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篇一: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1]天府大道南延线六标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一、管理总则1、在天府大道南延线六标项目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满足目前国家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的要求,特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贮存和使用,除必须满足公路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外,还必满足相关行业、相关规范的特殊要求。
2、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均应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3、凡用于本项目的所有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以及监理工程索要求的抽检频率和方法进行检测,按施工报检程序向监理逐级报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免检材料或自行提供的试验报告、证明等规避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检测。
4、原(来自: 小龙文档网: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材取样与试验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做好原材料各项指标自检,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原材料的抽检工作,取样应有代表性。
二、原材料的采购制度1、采购原则采购部门必须按照“质量第一”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做好采购供应工作。
设备通过“同等条件,质优优选、直接生产单位优选、信誉好单位优选”的方式,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在“重质量,尊合同、守信用、看服务”的前提下,做好物资供应商的考察选择工作。
项目主要物资采购必须各有3-5家“资质完备、质量可靠、诚信度高、服务周到”的备选供应商。
2、一般原材料的采购:工程所需用得一般原材料包括路基填筑材料、黄砂、碎石、粉煤灰等、需符合外购工作程序;(1)开工前,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会同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对材料源进行考查,根据技术规范所要求的质量标准、项目部调查、取样、试验,一种材料的确定不少于三家主要供货厂家,进货多家比选。
(2)项目部对进货多家比选后,应把确定厂家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向驻地监理工程师申请许可,并报总监办备案。
(3)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批复意见,项目部应及时和供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根据供货合同所规定的数理和质量要求,分期、分批组织进货,每批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检。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一、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1.材料采购管理(1)确定采购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2)制定供货商评价制度,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3)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遵守公平竞争原则,确保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2.材料验收管理(1)建立材料验收制度,明确验收标准和程序;(2)根据材料性质和用途,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检测;(3)对凡购进的原材料,必须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3.材料保管管理(1)建立材料保管制度,明确仓库管理责任和管理要求;(2)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确保材料库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采取适当的防潮、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4.材料使用管理(1)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清点确认,核实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2)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顺序,遵守施工工艺要求;(3)对于余料和报废材料,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防止交叉使用。
1.不合格材料鉴定和处理(1)对于不合格材料,应进行鉴定和分类,明确质量缺陷的性质和程度;(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包括重新检验、复验、调整工艺、退货、退款等处理方式,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2.销毁和处理不合格材料(1)严禁擅自销售或继续使用不合格材料;(2)对于无法改造或修复的不合格材料,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销毁处理;(3)确保销毁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并做好销毁记录。
3.不合格材料的责任追究(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合格材料的产生和使用,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2)对于存在不合格材料问题的项目,进行整改并记录,以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通过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和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风险,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落实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物资的供应及时性和稳定性。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业原材料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验收、存储、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第四条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和监督执行,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管理第五条企业原材料采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不得采购假冒伪劣产品。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产品工艺配方和质量要求确定所需原材料种类和规格,并制定采购计划。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对不合格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交货期。
第九条企业应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采购台账,记录采购时间、数量、金额、供应商等信息。
第三章原材料质量验收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对所有进厂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不合格原材料应及时退货或报废处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制定原材料验收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指标。
第十三条企业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原材料质量验收,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验收记录,及时记录验收结果,确保原材料质量可追溯。
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保管制度,确保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第四章原材料使用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对原材料使用进行计划安排,合理使用,避免过剩或浪费。
第十七条企业应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数量、方式等信息,确保使用情况可追溯。
第十九条企业应加强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十条企业应对原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原材料使用效果和质量情况。
原材料采购与质量管控制度

原材料子采购与质量管掌控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我司原材料子采购和质量管理工作,确保采购的原材料子符合我司产品质量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法律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编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原材料子采购和质量管控的部门和人员,包含但不限于采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掌控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1.原材料子:指供应商供应的用于产品制造的各类物质、零部件、半产品等。
2.采购程序:指从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样品确认、订单下达、交付验收等一系列采购活动的过程。
3.质量管控:指对于原材料子的质量进行评估、掌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包含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
第二章原材料子采购流程第四条采购需求确认1.各部门在需求提出前,应充分了解产品要求,明确所需原材料子的规格、质量、数量等信息,并填写采购申请表。
2.采购申请表应包含原材料子名称、用途、数量、交货期等认真信息,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确认。
第五条供应商选择1.采购部门应依据原材料子的特性和采购需求,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
2.供应商的选择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包含供货本领、质量管理本领、价格竞争力等。
第六条采购合同签订1.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并达成全都后,应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2.采购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包含原材料子的规格、质量要求、价格、交付方式、付款方式等。
第七条样品确认1.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供应符合要求的样品,并进行必需的测试和评估。
2.样品确认后,采购部门和质量掌控部门共同评估样品质量,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看法。
第八条订单下达1.样品确认通过后,采购部门应依据需求确认的原材料子数量和交货期,向供应商下达正式订单。
2.订单应包含原材料子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期等认真信息,并确保供应商能定时交付所需原材料子。
第九条交付验收1.原材料子到达时,采购部门和质量掌控部门应进行交付验收。
原材料采购与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子采购与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企业原材料子采购的安全、高效和优质,同时保证原材料子的质量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订立此《原材料子采购与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原材料子的采购与质量管理工作。
三、采购程序1.原材料子需求申请–各部门依据生产计划或仓库库存情况提出原材料子需求申请,并填写《原材料子需求申请单》。
–需求申请单应明确原材料子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采购时限等信息。
2.供应商筛选与评估–采购部门依据需求申请单,找寻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筛选。
–对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评估,重要考虑其资质、信誉、交货本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并填写《供应商评估记录表》。
3.投标与比价–对于较大规模或关键性的原材料子采购,采购部门可通过公开招标或询价等形式选择供应商。
–采购部门需认真记录投标和比价过程,包含供应商的报价、交货期限等信息。
4.价格谈判与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商定最终采购价格,同时核实供应商的交货期限。
–在价格谈判达成协议后,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并进行归档保管。
5.采购执行与管理–采购部门依据采购合同,监督供应商定时交货,并确保原材料子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若发现供应商存在质量问题或交货耽搁等情况,采购部门应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如要求供应商重新供应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子。
四、质量管理1.供应商质量管理–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重要包含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稳定性等。
–不合格的供应商应及时通知其整改,并进行复查确认。
2.原材料子质量检验–采购部门应建立原材料子质量检验制度,对采购的原材料子进行全面检验。
–原材料子质量检验包含外观检查、尺寸检验、化学成分测试等,确保原材料子符合质量要求。
3.不合格品处理–若原材料子质量检验不合格,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退换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需进行分类处理,包含报废、返修、重新检验等。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一、原辅材料采购
1、公司内使用的各类原辅材料归口由物流部和生技部负责订货采购和异议处理;
2、采购员必须根据本公司生产工艺的需要,选购合符质量要求的各类原辅材料,签订合同时参照由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3、原料进厂由专职仓储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点数,然后入库。
二、原辅材料保管:
1、原辅材料进厂后,应分品种、分类型、按规定摆放在规定的仓库。
2、原材料由物流部、质管部设专职仓储管理员保管。
3、对质量有互相影响的原辅材料一定要分库存放保管。
三、原辅材料质量检查验收
1、原材料入库前,由专职检验人员逐件检查分析,对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原材料入库由生技部负责组织验收。
2、检验员在检查时必须先进行批号、数量、品种三对号,然后才能决定采样。
3、原料检查分析报告一式三份,及时报告质管部、物流部、财务部,为付款或领发料提供质量依据。
化工厂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化工厂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化工厂生产过程使用原材料的质量,保障产品安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所有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储存、使用等环节。
三、原材料采购1. 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2. 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信誉等,择优采购。
3. 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供货时间、违约责任等。
四、原材料检验1. 原材料到货后,仓库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
2. 质量检验部门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3. 检验合格后,原材料方可入库;不合格的原材料应退回供应商或按合同约定处理。
五、原材料储存1. 原材料应储存在符合其特性的仓库内,避免直接日晒、雨淋或受潮。
2. 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储存状态。
3. 原材料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便于管理和使用。
六、原材料使用1. 生产部门在使用原材料前,应检查其标识,确保使用正确的原材料。
2.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原材料,避免浪费和污染。
3. 对于生产中发现的原材料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七、记录与追溯1. 建立原材料的质量记录,包括采购、检验、储存、使用等环节的详细记录。
2. 记录应真实、完整,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后一年。
3. 实行追溯制度,确保原材料的来源、流向可追溯。
八、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员工进行原材料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2. 对员工在原材料质量管理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奖惩的依据。
九、监督与改进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2.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厂长批准后执行。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
原材料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为了规范原材料采购、检验、入库和使用等流程,提高原材料质量管理水平,制定并执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
1.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规范原材料采购和使用流程,减少原材料管理环节的错误和损失。
三、管理内容。
1.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1)建立并不断完善原材料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类管理。
(2)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供应商的信息,包括实地考察、质量检测报告、客户评价等。
2.原材料检验。
(1)建立原材料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
3.原材料入库管理。
(1)建立原材料入库登记制度,对入库原材料进行标识、分类和存放。
(2)实施原材料质量跟踪制度,对入库原材料进行质量追溯和监控。
4.原材料使用管理。
(1)制定原材料使用标准和配比方案,确保原材料的合理使用。
(2)加强对原材料使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原材料的浪费和滥用。
四、管理要求。
1.全员参与。
全体员工都应该了解和执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做到知晓责任、明确任务。
2.过程控制。
在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入库和使用等关键环节,要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3.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提高原材料质量管理水平。
五、总结。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认真执行本制度,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食堂食品质量和员工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用于规范食堂的原材料质量管理。
二、原材料采购1. 原材料采购必须在经过卫生许可的供应商处购买,禁止采购来路不明或无健康证的食品原材料。
2. 原材料必须具备完整的商品标签,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且未过期。
3. 食堂负责人要建立原材料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信息、卫生许可证信息等,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
4. 原材料进货后要进行验收,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确保无变质、霉变、异味等情况。
5. 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留样,标明留样日期、品名、供应商等信息,并妥善保存。
三、原材料存储1. 原材料要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在库房内整齐摆放,并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及时使用新进货的原材料。
2. 原材料库房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严禁将易腐烂的原材料与其他食品混放。
3. 原材料的储存温度要符合要求,冷藏品和冷冻品要存放在指定的冷藏室或冷冻室中,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变质。
4. 对于过期或变质的原材料,要及时予以处理,不能使用于食品制作。
四、原材料处理1. 烹饪食品时,要严格按照菜谱和操作规程进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2. 对于容易受污染的原材料,如蔬菜、水果等,要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3. 炊具、刀具等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并妥善保管,防止交叉污染。
4. 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防护,操作人员要保持清洁,并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五、质量检验1. 食堂要建立原材料质量检验记录,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和处理情况。
2. 对于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要立即停止使用,并追溯其流向,确保不会对食品质量造成影响。
3. 配料要按照比例准确称量,确保原材料使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原材料质量检验结果要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附则本制度由食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施工单位原材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规范施工单位原材料管理,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砂石、钢筋、木材、钢材等。
三、原材料采购1.采购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需求,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2.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3.采购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严禁采购假冒伪劣产品。
四、原材料验收1.验收部门在原材料进场时,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进行验收。
2.验收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存在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3.验收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入库,不合格的原材料退回供应商。
五、原材料储存1.原材料应按照品种、规格、批次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2.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尘、防火、防盗。
3.原材料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变质、损坏等情况,及时处理。
六、原材料领用1.生产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需求,编制原材料领用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2.领用原材料时,应填写领料单,注明领用日期、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
3.领用原材料时,应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原材料质量。
七、原材料报废1.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或不符合施工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请主管领导审批报废。
2.报废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禁擅自处理。
八、监督检查1.公司定期对原材料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附则1.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旨在规范施工单位原材料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外购原材料质量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外购原材料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外购原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使用等环节。
第三条外购原材料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质量第一: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
2. 预防为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预防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3.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设立原材料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外购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原材料质量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组织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
3. 监督原材料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等环节的执行情况。
4. 处理原材料质量投诉和不合格品。
5. 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原材料质量管理情况。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六条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和国家标准选择供应商。
第七条供应商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供应商资质审查:审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等。
2. 供应商业绩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供货历史、产品质量、供货稳定性等。
3. 供应商信誉评价:评价供应商的信誉、合作态度等。
第八条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验收管理第九条原材料验收应严格按照采购订单、合同、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
第十条验收部门应配备专业的验收人员,负责验收工作。
第十一条验收内容包括:1. 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尺寸、形状等是否符合要求。
2. 标识检查:检查原材料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3. 检验报告: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4. 随机抽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
第五章检验管理第十二条原材料检验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第十三条进货检验:1. 检验部门应按照检验规程对进货原材料进行检验。
2.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立即隔离存放,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一、原材料管理制度的意义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材料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安全质量和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原材料管理制度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内容1.原材料采购管理(1)建立供应商合格评估制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制定合格供应商名录。
(2)确定负责原材料采购的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3)建立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认、询价比价、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公正。
2.原材料入库管理(1)建立原材料入库登记制度,记录原材料的种类、批号、数量等信息。
(2)对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3)确保原材料的存放环境符合相关要求,防潮、防尘、防火等。
3.原材料领用管理(1)建立领用申请、审核和发放流程,确保原材料的合理领用和内部流转。
(2)制定原材料领用标准,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过量领用或过期闲置。
4.原材料库存管理(1)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对库存进行实物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库存报废制度,及时处理失效、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
5.原材料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商名录。
(2)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解决供应商提出的问题,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不合格管理制度的意义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不合格产品会导致客户投诉、重做费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建立不合格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记录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四、不合格管理制度的内容1.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包括产品外观、尺寸、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原材料质量管理办法

原材料质量管理办法一、质量管理前期准备(一)明确原材料质量管理责任:明确原材料质量管理的责任人,建立监督检验、抽查检验、异常处理等工作机制,使责任人对原材料的采购、验收、使用等各个环节负责。
(二)完善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企业的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二、原材料供应商管理(一)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具有良好质量信誉的供应商。
(二)签订合同:和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等,同时约定质量责任和违约责任,确保供应商能够按合同要求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三)定期检查和评估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能力、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
三、原材料采购管理(一)建立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原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库存的合理控制。
(二)合理采购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和供应商的能力,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采购数量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三)严格采购程序:明确采购流程,包括询价、比价、合同签订、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公正和合法。
(四)严格验收程序: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对每批原材料进行验收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验收判定。
四、原材料存储和保管(一)合理布局和分类存储: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存放要求,合理布局存储区域,并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互相干扰和污染。
(二)建立标准化存储管理制度:建立原材料存储管理制度,明确存储要求和操作规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三)定期检查和盘点:对存放原材料的仓库进行定期检查和盘点,确保原材料的数量、质量和标识的准确性。
五、原材料使用管理(一)使用前检查和筛查:在使用原材料之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和筛查,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并符合使用标准。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
二、原材料选定和审核
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选定和审核流程,明确原材料的选定标准和审核程序。
选定原材料时应考虑其质量、性能、可用性、价格等因素,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和技术资料。
三、原材料采购合同
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应明确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检验要求、交货时间等相关内容,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质量保证。
同时,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和认证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符合要求。
四、原材料检验
企业应建立原材料检验流程,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追责等。
五、原材料入库管理
原材料入库时,应进行质量记录和标识,明确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质量状况等信息,确保入库的原材料可以溯源和追踪。
六、原材料管理与使用
企业应建立原材料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库存管理、使用记录、质量控制等,确保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七、异常处理和质量反馈
如果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企业应立即进行处理,包括停用、退货、返工等,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同时,企业应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客户和市场的质量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通过建立和执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企业可以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利益。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原材料管理制度(4篇)

原材料管理制度一、材料验收入库1、对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包装等认真验收核对。
按照采购不同和有关标准严格验收,做到准确无误。
2、入库材料验收应及时准确,不能拖拉,尽快验收完毕。
如有问题及时提出验收记录,向主管采购人员反映,以便得到解决。
3、材料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入库验收单,同时核对发票、运单、明细表、装箱单及产品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入库签字,并及时登帐。
二、材料出库1、材料出库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审核发料单上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核对库存材料是否准确,做好材料储备工作。
2、准确按发料单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备料、复查、以免发生差错,做到账实相符。
3、按照材料保存期限,对于快要过期失效或变质的材料应在规定期限内发放,对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利用,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利用,非正常手续不得出库。
三、材料保管保养1、根据库存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合理储存和保管,做到保质、保量、保安全。
2、合理码放。
对不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的材料都分开,按先后顺序码放,以便先进先出。
3、材料码放要整齐,怕潮湿物品要上盖下垫,注意防火、防潮、防湿,易燃材料要单独存放,所有材料要明码标识,搞好库区环境卫生,经常保持清洁。
4、对于温、湿度要求高的材料,做好温度、湿度的调节控制工作,高温季节要防暑降温;梅雨季节要防潮、防霉;寒冷季节要防冻保温。
5、要经常检查、随时掌握和发现材料的变质情况,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6、对机械设备、配件定期进行涂油或密封处理,避免因油脂干脱造成性能受到影响。
四、定期盘库,达到三清1、定期盘库清点,达到数量清、质量清、帐表清。
2、清理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做到半成品的再利用。
五、机械的模具管理措施1、为了工厂工作的正常进行,模具一般情况下不做借出之用,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2、非一般情况下(特殊情况)如需模具借出,要有主管领导(董事长、经理)批示,方可借出使用。
六、成品、半成品的管理制度1、成品商品需有专职人员管理和发放,发放时需办理领用手续。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采购、检验、储存、使用等环节。
第三条原材料质量管理遵循“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
第四条公司设立质量管理部,负责原材料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五条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需求,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
第六条采购部门应按照以下要求选择供应商:(一)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三)供应商应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售后服务。
第七条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质量要求、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事项。
第八条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确保供应商质量稳定。
第三章检验管理第九条原材料到货后,质量管理部门应立即进行检验,确认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第十条检验部门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检验:(一)核对原材料品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二)检查原材料外观质量,如色泽、形状、尺寸等;(三)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检验;(四)对原材料进行安全性检验,如重金属、有害物质等。
第十一条检验部门应出具检验报告,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予以放行,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予以退货或隔离处理。
第十二条检验部门应建立原材料质量档案,记录原材料检验结果、供应商评价等信息。
第四章储存管理第十三条原材料仓库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库房面积、高度、温度、湿度等满足原材料储存要求;(二)库房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虫、防火等措施;(三)库房内应有完善的仓储设施,如货架、托盘等。
第十四条仓库管理员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原材料储存:(一)按照原材料品种、规格、生产日期等分类存放;(二)保持库房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三)对易变质、易燃易爆等原材料采取特殊储存措施;(四)定期检查原材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1)材料的进场、验收1)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及出厂检验报告;同时对钢材、水泥、砌块、防水材料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只有当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方能允许用于施工。
2)对于甲供材料,我集团公司同样以以上办法进行严格控制。
无论是甲供还是自购材料,如不合格,坚决退货,不得在施工现场出现。
3)为保证材料质量,材料管理部门将严格按程序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
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
4)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
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以保证用于本标段工程上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5)材料的进场检验由材料员及试验员共同负责进行。
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检验。
材料进场需见证取样。
6)对于周转材料进场后,我集团公司将及时向本标段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公司进行报验,以保证周转材料的使用也是在受控状态,为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2)材料的检验1)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材料检验的相关制度,进行材料的送检。
2)所有材料的抽检必须严格按照《广州地区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抽检暂行办法》之有关规定执行。
3)材料检验机构的选择将根据业主要求,由本标段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站所属的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若合同规定某项材料需独立试验机构进行检验和试验,我集团公司试验员将及时进行安排,确保对工程施工不造成影响。
4)材料的送检,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其见证工作由本标段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的相关见证人员进行执行。
抽检试件,必须有见证人员签字,并加盖见证章。
5)对于送检材料,项目材料员要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送检,并在材料合格证上标明代表批量、使用部位、生产厂家,以便于材料的可追溯性。
原材料试验工作程序与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试验工作程序与质量管理制度一、原材料试验工作程序1.原材料接收:当原材料送到时,由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接收,并填写原材料接收记录,记录原材料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
2.原材料检验:原材料经过接收后,将进行检验。
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检查主要是对原材料外观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和评估,物理性质检测主要是对原材料的密度、粒度、水分含量等进行检测,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是对原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测试。
3.检验合格判定:原材料经过上述检验后,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判定合格与否。
如果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将被视为合格;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则被视为不合格。
5.原材料储存:合格的原材料将按照公司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储存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污染。
6.原材料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只能使用经过合格检验并确保正常储存的原材料。
1.质量目标:公司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包括原材料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合理、可行并具有挑战性,通过不断持续改进来提高质量水平。
2.质量保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监测、追溯等环节。
同时,应确保所有涉及原材料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素质。
3.设备和仪器:公司应配备适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确保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
4.培训和教育:公司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
5.错误处理和纠正措施:当发生原材料质量问题时,公司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同时,应建立错误处理的记录和流程,以便追踪和分析错误原因。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1〕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为加强原材料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特制定本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应按照批次检验和验收,未经检验和验收的材料不得使用,原材料进场必须有生产厂家的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其性能、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及产品相应标准规定。
〔3〕检验职责物机部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检查核对,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试验,并出具试验结果报告。
〔4〕检验程序原材料进场后,首先由物机部核对质量证明书、材料牌号、品种规格、数量、炉号、出厂日期、编号、包装及检查外观外表质量、尺寸偏差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5〕经外观质量等工程检验合格后,物机部填写【试验委托单】送试验室,试验室收到委托单后,到材料库取样试验,试验结果按规定要求填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合格性能判定,把试验结果通知物机部。
〔6〕材料经外观质量检查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验收入库和投入使用。
材料经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不得验收入库。
原材料进场报验制度〔1〕在材料、半成品及加工订货进场时,物资部负责组织质检员、材料员、试验人员参加联合检查验收。
检查内容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产品出厂合格证、准用证以及其他应随产品交付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2〕物资部按照进场材料批次,数量及时填写【材料进场检验委托单】通知试验室进行取样。
〔3〕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砼、防水材料等须复试的产品,试验室根据试验委托单由试验员严格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取样。
同时,做好监理参加的见证取样工作,试验室将材料复试结果及时反应至物资部,合格后填写材料报验单,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前方可投入使用。
〔4〕专业工程师对材料的抽样复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5〕原材料未经检查验收或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限期清退出场。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模板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储存和使用过程。
三、职责1.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供应商的资质和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和监控工作。
3. 仓储部门负责原材料的储存和保管工作。
4. 生产部门负责原材料的使用和反馈工作。
四、采购控制1. 建立供应商评审和管理制度,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 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3.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持续满足公司的质量要求。
五、检验与验收1. 原材料到货后,仓储部门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验。
2. 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原材料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3.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予以退货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六、储存管理1. 仓储部门应根据原材料的特性,提供适宜的储存条件。
2. 定期对储存的原材料进行检查,防止变质、损坏或丢失。
七、使用控制1. 生产部门在使用原材料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2.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八、记录与追溯1. 建立原材料的质量记录系统,包括采购、检验、储存和使用的详细记录。
2. 确保所有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九、持续改进1. 定期对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原材料质量管理流程。
十、培训与宣导1. 对相关员工进行原材料质量管理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对原材料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宣导,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质量管理方案
1.管理总则
1.1在本项目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满足目前国家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的要求,特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贮存和使用,除必须满足公路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外,还必满足相关行业、相关规的特殊要求。
1.2 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均应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1.3凡用于本项目的所有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和国家有关技术规以及监理工程索要求的抽检频率和方法进行检测,按施工报检程序向监理逐级报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免检材料或自行提供的试验报告、证明等规避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检测。
1.4 原材取样与试验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做好原材料各项指标自检,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原材料的抽检工作,取样应有代表性。
2.原材料的采购制度
2.1采购原则
2.1.1物资采购部门必须按照“质量第一”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做好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
2.1.2 设备物资部通过“同等条件,质优优选、直接生产单位优选、信誉好单位优选”的方式,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四个方面的容,在“重质量,尊合同、守信用、看服务”的前提下,做好物资供应商的考察选择工作。
2.1.3 项目主要物资采购必须各有3-5家“资质完备、质量可靠、诚信度高、服务周到”的备选供应商。
2.1.4 所有的物资采购前由相关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并
由分管部门的领导与项目经理批准后由设备物资部进行采购。
2.2 一般原材料的采购
工程所需用得一般原材料包括路基填筑材料、黄砂、碎石、粉煤灰等、需符合外购工作程序;
2.2.1 开工前,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会同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对材料源进行考查,根据技术规所要求的质量标准、项目部调查、取样、试验,一种材料的确定不少于三家主要供货厂家,进货多家比选。
2.2.2 项目部对进货多家比选后,应把确定厂家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向驻地监理工程师申请许可,并报总监办备案。
2.2.3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批复意见,项目部应及时和供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根据供货合同所规定的数理和质量要求,分期、分批组织进货,每批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检。
抽检不合的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杜绝不合格产品在本工程中使用。
2.2.4 原材料采购
a)路基填料应做好批量的控制检测工作,防止出现混填和不合格填筑材料用于路基填筑。
b) 所用黄砂、碎石等集料必须满足相应技术规程、和合同文件的要求。
c) 结构混凝土用砂必须满足技术规要求,且必须过 5mm 筛后方能使用,承重结构所用集料必须水洗,水洗方法须经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批准。
d) 所用石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规格和强度要求,且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
2.2.5 在开工之前,原材料应严格按照规要求,向供货厂家索要真实、完善的材料试验报告、出场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材料,并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
2.2.6 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必须按规要求的频率和标准,根据材料进场的批次或数量,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及外委试验,检测合格后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用使用。
2.3主要原材料的采购
主要原材料由主材和特殊材料组成,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碎石、黄砂,特殊原材料主要包括:预应力钢铰线、锚夹具、土工格栅、支座、伸缩缝、混凝土外加剂等。
2.3.1主要材料采购程序
a) 项目部首先进行市场调查,择优用社会信用好,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家,对生产厂家主要调查企业的性质、经营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企业诚信度等,经过调查、比选,初步确定厂家围。
b) 每种产品的确定不少于三家供货单位,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对初步确定厂家的产品取样试验,进行比选。
c) 项目部应将每种产品确定不少于三家供货厂家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生产厂家企业性质、经营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企业诚信度,产品品牌、取样试验结果、进货数量等,以书面形向驻地办审查批复。
d) 项目部应根据总监办的确认结果及意见,签订材料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签订后将复印件送驻地监理办核备。
e) 项目部应根据采购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组织采购进货,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材料行抽检,不合格产品应不予进场。
2.3.2所有主材要必须在自行提供并经监理审核通过的供货厂家围进行主材采购,采购前必须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
2.3.3 特殊原材料采购工作程序
a) 特殊原材料进入场前,厂家必须提供最近、有效的行业试验检测报告原件。
b) 对于一些特殊原材料(如支座)进入项目时,项目部应会同监理亲自到现场验货、取样抽检,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3.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3.1 原材料进厂检验原则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设备等进场时材料员,质量员,专业工长,专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形成进场检验记录,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有关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按施工质量验收规及相关规定进行复试或有见证取样送检,有相应的检验报告。
在材料员,质量员,专业工长,专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进行自检,复试,测试合格后报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验收,形成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并得出检验结论。
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定,才能在施工中使用,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原材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3.2主要原材料的质量进场检验项目和方法
3.2.1 钢筋质量检验:
3.2.1.1主控项目:
a)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标准。
b) 检查数量:按进厂的批次和产品抽样方案确定。
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重量不大于60t, 进行验收,不足60t按一批进行验收。
c) 检验方法:检验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
d)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3.2.1.2一般项目:
a)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b) 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c) 检查方法:观察
3.2.2水泥质量检验
a) 水泥进厂是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b) 检查数量:按统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200t为一批。
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不足200t的按一批进行验收。
c)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
3.2.3砂的质量验收
a) 砂子进场验收时,以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规者应以一批检验,每批应至少进行颗粒级配合含泥量检验。
b) 在新产源开发前,应对产品按有关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c) 砂的使用单位的质量检测报告容应包括:委托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样品产地和名称、代表数量、检测条件、检测依据、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结论等。
d) 检查方法:检查实验报告。
3.2.4 石子质量验收
a) 石子进场时应按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分批验收,以400m3 或600t为一批验收,不足上述者以一批验收。
b) 每验收批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粒含量检验。
c) 当使用新产源的石子时,应由生产厂家或供货单位按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d) 石子的使用单位的质量检测报告容应包括:委托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样品产地、类别、代表数量、检测依据、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结论等。
4.原材料原储存
4.1各类原材料在采购、运输、加工、搬运和使用工程中,要保证其质量不受损
坏,原材料储存要建立入库、出库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入库、出库、试验、加工、使用记录台帐一一对应,保证原材料使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能溯源。
4.2 进场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明确标示规格、使用部位、已检验合格的标牌,未检验的材料不得使用。
4.3 水泥、钢材、钢铰线及锚夹具等需要设备防雨、防潮、防尘的专用储存库。
水泥必须搭建符合规要求的水泥库,不同标号的水泥分库存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10 袋。
4.4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做好分类标示,界限分明,界限分明,分界墙要有足够高度、强度。
堆放场应清理、整平、硬化和围砌,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将原材料堆放于公路用地围,已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待检原材料要分开堆放,不许随进随用。
为防止石料离析,堆放石料不宜过高且应分层存放。
4.5 混凝土拌和站及料场必须进行硬化,混凝土集料存放场地硬化要高出地面。
所有硬化场地都必须设单向坡,确保排水及时、顺畅。
4.6 钢筋骨架应放在距离地面 300-500mm 高的方木或砖墩上,且分批次、型号存放,钢筋加工场、半成品存放应搭设钢筋棚。
5.原材料使用要求
5.1 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可能受潮的水泥必须做复检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监理要求决定正常使用或降低等级使用或不得使用。
5.2 不同标号、厂牌、品牌、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并对水泥数量、生产日期、存放地点,使用时间建立使用台帐。
5.3 同一个构件用混凝土宜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的水泥,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外观颜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