容器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确保容器可以满足存储需求。
3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中常需要计算物体的体积,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最常用的之一。
圆柱体积的特点
• 与底面半径和高度成正比。 • 体积单位是立方单位。 • 可通过数学公式直接计算。
2
步骤二
使用公式V = π * r² * h计算体积。
3
步骤三
通过一个示例来展示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
练习题:计算圆柱体积
题目一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 高度为8cm,请计算其体积。
题目二
另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5cm,高度为12cm,请计算 其体积。
题目三
最后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2.5cm,高度为6cm,请计算 其体积。
圆柱的体积ppt课件
圆柱底面积
长方体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 ×高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 × 高
验证猜想
底面圆周长的一半
验证猜想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 × 高
h S
V = Sh
思考: (1)已知圆的半径r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 = πr2h
(2)已知圆的直径d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 (cm2 )
杯子的容积: 50.24×10 =502.4 (cm3 ) =502.4 (mL)
牛奶的体积:240×2=480(mL)
502.4>480
答:杯子能装下2袋这样的牛奶。
2.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10m, 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16份
32份
64份
发现: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合作交流
①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分别与原来圆柱的哪部分 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③转化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对应圆柱的什么? ④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验证猜想
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高
大胆猜想
hS a
b a Sa a
V = Sh
h S
V = Sh
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类比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怎样来验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是不是底面积×高?
验证猜想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的推导
S圆=πr2
圆
长方形
利用了( 转化 )的思想方法
《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
《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圆柱的体积ppt课件
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
总结词:类比思想
详细描述: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长 ×宽×高。将圆柱体视为一个长方体,其中
是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其中长、宽和高分别 为圆的周长、半径和高。通过这种方法,我
们可以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圆柱体积和球体积的计算公式 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通 过一定的变换联系起来。
02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底面积和高计算
总结词
这种方法是计算圆柱体积最常用 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测量圆柱的底面积(πr²)和 高,然后使用公式“底面积 x 高 ”计算得出圆柱体积。
通过侧面积的一半和高计算
总结词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验证圆柱体积的计 算结果。
03
圆柱体积的应用场景
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V=πr²h,其中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底面圆的半径,h表示圆 柱的高。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与圆柱有关的 几何问题。
例如,在求解圆柱的表面积时,就需要先求出圆柱的体积。此外,圆柱体积的应 用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几何问题,比如求解圆柱的截面面积等等。
详细描述
2. 体积的变形问题,如将圆柱进 行切割、拼接等操作后的体积计 算。
总结词:能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 的体积计算问题,如组合体体积 计算、体积的变形等。
1. 组合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包括 同底等高和不等高组合体的体积 计算。
3. 进阶习题演练,包括这些较为 复杂的问题。
高手习题演练
01
02
总结词:能够解决一些 非常复杂的体积计算问 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体 积计算、多维空间的体 积计算等。
03
圆柱体积与其他几何形状的联系
《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
‖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能用底 面积乘高来计算。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两个等高的圆柱,底面积大的那个圆柱体
积一定大。
2.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 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 深10m,井底直径为1m。 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作业布置 巩固发展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问题1:什么是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就做物体的体积。
问题2: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底面积×高
问题3: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圆是把圆的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
计算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这么大的柱子需要 多少木料?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了 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产生了强 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 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
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分割拼合的方法推导出援助体积 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三)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S圆= πr×r= πr2
圆
长方形
利用了( 转化 )的思想方法
πr
r
学习新知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 扇形。 把圆柱沿着高切开,再像这样 拼起来,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 体。
圆柱的体积说课PPT课件
知道r和h: 知道d和h: 知道C和h:
V=πr2×h
V (d)2 h
2
V=(C÷π÷2)2×h
第12页/共15页
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第13页/共15页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第5页/共15页
能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 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第6页/共15页
第7页/共15页
第8页/共15页
第9页/共15页
第10页/共15页
=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底面积 , 高等于圆柱的 高 。
长方体体积==底底面面积积××高高
圆柱体积 V=Sh
第11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 周长为62、8厘米。
2.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什么叫做体积?你能指出你手中圆柱的体积吗? 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第4页/共15页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说教材
•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1页/共15页
重点和难点
• 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2页/共15页
说教法、学法
•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圆柱的体积》PPT课件
面测量得到的。)
8cm
杯子的容积。
杯子的容积: 50.24 ×10 =502.4(cm3)
10cm
杯子的底面积: 3.14 ×(8÷2)2
=3.14 ×16 =50.24(cm2)
=502.4(mL) 牛奶的体积: 240×2=480(mL) 502.4>480 答:杯子能装下2袋这样的牛奶。
课堂练习
小明和妈妈出去游玩,带了一个圆柱形保温壶,从里 面量底面直径是8cm,高是15cm。如果两人游玩期间 要喝1L水,带这壶水够喝吗?
保温壶的底面积:
3.14×(8÷2)2 =3.14×16 =50.24(cm2)
保温壶的容积:
50.24×15=753.6(cm3) =0.7536(L)
1L>0.7536L
答:带这壶水不够喝。
课堂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是0.4m,长5m。如果做一张 课桌用去木料0.02m3,这根木料最多能做多少张课桌?
木料的体积:
3.14×(0.4÷2)2×5 =3.14×0.2 =0.628(m3)
“退一”法。
0.628÷0.02=31.4(张)
答:这根木料最多能做31张课桌。
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 V=π(d2 )2h =3.14×(1÷2)2×10 =7.85(立方米) 答:挖出的土有7.85立方米。
探究新知
下图的杯子能不能装下2袋这样的牛奶?(数据是从杯子 里面测量得到的。)
思考:
8cm
1.已知什么?
10cm
2.要求什么?
3.要注意什么?
探究新知
下图的杯子能不能装下2袋这样的牛奶?(数据是从杯子里
)
于土的高度有关。
两个花坛的体积
最新圆柱的体积(公开课)PPT课件
秘诀之一。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 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 食油腻厚味。
四、常用饮食养生的方法
❖ 1、三条小原则 ❖ (1)因时施食 ❖ (2)因地施食 ❖ (3)因人施食 ❖ 2、六条小常识
四、常用饮食养生的方法
❖ 因时施食 ❖ 根据四季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春季:阳气生发,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
圆柱圆的体柱积 = 底面积 ×高 V=Sh
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例4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 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一、填表。
15 3
45
40 4
160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和高( h ),你会计算圆柱的 体积吗?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 和高( h )呢?
六条小常识
❖ 定时定时定温度:三分胃病七分养,尤 其是有胃病的病人,更要注意这几点。
❖ 没有食欲不进食,没有食欲意味着脾胃 功能虚弱,强行进食只会损伤脾胃功能。
一、中医饮食疗法特点
❖ 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 物配方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饮食疗法特点
❖ 中医理论特点:整体观和辩证施治 ❖ 中医饮食疗法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食 ❖ 药食同源:中药也是由食物发展而来,
食物对防治疾病同样重要 ❖ 中药属性:四性五味 ❖ 食物属性:四性五味 ❖ 提倡先食疗后药药疗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 谨和五味 ❖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素问.藏气
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就是说 人体的营养应来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 所需的营养成分应多样化。只有做到饮食的多样化 和合理搭配才能摄取到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维持 气血阴阳的平衡。
《圆柱的体积》课件
复习导入
什么是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我们会计算长长方方体体和的正体方积体=长的×体宽积×,高圆柱的 高
体积长怎样宽计算V长呢方?体 =能ab不h能将圆柱转化成我们
学过的立体图正形方,体计的算体出积它=棱的长体×积棱呢长?×棱长
棱长
V正方体 = a3
2×0.7=1.4( m³)
V =Sh
答:圆柱的体积是1.4 m³。
(2)底面半径是3.2 dm,高是5 dm。
3.14×3.2²×5=160.768(dm³) V =πr2h
答:圆柱的体积是160.768 dm³。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 cm2 ,长为90 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V =Sh
4.挖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为10 m, 底面直径为1 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挖出的土有 多少立方米
水井内 的体积
井深
圆柱的高
已知底面直径和高:V = π ( d÷2 ) 2h
3.14 ×(1÷2)²×10=7.85(m3)
答:挖出的土有7.85 m3。
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
计算圆柱体积的方Biblioteka 已知底面积和高:V = Sh 已知底面半径和高:V = πr2h 已知底面直径和高:V = π(d÷2)2h
圆柱体积计圆算柱公的式体是积:=底面积 × 高
V =πr²Vh = S
h
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推导出不同的公式。
已知底面积和高:V = Sh 已知底面半径和高:V = πr2h 已知底面直径和高:V = π(d÷2)2h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V = π(C÷2π)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1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初步拟定以下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
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上课伊始先出示一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问:你会计算那些图形的体积?提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圆柱的体积。
(二)观察、质疑、大胆猜想师出示两组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圆柱大,由此引到圆柱也有体积。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极力想办法,找出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
怎样证明圆柱的大小呢?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自然的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从而大胆的猜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演示操作,探究新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学生的猜想,我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移植过来吗?2、圆柱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思考后就会发现圆柱和长方体都有高,但底面不同,如果能把底面转化成长方形就好了。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并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是如何转化的。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让他们把各自的发现在组内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探究出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我又课件演示,沿着圆柱底面直径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再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进而可以想到把底面平均分成的次数越多平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
最后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小结我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整个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完成“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四)、教学例6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我安排例6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五)、练习1.基础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2、拓展练习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洁清晰,一目了然,能够清楚的反映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我是本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这一条线进行教学的。
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圆柱的体积说课课件2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基于以上构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操作感悟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具体为三个环节进行教学: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现代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具体教学程序:(一)、情景引入: 1、复习:大家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吗?让学生说出公式。
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想办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2、创设问题情景。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初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课件演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转化过程。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既而动手操作。
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或更多块,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进行验证、自己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
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整个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亲自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