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离曲线常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呼吸(4)-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呼吸(4)-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呼吸。

1.简述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Hb与O2的亲和力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影响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使氧离曲线的位置发生偏移。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pH和Pco2: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的构型由疏松型变为紧密型,可使Hb与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发生右移。

②温度: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H+活度增加,通过H+作用,可使Hb与O2亲和力降低,曲线发生右移。

③2,3-DPG:2,3-DPG升高时,可使Hb由疏松型变为紧密型,也可通过H+升高的间接作用,使氧离曲线右移。

④CO:CO中毒既可严重影响Hb与O2的结合,又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

⑤Hb的自身特性:如Hb的Fe2+氧化为Fe3+,即失去携O2能力。

例题:
可引起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右移的是
A CO,分压升高
B 2,3-DPG浓度降低
C pH升高
D温度降低
E吸入气中CO含量增加
正确答案:A
2.酸中毒时,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
酸中毒时,血液中H+浓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通过排出CO2增多,以缓冲血液pH的变化。

血液中H+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虽然中枢性化学感受器对H+浓度变化更敏感,但由于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不明显。

生理学: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3.肺牵张反射的分类、概念和特点.
15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 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 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吸气神经元 呼气神经元 吸气-呼气神经元 呼气-吸气神经元
16
(一)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
10
1. 碳酸氢盐(主要) 在血液中:以NaHCO3形式。 在红细胞内:以KHCO3形式。
11
2.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12
(二)CO2解离曲线
概念:是指血中含CO2量 与P CO2关系的曲线。 特点(1)呈直线关系
(2)不会饱和 (3)不同氧分压下, CO2解离曲线呈平行线。 ( 4) 每 100ml 血 液 流经肺就能释放约 4mlCO2。
2)适宜刺激 局部脑组织或脑脊液 的H+。 血中PCO2↑可通过间 接刺激,且十分敏感。 但对血PO2↓无影响。
27
2. CO2、H+、O2对呼吸的影响
(1)CO2的影响
CO2 是 调 节 呼 吸 的 最 主要的生理性体液因
子。
1)影响:
当吸入气中浓度
1~6%时,呼吸加深加
快,肺通气量增加。
当吸入气中浓度
难点: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41
(3)传出神经:支配
吸气神经元的躯体神
经(膈、肋间、腹下
神经等)
(4)主要神经中枢:
延髓有关呼吸神经元
39
3.兴奋时对中枢的作用
兴奋延髓的吸气切断机制。
4. 生理意义: 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加速吸气和呼气交替 进行。
切断家兔 迷走神经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氧解离曲线-生理学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氧解离曲线-生理学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中关于氧解离曲线的内容尤为重要。

氧解离曲线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曲线各段的含义,二是曲线移动(左上或右下)的影响因素。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aO2由100mmHg变化到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a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aO2不低于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2)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氧合血红蛋白释放O2的部分。

表示PaO2在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2,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

(3)下段:相当于PaO2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a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

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储备。

表明O2分压较高(曲线上段)时,血液能携带足够的O2,O2分压较低(曲线中、下段)时,随着O2分压的降低,血液能释出足够的O2供组织利用。

影响氧离曲线移动因素:(1)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上升(pH下降)、温度上升、二磷酸甘油酸增多,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向右下方移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增加氧气的利用。

(2)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氢离子浓度下降(pH上升)、温度下降、二磷酸甘油酸减少,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上升,氧解离曲线向左上方移位,有利于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对于影响因素,我们只要记住一点,右下方移动是利于氧气释放的,产生这种结果的因素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PaCO2、H+浓度、温度、2,3-DPG)。

当然H+浓度上升=pH值下降,这一点不要弄错就可以了。

贫血时氧离曲线的变化

贫血时氧离曲线的变化

贫血时氧离曲线的变化
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氧运输能力降低的一种疾病。

贫血会引起氧离曲线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曲线向右移动:贫血时,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增加,机体为了补偿氧供应的不足,会使氧离曲线向右移动。

这意味着在相同氧分压下,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降低,更容易将氧释放给组织细胞。

2. 氧亲和力下降: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或功能受损,导致氧亲和力下降。

这意味着在相同氧分压下,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降低,氧释放给组织细胞的速率加快。

3. 氧分压对氧释放的影响增加:贫血时,由于氧离曲线向右移动和氧亲和力的下降,血红蛋白更容易释放氧给组织细胞。

这意味着即使在较低的氧分压下,血红蛋白也能释放更多的氧。

总的来说,贫血时氧离曲线的变化使得血红蛋白更容易将氧释放给组织细胞,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

影响H 对0 亲和力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b : 它能与脱氧
H 结合, b 释放 O 并妨碍 0 的结合。 P : 2 D G使曲线右移 的原因是 : H 在 b的 2 汗 个 亚基之间有一空隙, 正好容 20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5 2 学 通 报
医院外突发急症现场自救互救知识讲座( 四)
学 通 报 一 1 ຫໍສະໝຸດ 一键。 由于这些盐键的作用, 使脱氧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 受到很大的束缚, 致使它对O 的亲和力降低。 2 月 : 在 条 亚基之间, 夹着 1 分子 23二磷酸甘油酸(P , ,一 D G) 分 1 子 D G能和 H p链中的阳离子基因形成 4 P b一 个盐键, 使 R 一 链彼此更加接近。在正常成人脱氧血红蛋白中, 分 1 子 D G与 1 P 分子 H 结合。由于 D G的插入, H b P 使 b 分子的四级结构更加稳定, 因而进一步降低 3 O 的 对 :
I) X z
图4 O 和p b C : H对H 氛离曲线的影响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是: 4P; ka 0P; . 0 ka 0P ; ka . 26 . 52 . 1 0
4k ap 767472 0P ;H . . . ; ; 横坐标每单位值为 13k a . P 3
图 3 b H 不同亚基间的盐键( 盐桥)
组氨酸侧链 图 1 血红紊与珠蛋白和氧的结合
表达血液 b氧饱和度和 P 2 H O 之间关系的曲线称 氧离曲线或氧解离曲线, 见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氧离
两条 一 a链由 4 个盐键相联, 即在 a 链 N 末端撷氨酸的 2 一 一 a氨基和 a 链的 C 末端的精氨酸的 a梭基之间、, - , 一 一 - a链 一 C 末端精氨酸的 a梭基和 a 链的 N 末端颗氨酸的 a 一 - ; 一 一 -

(完整版)氧离曲线解读

(完整版)氧离曲线解读

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从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或简称氧离曲线。

从肺泡扩散入血液的O2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散入血液的CO2的也必须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肺泡。

下述O2和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机制。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O2和CO2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

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量与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和温度成反比。

温度38℃时,1个大气压(760Hg,101.08kPa)的O2和CO2和在100ml血液中溶解的量分别是2.36ml和48ml。

按此计算,静脉血PCO2和为6.12kPa(46mmHg),则每100ml血液含溶解的CO2为(48×6.12)/101.08=2.9ml;动脉血PO2为13.3kPa(100mmHg),每100ml血液含溶解的O2为(2.36×13.3)/101.08=0.31ml。

可是,血液中实际的O2和O2为CO2含量比这数字大得多(表5-4),以溶解形式存在的O2、CO2比例极少,显然单靠溶解形式来运输O2、CO2不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例如,安静状态下人体耗O2量约为250ml/min,如只靠物理溶解的O2来提供,则需大大提高心输出量或提高肺泡内的PO2,这对机体极其不利,所幸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O2、CO2为极为有效地化学结合的运输形式,大大减轻了对心脏和呼吸器官的苛求。

虽然溶解形式的O2、CO2很少,但也很重要。

因为在肺或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时,进入血液的O2、CO2都是先溶解,提高分压,再出现化学结合;O2、CO2从血液释放时,也是溶解的先逸出,分压下降,结合的再分离出现补充所失去的溶解的气体。

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二、氧的运输血液中的O2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

生理学: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CO中毒时,其与Hb高度亲合,达氧的250倍, 而且CO与Hb结合后不易解离,也能使结合的氧不 易解离,这对机体十分危害的。
Hb结构异常,也影响氧的结合。
7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8
9
三、CO2的运输
(一) CO2的运输形式: (1)物理溶解(5%) (2)化学结合 ①碳酸氢盐 (88%) ②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7% )
31
(3)O2的影响
1)影响: 轻中度缺
氧:呼吸加深 加快,肺通气 量增加。
严重缺氧: 呼吸抑制。
32
2)O2的影响机制: ①缺氧仅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兴 奋呼吸。
②缺氧本身对呼吸中枢作用是抑制的。
轻中度缺氧时:兴奋>抑制作用,而出 现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反 之,严重缺氧时使呼吸抑制。
>7% 时 发 生 CO2 麻 醉 ,
出现呼吸困难。
28
2) CO2影响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间接刺激中枢化 学感受器途径,其次是刺激 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
29
(2)H+的影响
1)影响: 血中[H+]增加时,呼吸加深加快, 肺通气量增加。
30
2)机制:
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其次 是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因为H+不易透过 血脑屏障。
1. 脊髓: 是中继站和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 中枢。
2. 下位脑干
17
呼吸曲线描记
水平切断
再切断 迷走N
18
(1) 延髓: 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19
(2)脑桥: 是呼吸的调整中枢
主要作用:
臂旁内侧核 和KF核
抑制吸气,促进吸 气向呼气转化,防 止吸气过深过长。

氧离曲线表示

氧离曲线表示

氧离曲线表示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是描述血红蛋白(hemoglobin)与氧气(oxygen)结合和释放的关系的曲线。

这个曲线揭示了在不同氧气压力下,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以及血液对氧气的亲和力变化情况。

氧离曲线是理解氧气在血液中传递和释放的重要工具,对于研究呼吸系统功能和血气交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血红蛋白是一种催化氧气输送到组织的关键分子。

它通过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来运输氧气,然后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氧离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红蛋白氧合过程的特性。

在一定的温度、pH和其他生理条件下,氧离曲线可以展示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氧气的亲和力的变化。

氧离曲线通常是一个S形曲线,其横轴表示氧气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纵轴表示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在低氧压下,氧离曲线上的氧饱和度相对较低,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加,氧饱和度也随之增加。

当氧气分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血红蛋白几乎完全饱和,进一步增加氧气分压对氧饱和度的影响会很小。

氧离曲线的形状依赖于很多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例如,如果体内的温度较高,氧离曲线会向右侧移动,表示血红蛋白在给定氧气分压下释放氧气的亲和力增加。

这对于体温升高时组织需要更多氧气的情况非常重要。

而在酸性环境中,例如在活动期间产生过多的乳酸,氧离曲线会向右偏移,这样血红蛋白会更容易释放氧气,以满足组织的需求。

氧离曲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在低氧环境下对氧气的亲和力很强。

这是因为血红蛋白具有一种积极的协同效应,即当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与氧气结合时,它会促使其它附近的血红蛋白分子也结合氧气。

这种协同效应使得血液在低氧环境下能够更加高效地输送氧气。

氧离曲线对于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气交换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海拔地区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中,氧离曲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例子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例子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例子
"氧解离曲线"通常是指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关系曲线,也称为氧合曲线。

这个曲线描述了在不同氧气浓度下,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和解离关系。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的变化对于血液中氧气的运输至关重要。

在运动中,身体的氧需求增加,因为运动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产生能量。

这时,氧解离曲线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使得血红蛋白更容易释放氧气到周围组织。

这种变化有助于适应运动时氧气输送的需求。

以下是氧解离曲线的一个简化例子,描述了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可能变化:
1.静息状态:在静息状态下,氧解离曲线可能相对平缓,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较高,有助于在肺部吸收氧气,并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2.运动状态: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解离曲线可能发生右移,表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这使得在组织中更容易释放氧气,以满足运动肌肉的需求。

这只是一个概化的例子,实际上,氧解离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酸碱平衡、二氧化碳浓度等。

在运动生理学中,这些变化通常与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如乳酸)和呼吸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氧解离曲线记忆口诀2023年

氧解离曲线记忆口诀2023年

氧解离曲线记忆口诀2023年
氧解离曲线记忆口诀如下:
"一升二降三恒定,酒精灯烧试管底。

解释:氧解离曲线描述了在水中,氧气的饱和度随 pH 值的变化情况。

在一升二降三恒定这五个阶段中,氧气饱和度先是升高,然后下降,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被称为"恒态",因为它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水中氧气含量更低,氧气饱和度再次开始下降。

酒精灯烧试管底指的是在实验中,通常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来增加试管内的水温,从而加速氧气的溶解和饱和度的升高。

(完整版)氧离解曲线CO2离解曲线

(完整版)氧离解曲线CO2离解曲线

(完整版)氧离解曲线CO2离解曲线氧离解曲线 CO2离解曲线从肺泡扩散⼊⾎液的O2必须通过⾎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散⼊⾎液的CO2的也必须由⾎液循环运送到肺泡。

下述O和CO2在⾎液中运输的机制。

2⼀、氧和⼆氧化碳在⾎液中存在的形式O2和CO2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

⽓体在溶液中溶解的量与分压和溶解度成正⽐,和温度成反⽐。

温度38℃时,1个⼤⽓压(760Hg,101.08kPa)的O2和C O2和在100ml⾎液中溶解的量分别是2.36ml和48ml。

按此计算,静脉⾎PCO2和为6.12kPa(46mmHg),则每100ml⾎液含溶解的CO2为(48×6.12)/101.08=2.9ml;动脉⾎PO2为13.3kPa(100mmHg),每100ml⾎液含溶解的O2为(2.36×13.3)/101.08=0.31 ml。

可是,⾎液中实际的O2和O2为CO2含量⽐这数字⼤得多(表5-4),以溶解形式存在的O2、CO2⽐例极少,显然单靠溶解形式来运输O2、CO2不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例如,安静状态下⼈体耗O2量约为250ml/min,如只靠物理溶解的O2来提供,则需⼤⼤提⾼⼼输出量或提⾼肺泡内的PO2,这对机体极其不利,所幸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O2、CO2为极为有效地化学结合的运输形式,⼤⼤减轻了对⼼脏和呼吸器官的苛求。

表5-4 ⾎液O2和CO2的含量(ml/100ml ⾎液)虽然溶解形式的O2、CO2很少,但也很重要。

因为在肺或组织进⾏⽓体交换时,进⼊⾎液的O2、CO2都是先溶解,提⾼分压,再出现化学结合;O2、CO2从⾎液释放时,也是溶解的先逸出,分压下降,结合的再分离出现补充所失去的溶解的⽓体。

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氧的运输⾎液中的O2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

溶解的量极少,仅占⾎液总O2含量的约1.5%,结合的占98.5%左右。

p50氧解离曲线的特点

p50氧解离曲线的特点

p50氧解离曲线的特点
氧解离曲线是一条描述氧气分解程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P50值是指在一
定温度下,氧气分压为50%时的血红蛋白饱和度。

这里将讨论氧解离曲线的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氧气在血液中的输送过程。

首先,氧解离曲线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S型曲线。

在该曲线上,血红蛋白的饱
和度在低氧气分压下下降较为缓慢,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加,在一定区间内迅速饱和,然后在高氧气分压下又逐渐趋于饱和。

这种曲线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红蛋白的多态性及其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

其次,氧解离曲线的形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温度、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等
因素都可以改变氧解离曲线的位置和斜率。

例如,在低温下,氧解离曲线向左偏移,增加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而在高温下,曲线向右偏移,降低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此外,氧解离曲线的平台区域反映了血红蛋白的饱和度。

平台的水平程度越高,表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越强,血液中的氧气传递效率也相应增加。

这在高海拔环境或贫血状态下尤为重要,因为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可在相同氧气分压下更高效地释放氧气。

总结来说,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包括其S型曲线形状,受温度、pH值和二氧化
碳分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其平台区域反映血红蛋白的饱和度。

深入理解和掌握氧解离曲线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血氧的运输和调节,对于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

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

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血液中H<sup>+</sup>增多时氧解离曲线,也称为酸碱平衡曲线,是血液中PH值随着H<sup>+</sup>浓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一,氧解离曲线在生理状态中的作用1,帮助维持身体的PH可变性:PH值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细胞的功能,而且还影响心肌的收缩,神经系统的行为以及血浆中各种激素的分泌。

血液中H<sup>+</sup>浓度变化而导致PH值变化时,人体就会发生酸碱平衡性调节,从而保持生理状态的稳定性。

2,保护有机组织:血液的PH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但能维持生理特性的稳定性,还能保护有机组织。

血液中氧解离曲线变化引起的酸碱变化,可以防止外界的分子结构的危害,这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氧解离曲线的形式氧解离曲线是以复杂的曲线形式表示的,包括注射和移动相关性曲线。

曲线表示H<sup>+</sup>浓度和血浆PH值之间的显示关系,上升部分为增加H<sup>+</sup>浓度造成PH值减低,下降部分为减少H<sup>+</sup>浓度造成PH值增加。

三,氧解离曲线变化血液中H<sup>+</sup>浓度增加是由于膳食中H<sup>+</sup>离子的吸收,也可能是由于盐酸类物质的加入,H<sup>+</sup>离子的血浆浓度随之发生变化,促使血液的PH值有所改变,使得血液组织的氧解离曲线也随之发生变化,使血浆的PH值发生变化。

四,异常氧解离曲线的危害1,导致生理失常:氧解离曲线的异常可能导致人体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内物质的合成或破坏出现失调,使人体出现脱水、惊厥、混乱等症状。

2,影响神经反应:异常氧解离曲线可能使神经反应受到抑制,出现情绪失调或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四)氧解离曲线血氧饱和度与血.

(四)氧解离曲线血氧饱和度与血.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热量明显增 加,导致血温升高,促使O2释放,满 足肌肉运动的需要。
(3)2, 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红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磷化物,特别 是2, 3-二磷酸甘油酸(2, 3-DPG),2, 3-DPG能降低Hb与O2的亲和力,使氧离 曲线右移。 2, 3-DPG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 人在缺氧、登山和长时间运动时,红细胞 中2, 3-DPG均会增加,使氧离曲线右移, 释放更多的O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二)血细胞 上层:血浆 下层: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 1.025~1.034;红细胞比重约为1.090。 (二)黏滞性 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三)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 目成正比。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特性
(二)血细胞 1、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运输O2和CO2的重要载体。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 L-1,平均160g· L-1; 女性为110-150g· L-1,平均130g· L-1。 2、白细胞 3、血小板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高PCO2和低PH促使 HbO2解离,有利于向组织供氧;而当血液流 经肺时,低PCO2和高PH,促使Hb与O2结 合,有利于血液的载氧。因此,波尔效应既 有利于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合,又有利于组 织毛细血管血液向组织供O2,具有重要生理 意义。
( 1)PCO2和PH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H+、PCO2、T和 2,3-DPG

5.3.2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3.2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我的氧气谁做主?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PO 2与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呈S 形氧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疏松型(R 型)O 2血红素紧密型(T 型)盐键Hb的4个亚单位之间有协同效应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氧解离曲线分三段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1.氧解离曲线上段:PO 2在60~100mmHg Hb 氧饱和度90%以上曲线较平坦PO 2对Hb 氧饱和度影响不大是Hb 与O 2结合的部分90%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2.氧解离曲线中段:PO 2:40~60mmHg Hb 氧饱和度:75%-90%曲线较陡是HbO 2释放O 2的部分安静状态下,机体的氧消耗75%混合静脉血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3.氧解离曲线下段:PO 2:15~40mmHg Hb 氧饱和度:<75%曲线最陡是HbO 2进一步解离出O 2运动时,机体的O 2消耗安静状态下,机体的O 2储备曲线移动的机制:Hb对O2的亲和力改变P50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P50↑:曲线右移,亲和力↓利于O2的释放P50↓:曲线左移,亲和力↑利于O2的结合pH或PCO2温度(T)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1、pH、PCO2的影响CO2+H2O→H2CO3H+→PCO2↑:H+↑PCO2↓:H+↓1、pH、PCO2的影响波尔效应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2、温度(T)的影响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组织↑、T↑、2,3-DPG↑ :H+↑、PCO2亲合力下降,右移,促进释放肺H+↓或P↓、T↓、2,3-DPG↓:CO2亲合力升高,左移,促进结合1、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 2与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解离曲线的名词解释

氧解离曲线的名词解释

氧解离曲线的名词解释氧解离曲线是描述氧在血液中释放和结合的动态过程的曲线。

这一曲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呼吸生理学和危重患者监护中。

通过分析氧解离曲线,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氧输送情况以及肺功能的状态,并据此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阐述氧解离曲线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当人体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肺部后,氧分子会通过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在循环系统中运输氧分子,从而满足器官和组织对氧的需求。

氧解离曲线显示了氧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和释放之间的关系。

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氧分压(PaO2),即氧在血液中的分压大小。

纵坐标则表示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SaO2),即血液中的氧分子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

在正常的氧解离曲线上,当氧分压较高时,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的能力较强,氧饱和度也相应较高;而当氧分压较低时,血红蛋白会释放氧分子,氧饱和度降低。

一般来说,氧解离曲线呈现"S"字形状。

曲线的上升段表示在较高的氧分压下,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较快,氧输送较为高效。

曲线的下降段则表示在较低的氧分压下,血红蛋白释放氧分子的速度加快,以满足组织器官的需求。

而在曲线的中间部分,即转折点附近,血红蛋白释放和结合氧的速度相对平衡。

氧解离曲线的形状对血液中氧的运输和释放至关重要。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肺部疾病或血红蛋白异常,氧解离曲线可能发生变化。

曲线的右移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减弱,这会导致氧输送的减少和器官组织缺氧风险的增加。

曲线的左移则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增强,氧输送过剩,但这也可能增加氧在组织中的实际释放。

此外,氧解离曲线还能通过其他参数的变化体现出机体适应能力、呼吸系统疾病的程度以及胸腔、胸廓的机械性质。

例如,曲线的斜率代表了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和释放的敏感程度,斜率较大表示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和释放更为敏感,意味着机体对氧的调节能力较高。

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
1上段:60—100mmHg相当于动脉血 的O2分压 Hb与O2处于结合状态,O2分压的变 动对的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Hb在O2分压不低于60血液中的氧饱 和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的 低压环境下不至于发生明显的低氧症 2中段:40—60mmHg相当于混合静 脉血的O2分压 HbO2释放O2的部分,O2分压的 下降 氧饱和度相应下降 维持正常情况下的组织供氧 3下段:15—40mmHg HbO2解离O2的部分,O2分压的稍有 下降 氧饱和度大大下降,维持活动情 况下的组织供氧
精选ppt
温度:升高(H+活度增加Ph降低),亲 和力下降 甘油酸-2,3-二磷酸:升高,亲和力下 降
精选ppt
血液CO2含量随PCO2升 高而增加
精选ppt
何尔登效应: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
精选ppt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精选ppt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50: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 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 P50增大,说明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要增
大 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
pco2:升高( Ph降低)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 波尔效应: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氧合,利于组织中毛细血 管内血液释放O2

3-6 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3-6 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运动生理学》
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血液中Po2与Hb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反映Hb在不同Po2条件下结合或释放O2的能力
这种形状既有利于Hb在肺部变成HbO2,也有利于其在组织处变成去氧Hb。

“S”形
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容积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氧利用系数
安静
剧烈运动组织需氧量小
组织需氧量高
释放进入组织
与Hb结合返回肺部
释放进入组织
与Hb结合返回肺部
25%
75%
90%
10%
Pco2温度
2,3-DPG PH 氧解离曲线右移
HbO2解离出更多的O2供组织利

氧解离曲线左移
Hb结合更多的O2提高血氧饱和度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CO2浓度的增加可降低细胞内的pH值,引起红细胞内Hb氧亲和力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波尔效应。

运动时有助于向肌肉组织释放更多的O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离曲线常考点总结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外科休克章节中提倡“宁酸毋碱”?
①按照血红蛋白氧合解离曲线的规律,碱中毒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可使组织缺氧加重,故不主张早期使用碱性药物;而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解离,从而增加组织供氧;
②目前对酸碱平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毋碱;
③根本措施是改善组织灌注,并适时和适量地给予碱性药物;
1.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氧离曲线呈“S”形与Hb变构效应有关;
(1)氧离曲线的上段(PO2 60~100mmhg):反映机体对血氧含量具有缓冲作用;
只要动脉血PO2大于60mmhg,Hb氧饱和度可大于90%;
(2)氧离曲线的中段(PO2 40~60mmhg):反映安静状态下血液对组织的供氧情况;
(3)氧离曲线的下段(PO2 15~40mmhg):反映机体血液供氧的储备能力。

2.导致氧离曲线左、右移的因素?
①导致氧离曲线左移:PCO2降低、2,3-DPG降低、T降低、pH 增高(理解为“酸度降低”)、P50降低(记忆:全都是降低的因素导致曲线左移)
②导致氧离曲线右移:PCO2增高、2,3-DPG增高、T增高、pH 降低(理解为“酸度增加”)、P50增大(记忆:全都是增大的因素导致右移)
注: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
(3)特殊知识点:CO中毒(樱桃色),虽有严重缺氧却不出现发绀;
①CO中毒,氧离曲线左移;
②当CO与Hb分子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使得氧离曲线左移,妨碍O2的解离,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
③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PCO 下,CO即可从HbO2中取代O2,导致血O2含量的下降;
④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因而机体虽然缺氧,但不会刺激呼吸运动而增强肺通气,相反却可能抑制呼吸中枢;
⑤因此在给CO中毒患者吸O2时,常同时加入5%CO2,以刺激呼吸运动;
⑥高压氧治疗见于哪些疾病?CO中毒、气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汪师兄提醒:
①为什么CO中毒、贫血患者血氧分压PO2是正常的?
【因为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而动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肺换气过程中的肺泡气的直接供应!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所以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氧分压总是正常的,跟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无关】
②我们已知贫血和CO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那么静脉血氧分压怎么变化呢?
【动脉血氧分压和静脉血氧分压的来源是不同的,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静脉血氧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由于静脉血氧分压主要来自氧合血红蛋白,只要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出现问题(如贫血和CO中毒),静脉血氧分压就会下降】
【例1】2021N116B不阻碍Hb结合O2,但阻碍HbO2释放O2
的因素是
【例2】2021N117B既阻碍Hb与O2结合,又阻碍HbO2释放O2的因素是
A.CO中毒
B.PO2降低
C.PCO2增加
D.2,3-DPG降低
汪师兄点评:
①不阻碍Hb结合O2,但阻碍HbO2释放O2?什么意思?Hb 对O2亲和力增加,所以不易解离!Hb对O2亲和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其实就是在问以下哪些因素导致氧离曲线左移?选D!
②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选A!
3.波尔效应vs何尔登效应!
(1)通常用P50来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
①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正常约为26.5mmhg;
②P50增大时,氧离曲线右移,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需要更高的PO2才能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
③P50降低时,氧离曲线左移,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增高,Hb 氧饱和度达50%所需要的PO2降低;
(2)两个效应:
①波尔效应:血液酸度和PCO2影响Hb与O2的亲和力;
波尔效应生理意义: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摄取O2,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
【当血液流经肺部时,CO2从血液向肺泡净扩散,血液PCO2随之下降,H+浓度也降低,两者均可使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促进对O2的结合,使血氧含量增加;当血液流经组织时,CO2从组织向血液净扩散,血液PCO2和H+浓度随之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
低,曲线右移,促进HbO2解离,从而为组织提供O2】
②何尔登效应:Hb与O2结合可促进CO2的释放,而释放O2之后的Hb则容易与CO2结合;
【在组织中,由于HbO2释出O2而称为去氧Hb,通过何尔登效应促进血液摄取和结合CO2;反之,在肺部,则因Hb与O2结合,通过何尔登效应促进CO2释放】
汪师兄提醒: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运输;而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的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