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白及

合集下载

白及

白及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还有以本品为主治疗慢 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口腔粘 膜病、干槽症、百日咳、支气管扩 张、面瘫、乳糜尿、肿瘤等报道。
白及与乌头同用,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历来视为配伍禁忌。《中国药典》(2000年版) 明确指出,白及“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将与白及相反的乌头扩大到“乌头类药材”, 以告诫人们用药时加以注意。大量的研究和文 献报道证实,白及与乌头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 或者说配伍禁忌是有条件的。白及与生川乌配 伍毒性为相加,白及与制川乌配伍毒性为拮抗。 两药配伍应用,不影响各自的药效,其毒性和 副作用并未增加,即乌头的镇痛作用,白及的 止血作用并未降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2): 1〕。因此,既不能拘泥于古说,又不能贸然从 事,当审慎用之,以用药安全有效为原则。
补肺:
《重庆堂随笔》提出白及能“大能补肺, 可为上损善后之药”。《滇南本草》也认为 其“补肺虚”,可“治痨伤肺气”。说明本 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以治疗肺痨 咯血;而且还能补益治痨,调理善后,治疗 多种肺虚的病证。如《喉科心法》以之与猪 肺同用,治疗肺萎肺烂。临床报道,经抗痨 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 白及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贵州省药品标 准》(1983年)疗肺散胶囊以之与三七、猫 爪草同用,治疗肺结核、肺气肿、肺出血及 因肺结核引起的食欲不振。

【药师说药】美白仙草——白及

【药师说药】美白仙草——白及

【药师说药】美白仙草——白及白及形若幽兰,常被作为观赏性的植物,在室内或庭院里摆放几株白及,显得格外端庄雅致。

不仅如此,白及其实“秀外慧中”,是治病救人的好中药。

白及属于兰科,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证治准绳》写为“白芨”。

白及的植株高30-60厘米,地下有肥厚的白色块茎。

每年初夏时开花,每一枝上有3-8朵紫红色的花,大而美丽。

白及传说传说关于白及之名曾流传一段故事:古时有一名会稽将官,为保皇帝身负重伤。

皇帝感激非常,决心必将其治好。

但外伤好治,独肺穿破难医。

皇帝征召能士医治,这日有一个药农献上一药,状如菱角。

待把此药烘干磨末,给伤者一半冲服,一半外敷后,果见奇效,肺伤愈合而吐血停止。

皇帝大喜,预重赏献药之人,然而该并人不贪图钱财,只求皇帝赐一药名,并将该药编入药书,公布天下以利万民。

皇帝非常欣赏他,问及他的姓名,药农回说:“我姓白,名及。

”皇帝大笑说:“那这药就叫白及吧”。

也许故事有杜撰的成份,但白及的药用功效,却是丝毫未假。

药用白及白及入药白及入药的部分为它的块茎,通常在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放到沸水中煮至无白心,然后除去外皮,晒干,再切成片。

白及药材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表面灰白色或者黄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须根痕。

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归肺经、胃经、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清代医学家赵瑾叔在《本草诗》中这样赞誉白及:“肺伤吐血建奇功,痈肿排脓称要剂”。

白及虽无毒,但能加强乌头碱的毒性,故不可与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等)同用。

白及的现代药理作用白及所含的胶质,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可治疗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咳血、胃溃疡吐血便血,尿血等。

白及可促进创伤愈合、促进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烫伤烧伤能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白及——补土生肌第一品

白及——补土生肌第一品

白及——补土生肌第一品【性味】味苦甘辛,性凉,归于肺、胃、肝、肾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药论】按相关记载,昔年有贼犯受伤,曾服白及得愈,后贼被杀,剖开胸膛见白及填塞于所伤之处。

此事载于野史,但又不尽如此。

史言受刑时,自云:“我服白及散五年,得以再生,不意又死于此。

”人问其方,贼曰: "我遇云游道士,自称越人,传我一方:白及一斤、人参一两、麦冬半斤,教我研末,每日饥服三钱,吐血证全愈。

然曾诫我云:‘我救汝命,汝宜改过,否则,必死于刑。

'不意今死于此,悔不听道士之言。

我传方于世,庶不没道士之恩也。

”陈士铎说:“方用麦冬为佐以养肺,用人参为使以益气,则白及填补肺中之伤,自易奏功,立方甚妙。

惜道士失载其名。

所谓越人,意者即扁鹊公之化身也。

”诸书多言白及味苦,这种说法并不全面,白及之味亦辛,只是苦胜辛,辛味受其压抑不显达而已。

《神农本草经》曾谓白及名为甘根,李时珍认为那是反说法,其实后世之人都错了,白及确是内含甘味的,只是一般情况下感觉不出来而已。

白及的生物成分主要是白及甘露聚糖及挥发油和黏液质等,仔细考究即知其味并非只是惟一的苦味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凡是色白的物质都具有补益的作用,白及自然也不例外。

虽说白及有止血的作用,但这未免也太忽略了它的更重要功效,那就是补土生肌。

苏敬说:“本品性黏,山里人患手足皲裂的,多嚼服外涂患处有效。

”陈士铎说:“白及不止于治胃中之血,凡有空隙,皆能补塞。

”苏颂说: “今医生治疗金疮难愈及痈疽方中多用本品。

”事实表明,白及补土生肌之能无越是物。

《名医别录》谓其能除疥癣,此亦即扶正以祛邪之用也,倘若伍以蜈蚣等杀虫之品,则收效更甚矣。

李时珍说: “白及味涩收敛,得金秋之气,故能入肺止血、生肌疗疮。

”李时珍所论亦太过于简单。

得金秋之气且味涩之品很多,为何惟独白及具此良能呢?白及内含黏液物质,最善收敛肌肤,使已败之血肉得以抑制,这只是其一原因。

白及色白而味甘,甘者土之本味也,肌肉乃土之所主,土得其补则肌肉自生,这是其二之原因。

白及

白及

白及拼音:Baiji英文:Common Bletilla Tuber 日文:ビヤクキユウ拉丁文:Rhizoma Bletillae【异名】甘根、连及草《神农本草经》,臼根《吴普本草》,白给《名医别录》,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鸟儿头《江苏省药用植物志》,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湖南药物志》。

山田鸡(浙江),刀口药(湖南),鱼眼兰(云南)。

【品种考证】白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本草经集注》曰:“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可以作糊。

”《蜀本草》引《图经》曰:“叶似初生栟榈及藜芦。

茎端生一苔,四月开生紫花。

七月实熟,黄黑色。

冬凋。

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头生芽,八月采根用。

”《本草纲目》曰:“一科止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米,有挤,如凫茈之脐,又如扁扁螺旋纹,性难干。

”根据各家本草对植物形态的描述及《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的附图考证,与现今所用白及相符。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

【植物/动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cm。

假鳞茎扁平,卵形或不规则菱形,黄白色,富粘性,有须根。

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长8~25cm,宽1.5~4cm,基部下延成鞘,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0mm;花瓣较阔;唇瓣较萼片、花瓣稍短,白色带淡红色,具紫脉,中裂片边缘有皱纹,先端凹陷,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顶端钝,具细齿;雄蕊1,与花柱合成一蕊柱,和唇瓣对生;子房下位,扭曲。

蒴果圆柱形,有6纵棱。

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于我国南方及甘肃、贵州、陕西。

生于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云南、江西、甘肃、江苏、广西等地亦产。

白及(《本经》)

白及(《本经》)

白及(《本经》)白及(《本经》)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野生或栽培。

主产于贵州、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较为阴湿的砂壤土、夹沙土、腐殖土最宜生长。

味苦、甘、涩,性微寒。

入肺、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临床用名白及。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名医别录》:味辛,微寒,无毒。

除白癣疥虫。

《药性论》:使。

能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骨。

《日华子本草》:味甘,辛。

止惊邪,白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沥,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白痢,满火疮,生肌止痛,风瘴。

《开宝本草》:味苦、辛,平、微寒,无毒。

除白癣、疥虫。

《本草图经》:今医家治金疮不瘥及痈疽方多用之。

《本草衍义》:白蔹、白及,多见于敛疮方中。

二物多相须而行。

《汤液本草》:苦甘,阳中之阴。

味辛苦,平,微寒,无毒。

《珍》云:止肺涩,白蔹治证同。

《本草》云: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白癣疥虫。

《药性论》云:使。

治热结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

《本草发挥》:白及与白蔹同。

洁古云:白及苦甘,阳中阴也。

止肺血,涩与白蔹同。

《本草纲目》:白及性涩而收,得秋舍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宋洪迈《夷坚志》记之,迈赴任洋州,一卒忽苦咯血,甚危,用此救之,一日即止也。

《本草经疏》:白及,《本经》味苦平。

《别录》加辛,微寒。

李当之大寒。

日华子加甘。

东垣亦微寒,谓其性涩。

阳中之阴,收也。

辛为金味,收为金气,其为得季秋之气,而兼金水这性者哉,宜乎入肺理伤有奇效矣。

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

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

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

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白及,又名白菊、白鸡、白鸡菊,为菊科植物,中药学上称为“辛香”。

“白及”二字,分解为“鸡”、“及”两个字,字面上有“鸡来及我”之意,古人认为其虽香气芬芳,但难以取得,倍加珍贵。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及的功效与作用,同时也会谈到一些禁忌。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白及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热毒性病症,如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湿热病疮等。

2. 宣散风热:白及可以宣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等病症。

3. 活血化瘀:白及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瘀血引起的痛经、瘀血胸痛、跌打损伤等。

4. 祛湿利水:白及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淋浊、黄痢、痈肿等病症。

5. 安胎止血:白及有安胎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妊娠期出血、流产、胎漏等病症。

6. 润肺止咳:白及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病症。

7. 安神定志:白及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因心火上炎引起的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病症。

8. 和胃止呕:白及有和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呕吐、恶心等病症。

9. 驱虫杀蛔:白及可以驱除蛔虫,可用于治疗蛔虫病。

以上就是白及的主要功效与作用,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使用白及的禁忌事项。

白及的禁忌:1. 孕妇忌用:白及具有安胎止血的功效,孕妇慎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 月经期间忌用:白及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月经期间忌用,以免加重经血过多症状。

3. 脾胃虚寒忌用:白及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也具有寒凉性质,脾胃虚寒者忌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4. 幼儿慎用:由于白及具有散发之性,故幼儿慎用,以免对其产生刺激作用。

5. 老年人慎用:白及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老年人体质虚弱,故慎用。

6. 量大慎用:白及属于芳香药物,其性质辛散,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胸闷、头晕等不适反应。

7. 配伍禁忌:白及不宜与防风、荆芥等性质相似的药物配伍使用,以免相互抵消或加重不良反应。

中药学_白及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白及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相关疾病症状:
便血、补肺、肠风、赤眼、疮、疮疡、疮 疡肿毒、疮肿、出血、恶疮、发背、肺结 核、肺结核咳血、肺痨、肺痨咳血、风、 风痹、疥、金疮、金疮出血、疽、咯血、 咳嗽、咳血、溃疡、溃疡病、痨伤、痢、 敛疮、敛肺、痢疾、瘰疬、疟疾、衄、衄 血、皮肤皲裂、生肌、生肌止痛、收敛、 收敛止血、汤火灼伤、疼痛、吐
炮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性味: 苦、甘、涩,微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归经: 归肺、肝、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 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 血,溃疡病出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用法用量: 6~15g,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 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 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 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 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 有黏性。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白及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名称:白及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 娃、连及草、羊角七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及
药材基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夏、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 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 晒干。

18.白 及

18.白  及
白 及
• • • • • • • • • • • • • 【药品出处】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产地】主产于贵州兴义、安龙、都匀、镇远,四川内江、宣汉、都江堰,湖南桑植、保靖、花垣,广西河池、玉林,安徽安庆、宣城,云南开远等地。 【采收加工】栽种3-4年后的9-10月份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煮(5-10分钟)或蒸至无白心时取出,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 干。 【药材鉴别】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 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饮片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白色或黄白色。切面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维管束小点状,散生。质脆。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品质】本品以不规则薄片、断面色白、片型整齐、角质样、味苦,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本品含白及胶质、淀粉、葡萄糖、黏液质、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白及性微寒味苦甘,质地极黏腻,性极收涩,为收敛止血和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和疮疡肿毒初起未溃者。本品单用内服,治咯血, 吐血,本品单用研末外用,治皮肤皴裂,溃疡性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吞服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中药古今研究:白及

中药古今研究:白及2021-07-22 21:02·药王追随者一、典籍摘要1、《中药大辞典》:“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2、《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3、《中华本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4、《名医别录》:“除白癣疥虫。

”5、《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

此药质极黏膩,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

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6、《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7、《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8、《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9、《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10、《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11、《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12、《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13、《本草经集注》:“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除白癣疥虫。

”14、《玉楸药解》:“收敛肺气,止吐衄失血,治痈疽瘰疬、痔瘘疥癣、皯皰之病,跌打汤火金疮之类俱善。

”15、《饮片新参》:“填补肺阴,治虚损久咳吐血。

”16、《外科证治全生集》:“疗疮,嚼涂手足燥裂。

”17、《本草新编》:“功专收敛,亦能止血。

败症溃疡、死肌腐肉,皆能去之。

敷山根,止衄血。

涂疥癣,杀虫。

”18、《本草崇原》:“主治痈肿,恶疮败痈,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去,痱缓不收。

白及

白及

白及【拼音名】 Bái Jí【别名】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功能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用法用量】 6~15g,研粉吞服3~6g。

外用适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

反乌头。

【注意】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

恶理石。

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③《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肺结核经抗痨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白及后能收到较好效果。

据观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线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洞闭合,血沉正常,痰菌阴性,临床症状消失;13例显着进步,2例无改变。

又40例有空洞的浸润型及厚壁空洞患者,服药后空洞闭合者24例,明显缩小者12例,病灶吸收好转者16例。

有人认为,白及疗法以对于酪性病变为主的浸润型肺结核疗效较好;在症状方面以对咳嗽、咳血等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用法:研粉内服。

成人每日6~30克,一般用12~18克。

3次分服。

可连服数月,最多有服至2年的。

白及 入药成分

白及 入药成分

白及入药成分
白及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根茎可入药。

白及的主要成分包括黏液质、多糖、生物碱、甾体皂苷、挥发油等。

黏液质是白及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保湿性。

多糖是白及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生物碱是白及中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甾体皂苷是白及中的一类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此外,白及还含有一些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静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及的化学成分复杂,不同的品种和产地的白及其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白及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并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总之,白及的入药成分主要包括黏液质、多糖、生物碱、甾体皂苷、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是白及在中药领域应用的基础。

白及《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及《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

蒴果圆柱形,长3.5cm,直径约1cm,两端稍尖,具6纵肋。

花期4-5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较为阴湿的砂壤土、夹砂土和腐殖土栽培,不宜在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栽种。

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

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嫩芽的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

每1hm2用种茎22.5万个左右。

栽后施猪粪水,并盖拦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

北方于4月底至5月初,将先年贮藏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 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cm,稍加镇压,浇水。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每年进行4次,第1次3-4月苗出齐后,第2次5-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8-9月,第4次冬季倒苗后。

每年追肥3次,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进行,以猪粪水最好,第3次8-9月,可用过磷酸钙与堆肥堆沤之后,撒在畦上,结合中耕,混入土中。

现蕾时摘除花蕾。

遇旱及时灌水。

栽后第1、2年冬季,在行间可间种一季短期蔬菜。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

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着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

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多呈不规则碎块,遇碘液显蓝色。

②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38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18-88μm。

白及的作用与功效

白及的作用与功效

白及的作用与功效白及(学名:Radix Glehniae)是常见的中草药材之一,其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中医学认为,白及具有清热润肺、化痰化痰止咳、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及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将介绍白及的作用与功效。

一、清热润肺白及具有清热润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或病后体力虚损引起的肺虚引起的持续干咳、少痰等症状。

白及能够清热润肺,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炎症,从而缓解咳嗽及其他相关症状。

此外,白及还能够增加肺部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化痰止咳白及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痈、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白及可以通过促进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运动,增加粘液排出,减少痰液在呼吸道的阻塞。

同时,白及还能够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缓解咳嗽及其他相关症状。

三、利水消肿白及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或湿热引起的浮肿等症状。

白及可以增加肾脏的尿液生成量,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白及还具有消除湿热的作用,能够减少湿气的积聚,消除浮肿症状。

四、滋阴润肠白及具有滋阴润肠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肠燥便秘等症状。

白及可以增加肠道的润滑度,减少粪便的干燥度,从而促进粪便的排出。

此外,白及还能够滋润肠道黏膜,增加肠道的保护功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五、抗菌消炎白及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白及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因此,白及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六、止血白及具有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

白及能够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凝聚性,从而减少出血时间,促进伤口的愈合。

此外,白及还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液内凝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白及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利水消肿、滋阴润肠、抗菌消炎和止血等多种作用与功效。

中药知识必学:白及

中药知识必学:白及

中药知识必学:白及拓片是我国古代特有的记录历史信息的方法,拓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

拓片是从原物直接印下来的,有与原物相同之处。

广泛使用于碑刻、画像砖石等。

其中石刻造像宜用干纸拓,用湿纸极易破裂。

因它不像碑石那样平整,而是起伏不平,凹凸程度比较大。

拓时先把干纸放在造像上,造像的凸或凹面,用毛笔蘸少量的白及水,轻轻涂到各个部位上,再用棉花摁,后再用打刷打一遍。

有些部位可反复蘸少量的白及水,使整个拓纸干湿均匀。

抚碑索探诗文意,白及花开叹鬼才。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白及。

前段时间朋友送给我一种有兰叶状叶子的野花,说是贵州旅游时在地摊上买的,这个无名花不几天便叶片盈尺,根茎上生出鞘状结构,后来长出了小花苞,一簇四六朵顶生在花上,花瓣是椭圆形,可以看到三裂,飘散着淡淡清香。

我告诉了师傅,师傅说这是白芨,它和兰花一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花除了白色,还有紫色、黄色等。

白芨不仅是花卉,更是名贵的药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白芨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是治疗肺疾的良药。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此物其根白色,连及而生,一名连及草,故名白及。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根。

又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等。

图经曰:出北山山谷,及冤句、越山,江淮、河、陕、汉、黔诸州。

春生苗,长尺许。

叶如初生棕苗,及藜芦,两指许大,色青翠。

三、四月叶中出条,开紫花,宛如草兰,即箬兰也。

结黄黑实,根色白,似菱,有三角,角头生芽,节间有毛。

质极粘腻,可作糊也。

白及种植2-3年后,9-10月地上茎枯萎时,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白及采挖后加工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白及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剪去根须需要在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再放到沸水锅中煮5到10分钟,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

白及的产地是哪里?白及的用法、用量与禁忌

白及的产地是哪里?白及的用法、用量与禁忌

白及的产地是哪里?白及的用法、用量与禁忌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块茎。

主要产地是四川、贵州、湖南、浙江等地。

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一、白及的性味与功效1、性味:性微寒,味苦、甘、涩。

2、归经:归肺、胃、肝经。

3、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微寒清热,入血分又有消肿生肌敛疮之功,故本品主治肺胃出血及疮疡等证。

二、白及的用法、用量与禁忌1、用法:3 - 10g,水煎服;如用粉末吞服,每次可用1.5-4. 5g,1日2-3次。

2、用药注意;不可与附子、乌头同用。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实热者忌服。

三、白及的药理作用与组方1、用于治疗体内外诸出血证,尤多治肺胃损伤所导致咯血、呕血、衄血。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白及、法半夏、制附片煎服;或本品配乌贼骨、贝母、甘草,共为细末,每服3-6g,温开水送服,1日2-3次;或白及粉3g配三七粉0.9-1. 5g同服,1日2-3次)。

常与百合、麦门冬等滋养肺阴、止咳化痰药同用,治阴虚咳嗽及肺病咯血等症有较好疗效。

治疗肺病胸痛,咳吐脓血等症有较好疗效;对肺痔咳嗽吐血亦有效验。

本品常配伍贝母,因白及补肺止血,兼能消痈祛腐生肌;贝母润肺化痰,消痈散结。

两药相配,既能消散痈肿,又能润肺止血。

2、用于治疗痈肿、疔毒、疮疡等。

本品还有逐瘀生新、祛腐生肌、收敛疮口的作用,故外科也常用于痈肿、疔毒、疮疡等的治疗。

内服、外用均有效。

对于疮疡痈肿初起未溃者,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可单用碾细外敷,以吸湿生肌敛疮,加速创口愈合;肛裂,手足皲裂,单味碾粉,加油调成软膏用,促裂口愈合。

本品多配伍三七,白及质黏敛涩,能清血热,涩血络,破瘀血,生新血;三七善入血分,能和营止血,化瘀生新,行滞通脉。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白及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白及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白及本类药物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收敛止血。

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而无瘀滞者。

因其性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故临证每多与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同用。

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当慎用之。

白及与白芨医古文通用,中国药典和中国植物志均采用白及。

《本草纲目》释名: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

因此,白及为正名。

来源:白及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切薄片。

本品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以切面色白、角质样者为佳。

生用。

相关名字: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

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性状鉴别: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白及以个大身干,饱满色白,味苦,嚼之黏性重,质坚实者佳。

白及市场上流通的白及混淆品、伪品主要有“水白及”,另有黄精、玉竹、射干等充伪现象。

“水白及”的基源植物主要有二叶独蒜兰、紫花美冠兰、毛梗兰等植物。

水白及和白及很相似,但药效远不及白及。

伪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状(伪品多已经切成片,这样就不会看到三叉等鉴别点了,所以建议药店进货时直接购买白及个子,这样一眼就可以鉴别真伪。

购买回来后可先用水润透,然后烘烤,最后打成粗颗粒),质地常见裂隙,易折断,断面可见纤维,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淡,嚼之无黏性。

云南习用品小白及:个头比白及小,根茎为不规则扁圆形,爪状分支不明显,表面黄褐色,较干瘪,直径约2cm,断面为黄棕色,呈不透明角质状,纵切面有显著的线段状白色条痕。

白及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白及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白及1《中药炮制》『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产地』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8~11月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每天翻动,润1~2天取出,切片或刨片半分厚。

也可研粉备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2《吴普本草》《御览》卷九百九十一名臼根。

神农∶苦。

黄帝∶辛。

李氏∶大寒。

雷公∶辛,无毒。

茎叶如生姜、藜芦也。

十月华,直上,紫赤。

根白,连。

二月、八月、九月采。

生宛句。

3《本经逢原》苦辛平微寒,无毒。

反乌、附。

《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发明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气,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

《本经》主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伤,胃中邪气亦邪热也。

贼风痱缓,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所致也。

其治吐血咯血,为其性敛也。

用此为末,米饮服之即止。

试血法∶吐水盆内,浮者肺血,沉者肝血,半浮半沉者心血,各随所见。

以羊肺、肝、心煮熟,蘸白及末每日食之,其治金疮及痈疽方多用之。

4《本草纲目》「释名」连及草、甘根、白给。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鼻血不止。

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

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

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

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

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

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

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6、刀伤。

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7、冬季手足皲裂。

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

患处不能沾水。

8、汤火伤。

用白及粉调油涂搽。

9、重伤呕血。

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10、肺、胃出血。

治法同上。

【转载】【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及

【转载】【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及

【转载】【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及【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及概述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图片产地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

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形状鉴别白及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归经【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辛。

李氏:大寒。

雷公:辛,无毒。

③《别录》:辛,微寒,无毒。

④李杲:苦甘,微寒,性涩。

【归经】入肺经。

①《纲目》: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①《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②《别录》:除白癣疥虫。

③《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④《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⑤《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⑥《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⑦李杲:止肺血。

⑧《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

恶理石。

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③《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白话中药——白及

白话中药——白及

白话中药——白及白及——小故事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

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

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

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

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

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

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

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

”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

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

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中药白及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相关名:白及、白芨、白根、白给、紫兰、连及草、羊角七、雪如来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

善收敛止血,兼益肺胃,治体内外出血,最宜肺胃损伤之咳血、吐血,以及肺痈咳吐脓血。

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敷之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虹裂,外用能促进创口愈合。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1、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每次3~6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堂】白及白及来源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根。

此物其根白色,连及而生,一名连及草,故名白及。

相关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等。

形态特征编辑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中药志称这种根状茎类型所制成的药材为鸡头黄精),直径1~2厘米。

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

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

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

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8~9月。

[1]2生境分布编辑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东部)、河南、山东、安徽(东部)、浙江(西北部)。

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海拔800-2800米。

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也有。

[1]3栽培技术编辑繁殖方式根状茎繁殖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根茎,选取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伤口稍加晾干,按行距22~24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栽种,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

于秋末种植时,应在墒上盖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种子繁殖8月种子成熟后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立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

存于背阴处30厘米深的坑内,保持湿润。

待第二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后浇水,并盖一层草保湿。

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

为满足黄精生长所需的荫蔽条件,可在畦埂上种植玉米。

选地整地选择湿润和有充分荫蔽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播种前先深翻1遍,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米。

田间管理生长前期要经常中耕除草,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宜浅锄并适当培土;后期拔草即可。

若遇干旱或种在较向阳、干旱地方的需要及时浇水。

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前3次中耕后每亩施用土杂肥1500千克,与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50千克,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

黄精忌水和喜荫蔽,应注意排水和间作玉米。

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2]黑斑病多于春夏秋发生,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前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蛴螬以幼虫为害,为害根部,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l%拌种;或在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

[2]后期管理采收与加工一般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好,栽培3~4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采收,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留种技术黄精可采用根茎及种子繁殖,但生产上以使用根茎繁殖为佳,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取健壮、无病的植株挖取地下根茎即可作为繁殖材料,直接种植。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相关名飞廉叶、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野刺菜产地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橢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饮片大蓟呈不规则的段。

茎短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切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头状花序多破碎。

气微,味淡。

大蓟炭呈不规则的段。

表面黑褐色。

质地疏脆,断面棕黑色。

气焦香。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

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淤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 热毒痈肿。

配伍大蓟配小蓟:均性凉而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鲜品30-60g; 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绞汁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清泄散瘀,故孕妇及无疲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故事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跃于马下。

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

这种草药枝枝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商品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规划和建立合适的商品体系,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核心商品;形象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生动化陈列,艺术化装饰等实操作业,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形象窗口;薪酬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设计人人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薪酬前提;专业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呼吸、消化、心脑、糖尿、高压、泌尿、妇科、儿科、皮科、风湿,中医五脏、养生,八大营养素,结合药店自身药品、非药品进行专业培训、实战培训、联合用药培训,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专业保障;营销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一条线营销打造系列明星产品作业,策划活动方案,物料到位、培训到位、宣传到位、氛围到位,扩大宣传,也提升销量,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营销动力;销售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将指标分解到每月每店,再到每周每天,再到每班次每人,再到每次交易,直至通过分析客单价最高和最低,客品数最高和最低,未成交,找到经验可供复制,找到教训可供避免,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销售纽带;人才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进行有效招聘、培训、分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保险、法律风险规避,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梯队后盾;文化力通过研究老板、优秀经理、店长、员工的行为、知识、经验,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文化支撑!保障一15天内学习不满意,全额退款(签订协议),国内数位顶尖名师亲自授课,系统学习,实战指导,从店员专业知识培训、商品规划诊断分析、门店布局陈列氛围改造、一条线营销体系建设、薪酬绩效考核制定到连锁经营核心技术,让会员药店迅速突破瓶颈,业绩倍增。

保障二采用互联网最先进、最接地气、最实效的“反转学习模式”,一遍讲,一遍结合会员药店实际情况指导,一遍督促实施;全场互动式学习,全年保姆式客服服务;课后享受老师精品PPT课件及培训全程录音,保证学员可反复学习,不受任何时间限制。

保障三为确保每一位加入的会员药店核心利益,每个乡镇只限1家药店加入,每个县城只限2家药店加入,每个市区只限3家药店加入,保障会员药店区域唯一性。

采收加工白及种植2-3年后,9-10月地上茎枯萎时,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白及采挖后加工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白及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剪去根须需要在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再放到沸水锅中煮5到10分钟,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

而自然晒干须月余。

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

在烘干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将白及烤糊,糊后出售价格就会很低了。

特殊之处是白及自然晒干须一月有余,而且在晒干或烘干中还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

性能功效白及不仅是花卉,更是名贵的药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白及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是治疗肺疾的良药。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及味苦微寒无毒,入肺经。

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破散中有收敛,盖去腐逐瘀以生新,为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

得白蔹、红药子,加脑、麝、乳、没,治一切痈疽肿毒,止痛散结排脓,有神。

一味为细末,米饮调三钱服,治损肺吐血有奇效。

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

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性涩而收,得秋金之气,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

肺伤吐血建奇功,痈肿排脓称要剂。

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

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体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药,粘腻封塞,无益也。

商品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规划和建立合适的商品体系,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核心商品;形象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生动化陈列,艺术化装饰等实操作业,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形象窗口;薪酬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设计人人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薪酬前提;专业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呼吸、消化、心脑、糖尿、高压、泌尿、妇科、儿科、皮科、风湿,中医五脏、养生,八大营养素,结合药店自身药品、非药品进行专业培训、实战培训、联合用药培训,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专业保障;营销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通过一条线营销打造系列明星产品作业,策划活动方案,物料到位、培训到位、宣传到位、氛围到位,扩大宣传,也提升销量,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营销动力;销售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将指标分解到每月每店,再到每周每天,再到每班次每人,再到每次交易,直至通过分析客单价最高和最低,客品数最高和最低,未成交,找到经验可供复制,找到教训可供避免,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销售纽带;人才力帮助加入的VIP会员药店,进行有效招聘、培训、分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保险、法律风险规避,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梯队后盾;文化力通过研究老板、优秀经理、店长、员工的行为、知识、经验,形成药店有竞争力的文化支撑!保障一15天内学习不满意,全额退款(签订协议),国内数位顶尖名师亲自授课,系统学习,实战指导,从店员专业知识培训、商品规划诊断分析、门店布局陈列氛围改造、一条线营销体系建设、薪酬绩效考核制定到连锁经营核心技术,让会员药店迅速突破瓶颈,业绩倍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