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
6 倾斜的伞
![6 倾斜的伞](https://img.taocdn.com/s3/m/7b86f23cfad6195f312ba694.png)
第6课 倾斜的伞会认字: 倾 拼 音逢 淅 挽 沥 歪 惑 丹 颤 仍 qīnɡ fénɡ xī lì wǎn ɡē bó wāi huò dān rénɡ chàn zhuó 胳 膊 浊会写字: 倾 喜 歪 拼 音斜 便 肩 淋 qīnɡ xié xǐ biànwāi yǔ jiān lín réng zhēnxī hù 仍 珍 惜 语护qīnɡ倾斜倾向天平总是向重的一边倾斜。
fénɡ相逢每逢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出去游玩。
xī淅沥秋雨淅沥地下着。
lì淅沥沥沥天灰蒙蒙的,小雨淅沥地下着。
wǎn挽留挽救在姑姑的挽留下,我们又在她家住了一晚。
ɡē胳膊逛街时,妈妈总喜欢挽着爸爸的胳膊,这是一个很美的画面。
bó胳膊臂膊青青的胳膊不小心擦伤了,医生赶紧帮她包扎处理。
wāi歪曲歪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歪曲事实。
huò疑惑诱惑对于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我还有一些疑惑。
dān牡丹丹顶鹤公园里的牡丹开花了,婀娜的身姿十分美丽。
rénɡ仍然仍旧王老师生病了,但她仍然给我们上课。
chàn颤抖颤动寒冷的夜晚,卖火柴的小女孩冻得浑身颤抖,缩成一团。
zhuó浑浊污浊刚下过暴雨,河水很浑浊。
qīnɡ左右结构倾向倾斜这栋房子年久失修,有些倾斜。
亻部xié左右结构倾斜斜坡石头顺着斜坡滚了下去。
斗部xǐ上下结构喜爱喜欢我喜爱热情如火的夏天,更喜爱硕果累累的秋天。
士部biàn左右结构方便便利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出门更加方便了。
亻部wāi上下结构歪曲歪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歪曲事实。
一部yǔ左右结构语言语文课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讠部jiān半包围结构肩负肩膀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担。
户部lín左右结构淋雨大汗淋漓淋雨后很容易生病,我们要尽量减少在雨天外出。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f6a2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c.png)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作者任书霞及其作品风格。
(2)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任书霞,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倾斜的伞》、《岁月如歌》等。
2. 作品背景:《倾斜的伞》写于2008年,收录在任书霞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中,作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段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故事。
3. 作品梗概:文章讲述了一个下雨天,作者看到一位老人为一位盲人打伞,而自己却被雨淋湿的情景。
作者由此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母亲为自己遮挡风雨的往事,以及朋友间的相互关爱。
文章以“倾斜的伞”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关爱他人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教育:通过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任书霞及作品《倾斜的伞》。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作品背景及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线索,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bfd8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倾斜的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倾斜的伞》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感恩之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并提醒学生珍惜家庭亲情。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强化家庭观念。
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学生评价:(1)朗读课文《倾斜的伞》的表现。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领悟。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f4bb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3.png)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倾斜的伞》的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体会家庭的温暖。
2.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倾斜的伞》的作者任书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最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分享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交流,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4.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的。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提醒学生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
(2)推荐学生阅读任书霞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倾斜的伞》说课稿范文
![《倾斜的伞》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5bf5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9.png)
《倾斜的伞》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倾斜的伞》,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倾斜的伞》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围绕图形的倾斜度展开,通过探究伞的倾斜度来引导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角度的概念,认识不同角度的表现形式。
②能力目标:能够用直角器测量角度,能够支架方便地画出倾斜度相同的伞。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采用的教法:实践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是:观察总结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直角器、切割好的伞形纸板、彩色铅笔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伞的倾斜度的效果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角度的概念。
同时,我会提前准备好学生的小组活动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利用一段有关伞的趣味故事来导入课程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伞倾斜起来会比较舒适?引导学生思考伞的倾斜度对使用的影响,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我将带领学生观察一张倾斜的伞的图片,并让他们发现伞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度的表现形式。
然后,我会使用直角器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亲自感受角度的大小。
通过这样的观察与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发现角度的特点和规律。
3、合作学习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使用直角器测量不同伞的倾斜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找出倾斜度相同的伞,并使用彩色铅笔将它们标记出来。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4、制作彩色伞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我会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把倾斜度相同的伞,并使用彩色铅笔画出漂亮的图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2ff91883d049649b6658de.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每逢淅淅沥沥的雨声在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
“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
“外公,你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外公拿起一块干毛巾,一边擦衣服,一边问我:“丹丹,你淋湿了吗?”“没有哇!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
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
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丹丹,伞歪了。
”传来外公微微颤抖的声音。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词:每逢(féng)、挽(wǎn)住、困惑(huò)、颤(chàn)抖浑浊(zhuó)、珍(zhēn)惜、淅(xī)淅沥(lì)沥重点句子:1.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
“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2.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bbf5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b.png)
【导语】《倾斜的伞》是⼀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它以⾬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让⼈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倾斜的伞》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倾斜的伞》原⽂ 很⼩的时候,我就⼗分喜欢下⾬。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打开那把墨绿⾊的⼤伞,向我招招⼿。
我就⼀蹦⼀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同⾛进⾬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墨绿⾊,绿得那样深。
望望外公,外公头顶上本来也应该是墨绿⾊的天空,现在却变了,⼀半是墨绿⾊,⼀半是灰蒙蒙的。
“外公,伞歪了。
”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不语。
回到家⾥,我发现外公上⾐的⼀边肩膀都湿透了。
“外公,你的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擦吧!” “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
“啊!那把⼤伞把我整个⼉包住了。
” 外公听了,开⼼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中回来,外公的⾝⼦总是⼀半⼲⼀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已不是外公,⽽是我。
仍然是那⽚⾬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的⼤伞,⼀切和以前⼀样。
“丹丹,伞歪了。
”传来外公微颤的声⾳。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半是墨绿的,⼀半是灰蒙蒙的。
我的⼼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
回到家⾥,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看见外公嘴⾓微微⼀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篇⼆】⼩学三年级语⽂《倾斜的伞》教案 ⼀、引⾔: 新课程标准强调"⾃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式,由封闭的课堂⾛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
本课教学中就充分挖掘学⽣已有的资源,创设⾃主合作控究的学习环境,课堂⼤部分时间是学⽣在有效的、⾃主地获取知识,学⽣的主动参与⾯⼴。
《倾斜的伞》课件
![《倾斜的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4c9a57336c1eb91a375d51.png)
感情朗读: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 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 它,爱护它。
感情朗读 那是把
倾斜的伞,
是把 充满了温情的伞,
我会永远 珍惜它 慈祥,没有妈妈的温柔、细腻,只 有迟钝和朴实,但我知道,在这生 涩的梳子缝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 父爱· · · · · ·
1、针对课题提问。 2、对比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请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 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 )是 那片雨的世界,( 仍然 )是我和 外公,( 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 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外公和我 之间的爱?
• 1、自由读:画出描写外公的句子 • 2、小组互读:圈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读中 理解。说出你为什么要重读某个词,用怎 样的语气、语调?练读。标出不理解的地 方。 • 3、展示读: • 可以朗读,可以读中讲解。
大同第十八中学校 李春芳
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时的我, 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 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 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 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时的我, 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 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 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 总是要加倍的。
“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 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 歪向我这边了呀!
外公笑而不语。
我年幼时,外公多少次 将雨伞向我倾斜,如今,我 仅仅是做了他当年做过的事, 他就感动得嘴角颤动、热泪 盈眶。看到外公的泪光, “我”会对外公说什么?请 把你当成丹丹,边擦外公的 眼泪,边向外公说几句话。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d3f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f.png)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
1.1.2 依据教材《倾斜的伞》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
1.1.3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说明1.2.1 通过对《倾斜的伞》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亲情的描绘。
1.2.2 通过对文中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1.2.3 通过学习文中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课文《倾斜的伞》的大致内容,分析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1.2 分析文中的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解释为什么它代表了父母的关爱。
2.1.3 讲解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方法2.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2.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2.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1.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2 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探讨3.2.1 学生思考并讨论倾斜的伞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2.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述和细节,支持他们的观点。
3.2.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解释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大意。
4.1.2 学生能够分析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读和分角色朗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ff0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a.png)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深情赞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父爱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教学PPT3.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把倾斜的伞,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倾斜的伞吗?这把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倾斜的伞》,谁还记得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二)分析课文写作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父爱的描述,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父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父爱?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倾斜的伞》,我们知道了父爱是伟大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爱呢?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收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诗句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感悟父爱。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47f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数学、美术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语文:(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让学生掌握倾斜的概念,了解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展现伞的倾斜美。
三、教学内容1. 语文:(1)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倾斜的伞》,感受故事情感。
(2)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3)生字词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倾斜的特点。
(2)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制作倾斜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2)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绘制出具有倾斜美的伞。
四、教学过程1. 语文:(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亲情瞬间。
(2)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倾斜的伞》。
(3)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4)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练习。
2. 数学:(1)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倾斜现象。
(2)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3)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制作倾斜的图形。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伞的倾斜美。
(2)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
(3)创作实践:让学生绘制具有倾斜美的伞。
(4)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11备课《倾斜的伞》
![11备课《倾斜的伞》](https://img.taocdn.com/s3/m/337b105e852458fb770b56ba.png)
11 倾斜的伞李玉琴赛艳华刘艳丽教材分析:《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从文章的结构上讲,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到十一自然段,是讲丹丹小时候,外公为丹丹撑伞,伞歪向外公那边,这表现的是外公对“我”的爱。
第二部分是第十二自然段到结尾,讲得是丹丹长大后,为外公撑伞,伞歪向外公那边这表现的是“我”对外公的爱。
从文章语言上讲,这两部分内容在语言描述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描写伞和颜色时有很多的重复,从这几处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时空变幻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当多年以后,拿伞的人换成丹丹后,她却做着当年外公做过的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份温情是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从文章的内容上讲,外公的三次笑也有很深的意味。
第一次笑:当丹丹发现伞歪了告诉外公时,外公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这次笑是怕丹丹淋到雨而哄丹丹。
第二次笑:看到丹丹困惑时不忍心再哄丹丹,所以只是笑而已。
第三次笑:当外公听到丹丹说:“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都包住了呢!”心里很高兴所以才开心地笑了起来。
外公的这三次笑,饱含着他对丹丹的爱。
教学目标:1.认识“惑”“颤”这两个生字,学会“倾、挽”等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
书写规范端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了解在倾斜的伞下外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在感受到孩子的对自己的关爱之后的内心的激动。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动笔书写、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体会祖孙间的亲情,引导孩子从这被爱角色中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
教学难点: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郭立霞《倾斜的伞》教案
![郭立霞《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bdc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5.png)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投影仪、PPT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关于伞的故事和感受。
2.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雨中为别人撑伞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四、品味修辞1.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二、深入探讨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口语表达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景。
2.教师点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对你有什么启示?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写作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倾斜的伞”的感悟文章。
2.搜集关于伞的诗句、名言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倾斜的伞说课稿
![倾斜的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8b55d333d4b14e85246801.png)
《倾斜的伞》说课稿《倾斜的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它是第三单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文章。
这一单元有五篇文章,分别从“祖孙之间的亲情”“父母的良苦用心”、“陌生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美好感情,”“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无私的爱像春天一样美丽”几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学生打开了丰富的真情世界。
《倾斜的伞》这篇叙事兼抒情的散文,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连缀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
这篇文章,更接近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照顾着他们,他们中的很多孩子早已把家人的爱与关心,视为理所应当,文章中的情景,在他们的生活中可能已经司空见惯。
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与理解,不仅能感受到文章中浓浓的亲情,还会对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做出思考,感受到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继而回报家人,明白爱不仅仅是享受,同时还有付出和传递。
本文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外公已经变得苍老,而“我”已经长大成人,两部分的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最明显的一处就是,外公头顶上本来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现在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我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一半墨绿色是浓浓的亲情,而这一半灰蒙蒙则是为自己的亲人担起了一肩风雨。
外公当年开心的笑,和外公年迈时的泪光点点,同样是由亲情而生,通过怎样的朗读,怎样的分析,能冲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亲情在彼此的传递中沁入人心?在这一思考下,依据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本科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倾斜的伞课件
![倾斜的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e370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a.png)
倾斜的伞课件倾斜的伞课件伞,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我们提供遮阳和防雨的保护。
然而,有一种特殊的伞,它的形状与普通伞有所不同,它被称为倾斜的伞。
倾斜的伞,顾名思义,就是指伞的设计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这种设计看起来可能有些奇特,但它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首先,倾斜的伞能够更好地遮挡阳光。
传统的伞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不断地调整角度才能够阻挡阳光的直射。
而倾斜的伞则可以通过其特殊的设计,使阳光斜射时能够更好地被遮挡住,给人们提供更好的遮阳效果。
这对于那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在户外享受阳光的同时,不用担心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到。
其次,倾斜的伞还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
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传统的伞往往容易被风吹翻甚至受损。
而倾斜的伞通过其倾斜的设计,使得伞面与风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从而减小了被风吹翻的几率。
此外,倾斜的伞还可以更好地抵挡雨水的侵入,使人们在雨中行走时能够保持相对的干燥。
除了以上的功能之外,倾斜的伞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它的手柄设计更加人性化,可以更好地握持,减轻了使用者的手部负担。
同时,倾斜的伞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调节,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使得倾斜的伞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潮流。
然而,倾斜的伞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倾斜的伞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其价格较传统伞略高。
其次,倾斜的伞在折叠时可能会相对较大,不太方便携带。
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出门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不便。
总的来说,倾斜的伞作为一种新型伞具,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遮挡阳光和抵御风雨,还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个性化的调节功能。
虽然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倾斜的伞有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之一。
倾斜的伞课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倾斜的伞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优势等内容。
通过生动的展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倾斜的伞,并促使他们对这种新型伞具产生兴趣和需求。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1b34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8.png)
倾斜的伞教案教案标题:倾斜的伞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倾斜的伞现象。
2. 学生能够解释倾斜的伞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倾斜的伞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倾斜的伞现象的原因。
知识讲解:1. 解释倾斜的伞现象:当风吹过伞面时,由于风的作用力,伞面会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使伞产生倾斜现象。
2. 介绍风的作用力:风是由空气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当空气分子撞击伞面时,会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压力,从而推动伞面。
3. 探究倾斜的伞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倾斜的伞现象与风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
2.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因素对倾斜的伞现象的影响,如风的速度、伞的重量、伞的形状等。
3. 学生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讨论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风对倾斜的伞现象的影响。
3. 强调物理原理的重要性,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联系。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他与风有关的现象,如风车的转动、风筝的飞行等。
2. 学生可以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来探究这些现象的物理原理。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和总结。
3. 学生对于倾斜的伞现象和物理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风的作用力和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来探究不同因素对倾斜的伞现象的影响。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创造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互动。
倾斜的伞作文600字
![倾斜的伞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d2677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7.png)
倾斜的伞作文600字倾斜的伞一把倾斜的伞,静静地矗立在路口的中心,宛若一个孤独的守护者,把温馨的雨伞给人们镀上了一层寂寞的色彩。
它的形象给我一种深深的感受,让我不禁深思:倾斜的伞,是不是寓意着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然而这些意外却往往是准备不足造成的。
有时候,我们就像那倾斜的伞,只会拥有简单的准备,而没有远见的计划,缺乏全面的考虑,这也是造成我们容易遇到困境的原因之一。
倾斜的伞,还有一种深刻的寓意,即一个人内心的凝聚力。
有时候,当我们在追求浮华的物质时,我们也许忽略了内心的力量,缺乏了向心的凝聚力。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像那把勇敢而坚韧的倾斜的伞一样,在面对挫折时,要始终坚定,不屈不挠。
正如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风雨时,需要借助外在的工具,如伞等。
而这些外在的工具,需要经过精心的挑选,摒弃那些不合适的,筛选那些有用的,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样,我们也应该在建立自己的人生理念时,进行认真的思考并精选合适自己的,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如一把倾斜的伞,所担当的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需要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牢记自己的信念,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执着追求。
在面对困难时,不断坚定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在生命的灰暗中挣扎到最后,并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勇往直前。
生命有时候像一段路,需要我们一步步的走过来,不留下遗憾。
像那把倾斜的伞一样,奋斗到最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坚守所愿。
虽然他们可能不长久,但是,在那柔和的细雨中,它所代表的一份情感将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在我看来,倾斜的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象征,反而以一种非常朴实的方式勉励人们要有信仰,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畏风雨,不事件生死,只为让自己与别人一样,成为疾风怒涛中的一股力量,让世界更美好!正如那把倾斜的伞所昭示人们的意义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如坚实的伞一般,从每个细节中用真实的坚实和信仰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忠实于内心的心灵,走出自己的路,寻找新的坚守。
倾斜的伞读后感
![倾斜的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2fe5d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倾斜的伞读后感《倾斜的伞》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
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她经常一个人在家里度过。
然而,尽管生活困苦,她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心态。
她喜欢在雨天用一把倾斜的伞去迎接雨滴,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她感到快乐和幸福。
小女孩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她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保持乐观和坚强,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正如小女孩用倾斜的伞去迎接雨滴一样,我们也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除此之外,小女孩的故事还让我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金钱和物质,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小女孩虽然生活贫困,但她却拥有一颗善良和纯真的心。
她用自己的善良和乐观影响着周围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这让我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在于拥有一颗善良和坚强的心。
通过阅读《倾斜的伞》,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然而,正是内心的善良和坚强,才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小女孩一样,用乐观和善良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人,让世界充满温暖和爱。
总的来说,《倾斜的伞》是一部富有温情和智慧的小说,通过讲述小女孩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也明白了乐观和善良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保持乐观和善良,就能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和幸福,让生活充满温暖和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斜的伞
教材分析:
当今,孩子们不论是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全运会到亲情的温馨。
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除了知识、技能与方法外,还应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雨天中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我”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感受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这节课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利用生字、生词卡片,采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
最后一个出示倾斜。
2、倾斜的()。
指名回答。
大屏幕示图。
这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
板书课题。
二、细读感悟
(一)感悟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1——5自然段,思考: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了倾斜的伞是温情的伞?用笔画一画。
2、把你找到的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汇报。
谁来说说哪些体现了这把倾斜的伞是把温情的伞?
汇报过程中大屏幕出示重点句子,适当点拔,并指导朗读。
(a)每逢淅淅沥沥的雨声在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每逢”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每一次下雨外公都会来接我,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
这句话找对了,大家也画上。
那么看到外公来了,我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一定要把外公对我的爱和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跟老师学一学。
谁愿意来试一试?
★学生边找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我快乐的心情,读出外公对我的“爱”。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出外公对“我”的爱,以及“我”的快乐心情,意在为后面更深一步的体会外公对“我”的爱做铺垫。
] (b)、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外公故意把伞打歪了,是为了不让丹丹被淋湿。
体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这一句话也画对了。
咱们一起把外公对丹丹的爱读出来,好不好/
(c)、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我发现了伞歪了之后,外公是什么样的表情?(体会“笑眯眯”、“笑而不语”的含义。
)你能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丹丹的困惑和外公的高兴吗?和你的同桌读一读。
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感受外公对“我”的深深爱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他们的发现中去感受外公对“我”的深深爱意,再从读的练习中去加深体会。
] (d)、“丹丹,你淋湿了吗?”从“我”和外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我”与外公之间的互相关心,外公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指导朗读,读出“我”对外公的关心以及外公的开心。
(e)、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每次”、“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
齐读这一感人的情景。
4、小结:这把倾斜的伞真是一把温情的伞。
伞下面有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
(板书)
5、谁愿意把1——5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看图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大屏幕示图)
(二)学习6——8自然段
1、过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渐渐长大。
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1)齐读第6自然段。
(2)出示填空。
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提问:看看这一段有什么特点?这三个仍然说明了什么?
(大屏幕示图)根据句子和图理解。
说明人还是从前的人,物也还是从前的物,只是人物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像这样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样词语的句子叫排比句,这样写多好啊!咱们了来练一练吧。
(大屏幕出示练习。
)
2、7——8又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出倾斜的伞是把温情的伞呢?
(1)自己读一读,画一画。
(2)在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拔,指导朗读。
(a)、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情景我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大屏幕示图)
是啊,当年是外公被淋湿了,这次换成了我被淋湿了。
当年是外公关心我,现在是我关心外公。
这把伞下还是有温情在啊!
(b)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
事。
引导体会:
我的心热了起来,我体会到的是什么?
外公发现伞歪了之后是什么表情?“回到家里,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解。
“微微一颤”、“泪光点点”体会到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3、这把倾斜的伞,是把温情的伞,伞下面有交丹丹对外公的爱。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丹丹长大之后对外公的爱吧,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6——8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想像当时的情景。
(三)体会9自然段。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让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
(四)回读课文。
这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感动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许多人,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吧,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
其他同学看大屏幕想象当时的情景及他们的相护关爱。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只要你用心关爱别人,一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
也许这把倾斜的伞就在你的身边,只要我们能像作者那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那么我们就能从平凡中悟出真谛,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在你身边,一定也有不少爱,有家人对你的照顾,老师对你的教导,同学对你的帮助。
请你选择一件令你感动的小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情,该练习既培养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可把本课情感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
结束语:生活中的温情时时、处处都有,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永远记住这些情,让我们的小家变得更温暖,让我们的祖国这个大家庭变得更祥和!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