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记忆方法
关键词记忆法关键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
运用关键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
经过概括和压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关键记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数字关键法数字关键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
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数字关键法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地思考、认真地分析和仔细推敲,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
如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次重大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个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这样,中国1840年到1919年的线索就非常清楚了。
二、口诀关键法口诀关键法就是以整齐压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
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
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可编成口决:“战国到,大变革,争相表现无共鸣。
鲁墨翟,把民惦,兼爱非攻与尚贤。
孟荀子,各承儒,民贵君轻与唯物。
庄承老,唯心说,鄙视利禄世唯‘我’。
韩非子,法大成,力主改革‘法为本’。
”口诀关键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要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旦编好,便终生难忘。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中国近代学习心得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中国近代史主题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
对 比
反抗侵略的斗争。
族意识的觉醒。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 经济上: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
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类社会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
科技上: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既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又是人类思想领域的飞跃。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史为鉴, 启示 匆忘国耻。
史料研读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 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 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 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 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 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 口岸。故选A。
中考真题演练
2. (2016江西2题)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
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B)
A. 虎门销烟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中考真题演练
1. (2018江西3题)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
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一、何谓中国近代史?1.基本概念一部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倍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探索不止,探索不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命胜利的历史。
关键词: 侵略、抗争、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地主阶级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反动势力 “人民大众”: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3.近代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彻底反侵略(后可以表述为反帝)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4.基本结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基本线索—— 三条线(脉络)(1)屈辱史—— 列强侵略(英、法、美、俄、日、德等)经济 政治(军事) 思想文化 侵略 侵略 侵略(2)抗争史—— 彻底的反侵略反封,重获民族独立。
(3)探索史—— 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国强兵的近代化之路。
向西方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 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1)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3)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三、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阶段(分期):四、近代中国政权的沿革晚清政权(1840-1911年)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年) 南京国民党政权(1927-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五、基本概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中国近代史侵略史和反抗史
中国近代史侵略史和反抗史中国近代侵略史与反抗史五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归类列强侵华的罪行两次洗劫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细节并焚烧圆明园八国联军1900年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成立洋枪队镇压太平运动镇压义和团抗战期间美国扶蒋打击共产党制造惨案四、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反抗斗争总结: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5、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
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中国近代史论文1-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
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海关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
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
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
”[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
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屈辱,抗争,探索,现代化。
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现代化的基本和首要前提。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们共同富裕。
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真实的高度的全民共享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社会性质上讲,鸦片战争后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主权沦丧,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社会矛盾上:战前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战后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肩负着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必考。
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说?双重使命:包括破坏的使命—消灭亚洲式的社会和重建的使命—在亚洲建立西方文明。
三个角度:客观效果: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传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物质文明等。
主观动机:掠夺资源,殖民侵略,开拓市场,统治奴役中国人民。
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经济,领土,政治侵害,对人民的屠杀,中国人民应深刻牢记历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民主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持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6句话)1、封建经济逐步瓦解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弱小3、地主军阀统治,封建统治更腐败,社会更黑暗4、帝国主义阻碍发展,成为主要矛盾5、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6、人民更痛苦,革命要求更强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意识形态的冲突:基督教理念——得不到文人和农民的同情,人人皆为姐妹兄弟与儒家礼仪冲突,禁止夫妻同居违背人伦。
2、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和散漫性,3、中外联合反对派力量强大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不是。
《近代史研究》投稿规范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稿约要求:一、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 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及文评、专题述评、读史札记、史实考订、史料评介、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酌情刊载论述1840年以前或1949年以后史事的文稿。
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惠寄稿件(限中文稿),热诚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本刊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倡导探索创新的学术研究和相互尊重的学术争鸣。
三、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选取稿件惟重学术建树。
四、来稿字数不限;提倡言简意赅,详略得体。
五、来稿务请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法律和技术规范以及本刊有关规定。
引文应准确无误,注释置于页末,项目务必完备。
手抄字迹工整;打印行距应大于或等于五号字的1.5倍;电脑录入稿在收到本刊采用通知后请即寄磁盘,或用电子邮件方式传到编辑部。
六、来稿请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和5个以内关键词。
七、为便于审稿,请另纸提供作者情况,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注意不在文章中出现能使审稿人直接判断作者身份的提法。
八、来稿一经采用,即行通知。
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
九、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十、来稿请径寄本刊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
《近代史研究》投稿规范:关于《近代史研究》若干技术处理的规定为使《近代史研究》杂志的技术处理更加规范和方便,特参照有关规章和惯例,做出以下规定,凡惠投本刊的稿件请按照本规定操作。
一、文内数字的用法(一)总的原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二)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30年代1946年2月1日9时30分36秒、道光年间(1821—)—1850)1.1 年份不用简写:如:1940年不应简作“四○年”或“40年”,1930—1935年不应简作“1930—35年”。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一、考点突破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重难点提示1. 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特点正面战场:指国民政府将统治区域分为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以“大兵团作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在抗战防御阶段,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在日伪占领区创建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以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为主。
在抗战的防御阶段起配合作用。
相持阶段,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
(2)关系互相配合,相互联系。
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军事上最终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三、考情分析1. 政治史近几年主要涉及抗日战争。
近代史中政治史部分是高考重点,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百团大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涉及抗日战争及相关知识(如百团大战)。
尚未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等考点。
2. 经济史部分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生活习俗变革,晚清时期的婚俗变化,近代的婚俗变化。
本部分内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内容侧重于三方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关键词:新文化兴起,思想解放,开端,准备。
一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从1840年后西方列强凭借着火枪洋炮,撕开了曾经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更随着外国资本注意不断入侵,使西方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权利不断扩大,使得当时广大人民生活在一边水生火热当中。
在饱受列强的欺凌下,国人逐渐明白落后就要爱打的道理,于是不断有新的思想出现,有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出现,代表就是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也进行过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同时还有浩大的辛亥革命,不过最终这些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除了当时政府的软弱和退让以外,还在于当时的统治者没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这就导致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直到后来的二次革命,而“五四运动”恰恰是将一种新的思想浪潮引进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倡导“破除迷信”“冲决过去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了。
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
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的封闭与落后暴露无遗,引发了中国近代化的思潮。
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强大,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束缚,积极寻求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近代化的关键词之一是改革。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兴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旨在推进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改革最终失败了。
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共和国。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也为后来的改革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现代产业。
近代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现代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逐渐进入中国。
铁路、煤矿、纺织等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而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代化还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
中国的传统政治体制长期以来以封建专制为主,无法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为了推动近代化进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
最显著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政府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力图实现现代化的治理。
中国的近代化还涉及到文化的变革。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同时,中国也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进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探索。
论中国革命的进程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姓名:叶秦班级:10级广告班学号:2100124138论中国革命的进程摘要: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集中表现为革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关键词: 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反对封建主义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革命的进程概况(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1】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到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大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
【2】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战争战争时期。
【3】七七事变到1945 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时期。
【4】1945 到1949 新中国建立:国共内战时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领导阶级、革命任务和民众参与四方面的区别。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五四运动:1919年,由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巴黎和会议的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和民主运动的开端。
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1.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五卅运动:1925年,由中国工人和学生发起的抗议运动,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全国统一的政权。
4.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进攻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5.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爆发的战争之一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1.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方面:土地、农业合作化和国家工商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实行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活动,旨在推动农村集体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5.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项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了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
3.经济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4.社会变革与进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
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知识结构代表人物:奕、李鸿章、曾国藩等重点强调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失败导致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近两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军事和国力的薄弱。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这次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以独立自主战斗,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状态。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稳步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近代史口述史作业2000字
近代史口述史作业2000字《论中国近代革命》[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
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
回顾中国近代史,探索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历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族主义革命。
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欺压与凌辱,深受国弱民贫的危害。
鸦片战争的屈辱、联军侵华的无奈、日本扩张的悲惨遭遇……但同时,就其本质与主流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民族民主革命、艰苦探索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了世界知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的社会矛盾也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戊戌变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演化思考
戊戌变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演化思考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演化思考。
一、戊戌变法的产生与背景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方列强以大炮和贸易逼迫下,中国开始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成为各种外来思想、文化的混杂地带。
此外,清政府的内部腐败,加之道光、咸丰两朝之间的连年战乱,导致了社会动荡、经济滞涨和民不聊生。
面对种种危机和挑战,北洋政府和康梁双方均感到了极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经过长期的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试图通过政治、经济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八股文废止”,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改革,科举取士制度的废除,推行西学,开设公立学校,向西方强国学习,并声称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十四年新政的努力下,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我国工、农业的生产和科技创新得以大幅提升,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原因戊戌变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现代化推动作用,但最终因为受到了守旧思想、军阀的反对、西方列强势力의刺激等原因而兵败,终于走向了失败。
一方面,戊戌变法的推进过程中,各方观念差异很大,对于新思想、新理念的渗透难度很大,尤其在传统文化影响和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对于变法的反对力量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当时还不发达,资本特别缺乏,为了解决军费和改革的急迫性问题,采取了征收除恶、国债等不负责的资金筹措方式。
英、日、俄三国联手勾结,公然干扰中国的内政,借机割据中国颗粒无收,这些都为变法失败埋下了伏笔。
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词包括“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科技进步”、“市场开放”、“国际交流”、“全面发展”等。
近代史纲要关键词索引
工人运动低潮
117
公车上书
50
1895
共产党纲领
113
共产党抗日斗争
144
瓜分中国狂潮
33
瓜分中国破产
34
关税自主权
26
官僚资本发展特点
87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227
国民党独裁统治
123
国民党反共高潮
155
国民党性质(大革命后)
12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Unknown
社会主义工业化
H
海关
24
虎门条约
辛丑条约
22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67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教训
72
新民主主义开端
103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两个阶段
211
新文化运动
97
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
100
新文化运动局限
99
新文化运动口号
98
Y
鸦片战争
10
杨家沟会议
176
洋务运动失败
49
洋务运动原因
46
一二九运动
145
一二一运动
178
1945
义和团局限性
35
袁世凯复辟
70
1916
Z
早期中国共产党联络中心
110
陈独秀
早起共产党活动
110
早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
106
张勋复辟
70
1917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8
整风运动
162
政治力量
91
1921-1949
中共二大
116
1922。7
中共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屈辱,抗争,探索,现代化。
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现代化的基本和首要前提。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们共同富裕。
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真实的高度的全民共享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社会性质上讲,鸦片战争后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主权沦丧,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社会矛盾上:战前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战后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肩负着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必考。
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说?
双重使命:包括破坏的使命—消灭亚洲式的社会和重建的使命—在亚洲建立西方文明。
三个角度:
客观效果: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传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物质文明等。
主观动机:掠夺资源,殖民侵略,开拓市场,统治奴役中国人民。
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经济,领土,政治侵害,对人民的屠杀,中国人民应深刻牢记历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民主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持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6句话)
1、封建经济逐步瓦解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弱小
3、地主军阀统治,封建统治更腐败,社会更黑暗
4、帝国主义阻碍发展,成为主要矛盾
5、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6、人民更痛苦,革命要求更强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意识形态的冲突:基督教理念——得不到文人和农民的同情,人人皆为姐妹兄弟与儒家
礼仪冲突,禁止夫妻同居违背人伦。
2、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
小生产者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和散漫性,
3、中外联合反对派力量强大
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
不是。
革命的特征:一是用暴力剥夺敌对者的权力;二是对国家和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
符合一,推翻了封建君主的统治。
但是二不符合,依然是一个封建君主统治的社会。
只能成为农民起义和运动,但不是革命。
洋务军工企业的特点
1、“公有”、官办
2、浓厚的封建性
3、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4、具有抵御侵略的性质
5、对外国有依赖性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失败原因: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而反对派实力过于强大,缺乏组织领导,没有根本上反对封建主义,队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利用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
意义:1、爱国救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说
必考。
分析为什么共产党是孙中山的革命继承人?
1、民族主义:驱逐列强出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共产党的革命史1、第一次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打到列强出中国。
2、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3、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完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实现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半步,从
根本大法上确立主权在民的原则2、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所有制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民生主义: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改革开放,人民生
活日益提高,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
军政,宪政,训政的内容?
军政:以军建国:北伐大革命。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军政任务完成。
训政:国民党代替人民行使国家主权,训练人民懂得参政意识,行使主权,蒋介石一党独裁,有危害。
宪政:当人民有了参政意识,还政于民,召开普选大会,选举人民代表。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和革命两种方案?
首先,从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手段。
一个国家究
竟走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力量状况等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革命的发生是要有条件的,当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最后,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改良一般是在现有体制中进行的,
能否实行改良或者能否成功,要看现有体制是否有力量,是否允许改良,是否有改良的诚意。
而清末新政并不具有这些条件。
旧民主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
1、领导阶级的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者是无产阶级。
2、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以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
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特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中共成立的社会背景?
2个国际:1、一战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改变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观念
2、十月革命的影响: “走俄国人的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苏俄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广泛群众动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3个国内:1、资产阶级的革命和理论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灾难深重的状况。
2、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7月23日,特殊含义:一大召开,在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
通过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纲。
7月1日——作为纪念日
早期中共的特点:
1、党的建立过程比较迅速(俄共20年,中共2年)
2、以俄共为榜样建立的革命组织
3、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关系
4、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不高
5、党内民主不彰,过分强调集中
6、党员成分以知识分子为多,工人阶级少
正确认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
积极意义:
1、对我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加强了中枢指挥作用,否则‘中央红军’这一名词也缺乏法律根据;
2、为在以后对张国焘的斗争中提供了法律根据;
3、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4、它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历史局限性:
1、它产生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 全国抗日运动高涨之际, 主客观条件均不成熟。
增加了国内的矛盾和抗日力量的消耗,也招致了中间派的误解。
2、它颁布和实施的一些政策, 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照搬苏俄经验,脱离了中国实际
革命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历史依据?
历史依据:一、1、革命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只能用革命的形式。
2、农村包围的必要性: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的敌人非常强大,而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二可能性:1、中国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农村根据地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大。
2、国民革命锻炼了广大人民,人民革命意志开始觉醒。
3、共产党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4、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意义:1、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3、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治革命有所启迪
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1、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2、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缺乏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产生“左”倾错误的主观原因。
3、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错误指导,是产生“左”倾错误的重要外部原因。
(所谓革命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