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显微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测量技术

1960年5月25日,美国休斯顿实验室的物理学家T.H.Maiman 采用掺铬的红宝石发光材料,应用发光很高的脉冲氙灯泵浦,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开创了激光技术的历史。激光技术的诞生,形成了激光测量技术,使得测量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激光就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它具有高亮度、准直性好的特性;由于其异常高的简并度,使得激光具有很强的相干性和单色性。基于激光的这些特点,其在测量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光测量技术包括激光干涉、衍射测量技术,激光准直及多自由度测量,激光视觉三维测量技术以及激光多普勒测速、测距等测量技术。

激光测量技术大多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相干性、单色性、准直性的特定来进行测量的。激光作为测量光源,为测量系统提供光源或者作为系统的传感器。激光测量系统依赖于激光器的发展。相比以前的激光器,现在的激光器光谱包含了从红外到紫外整个光谱范围,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测量,亦可进行联合测量,例如多波长测量等。另外,现今的激光器种类也不仅仅限于以前的固体激光器,近年来出现了气体激光器、光线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以及脉冲激光器,未来还很有可能出现量子激光器。这些激光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小,性能也越来越好,稳定性也越来越高。随着激光器的性能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激光测量技术在测距、测速、视觉测量、大尺寸三维形貌测量、微纳测量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灵敏度和精度也越来越高。另外,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激光器本身作为测量传感系统的技术方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扩大了测量领域。

目前激光测量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激光器的性能设计、测量方法、各种测量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器将越来越微型化,频率范围也会逐渐加大,在与其他科学技术结合后,其测量精度也会越来越高,可测量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像外太空、星球等宏观领

域,微生物细胞、甚至是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领域。激光测量技术是测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数字全息显微研究

摘要:设计了一个数字全息显微系统,测量了一个标准三角台阶,并通过解包裹相位处理,得到了三角台阶的全息图。

1.引言

1947年英国物理学家Dennis Gabor在研究如何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的过程中发明了全息术[1]。全息术是利用光波的衍射和干涉原理,通过物光和参考光形成干涉,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能将物体的全部几何特征信息都记录在底片上,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由于当时没有理想的相干光源,而且全息再现像的质量受到共轭像的严重干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全息术的研究没有什么进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出现,为全息术提供了高相干性高亮度的光源,全息技术从此迈进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2]。1967年美国科学家Goodman首次提出了数字全息术[4]。数字全息技术是将传统的全息原理与现代图像获取、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CCD,COMS等光电探测器件代替传统的记录介质记录全息图,再用数值方法在计算机上再现全息图。

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微机械、微电路、微光学元件等微结构的日益需求,微结构表面形貌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7]。数字全息显微技术能够得到微结构表面的相位信息和强度信息,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其在微结构表明形貌的测量中应用广泛。

2.数字全息测量原理

(1)数字全息的记录和再现原理[8]

采用如图2-1所示的几何坐标示意图来讨论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的数学模型。

图2-1 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几何坐标示意图

设位于

平面的物光为

,则在与物平面距离为

的全息面

面上,物光衍射光

和参考光

的干涉条纹

被CCD接收并离散化,即为数字全息图。利用计算机编程模拟再现光

来照明全息图,则经过菲涅尔衍射后,在距离全息面

处的再现像面

面上得到复振幅为

的数字再现像,由此可以计算出再现像的光强与相位分布。当再现光与原参考光相同,且

时,可以得到清晰的物体共轭实像;当

时,得到的为清晰的物体原始虚像。

设位于

平面的物光为

,根据菲涅尔衍射条件有:

(2-1)

再由菲涅尔衍射公式得出在全息面上物光衍射场的分布为:

(2-2)

其中

代表傅里叶变换。则全息面接收到的光强为:

(2-3)

设CCD靶面大小为

,像素数为M×N点,像素尺寸为

,则采样后的数字全息图表示为:

(2-4)

设计算机模拟的再现光为

,则全息面处得到的数字再现的波前为:

(2-5)

再现波前的传播同样由菲涅尔衍射方法计算,得出在距离全息面处的再现像面

面上得到的再现像为:

(2-6)

其中

为再现像面的采样间隔。

由(2-6)式可以得到再现像光场的强度分布和相位分布分别

为:

(2-7)

(2-8)

由式(2-8)得到的一般是包裹相位分布,除非物体的离面深度小于照明光波长。因此,通常需要利用二维相位解包裹方法才能得到物体的真实相位分布。

(2)数字全息三维形貌测量原理[9]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严格说来,利用数字全息技术一次只能准确重建距记录面距离为d的平面上的光波场分布,并不能对三维物体上的每一个点都准确重建。数字全息用于三维微结构形貌测量,基于如下一种近似关系。

如图 2-2所示,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微小物体被沿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照射,设观察方向沿

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示,其中

所在平面

为参考平面(即零相位平面),是待测物体表面上最低点所位于的平面。物体表面上一点 P 的坐标为

,在零相位平面上取一个参考点

,其坐标为

,则由图可以推导出

两点的光程差为

(2-9)

点的相位为

(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