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
选12篇
(篇一)
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
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二)车的更替
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三)房的变换
记忆中的老屋,古朴而纯真。
那一排排青土垒成的墙面,麦秸铺成的屋脊,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儿时对生活的憧憬。
父辈的那代人,劳作了一日,回到了冬暖夏凉的土屋,抽一袋旱烟,洒去了一天的疲乏。
在那个淳朴的年代,在他们的灵魂里,对土地的依恋宛如婴儿对母亲一般的难舍难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在大集体的日子里,生活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而已,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
那个简朴的土屋迎接着我们的出生。
现在这所有的一切便成了永恒的思念。
改革开发的一声春雷,惊醒了中国沉睡的土地。
我们接过曾经是儿时当玩具的那把锄头,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火热的耕劳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建房是农民的首选。
于是,一排排青砖红瓦的房屋取代了昔日的土墙,抹上了水泥地,让潮湿的泥土换作干燥舒适的新空气。
随着抗震安居工程的开展,现在农村有些农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或下了两层地基的房,住的宽敞明亮,真正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
某某年,弹指一挥间。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感受了太多的惊喜,我们生活由贫穷变富裕,由单纯追求温饱到安逸享受生活,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成果。
记得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呀,正因为有了人们的不断奋斗和摸索,前进的道路才变得通畅,因为有了人们的相互协作,才有了今天的可喜变化,
因为聚合,所以成功。
但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深入,我们的生活更得以锦上添花!
(篇二)
改革开放某某年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列强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开始慢慢苏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某某年,风雨兼程;
某某年,阔步前行;
某某年,见证辉煌。
某某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某某年的沧桑巨变,某某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某某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某某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8~某某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 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改革开放的某某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某某年。
自粉碎“四人帮”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
99年澳门回归;
1999年面对南方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
2022年面对令人闻风丧担的非典疫情;
某某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 8.0级特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又一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中华民族的博大精神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得以体现与凝结、升华。
改革开放的某某年,是教育科技事业稳定发展的某某年,自邓小平爷爷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我国的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行,从 1979
年远程火箭发射成功到 2022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再到某某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机的顺利返回。
中国航天人在搜索中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到某某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的腾飞,没有科技的迅速发展,没有国家的强盛,就不会实现高新技术集成的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更不会有中国人的飞天圆梦。
改革开放的某某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某某年, 19某某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国奥运健儿奋勇争先。
2022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 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 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 08年奥运在中国举行,同样战绩辉煌。
在改革开放某某周年之际举办北京奥运会,让人惊叹历史如此巧合又意味深长。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厚的物质基础,让我们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们在首次申奥失利之时,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最终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
可以说,奥运的申办、筹办、举办,见证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走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某某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而自豪。
(篇三)
我家的变化
我家位于某某老城西某某多里。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是一个7口之家,奶奶某某多岁,妈妈长年身体不好,我们弟兄3个年龄很小,全家人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当时农村都靠挣工分吃饭,由于我们家劳动力少,每到
年终决算时,总是扣除夏秋分的口粮外,还欠生产队里款。
就算是这样,一年下来还要差两三个月的口粮。
为弥补全家的口粮缺口,妈妈每次回姥姥家总要带一些地瓜干回来,有时也带几个馒头回家,在每天靠吃粗粮为主的我们眼里,能吃上一顿馒头就好像过年一样。
由于那时候粗粮多,过年的时候我们真不知该怎么做着吃,母亲就弄点榆皮面,把它同高粱面掺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做红面条吃了,或者和一小块白面,一大块高粱面,先把白面擀开,再把高粱面团包在擀开的白面中,吃包皮面,这样,就觉得很好吃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我们家分到了6亩责任田。
身体逐步好转的妈妈便把主要精力投向了责任田。
我们放学后放下书包也主动帮妈妈下地干活。
这样一年下来,不仅口粮问题解决了,还有了存粮。
上世纪某某年代初期,我们这里都种棉花,一车一车的棉花,换回大把大把钞票,那时最大面额的钱是10元的,所以,几千块钱就很显眼。
1982年,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于是妈妈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第一台家用电器——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全村第一台,村上的男女老少都来我家一起看。
当时的电视节目虽然不多,但已经感觉到幸福的滋味了。
到了上个世纪某某年代,电话、电冰箱、空调,都逐步用上了。
数一数我家与电有关的东西,足足有20样之多。
19某某年,爸爸托熟人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代步,自行车推回家的那天,我和哥哥们都乐疯了,抢着爬上车后座,让爸爸在门前的小路上骑上一大圈。
这辆自行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现在看看家里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1982年前,我们全家一直居住在3间半土墙瓦顶的平房里。
1982年哥哥结婚,我家盖起了5间砖瓦房。
一个大院,很是宽敞。
19某某年二哥结婚时又盖了一个大院,近年来,左邻右舍有的盖起了楼房,我们家也重新进行了翻盖。
我还在县城买上了3室2厅的楼房,进行了装修,条件是越来越好了(篇四)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我出生在内蒙古某某,生在草原、长在草原使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家乡的变化发展同时也牵动着我的心。
某某盟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 1098 公里;
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 20.3 万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某某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会议,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某某改革开放某某年来,全盟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亿元增加到291.18亿元,增长22倍;
工业增加值由0.35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增长47.3倍;
固定资产投资由6503万元增加到331.3亿元,增长509倍;
财政总收入由1193万元增加到42.8亿元,增长35.6倍;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73元增加到10325元,增长36.8倍;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43元增加到4051元,增长27.3倍。
这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名列自治区前列。
然而,在世纪之交因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而导致的草原生态危机集中爆发。
草原退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牧草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屏障功能削弱,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急剧扩展,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约5万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农业、畜牧业受到了灾难性损失,全盟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3%猛增至4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始料未及的雪灾更是让千里草原雪上加霜。
记得我第一次经历沙尘暴时还是在初中二年级,下午在班里上课,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骤然使天空变得成了黄颜色,教室里不得不开灯上课。
接下来的几年沙尘暴频频光顾草原,尤其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原上还没来得及长出新草来,风沙就非常肆虐,每当到春天我就会默默祈祷今年的沙尘暴能减少一些。
但是,仅仅祈祷是没有用的!面对草原生态严峻的形式,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觉悟起来,并开始了拯救草原,保护家园的行动。
首先,针对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压力,盟里有关机关毅然决定实行减少牲
畜数量的决定。
要知道到19某某年全盟大小畜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而到了1999年牲畜头数已经超过1某某0万头只。
记得我小时候草原上有五六千只羊的大户人家还是很多的。
实行限制牲畜数量之后现在草原上的每户最多会有一千左右,初步解决了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破坏。
其次,面对那些已经破坏相当严重,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盟委、行署经研究决定人和畜都从该草场退出来,将原来的草场保护起来,不受外界的破坏。
草场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可是那些退出来的牧民的生活该怎么办?一直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们该怎么养活自己呢?经过反复研究,政府决定在城市周围建奶牛村,政府出钱盖房子,并补助牧民买奶牛,并与一些公司合作使这些牧民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三,实行退耕还草。
自从改革开放实行草场承包制以后草原上有了很多外来人开垦土地,种田。
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农耕是草原有着致命的危害,必然破坏原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
自从实行退耕还草政策之后全盟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由盟领导、党员带头发起了一场植树造林热。
经过近八年的努力,草原生态危机基本得到缓解,整个草原再一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孔。
对于草原的未来,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避免这一次的生态危机再次降临草原。
某某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风能也很丰富,要想发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不可回避的,而怎样开发、怎样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去开发是摆在全盟、乃至全国面前的问题。
作为草原上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家乡能永远美丽富饶,草原上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祝草原平安,和谐!
(篇五)
改革开放某某年征文
早上6点多,我添上水,插上电饭锅,不到10分钟,炝过锅的香喷喷的面条就熟了,我上学也不至于来不及吃饭了,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家里烧火的灶头的变迁。
泥墩灶
听奶奶说,以前烧饭时用的是泥墩灶。
用水和土,加上麦秸和成泥累成。
天长日久,它浑身一身黑,特别古怪。
那时还没有风箱,奶奶坐近灶膛,鼓起腮帮,呼呼地吹风,火筒就发出低沉的呻吟。
如果倒烟,会呛得你直流眼泪。
早晨用它来烧火,更是慢腾腾的,结果是,我等不及,就连饭也不吃,就上学了。
瓷砖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用砖累灶,用瓷砖铺面,烧火也用上了风箱。
随着呱嗒呱嗒的风箱声,烧火的速度有了提高,可要吃上饭,少说也得半个小时左右。
如果赶上个下雨阴天,存不下干柴火,那就只好啃硬干粮了。
电饭锅
这几年,瓷砖灶成了摆设,电饭锅成了我家的常客,成了烧饭的主角。
早上不用再提前一个小时起床了,也不用担心雨天抱不下柴火了。
更为方便的是,许多像母亲养的家庭主妇,也从灶台下解放出来,出去打零工,回来电壶烧水,电热锅烧饭,不用那么累了。
泥墩灶——瓷砖灶——电饭锅,这就是我家灶头的三部曲,它方便了我家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家的烧火方式又有新的变化,那时人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期盼着。
(篇六)
记忆深处的路
我是一个从小就爱做梦的人。
1978年恰逢我豆蔻之年,梦便做得更多了。
而自始至终氤氲心间的是大学梦。
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那个闭塞的小村庄。
为了这个梦,我少小离家求学。
学校里,老师经常敦敦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而那时真真切切让我吃尽苦头的却是从家乡到学校的那条曲曲拐拐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的路。
这样的路再配上“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一路走下来,骨头要散架,五脏六腑要出鞘。
如果刚吃完饭就上路,饭会顺原路溜出来。
如果赶上下雨天,人扛车子是常有的事儿,当然
能扛着车子走路的是男生或假小子女生,像我这样的纤弱女生只有哭鼻子抹眼着泪的份儿。
1982年我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上了线。
那时候,分数上线后再填报志愿。
母亲说,让城里当局长的舅舅参谋着报吧,他见多识广。
去城里填报志愿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雨。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带我上路了。
我们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母亲说,上了公路就能骑车了。
出了家门,我们就一脚踏进稀泥巴里。
平时轻快如滑轮的两个车轱辘这时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却死命打嘟噜。
母亲说,淤泥糊住了车轮子,所以转不动了。
母亲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车轱辘上的湿泥巴。
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泥巴被刮下来后,自行车推起来轻快多了。
可是走不了几步,就又推不动了。
母亲就又找了根小树枝一块一块往下刮。
可是车轱辘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刮的间隔时间越短。
原来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
路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瓦喳或树枝,母亲干脆用手一块一块往下抠。
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头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
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说,要不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把这辆车子推上公路后再来接你。
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辆自行车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来,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车推出泥淖的,我记不清了。
事实上,当时我光顾气恼和委屈了,压根儿没想到母亲。
但是,我和母亲走到公路上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了。
刚走上公路,母亲一下子瘫坐在路边上,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伸手抠我那辆自行车车轱辘上的稀泥巴。
这时,我看见母亲的头发一缕一缕粘在头皮上,脸上衣服上的泥水汗水像要把她淹没了似的。
而让我张大嘴巴的是,母亲竟然光着脚,左脚大拇指上的湿泥巴红艳艳的。
母亲的脚被扎破了。
可是母亲竟然没感觉到痛,至少她看上去是这样,只顾一块一块往下抠泥巴。
自行车终于转动自如了,母亲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先走。
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当时少不更事的我硬要和母亲一起走。
母亲两手撑地好像很吃力地站起来,走到旁边那个土房前,拿过后车座上夹着的鞋,穿上,抠下几块堵在车轱辘上的泥巴,我们便一起上路了。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飞的冲动,自行车的车轱辘又变成了滑轮跑得飞快。
可是,母亲看上去举步维艰,每蹬一下脚蹑子,都要使出全身力气似的。
有时我想,如果是现在,我们可以搭车去城里,母亲就不用受那份罪了,可那时,只有在城里的车站才能坐上汽车。
我有时又想,即便那时有汽车,母亲也一定舍不得花钱省力气。
志愿填完后没几天,我就接到了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大学梦。
从此,便很少走家乡的淤泥路了。
可是那条承载了我的泪水和母亲的血水的稀泥巴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恶梦里。
上个世纪某某年代,我恶梦中的那条稀泥巴路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永久的回忆。
母亲说,现在走在街上,感觉好像走在城里,到处是公路。
从我居住的小城回老家有n条路,不管走哪条,坐上车,几个钟头后下车,走三五步水泥路,再上几级水泥台阶,便能看到乡下老屋里的母亲了。
母亲要是想女儿了,打开屋门
我是一个从小就爱做梦的人。
1978年恰逢我豆蔻之年,梦便做得更多了。
而自始至终氤氲心间的是大学梦。
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那个闭塞的小村庄。
为了这个梦,我少小离家求学。
学校里,老师经常敦敦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而那时真真切切?我吃尽苦头的却是从家乡到学校的那条曲曲拐拐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的路。
这样的路再配上“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一路走下来,骨头要散架,五脏六腑要出鞘。
如果刚吃完饭就上路,饭会顺原路溜出来。
如果赶上下雨天,人扛车子是常有的事儿,当然能扛着车子走路的是男生或假小子女生,像我这样的纤弱女生只有哭鼻子抹眼着泪的份儿。
1982年我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上了线。
那时候,分数上线后再填报志愿。
母亲说,让城里当局长的舅舅参谋着报吧,他见多识广。
去城里填报志愿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雨。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带我上路了。
我们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母亲说,上了公路就能骑车了。
出了家门,我们就一脚踏进稀泥巴里。
平时轻快如滑轮的两个车轱辘这时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却死命打嘟噜。
母亲说,淤泥糊住了车轮子,所以转不动了。
母亲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车轱辘上的湿泥巴。
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泥巴被刮下来后,自行车推起来轻快多了。
可是走不了几步,就又推不动了。
母亲就又找了根小树枝一块一块往下刮。
可是车轱辘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刮的间隔时间越短。
原来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
路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瓦喳或树枝,母亲干脆用手一块一块往下抠。
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头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
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说,要不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把这辆车子推上公路后再来接你。
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辆自行车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来,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车推出泥淖的,我记不清了。
事实上,当时我光顾气恼和委屈了,压根儿没想到母亲。
但是,我和母亲走到公路上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了。
刚走上公路,母亲一下子瘫坐在路边上,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伸手抠我那辆自行车车轱辘上的稀泥巴。
这时,我看见母亲的头发一缕一缕粘在头皮上,脸上衣服上的泥水汗水像要把她淹没了似的。
而让我张大嘴巴的是,母亲竟然光着脚,左脚大拇指上的湿泥巴红艳艳的。
母亲的脚被扎破了。
可是母亲竟然没感觉到痛,至少她看上去是这样,只顾一块一块往下抠泥巴。
自行车终于转动自如了,母亲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先走。
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当时少不更事的我硬要和母亲一起走。
母亲两手撑地好像很吃力地站起来,走到旁边那个土房前,拿过后车座上夹着的鞋,穿上,抠下几块堵在车轱辘上的泥巴,我们便一起上路了。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飞的冲动,自行车的车轱辘又变成了滑轮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