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4388c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第1篇】课文《山行》说课稿范文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才能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忽略。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到达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那么,《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才能,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根底。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才能(智能目的)。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的)。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的)在这些目的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的,要求人人到达。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的,让根底好的学生有开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的,《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f482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第1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借鉴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
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个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
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
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
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
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
3、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三、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d7723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0.png)
【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部)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7c8fd9d95fbfc77da269b17a.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 3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二......................................................................................................................................... 4 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7 第一组................................................................................................................................................................... 11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一 (2 课时).......................................................................................................................... 12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二 (2 课时).......................................................................................................................... 13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15 2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一(2 课时).............................................................................................................................16 2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二(2 课时).............................................................................................................................17 2 金色的草地 说课稿一.................................................................................................................................................... 19 2 金色的草地 说课稿二.................................................................................................................................................... 20 3 爬天都峰 参考教案一 (2 课时).................................................................................................................................22 3 爬天都峰 参考教案二 (2 课时).................................................................................................................................24 3 爬天都峰 说课稿一.......................................................................................................................................................... 26 3 爬天都峰 说课稿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 4 槐乡的孩子 参考教案一 (2 课时).............................................................................................................................29 4 槐乡的孩子 参考教案二(2 课时)...............................................................................................................................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31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fb81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1】篇〗图片说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章的能力。
但由于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力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好情境,用直观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概括文中四季美景,学习作者刻画景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感染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归纳作者写景抒情的手法,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的主题适宜创设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自主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
目的是搭建起文本与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知、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曾经去哪里旅游过?预设学生会说曾去过张家界和桂林,从而引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每逢假期,你们都去哪儿旅游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湖南张家界,那里芳草鲜美,奇美无比;旅游胜地——桂林,那里的山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明洁如镜,让人见识了什么叫“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8aec55de80d4d8d05a4f34.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所见》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三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搭船的鸟》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第八单元《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6484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说课稿。
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很多学生已经听过,理解内容并不难,但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
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的确,使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更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1、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设计思路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教学中应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三种能力(1)探究感悟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feb86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c.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1篇】今天展示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从激趣导如入手,再从细读课文、深入读文、总结全文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本环节主要是利用播放精美的媒体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大饱眼福,从而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精美的课件中欣赏到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风光。
二、细读课文这个环节学生细读课文后,结合课件,图文结合,说说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学生陶醉在美丽的图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深入读文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品读、精读美文佳句,结合美丽多彩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精美的图文之中,走入画卷细细品味美文美境,浓浓感受大自然的美。
真正领会句子的含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这个环节利用媒体课件再现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美丽的课件,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本环节使用幻灯片展示精美的作业设置,要求学生整理积累本课的所思所得加以应用,延伸到课外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欣赏法”、“展示法”等。
如: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14df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第1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76de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行》。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一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根据新大纲精神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这其中识字仍然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但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更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所教的每一个字,采用不同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神奇魅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一年级学生理解诗意不要求一一对译,那样不但会破坏古诗的意境美,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这首诗的教学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识字,二是积累,三是灵性的培养。
关于识字,要充分地从字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识字。
关于灵性的培养,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
基于以上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雨字头”。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2523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通过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选择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
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写诗文。
5.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6.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秋天,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积极性。
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
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把“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1、情境创设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出示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90a5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
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会认“断、孤、帆”等个生字。
正确认读“中断、楚江、至此回、相对、孤帆”等词语。
并能联系上文理解“至此回”,重点指导书写“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的方法来品读古诗。
3、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来展开学习,通过阅读,能够从多个侧面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进一步热爱祖国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本篇古诗描绘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祖国的山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古诗中去感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aa5b4369dc5022abea0046.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完整版)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所见》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三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第三单元《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搭船的鸟》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第八单元《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88cf31ce2f0066f4332276.png)
【说课稿】一、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
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13个生字。
会写11个字。
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解“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
回报别人的付出。
三、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950a6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1.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
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10),第三部分为(11-13)。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
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
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
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
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1、设疑导入。
伟大领袖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他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板书(灰雀)。
2、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4c761ebcd126fff7050bfa.png)
人教三年级上册4篇说课稿第一篇《去年的树》说课稿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还要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感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
(知识目标)2.进一步巩固默读和朗读能力,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能力目标)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
教学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点拨法则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
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扮演法、朗读法(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读)、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36c1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f.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学习1—4自然段。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338d8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4.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X,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的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详细说明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充满诗意的课文,它以父亲、树林和鸟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文章语言优美,不仅是一篇优秀的阅读材料,更是一篇适合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特性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听读课文、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文情境。
2. 朗读指导法:通过范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互动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树林和鸟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氛围。
2. 初次朗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详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课文的生字词,如“淋湿”、“燕子”、“黄昏”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f5d0d7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4.png)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语文要素】3.学习种子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
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它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好生字,读准字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大树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
)师:那么,这位主人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件出示句子:“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1)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指名回答: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2)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轻软、舒缓地读)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很好了吗?2.课件出示句子:“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1)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2)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回答,预设:开心)(3)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出示句子:“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1)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指名回答)(2)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完整版)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所见》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三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第三单元《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搭船的鸟》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第八单元《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
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预设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感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3)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呢?(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意思讲到就行)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花的学校》说课稿说教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
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不懂就要问》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