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人物刻画与叙事艺术学法谈] 司马迁史记全文

合集下载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这部书中,记述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

有帝王之间、君臣之间以及父子兄弟之间那种情同手足、团结友爱的关系;也有朋友间、敌人间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矛盾和斗争;还有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后来受刑被迫为官的遭遇;更有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它的精彩、它的伟大、它的不朽!他说:“若夫贤人之言,则往古来今而观之,察其言行,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世以顺先事,后事以验来事,则臣主之道,忠贤之智,贤不肖之别,可得而着矣。

”也就是说,一部历史作品要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必须做到: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指出了自己的创作目的:“自三代圣人以来,至于兹矣,予之著《史记》,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时,作者对自己所著的《史记》作了高度评价:“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借屈原的故事说明了他写《史记》的主旨,那就是要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提供一个正确的历史借鉴。

“太史公曰”,也是司马迁文章的一大特色,例如,《项羽本纪》最后是这样结尾的:“当此时,天下兵革方兴,亡秦必楚。

”其中“亡秦必楚”五字,无疑是在暗示我们,刘邦最终灭掉项羽建立汉朝的预言。

这样的结尾,常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叙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命运时,总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史记》中,每当讲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都会对这段历史进行全景式的描绘。

在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时,也往往能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某个侧面,着力刻画,使其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从而激发起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艺术 (1)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艺术 (1)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以《魏公子列传》为例
授课教师:王颖
《史记》的文学价值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叙事描写的 艺术、悲剧气氛的渲染,抑或是抒情
色彩、散文风格的体现,简洁、精练
的语言技巧等方面,都为历代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
推崇,沾溉后人,绝非一世。
本节微课,我们以《魏公子列传》
为例谈一谈《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
二、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善于将人物置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去突现人物的性
格特征; 四、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刻画出 人物的个性特征;
一、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
1.《魏公子列传》中写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
让”、“俾倪,故久立”等一系列动作和“臣修身洁行数十
“救赵存魏” 是信陵君一生的重大事件, 但《魏公子列传》中却没有过多地写他在这一 事件中政治的军事的种种活动,而把描写的重 心放在他如何和夷门监者侯嬴、屠者朱亥的交
往以及“从博徒卖浆者游”的故事上,通过这
些故事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他的仁而下士、勇
于改过、守信重义、急人之难的性格。
三、善于将人物置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去突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善于在大小不同场面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对比烘托手
法,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
对比,一是双方人物的对比;二是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
四、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
而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比如《魏公子列传》中写信陵君礼敬侯生一段,侯生的傲慢
和信陵君的谦让也是鲜明的对比映衬。这一节又是明暗两条线交
三、善于将人物置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去突现

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史记》选读二一、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中通过刻画人物来表述历史过程的叙事特点,了解人物的具体事迹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和叙述历史进程的作用。

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在刻画不同人物和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时,采用的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可进而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表面矛盾而实际上更高层面统一的关系,由此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二、方法:专题讲座过程:一、总体介绍《史记》写人的特点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

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

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

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

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

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

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结合本专题所选课文,对《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作具体分析1、《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

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

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一、《史记》人物形象的特征:从司马迁开始,采取以写人物为中心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这样就更能充分、更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

这就使《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具有浓重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人物形象化:《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即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增强了其文学色彩。

《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将刘邦的卫士樊哙叫进来,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

樊哙又将一番巧言动听的话说给项羽,项羽则“未有以应”。

曰“坐”。

可以看出在刘邦、樊哙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惭愧和内疚的情态。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

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

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

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

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作者根据他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的认识而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一、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司马迁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就《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展开讨论。

二、《史记》中的人物刻画1.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他对汉武帝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肖像描写,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2.情感与性格真实表达:司马迁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真实描述,展示出各个历史人物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性格。

例如,在记录项羽与虞姬相见时,他充分表达了项羽内心的无奈与悔恨。

3.对人物特点独到剖析:司马迁注重从各个角度分析人物的特点。

他对于不同历史人物的优点、缺点和行为动机给予了深入剖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

三、《史记》中的历史解读1.多角度的历史观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呈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多元而立体的历史观点。

他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并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反映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

2.对历史背景的把握:司马迁基于自己对历史资料的调查研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做出了准确把握。

他通过详细描写当时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

3.思辨与评价:司马迁具有敏锐洞察力,在《史记》中经常进行思辨和评价。

他试图从丰富灵活的视角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以及其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透过他独特的历史解读,使史事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四、结论《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堪称经典。

司马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剖析,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

他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与思辨评价相结合,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把握人物与历史的精彩之作。

参考文献•司马迁(2018). 《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

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

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

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浅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浅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浅析《史记》的叙事艺术学生姓名:李向阳学号:20135021102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闫孟莲职称:讲师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叙事艺术极为高明。

司马迁独创了纪传体的叙事结构,叙事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善于以小见大,追根溯源,探求事件深层次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且较其他史书来说,《史记》在文学性故事性方面更强。

关键词:叙事艺术,纪传体,追根溯源,故事性Abstract:as the firs biographical history in China, narrative art of shiji is extremely sophisticated. Sima Qian created the biographical narrative structure, narrative theme and bright, clear lines, detailed slightly proper, good view, traced back, and decide to search events underlying factors, and other historical records, shiji stronger in terms of literary narrative.Key words:narrative art, biographical, traced back, story《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庞大,体系完善,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其文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司马迁不但文学修养极其深厚,文字生动,笔力洗炼,其在《史记》中所展现的叙事技艺也是极为高明。

《史记讲读》——《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史记讲读》——《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史记讲读》
——《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一、《史记》叙事整体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唐· 刘知几:“《史记》者,纪 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 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 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 以为长也。”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传记文学
一、传记文学的定义:
《新大英百科全书》:它试图通过选材、 构思,从事实中得出生活形象,在给定的材 料范围内,传记作者努力把素材加工成闪光 的东西,如果他捏造事实,那么他在真实性 方面就是失败的;如果他仅满足列举事实, 那么他在艺术性方面就是失败的。既要真实 可靠,又要求富有想象的安排材料,以达到 栩栩如生的效果,这是传记文学的一组矛盾
二、《史记》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影响

首先,《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和人文精神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本原则。 《史记· 匈奴列传》指出:孔氏著《春秋》, 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 当世之文而罔襃(bāo,同“褒”),忌讳之辞 也。 《张丞相列传》: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 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 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 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chuò chuò,拘谨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 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游侠、刺客、倡优、医生
3、《史记》实录特点
历史真实和逻辑归纳的统一
惠帝不入本纪
项羽、吕后被列入本纪 孔子、陈胜列入世家
在叙事中对历史持疑,寓主观评价 这首先表现在客观叙事与现身评说上。《淮 阴侯列传》 司马迁经常对历史表达自己的激愤或者提出 自己的怀疑。 在《伯夷列传》中他提出质疑: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 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 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 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 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 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所谓 天道,是邪非邪?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导言《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是司马迁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纪传体著作。

司马迁不仅在历史记载的广度和深度上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在叙事和论述技巧上也有着独特的成就。

本文将从叙事的生动性、戏剧性和紧凑性,以及论述的客观性、分析性和煽动性等方面,探讨《史记》中司马迁的文学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生动性的描写《史记》中的叙事极具生动性,司马迁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将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记载项羽与刘邦相遇的故事时,司马迁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的神态、目光和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和角力。

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读者更能够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戏剧性的对话《史记》中的对话形式多样,有台词形式的对话,也有间接引述的对话。

而这些对话通常都具有戏剧性。

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戏剧性的对话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紧凑性的叙事结构《史记》中的叙事结构极为紧凑,司马迁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条理清晰地呈现给读者。

他善于运用悬念和转折,将重大历史事件设置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兴趣。

同时,他还能够灵活运用时间顺序和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叙事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论述技巧客观中立的观点《史记》中的论述具有客观中立的特点,司马迁以史实为依据,不偏不倚地叙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轨迹。

他不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事实的揭示,让读者自行判断和评价。

这种客观中立的观点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公正客观的历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分析问题的深度司马迁的论述具有深度的分析问题的特点。

他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根源和背后的原因,揭示事件的内在逻辑。

《史记》人物形象刻划技法谈

《史记》人物形象刻划技法谈

《史记》人物形象刻划技法谈摘要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史记》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本文却别辟蹊径,以翔实、丰富的事例,较全面地分析了《史记》在历史人物形象刻划方面的技巧、方法:选择典型事件,通过行动表现人物;设制巧妙的对比,突出人物特点:提炼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显现人物形象;浓墨描绘场面,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凸现人物;穿插逼真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本文丰富了历代研究者对《史记》文学成就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人物形象;技法。

***成书于两千年前,总结了中华民族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里面的传记文学,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史记》无愧于鲁迅先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

《史记》的文学成就,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白话小说、散文的创作,甚至还影响到我们今天当代文学的创作。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而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十二世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三大部分里。

《史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传说始至汉代止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反映了战国时代到汉代那纷纭复杂、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它刻划了上自统治者,下至社会中下层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它把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作者的受憎感情二者水乳交融般结合了起来;它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散文艺术描写的各种技巧、方法;它有完整、严谨而又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它成功地把文学的叙述语言和人物的对话语言熔为一炉,互为补充;……。

在《史记》诸多的文学成就中,我认为《史记》最突出的、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最为巨大的,是它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汉武帝以前三千多年历史中一幅五色斑澜的人物形象画廊,其中有帝王将相,有一般平民;有伟大的杰出的政治家、学者,也有刺客、游侠、倡优、占卜的人;有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有失败的历史人物;……。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答案解析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

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

《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论文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论文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论文摘要:《史记》中运用了多种技法来刻画人物,并在刻画人物之时熔铸其鲜明的爱憎情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司马迁作为纪传文学的鼻祖,其杰出的人物刻画艺术,在文学方面,对古代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

司马迁在人物刻画技巧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前人卓越成就的继承,但更离不开自身的吸收和创造。

一、遭受宫刑的潜在影响力谈及悲剧性,伏尔盖特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非常精细的分析使之具有独特的见解。

他概括为:“强烈的、异乎寻常的苦难,使它的牺牲者通过身体的毁灭或精神的崩溃,甚或两者同时并至,而走向最后的灾难。

”①根据伏尔盖特的论述,《史记》无疑充满着悲剧精神。

而司马迁悲剧的一生无疑使他成了伏尔盖特笔下的悲剧英雄。

司马迁写《史记》前后共花了十一二年,当他写到第六年时,因李陵打败仗并且被匈奴所俘这一事件,司马迁出于一腔不平之气替李陵辩解,不曾想到触怒汉武帝,被罚以宫刑。

自古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②这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人生顿时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中。

司马迁一共罗列了十种受辱之事,而对于腐刑更是用了“最”、“极”之词,由此可知其所受之苦到了何种程度了。

然而正是这难以道明的伤痛让司马迁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他更加透彻的了解到统治集团的残酷和黑暗,这正是司马迁《史记》成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正是这样特殊的经历,使得《史记》的思想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在其叙事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带有对统治阶级的一种深刻的批判之意,同时还带有强烈的民主因素,更有一股浓郁的悲剧氛围。

通读《史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全书大大小小的悲剧人物竟有一百二十多个,而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竟亦有五十七篇。

韩兆琦先生在《史记: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中指出:“《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是一部悲剧故事集。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文/魏娜
摘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
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
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
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

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

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这些都可以看
---文章来源网络。

论述史记人物刻画的手法

论述史记人物刻画的手法

论述史记人物刻画的手法《史记》那可真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就像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仿佛能从书页里走出来跟咱们唠嗑似的。

为啥能这样呢?这就得聊聊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手法啦。

先说他那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就好比一位高明的画师,几笔就能把人物的神韵给勾勒出来。

比如说写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简简单单几个字,一个高大威猛、孔武有力的形象是不是马上就出现在您眼前啦?这要是一般人来写,可能就是干巴巴地说项羽很厉害,可司马迁就不一样,他通过“扛鼎”这样具体的细节,让您一下就感受到项羽那非比寻常的力量。

再瞧瞧他对人物语言的精准捕捉,那真是妙极了!就像在您耳边现场直播一样。

比如刘邦见到秦始皇出行时说的那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您听听,这多生动啊,把刘邦对权力的渴望和羡慕表现得淋漓尽致。

要是换一种写法,说刘邦很想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的人,这多没劲呐!还有对比衬托的手法,司马迁用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写蔺相如,就把他和廉颇放在一起,廉颇的急躁鲁莽一衬托,蔺相如的沉着冷静、宽容大度不就更加鲜明了吗?这就好比把红花放在绿叶旁,红花是不是显得更娇艳啦?司马迁还善于把人物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刻画,让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

比如说写韩信,他的起起落落与楚汉相争的局势息息相关,让人不禁感叹时势造英雄,英雄也推动着时势的发展。

这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人物就是那船,时代就是那波涛汹涌的大海,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另外,司马迁刻画人物可不拘一格,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写李广,正面写他的英勇善战,“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这箭术,牛吧?侧面呢,通过士兵们对他的爱戴和敬畏,让您更深刻地感受到李广的人格魅力。

您想想,要是没有这些精彩的手法,《史记》里的人物能这么鲜活,能让咱们几千年后还念念不忘吗?肯定不能啊!司马迁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妙笔把那些久远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让咱们读着读着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和他们面对面交流。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读着《史记》,但对其精神内核却知之甚少。

在当代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眼里,《史记》叙事艺术完全具备伟大的理论价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叙事艺术的三大特征:一是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来塑造;二是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三是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点。

一、故事情节选择的得当性。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进行素材收集时,注重故事的情节的起伏变化,描写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些情节比较平淡,有些情节惊心动魄,有些情节荒诞不经,但每个故事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印象,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

故事的选择或离奇,或古怪,或夸张,都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

《史记》对于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叙。

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又可以称为时间型结构。

例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二是倒叙。

即先写出人物的结局或遭遇,再追溯其起因或缘由,又可以称为情节型结构。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三是插叙。

即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记叙,又可以称为事件型结构。

例如《孔子世家》、《报任安书》等。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叙事结构外,还有一种称为补叙。

“非虚构”的叙事与“纪传体”结构相辅相成。

《史记》中所有重要人物,只要见诸正史者,皆是“实录”,没有杜撰。

他们大都是某个王朝真实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们的生平事迹,则基本上是采取“实录”的态度去记述的。

从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风气极端厌恶,他想通过这部书告诫后人,以期警醒后世,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不断地发出这种自觉的反省和警示,于是他把那些政治性的事件融入一般的人事记述之中,并且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各个阶层,使《史记》中的人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三、强烈的传奇色彩 传说故事入人物传记 真人真事带有传奇色彩 疏荡多变的叙事写人笔法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 二、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三、人文精神的弘扬 四、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 的渊源关系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 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 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如《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 的“恭敬谨慎”。《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 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3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 文化教养、 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
。 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 恩而 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四是衣锦还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 侧出笔法
1.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 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 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一)个性鲜明 1、《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 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 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 象也罕有雷同。 如《魏其武安候列传》中的魏其侯窦婴 和武安侯田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窦婴性格上好“沾沾自喜,多易”,而 且“不知时变” 田蚡则 “负贵而好权”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 个人物 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 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 中显 示。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其文学价值表现为:同其它文学名著一样,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一致——虽是写史却能引人渐入佳境、探奇揽胜、留恋往返、如沐春风。

而《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

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试述。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准确深入地把握和对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地选择。

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智勇双全、胸怀宽广”,廉颇“精忠报国、知错就改”,《项羽本记》中的项羽豪爽直率,才气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目光短浅,不善用人;《高祖本记》中的刘邦精明细致,能忍辱负重,知人善用,但阴险狡诈奸毒;《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仁而下士,不耻下交,谦恭有礼;《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制军简易。

作者司马迁在捕捉挖掘出人物性格特征之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精心细致地选择历史材料去表现突出人物的几件大事,有的却用生活中的琐事小事。

属于前者的如作者在《项羽本记》中集中笔墨,选择了关中起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历史大事突出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和气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关廉颇蔺相如部分,作者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事,把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可兼谓之”的性格特征表现得鲜明突出,同时对廉颇知错就改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也给予了赞扬;《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一生所历七十余战,作者详尽地评述了其中的三次(李广为上郡太守,率百骑追逐匈奴射雕者,突遇匈奴军设计逃脱的事;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兵败被俘,飞身夺骑驰走之事;李广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定襄击匈奴,以四千人遭到匈奴右贤王四万骑的包围,他亲挽强弓射击匈奴副将,始终意气自如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人物刻画与叙事艺术学法谈] 司马迁史记全文“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及崇高地位毋庸置疑。

《〈史记〉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板块,兼顾原著的体例,又从多个角度挖掘《史记》的思想、史观、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浓缩的精品。

教材中“摩形传神,千载如生”与“善叙事理,其文疏荡”两个专题,既全面展现了《史记》作为文学精品的原貌和精髓,又有意识、有重点地突出了其文学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充分感悟古代文化精品在写人、叙事方面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养成兼收并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思维习惯与学习能力。

“摩形传神,千载如生”。

学习《〈史记〉选读》刻画人物的艺术,首先要学会扣住人物行为,赏析人物形象。

例如,细读项羽垓下被围、悲歌别姬、斩将刈旗、拒渡乌江、拔剑自刎等情节,一个刚中有柔、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要通过赏析人物描写来分析、概括作者写人的艺术手法。

例如,作者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等场面描写就出色地表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

再如,秦王欲强夺和氏璧时,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等一连串神情描写,使一个英勇无畏的外交使臣形象呼之欲出。

另外,还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衬托等其他写人手法也值得我们慢慢揣摩体会。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

学习《〈史记〉选读》的叙事艺术,要学习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本中,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刺客列传》);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项羽本纪》)。

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表现出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

叙事上,司马迁有详有略:选本所选各篇与贯穿始终的主线相关的都是详写的对象,正是这些复杂事件、重大场面的刻画,使得《史记》更添厚重。

同时,文章经常穿插生活琐事作为略写,一带而过。

另外,我们还要学习其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能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因素的写法。

司马迁叙议结合,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精简的议论往往振聋发聩。

《项羽本纪》中,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就是典型例证。

这两个专题内容多,容量大,同学们必须转变学习观念,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上,而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其价值。

因此,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选择上,也应讲求多元化和组合式,力求让自己得到更切实的训练和更丰富的精神滋养。

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我们提供学法津梁:充实积累,整体策划;知人论世,重点设计;读史明事,探究拓展。

一、充实积累,整体策划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这两个专题的学习需要整体策划,就是要讲究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思维,培养能力,为全面深入地学习其他专题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倡导自主式学习这两个专题的学习重点应是人物刻画艺术与叙事艺术。

其他方面的特色学习可通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来解决与完成。

《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等篇目,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文本难度不大。

课前,可以对照注释做好充分预习准备。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理解和揣摩课文,弄懂文章基本内容、结构特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可由学习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学习,了解人物刻画艺术。

也可相互复述人物故事:理解、掌握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注重充分朗读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第一遍读为粗读,着眼整体感知。

第二遍为精读,边读边思,扫除字词障碍。

第三遍为品读,边读边品味作品的语言,品味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及叙事艺术等。

通过品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和能力。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

例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让自己想读、能读、爱读,读出情趣、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司马迁在人物身上渗透的情感,这样才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项羽本纪》中的“垓下歌”、《刺客列传》中的“易水送别”,特别适合各种形式的朗读。

3.与时俱进,开展探究式学习搜索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和资料为自己的探究式学习服务。

《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可作为重点探究篇目。

4.拓宽视野,观看专家视频讲座观看《史记》研究专家讲座,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如: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秦始皇等。

也可看易中天读《史记》之项羽及韩信身世、功过之谜等。

5.提高品评、鉴赏能力,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段欣赏《西楚霸王》《荆轲刺秦王》等影视作品或片段,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6.善于借鉴,在学习经典中学习写作把练笔和《〈史记〉选读》结合起来,边学边写,边写边悟。

如学习《项羽本纪》就品评“末路英雄项羽”;学习《淮阴侯列传》就写“我看韩信悲剧”等等。

积淀语感,完成由意到文,又由“文”到“言”的演化。

另外,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积累典型的名句、成语、名段,积累典范的事迹和典型的历史人物,学习作者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刻画艺术,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思想、人格,在具体的写作运用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7.增强探究能力,组织辩论学习学习《项羽本纪》可结合《高祖本纪》,就“项羽和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展开辩论;学习《刺客列传》,可结合《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及《屈原列传》,就“生”与“死”的话题展开辩论。

8.加深情感体验,举办话剧节等多种活动同学们可以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霸王别姬”“鸿门宴”“易水道别”“将相和”等经典片段,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发挥创造力。

有条件的还可社团活动或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举行博文比赛。

组织“《史记》成语知多少”“我说《史记》成语典故”、句子翻译等比赛活动。

甚至,还可适当进行课题研究。

9.营造研读、探究的浓烈氛围,举办成果展览可建议在校内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及时展示,有条件的学校或个人,可结集出版成果。

二、知人论世,重点设计《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人技巧与叙事脉络。

选本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摩形传神,千载如生”与“善叙事理,其文疏荡”这两个专题。

因此,学习时,既要关注“面”的学习,更要突出“点”的精细,重点学习《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基本篇目。

1.刻画人物的艺术学习《〈史记〉选读》,我们绝不能绕开项羽这个人物。

《项羽本纪》是《史记》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司马迁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也没有因项羽的失败而降低甚至否定其历史功绩。

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文中描绘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往往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

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郑板桥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选文项羽家世及早年情况,以个性化的语言,交代了其心胸气度;巨鹿之战通过极其精彩的叙述、描写,展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多个情节的细节描写,描绘出项羽英雄的多个侧面、多重人格。

例如,项羽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情。

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文中情节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渲染、人物言行描写,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另外,学习《刺客列传》时,可重点学习“易水送别”的场面描写,学习其把场面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在场面描写中抒情,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造成意境和情调的高超技艺。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感受现代武侠小说般的惊心动魄。

2.叙事的艺术学习、体会《〈史记〉选读》选文的叙事艺术,《淮阴侯列传》具有极大的代表性。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司马迁纵开笔墨,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独具匠心地安排叙事结构,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叙事方法,完美地叙述了韩信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展现出其卓越出众的军事才华与佐汉破楚的巨大功绩,与此同时,也对他被杀的结局深表痛惜。

作为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它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性;在纷繁复杂的结构安排中展现出清晰的条理性;在灵活多样的叙事中突出主题的集中性。

《淮阴侯列传》通过先叙后议的整体结构安排和巧妙的详略安排构建此传。

司马迁还用了不少的篇幅叙写蒯通说韩信谋反,足见司马迁对韩信的“痛惜”之情,但即使如此他也并没有让自己站出来进行评论或解说,而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体会他的言外之意,这足以体现出文章杰出的叙事艺术。

三、读史明事,探究拓展学习《〈史记〉选读》,学习人物事迹,我们要从这些事迹中受到启迪,陶冶情操,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些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既有为国忘身的志士,也有志节高尚的仁人,更有才情横溢的豪杰,悲歌慷慨的英雄,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气度、修养和胸襟。

在历史的风云中,体会他们的思想、情感、追求和理想。

例如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可以讨论信陵君的为人,哪些事迹能体现他的礼贤下士。

侯嬴为什么自杀,你认为他死得有价值吗?学习《刺客列传》时,我们可以讨论如何看待“士为知己者死”这一行为,刺客身上体现出的“义”与平时谈到的哥们义气有何不同,同学之间该不该讲哥们义气。

学习《秦始皇本纪》,可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进行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获得人生启迪。

同学们学习这两个专题人物传记的时候,只有敬畏英雄,记住英雄的形象,那些刻画人物的艺术与叙事艺术才算找到附丽的本体,才会变得富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