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学营养需要的度量及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营养需要的度量及研究方法

R = aWb+cX+dY+eZ+∙∙∙∙
生产需要
R: 养分的总需要量 aWb: 维持的养分需要量 Wb: 代谢体重; b=0.75 a: 常系数, 每kg代谢体重的维持需要 X、Y、Z ∙∙∙: 不同产品中某养分的总含量或总沉积量 c、d、e ∙∙∙: 养分用于不同产品生产的利用效率之倒数
动物的反应(生产性能, P)
一、反应曲线法 (综合法)
1. 原 理
ΔP ΔI 养分供应水平(养分采食量, I) 维持需要点
动物的反应:通常指生产性能, 常用指标有日增重、 产仔数、养分沉积量、血液指标等;
ΔP/ΔI: 指单位摄入养分的产品生产率, 以最佳生产水 平为目的, 确定为了某一生产目的的养分需要量;
第十一章 动物营养需要的 度量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营养需要的度量
一、动物所需的养分种类(营养物质指标)
必 需 维生素
动 物 能量 蛋白质 氨基酸
矿物质 亚油酸 采食量
(EAA) 脂溶性 水溶性
猪 ++ + + + + - +
禽 ++ + + + + + +
反刍动物 + + - + - + - +
表中+表示动物需要的指标; EAA: 生长猪10种, 生长鸡11种, 包括甘氨酸
二、养分需要量的度量
养分需要量的度量方法 1. 单位时间的需要量
能量:千、兆焦耳/头·日表示 养分:以g或mg/头·日表示 2. 日粮浓度 单位重量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 常结合采食量使用. 能量浓度:千卡或千、兆焦耳/kg 养分浓度:%;g/kg或mg/kg;IU/kg
3. 与某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 能量与蛋白质比例: 家禽的常用指标, 千卡/g, g/兆卡 EAA与蛋白质的比例: EAA g/CP 100g EAA与赖氨酸的比例: 以赖氨酸为100表示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科学,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动物营养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用于测定营养素的化学方法、测定疾病的生物学方法、测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分子学方法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一、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动物对各种饲料的反应和生理代谢的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涉及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摄入量、元素代谢率、泌乳量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包括:1.生长研究生长研究是一种基本的动物营养学方法。

通过对动物生长曲线的测定,可以了解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动物所需的饲料或营养素。

2. 元素代谢率测定元素代谢率(EMR)测定是研究代谢的重要方法,通常用于测定动物对不同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情况。

测定EMR需要对饲料进行标记,然后测定动物体内的同位素含量,进而计算出EMR。

3. 泌乳研究泌乳研究是以母牛产奶量、奶脂率和奶蛋白质含量等为观测指标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饲料组的牛奶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可以确定最适宜的饲料或营养素组合。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一种量化营养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测定动物组织或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而研究不同饲料或营养素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1. 量化饲料成分化学方法最基本的应用之一是分析不同饲料中的主要成分。

通过分析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主要成分,可以为动物研究提供重要的营养学信息。

2. 分析动物组织或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方法也可以用于分析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例如,通过分析粪便、尿液、尿素和血清等样品中的蛋白质、氮、磷、钙等元素,可以确定动物对特定饲料的反应。

三、分子学方法分子学方法是一种研究营养素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可以揭示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常见的分子学方法包括:1.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研究营养与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的饮食和健康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的饮食和健康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的饮食和健康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饮食和健康的学科,它涵盖了动物的营养需求、消化吸收、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动物的饮食和健康对于确保其生长发育、繁殖和免疫力的维持都至关重要。

一、动物的营养需求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它们生长发育、繁殖、体力活动以及免疫能力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例如,草食动物需要摄入大量的纤维素来满足其消化系统的需要,而食肉动物则需要蛋白质和脂肪来满足其高能量需求。

二、动物的消化吸收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从消化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供给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消化系统,如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来帮助消化纤维素,而肉食动物则具有较短的消化道,以便更快地消化食物。

三、动物的能量代谢动物的能量代谢是指动物在静息状态下所需的能量,通常用基础代谢率(BMR)来表示。

动物的能量代谢与其体重、年龄、性别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我们可以合理控制其饮食,以维持其健康的体重。

四、动物的健康问题动物的健康问题常常与其饮食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饮食可能导致动物营养不良、肥胖、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同时,营养不良也会降低动物的抵抗力,易患疾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平衡是确保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动物营养学的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不仅应用于家畜养殖,也涉及到宠物饲养、动物园动物管理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了解动物的饮食和营养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合理的饲料、营养补充和健康管理方案,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中,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动物的饮食需求和健康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为它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动物营养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 从表中的演算过 程可发现,此法 类似用替代法测 定饲料消化率。
第四节 生长实验
▪ 粪中干湿对计算无影响,但指示剂和营养物质含 量须来自同一粪样,其缺点是很难找到回收率很 理想的指示剂物质。要求指示剂的回收率在85% 以上才有效。
一、体内消化实验
(二)指示剂法 2、内源指示剂法
▪ 该法是指用饲粮中自身所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 的物质作指示剂。
▪ 特点:可减少将指示剂混入饲粮的麻烦,且用此 法测定饲料消化能和蛋白质消化率与全收粪法无 显著差异。
D A B 100% B A: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F
B:顶替后混合饲粮养分消化率
F:被测饲料养分占混合饲粮该养分比例
一、体内消化实验
1、肛门收粪法
(3)实验步骤:
▪ 交叉实验可以减少动物对先喂正常基础料,后喂 顶替混合料不适应带来的误差,则用两组动物进 行交叉,如下表。被测饲料取代基础饲粮的比例 大小,是影响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取代比例过大, 会造成第一、二次饲粮中养分含量比例差异太大; 取代过少,被测饲料的代表性弱,将影响结果的 准确度。
(二)指示剂法
1、外源指示剂法
▪ 即从预试期开始就将指示剂加入日粮中混匀,喂 与试验动物,除每日只收集部分粪样外,其它与 全收粪法相同。试验期完,将所有收集的粪样混 匀,再分析粪中营养成分和指示剂含量。营养物 质的消化率用下式计算。
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100 日粪粮中中指指示示剂剂含含量量%% 日粪粮中中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含含量量%% 100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结果的线性分析法 三、实验动物、环境、饲粮及记录
四、群饲与单饲 五、任食与限食 六、纯合饲粮和实验动物
第五节 比较屠宰实验
一、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 二、屠宰方法和测定指标

动物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学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解1、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合成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必需有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2、常量矿物质元素:动物体内含量在0.01%的矿物质元素。

3、动物的营养需要:每头(只)动物每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需要量。

4、代谢能:可被动物利用的养分中所含有的能量成为代谢能。

极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消化道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

5、维持:健康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化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6、过瘤胃蛋白质:未被瘤胃微生物将降解的饲料蛋白进入雏胃和小肠,这部分饲料蛋白质称为过瘤胃蛋白质。

7、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8、饲养标准:格局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动物世纪生产的总结,对各种待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额定做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称为饲料标准。

9、消化能:动物采食饲料的总能减去动物排出粪便所含能量即为消化能。

10、内源尿氮:动物在维持状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称为内源尿氮。

11、代谢粪氮: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是经粪排出的氮。

12、维生素;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13、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的能量。

14、营养物质(营养素):饲料中能被动物利用,用于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有效成分。

15、基础代谢: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6、理想蛋白质:可消化蛋白质中所含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生长、生产所需氨基酸比例相一致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质。

17、粗纤维:并非一种纯净化合物,它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所组成的混合物。

18、饮料能量净效率:产品中所含能量与用于形成产品的饲料有效能的比值。

19、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同时由于该种氨基酸的缺乏限制了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这种缺乏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55
“孕期合成代谢”的机理推测: (1)妊娠期间由于甲状腺和脑下垂体等内分泌腺机能的加
强,提高了合成新组织的能力。
(2)妊娠期间营养物质用于维持的比例减少。
(3)体内高能值组织为含水分多而含能较低的蛋白质所代 替。
56
三、胎儿发育规律
(一)胎重、胎高和胎长的增长
猪胎重的增长特点: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 胎重的2/3是在妊娠最后1/4期内增长的。 猪胎高、胎长的增长特点:前、中期较快
22
生长营养需要
生长的概念及衡量 生长的一般规律 生长营养需要特点
23
一、生长的概念
从物理的角度看,生长是动物体尺的增长和体 重的增加;
从生理的角度看,则是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 大,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日趋完善;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长又是机体化学成分, 即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分等的积累。
24
50
表二18-、4 母母猪体妊变娠期化间规子宫律、胎衣和胎水的重量
(引自宋育,1995)
妊娠 天数
子宫

胎衣
胎水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g) 比(%) (g) 比(%) (g) 比(%)
47 1300 100 800 100 1350 100
63 2450 189 2100 420 5050 374
2.析因法 总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生产营养需要
R=aW0.75 +cX+Dy+eZ
6
二、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指动物不生产、 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的状态。
维持需要: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 量。
7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方法总结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方法总结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方法总结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是动物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探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代谢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等。

本文将总结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并阐述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饲料成分分析法饲料成分分析是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及比例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饲料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多种重要的营养数据,如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物质等。

通过对不同饲料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优点:能够直接了解饲料的营养成分,并评估其适用性。

缺点:需要专业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成本较高,需要较长时间。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营养饲料研究、饲料配方设计等。

二、代谢率测定法代谢率测定是了解动物体内能量产生和消耗情况的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动物在实验条件下的氧气摄入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可以计算出体内的代谢率。

代谢率是评估动物能量代谢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

优点: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动物的代谢状况。

缺点: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以及对动物容器环境的严格控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代谢研究、能量平衡评估等。

三、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动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对营养和代谢的反应。

比如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活动情况、休息时长等信息,可以间接评估其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效率。

优点: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

缺点: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差。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动物行为学、食性研究等。

四、生化指标测定法生化指标测定是通过分析动物体内生化物质的含量和活性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活动的常用方法。

通过血液、组织或尿液样品的采集和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多种生化指标,如血糖、脂肪代谢产物、酶活性等。

优点:能够提供详细的生化数据,评估动物体内营养和代谢的变化。

缺点:需要专业实验室进行生化分析,操作较为复杂。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动物体内代谢过程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第十四章 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
一、概念:
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也称营养需要量。 是指动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 或达到一定生产性能时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 的最低数量。


营养需要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维持本身的生命,表现在基础代 谢、自由活动及维持体温三个方面,称为维 持需要; 另一部分用于动物生长或生产,这一部分称 为生产需要,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又可把生 产需要分为生长需要、产奶需综合法、析因法
析因法例题

如体重600kg奶牛,日产标准奶30kg 每天的NE需要量: 维持需要= 85 × 600 0.75 =10305 千卡 产奶需要=740×30=22200千卡 总NE需要=32505千卡
综合法与析因法比较 综合法确定的需要量 > 析因法; 析因法具有更大应用前景; 综合法可用于验证析因法结果。
二、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1.综合法:是根据动物的总体反应来确定其对 某种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综合法是研究营养需要最常用的方法,包括 饲养试验法、平衡试验法、屠宰试验法、生 物学法等。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剂量 (某养分的食入量)—效应(增重、产毛、 产蛋或泌乳等)反应的原则,通过回归分析 法,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
2.析因法: 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可剖析为 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两大部分,即: 总营养需要=维持需要+生产需要 生产需要又可细分为产奶、产蛋、增重、 繁殖、产毛需要等。
用公式表示为: R=aW0.75+cX+dY+eZ 式中:R为养分总需要量, W0.75为代谢体重, a为常数,即每1kg代谢体重的维持需要, X、Y、Z分别为不同产品(奶、蛋、肉、 胚胎)中某养分的总含量,c、d、e分别为饲料 养分用于不同产品的利用率的倒数。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充足的营养是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和维持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在人类方面早以得到充分的认识。

然而,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因素。

但实际上与其它各种因素相比,饲料营养则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是对各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别是消化代谢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制定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一)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素等。

因此,对于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来说,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合理搭配这7类50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二)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在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时,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进行实验测定的依据,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不同的测定指标,测定所得需要量数值亦不相同。

过去通常以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作为测定指标;近来则逐渐改用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等指标作为判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征,因此,所得相对数值亦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机体维持最佳生理状态时的营养需要量较维持生长、发育等基本功能活动高的缘故。

以维生素A为例:实验动物维持最佳免疫状态需要量>最佳体内贮存需要量>有效体内贮存需要量>正常生长需要需要量>维持生长需要量。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较多,实验动物不仅因品种、品系的不同而其营养需要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生理阶段与生产状况等也与其营养需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实验动物饲育生产方面常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并据以考虑饲料营养配比:1.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蜜蜂的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

蜜蜂的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

蜜蜂是全变态昆虫 , 其发育过程分卵、 幼虫 、 、 蛹 成虫 四个 阶段 。与其 他动 物 一样 , 蜂 在 日常 生活 蜜 中需要摄人蛋 白质 、 碳水化合物 、 脂肪 、 水分 、 无机盐 类、 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蜜蜂是一种 自由采食 的昆虫 , 这些物质可从采食 的花蜜和花粉中获得。 1 蜜蜂的营养
试验证 明, 蛋白质在蜜蜂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 当蜂群蛋白质不足时, 会导致蜜蜂体质下降。蛋 白 质 也是 蜜蜂 身体 组织 的主要 组 成物 质 , 占刚 羽化工
蜂 鲜 重 的 1% , 5日龄 工 蜂 鲜重 的 1% , 蜂幼 3 占 5 蜜 虫 的正常 发育需要 蛋 白质[ 2 1 。
(o a e f nm l cec n eh o g, h n o gA r utr nvri , a' 7 0 8 C ia C l g i a S i ea dT c nl y S a d n gi l a U iesy T i n2 1 1 , hn ) l oA n o c的不饱和脂肪酸。 花
粉 是蜜蜂所 需脂类 物质 的主要来 源。
脂类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 ,它的生理能值是 蛋 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2 5 . 倍 可用于氧化供能。 2 ,
脂类也是蜜蜂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蜜蜂摄取饲料 中的维 生 素 A、 E、 D、 K后 ,必 须溶 解 于脂 肪 中才能
1 碳水化合物 花蜜是蜜蜂天然食料 中碳水化合 . 2 物的主要来源。花蜜主要含蔗糖 , 各种花蜜含糖量 , 为 4 %~ 0 I 0 6%口 。蜜蜂生 长发育 与飞行 活动所 需 的能
Ab t a t P o e n , a b h d ae , a s v tmi s mi e a s a d wae r e d d fr b e ’ r w h a d r p o sr c : r t i s c r o y r ts f t, i a n , n r l n t ra e n e e o e s g o t n e r - d ci n I e e ty a s b d p e a o y mo e o r d c in n g e t d t e n t t n ln e s o e s S t s a r u t . n r c n e r, a r d tr d f o u t e l ce h u r i a e d fb e , O i i n u - o p o io g n e d t ov h r b e F l w n , e s n t t n a d r s a c t o s a e r ve e . e tn e o s l e t e p o l m. ol i g b e ’ u r i n e e r h meh d r e iw d o io Ke wo d : o e b e n t t n,e e r h meh d y r s h n y e , ur i r s a c t o s io

动物营养学 第十章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学 第十章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学第十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动物营养学第十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第十章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喂养标准第一节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喂养标准第一节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一、营养需求概念(I)营养需求:指在某一状态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即数量与质量的要求)。

性能和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动物需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就不同。

见《动物营养学》p183.由于动物的种类、种类、年龄、性别、生理功能、生产目的和生产(二)最低需要量:它指的是动物必须获得的最低营养量,以防止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

(三)适宜需要量:(四)供给量:使动物处于饲料充分利用、生产处于最佳状态或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状态;次优需求:指养分的供给虽不足以使动物产生明显的临床缺乏表现,但却能严重影动物的生产性能。

响分需要量。

在适当需求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保险系数(安全系数),就可以获得这种供应。

营养需要量、供给量是针对动物群体而言,是平均值。

二、动物营养需求指标及表达方法(一)指标:主要指标:1采食量:干物质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

第188页。

目前,在各国的动物饲养标准中普遍使用2.能量:有de;me;ne。

小鸟:多用途的我。

各国都比较一致。

猪:德,我。

De在中国使用。

各国不完全一致。

美国、加拿大等国用de;欧洲多用me,也同时标出de。

反刍动物:德,我,东北。

多用途ne。

3.蛋白质:cp和dcp。

奶牛饲养标准中既有CP,也有DCP,反刍动物还用过瘤胃蛋白和瘤胃降解蛋白。

4.氨基酸:部分或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一般列在饲养标准中5.必需脂肪酸:大多数喂食标准中都列出了亚油酸的要求。

6.维生素:反刍动物:部分或全部脂溶性维生素;非反刍动物:部分或全部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7.矿物元素:钙、总磷、有效磷、钠和氯(或食盐);微量元素中铁、铜、锌、锰、碘、硒等。

(二)营养需求表述:每人每天需要1份:常用于小型厂(场)或非全价日粮的供给。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表观消化率=
食入养分
X 100%
粪中养分组成:
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
消化道分泌物;
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内养分)]
真消化率=
X100%
食入养分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表观消化能
消 (MJ/kg) 化 能
食入饲料总能 - 粪中总能 食入饲料总量 (kg)
(3)影响维生素利用 双香豆素、抗维生素B族因子等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4)影响碳水化合物利用 (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
如:抗原蛋白 (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
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3、意义
分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可 指导饲料的合理加工、利用、贮存,如通过 加热可提高豆类籽实的营养价值。
第十章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内容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第二节 消化实验 第三节 代谢试验 第四节 平衡实验 第五节 饲养实验 第六节 化学预测法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一、营养物质的分析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三、动物组织和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一、营养物质的分析
概念: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饲料、动
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4、分析方法
(1)酶法
(2)比色法
(3)滴定法 (4)原子吸收法
(5)色谱法 (6)荧光法
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1、分析对象
(1)动物组织和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 (2)动物组织和血液中与营养物质有关的功 能酶或相关酶; (3)动物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某些代谢中间产 物或最终产物。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武彦华 2021级生物科学 20210501740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的叙述,同时对各学科在动物营养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

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词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人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经过了220多年的发展,动物营养这一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生物还原论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逐渐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现代系统思维方式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转变。

由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经验阶段即描述阶段逐渐向控制阶段发展。

也就是说目前营养学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营养规律的探讨上,而是正在向预测营养过程和控制营养过程的方向发展,由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逐渐向系统动物研究方法发展,由正在进行以饲养标准为研究中心向以营养调控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发展。

1.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1.1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纵观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历史,人们已从表观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深入发展到向血液、组织和组织中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形态、亚细胞超微结构,即深入到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已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代谢机理,即研究营养素对特异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各环节的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一、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动物的饲料摄入、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实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二、动物营养实验技术1. 饲料成分分析饲料成分分析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的含量,可以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常用的方法有干物质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粗纤维测定等。

2. 饲料消化率测定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对动物的营养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粪便收集法和氨氮测定法。

粪便收集法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中的粪便,测定其中的干物质和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氨氮测定法则是基于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与饲料中的氨氮的关系,通过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3. 营养需求测定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为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

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营养限制试验、营养补充试验和营养平衡试验等。

三、饲料实验技术1. 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配比饲料原料,制定出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配方。

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试验法和模型预测法等。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物质。

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生长试验、生理指标测定和代谢试验等。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是将饲料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饲料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实验动物的营养控制

实验动物的营养控制

高压灭菌后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量(参考值)
蛋白质 4.2%~4.3%
VA 10.2~13.3%
VB1 47.2~56.7% VB2 5.7~23.6% VE 18%
4、矿物质
饲料在550-600℃高温下灼烧后,剩下的 灰分即为矿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知其中有 二十种左右的元素对动物机体有重要作用, 是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 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4、矿物质
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
矿物质
(钙、磷、钾、钠、氯、镁)
微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 (铁、铜、锌、锰、碘、锰、钼 、 镍、硒、硅、锡、钒和锌等)
实验动物的营养控制
实验动物营养需要量: 满足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
繁殖所需各种养分的基本需要 量。
合理营养: 满足该种动物对各种营
养素的需要,并略有富裕。
一、营养成份对动物的影响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起源, 一切生命过程都与蛋白 质代谢有关。是动物维 持生命、生长发育、繁 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二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小鼠
小鼠近交系极多,饲料中必需给小鼠充 足的营养以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和保证实验正 常进行。饲料中18%粗蛋白,4~8%粗脂肪, KM、ICR、BALB/c、DBA/2等品系小鼠均 获得满意的繁殖效果。若添加0.47%含硫氨 基酸可提高小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小 鼠特别需要含亚油酸丰富的日粮。
2.生理状况
动物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中,如生长、怀孕、 创伤或泌乳时,对营养需求会有所不同,个 体需从饲料中获取额外的营养。如在实验动 物中如产后发情配种的小鼠,如带仔多,营 养供应不上,母鼠会发出信号,使受精卵停 留于输卵管而不在子宫着床,这样就使小鼠 的怀孕期大大延长,。

动物养殖中的营养平衡与饲养管理研究

动物养殖中的营养平衡与饲养管理研究

动物养殖中的营养平衡与饲养管理研究在动物养殖业中,营养平衡和饲养管理被视为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营养供给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动物养殖中的营养平衡和饲养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如何实现最佳养殖效益。

一、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营养平衡是指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提供充足、适宜、均衡的营养物质,满足动物的生理需求。

动物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生长发育。

如果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者失衡,将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疾病易发等问题。

营养平衡的实现有赖于科学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和数量配比,并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浪费。

二、影响动物养殖中营养平衡的因素实现动物养殖中的营养平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包括饲料成分的选择、饲料加工技术的改进、饲料喂养方式的调整等。

1. 饲料成分的选择在饲料成分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动物品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例如,肉类动物对蛋白质需求较高,而禽类则对能量需求较高。

在选择主要原料时,要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和比例适宜。

另外,饲料中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生素等辅助物质,以满足动物的微量元素需求和提高免疫力。

2. 饲料加工技术的改进饲料加工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利用率,从而减少饲料浪费。

常见的加工技术包括粉碎、混合、造粒等。

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降低饲料颗粒的大小,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此外,饲料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热处理的控制,以保留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3. 喂养管理的调整在动物饲养中,喂养管理是营养平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喂养管理包括饲料的定量和定时供给,以及饮水量的控制等。

定量供给可以避免动物的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保持饲料的消化吸收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研究方法思考题:一. 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有何异同,试验目的和方法有何区别?消化实验就是测定饲料和粪便中某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折算为绝干样中的含量,计算消化率。

代谢试验需要在消化试验基础上增加收集尿液的设备,并测定尿液排泄总量以及尿液中能量或营养物质含量,其它步骤与消化试验相同消化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饲料营养物质及能量消化率消化试验的方法:全收粪法体内法指示剂法(内源和外源)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动物消化液体外法微生物消化酶代谢试验的目的是测定饲料的代谢能或营养物质利用率。

家禽由于其粪尿一起经泄殖腔排出,粪尿可以同时收集,适合进行代谢试验。

猪、牛等动物进行代谢试验时,需要在消化试验基础上增加收集尿液的设备,并测定尿液排泄总量以及尿液中能量或营养物质含量,其它步骤与消化试验相同。

家禽的代谢试验根据饲喂方式的差别分为诱饲法和强饲法。

二. 全粪收集法和指示剂法各自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全粪收集法:全粪收集法操作繁琐,工作量大,要求准确记录试验动物的采食量,且需收集全部粪便,通常准确的收集全部粪便难度较大,但该方法的准确度高。

矿物质的消化率难于应用全粪收集法。

由于动物消化道排出大量的内源矿物质,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所以,应用此方法测定矿物元素的吸收率不准确。

维生素在消化道内有大量的合成和破坏,因而,测定饲料维生素的消化率也没有意义。

指示剂法:指示剂法可以减少全部收粪法中每日收集和记录试畜采食量与排粪量的麻烦,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便较困难的情况下,采用指示剂法更具优越性。

由于搅拌技术及动物采食、消化饲料方面的原因,加入外源指示物的比例不宜过高,故外源指示剂法不宜用于直接测定单个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只能相对准确地测出整个饲粮的能量、干物质与有机物的消化率。

指示剂方法的缺点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不被吸收和回收率高的指示剂。

近年来有报道认为氧化钛(TiO2)作为指示剂具有更高的回收率。

由于分析测定方法上的误差,外源指示剂法和内源指示物在粪中的回收率均不能达到100%,作严格的饲料消化率测定时,必须利用全收粪法进行校正。

三. 饲养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基本要求:1.试验的代表性试验材料(包括动物)应能代表总体水平,试验条件不仅力求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还应考虑小试验扩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反映将来推广试验结果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饲料状况和管理水平等,以便在具体条件下应用。

2.结果的正确性正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

准确性是指试验结果接近于真值的程度。

由于真值是未知的,所以只能用样本的统计数来推断。

精确性是指试验误差的大小,可用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衡量。

试验准确性不等于精确性,要想获得高的准确性,必须首先提高精确性。

用增加重复、随机化、配对比较、区组设计等办法降低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3.试验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相同的试验能否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推广试验结果至关重要。

为保证重演性,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各种设施、条件,遵守操作规程,详细观察,准确记录,仔细核对,认真分析,对可疑数据进行必要的重复验证,以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4.试验动物的均匀性主要包括遗传背景、年龄、性别、胎次、体重、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等。

应使这些条件尽量相同或相近。

5.排除干扰因素在正式试验前采用一定时间的预饲期有利于排除干扰因素。

分期试验应合理设置间隔时期,试验饲粮的内在质量应符合试验设计的要求。

遵循的原则:1.重复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称为重复。

重复的最主要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如果一处理只有1个观察值,便无从求得差异,也就无法估计误差。

2.随机化所谓随机化是将各试验单位的相关试验因子通过随机分配到各种处理中去,各组随机接受任何一种处理,使其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机化的目的是使偏差趋于相互抵消,即把系统误差转化为偶然误差。

3.局部控制试验设计应考虑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处理因素以外其他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增加重复可减少试验误差,但同时会加大系统误差;而随机化可将系统误差转化为随机误差。

各组间系统误差条件基本一致,不会影响组间对比,而组内系统误差由组内随机配置转化为随机误差,并且实行区组内条件保持一致(或均等)的管理方法,即局部控制,可使随机误差尽量缩小。

这样根据需要在各区组内设置重复,即使区组间差异增大,在区组内局部控制的精度可以保持不变。

四. 饲养试验有哪些主要方法?各种方法有哪些特点?1.对照试验法在控制非测定因素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把供试动物分组饲养,设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测定因素对动物生产性能或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组试验法又可分为配对分组试验、不配对分组试验、随机区组试验和复因子试验等。

(1)配对试验当试验处理因素或水平不多,供试动物中可以找到各方面条件相同的个体双双搭配成对时即可采用配对的分组试验法。

(2)分组试验在一般条件下,不易找到符合配对试验要求的供试动物。

这时就不能勉强配对,而应当改用不配对的分组试验。

此法不要求组成条件严格的动物对,只要求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条件基本相同,试验开始时组间的体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3)随机区组试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时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所有条件均极为均匀一致的试验动物。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

首先根据试验动物的主要差异因素(例如品种、体重等)分为几个区组,区组内再按照随机原则构成条件极为相似的重复组。

这样试验动物本身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区组间,有效减少了随机误差。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利用二因子单独观察值的方差分析进行“F”检验和q值法多重比较。

2.分期试验法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要比较不同饲料对奶牛泌乳量的影响时,符合试验条件的动物数可能特别少,进行分组试验有困难,则可采用分期试验的方法。

用同一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处理。

最后根据不同时期的结果来比较处理之间差异。

此法虽可消除分组试验法中因供试动物个体不同所带来的个体差异,但由于试验期较长,极易受到动物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时期天气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试验期越长,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就越大。

试验结果用成对的“t”检验法进行分析。

3.交叉试验把分组试验与分期试验结合在一起。

具体试验时是用每头供试动物分期测定几种饲料(处理)的效果,然后运用统计处理方法消除个体和时期内的差异。

其设计特点是分直行和横行两个方向,直行与横行数相等,处理在横行或直行中出现的次数都只能是一次。

所以处理数、直行数和横行数都相等。

此方法既能消除供试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又能消除试验期别间误差,使得到的结果更明显,结论更准确。

4.拉丁方试验拉丁方试验是发展了交叉试验,可不受试验期长短的影响,在不增加供试动物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比较正确的结论。

在供试动物数量受到限制、动物生理阶段对生产性能等试验结果影响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用拉丁方试验较为顺利。

五. 同位素示踪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同位素示踪技术除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外,应用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分别观测代谢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结合屠宰试验可以跟踪某营养物质沉积到体内那些组织器官和周转代谢的速度等。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放射性标记物的操作、放射性防护、放射性测量以及稳定性同位素的测量均属专门技术,有关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放射性测量及稳定性同位素测量仪器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放射性、稳定性同位素的价格及样品分析费用较高,是造成同位素示踪试验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

六. 为什么给动物造瘘?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造瘘的方法有哪些?给试验动物安装消化道瘘管的目的是从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取得食糜样品,对饲料营养物质在各段消化道的消化代谢进行研究。

单胃动物:(一)T型瘘管法该法是在肠道上安装一个T型套管,属于原位法。

根据套管的位置和各自的特点,该法又可细分为简单T型瘘管法、瓣后T型瘘管法和回-盲瓣可以操纵的T-型瘘管法。

前两者属部分取样法,必须使用指示剂;后者可实现定量取样,不需使用指示剂。

三者手术操作难度依次增加,但测值的可靠性也依次改善。

(二)桥式瘘管法该法属于全收粪法,是在肠道2个不同部位各植1个T-型套管,然后用一桥型管将两者联为一体。

取样时只要将其桥型联接管拿开,就可以从近端套管收集其全部食糜。

取样后的剩余食糜经加温后可从远端套管送回猪体内,以保持动物体内的正常生理代谢。

操作方便且样本代表性好,可以不使用指示剂。

根据近端套管的位置不同,桥式瘘管又可分为瓣后桥式瘘管法(第一根套管位于回-盲瓣之后)和瓣前桥式瘘管(第一根套管位于回-盲瓣之前),根据第二根套管所在肠道位置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回-回桥式瘘管法、回-盲桥式瘘管法、回-结桥式瘘管法。

瓣前桥式瘘管法由于横断小肠对猪的正常消化有一定的影响。

反刍动物:(一)瘤胃瘘管牛的瘤胃瘘管由硬质塑料或橡胶制成,大口径瘘管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小口径瘘管可用60cm聚乙烯塑料棒加工而成。

羊的瘤胃瘘管多用硬质塑料制成。

硬质塑料瘤胃瘘管由底座、直管、旋套和瘘管盖构成;橡胶瘘管由上、下底座、直管和瘘管塞构成。

(二)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分为桥式瘘管和“T”型瘘管。

一般用无毒软质塑料或较硬的橡胶制成,也有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瘘管。

桥式瘘管实际上是两个瘘管,一个让食糜流出,取样,取样后剩下的又从另一瘘管送回消化道。

桥式瘘管的优点是能做到定量收集食糜样品;缺点是不能长时间维持,无法用于长时间的研究而且繁琐。

“T”型瘘管有粘在一起的底片、直管和可分离的外夹片、圆形卡组成。

底片和直管呈“T”,并因此而得名。

缺点是只能部分收集食糜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