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一、概述高温作业指的是在环境温度高于35℃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作。

由于高温作业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电击等危险,因此有必要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人员管理1. 聘请专业人员:雇佣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

这些专业人员需具备疾病预防、急救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高温作业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2. 健康检查:高温作业前,应对所有从事该工作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他们在体力和身体状况上适合进行高温作业。

工作人员如果存在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病史,应禁止其参与高温作业。

3. 培训和教育:对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高温作业的危险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应包括高温作业的健康影响、适应症状的识别、防暑降温措施等。

三、工作环境管理1. 温度监测: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温度监测仪器,定期测量和记录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2. 通风设施:确保高温作业区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动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可采用风机、通风管道等设备来增加空气流通。

3. 防暑降温设备: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必要的防暑降温设备,如空调、扇风机、遮阳篷等,以减轻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负荷。

四、个人防护管理1. 适宜服装:员工需穿着适合高温环境的工作服装,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的面料,避免过度吸湿导致不适。

2. 防护用具:根据高温作业的具体需求,提供员工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帽等,以保护其身体的安全。

3. 补水和防晒:提醒员工加强水分补充,鼓励他们定时喝水。

同时,推广使用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五、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1. 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高温作业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现中暑、晕厥等意外情况,应迅速采取救护措施,并及时报警、送医。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工作场所和环境要求1. 高温作业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和散热。

2. 工作场所要安装温度计,并定期检测和记录环境温度。

3. 高温作业现场应设置防护设施,包括遮阳棚、遮挡网等,以减少太阳直射和温度升高。

4. 作业场所要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放,防止火灾和高温引发事故。

二、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1. 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患病风险的人员要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2. 高温作业人员要定期接受体检,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要加强监测。

3. 给予高温作业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超负荷工作。

三、防护装备和工具1. 提供适合高温作业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作业人员身体部位的保护。

2. 工具要符合高温作业的特殊要求,例如抗高温、防爆等特性,减少因工具故障引发事故的风险。

3. 高温作业人员要定期对防护装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四、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1. 确立高温作业紧急救援团队,并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流程,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2. 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情况的处理和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应急处理方法。

3. 定期组织高温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效果。

五、教育培训和宣传普及1. 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操作技能、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制作和宣传高温作业安全标语和宣传资料,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普及高温作业安全知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六、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高温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2. 对违反高温作业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罚款、停工整改等,对造成重大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篇)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篇)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安全,预防高温引起的职业病和意外事故等,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作业的所有职工。

三、高温作业管理责任1.企事业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和权力,并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责任人要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定,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做好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防护工作。

四、高温作业环境安全要求1.企事业单位应根据高温作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高温作业环境的安全。

2.高温作业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避免高温作业产生的热风和有害气体积聚。

3.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温度监测装置,并定期检测环境温度。

当温度超过规定标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降温或调整工作时间。

五、高温作业设备安全要求1.高温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高温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意外事故。

3.高温作业的工具和设备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不得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

六、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护要求1.高温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装备,如防高温服、隔热手套、防护眼镜等。

2.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3.高温作业人员应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定,不得擅自变更作业程序或违规操作。

4.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防止因劳累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七、高温作业急救措施1.企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高温作业急救组织,负责处理高温作业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职业病病例。

2.急救组织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救援技能和处理能力。

3.企事业单位应为高温作业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八、高温作业监督管理1.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温作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进行高温作业安全管理。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引言: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作业活动。

由于高温环境会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制定一系列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温作业环境要求1.\t高温作业环境温度不得超过35℃,湿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50%~60%之间;2.\t高温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3.\t高温作业地点要清洁干净,防止积尘造成空气污染;4.\t高温作业现场应防止阳光直射,可根据需要设置遮阳设施。

二、高温作业人员要求1.\t高温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操作证书及经验;2.\t高温作业人员应经过相关体检,确保身体适宜从事高温作业;3.\t高温作业人员应具备正确的防护用品,并正确佩戴;4.\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并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5.\t高温作业人员不得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6.\t高温作业人员要经过相关安全培训,掌握高温作业的安全操作方法。

三、高温作业安全操作规范1.\t高温作业人员须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作业程序;2.\t高温作业人员应认真阅读并遵守高温作业操作手册;3.\t高温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防护用品佩戴规定佩戴,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用品;4.\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防护用品的正常使用;5.\t高温作业人员应做好现场卫生清洁工作,防止积尘和废弃物对空气质量的污染;6.\t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

四、高温作业应急预案1.\t建立高温作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2.\t建立高温作业人员紧急救护培训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基本急救知识;3.\t高温作业现场设置紧急避险通道,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撤离;4.\t高温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如急救箱、灭火器等;5.\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前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会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高温作业场所,特别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包括室内和室外作业。

3. 高温标准本规定所指的高温环境是指环境温度高于28℃,或相对湿度大于80%的空气环境。

4. 岗位责任4.1 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管理制度,并在岗位上设置专门负责人员,负责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日常检查、安全教育等工作。

4.2 作业人员职责作业人员应按照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接受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更应关注自身安全状况,并遵照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作业标准操作。

4.3 管理人员职责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程,定期进行作业场所安全检查,并对不规范、不安全操作进行纠正和引导。

5. 安全防范5.1 防暑降温在高温作业期间,企业应配备足够的防暑降温设施和药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同时,安排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工作配比,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

5.2 防火和爆炸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火源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企业应严格管理和控制火源,并配备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对于爆炸易发区域,应设置专门的隔离和限制措施。

5.3 防毒部分高温作业环境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甲苯等,这些气体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甚至诱发嗜睡、昏迷、死亡等重大事故。

因此,企业应进行必要的防毒措施并设置监测仪器,及时监控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

6. 应急救援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

同时,应建立完备的急救体系,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7. 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严格把关在高温环境下的人员体检标准,并进行相应的医学体检和引导。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1.1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中暑,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规定了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及职业卫生教育。

2 适用范围1.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域各分厂高温作业环境。

3术语3.1高温作业场所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作业场所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时的车间空气温度。

3.2高温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高温的作业。

3.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4同类岗位劳动时间与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1个劳动日内各岗位的劳动与休息时间分别归类,统计同类岗位劳动时间。

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比(包括离岗1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连续跟班记录3天的平均值。

4作业管理4.1对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2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应按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同作业场所与室外允许温差之和计算(表4-1);如某些作业场所的气温,在采取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表4一1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4.3根据不同地区、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总图、工艺、建筑、通风与隔热等方面,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4.4在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新建工厂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

表4~1 车间内夏季作业场所气温4.5新建厂房在确定建筑方位时,应做到避免西晒,如不能避免时,应增添防晒建筑结构或采取其它防晒措施,建筑物屋顶围护设施应有隔热措施。

4.6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流4.6.1各种炉窑和散热设备,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厂房(车间)外。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和高温作业管理制度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和高温作业管理制度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

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基本要求1.1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不小于25℃的作业。

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1.2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应上述标准,具体核定高温作业的类型和岗位。

2 高温作业管理的具体要求2.1 各单位应针对高温生产制定高温防护计划,采取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综合措施,并对高温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2 各单位应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2.3 各单位应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

2.4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2.5 高温作业场所应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2.6 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毒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等措施,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2.7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2.8 夏季野外露天作业宜搭建临时遮阳棚供员工休息。

2.9 各单位应根据高温岗位的情况,为高温作业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遮阳帽等。

2.10 各单位应针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调整作息时间。

对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员工1次连续作业时间。

2.11 应对从事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周期为1年。

凡有职业禁忌症,如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的患者,均不得从事高温作业。

2023年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超过25℃并伴有高温气候(如炎热天气、高温环境等)下从事的工种和岗位。

第三条高温作业安全管理是指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国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温作业人员应当共同承担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共同努力减少高温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影响。

第五条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应当涵盖以下内容:高温作业的危害评估、应急救援措施、防护措施、健康监测、岗前培训等。

第二章高温作业危害评估第六条对涉及高温作业的工种和岗位,单位应当进行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第七条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温度、湿度、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评估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第八条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应当包括:高温引起的健康问题、高温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高温作业引发的事故风险等。

第九条所有高温作业危害评估结果应当进行公示,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第三章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第十条高温作业人员应当佩戴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晒服、防尘口罩、安全帽等。

第十一条高温作业现场应当设置降温设施,如使用风扇、空调、冷却喷雾等方式。

第十二条下列情况下,高温作业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暂停或调整工作:高温指数超过警戒值、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高温作业人员出现不适等。

第十三条对于长时间连续高温作业的岗位,应当采取轮换工作人员的措施,以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岗前培训第十四条高温作业人员应当经过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温作业带来的健康问题。

第十五条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当经过岗前培训,掌握高温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高温作业人员的培训记录应当进行归档,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确保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

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温作业是指工作环境温度高于室温25℃,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各类作业。

高温作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如炼钢、冶炼、化工、铸造、建筑等。

由于高温作业的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企业和机构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高温作业环境要求、人员防护措施、安全培训和管理等方面来详细阐述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一、高温作业环境要求1. 温度控制要求:工作环境温度不得超过规定的高温限度,限度值应根据所属行业和作业的特点进行科学设置,并经相关专业机构验证。

2. 通风要求:确保高温作业场所内空气流通良好,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

3. 空气湿度要求:应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适当的湿度限制值,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 光照要求:要求有良好的照明设施,保证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作业区域和设备,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人员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高温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高温手套、防高温鞋、防眩光眼镜等。

2. 防晒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长时间在户外高温作业的人员,要求佩戴宽边帽、防晒霜等,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

3. 体温调节措施:为了避免高温导致人员中暑或体温过高,要求作业人员均匀摊薄热量,加强水分摄入,适时休息。

4. 培训措施: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性、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紧急救援等。

三、安全培训和管理1. 岗前培训:在高温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让其了解高温作业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

2. 定期检查: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

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员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安全与健康,规范企业高温作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及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室、仓库等各个工作场所。

第三条定义1.高温作业:指作业环境温度在35摄氏度及以上的作业活动。

2.职工:指受雇于本企业,接受薪酬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二章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第四条基本要求1.企业应建立高温作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企业应为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4.企业应定期对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高温作业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第五条工作环境管理1.企业应保持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

2.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企业应保证高温作业场所的温度在法定范围内,不得超过规定的高温作业温度。

第六条个人防护1.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服、防护鞋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2.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定期更换防护用品,确保其有效性。

3.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避免穿戴过于紧密的衣物,以便散热和调节体温。

第七条作息调整1.企业应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2.企业应提供饮用水或饮料,确保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有足够的液体摄入。

3.企业应鼓励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缓解工作压力和恢复体力。

第八条应急预案1.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企业应定期组织高温作业的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企业应建立紧急通讯机制,确保高温作业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报警和求助。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九条考核内容1.企业应定期对高温作业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工作环境管理、个人防护、作息调整等方面。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三篇)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三篇)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的危害,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一切高温作业场所和高温作业岗位。

第三条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由于工作特点、设备设施的影响导致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作业。

第四条在高温作业过程中,经测定的环境温度超过37.5℃,或者由于热辐射、蒸汽、高温流体等因素导致的局部温度超过50℃。

第二章高温作业风险评估第五条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温危害因素和风险等级。

第六条高温作业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高温作业所在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

(二)测定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评估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三)确定高温作业的时间和频率。

(四)确定高温作业场所和岗位的特殊危害风险。

第七条高温作业风险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高温作业防护管理的依据。

第八条对于高温作业存在较高风险的场所和岗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章高温作业防护设施第九条在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高温作业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第十条高温作业防护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第十一条在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充足的通风系统和降温设备,确保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十二条在高温作业岗位,应设置防止热辐射和蒸汽烫伤的屏障和防护设施,保护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高温作业岗位应设置充足的休息区和饮水设施,保证员工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水。

第十四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方案,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第十五条高温作业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高温作业管理措施第十六条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体温检测、血压检测等。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与高温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与高温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与高温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一、背景概述高温作业是指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岗位,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职业健康安全,减少高温作业对工人的伤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和高温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非常重要。

二、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一)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高温作业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时段的高温作业。

2.对于高温作业岗位,应规定合理的休息制度,保证工人能在高温环境下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补水。

3.为了减少工人对高温作业的暴露时间,可采取轮岗制度,确保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在安全范围内。

(二)室内降温措施1.提供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2.利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控制室内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三)劳动保护措施1.使用降温工具,如湿毛巾、冰袋等,给工人提供降温用品和设备。

2.配备透气性好、散热快的工作服,减少对高温的直接暴露。

(四)预防中暑措施1.加强对高温作业的工人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体温和体重监测。

2.提供充足的饮水,确保工人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

3.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教育,告知工人中暑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醒他们注意体温和身体反应的变化。

(一)入岗前准备1.工人入岗前需穿戴好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帽子、手套等。

2.工人应接受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了解高温作业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预防措施。

(二)高温作业操作1.工人应定期检查室内温度,并及时上报温度异常情况。

2.工人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3.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工人应根据自身状况,适时调整工作强度,保护自身身体健康。

(三)遇紧急情况处理1.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遇状况突发或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告知上级领导或相关负责人。

2.高温作业过程中的火灾、中暑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工人应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目的与范围本规定旨在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并规范高温作业的管理。

适用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

二、定义1. 高温作业:指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5℃的作业。

2. 高温作业人员:指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 公司责任:-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高温作业安全评估,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暑药品等。

-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 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高温作业人员责任:-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设备。

- 严禁擅自离岗或放松对工作环境和自身安全的关注。

- 在高温作业前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补偿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体不适症状。

四、安全措施1. 环境控制:- 确保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 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安装遮阳设施或使用遮阳防护用具,减少外界太阳光的直射。

2. 防护设备:- 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透气性服装,防止过度蒸发和热量积聚。

- 配备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防止因高温作业导致的眼部和皮肤损伤。

- 使用防暑药品,如盐丸、清凉油等,缓解高温作业带来的不适症状。

3. 作息管理:- 合理安排高温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连续作业时间过长。

- 提供充足的饮水设施,确保高温作业人员随时补充水分。

4. 应急准备:- 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 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行动计划。

五、培训与考核1. 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从事高温作业的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

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

3. 考核与评价: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对不合格者进行纠正和培训。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要点:
1. 环境评估:在进行高温作业之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环境评估,确定是否存在高温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热服、隔热手套、防火眼镜、防尘面具等,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人员培训: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急救知识等,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作业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的时间,避免在高温强度最大的时候进行作业,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

5. 饮食健康: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适当的饮食,以保持作业人员的体力和水分平衡,避免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6. 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疲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7. 急救措施:制定高温作业的急救预案,提供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救护人员,以处理高温作业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8.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高温作业现场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以上是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要点,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温天气是生产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紧要因素。

由于高温天气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应特别关注高温作业时的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订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介绍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一、高温天气的防护措施1. 穿透气性好的衣裳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散热作用会减弱,穿着透气性好的衣裳可以帮忙人体更好地散热。

不宜穿戴过紧、过厚、含有化纤材质的衣物。

2. 遮阳帽在高温天气下,紫外线是很强的,戴帽子可以有效地避开紫外线照射。

3. 使用太阳镜太阳镜可以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

4. 喝足量的水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流汗量会加添,因此应当多喝水(2-3升/天),保证身体水分的平衡。

5. 避开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表面和内部的温度都会上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因此,应尽量削减在高温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尤其是在中午时段应避开在烈日下长时间工作。

6. 室内外温差不应过大。

高温天气下工作环境应当保持宜人温度(24-28℃),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8℃。

二、高温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做好高温天气下的防护措施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应着装透气性好的服装,并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具。

2. 饮食和睡眠的调理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高能量低脂饮食,加强防范热应激的本领。

3. 实行疏导措施对于高温天气下简单产生拥堵的区域,应实行疏导措施,如设立交通警示牌、分时段进入等等。

三、高温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 监测环境温度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应不断监测环境温度,一旦发觉温度过高,应适时实行降温措施。

2.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高温作业时,应不断补充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使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工具。

3. 注意保护头部和皮肤高温天气下,皮肤简单被晒红晒伤,头部简单受热,需要注意保护。

4. 加强防火措施高温天气简单引起火灾,应加强防火措施,特别是在装修、焊接、电气维护和修理等高温作业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高温作业所产生的事故,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等。

一、安全责任
1.1 高温作业应由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2 高温作业所涉及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高温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知识。

1.3 高温作业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高温作业区域。

1.4 高温作业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二、作业环境管理
2.1 高温作业环境的温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测量和检查。

2.2 确保高温作业区域通风良好,防止热源聚集和空气污染。

2.3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降温设施,保证作业人员的生理需求。

2.4 高温作业区域应设置遮阳措施,防止太阳直射产生的高温。

三、作业人员管理
3.1 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与高温作业不相适应的疾病。

3.2 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晒帽、防护服、防热手套等。

3.3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轮班作业,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3.4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私自解除安全设备或改变工艺。

四、应急救援管理
4.1 高温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急救药品,并提供相应急救人员。

4.2 高温作业现场应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3 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警并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救援。

五、安全风险评估
5.1 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
全技术措施论证。

5.2 高温作业应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和操作规范,并向作
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5.3 高温作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更新,以保证作
业过程的安全性。

六、监督检查及处罚措施
6.1 监督部门应对高温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提出整改要求。

6.2 针对违反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可采
取警告、罚款、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措施进行处罚。

6.3 对发生的高温作业事故应立案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
的责任,并对事故进行定性和评估。

以上就是关于“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内容。

通过
制定和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高温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温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