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地球化学系统相图与相图热力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地球化学系统相图与相图热力学

相图及其分类、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系统相图、固溶体二元系、低共熔系统相图及其热力学、出溶作用相图及其热力学原理、三组分系统相图、四组分系统相图的一般特征

11.1 相图及其分类

相平衡主要研究多相系统中相的平衡问题,即多相系统的状态(相的个数、每个相的组成、各相的相对含量等),随着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系统中有液相(熔体),还有各种矿物(固相),是一个多相系统。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个相系统中有哪些相能继续存在?哪些相会消失?有没有新相生成?各种相的组成如何?各种相的相对含量又是多少?这些问题都是相平衡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多相平衡的实验结果,可以绘制成几何图形,用来描述系统在平衡状态下的变化关系。这种图形就是相图(phase diagram),或者叫做状态图(贺可音,1995)。

相图是物质系统的相平衡信息与该系统的性质即热力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几何表达形式,有人形象地将相图称为热力学的语言。根据不同的相图,可以看断出各种物质存在的温度、压力、逸度、活度、浓度、化学势、组成、电势、pH值、Eh值等变量的范围,也可判别相转变前后平衡共存相的组合和相成分等等。因此,相图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相图不仅是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冶金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化工、冶金、材料等工业部门制定生产工艺的理论依据。根据稳定平衡相图,可以判断物质稳定存在的温度、压力、逸度、活度、浓度、化学势、组成、电位、

pH值等变量的范围,也可判别相转变前后平衡共存相的组合和相成分(殷辉安等,2002)。

相图不仅对地质学理论研究有用,对于指导人们的生产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硅酸盐工业中,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传统硅酸盐制品的形成过程,都是在多相系统中实现的,是将一定配比的原料经过煅烧而形成的,一般要经历多次相变过程。通过相平衡的研究就能了解在不同条件下,系统所处的状态,并能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控制这些变化过程,生产出预期的产品。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一般都是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确定其矿物组成。若根据所需要的矿物组成由相图来确定其配料范围,可以大大缩小实验范围、节约人力物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贺可音,1995)。

相图种类繁多,可根据许多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相图的维数划分,可分为二维(平面)相图、三维(立体)相图;按照物质系统划分可分为合金相图、水盐相图、矿物岩石相图等;按照相图坐标变量划分,可分为P–T、P–X、T–X、X i–X j、W i–W j、P–lg a、T–log a i、lg a i–lg a j、P–lgf、T–lgf、lg f i–lg f j、P–μi、T–μi、μi–μj、Eh–pH等二维相图,及P–T–X、X i–X j–X k、T–X i–X j、T–W i–W j、P–T–lg a i、P–T–lg f i、P–T–μi等三维相图(殷辉安等,2002)。

在地球科研研究中,相图主要用于确定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地壳和地幔内矿物岩石稳定存在及转变的温度、压力、成分范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变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等等(殷辉安等,2002)。

自由度是指要彻底描述平衡系统所需要的变量数的最小值。对于含有C个组分、P个相的平衡系统,存在着无变度(自由度F=0)、单变度(自由度F=1)、双变度(自由度F=2)、多变度(自由度F>2)的情况。

无变度系统:该系统中存在P=C+2–F=C+2种相;

单变度系统:存在P=C+2–F=C+1种相;

双变度系统:存在P=C+2–F=C种相。

穆克敏、李树勋(1988)对相和组分做了深入论述:

相(phase):指系统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成分均匀的部分,相与相之间可机械地分割开,或至少能在测试技术上区分开,即相与相之间有物理界面。一种相可以含有多种物质,如不同成分的气体均匀混合物为一种混合气相;溶液为液相;而不相混合的液体为不同的相,例如水和油为二相。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不同条件下可呈现为不同的相,例如水–水蒸气–冰、石墨–金刚石、石英的多种变体等。固溶体系列中不同的成员(如斜长石)为不同的相。由此可知,环带构造斜长石的各环带为不同的相。条纹构造的主晶和客晶为不同的相。同一系统内同种相可以呈现若干单体,不一定连接成片。例如液相可为若干液滴。同一矿物相可为若干晶粒。

组分(component):是系统中独立的物质组成部分。一般是指构成系统中所有各相而采用的最少数目的个体物质种类。例如在SiO2–H2O系统中,可以认为SiO2和H2O是两种组分,系统的组分数C=2。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中包括有CaCO3、CO2、CaO三种形式的化合物,即可出现三种相。根据反应关系式CO2 + CaO = CaCO3,可以选用其中两种作为独立的组成部分(例如CO2、CaO),即“组分”,而第三种(CaCO3)不是独立的,可通过选定组分的化学反应而得到。这个系统的组分数目为C=2。

11.2 单组分系统相图

组分和组分数目是人为确定的,主要取决于我们希望研究的反应作用的范畴和类型。例如,在含H2O的系统中,希望研究的气相、液相、固相的关系,或研究冰的各种变体时,则可以确定组分为H2O,组分数目C=1。然而,如果研究H2O分子的分解或离子分解时,按照O2+2H2=2H2O或O2=2H2O–2H2,或选定H2和O2为组分,或选定H2O和H2为组分。该系统的组分数目C=2。

系统按照其独立的组分数目划分为不同类型。含一种组分者为单组分系统(one–component system),称为一元系(unary),二组分系统称为二元系(binary),三组分系统称为三元系(ternary),四组分系统称为四元系(quaternary)…。

按照相图适用对象,既有适用于岩浆系统的,也有适用于变质作用矿物共生分析的,还有适用于溶液和挥发份的。我们集中论述岩浆作用相图和少部分固溶体相图。实际上,岩浆系统往往是含挥发份的“湿润”系统,为简明起见,这里我们仅讨论凝聚系统的相图及其热力学特征。所谓凝聚系统,指不含挥发份的系统,主要包括岩浆系统和变质作用的矿物组合系统。

11.3 二组分系统相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