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9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观察及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酵母菌霉菌实习报告

酵母菌霉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在食品工业、药物生产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霉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这两种真菌的特性、生长条件和鉴定方法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材料与方法1. 实习材料(1)菌种:酵母菌和霉菌菌种由实验室提供。

(2)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萨巴罗培养基等。

(3)仪器设备: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接种针、移液器等。

2. 实习方法(1)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将酵母菌和霉菌菌种分别接种到PDA培养基和萨巴罗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法分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设置酵母菌和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进行培养。

(2)酵母菌和霉菌的鉴定采用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染色法等方法对分离出的酵母菌和霉菌进行鉴定。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1)分离结果经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共获得10株酵母菌。

这些酵母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光滑、湿润的菌落。

(2)鉴定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和染色法,将这10株酵母菌鉴定为以下几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Kluyveromyces lactis(乳酸克鲁维酵母)等。

2. 霉菌的分离与鉴定(1)分离结果经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共获得8株霉菌。

这些霉菌在萨巴罗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皱褶、粗糙的菌落。

(2)鉴定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和染色法,将这8株霉菌鉴定为以下几种: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Penicillium italicum(意大利青霉)、Rhizopus stolonifer(根霉)等。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本次实习使我掌握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对于真菌生物学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5.2.2挑取菌落用灭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单一菌落的培养基一小块,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样品、琼脂培养基、无菌试管、移液器、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等。

2.2 实验方法2.2.1 酵母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2 霉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霉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3 环境条件的变化分别将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光照射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酵母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24-48小时。

在高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3.2 霉菌的生长情况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3-5天。

在高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四、实验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和霉菌都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且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有所不同。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为工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参考文献无。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培养皿,分别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室中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我们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培养基。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和酵母粉,而霉菌培养基则是以淀粉和琼脂为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了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

一个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而另一个则设定在30摄氏度。

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而霉菌则相对较慢。

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小而圆的菌落,而霉菌则呈现出分枝状的菌丝结构。

这表明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更适应较高温度的环境。

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而霉菌则迅速繁殖并形成了大量的菌落。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较高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霉菌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

除了温度,我们还对湿度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观察。

我们在实验室中调节了湿度,分别设定了较高和较低的湿度条件。

结果显示,在较高湿度下,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都增加了。

而在较低湿度下,两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对于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学生信息:姓名:木合塔尔·亚森学号:200911202959实验日期:周三下午同组:郑洁、郑馥荔酵母菌的观察与霉菌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霉菌的个全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学会用水浸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技术。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细胞的构造和繁殖方式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接种针、接种杯、酒精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2、0.1%美蓝液、乳酸-石炭酸液(配方见附录)。

3、菌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黑根霉、毛霉、青霉、木霉、曲霉。

三、方法步骤(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终菌是单细胞真核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繁殖方式较复杂,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1、酵母菌的形态与出芽生殖的观察在载片上滴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啤酒酵母置于载片上蒸馏水中,取一块盖片,小心地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构造、内含物及出芽方式。

2、子囊孢子的观察将啤酒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中,于28-30℃培养24小时,连续传代3-4次,最后转接到培养子囊孢子的培养基上(也可用肉法蛋白胨培养基)。

25-28℃培养3天左右,涂片染色(按芽孢染色法)观察子囊孢子开关和特点,并注意每一个子囊内的孢子数等。

3、假丝酵母观察用划线法将假丝酵母接种在麦芽汁平板上。

在划线部分加盖玻于25-30℃培养3天先观察菌落边缘,再取下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枝状分枝的假菌丝细胞的形状,或将皿盖打开,直接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观察。

4、酵母菌菌落观察取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园酵母以三点点植法接种于麦芽汁平板上,于28-30℃坟3天。

观察菌落表面、高度、边缘、质地和颜色等。

5、酵母菌死活的检查在载片上加一滴0.1%美蓝,把酵母培养液滴加在美蓝液上,加盖玻片观察,死细胞为兰色,活细胞无色。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感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感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感悟微生物学实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系别:实验日期: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同组同学名单:微生物学实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临时装片,进一步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目的】1. 学习酵母菌形态结构2. 学习霉菌形态结构3. 学习酵母菌和霉菌观察方法4.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实验材料】1. 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2. 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3. 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方法】1. 酵母菌活体观察:菌体形态、出芽2. 酵母菌死亡率测定3. 子囊孢子观察(p29)4. 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5. 假根观察(黑根霉)6. 孢囊孢子观察(总状毛霉、黑根霉)7. 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8. 足细胞观察(黑曲霉)微生物学实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结果】微生物学实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酵母菌观察记录表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染色后,蓝色的为死细胞,无色的为活细胞)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表平均死亡率为31%。

【注意事项】1. 用于活化酵母菌的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润2. 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3. 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死亡率,易于观察死细胞4. 霉菌制片时要薄,便于观察【讨论】题目:为什么酿酒酵母用美蓝染色时,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答: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物质,其氧化态是蓝色,还原态是无色,由于新陈代谢,细胞保持很强的还原性,使美蓝呈还原态。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油镜的使用技巧。

2.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和结构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纯培养物。

2.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无菌棉签、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涂片(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待其冷却后,蘸取适量纯培养物。

(2)将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成薄层。

(3)在涂片上滴加适量无菌水,用无菌棉签轻轻涂抹,使菌体均匀分布。

2. 干燥将涂片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 染色(1)将干燥后的涂片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染色5-10分钟。

(2)用蒸馏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4. 观察(1)将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菌体后,用高倍镜观察。

(2)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记录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为杆状,大小约为0.5-1.0μm。

2. 放线菌放线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的菌丝呈细长状,直径约为2-5μm,菌丝间有横隔。

3. 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圆柱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的个体大小约为5-10μm,细胞壁较薄,细胞质透明。

4.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霉菌的菌丝呈粗细不一的丝状,直径约为5-20μm,菌丝间有横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和霉菌是微生物界中的两个重要类群,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结构,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

b. 将酵母菌和霉菌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c. 观察培养皿中的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特征。

d. 取少量培养液,滴于玻璃片上,加盖玻片后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酵母菌生长特征: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

在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呈现出快速而均匀的生长特征。

它们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形成类似于葡萄串的结构,称为酵母菌菌丝。

酵母菌菌丝呈白色或乳白色,质地较软。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内含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酵母菌的营养物质储备。

2. 霉菌生长特征: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通常呈现出丝状或菌丝状的形态。

在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霉菌生长缓慢而不均匀。

霉菌的菌丝呈现出分支状,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它们通常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白色、灰色、绿色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霉菌菌丝上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霉菌的孢子,用于繁殖和传播。

3. 酵母菌与霉菌的区别:酵母菌和霉菌在形态结构和生长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生长迅速而均匀。

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呈丝状或菌丝状,生长缓慢而不均匀。

此外,酵母菌的菌丝较软且无明显分支,而霉菌的菌丝呈分支状且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此外,酵母菌的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内,而霉菌的颗粒主要集中在菌丝上。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结构。

酵母菌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快速而均匀地生长,并形成葡萄串状的菌丝。

而霉菌以多细胞形式存在,生长缓慢而不均匀,并形成分支状的菌丝网络。

微生物实训报告成果

微生物实训报告成果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农业、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微生物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微生物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分类特征。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技能,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进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如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发酵实验、代谢产物的检测等。

4. 微生物的鉴定:学习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5. 微生物的污染控制与防制:了解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途径和防制措施,掌握消毒、灭菌等基本方法。

三、实训过程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观察不同微生物的染色切片,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结构。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种、培养等。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我们成功分离出纯化的微生物。

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我们进行了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测定、发酵实验和代谢产物检测等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点。

4. 微生物的鉴定:我们学习了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鉴定出几种常见的微生物。

5. 微生物的污染控制与防制:我们学习了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途径和防制措施,掌握了消毒、灭菌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姓名年05 月24 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3.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及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3.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及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4.微生物大小测量及酵母菌、根霉形状观察
1)校正目镜测微尺
取出目镜,将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
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旋上透镜插入目镜筒内。
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
镜观察,调节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找出 两尺的两条刻度线完全重合的区域。
记录两重合区间目镜与镜台测微尺分别占的格数 换成高倍镜。用同样方法进行校正,并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
1.取酵母菌时,接种环务必冷却,防止烫 死酵母菌。 2.每人一套测微尺,小心使用,损坏赔偿。
作业
绘制酵母和根霉的形态图,并标注特殊结构。 记录测量结果。填下表。
表1 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
物镜
物镜倍数
目镜测微尺 格数
镜台测微尺 格数
目镜测微尺 每格代表的 长度(μm)
低倍镜 高倍镜
色。
4)微生物大小测量:
采用镜台、目镜两种测微尺进行测量 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殊的载玻片,中央刻有精确
刻度(1mm分成100个小格),用于校正目镜测微 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圆形玻片,其上有精确刻度
(50-200),经校正后用来测量。
三、实验材料
酵母菌(培养36h左右)、根霉、目镜测微 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接种环、接种 针、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放线菌、青霉和曲霉的预装片(示范) 2.酵母菌片子制作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一滴美兰染液
无菌操作,取少量菌种与染液混匀
小心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染液,静置3min,备
用观察
3.根霉水压片的制作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一滴乳酚油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带孢子的菌种置于染液中 盖上盖玻片,备用观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酵母菌电镜照片青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方法步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
骤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
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
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
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
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AA。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色相同
颜色不同
表面状态
光滑或粗糙,湿润 或干燥,较粘
初期似细菌菌落, 晚期为粉状干 燥
生长速度
一般较快

与基质结合程度
不牢
牢固,不易挑取
生长范围
有限
有限
气味
往往有臭味
有泥腥味
酵母菌 马铃薯
多为原形 比细菌大而厚
多为乳白色
表面湿润粘稠 较快 不牢 有限
常有酒香味
霉菌 马铃薯
大 多样(白,灰蓝、
绿黑、粉红等) 正反面一般颜 色不同 绒毛状,粉状,棉 絮状,蜘蛛网 状,菌丝疏松
快 较牢 多为无限 往往有霉味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插片法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 刀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插片法
(以放线菌为例)
① 接种:挑取菌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或取0.2ml 菌液涂布平板;
② 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 琼脂接种线上;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
个体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见菌种的的基 本形态特征;
学会插片法对微生物的个体形态进行观 察。
二 实验原理
微生物菌落即微生物聚集在一起的群体结构。在 自然界中,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微生物都是以菌落状 态存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有其特定的群体结构。 因此,根据群体结构(菌落特征),我们可以初步 把它们“分门别类”作粗略鉴定。本实验通过对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 征的观察,学习以菌落特征来区分四大类微生物的 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
题目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观察
及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
姓名年05 月17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原理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2、正确掌握测定的方法并用作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

【二、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
一、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1、过氧化氢试验
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在上面滴一滴H2O2溶液,挑取一环菌苔,在H2O2溶液中涂抹,若产生气泡(氧气)为过氧化氢阳性反应,不产生气泡为阴性反应,本次实验用E.Coli和苏云金芽孢杆菌。

实验结果:两种细菌都产生了气泡(O2),但E.Coli产生的气泡比苏云金芽孢杆菌更剧烈也更多。

实验证明E.Coli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2、淀粉水解试验(最后做,先每4人转接其中的菌种于斜面,然后做实验)
淀粉是一种多糖,不能透过细菌细胞,但有的细菌能产生胞外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后入细胞,淀粉遇碘呈蓝紫色。

取一瓶淀粉肉膏培养基熔化,每人倒一皿。

冷却,把平板划分成两部分,一边接种E.Coli,一边接种枯草杆菌。

用碘液淹没平板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E.Coli边缘呈蓝色,中间呈黄;而枯草芽孢杆菌则不变色。

3、甲基红(M.R.)试验
有些细菌在降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使培养基的pH显著下降。

甲基红指示剂可检测之,它在中性时呈黄色,酸性时呈红色。

将E.Coli及假单胞杆菌各接种2支葡萄糖蛋白水培养基。

另有1支不接种对照。

37℃培养7天。

每支试管加5滴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对照组呈黄色,E.Coli呈红色证明有酸的产生;而假单胞杆菌的2支都变黄色。

4、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
第 1 页共3 页
有些细菌能将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二乙酰。

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的胍基超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试验阳性。

接种、培养同甲基红试验。

每ml培养液中加入0.6ml α-萘酚和0.2ml KOH溶液,充分振荡,静止15min后观察。

实验结果:E.Coli中加入α-萘酚后开始变红,再加入KOH后变绿色,振荡静置15min后上端有2cm呈红色为V.P.试验阳性;而假单胞杆菌呈绿色。

5、吲哚试验
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

吲哚与Kovac’s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将E.Coli及枯草杆菌分别接入4支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另有1支不接种作对照。

37℃培养7天。

每管滴入4~5滴乙醚,静止片刻,待乙醚浮至液面后缓慢加入Kovac’s试剂10滴,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E.Coli及枯草杆菌在该实验中都呈红色,证明两者都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

6、糖醇发酵试验
细菌利用葡萄糖的方式可能是氧化,也可能是发酵,糖代谢的结果是有酸产生,前者产酸量少,后者产酸量大,利用含有低有机氮的培养基可以鉴别细菌从糖类是氧化性产酸还是发酵性产酸。

产生的酸可以通过在近中性时呈绿色,在酸性时呈黄色的指示剂表现出来。

取E.Coli和假单胞杆菌在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和甘露醇发酵培养基上作穿刺接种,每种菌每种培养基接2支。

其中4支用液体石蜡约8mm封管作为闭管,另4支不封作为开管,另作4支不接种的闭管及开管以作为对照。

37℃培养7天后观察结果。

从实验结果来看,E.Coli是兼性细菌,在开管时进行氧化糖代谢,闭管
第 2 页共3 页
时进行发酵(可能产生乳酸);而假单胞杆菌是需氧型细菌,不能发酵产酸。

二、霉菌的三点接种法
根霉、产黄青霉、曲霉
1、找到PDA培养基(斜面或瓶装)、无菌培养皿。

2、划培养基,倒平板,冷凝(每4人最好3皿)。

3、接种(斜面或平板的三点接种或单点接种,每4人保证3种
霉菌都能培养),温箱28℃培养。

三、微培养
需要无菌的(培养皿+滤纸+三角架)培养室
用无菌滴管滴加或接种环反复几次取一滴PDA于玻片接种,加盖片,微室(加无菌水湿润)培养(26~28℃)(不严格要求无菌)。

四、盖片法培养酵母菌(假菌丝形成)
于PDA平板上接种,平放盖片于接种划线上,每4人1皿。

五、插片法培养放线菌(26~28℃)
1、找到高氏培养基,无皿菌。

2、划培养基,倒平板。

3、划线接种。

4、无菌盖片45度斜插于划线上(深入培养基),置28℃下培养
3~5天后取出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镜检,可见菌体自然生长个体形态。

六、清理器皿、实验桌面
第 3 页共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