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合集下载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原文1,张仲景的学生问张仲景说:“血痹病从何得之?”。

血痹这个病症,到我们现在临床当中,确实是经常碰到的一类病。

我们看看张仲景说的症状是哪一类人?他说:“夫尊荣人”,在以前来说就是地主,比较有钱的王侯之类,有一定权利、有金钱的人。

那些人养尊处优,容易“骨弱肌肤盛”,这些就是白白胖胖的、最好的人了。

“重因疲劳汗出”,我在临床当中看到这一类人,血痹的人其实就是血不足的那一类人,跟阴没关系,是血的关系。

最简单说一句,现在更精确的说,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不足的情况。

血小板不足的贫血病人容易手痹脚痹,不是这里痹就是那里痹。

还有如果严重一点的,很多同学在临床当中都知道的,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

刷牙如果有出血的,就是身体已经警告你了,这个是血不足的一个表现,在医院叫贫血,在中医叫血虚。

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留意。

还有小便潜血,小便方面有红色的、见血的,还有那个大便黑的,这个都是微细血管、内出血的一个症状。

其实出现这样的症,后面的原因就是血虚,要留意。

但是那一类人津液方面是够的,所以那些人看起来都是白白胖胖的。

我们以前研究相学的人就说,找老婆不要喜欢林黛玉那样纤纤弱弱的、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因为血虚的女孩子容易白白净净的,不化妆都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手冷、脚冷、嘴唇白白、经痛,如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刷牙有血。

还有一个情况,她那些都是下焦属寒的,也有宫寒症的那一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情况,一定要调理过来才好的,要不然以后成家了,后面的问题就跟着来了。

出现宫寒的病人,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影响生育能力。

宫寒、命门都是在下焦的,如果那个部位过寒的话,生育能力都会受影响的。

所以现在,特别是我们广州那边,因为现在夏天吃冷饮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人出现结婚多年都没有小孩子,这个就是这一类的体质比较多的病人。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6.虚劳脉大 6.虚劳脉大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原文第10条) 词解: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腑下名马刀,生 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 为瘰疠。 条文解释:略(说明一脉可主数病)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1.虚劳失精 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2.气血不足 2.气血不足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原文第5 条) 讨论:(条文解释) 面色白,时目瞑,兼衄——肝脾血虚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肾 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脉虚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 并 治 第 六
讨论(建中汤证)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4.虚劳无子证 4.虚劳无子证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6--10)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6--10)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6--10)如果你再有热汗出,也得有汗不是吗?你在这时再入水中,心阳被冷水所遏制,汗不得畅出于外,郁而为湿,流到关节,所以关节历节疼,黄汗出。

这一节,说你实着的,有宿食,那么这个呢,就是阳明内热有汗出的,底下没象上边说的详细了。

如果汗出,你也去冷水浴,也容易得这个病,跟上边是一样的。

贪凉饮冷,或者汗出当风,都可以得关节痛,咱们头前讲很多了,他底下还要讲。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少阴脉是候肾的。

那么这个“少阴脉浮而弱”弱正说肾虚血不足。

肾主骨,肾虚,血虚肾不足,其骨一定弱。

如果再有风,“浮则为风”再遭受外邪,外邪乘肾虚骨弱,所以叫风血相搏。

这个风血,血指的肾血说的,肾血虚。

这个外邪就这样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

肾虚则骨弱,风邪趁着虚而入于骨,入于骨就是指关节喽,也容易发生疼痛如掣的历节痛。

这又是一个,原因很多。

这个肾虚血不足,再遭受外邪,也容易得这个历节痛。

这又是一节。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这又是一个原因。

“盛人”就是身体挺强壮的人,挺胖的,脉不应该涩小,“脉涩小”者,总是湿盛血虚的样子。

“短气,自汗出”这个短气,咱们也讲很多了,里有水的短气,自汗出又有热,就是湿热内盛,这是指喝酒人说的,喝酒人内里头有湿热了,酒这个东西蕴湿蕴热。

那么内里头湿热盛,常出汗,他再不注意,汗出当风,最后说的了,也容易得“历节疼,不可屈伸”这种病,这我们讲风迟相搏,头前也讲过了。

所以出汗,出汗不要当风,人总是犯这个毛病,乘乘凉,尤其现在有电扇,吹一吹,这最坏了。

这个汗一出,这个汗这个东西啊,有很多毒素,废物嘛,应该排出于液体的废物,它往外出,出外头就是汗,在内含着就是湿。

如果为风所闭塞,该排出的东西排不出来了,使它郁于皮肤之内,一次不要紧,久而久之,这个东西多了,留在里头,流入关节,它就促成那个地方的发病,得风湿关节炎,更厉害的,就是历节疼。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13.2桂枝龙骨牡蛎汤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不是偶尔失精,够不上个家,所谓家就是频繁失精。

真有这个,我遇到的失精有死的,这个人一闭眼睛就失精,这个人岁数不大,小孩子,后来骨瘦如柴,这还是我的亲戚,还是我念书的时候,就死了。

所以也是归虚劳之内的,失精家不是偶尔遗精,偶尔遗精不算病,那是频繁遗精。

在临床上虽然像我说的那么重的没有,但一般的很多啊,这个大家要注意。

凡是这种病“少腹弦急”少腹弦急,跟上面讲的里急,这个弦急比里急还厉害,他腹皮拘急的很,他这个肌肉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虚寒,他那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痉挛样的样子。

下面都虚寒嘛,所以“阴头寒”就是前阴,阴头,人的血液,就是我刚说的精气,不是男女之精的精,是营养成分,它不充足,下面不够,所以不到哪儿,哪儿就寒,不到手足,手足就厥冷,阴头达不到,所以阴头寒。

所以凡是失精都是下面虚寒,上面则不然了,虚阳上亢,“目眩”这个眩是热。

“发落”热使发落,血虚能使发白,老人你看头发白,发落呢?是血热的关系,为什么血热到这个份子上呢?失精都是上下不沟通了,咱们说心肾不交,那么寒往下,虚热往上,气冲,气上冲,是虚证,都气上冲,麻黄汤证不气上冲,桂枝汤证表虚证气上冲。

气上冲这个热也跟着往上犯,所以头眩晕,这是眩是个热,而发落。

脉呢,先是一个泛论,脉极虚芤迟,极虚就是虚劳的脉,无力,芤就是浮大中空的脉,迟就是至数也少,如果见到这种脉“为清谷亡血失精”凡是清谷,清谷者下利清谷,就是中虚的厉害,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胃虚了,吃什么拉什么,不能消化水谷,这是下利清谷。

再一个就是“亡血”也可以有这种脉,极虚芤迟,由于亡阴啊,人的热能也就不够了,所以就迟,迟就是有寒了,再不然就“失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病机,表现和治疗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病机,表现和治疗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病机,表现和治疗二、血痹病机表现和治疗【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

阴阳俱微,浮中沉寸关尺脉微。

反映阴阳之气俱不足。

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寸脉关脉微弱,尺脉细紧。

也就是整个脉都是偏弱的,小紧不是紧脉,只是细的意思。

“外证身体不仁”这个不仁,就是感觉异常,不能够准确的感觉冷、热、痛各种刺激,那就叫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就是受了风,痹塞经脉以后出现的症状,治疗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桂枝汤去炙甘草+生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他没有写炙,那么就生有黄芪,用三两,就合现在的45克,黄芪,芍药,桂枝是等量,生姜六两合现在的90克,其实90克的生姜也没有多少,一片生姜,稍微厚一点差不多就有20克,90克生姜也就四五片而已。

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黄芪和桂枝,而是桂枝汤去掉甘草,加了黄芪,那么为什么不用甘草呢?甘草在《神农本草经》里,认为其“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生川谷”。

在经方中甘草也是出现率最高的一味药。

那么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为什么要去甘草呢,那是因为甘草有蓄水的功能,本来就是血痹,如果把水蓄在里面,那么不但不能除血痹,血痹会更厉害。

所以,张仲景在这个方中把甘草去掉。

这个方中的芍药,在张仲景那个时候,应该是没有白芍,白芍都是现在家种的,野生的芍药都是赤芍,所以,在张仲景那个时代说的芍药就是现在的赤芍。

我们现在也可以根据血痹的寒和热来讲,如果是热选赤芍,如果是寒选白芍。

【要点延伸】1、“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这个脉象在临床上多见的是寸脉弱,血痹,关脉也弱,只有尺脉还能摸到一点。

这一类脉象的人,在古代的中医书里是不这么讲的,根本就不讲这个脉有什么症状,有什么临床表现,只讲是那个脏腑的病。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第十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第十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第十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一、血痹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讲解:血痹,即相当于知觉神经麻痹,本条论此病发作原因。

尊荣之人,养尊处优,很少从事体力运动,外表丰腴,但内里却弱,稍稍活动辄疲劳汗出,睡眠翻身盖被之时,极微弱之风皆可使之血痹。

其脉微涩,津液少则微,血不足则涩,寸口即寸部以候表,言津血不足于表,表虚风邪内客,但邪不甚重,故关上小紧,即风邪将血行痹阻,故名血痹。

宜以针法引阳气布表,表和不虚,风邪得散,则紧去脉和。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讲解:本条承接上文言血痹证治。

血痹,浮沉俱微,其微在寸关,即上条所指津血不足于表,尺以候里,风寒入里则尺中紧,邪不甚则小紧。

表虚风寒入里则外见身体麻木不仁,如风痹状,但风痹除身体麻木,更兼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而加黄芪,桂枝汤解肌疏风,去甘缓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阳气尽快出表。

黄芪甘温健胃补中,胃健则津液精气充于外,多用于津液不足于外的情况,以滋养皮表,其病可除。

此方作用与上文“针引阳气”类似。

二、虚劳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讲解:一般男子无疾病,脉大为有外而无内,豁大中空之脉,与芤脉相似,主血虚,或脉极虚按之全然无力,亦主血虚,为虚劳病,虽看似平人,实则危机四伏。

2.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讲解:男子面色苍白而无光泽,或因亡血津液血液俱虚,不荣于面则面色枯槁苍白,不能布津则口舌干燥。

气虚则喘,血虚则悸,脉浮亦为浮大中空之浮,皆是虚劳之象。

天雄散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天雄散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天雄散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血痹虚劳病脉证
并治第六(血痹)
13.3天雄散方
底下这一节,天雄散方,它是有方没有证,“天雄三两”天雄就是附子,比附子力量大点,类是一样。

“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它是面儿子药了,把这三味药都作成散,一回服半钱币,服得量也非常小。

“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这个方子没说治什么就搁这儿了,当然也是跟着上面来了,据我看也是治遗精,他也是用桂枝,不过这个偏于寒,寒的特别厉害,你看净用些温性药,连芍药都不要。

同时他有小便不利,他搁白术了嘛。

他搁龙骨不搁牡蛎,为什么?
牡蛎这个药,咸寒,所以我说这个病偏于寒,寒得厉害,有用这个的机会,但是我没用过,我净用桂枝加龙牡了,那个我加附子。

看这个样了啊,是治着个病的,有龙骨、天雄、桂枝,但是要偏温,当然它不治热了,没有上面虚弱的情况。

我说的遗精有夜间出汗烦躁的,那你非加白薇不可,白薇它是去烦热的,如果那样的话天雄散是用不得,没有那些热象,只是寒象我想这个可用,我没用过。

气上冲,小便不利,寒多的遗精可以用。

男子遗精,女子梦交是一个问题,男子遗精没有不做梦的,这是一个问题,男女凡是有这种情况都可以用这个药。

我认为这两段都讲的是治失精家,所以这个方啊没有证,跟上面
一样,遗精证候很单纯,不是特别复杂,所以他列这么个方子搁到这块了,也有些出入的就是寒热加减上,自己临床去用没有错。

吴湖帆湖天春晓(局部)。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6讲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6讲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主要内容
(1)血痹虚劳的概念。
(2)血痹的成因及轻证、重证治法。
(3)虚劳失精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
(4)虚劳腹痛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
(5)虚劳腰痛的证治。
(6)虚烦不寐的证治。
(7)虚劳脉结悸的证治。
(8)虚劳外感证治。
(9)干血劳证治。
3、小结
血痹轻证宜针引阳气,重证宜益气通阳、和营行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是以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发病机理为立论依据。根据虚劳病的不同证候而采取不同的治法。本篇九方在后世应用甚广。
5、酸枣仁汤、薯蓣丸、大黄虫丸的证治及临床应用。
教学难点
1、脉象推论血痹轻证病因病机。
2、虚劳的脉象有何特点。
3、小建中汤为何能治阴阳两虚、寒热错杂证。
4、肾气丸为何曰“肾气丸”而不叫“温肾丸”?
5、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法的含义?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新进展或补充教学内容
张仲景虚劳证治认识的现代研究
教具
多媒体
专业词汇
血痹(Xue Bi);虚劳(Xu Lao);小建中汤(Xiao Jianzhong Tang);酸枣仁汤(Suanzaoren Tang)
教学内容
1、导言
本节课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痹与虚劳病证治、二病均属虚证。
复习提问:虚劳病的主脉是什么?其机理何在?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
课后分析与小结
复习思考题
1、血痹病的成因、证候与治法如何?其代表方的组成是什么?
2、虚劳所列证候有阴虚阳虚,试分析其脉证。
3、小建中汤用于阴阳两虚证,其主证是什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零)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零)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零)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前面介绍过温病滋阴的方法,如果遇到病人吐血或者是泄精,泄精,不单是男人的精不守,中医认为精血同源,所以,一个人吐血和泄精是一样的。

中医还认为,汗血同源,所以,一个盗汗,流汗不止,津液伤到了,也是属于吐血,泄精的范围之内。

如果遇到吐血或者是泄精这种病的时候,以阴虚来治疗,温病派的医生看什么病都是阴虚。

如果这个时候用一些滋阴的药,寒凉的药来滋润的时候,病人就容易成劳,这也是病人成劳的一种,这种劳病就是医生制造出来的。

【原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劳之为病”有劳症的病人,得到病的时候脉浮大,加上手足烦,手足会同时有烦燥的现象,不停的动来动去。

“春夏剧,秋冬差”这种烦燥在春夏时节症状会加重,而到了秋冬就比较好。

主因是因为有劳症的人,本身就有阴虚,一般阳会浮起来。

当春夏时气候比较热,于是身体里面的虚热跟外面的太阳的热碰在一起,病人就觉得很难过,冬天的话会比较好,因为外面冷,寒会制热。

还有劳症很严重的人,就会有“阴寒精自出”的现象。

“痠削不能行”酸痛很厉害,腿上没有肌肉张仲景是用很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得到劳症的人,大部分都是上热下寒,就是肚脐以上是热的,肚脐以下是寒的,肚脐是阴阳的分界点。

下面是阴寒,阴寒就代表没有动能,不会蠕动了,新陈代谢就不好。

上面却太热,太过亢了。

正常人是阴在上面,阳在下面,这样子阳才不会浮起来,我们的动能才能潜藏,就是所谓的潜阳。

中医的观念是阳不在乎多,但是在乎要能潜藏。

所以,如果病人阳热在上面,无法下潜,这个热就会跑到四肢上去,此时身体的下焦却是阴寒聚集之处,就会造成精自出,这时病人会有几种情形出现,男人的话,代表会遗精、梦交等,就是晚上作梦梦里面在交合。

还有年龄大的人很多都会有精自出的现象,因为阳虚而没有办法控制,精就会自动遗漏出来,这种症状非常痛苦,用中药治疗很快就会治好的。

还有“痠削不能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下焦虚寒精就会自泄出来。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症的人常常就会有上面原文里说的这些现象,常常有流鼻血,这都虚劳的现象。

这里提出劳症特有的几种症状,张仲景将这些分类出来。

男子如有“脉虚沉弦”,虚脉就是你摸到脉的时候有一点点脉,稍微重按又没有了,就叫做虚脉。

或者是脉很沉,要摸到骨边才有,重按又没有了。

或是摸到脉细细一根,其状如弦,这也是虚脉。

也就是说虚、沉、弦三种脉,都代表里面气血两虚了。

第一个情形是,病人并没有寒热现象。

你问他:会不会冷啊?会不会热?他说:也没有冷,也没有热。

“短气里急”就是病人有时候走动一下就会呼吸很难过,然后肚子常常胀痛。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多,量很少。

这都是湿盛的人,内经的观念,认为脾主少腹,所以,我们人体的腹部是脾脏在管,当肝有问题的时候,肝木会克到脾土,这时肚子就开始胀,腹水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先实脾,可以把水排掉。

中医还认为,脾主湿,身体上的湿是脾脏在管,当湿很盛的时候,就会累积到少腹里面,对膀胱就会造成负担,所以,就小便不利。

那么,我们治湿的方法,就是利小便。

“面色白”苍白的气色。

常常头会昏眩。

还有“兼衄”就是时常会流鼻血。

脸色白的话,代表脾脏功能有问题,因为我们脸上的气色是从脾胃功能来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流鼻血,是肝本身有问题。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表示此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都虚掉了,可是你看他时又好像都很正常,但却是五脏同时都虚掉了,这就是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髮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里说“男子脉浮弱”浮脉代表气脉,脉浮起来时表示气上浮,就是意味病人的表虚掉了。

涩脉代表血不足,也代表病人的精血不够,代表里虚掉了。

有这种现象的病人一定不会生子,因为“精气清冷”。

这里说男子没有子,那么这种现象对于女人来说,不容易怀孕或者怀孕了也容易流产。

也就是说劳症的男人不容易生小孩,为什么不容易生小孩,因为精冷肯定不能让女人受孕,劳症的女人也不容易怀孕。

劳症的病人都是虚寒的症状,而我们中药里有处方可治。

“夫失精家”就是男人遗精,遗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所以如果十七、八岁的小孩居然面色薄白,这就是他在刚开始发育的期间,生理的反应造成晚上睡觉时他会梦遗。

如果只是偶而遗个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满则溢。

但是如果很严重时,人就会虚掉,此时可见他脸上的气色整个是薄白的,精神萎靡不振。

女人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如果是很瘦弱,也很虚弱,疲劳,脸色又很苍白,晚上盗汗很严重,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说是男人遗精很厉害才叫失精家。

男子遗精有几种,第一种是做梦与女子梦交而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不做梦都遗精,第三种,人要清醒的时候,白天都要遗精,这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了。

这些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为什么会少腹弦急,少腹弦急,与后面的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足厥阴肝经经过阴囊的地方,当少腹弦急的时候,筋很急,会拉痛得很厉害,这就是肝虚掉了。

当肝经虚掉以后,少腹弦急。

男人会感觉阴囊拉痛很厉害,女人会感觉到阴道抽筋很痛,这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

这些统统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

此证系阳气不足,气虚血滞,营卫不和之 血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克,桂 枝15克,赤芍15克,王不留行15克,生姜15克, 大枣五枚,水煎服。
服十剂,病情好转,不怕冷,又照方加减 服二十余剂,刺痛消失,麻木大减,仅在寒冷 时尚感不适,嘱其照方加当归50克,配丸药服 之以善其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为基础方: 黄芪、 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大枣6 枚,鸡血藤9克。治疗60例肢体麻木症, 痊愈22例,近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2 例。
[原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 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 行。(六)
[提要]论述阴虚的虚劳证与季节的关系
脉浮大——真阴不足,阳浮于外 手足烦热——阴虚生内热 春夏剧 —— 春夏木火旺盛,阳气外浮则阴越 虚,故病增剧 秋冬瘥 —— 秋冬金水相生,阴得时令之助故 病减轻
阴寒精自出 ——阴虚损及阳,以致肾阳虚 弱,精关不固,故前阴寒冷而精滑 酸削不能行 ——肾精亏虚不能充养骨髓, 故两腿酸痛,无力,行走艰难
大——阳气外浮 脉 极虚——精气内损
实质:阴大者,痹夹 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 之。(十)
提要:虚劳脉大有虚寒、虚热的区别。
脉大:虚大无力 痹夹背行:气虚失温煦,血少失濡养 兼肠鸣:脾气虚寒,运化失职 兼马刀侠瘿:阴虚阳浮,烁津成痰
[ 原文 ]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 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 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 精。(十二) 提要:论述精血亏虚的虚劳脉象
[提要]承上条指出血痹重症的治疗
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俱虚弱(病机) 寸口关上微
阳虚不运,阴血凝滞,邪气深入
尺中小紧
[治法]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面色薄就是脸色很苍白,脸色苍白是因为津血亏损得厉害,亡血很厉害的人会出现口渴,因为人有一个自救功能,血少了,希望喝水去增加血容量。

“卒喘悸”,这个'卒’就是猝然之间,发生气喘短气,心悸动,“脉浮者”就代表里虚,这是一种望诊。

这是劳症的一种。

而虚的人为什么会渴呢?因为里阴虚掉了以后阳会更盛,有一些病人就是又虚又热,而实际上这个热是因为阴虚而来的虚热,不是实热。

实热的话我们就要用白虎汤或是承气汤来攻,主渴的虚热是不一样的,没有东西你怎么去攻?这个时候病人产生的虚热还是有很高的温度,一样会把津液蒸发掉的,所以病人会口渴。

遇到这种情形时,我们补虚的药要开,去热的药也要开,如果只开了去实热的药,结果大承气汤下去后,热是去掉了,但是虚会更盛,所以虚症是绝对不可以用攻法。

如果病人是实热,就是实而且壮热,结果你开成去虚热的药,如开了补药下去,于是实会更实,中医学就是要会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就只是这样辨症而已。

突然发生“喘悸”就是病人突发喘的时候,就表示是气不足。

为什么会如此呢?当人体里虚掉的时候,肠胃功能一定不好,脾土就不能生金,肺里面的津液都是靠胰脏、脾脏来供应,脾脏吸收了营养再交给肺,当脾脏功能有问题时,病人就会卒喘,所以是气不足,才造成这样子。

悸,中医又叫做“血虚”,所以一个是气虚,一个是血虚。

有动悸的症状就是心脏的力量不够,才会产生动悸,中医叫做血虚。

“脉浮”因为脉的外面就是气,你摸到是气脉,没有摸到血脉,阳就是气,血就是阴,血不够了,阳就浮上来,于是就会摸到脉很大很浮,实际上病人是血虚掉了。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你遇到一位正常的男人,一切都好好的,能吃,能喝,能拉,能睡,什么都正常。

但是你摸他的脉时是虚弱细微的,而且还经常盗汗,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也可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平常看起来正常的人,摸他的脉重按就没有,那么虚、那么弱。

不仔细找还找不到,就代表此人的气虚掉了。

气一但虚掉,表就不固,不该流汗时却会流汗出来,就是“喜盗汗也”,身体在很虚弱的状况之下才会有盗汗。

人到了五六十岁,脉大,有那个五十肩,或者是背痛,或者是脊椎骨督脉的问题,还有说肚子里面有肠鸣,马刀夹瘿,这是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这都是属于瘿瘤,都是因为劳病而得,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牡蛎,就是钙,牡蛎是咸味的,咸能软坚,龙骨和牡蛎不太一样,龙骨是潜阳用的,当阳浮在外面的时候,我们用龙骨把阳内敛起来。

攻坚的时候,我们用牡蛎。

牡蛎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药。

所谓盗汗的定义就是说,有时候醒到都会盗汗。

你运动跑步后会流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坐着不动都会流汗,就是盗汗,有的人晚上睡觉时都会出一身汗。

当然如果你作梦梦到有人追杀你,于是出一身冷汗,这没什么问题。

如果没事而早上起来的时候床上都是湿的,就是严重的盗汗,这已经是代表气血两虚了,这个时候照样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不是只有用在失精家。

中医的观念认为我们身体的津液、精、血这三样是同源的,所以可以用同样的治法来治。

所以遇到盗汗很严重的人,我们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也一样可以将他治好。

【原文】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我们看到这一些症状,就知道是里寒了,。

这个条辨放在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久远,有可能是传抄错误。

也就是倪海厦老师常说的一句,可能是竹简脱了,弟子过门坎的时候不小心,门坎高了,摔了一跤,竹简摔脱了,捡回来拼凑在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
痹)
圣诞快乐
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
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
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
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
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

关上小紧,关以下候
里,由于气血不充于外,那么这个风寒才客于内,关上小紧,紧得不太厉害,受的是微风嘛。

那么血痹证脉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表虚,什么虚呢?津液虚,血液虚,不足于表,那么寒邪由于外虚,它才能侵蚀往内,也就是寒邪把血液闭住了,它出不来了,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讲针灸了,针引阳气者,他阳气不足于表,让它足于表,这是针灸是一个针法了。

那么阳气出来,表就和了,表和脉也就和了,表和脉和,风寒在那待不住了,所以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邪才能在那待得着,表实它就待不住了,所以针引阳气,阳气充斥于外的话,风邪就不能够待了,风邪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

阴阳俱微者,就是轻取脉也微,使紧按脉也微,就是内外俱微,阴阳有多种指法,在这个书里头,有的指上下的,寸关尺嘛,寸脉是常指是阳,在部位上说,尺脉常指是阴,也有时候看浮沉,浮取这叫阳,使紧按看里头,这叫做阴。

这句话,阴阳俱微不是指的上下,因为什么?因为底下有个寸口跟着呢,他指的是浮沉,你轻手按脉也微,重手按脉也微,这是津液不足了。

但这个虚在寸口,寸口关上微,寸口这个脉啊,是浮沉脉都微,跟上面是一样了,也是津液不足哪儿呢?不足于表。

尺中小紧,跟那个关上一样的,那么尺以候里了,这个风寒进入里头去
了,里头有些小紧。

这是脉跟上边没有什么不冋,也就是风寒,由于表虚,风寒趁虚,这个血液为风寒所伤,就得血痹证,这是古人的看法。

外证身体不仁,血痹证就是指身体麻痹不仁,麻痹。

如风痹状,就像风痹也有麻痹的,跟这个差不多,只是风痹是要痛的,这个它不痛,这个病很多见。

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上面说是以针引阳气,这里出了个方齐q,这个方剂和那个针引阳气是一样的。

黄耆这个药大家得注意,古人说的黄耆啊,补中益气,是个甘温的药,凡是甘药都健胃,所以说它补中么胃健,水谷之气才充于外,水谷之气是什么?也就是精气津液,养人的东西。

那么黄耆剂,黄耆这个药我们用它在什么时候呢?就是体表虚衰。

为什么是体表虚衰?你看前面的那两个脉你就知道了,全是津液不足于外,津液就是我们饮食化生的水谷化合物,再加上阳气,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营养成份。

营养成份不足于外,就是外面的营养不够了,营养不良了,由于营养不良,在这个部位很多地方要出病了。

你像西医说的肢节神经麻痹,神经末梢它靠外头,它没营养也受不了,所以你像皮肤、肌肤有病都生疮,所以黄耆,你看本草上讲,治大恶疮,所以咱们关于疮疡用黄耆机会最多,道理一样。

它这块营养不良,它恢复不了,这是一。

第二,这块虚,有外邪去不了。

人的身体机能,它有自然驱外邪的能力,如果它这块营养不良,就去不了外邪,所以后人说它是补中益气的。

总而言之,里气也是虚,胃也是不好,所以他用黄耆,补中益气,增加这个地方的阳气也好,津液也好,营养成份也好;这块充足了,那么由于营养不良形成的疾病也要好,那么就是这地方会有毒物是因为虚,它能待得住,
实了,它待不住了,所以病毒也能去。

所以说这个黄汗啊什么的,都是由于皮肤这个地方营养不良造成的,比如恶疮
啊,那都由于这个地方虚,用什么药?用黄耆,所以黄耆的作用就在这儿。

后世都看它是补气,有肺病也吃黄耆,这是错的,大错,它不是补那个气。

仲景所说的阳气啊,通通的说的是津液,我们拿更通俗的话,就是养人的营养成分,我们吃了东西,血管吸收,它住各处的细胞都输送营养成分,古人管这个东西,在血管内叫做营,也叫做血,血是本体的,营是作用的,血管外叫做卫,也叫做气,所以这两个东西啊,它出血管给组织细胞营养,这就是西医说的毛细血管通透作用。

古人也认识,不是不认识,他也知道多汗则亡血,要是大发汗,血液就少;你要亡血呢,他就没有汗。

古人也看到这个但不细腻,它没有系统的说明,所以这个地方还是要参
照西医看一看好的。

但是很奇怪,西医尽管知道什么叫肢节
神经,这病它治不了,中医不知道他会治,可见中医辨证是
有道理的,那么中医把这个叫表虚证,又叫营卫不和,他用的桂枝汤嘛,表虚加上黄耆,他就能治,遇到这种病,你就用黄耆;遇到这种表虚,特别的恶风敏感,你用黄耆没错。

不是随便你脑子想,气虚了你就吃黄耆,不是那样子。

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去甘草,为什么去甘草呢?它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甘草药缓,所以咱们泄下药,你像承气汤,用大黄、芒硝配上甘草叫调胃承气汤,它就能够使下的这个猛暴没有那么厉害,你要去了甘草,大黄、芒硝力量大了,加上厚朴、枳实,力量更大,那叫大承气汤。

那么我们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黄耆,甘草不要它,里头主要是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

血痹,到这儿就完了,这个方子我常用,这个方子确实挺好使的,如果我们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到一起,随着证候的出入,用药加减变化,这个方子挺好使的,这个病的变化很少,所以这个也就一条。

但是在临床上呢,随着证候的出入,这个方子可有加减,我刚才说的就是一个例子本文来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