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硫的转化》(鲁科)2-1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高中化学3.3硫的转化(2)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剖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复原性。
而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正好可以体现各样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复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一样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变”的看法,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变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商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复原性。
而后以商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经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表现硫的转变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在和转变认识硫单质认识硫磺的主要性质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认识不一样价态硫元素的氧化元素间的转变性和复原性,概括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生产、生活中不一样价态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硫元素间的转变治(三)新教材的主要特色:1、适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到认识生产、生活中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既表现了化学知识的实质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忱。
2、着重三维目标的培育。
教材经过活动研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
进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育。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硫单质,认识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在实验室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的互相转变,进而认识不一样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复原性,概括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经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变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领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认识酸雨的危害,可以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举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的互相转变,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着手实验的能力;察看实验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硫转化教案鲁科版(美教案)
硫的转变(第二课时)一、教课内容剖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变》的教课内容。
在认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变的基础上,指引学生研究在实验室怎样实现不一样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复原的理论来认识二氧化硫等含有硫元素物质的性质。
二、学生学习状况剖析学生初步认识在实验室中展开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实验研究充满兴趣。
但在研究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照实验设计太泛、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显然、时间控制不妥等。
三、教课方案思想用研究式教课模式进行教课方案。
研究式教课模式分为个阶段:关注参加、实验研究、解说推论、反应整合、反省评论。
依据乡村中学的实质教课条件,设计教课过程,第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展开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其次是展开详细的研究活动。
需要充足估计到研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样状况及解决方法,为学生供给试剂、药品,供给较为开放的研究环境,由学生自主达成研究任务。
最后是按照研究的程序,对研究活动进行整理、归纳,要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如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拥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既拥有氧化性又拥有复原性。
四、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研究学习掌握价、价、价硫元素间的转变,初步认识的性质。
.培育学生实验研究能力: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察看实验的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研究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育优秀的科学修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学习的愉悦,发展研究学习的兴趣。
.经过工业制硫酸的教课 , 使学生领会学致使用的意义。
五、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方法。
难点:研究不一样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变方法。
六、教课过程设计[视频展现] 表现自然界中硫元素转变的视频或图片。
[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含硫物质能够依赖大自然的作用进行转变。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也在找寻转变含硫物质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请你经过设计并实行实验,研究含硫物质转变的方法。
硫转化教案(2份)鲁科版(美教案)
课题:硫的转变枣庄八中南校课型:复习课教课模式:剖析、概括、合作沟通教课手段:多媒体协助教课教课目的:、认识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认识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认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查验。
、认识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知识梳理:一、硫单质(俗称硫黄).物理性质硫单质是固体,硬度,于水,于酒精,于二硫化碳,熔点和沸点。
常有的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
.化学性质()与大多半金属反响与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某些非金属反响与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强氧化剂反响与浓硫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浓硝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途硫单质是生产,制造等。
思虑:.你能从哪些实例推知氧化性:>?[提示]()与变价金属反响。
与变价金属反响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与变价金属反响生成价低态化合物;()氢化物的稳固性:>;()置换反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等。
、内壁粘有硫单质的试管怎样除掉?知识、内壁粘有硫单质的试管能够用或溶液清洗。
拓展与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且能使显高价。
利用和的反响能够除去温度计、气压计、血压计等被打破后汞的迫害,所以,汞不慎洒落在地面上,要立刻翻开门窗通风,并尽量想法采集起来,剩余的部分,可覆灭盖硫粉办理,免得汞蒸气中毒。
【例】以下对于硫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可用热碱冲洗试管内壁附着的硫、硫与金属反响时,硫作氧化剂、硫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响生成、硫与非金属反响时,硫既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复原剂【分析】此题考察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答案选.因为硫与铁反响生成二、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二氧化硫()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液化,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响与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少许时:。
过度时:。
.与碱性氧化物反响少许时,如与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学习内容】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二)硫的几种常见的化合物1、SO2的性质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气味的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氧化物。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CO2性质相似)SO2+H2O=== <是它的酸酐)SO2+NaOH=== + <SO2少量)SO2+NaOH=== <SO2过量)<2)氧化性:SO2→S<3)还原性:SO2→SO42-<4)漂白性:现象: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溶液。
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色。
原理:。
NNLTlycw2P[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迁移应用]①将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褪色,而将Cl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后。
NNLTlycw2P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
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浓H2SO4+Cu△ + +[思考]<1)此反应中表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2)反应规律:浓H2SO4+金属△ + +[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4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②与非金属的反应浓H2SO4+C△ + +[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2.浓H2SO4、稀H2SO4的氧化性有何不同?<2)吸水性将浓H2SO4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播放录像】火山喷发【讲述】火山口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
硫磺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皮肤病。
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鲁科版化学必修1《硫的转化》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1《硫的转化》教案教学课题: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酒精灯,火柴,硫样品,一烧杯水,酒精,CS2,燃烧匙,盛少量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关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2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3 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氧还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硫单质有着广泛的用途教学重点: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掌握S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相关的用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演示教学过程及内容:【引入】:对于“富士山”这个名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鲁迅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么描述富士山的。
“远望去,她像一位美丽的看护妇......”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里,山头些许未融化的白雪,衬托着朵朵淡红的樱花,一幅多么恬静,淡雅的景致。
(播放图片)然而温顺的外表有时无法掩饰住内心的火爆,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悟一下她火爆的一面。
【放映】:火山爆发的影片片断【讲述】:那一瞬间,真可谓是惊心动魄,正是这一“火爆的脾气”让许多附近的居民流离失所。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觉得它十恶不赦,难道它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究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了。
【板书】第三节硫的转化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的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讲述】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观赏一下人们在火山喷发后其附近地下找到的几种矿物质。
【投影】黄铁矿(FeS2)雄黄(As4S4)雌黄(As2S3)辰砂(HgS)等含硫矿产的图片【设问】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矿物质的分子式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讲述】这些物质都是火山喷发时候所诞生的他们生性孤僻,总喜欢深藏不露,隐姓埋名地过着地下生活,但是地质学家们“多顾茅庐”,终于请出了他们,让他们为人类生产生活造福。
然而俗语说得好“一猪生十仔,十仔各不同”火山爆发是生成地一些物质却偏好热闹,于是闯出地面,在人世间开始他们的生命之旅,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旅途【投影】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图【讲述】生成的H2S,SO2,SO3等气体在空气中不能安分守己,像SO2,它会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SO3,SO2与SO3溶于水,又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教案摘要】本教案是针对化学教材《硫的转化》这一章节编写的,教案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硫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规律,掌握硫的制取、燃烧和催化剂的使用等实验操作和原理,理解硫利用、硫酸制取和硫的环境污染等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硫的性质和硫的转化规律;2.掌握硫的制取、燃烧和催化剂的使用等实验操作和原理;3.理解硫利用、硫酸制取和硫的环境污染等相关知识;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硫的制取和性质;2.硫的燃烧和燃烧产物;3.催化剂对硫的影响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硫的燃烧反应的机理解析;2.催化剂对硫燃烧速度的影响解析。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3.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示范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所需知识;4.启发发现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展示硫的图片或硫磺、铁锈等物质引起学生的兴趣,问学生硫有哪些性质?2.划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探讨硫的制取和应用。
【讲授】1.讲解硫的制取:利用化学反应制取硫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制取硫的途径;2.讲解硫的性质和转化规律:讲解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硫的转化过程;3.讲解硫的燃烧反应机理:讲解硫燃烧的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了解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4.讲解催化剂对硫燃烧速度的影响:讲解催化剂对燃烧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引导学生思考催化剂的应用。
【实践】1.进行硫的燃烧实验:安全操作下使用硫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2.进行硫燃烧速度的比较实验: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硫的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实验结果;3.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问题;4.让学生进行讨论,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因。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
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
化合价升高,表现为氧化性。
【实验演示视频】铁与硫反应
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鲁科版一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
课题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设计者苏玉芹
设计思想由火山喷发引出自然界中硫的存在,接着探究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学习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理论以及碳、氮两种元素知识之后,所以他们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元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先由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在到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第二课时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的转化做下铺垫、打下基础.。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教案标题:硫的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
2. 掌握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
2. 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硫粉、石蜡、氢气、铜片、盖玻片、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2. 教学资料: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的介绍、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硫的基本知识,例如硫的性质和化合物。
2. 提问:硫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形式?硫的化合物有哪些常见的例子?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硫的转化过程,包括硫的燃烧、硫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2. 说明硫的转化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例如硫磺的制取、硫酸的生产等。
实验操作:1. 实验1:硫的燃烧a. 将一小块硫粉放在铜片上,点燃硫粉。
b. 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燃烧反应。
2. 实验2:硫的氧化反应a. 取一小块硫粉,加热至较高温度。
b. 将加热后的硫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氧气。
c.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d.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氧化反应。
3. 实验3:硫的还原反应a. 取一小块硫粉,加热至较高温度。
b. 将加热后的硫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
c.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d.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还原反应。
实验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硫的燃烧、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析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讨论硫的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
拓展应用:1. 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与硫的转化相关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课堂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硫的转化过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环境保护、能源等。
高一【化学(鲁科版)】硫的转化(1)-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硫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火山喷发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硫元素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硫的转化(1)
教科书
书名: 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含硫物质的转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的关系。
2.能针对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探究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选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板书】
2.认识硫单质(俗名:硫磺)
(1)物理性质
硫单质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和沸点都不高。
【补充说明】
在硫的熔融实验中除了我们观察到的硫在形态上的变化,还存在着硫的不同单质间的转化,硫的同素异形体——斜方硫和单斜硫。
【板书】
(2)硫的同素异形体——斜方硫和单斜硫
【提出问题】
Fe + S FeS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体现了硫的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板书】
(2)与金属单质反应:
Fe + S FeS
硫是氧化剂,体现了硫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 3.3硫的转化(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3.3硫的转化
第2课时(实验课)
【实验内容】探究不同价态(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价态(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归纳总结SO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单孔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药匙,烧杯,圆底烧瓶,止水夹,橡皮管,硫粉,亚硫酸钠,氢氧化钠稀溶液,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浓硝酸,稀硝酸,碘化钾溶液,碘水,酚酞,氢硫酸,浓硫酸,BaCL2溶液,锌粒,铜片,火柴。
【实验步骤】
1、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1)试剂药品的取量
(2)操作正确
(3)安全问题
(4)注意有毒物质的吸收
2、学生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3、由学生依自己的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问题讨论】用幻灯片或多媒体投影所要讨论的问题或将问题印发给学生。
1、根据实验结果,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能写出方程式的请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总结二氧化硫,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并讨论作为氧化剂时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
3、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你还能实现其它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吗?
5、黄铁矿(FeS2)是比较常见的含硫的矿石,是我国工业上用来制造硫酸的一种原材料,如何把FeS2转化为H2SO4?请你设计FeS2→H2SO4转化的可能的方法。
《硫的转化》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硫【学习目标:】2.认识单质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一.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阅读教材85页和86页图3-3-2,答复以下问题:1.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2.火山爆发后地表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3.火山爆发后地下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小结:自然界中的硫的存在状态:例题1.以下物质中,能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是( )A. SB. NaC. FeS2D. Cl2二.认识单质硫⑴、阅读课本p86总结出硫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常见的硫的同素异形体有哪些⑵硫的化学性质【预测:】1、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0,+4,+6,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从氧化复原角度预测预测硫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2.硫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硫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响A 硫与铁反响:现象:结论:【问题】:1.Fe与S反响实验中,只加热混合物一端就能继续反响,这是为什么2.铁与硫的生成物中铁是〔+2价还是+3价〕如何验证〔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酸〕能否写出与盐酸反响方程式3.写出Fe与氯气反响方程式,并比较硫、氯气氧化性强弱说明理由。
[小结]:因硫不如氯气氧化性强,硫与变价金属反响,一般生成〔填高或低〕价金属化合物。
【试一试:】硫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响,能否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硫与铝反响:硫与铜反响:硫与汞反响:硫与银反响:B、硫与氧气反响现象:结论:C、硫是一种非金属,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响,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例题2.以下物质中,能通过单质间的化合反响直接得到的是〔〕A. CuSB. FeCl2C. FeSD. Cu2S[3]用途:自读课本p87.了解硫用途。
例题3. 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反响得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在此反响中硫表现什么性质能否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课后练习:】1.以下关于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硫单质为淡黄色的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B.硫单质质脆易粉碎,易溶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C.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硫是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元素2.以下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FeSB.FeCl2C.SO2D.NO3.Cl2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强,最主要的事实是〔〕A.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C.与金属或氯气反响时,硫被复原为—2价而氯被复原成—1价D.与同一种金属反响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4.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口的沾有的S,其反响如下6NaOH+3S=2Na2S+Na2SO3+3H2O 在此反响中硫表现的是〔〕A.氧化性 B.复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复原性5.炼丹家在炼丹时意外发现硫单质能处理汞,这是为什么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说明了硫单质具有什么性质6 .某同学做完硫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很难除去。
高中化学(鲁科版1)同步教材:教学设计_硫的转化 (1)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3节硫的转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及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0价、+4价、+6价硫元素间的转化方法;了解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方面: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转化的方法及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很好,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实现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0、+4、+6价硫元素间的转化。
1。
S(0价) S (+4价)
S (+6价)
(板书、课件展示) 0价硫的转化在硫的性质中已经做了介绍,我们这节主要研究+4价和+6价硫的转化. 那么大家思考:
【问题】2.在实验室里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展示方法导引,提出探究要求)
那么常用的氧化剂和还
物质有三氧化硫、硫酸、Na 2SO 4、BaSO 4; 最高价(+6)只有氧化性,最低价(-2)只有还原性;中间价(0、+4)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的转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
在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有硫元素物质的性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
但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太泛、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时间控制不当等【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多媒体课件等。
一、硫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二、浓H2SO4的特性1.吸水性:浓H2SO4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原子按 2∶1的比例脱出生成H2O。
3.强氧化性:三、酸雨的形成1.酸雨:排入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
2.SO2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
3.H2SO4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反应:四、酸雨的防治1.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重点剖析]1.浓H2SO4的强氧化性(1)Fe、Al的钝化:常温下,Fe、Al遇到浓硫酸会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
规律:①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②浓硫酸一旦变稀,就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
(3)与氢之后的不活泼金属(除Au 、Pt 外)反应: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规律:①反应需加热,否则不反应;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为SO 2;③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④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会停止。
(4)与非金属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规律:①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②氧化产物是含氧酸或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为SO 2;③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④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⑤不能氧化H 2、N 2、O 2、Si 、Cl 2、F 2、Br 2等。
[特别提醒](1)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主要是硫酸根中的S +6原子易获得电子,而稀H 2SO 4是电离出的H +得电子,只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可氧化较活泼的金属Zn 、Fe 等。
(2)“钝化”不是不反应,而是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止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Fe 、Al 与浓硫酸反应不会“钝化”。
[典例印证][例题1] 5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 ·L -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0.9 mol 的硫酸被还原B .有0.45 mol 的硫酸被还原C .充分反应后体系中无硫酸剩余D .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28.8 g[解析] 强氧化性是浓硫酸的特性。
随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氧化性变弱,与Cu 的反应将停止。
因此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一定少于0.9 mol ,被还原的硫酸一定少于0.45 mol ,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也一定少于28.8 g 。
[答案] DCu 与浓H 2SO 4加热时发生反应,而稀H 2SO 4与Cu 加热时不反应;Zn 与浓H 2SO 4反应生成SO 2气体,而与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即足量Zn 与浓H 2SO 4反应得到的为SO 2与H 2的混合气体。
1.[双选]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Cu+2H2SO4CuSO4+SO2,+2H2OB.C+2H2SO4CO2+2SO2,+2H2OC.2FeO+4H2SO4===Fe2(SO4)3+SO2+4H2OD.Fe2O3+3H2SO4===Fe2(SO4)3+3H2O解析:选A、C 浓流酸在反应中若+6价硫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若+6价硫的化合价不变,则体现酸性。
分析四个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可知,A、C反应中浓硫酸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B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氧化性,D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酸性。
[重点剖析](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由SO2和氮氧化物溶于水造成的,能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5)白色污染——形成原因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随意丢弃,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6)赤潮和水华——形成原因是含氮、磷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使藻类过度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
若发生在淡水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水中称为“赤潮”。
(7)水俣病——含汞的工业废水引起的水体污染,可使鱼类中毒,人食用中毒后的鱼会造成人体汞中毒。
(8)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表面积大,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因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大气的环境质量。
[特别提醒](1)pH<5.6的降雨为酸雨。
(2)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有关。
[典例印证][例题2]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②臭氧的体积分数越大的空气越有利于人体健康③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④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严重污染大气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解析] 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将发生反应CaCO 3=====△CaO +CO 2↑,CaO +SO 2=====△CaSO 3,减少了废气中SO 2的量,①正确;因为O 3具有强氧化性,空气中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②错误;pH 小于5.6时的降水为酸雨,③错误;汽车尾气中除含NO x 、CO x 外,含铅的抗爆剂在燃烧时会产生含铅化合物,都会严重污染大气,④正确。
[答案] D(1)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生石灰都可防止SO 2的产生,起到“固硫”作用。
(2)CO 2溶于水也会使pH <7,但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和SO 2有关的是(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解析:选A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是氮氧化物,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是氟利昂和氟氯烃,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CO 2。
[重点剖析]1.正确操作:被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有SO 2-42.杂质离子的干扰 (1)Ag +干扰:盐酸酸化能防止Ag +干扰,因为Ag ++Cl -===AgCl方案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
[解析] 掌握好SO 2-4检验过程中药品加入顺序及排除Ag +、SO 2-3的干扰是解题关键。
三个方案可作如下分析:(1)方案甲先向试液中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与氯离子结合而生成的氯化银,另一种可能是与钡离子结合而成的硫酸钡、亚硫酸钡、碳酸钡、磷酸钡(即试液中可能含有SO2-4、SO2-3、CO2-3、PO3-4)。
上述沉淀中只有亚硫酸钡、碳酸钡、磷酸钡能溶于盐酸,因而此方案不能确定试液中含SO2-4。
(2)方案乙先向试液中加入盐酸不产生沉淀,这排除了试液中含有Ag+的可能。
然后再向此酸性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只有硫酸钡不溶于盐酸而呈白色沉淀,排除了其他离子的干扰,因而此方案是正确的。
(3)方案丙与方案乙相似,不同之处是用硝酸代替了盐酸,用硝酸钡溶液代替了氯化钡溶液。
由于硝酸有强氧化性,可将SO2-3氧化成SO2-4,因此不能排除SO2-3的干扰。
[答案] 方案甲:不严密。
因为含有Ag+而不含SO2-4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方案乙:严密。
因为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可排除Ag+干扰,且酸性环境可排除SO2-3等干扰方案丙:不严密。
因为含有SO2-3而不含SO2-4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