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
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政治论文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王延东摘要:苏教版初-《思想品德》“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一框,引入了一则柯尔伯格关于海因茨偷药的“两难选择”案例。
但教材的过多阐述压缩了学生的探究空间,而相关设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道德两难的冲突。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借助经典影视情节重构新的“两难选择”来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关键词:两难选择教学案例解析重构王延东,男,江苏省常熟市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11月,苏州市教科院组织了一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有效课堂的建构”研讨活动,本人进行了初二第七课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的公开课展示。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所提供的经典案例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海因茨偷药”案例的解析首先,教材的过多阐述无形中压缩了学生的探究空间。
教材对“海因茨偷药”在“偷”与“不偷”的理由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每一点都有其合理性。
例如以教材所列有关“偷”的理由:(1)你已经走投无路,既然借不到钱救妻子,你就不用保自己的清白;(2)药剂师乘人之危,敲诈勒索,天理难容,偷他的药,是对他的警告;(3)你的妻子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不去偷,别人会取笑你无能;(4)偷药是为了病人,自己做出牺牲,你的行为是高尚的。
更充分的理由是:按照柯尔柏格本人关于儿童道德的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划分标准,其中第4点理由,已接近柯尔柏格提出的后习俗水平中的“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个阶段),即“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就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更为完整的补充。
在平时的听课中,许多学生的回答不外乎“人的生命是至高无尚的,为了挽救生命,即使触犯法律去偷盗也是可以的”。
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
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道德困境是指一个人或多个人在面临两个或多个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时所面临的困境。
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德困境的本质和挑战。
下面是一个经典案例,关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这是一个关于火车事故的案例:一辆载满乘客的火车失去了控制,正朝一个拥有五个人的小村庄冲去。
您站在一个距离火车轨道较远的岔路口上,您看到一个可以转动的杠杆控制着火车的行驶路线。
您注意到,在岔路口的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无辜的工人在进行维修。
如果您不做任何事情,火车会继续行驶到小村庄,可能会导致五个人的死亡。
然而,如果您转动杠杆将火车的行驶路线转到维修工人所在的轨道上,只有一个人会死亡。
您该怎么做?这个案例中,您面临着一个道德困境。
道德的角度来看,您可以选择让五个人遭受不幸,或者让一个人丧生。
这个决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尽量保护他人的生命。
从公正和功利的角度来看,选择让一个人死亡可能更为合理。
因为这样可以保护五个人的生命,从社会整体利益来看,保护更多人的利益是合理和有道德的选择。
这种决策可以被视为是从整体和公共利益角度出发的。
然而,这个案例引发了很多反思和争议。
有人可能会认为,选择让一个人死亡是不道德的,因为无辜的维修工人并没有义务为其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人主张维修工人应该被保护,不应该让他成为牺牲品。
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是道德和人权的基本原则。
因此,这个经典案例提醒我们道德决策的复杂性。
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有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并尽力做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的框架。
通过分析和辩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并且能够更加明智地面对类似情境时做出决策。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中英文实用版)Title: Moral Dilemma StoryWhen it comes to moral dilemmas, one classic example is the trolley problem.Imagine you see a trolley hurtling down the tracks, out of control.On the tracks, there are five people tied up and unable to move.You have the option to divert the trolley to another track, but there is another person tied up on that track.Do you pull the lever to save five people at the cost of one, or do you do nothing and let the trolley kill the five people on the original track?当提到道德困境时,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电车难题。
想象你看到一辆失控的电车在轨道上疾驰。
在轨道上,有五个人被绑起来无法移动。
你有选择将电车转到另一条轨道上的选项,但那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绑起来。
你是要拉杆子以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还是什么也不做,让电车在原来的轨道上杀死五个人呢?Another example is the "good Samaritan" dilemma.Imagine you see someone lying injure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Do you help them, even if it means taking time away from your own schedule, or do you walk by and leave them to their own devices? This dilemma raises questions about our obligations to ot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empathy and compassion.另一个例子就是“好撒玛利亚人”困境。
关于火车道德悖论的分析
关于火车道德悖论的分析假设一: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铁轨上的5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假设二:假如你是动车司机,前方分叉的两条铁轨上,一条铁轨有5个人,另一条铁轨上有1个人,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看到铁轨来临,这时候你有一个控制动车方向的扳手,你会选择往哪条铁轨上行驶?这两个问题是关于道德理论的典型问题。
我们所讨论的是这两种行为选择,想来找出的是:是什么东西让行为在道德上错误?又是什么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电车模型起先由英国的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此后由多个哲学家改编成不同版本。
在这两个假设中,很容易看出,第一个假设,大部分人都不会推下身边的人。
而第二个假设,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牺牲另一条铁轨上的1人。
同样是牺牲一个人拯救其他五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在伦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双重效应原则”,是指一个行动常常有两种效果,其中一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希望避免的,可是得到好的效果的时候,却无法不同时接受坏的结果。
这时候就出现了“附带性损伤”,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只好接受本来并不乐见的附带性损伤。
在扳手问题上,我们选择拯救5个人,只好接受牺牲一个人。
这是无法避免的,为了追求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但是假设一又是不同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他的死亡并不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为了达成同样是拯救5个人的目的,却需要把他当成一个拯救5个人的工具,这种把人类工具化的行为,会激发起我们的道德愤慨。
同样,主动推下去的那个人,也会在心里承受更深的道德内疚感。
由此可见,我们在道德问题上引出了两种标准一种是“效益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仅仅由行为的结果来衡量,简单而言,判断行为的好坏,就从它的结果来观察,例如死5个人总比死1个人好。
另一种是“义务论”,行为的道德价值不仅仅是在结果,还在于其行为本身。
有些行为是坏的,那就是不被允许,即使这种行为能产生极大收益,就像假设一中。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选择,有时候这些选择甚至涉及到道德层面。
道德两难是指一个人面临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时,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会违背某种道德规范或者价值观。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两个道德两难的故事。
故事一:小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班。
有一天,他在地铁上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现金和各种证件。
小明心里挣扎,他知道这个钱包肯定是有人不小心丢失的,但是他也知道地铁上的失物很难找到失主。
如果他把钱包交给地铁站工作人员,里面的现金可能会被人拿走,而且失主也未必能找到。
但是如果他自己拿走钱包,就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小明陷入了两难境地,他该怎么做呢?故事二:小红是一名医生,她在医院工作多年,深受患者的信赖。
有一天,一位重病患者来找她,患者告诉她,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只能再活几个月。
但是患者的家人并不知道他的病情有多严重,他请求小红不要告诉家人,让他们以为他还有一段时间。
小红陷入了两难境地,她作为医生,有责任告诉患者的家人真相,让他们有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她也理解患者的心情,他不想让家人担心,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小红该如何抉择呢?以上两个故事都是充满了道德困境的情节,这些情节让人感到纠结,也让人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置身于道德两难的境地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道德两难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权衡利弊,找到一个尽可能符合道德准则的折中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尽量避免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做一个有担当的人,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总之,道德两难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
在面对道德两难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勇于担当,尽量避免陷入这样的境地。
希望大家在面对类似情况时,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道德两难情景分析_提升德育效果的切入点
正方学生认为:杨女士由此免 看到讲“次道德”总比不讲道德好。
反方学生的观点是:法律面前
德
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 就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和客 人人平等,不能因为特殊原因而让
建
苦,她对这个有“职业道德”的小偷 观规律而言,某一社会现象将很可 法律向个体妥协。对魏某的救人行
设
应该是感激的。小偷的这种行为反 能不再以“道德”和“反道德”这种 为应该肯定,可以进行表彰,但对
的轨道开。因为三个在新轨道上玩 耍的学生不遵守规则,受到惩罚是 咎由自取,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 负责。如果让火车转向旧的轨道, 虽然损失的只有一条生命,但那个
的较量。对个体而言,生命是最重 要 的 ,但 对 于 整 个 社 会 而 言 ,规 则 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规则的 社会必将一片混乱,每个人的生命 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们每个
大
比如,制售假饮料者只用干净的自 情感的冲突和选择,正是在情感立 这是“人之常情”,但其中的危害却
观
来水加上糖精和色素,而不用脏水 场的艰难选择中才能锻炼和提高 不容小视。法学上有一个“毒果树”
园
和有害的添加剂等等。
人的道德判断力。笔者选取《中国 理论:当树上有一个果子被发现有
反方学生则认为:提倡或肯定 青年报》 曾报道过的一个事件,引 毒时,树上所有的果子都被认为是
恐之下跳入护城河,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一个人只要犯了罪错,就一 时,又将更多的生命置于危险之
之际,两劫匪跳入河中合力将女子 无是处,死有余辜,这会使违背道 中,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
救起,并安慰女子说:“我们只劫 德的个体更加无所顾忌,最终滑向 乱,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应提倡的。
财,不劫色,更不害命。”某市一个 泯灭良知的罪恶深渊。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关于“道德两难问题”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以下就是一个很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两难问题”:题目1: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题目2: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positive moral judgement),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attribute, quality etc),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more morally significant)。
有的人试图超越(circumvent)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题目3: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 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 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 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 (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 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 (偏私)■ 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关于“道德两难问题”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以下就是一个很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两难问题”:题目1: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题目2: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positive moral judgement),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attribute, quality etc),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moremorally significant)。
有的人试图超越(circumvent)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1 / 5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题目3: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偏私)■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道德的系谱:电车难题的思考
首先复述一下电车难题:1、火车司机驾驶一辆急速前行的火车,看到前方有五个人睡在铁道上,司机紧急刹车,却发现制动损坏,眼看五个人就要被碾压,忽然在旁边有另一条岔道,上面只有一个人躺在铁轨上。
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让火车继续前进,五个人全部被扎死,要么转换铁轨,这样只会牺牲一个而拯救五个,如果你是司机,你会如何选择?2、一辆火车启动,前方同样是五个人躺在铁轨上,你作为旁观者站在高处看到这个场景并知道火车无法自动刹车,除非有一样足够重量的物体及时挡在火车前面让火车停下,此时在你身边有一个很胖很胖的胖子,只要把他推下去,就会挡在火车前面让火车停下来,如果是你,是袖手旁观看那五个人死,还是把胖子推下去挡住火车让五个人活下来?在对人们的调查里,大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形都会选择开往岔道扎死一个人,而第二种情形只有很少数人会愿意把胖子推下去。
虽然两个情景所得出的最后结果都是“杀一救五”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在两种情况下做不同的选择?在关于电车难题的讨论中,无论是《公正》课堂,还是《电车难题》书里面,人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总归而言有以下几种:边沁功利主义:我们的行为应该以最多程度给予最大人群幸福为准则,因此只要结果是只需要牺牲少数而让多数人得到幸福,那么这就是正确的,所以,纯粹功利主义者会赞成两种情形都选择杀一救五。
康德道德主义:与边沁的功利主义正好相反,康德主张,我们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律,我们应该把他人视为最终目的,所以任何把他人视为手段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因此无论第一还是第二种情形,我们都应该让列车自己运行,听天由命,也就是反对“杀一救五”的行为。
天主教观点:我们不能以发生一个恶的行为为前提,去换取一个善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这个前提,所以堕胎是错误的,即使那能够挽救一个孕妇的生命。
因为我们以杀死一个婴儿这样的恶的手段,去换回一个看似让目前局面保持良好的结果。
但是,我们可以允许在能选择的范围内,尽量把足够的善给予他人。
道德故事
在新浪网上看到哈佛大学一位教授的演讲。
演讲伊始,教授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列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着,刹车突然失灵,方向盘有用,火车前方有五个人,距离五人的三米处有一火车分轨,分轨前面有一个人在工作,他们都全然不知所面临的危险。
倘若你是这列火车的司机,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撞向五个人,还是选择转到方向盘驶向分轨撞向那一个人?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撞向那一个人。
理由是这种选择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教授接着问,现在没有分轨,而在轨道的上方有一座大桥,大桥的栏杆旁边有一个大胖子,如果把胖子推下来恰好可以阻止火车前行,而救下轨道前方的五个人,而你此时正站在胖子旁边,你愿意选择把胖子推下来吗?此时,很少有人举手选择。
教授说,推下胖子不也可以救下五个人吗?学生说这样做太残忍了。
教授接着又提出了类似的设问:如果你是一所医院的医生,天已晚,就你一个人值班。
这时,突然来了六个因车祸受伤的病人,一个重伤,五个相对而言伤势轻一些。
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你如果先救那一个重伤,其余五人必死,如果救那五人,另一人肯定活不了。
请问你选择先救谁?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救那五人。
现在,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如果其他五人还有挽救的机会,可一人少肺,一人少肝,一人少胆,一人少脾,一人少胰,恰好另外一个受重伤的人身上器官俱全。
请问,你愿意从他身上取出器官然后去救那五人吗?学生又陷入了深思。
我想,这堂德育课是要让学生们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只追求成败结果,在注重结果的前提下,心中还应该具有道德原则。
即使结果再诱惑人,违背良心、违背爱的准则的事情,也绝对不能做。
这才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素养。
火车轨道救人道德题
火车轨道救人道德题假设:六个小孩一起去玩,这次他们选择了到铁轨上玩,五个小孩在通车的新铁轨上玩,一个小孩选择在废弃铁轨上玩,五个小孩都嘲笑他是胆小鬼、怕死的小孩被小朋友孤立,始终也不敢到新铁轨玩。
就在这时一辆火车以时速100多千米的速度过来,就算司机看到了弯道后的小孩,也已经刹不住了,所有小孩都没有离开铁轨,给你2秒钟做决定,你是一个路人,很熟悉这段铁路的情况,发现这个难题你会如何处理?扳拉杆的话火车改道,一个无辜的的小孩有生命危险;不扳拉杆任火车原路前进,五个小孩有生命危险。
功利主义者会选择救五个小孩,因为五条人命比一条人命多!害死一个无辜的小孩,但拯救了五个小孩,相当于多救了四个小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能够多救就多救;铁道工作人员也都选择救多的,因为撞死一个人只需赔一个人的钱,而撞死五个人需要赔五倍的钱,从公司的经济效益来说,应该救五个人,而害死一个人;从社会情况来说,一个小孩死亡,只有一个家庭悲痛不已,五个小孩死亡将会有五个家庭伤心欲绝。
小编问过不少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救五个小孩。
理性主义者会选择顺其自然,也就是不拉那个拉杆,因为他认为废旧铁轨上的小孩是无辜的,并没有犯错,不应该由他承担责任;那五个在新铁轨玩耍的小孩被撞死,是因果关系,如果这五个小孩与都在废旧铁轨上,那就一个人也不会死。
理性主义者认为和稀泥的社会是不健康的,明明按规则行车,突然半路上冲出一个短命鬼,来不及刹车,导致撞死了人,耽误时间不说,还被判承担次要责任,所有的监控都能证明车辆无过错。
假设废旧的铁轨只有几十米长,火车撞死无辜小孩后,还会严重出轨,可能造成火车乘客大量死伤,您还会选择扳动拉杆令火车改道吗?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首先提出这个电车难题,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救五个人,而牺牲一个人。
人们觉得这个题目不够好,改为:当你站在天桥上,看到有一台刹车损坏的电车。
在轨道前方,有五个正在玩耍的人,他们不晓得电车向他们冲来。
道德两难
情景:高中生小新和花轮在铁轨上玩耍。
铁轨有两条,一条是已经废弃的,一条还在使用。
废弃的铁路上有四个老人在那里聊天。
小新想让花轮同学去废弃的铁轨上玩,因为那里比较安全。
但是花轮并没有听取小新的意见。
于是小新自己往废弃铁路那边走。
这时候,一列火车飞驰而来,小新叫嚷着,想让花轮离开铁轨,却发现花轮带着耳机完全听不到声音。
小新突然看到铁轨的转换器就在自己身边,但是他却犹豫了,因为如果他搬下转换器,火车就会开向废弃的铁路,死去的将会是四个聊天的老人。
如果不搬下转换器,死去的将是自己的好友花轮。
他不知所措……
要去:小组内成员编排一出心理剧,所有成员都要参与表演。
表演中必须帮助小新做出决定,并且说明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后果。
提示:这个情景是心理学上的道德两难问题,没有哪种选择是正确的,只要可以说明原因即可。
剧情要丰富起来,就必须一个两难道德判断叠加另一个两难判断。
(可参考资料:经典道德两难问题,海因兹偷要换妻。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
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有一个火车轨道,由于道路改建,原来的铁轨不用了,但铁轨并没有拆除,新的路轨建好并通车。
在新修建的铁轨旁,树了一块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
几个学生放学后来到了这里,有一个学生看到牌子上的警告后,他劝另外三个学生不要在新建的轨道上玩,但那三个学生不予理会。
为了安全,他自己则跑到原来的旧轨道上去玩。
这时一辆火车突然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
假定在新旧火车两个岔道口前面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车往哪个方向开,即让火车沿着新的轨道或者是沿着原来的旧轨道开。
历史上著名的道德难题:电车难题和功利主义
历史上著名的道德难题:电车难题和功利主义电车难题是菲利帕·福特为了批判功利主义而提出的。
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是,明显应该为了救五个人而牺牲另一个人。
相反,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拉动拉杆你就要为另一条轨道上的人的死亡负责任,你就同样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而且,人们还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所作为,不拉动拉杆同样是不道德的。
在电车难题中,功利主义的做法很多人虽然认为有不妥的地方,但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
于是菲利帕·福特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改变,假设一个人站在天桥上,下方的一条铁路上正有一列电车驶来,铁轨前方有五个施工的工人,工人们并不知道危险,而你也无法通知他们,此时恰好旁边有一个人,如果把他推下天桥挡住电车,其他工人就会明白危险而获救。
在这种情形中,通过道德直觉,所有人都不会赞同把人推下天桥而救其他人。
电车难题是想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
菲利帕·福特用电车难题反驳了功利主义,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充满争议的道德难题。
如果想回答电车难题,我们不得不简略说说功利主义。
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功利主义可能就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的一种自私观念。
事实上,功利主义并不是这样,功利主义的观点在于把能够促进“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规定为合乎道德的行为。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杰瑞米·边沁,在他著名的作品《道德与立法原理》里面提出了功利主义,并确定了的两个原理:一个是最大幸福原理,另一个是自利选择原理。
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功利原理的产生,是出于寻找一种“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石”原理的需要。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道德法则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道德法则,社会就会回到野蛮的原始状态,而且能将道德准则运用于个体,才能判断行为是否道德。
边沁以唯乐主义的功利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他对善恶的定义是:“善”就是最大地增加幸福的总量,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痛苦;“恶”则与之相反。
铁路道德困境
铁路道德困境
传说每年新生入学,哈佛都会对他们的新生进行一次特殊的道德教育,教授提出一个问题: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刹车失灵但是方向盘好用,火车正常行驶的正前方有5个人,而距离5人三米的地方有一处分轨(废弃),分轨上有一个人正在工作,问,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你会怎么选?
这是一个道德上的困境,因为怎么选都是错的。
人在事件发生时的第一反应行为的动机和人们经过思考后说出的理由有差别。
第一反应行为的动机是什么,答:将自己内心的谴责绛到最低,以使自己免于道德谴责。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去解释。
生命权高于一切,而且生命是不能衡量与比较的。
我们以及他人的生命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
如果谁要求过度的自由,那么谁就是在召唤奴役和剥削。
我们可以把这个困境换一个场景去看~
有五个人生了重病,这个心坏了,那个肾坏了,还有... 这时一个临时工走过,他恰恰拥有这五个人所需要的全部器官。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牺牲他一人,幸福另五人?如果这五人都是国家干部,而这个人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呢?
绝对的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自由造就绝对的剥削和强者对弱者的欺压。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对哪怕最弱者也能保留一些最基本的人权,能对最强者也有一些底线和限制!
道德是这个世界最基本规则,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无论法律还是道德,我们要走的路都还很远。
从道德角度分析影响列车发车事件
从道德角度分析影响列车发车事件罗某用身体强行扒阻正在美闭的车门体现出罗某缺乏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从道德的角度分析体现出罗某缺乏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体现出缺乏法律意识、义务意识。
罗某因自己的错误行为受到处罚说明违反法律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罗某作为乘客,既享有乘车的权利,又有遵守交通法规的义务。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根据权力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罗某应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豆瓣高分电影:一个场景,一场辩论,一道伦理难题
豆瓣高分电影:一个场景,一场辩论,一道伦理难题曾经有这么一道题,考验着每人做题人的良知:一个铁路扳道工,在铁路道口上工作,发现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前方的铁轨上有5个人正在行走,他已经没有时间通知那5个人离开铁轨,如果把道口扳到另一条荒废的铁路上,就可以救下那5个人,只是荒废的铁路上也有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扳过去小男孩就会丧命。
如果你是那个扳道工,你会怎么做?是选择救5人而杀1人,还是什么都不做看着5人被撞?我相信所有人在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都会痛苦万分。
因为生命是无价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人多人少之分。
也许我们日常很难碰到如此极端的难题,或者在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会对一个生命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美国有一种人,平时过着各自的普通生活,突然有一天被召集到一起,共同为一个人的命运做出审判,这种人叫作陪审员。
关于陪审员的工作,有一部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这种制度对于一个人的命运有怎样的重大作用。
这是一部拍摄于1957年的黑白片,影片中没有女性,没有爱情,没有战争,没有商业片博眼球的所有热点,也没有科幻片的宏大制作;但在豆瓣评分高达9.4分,74%的人打了5星好评,嗯,我也是五星好评。
多么神奇的电影!难怪有人说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电影的巅峰,这部电影就是明证。
这部电影就是《十二怒汉》英文名:12 angry men:一间狭小的房间,12个陌生男人,一场辩论,8次投票,围绕着一个人的生死,正义、公平、民主、质疑、独立思考,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真相,什么才是公平。
故事从法庭上法官的结案说明开始,案件已经审理完,接下来就是12个陪审员做出决定的时刻。
法庭上那个18岁的小男孩,明亮而单纯的眼神,无助而迷茫,他被控告杀了他的父亲,如果陪审员确定他有罪,那么他将被送上电椅,结束生命。
于是,12位陪审员被锁进了一间狭小的屋子,整个电影都集中在这个屋子里,一张桌子,十二把椅子,一个风扇,一个洗手间,还有12个完全陌生的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道德两难问题(moral dilemma)一直是道德研究领域中的经典心理范式,著名的电车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情境例子。
它最早由哲学家菲利普福特在1967年提出,引发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题目如下:假如你看见一辆已失去控制的有轨电车在轨道上前行,电车所行驶的方向上有5 位工人正在进行工程作业,如果电车按目前的轨道前行,这5 位工人势必会被电车撞死,拯救这5 位工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第一种情况是,你的身旁有个铁轨扳手,你可以扳过扳手,使电车改变方向,但是这样电车就会撞上另一轨道上执行维修工作的1 位工人并致其死亡。
你怎么选?
第二种情况是,你的身边站着一个胖子,拯救这5个工人的办法是你可以猛地将身边这个人推下天桥以阻挡电车前行,然而这样就会牺牲这个人的生命。
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都是要求被试在是否会牺牲一个人挽救多个人的性命问题上做出选择。
而且不论做出哪种选择,均会让选择者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冲突。
尽管第一种扳动扳手的情况属于低冲突情境,就是你间接地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第二种推胖子的情况属于高冲突情境,就是你直接地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其实不管我们怎么选,心里都会有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