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的复习。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2. 速度及其计算: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3.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5. 摩擦力及其计算: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
6. 压强及其计算:压强的概念、压强计算公式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运动和力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 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摩擦力及压强的计算。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力的现象,如汽车的加速、摩擦力等,引导学生们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2. 知识回顾:复习本章的基本概念,如运动、速度、力、摩擦力、压强等,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物理现象,如惯性、动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 教案
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
知道运动的相对性,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情分析:学生在脑海里的“运动”,大都是相对与地面的运动,而相对于“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学生不是很清楚。
教材分析:本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展开,大多是从生活中现象入手,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对运动知识进行了拓展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出示几组运动的图片,教师朗诵章首语,引出本节课题《怎样描述运动》。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风云变幻,川流不息,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物理学中,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探索1、用多媒体出示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界中的自然运动:火山喷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另一组为动物的运动和磁悬浮列车的运动。
这些物质的发展变化都叫做运动,在诸多运动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出示图片:学生思考男孩和女孩的话谁对谁错,为什么?由此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3、学生讨论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得出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
4、观察飞机在空中加油的动画,说出两架加油的飞机,以其中一架为参照物,另一架的运动情况。
以云层为参照物,飞机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呢?并说出飞机的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5、播放法国飞行员抓子弹的动画,说一说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随手抓住子弹?6、结合动画谈一谈两个蜗牛的说法为什么不一致?7、总结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运动和力”。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 运动和力的关系本次习题课将针对本章内容进行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抛物线运动、碰撞现象等。
2.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运动和力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碰撞问题等。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7. 作业设计:布置教材和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锻炼、工程技术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 运动和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7章课后习题:第1、2、3、5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行李
架上的物体以 行李架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
照物,它是运动的.
重难点二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解题要点:(1)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获取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 得到运动的平均速度.
(2)比较运动的快慢的关键是利用图象或其他已知条件,结合公式
的运动速度.
解:木箱 A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v= =
=0.6 m/s.
答:木箱 A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为 0.6 m/s.
重难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解题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
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
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运动的
B.“云不动”是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的
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榆树”为参照物的
3.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所受的牵引力
非平衡力: 改变运动状态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
运动的描述
解题要点: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
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
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不能选择
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在判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
2022年粤教沪科物理八下《第七章运动和力》公开课专用教案
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过程与方法(1)乐于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推理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设计思路: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矛盾,接着安排探究活动1,认识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教学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来。
二、新课教学:(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要通过实验来说明)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③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表格内。
力和运动复习课PPT课件(粤沪版)
合同法中的占有保护原则解读合同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而合同法作为合同法律关系的核心规范,对于商业交易、民事纠纷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占有保护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合同秩序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合同法中的占有保护原则进行解读。
占有保护原则是指合同法基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占有权利,保障当事人在合同约定权益范围内的占有状态、占有物的使用权等方面的权益。
这就要求合同达成后,占有人应当享有占有物的安宁和自由支配权,合同一旦违约,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占有权益,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占有保护的范围内,合同法规定了多种具体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返还原则,即合同违约方应当返还被占有的物品或其等价物。
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确保占有人的占有物权益得到恢复,维护合同秩序。
其次是恢复原状原则,合同违约方除了返还占有物,还应当依法恢复占有状态的原状。
这一原则体现了对占有人利益的全面保护,确保其享有占有物的完整权益。
占有保护原则在具体应用中还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存在合同权利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占有权纠纷时,可以依法支配物体的第三人享有优先权。
这是为了防止第三人的无过错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确保了合同权利人的占有权利得到保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合同法还规定了对占有物的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占有人在占有物的返还上,具有权益保障的特殊地位。
在占有保护原则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合同法规定,占有保护的范围不包括违反公序良俗的占有物。
这意味着当占有物涉及违法违规、有悖道德伦理的情况时,法律不会给予占有保护。
此外,合同法还明确规定了对恶意占有与抵押权的限制。
这是为了平衡占有人利益与合同当事人其他权利的关系,防止合同法的滥用。
需要指出的是,占有保护原则并不是绝对的。
在合同法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原则,如等价原则、信赖原则等,这些原则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下面我将根据您给的“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阐述运动和力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运动和力的关系。
4.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实践性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以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作为开场。
这个实验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粤教沪版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全章教案。
共四节第七章运动和力7.1 怎样描述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泞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3)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最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山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人益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教学难点:生活中所说的运动和静止,人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在学生的日常观念中认为人地是静止的,所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克服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教授新课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辩题: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学生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图7-1,怎么判断谁运动了?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分析得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看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7-2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学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及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各种运动和力的实例分析,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中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定律的应用,以及各种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如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和停止,引出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回顾本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讲解:通过PPT和板书,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运动的概念、分类和力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作用效果。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和力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解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7.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
3. 牛顿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4. 各种力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4 沪粤版 教案
运动和力课程资源1.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演示仪如图1所示,取口径较大的长玻璃管(如40W的废日光灯管,洗净荧光粉),内装粘滞性较大的液体,如机油、甘油或植物油。
放入一个调好密度的小球或小瓶(装有铁屑或外绕铁丝),用磁铁将小球固定在底部,移去磁铁,小球直线上升,做直线运动。
管外贴一白纸条,用铅笔在纸条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刻度线,配合节拍器或钟表,观察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研究小球做的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小球的密度调节得当(略小于液体的密度),移去磁铁后,因F浮>G,小球会上升,小球起动后粘滞阻力加大,致使三力基本达到平衡,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以作为匀速直线运动。
2.自制气垫盘用气垫盘可以近似地演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气垫盘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一只橡皮塞或软木塞,在其中心钻一个直径约为1~2mm的圆孔,孔洞对准废唱片或光盘中央的孔,将它们胶合在一起(胶合处用蜡密封,不能使缝隙处漏气)。
将充气的气球套在橡皮塞上,然后把唱片放在水平玻璃板上,松开气球颈部的扎线或夹子,由小孔喷出的空气在唱片和玻璃间形成气垫,如图2所示。
这个气垫能使唱片游离在玻璃之上,摩擦极小,它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3.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取直径为50cm的白色搪瓷面盆1个。
为便于观察,用特种铅笔,在面盆边缘沿顺时针方向每隔30°作一标记,将其12等分,分别为0°、30°、60°、90°……360°。
为防止外界振动和干扰,将盛满清水的面盆置于底楼的水泥地面上。
取一张吹塑纸(一种较薄的泡沫塑料纸,有很多颜色,在文具店或美术用品店都可以买到),用刀片剪裁成宽0.1~0.2cm,长8cm的纸条。
将吹塑纸条浮于面盆水面上,两端平稳地指向0°和180°。
为防止风吹和外界影响,可在面盆上盖一薄板。
经过3~4h,轻轻打开薄板,你会惊奇地发现,吹塑纸条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这是因为我们在北半球,面盆随着地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运动状态(方向)发生了改变,而浮于水面的吹塑纸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其指示角度的变化,恰恰验证了地球的自转。
2017-2018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
20172018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成时,以游戏为载体,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小车、滑轮、毛巾等物品,用于展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车,用来进行实验和观察。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力吗?力可以做什么呢?”然后我会展示一些教具,让孩子们观察力和物体的关系。
2. 讲解:我会给孩子们讲解力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实验: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4. 讨论:我会引导孩子们进行团队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入讲解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的7.4节“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以及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
2. 让学生掌握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分析。
2. 教学重点: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包括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以及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判断和运动变化分析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习题,要求学生解答并写出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
2. 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加速、减速、改变方向。
第7章 运动和力习题课 辅导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7章运动和力习题课辅导教学设计引言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运动和力的理解,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第7章内容的运动和力习题课的辅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辅导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应用力学公式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回顾; 2. 运动和力的关系;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预习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简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举例或者实物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第三步:概念讲解和示范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于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并通过示范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力学公式的应用方法。
在讲解中可以结合动图或者实验演示,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步:练习和讨论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并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可以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并互相讨论,加深对于力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通过板书整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并与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六步: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需要继续关注和深入理解的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并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
教学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情况、问题解答的准确性和质量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2.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解题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和参与度;3. 个别评价:对于特定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作用与目的:
-通过作业巩固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提升学习策略。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非平衡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题:
题目: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当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力时,物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
答案:物体将沿着力的方向加速运动。因为施加的力不是平衡力,它将会改变物体的静止状态,使物体开始运动,并且由于力的方向,物体将沿着该方向加速运动。
3.摩擦力的计算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摩擦力大小为10N,求物体受到的净力。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作业,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和待改进之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二力平衡、摩擦力等概念的理解。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或访问educational websites,观看相关视频。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说课稿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力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力?”请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对于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
重点解释运动的有关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3. 实例分析(20分钟)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运动员奔跑、车辆行驶等,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4. 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实验内容可以是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使用浮力平衡器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5. 拓展延伸(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不同地方的物体重量是否相同?”、“一个人抬重物时为什么会感觉越来越重?”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自由发表观点。
6.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有准确理解。
3.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判断学生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A、匀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下落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B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
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2、应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现象:①明确被研究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这种状态③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例4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4所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只有当她滑行以后她才具有惯性
C.在滑行过程中她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加惯性
D.王濛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已没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力的判断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四个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老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
点,并通过调整_____ 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
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
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
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六)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学会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二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但它们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6 如图6所示,有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书受到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答案:C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1、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
3、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方向)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例7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 B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丙
三、课堂总结
你知道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3.[来源:学科网ZXXK]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2)请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
(3)请在图乙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
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图甲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