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教案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ddd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乡愁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乡土观,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乡愁》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感。
2. 分析《乡愁》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3. 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深入体会作者乡愁情感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乡愁》原文及其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乡愁》,了解作者生平,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享预习所得,共同了解作者。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乡愁》,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解析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每节的内容。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
4. 深入探讨乡愁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出表达乡愁情感的词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感。
5. 欣赏诗歌艺术特点(1)教师分析《乡愁》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点。
(2)学生讨论诗歌的审美价值,提高鉴赏能力。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愁情感的表达。
(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表达乡愁情感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7. 作业布置(1)熟读《乡愁》,背诵诗歌。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内容和鉴赏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c363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4.png)
《乡愁》公开课教案《乡愁》这首诗能表现出作者对祖国挚爱,那么我们更应该挚爱祖国,即使身在他乡也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下面是《乡愁》公开课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教学目标1 把握诗中的意象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
![《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b97d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乡愁》优秀教学案《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愁》优秀教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
(借物抒情)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812a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6.png)
《乡愁》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乡愁》教案《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初三下册第一课《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走近乡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8174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c.png)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教师简单介绍自己,以及今天的课程内容。
1.2 诗歌背景:教师讲解余光中的生平简介,以及《乡愁》创作的背景,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3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余光中的乡愁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中文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教师讲解《乡愁》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诗行、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2.2 诗歌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乡愁情感,以及乡愁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2.3 重点词语: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鉴赏3.1 诗歌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进一步体会诗人的乡愁情感。
3.2 诗歌鉴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创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包括创作技巧、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4.2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
4.3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收获。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乡愁情感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认识。
5.2 学生反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课程的满意度。
5.3 下节课预告:教师预告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第六章:乡愁情感探讨6.1 乡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乡愁的主题,思考乡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6.2 情感分析:学生分析《乡愁》中的情感变化,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乡愁情感。
6.3 情感共鸣:学生分享自己与乡愁相关的经历或情感,增进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乡愁 教案优秀10篇
![乡愁 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c1cd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d.png)
乡愁教案优秀10篇乡愁教案篇一《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乡愁》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3、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毛啊敏演唱的《乡愁》,创设情景)据说毛啊敏在中央电视台一次大型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曾使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这收首歌何以如此感人?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走进《乡愁》作者余光中简介(大屏幕显示)二、诵读乡愁1、生自由朗读,根据课文提示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师示范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求(感情深沉语速舒缓)3、生朗读(齐读、分组读或指名个人读)三、解读乡愁(一)、欣赏图文并茂的录音朗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2、分析四种意象,每种意象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乡愁?3、想景悟情,通过想象,演绎诗歌内容,感受表达诗人情感。
(二)、欣赏诗歌这首诗美在哪里?从结构、修辞、意境等去欣赏。
(三)背诵诗歌四、拓展训练1、仿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乡愁是。
2、诗词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诗名句。
附:板书设计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家愁乡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愁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海峡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国愁托物寄情《乡愁》反思乡愁》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所以这次比赛才会选择它。
在备课上我花了较多精力,但上下来后感觉并不好。
下面我就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重建三方面进行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10篇
![乡愁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ada3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2.png)
乡愁教学设计10篇乡愁教学设计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乡愁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da2d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8.png)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
(3)学会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愁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当下,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意象的分析。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教学难点:(1)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乡愁》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提问:你们对乡愁有什么理解?乡愁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4.分析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5.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
(2)全班交流,评析优秀作品。
(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乡愁》。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高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1)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在分析诗歌情感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提高作品的创作质量。
4《乡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e5d5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5.png)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2.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竞赛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对,70年了,不知不觉,台湾与祖国也已经分离了70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来感受这位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情意。
(板书:题目、作者)关于“乡愁"一词,(P)《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二、读愁声1.问题一: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预设】忧伤/愁(如果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来说)2.问题二:我们在读的时候语调是激昂还是低沉?(低沉)语速是舒缓还是急促呢?(舒缓)指名朗读,要求:字音正确、语调低沉、语速舒缓。
同学点评字音、语调、语速。
【预设】学生在语速的把控上可能过快,语调轻柔舒缓,但缺少变化。
3.老师范读。
4.教师小结: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要有感情...要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会更好地读出诗歌内在..的变化。
那么,老师要给大家提两条建议:眼前有境,心中有情(板书)。
要用眼看,用心感,也就是要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板书),另外,还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板书)”。
出示写作背景(齐读)三、读愁境问题三: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来表达乡愁的?【预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问题四:联系写作背景,从这四个意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任选一个回答)学生思考,班级交流。
乡愁 教案最新5篇
![乡愁 教案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2fae1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乡愁教案最新5篇乡愁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2、齐读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乡愁教案集合六篇
![乡愁教案集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e7d8f8b52acfc788ebc91c.png)
乡愁教案集合六篇乡愁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1.整齐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3.和谐的的音乐美: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4.深沉的意境美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头这头外头这头空间线索: { { { {那头那头里头那头人物线索:母亲新娘母亲大陆(祖国母亲)抒情线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乡情感情基调: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教案篇2教学目的: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6c0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4.png)
《乡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2)理解《乡愁》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感悟,体验诗歌的意境;(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3)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思考人生,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和句式;(2)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感悟;(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诗歌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乡愁》的诗意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乡愁》诗歌;(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3)提问:你们对家乡有什么样的情感和记忆?2. 诗歌朗读与感悟:(1)教师示范朗读《乡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主朗读《乡愁》,感悟诗歌的意境;(3)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诗歌鉴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2)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3)小组讨论,总结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诗歌创作与表达:(1)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鉴赏方法;(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3)小组内分享创作成果,相互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3)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2. 诗歌鉴赏评价:(1)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学生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3)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50fb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9.png)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愁获奖教学设计”。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81f4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c.png)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人把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
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意象,体会感情。
难点理解意象,感悟情感,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回忆王致远的《秋思》由古代的乡愁引入现代诗人的乡愁。
二、播放录音听读感悟,说出作者的情感基调。
(忧郁深沉)三、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初步感受作者的浓浓乡愁。
四、品位诗句1、作者在文中以多少幅画表达乡愁?(四幅具体生活画面)让学生理解“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
2、学生口述四个画面:⑴幼年求学,母子分离。
⑵成年后,告别妻子,背井离乡。
⑶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⑷同胞难得相间见,国家不能同意。
五、情感深化,领悟主旨六、拓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
《乡愁》优秀的教学设计2预习积累:1.搜集余光中及其诗作的有关文学知识。
2.朗读《乡愁》并加以赏析。
相关课程标准: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感受作者的思乡愁绪和爱国情怀。
2.鉴赏诗歌,把握诗歌“超现实想象”的特点。
评价任务:1.开展阅读、朗诵活动,把握诗歌朗读方法和技巧。
2.反复吟咏,体会诗歌独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乡愁》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郭风的《长江》和袁鹰的《筏子》,这两位作家分别借长江和漂浮于黄河之上的筏子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勇敢机智的劳动人民,在这“千古涛声”里,更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浓浓的思乡愁绪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板书: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湾。
主要诗作有《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蓝色的羽毛》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乡愁教案(优秀12篇)
![乡愁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a2c0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2.png)
乡愁教案(优秀12篇)乡愁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乡愁》赏析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bea4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2.png)
《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7篇)《乡愁》教学案例篇1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悲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很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沟通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家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观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中国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
书上的介绍特别简洁,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具体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中国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中国台湾师范高校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高校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生3: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颖。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猎取信息,特别好。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别的政治缘由,大陆和中国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常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观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致的华彩乐章。
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留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伴随着“思乡曲”,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生1:这首诗语调肤浅,语速舒缓。
生2:诗歌的节奏根据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乡愁》教学案例(6篇)
![《乡愁》教学案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7b03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2.png)
《乡愁》教学案例(6篇)《乡愁》教学案例篇一《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乡愁教案篇二【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342b2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f.png)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乡愁》,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乡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乡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2. 分析《乡愁》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排比句式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乡愁》这首诗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乡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a. 《乡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b.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c.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5. 课堂交流: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乡愁”的象征意义等。
7.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
8. 小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阅读余光中的诗歌作品。
9. 课后作业:a. 背诵《乡愁》。
b. 写一篇关于余光中的诗歌评论。
c.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余光中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思考:1. 学生对《乡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中象征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4f24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7.png)
《乡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乡愁”意象。
2. 品味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深刻乡愁情感。
2. 学会从诗歌中感悟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乡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乡愁”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乡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9.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可以是散文、诗歌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自身感悟的表达,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乡愁
执教:刘福青时间:2009年12月22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
的感情。
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
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
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三、朗读诗歌
1、听录音,感受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音。
忧郁深沉。
稍慢且舒缓。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
2、教师指导,指名逐段朗读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分析诗歌,理解主题,感受诗人感情。
1、思考:
1)本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意象美: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托物抒情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
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2、形式美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
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
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
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3、语言美
质朴的语言美
余光中把《乡愁》归入他所说的“浅易之作”。
他所说的“浅易之作”是指那些如《乡愁》一类的“一读就懂”的诗,不是说“浅易”的一定不好。
“浅”是文字浅显,“易”是容易读懂,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
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反衬出乡愁的厚重。
4、主题的深刻
六、知识拓展:
1、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2、从学过的诗歌找出中体会抒写乡愁的意象。
七、小结
诗歌多是以抒情为主,抒情时也总是把感情寄托于某个特定的事物,或借景抒情,或托物抒情。
诗歌的美就是在这里,品味诗歌这也是关键。
离开人、物就成为空洞的无病呻吟。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背诵、默写本诗
板书设计:
乡愁
时间原因意象感情
小时候母子分离邮票想念母亲
长大后夫妻分离船票思念妻子
后来啊母子死别坟墓怀念母亲
而现在与大陆分离海峡思念故土(大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