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运动系统

一、组成:骨、关节、肌肉

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

三、骨的概述

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

(一)骨的发生、发育

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

2. 骨的发生:

(1)胚胎早期

·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

·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

·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

·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

(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

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

·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

有机物无机盐

成人 1/3 2/3

幼儿 1/2 1/2

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

·各部分的骨的发育

(1)腕骨:

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

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

2—3岁:有4个

4—6岁:有7个

5—8岁:有9个

9—13岁:有10个

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

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

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

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

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

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

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新生儿——桶状胸

3—4岁——圆椎形

钙的缺乏导致“鸡胸”“漏斗胸”

(5)足

足的发育取决了肌肉和韧带的发育

足内弓有弹簧作用,使行走有弹性

扁平足:(1)太早走路,走路时间太长(2)比较胖(3)先天性:少见。

(二)影响骨的发育的因素:

(1)遗传对身高影响占75%

(2)锻炼

(3)营养:Pr Ca VitA、C、D

(4)激素:生长激素

(5)睡眠

(6)晒太阳

(7)姿势

四、骨连接

1. 直接连接:颅骨、脊柱。特点:牢继,活动性小,保护作用。间接连接:关节其特点:稳定和灵活性,主要是运动作用、杠杆作用。

2. 关节:

(1)组成

(2)关节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3)关节的发育:相对而言:灵活性好牢继性差,周韧带发育不完善,易脱位,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先天性脱位。

五、肌肉:

1.肌肉的发育:大肌肉群先发育,会走会跑会跳,小肌肉群后发育,持握,拿捏。

2.肌肉的成分:幼儿肌肉水分多,固体物质少,肌纤维细间质多。

3.肌肉的力量:力量耐力不足收缩力量差易疲劳但是新陈代谢旺盛,供氧充足,疲劳易恢复。

六、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 开展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

①注意年龄特点:小小班小班忠 大班

②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要求的差异

a.基本动作

b.基本技能:灵敏性、协调、反差、耐受力、队列、方向、精细动作的训练与发展等

c.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d.充分重视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随意也是老师发现问题的好时机。

2. 意外的预防

3. 避免被束缚:衣服、鞋子、松紧带等

4. 营养

5. 睡眠

第二节循环系统

一、组成:血液循环系统:主要部分

淋巴循环系统(辅助部分):淋巴管、淋巴结、脾

二、功能:1.运送气体

2.运送营养物质供各器官需要

3.运送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4.产生淋巴细胞和免疫物质抗体,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是血管的“清道夫”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般就是指血液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的特点

1.幼儿血液的特点:

(1)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新生儿血量占体重的15%,1岁时占体重的11%,14岁时占体重的9%,这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2)幼儿血液中血浆含水分比较多,含凝血物质纤维蛋白原和无机盐类都比较少,因此幼儿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新生儿出血约需8—10分钟凝固,幼儿约需4—6分钟凝固,成人仅需3—4分钟凝固。

(3)幼儿血液中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440—510万个;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13.4克,且具有强烈的吸氧性,这对幼儿的新陈代谢是有利的,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健康的幼儿血红蛋白不低于12克。

(4)幼儿血液忠 细胞的数量和成人差不多,但对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强的嗜中性粒细胞较少,而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差的淋巴细胞较多。因此,幼儿时期对某些传染病的感受性较高,传染病的发病率较成人高。

血管的特点:

(1)动脉: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2)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且不规则,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比毛发还细得多,管壁极薄,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管内血液与管外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数量大,分布最广,可以充分保证人体全部细胞的物质交换。

2.幼儿血管的特点

(1)幼儿动脉血管的内径梧对地比成人粗,动脉、静脉的口径梧差较小。动脉内径与静脉内径之比: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

(2)婴幼儿毛细血管网较密,管径也较成人粗大。

(3)幼儿的血管的总长度较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5岁时为15秒(成人需22秒)。

(4)幼儿的年龄较小,血管壁越薄,也越柔软,但由于管壁上的弹性纤维少,所以弹性较小。

(5)幼儿的血压较成人低。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压力,是指动脉血压。

幼儿的血压一般为收缩压90/舒张压6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幼儿心肌收缩力弱,心脏排出的血量比较少;同时幼儿动脉管腔较大、管壁柔软、弹性较小,以及幼儿毛细血管管腔粗、分布较密,使血管内压力减少,所以血压比成人低,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三)心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