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合集下载

北京胡同景点介绍

北京胡同景点介绍

北京胡同景点介绍以下是 7 条关于北京胡同景点介绍:1. 嘿,你可知道南锣鼓巷吗?那真的是热闹非凡呐!就像一个装满了无限惊喜的大宝藏!走在那石板路上,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时不时还能听到从某个院子里传出的阵阵欢声笑语。

你看那一家卖传统小吃的店,门口排着老长的队,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尝尝那地道的味道。

这里每一处不都充满着老北京的韵味吗?是不是让你特别想来走一走呀!2. 咱再说说帽儿胡同,那可是别有一番风情!就如同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小世界。

在那狭窄的胡同里漫步,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门墩,可不就像是历史的守护者嘛!想象一下,曾经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留下了多少故事啊。

胡同深处那家旧书店,是不是让你感觉能找到好多珍贵的回忆呢?这帽儿胡同值得你好好探索一番吧!3. 哎呀呀,烟袋斜街也超有特色的哟!它就好似一条时光的隧道,带你回到过去。

那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街边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店,真让人眼花缭乱!你瞧那个卖特色工艺品的小摊,摊主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

这里是不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乐趣呢?你难道不想来亲自感受感受?4. 东交民巷可得提一提呀,它简直是历史的见证者!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你去翻阅。

走在其中,那些外国风格的建筑会让你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国度。

路边那棵古老的大树,是不是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在向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呢?这里的历史氛围浓厚得很呢,是不是特别吸引人?5. 史家胡同也很棒啊!它就像一个充满故事的长者。

当你走进这条胡同,会感觉到一种宁静而亲切的氛围。

那些四合院的大门紧闭,却仿佛在向人们暗示着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精彩。

你看那个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里不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吗?你会喜欢这里的吧!6. 西交民巷也很有意思呀!它就好像是城市中的一片宁静绿洲。

那条长长的街道,两边是古老而庄严的建筑,让你不由得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你听听,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

北京门墩儿的文化内涵(图)

北京门墩儿的文化内涵(图)

北京门墩儿的文化内涵(图)【1】北京四合院的二道门(垂花门),门口有两个石墩儿“门墩儿”指的是北京四合院门口的两块大石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的汉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人们不住茅草棚以后,石墩的雏形就产生了。

从建筑学上说,这两块石头的作用是固定门框,所以多采用厚重的山石。

由于石墩位于大门口,不仅家人每天都会看到它,来访的客人也最先看到它,因此人们开始装饰门墩儿,有各种形状,各种雕饰,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

门墩儿样式和精致程度,与主人的财力和权利有着直接联系,在老北京看门墩儿便知这家人的势力了。

【2】方形或箱型门墩儿北京的门墩儿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最常见的两种是箱型和鼓型的门墩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形”(图【2】)和“圆形”(图【3】)门墩儿。

有人说方形门墩儿是文臣家的,圆形门墩儿是武将家的,这么说有道理也没道理。

北京的老房子都有门墩儿,圆形和方形的门墩儿随处可见,不可能每家都是当官儿的吧。

就算一开始这么分配的,但是随着房子的转卖,时代的变迁,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过文臣家采用方形门墩儿的比较多,方形即箱型,取其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也有人品方正的意思。

【3】圆形或鼓型门墩儿虽然方形门墩儿读书人家多,但圆形可就不属于武将了。

圆形门墩儿在北京非常多见,也是最常见的门墩儿,其数量比另外三种门墩儿的总和还多。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是最受欢迎的形状。

圆形的门墩儿又被称为鼓型门墩儿,因为它看起来就好像大门口的两面鼓,通报客来的鼓。

鼓面上常有各种雕饰,例如莲花、桃子、鹿、仙鹤、鲤鱼、云彩等图案。

虽然鼓型门墩儿最常见,但从时间上来说,它后于方形门墩儿产生,大约只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方形门墩是直接从方条石发展来的,历史最为悠久。

【4】兽形门墩儿,门墩儿上趴着一个狮子,只剩下脚和身体,仔细看能看到第三种是兽形门墩儿,常见的门墩儿兽是狮子,不是门口的那个大狮子,那个是装饰物,不是门墩儿。

北京地方建筑史--门墩儿的重要性

北京地方建筑史--门墩儿的重要性

北京地方建筑史—论门墩儿的重要性门墩,又称门座,门台,安置在大门门轴的底部,其作用是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下门纂。

门墩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

托住门扇转轴的墩子。

用木头或石头做成。

大户人家的石制门墩常常伸出门外,雕成狮子等各种形状。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汉族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汉族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北京地区门墩的起源,应该与蓟州郡县的建制有关,最早的门墩如今当然很难见到了,而早期的门墩,仍可以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来。

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有人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

其中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存妙应白塔寺,贤良寺)。

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也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

北京的门墩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也很多,文化内涵丰富。

从现存的门墩看,总量仍在万件以上。

从建筑的功能上看,门墩当初只是起支撑固定院门的作用,为的是让门栓基础稳固,防止大门前后晃动,这非常符合力学原理。

它的起源与宅院同步,根据建筑结构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门墩儿在脱离了原始穴居以后就开始逐步发展,到后来,门墩的功能多样化了,除了建筑功能,还增加了观赏性,这样,门墩就逐渐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了。

门枕与门鼓上面的图案取决于整个房宅的设计,因为门枕与门鼓是北京民宅大门系列中不可缺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雕刻门枕上面的图案时,要考虑作品与大门的阔与窄,与影壁、门洞、垂花门、月亮门、门簪的整体组合,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建筑与主人地位的融合,甚至连主人的特点和喜好都表示得淋漓尽致。

因为门鼓和门枕都有几个较大的面,人们为了美化和欣赏,便在上面雕刻出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双狮戏水。

豹脚纹、荣华富贵、如意头、竹梅双喜、竹报平安、云头、回纹、八卦图和太极图等。

北京最精美的门墩儿,您能认出几个图案?

北京最精美的门墩儿,您能认出几个图案?

北京最精美的门墩儿,您能认出几个图案?
在北京胡同遛弯,看到一对儿门墩儿,顿时眼前一亮——真是太精美了!胡同遛弯经常看到门墩儿,但如此漂亮的门墩儿我是第一次见。

此门墩儿说是方形(书箱式)又不完全准确,其上面稍大下面稍小,整个门墩儿雕满了纹饰,就连门墩儿后面的枕石部分也雕有万字纹饰。

门墩儿上主要雕有松竹和飞禽走兽等。

走兽有狮子、猴子、梅花鹿和不好辨认的动物,还有一只蜥蜴。

飞禽有鹤、凤凰等。

当然两个门墩儿的外侧面紧贴着墙无法看到,手机伸进去照了一张可见到一对儿凤凰,所以应该还会有一些小动物。

可惜门墩儿上面已经风化磨损难以辨识了。

据说门墩为清初之物。

看到右下角的蜥蜴了吗?
猴子和桃子
正面的双狮
一对儿凤凰,还有瀑布
鹿鹤同春
三阳开泰
这只看不出来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北京记忆】之 门墩的故事(上)(图)

【北京记忆】之 门墩的故事(上)(图)

【北京记忆】之门墩的故事(上)(图)歌中有唱: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北京人在老奶奶轻声慢语的童谣中咿牙学语,一代又一代。

说起门墩,就要先说起北京的四合院。

每个四合院门口都有门墩。

门墩具体的建筑结构:一个方方的石头,中间有个槽,用来固定大门门槛的,后面有两个用来转动大门的门轴眼,是用来固定大门用的。

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那么我们就把想象的一些美好的祝福期盼图案刻到石头上,而原来长出来的部分,也做成了方便人坐的形状。

中国几千年来是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氛围,所以家家户户都有金榜题名的愿望,希望家里出个宰相。

谁家中了状元,就鸣锣开道,四九城都能听到。

有人就请来石匠把这长出来的那部分雕刻成鼓的形状,加上去一些祝福期盼的图案在上边,别人一看,觉得太适合了,就这样这种雕刻方式在民间里传播下来。

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李松堂有着深深的四合院情结,对四合院门前的石门墩情有独钟,拆迁胡同,四合院门楣上的雕刻都被主人拆掉拿走了,只有笨重的石门墩搬不走,不是被遗弃就是被砸掉。

李松堂开始了有意识的收藏门墩。

那个时期,北京的胡同拆迁越来越频繁,哪个地方在拆迁李松堂就骑着自行车赶过去,求主人把石门墩送给自己,这样早期基本没有花费什么代价就收集到了不少石门墩。

他收藏石刻、门墩越来越多,到现在从来没有卖过一件,而且只收藏民居建筑的构建,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抢救和保护。

慢慢地,李松堂收藏门墩的事情才逐渐流传开来,李松堂就干脆开了博物馆,唤作松堂斋。

它是全国的第6家私人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民间建筑的雕刻博物馆。

如今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中,全部保存和展览了李松堂抢救和保护的1038件民居建筑的构件艺术品。

这个博物馆好玩吧,收藏中国宅子门墩儿的。

据说这玩意儿没有增值潜能,十年前你几百块收的青花,现在至少是几千块,十年前你几百块收的门墩,现如今它还是只值几百块。

其实进入松堂斋门墩博物馆很偶然,本来打算去国子监,结果走进国子监那条街道就被一个北京哥们儿“忽悠”了,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北京的门墩——精选推荐

北京的门墩——精选推荐

北京的门墩⼩⼩⼦,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门墩,⼜称门座、门台,安置在⼤门门轴的底部。

从形状上看,有做长⽅形的如似⼈们睡觉⽤的枕头,⼈们也称这种门墩为门枕;如将外⾯做成⿎形,⼈们称之为门⿎。

北京地区门墩的起源,应该与蓟州郡县的建制有关,最早的门墩如今很难见到了,⽽早期的门墩,仍可以寻出⼀些蛛丝马迹来。

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是中⼭公园社稷坛门前的⼀对⽯墩,有⼈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

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时的⽯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狮(存妙应⽩塔寺,贤良寺)。

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都的兴建也密不可分,⽽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

北京的门墩不但历史悠久,⽽且数量也很多,⽂化内涵丰富。

北京的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形居多,但还有狮⼦形,多⾓柱形,⽔瓶形门墩。

门墩通常由须弥座、抱⿎或⽅箱以及兽吻或狮⼦⼏部分构成。

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有差异。

门⿎和门枕都有⼏个较⼤的⾯,⼈们为了美化和欣赏,便在上⾯雕刻出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双狮戏⽔、豹脚纹、荣华富贵、如意头、⽵梅双喜、⽵报平安、云头、回纹、⼋卦图和太极图等。

门⿎与门枕上⾯的图案取决于整个房宅的设计,因为门⿎和门枕是北京民宅⼤门系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雕刻门枕上⾯的图案时,考虑作品与⼤门的阔与窄,与影壁、门洞、垂花门、⽉亮门、门簪的整体组合,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起,才能显⽰出建筑与主⼈地位的融合,甚⾄连主⼈的特点和喜好都表⽰得淋漓尽致。

门墩的表⾯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

这些门墩借助⼈物、草⽊、动物、⼯具、寓⾔、⼏何图案,表达了四合院的建筑者们希望长寿、富贵、驱魔、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愿。

“狮”和“世”谐⾳,雕九只狮⼦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

“鱼”和“余”、富裕的“裕”谐⾳,象征吉祥富裕、美好。

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

雕鲤鱼跃于两⼭之间的流⽔之中,表⽰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升。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儿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儿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儿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阴。

今年1月初在北京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见过北京门墩的介绍。

门墩在北京代表性民居----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中虽称不上重要,却也自成风景。

人们对这种建筑构件的印象,大概来自画上所描述的这首流传广泛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嚷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点灯说话,吹灯作伴,明天早起,给我梳小辫儿。

”1月底到北京田义墓时看到的门墩。

回程途中在石景山模式口大街的老房子前所见到的门墩。

今天在南锣鼓巷的各条胡同里转悠时,发现很多古老四合院的门前基本上也都有各具特色的门墩,均一一拍了下来,回来后觉得这些门墩儿很有意思,于是萌发了单独写篇关于老北京四合院门墩的念头,先在网络上查询了相关资料。

南锣鼓巷东西两侧各有八条胡同。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福祥胡同1号的门墩。

炒豆胡同77号,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王府前的门墩。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基本格局的四合院,是北京民居中的代表建筑,其布局科学实用,规整严谨,采光性好,冬暖夏凉,居住方便。

北京标准的四合院大都建在东西向胡同的路北,大门设在门洞里,门洞建在高台阶上,门位于全院的东南角(即八卦图中坤位的吉祥处)。

大门多为广亮大门,左有各有一对木制或石制的门鼓或门枕,即北京人俗你的“门墩儿”。

门墩儿,京城人又称门座儿、门台儿,在建筑学的正式名称为门枕和门鼓。

门枕与门鼓的材质多为石质,亦有少量木质的。

其作用是承托大门转抽的下端头----下门镰,使其使用长久,不被腐蚀,转动灵活。

小四合院不设门墩儿,而直接置一石质或木质的方形物,中间有凹处,虽不讲究,但不妨使用。

将门墩儿的外部制成长方形的为门枕,将外部制成鼓形的为门鼓。

炒豆胡同75号院的门墩。

趣说北京|“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趣说北京|“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趣说北京|“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趣说北京|“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如果你是在北京长大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和小编一样,都听过这首童谣。

炎热的夏季,和小伙伴们依在四合院前的门墩儿上聊天、拍洋画儿、做游戏,是许多北京人对于童年的记忆。

而四合院前的门墩儿,也常能唤起北京人内心深处的胡同情怀。

您别看它不起眼,这里面的讲究可是很多的,它不仅颇具实用性,还寄托着主人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要说起门墩儿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宋代的《营造法式》,当时门墩儿已经有了定制。

而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据说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很可能是隋唐时期的遗物。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等,用于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的作用。

整体部分称为门枕石,门外的部分则称为门墩儿。

北京的门墩儿就形态而言,共分为五种,即“门枕石”、“圆门墩儿”、“方门墩儿”、“滚墩石”、“异型门墩儿”,以圆门墩儿、方门墩儿居多。

门枕石,是门墩儿的基础形态,为长条形,用于安置门槛。

圆门墩儿由一个圆鼓形的器身、前后各凸出一个小鼓的卧座(莲叶形)和须弥座(包含门槛槽和海窝)组成。

主要用在广亮、金柱、蛮子等大门上。

(广亮、金柱、蛮子傻傻分不清楚?没关系!参看小编之前的介绍——趣说北京|逛胡同看“门道儿”)方门墩儿由一个长方体的器身和须弥座(包含门槛槽和海窝)组成,多出现在如意门、小门楼等大门上。

滚墩石是由两个圆鼓形器身反向相连接坐于方形器座上而成,又称为双抱鼓。

滚墩石主要用在王府、官宅、衙门或大型寺庙、道观等地方的二门和院内独立木影壁下,起稳固作用。

异型门墩儿造型则多种多样,包括独狮型门墩儿、立柱型门墩儿、陈设座型门墩儿等等,异型门墩儿现存罕见,属“孤品级”门墩儿。

门墩儿除了实用性以外,在发展过程中,被居住者刻上人物、草木、动物等图案,既美观又表达了人们希望长寿、富贵、美满的美好心愿。

石刻艺术品:北京门墩

石刻艺术品:北京门墩

石刻艺术品:北京门墩石刻艺术品:北京门墩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的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

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四合院大门外的门墩有方有圆。

方门墩叫“门枕石”,圆门墩称之为“抱鼓石”。

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出确切的回答。

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四合院形成和早期就开始使用了。

现在见到的门墩,就是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而出来的。

公元1100年以后,有的人为了使门墩更加引人注目,把门枕石的外侧部分做高,又在它的各个面都雕上了装饰性的线条和丰富的图案。

随着门枕石部分和门枕石向上延伸的部分界线逐渐分明,上部成了箱形,下部成了放箱子的台子,称为“箱型“门墩。

又有人试着在门枕石上刻出一个通报来客的鼓,又在鼓面上雕刻出莲花。

后来人们又想方设法美化台子,把台子做成了水中荷叶形,再在上边放鼓,从而形成了”抱鼓形“门墩。

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荣盛期。

明朝从元朝手中夺政权后,把元代修建的北京重新改建成为自己的首都时,利用门墩是门中最显眼的部件,来表现新的统治秩序。

北京门墩充分体现着汉民族喜好对称平衡感的`审美取向。

接下来取得政权的满清政府,像继承其明代制度一样,把门墩象征地位身份的制度也原封不后的继承下来。

北京门墩的门枕石伸出外侧的部分,几乎都被雕刻成华美的须弥座,座上盖有方形锦缎,其上再分别放置狮子、箱子和鼓等装饰物。

在封建社会,并不是所有的门楼都能安置抱鼓石,因为衙门口有鼓是为“击鼓升堂“所用。

所以,只有官宦人家的门楼,才能安放象征权力的抱鼓石门墩,形状要与大门的等级相符,大小也要相称,常出现在大门、门柱前。

当时,为了用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在各式门墩的摆放上都有着一定的限制,如:皇族的门楼,摆放狮子门墩;高级武官的门楼,摆放着抱鼓型有狮子门墩;低级武官的门楼,摆放抱鼓型有兽吻头门墩;高级文官的门楼,摆放箱子型有狮子门墩;低级文官的门楼,摆放箱子型有雕饰门墩;大富豪的门楼,摆放箱子型无雕饰门墩;富豪的门楼,摆放石制门枕石;一般市民的门楼,摆放木制门枕木。

老北京门前的门墩儿建筑有什么讲究吗?

老北京门前的门墩儿建筑有什么讲究吗?

老北京门前的门墩儿建筑有什么讲究吗?
中国古代家家户户门口左右都有两个门墩儿,如今传统的乡村建筑也保留着这种门墩儿。

但是,要说到北京的门墩儿,那可是历史悠久,个个精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亚于优美的建筑艺术。

当然,门墩儿紧紧是古代建筑的一个小部件,虽然不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却起着撑门面的作用,因而不可小觑。

其实,老北京门的起源,大约跟蓟州郡县的建制有些瓜葛,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儿,要算中山公园社稷坛门门口的那对石墩儿。

门墩儿只是大家伙叫的俗名,它有好几个名字,也叫门座、门台,也叫门枕,甚至在古代还有叫“抱鼓石”的。

它并非只起装饰作用,而是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用来固定大门。

它通常安置在大门的门轴底部,并且有个圆形浅坑,承托门轴,可以来回转动,使得大门得以开闭。

老北京的门墩儿上,现存的图案大约有上万件,不同图案都意味着不同身份的人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寓意深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雕饰文化。

因而说,门墩儿不仅起着门枕的作用,它更是一门精美的石雕艺术,同样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文化的载体。

北京的门墩

北京的门墩

北京的门墩①“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唤起了许多北京人对于过去温馨生活的回忆与想象。

在含笑默想的同时,老北京形态各异的门墩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门墩是什么?北京的门墩有哪些样式?北京的门墩有什么特点呢?②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

③北京现存的门墩多为明清时的遗物,它们不但数量众多,其形状和图案也多种多样。

北京门墩的类型大致有箱形、鼓形、狮形、虎形、柱形等。

按照我国传统的礼制,北京门墩的形状,因级别、地位乃至贫富而有所不同。

鼓形、箱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的大门门框两侧。

狮形、虎形和柱形则多见于皇族、官府机构的门框两端。

④这些门墩,不仅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能表现主人的喜好追求,寄托祈求吉祥的寓意。

为此,门墩图案的设计,题材颇为讲究。

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门墩的图案或为琴棋书画,或为翠竹荷花。

前者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四艺”,反映了宅主的高雅情趣;后者是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凌云翠竹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表明户主的人生追求。

还有一些门墩,其图案以神话传说或民间谚语为题材,传达主人希望长寿、富贵、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

如在门墩上雕刻着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

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意为“富贵多子”。

更多的门墩,它们的图案是以人物、草木、动物、几何图案等为素材,将它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如“狮”和“事”谐音,雕两只狮子和如意的图案意为“事事如意”。

门墩上雕有蝙蝠和鹿的图案,“蝙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祈求“福禄双全”。

⑤门墩流传至今,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吉祥的理念,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阅读全文,说说北京的门墩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答:3.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解说下面材料中门墩图案的寓意。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图案鉴赏.01羊房胡同31号门口这一对箱型门墩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图案鉴赏.01羊房胡同31号门口这一对箱型门墩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图案鉴赏.01羊房胡同31号门口这一对箱
型门墩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图案鉴赏.01
羊房胡同31号门口这一对箱型门墩儿是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完整,既然用的是箱墩儿,这里的人家原来大概率应该是文官和书香门第,箱墩儿上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狮子,形态非常好。

箱墩儿侧面的图案是飘带(图三)象征着好事不断,生生不息。

正面的图案(图四)是老金自己的查证结果,猜测应该是飘带中间一个拨浪鼓,这是很少见的造型,拨浪鼓是我们现在对它的一般称呼,但先秦时期它有个高端大气的名字“鼗”(tao陶),是用于各类重要典礼仪式的礼器,而且鼗鼓的最早形象也确实被铭刻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之上。

代表着典雅庄重。

上面好像还有一个蝙蝠,所以老金最初差点把下面的圆形直接当成铜钱,还好那个鼓把比较明显。

侧面的包袱角里看不清楚了,但估计应该是寿桃一类,正面下面的包袱角里是一对石榴(图六),寓意自然是多子多孙。

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门楼--戴任

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门楼--戴任

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门楼--戴任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是四合院宅门的一种,属于屋宇式大门,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金柱大门,为高级官员人家使用。

广亮大门的门扉设在中柱之间,在檐柱之间、檐枋之下装有雀替、三幅云等饰件,台基较高。

广亮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比不上王府大门显赫气派,但也有较高的台基,门口比较宽大敞亮,占据一间房的位置。

其重要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

通常采取六柱五步架,两边的山柱各三根。

中间的山柱支持脊檩,前边的山柱支持前檐,后边的山柱支持后檐。

从前至后,这些山柱分别称为前檐柱、中柱、后檐柱。

门扉附著于中柱的位置,将门庑均分为二。

四个门簪上挂匾,前檐柱上檐檩枋板下装有雀替,后檐柱上装有倒挂楣子。

抱鼓石一般为圆鼓,体量硕大,用来制衡厚重的门板。

广亮大门在帝制时代,只能被官员使用。

除雀替和橼头外不许饰彩绘。

高级的宅门建筑可以露梁、露檩、露柱。

门外有半间房的空间,可供四个警卫分站两旁把守,以示宅门的等级高贵。

雀替以及附著其上的三幅云既有装饰功用,又是代表主人官品的象征。

帽儿胡同11号广亮大门帽儿胡同11号与9号、7号原为一宅。

9号与7号即可园,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

11号为住宅大门。

原宅主是清末光绪年间协办大学士文煜。

文煜,字星岩,费莫氏,满洲正蓝旗人。

咸丰七年(1857)为江苏布政使,九年(1859)升为山东巡抚,十一年(1861)为直隶总督。

光绪七年(1881)为协办大学士。

故后赠太子少保,谥文达。

帽儿胡同的宅园是文煜回京之后修建的。

帽儿胡同11号为广亮大门。

大门及倒座大幅度后退,围墙前突,门前广场相当宽阔。

铺条石甬路。

大门两侧设上马石,但未置拥墙。

今为单位宿舍,近年油饰过,十分新艳。

礼士胡同129号金柱大门金柱与广亮大门的区别是,门扉附著于金柱。

金柱靠近前檐柱。

这样,金柱大门的门庑,前后不再是等分的了。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多数都有门墩,门墩是用来支撑大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一块经过雕琢的、具有功用的石头。

门墩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

有方、圆两种造型。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 ...。

”这首《小小子坐门墩》的童谣,咏唱的就是老北京四合院院门的门墩儿趣事。

一代又一代老北京人的幼年就在老奶奶那轻声慢语的童谣声中长大,伴随着老北京人成长的就有那古老的门墩。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门墩与北京的四合院密不可分。

门墩又称门座、门枕、门鼓,是安放在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固定门框,安插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是由“门枕石”发展而来。

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并安插门槛,并由门槛分为门内和门外两部分。

门内部分有一圆形凹槽称“海窝”,用于插入门纂,即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开闭门扉的作用。

门外部分历经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宅院主人身份的标志,被称为“门墩”,北京人用儿话音,读作“门墩儿”。

【门墩类型】四合院宅门外的门墩雕刻十分精美,由须弥座、锦铺和鼓身等部分组成,鼓身主要有鼓形和箱形两种,门墩身上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珍品。

门墩也作为整个门枕石构件的统称,并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各有差异,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

也还有一些其他变异的鼓身造形。

箱形门墩,形似书箱、钱箱,主人家多为文官或商贾。

最初,箱形门墩带狮子雕饰的是高级文官,配其他雕饰的是低级文官,无雕饰的则是商贾之家。

鼓形门墩最初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

但清中期随着捐官制度开始泛滥,捐官政策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的同时也为鼓形门墩(抱鼓石)进入商贾大户奠定了礼制基础。

状物开头法作文例子

状物开头法作文例子

状物开头法作文例子
哎,咱北京城儿的事儿啊,那就得拿咱北京的调子儿来唠唠。

今儿咱就不说那高头大马、金碧辉煌的皇宫了,咱来聊聊咱胡同里那不起眼儿,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物件儿——那老北京的四合院里的门墩儿。

这门墩儿啊,可不是啥新鲜物件儿了,从打清朝那时候儿起,就是咱老北京四合院儿的标配。

俩大石头疙瘩,蹲在门口儿,就像俩看家护院的石狮子,别看它们不言不语,可那沉稳劲儿,就透着那么一股子威严。

这门墩儿啊,不只是个装饰,更是个象征。

咱北京讲究个“门当户对”,这“门当”啊,说的就是这门墩儿。

您瞧那门墩儿上,有的刻着麒麟送子,有的刻着寿桃儿,这都是咱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咱再说说这门墩儿的材质,那可不是随便什么石头都能用的。

得是那种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青石,还得经过匠人们精心打磨,才能成为咱四合院儿里的门墩儿。

您瞧瞧这工艺,多讲究啊!
如今啊,这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城市里,这门墩儿可是越来越少了。

可它在咱老北京人心里的位置啊,那可是永远都抹不掉的。

咱有时候儿走在胡同里,看见那俩门墩儿,就仿佛能看见那过去的岁月,听见那悠扬的鸽哨声,闻到那炸酱面的香味儿。

所以啊,这门墩儿虽小,可它承载的,是咱老北京人的记忆,是咱这座城市的根儿。

咱得好好儿地保护它,让它跟咱这座城市一起,永远地传承下去。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杨宝民
【期刊名称】《城乡建设》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从建城的时候,其城市建筑和布局就凝聚了当时的最高文化。

北京城是由胡同搭成的,每一条胡同里的四合院都是一种在中国建筑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居民住宅院落,从十二世纪开始,它就在北京民居中占据重要地位。

【总页数】1页(P78-78)
【作者】杨宝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北京胡同里的门墩 [J], 杨宝民
2.北京胡同儿里的"爱与恨"——评《四世同堂》形象塑造的区位特征 [J], 王亚琦
3.EZ-DECK支架系统在大跨度多层现浇门墩盖梁中的应用 [J], 凌祎冉; 杨健
4.兰州地铁土门墩车站基坑开挖支护有限元分析 [J], 周杰;任永忠
5.小小子,坐门墩儿门墩儿有哪些故事? [J], 朱七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的门礅

北京的门礅

北京的门礅门礅,又称门枕石,是北京四合院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撑正门和中门(又称二门或垂花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枕石;另一个作用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门梁上的砖雕、彩绘相映成趣,显示了房屋主人的门第和社会地位,同时,也给门面增添了几分庄严、优雅与个性。

开始算起的话,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06-220年的汉代。

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则在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的石券门(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枕石外侧就有雕成虎头的样子;南朝梁代古墓的石门柱子下放有一高十几厘米的“门礅”,也可看作是门枕石外侧雕出的有某种意义的造型。

具有北京特色的俗称--北京型门礅的大规模出现是在元朝建元大都时。

后来朱元璋从元朝手中夺取政权后,把元代修建的北京城重新改建成都府时,又利用了门礅原本就引人注目的门中最显眼的这一部件来表现新的统治秩序。

满清政府入关后,像继承其他制度一样,把门礅象征地位身份的制度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因此,北京型门礅在明朝建都北京时就已形成了。

到了清代,无论从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达到了顶峰。

目前,我们看到的门礅大多为明、清所遗。

北京型门礅形式多样,但根据特点(营造壮观的须弥座、铺上豪华而昂贵的锦铺,摆上狮子、鼓、箱子等)大致可分五类,每一类别都有不同的作用,代表着房屋主人身份、地位。

狮子型门礅--皇族;抱鼓型门礅--高级文官;抱鼓型有兽吻头门礅--低级武官;箱子型有狮子门礅--高级文官;箱子型有雕饰门礅--低级文官;箱子型无雕饰门礅--富豪;门枕石--富家市民;门枕木--普通市民。

每一种类型的门礅上都雕有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如:“九州同居”、“好事不断”、“并蒂同心”、“吉祥如意”、“八宝吉祥之一吉祥节”等,其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堪称石雕工艺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古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鉴赏·08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鉴赏·08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墩儿鉴赏·08
永恒胡同在安定门内大街路西侧,按照相关史料的记载,明代这里没有这个名字,从清代开始叫做姑姑寺胡同,后来索性叫姑姑寺,这在1916年地图上仍然如此标记。

也就是说这个姑姑寺应该是满清进京之后建的,姑姑寺到底是拜什么的?官方的胡同介绍里没有提到。

老金查证了一下,好像全国各地有很多姑姑寺,是一种民间供奉,供奉的圣女(也就是姑姑)都不一样,南方有没有不清楚,但从网络资料来看河南、山西都有姑姑寺之名,山西供奉的是英莲圣女,北京这个姑姑寺供奉的谁?老金只是在满族民间崇拜中找到一个笊篱姑姑,据说曾经救过努尔哈赤,所以臆测此姑姑寺或与之相关。

今天我们来鉴赏的是胡同里21号院门口的这一对儿箱墩儿。

21号竟然有两个门牌,一个门口是一对儿素箱墩儿,另外一个回民家门口这对箱墩儿整体形状比较完整,没有缺角,箱墩儿上面没狮子,应该就是一般的书香门第,但是上面有一个飘带绳结的雕刻(图二),也寓意着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希望,这种设计在箱墩里也不常见。

箱墩正面是一种什么花朵,一朵开放一朵含苞(图三四),老金没看出来是啥花,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包袱角里并排三朵小花,也象征着三生万物(图五)。

侧面的图案,老金认为是花开富贵,中间一朵盛开的牡丹外加另外两朵都还只是含苞欲放(图六七)看来原来的宅子主人对未来很有期望。

整个门墩儿还是具有一定观赏性的!。

细数老北京城里那些老胡同里的宅门砖雕

细数老北京城里那些老胡同里的宅门砖雕

细数老北京城里那些老胡同里的宅门砖雕北新桥胡同里一家院门上的戗檐砖雕北京胡同四合院门楼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独具艺术光彩。

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不仅内容丰富,雕刻技法更是高超。

虽经过百年以上的风雨侵蚀,这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门楼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

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上装饰砖雕、石雕很普遍,用于门头、门墩儿、屋脊等处。

目前,现存一些老街巷门楼上保存的砖雕,多为清代工匠所雕,也有部分是民国期间的砖、石雕品。

工匠们采用薄肉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项高难的技法,根据门楼宅第的不同,在门楼、门头、戗檐、门墩儿上进行图案设计,按照图样的尺寸去烧制澄浆泥砖,在砖上雕刻。

其中以浮雕最具特色,有些画面的精彩部分,则单独制做,后再镶在砖面上,如花朵、兽头……还有部分运用透雕技术,表现出的图案效果更佳。

用拼接的方式,如两拼、四拼、六拼、八拼等完成门头的整个砖雕装饰。

画面上呈现的人物、花卉图案的完成,要靠工匠的刀工技巧,画面玲珑剔透,一般雕完后不再另行打磨,几块砖雕拼砌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幅的佳品了。

今天,北京会这门砖雕技术的老艺人已寥若晨星。

门头(或称“门额”)、戗檐上的砖雕精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胡同文化史与民俗的写照。

细心观赏,能分辨出画面的丰富内涵。

砖雕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吉祥富贵的图案秦老胡同路北索家花园老宅门砖雕这类图案展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想往。

以蝙蝠、鹿、喜鹊、仙鹤、麒麟、盘长、如意、磬分别组成图案,各有讲法和寓意。

有的图案还与其谐音联系在一起,是很有讲究的。

在栏板浮雕蝙蝠(谐“福”音)、鹿(谐“禄”音)、古代乐器磬(“磬”即是喜庆的谐音)。

“喜庆吉祥”的图案中,画面上的蝙蝠口叼着磬,表达了主人求喜庆,盼福到的心愿。

“福寿绵长”图案中,蝙蝠口叼盘长(佛八宝之一)其图案中绸带不封口,表示佛法无边,其寓意是福寿绵长。

北京人游胡同,王府井大街周边的这条胡同,四合院的文保碑在这里!翠

北京人游胡同,王府井大街周边的这条胡同,四合院的文保碑在这里!翠

北京人游胡同,王府井大街周边的这条胡同,四合院的文保碑
在这里!翠
北京人游胡同,王府井大街周边的这条胡同,四合院的文保碑在这里!
翠花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中国美术馆南侧。

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皇城根南街,全长322米,宽约5米。

明朝属保大坊,清朝属镶白旗。

我是顺着王府井大街西侧从南往北走的,看到翠花胡同的牌子,一直往里面走到了27号院门口,看大门老式四合院,门墩齐全保护的不错。

这个院2009年公布为东城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约清代晚期建成,原为两路三进四合院,曾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北平执行部所在地,在这里开展过多次重大政治活动。

走进院里,现在已经成了大杂院,可是看房子盖的还算整齐,院里挺干净利落的!等我出大门时才发现,原来四合院的文保碑在这里!图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