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含答案(上科杯)-高品质必备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精彩试题详解网络整理
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参考解答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C 】甲和乙都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甲和乙都在下降;甲看见乙在上升,则甲相对乙在下降,说明甲下降速度比乙快。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
【B 】 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需要的时间为t=100/40=2.5h ,在这段时间内,乙处发出的车均与该车相遇,2.5h 共有10个15分钟,故10辆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
【D 】3牛=0.3kg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
(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 】B 造成无用磨损,其余都是必须的,例如,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
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
【D 】W=ρVg ρ甲V 甲>ρ乙V 乙V 甲>V 乙 设V 甲=2V 乙,则 ρ甲>0.5ρ乙, 故ABC 都有可能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
2001年第15届“上科杯”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卷(解析版)【菁】
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上科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I(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0分)(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找到物体的实际情况.解:(1)把试卷翻过来对着光看到“0E﹣102”,所以实际上屏幕显示0E﹣102.(2)根据平面镜成像作图得到“0E﹣102”,所以实际上屏幕显示0E﹣102.故选B.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实际上都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2.(4分)如图所示,一位同学握着一玻璃瓶,而且一直在他手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3.(4分)在杂技表演中,有一项跳板节目,若支点在跳板的中央,当质量为60千克的两名男演员同时从距离地面3米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一端时,静立于另一端的质量为40千克的一名女演员被向上弹起4米高.若不考虑空板的机械效率.解:两名男演员做的总功:W总=2G1h1=2m1gh1=2×60kg×10N/kg×3m=3600J;对女演员做的有用功:W有=G2h2=m2gh2=40kg×10N/kg×4m=1600J;跳板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44.4%故选C.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分清两名男演员对木板做的功是总功,木板对女演员4.(4分)体积为1毫米3的油滴,滴在水面上并扩散开来,形成单分子膜,其最大面积是3米2,根据这些数据,计算题.已知油的体积V、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由d=可求出油膜的厚度,油膜的厚度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已知油的体积V=1mm3=1×10﹣9m3,油膜的面积S=3m2;则油膜分子的厚度,即油分子的直径d==≈3.3×10﹣10m.故选B.本题考查了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是常用的方法,求出形成油膜的纯油的体积是解题的关5.(4分)如图所示,一块冰悬挂在支架上,冰的一部分浸没在浓盐水中,此时天平平衡.在冰块熔化为水的过程中()二、选择题Ⅱ(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20分)6.(5分)如图所示,MN表示物体,M'N'是MN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θ、θ'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夹角是相同的.解:把物体MN变为△MNA,△MNA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M'N'A',如图.物体MN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M'N'<MN.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像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所以夹角不发生变化.所以θ'=θ.故选C.凸透镜无论成缩小的像,还是成放大的像,像的大小发生变化,像和物体是相似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夹7.(5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V,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则电压表V或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A.电流表A示数增大,P向右滑动B.电流表A示数减小,P向左滑动如果符合题意,则滑片左移,分析各选项得出结论,如果不符合题意,再假设滑片右移,看是否符合题意.解:如果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R变大;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变小,电流表示数I变小;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因为电阻R1不变,所以电压U1变小,滑动变阻器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 V=U﹣U1变大;电压表V、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I增大,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知:滑片左移、电流表示数I变小、电压表示数增大.故选B.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有一定难度,是一道中档题;分清电路结构、灵活应用欧姆定律与串8.(5分)如图所示,把两盏相同的电灯分别接成甲、乙两种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两盏灯都正常发光.若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相等,则甲、乙电路两端的电压U甲、U乙的关系是()A.U=2U B.U>2U C.U<2U D.无法确定9.(5分)如图所示,一盛满水的圆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把一体积小于容器容积的物体G轻轻放入水中,容器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边上的容器B中.则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A.一定不变B.可能不变C.一定变大D.可能变小应用题.(1)根据公式P=,要判断压强是否变化,就要看压力F和受力面积S的变化情况,由题可知,受力面积S是不变的,只要判断F的变化就可以了.(2)压力是否变化,要看物体G放入水中所以处的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浮力与物体G的重力关系,从而判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公式P=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解:当物体G放入水中有三种可能:①漂浮,②悬浮,③下沉.(1)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G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与物体G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P=可知,压强不变;(2)当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G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与物体G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P=可知,压强不变;(3)当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物体G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小于物体G的重力,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大,根据公式P=可知,压强变大;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大,不可能变小.故选B.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体放入水的有哪几种状态,然后根据所处的状态判断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判断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最后根据公式P=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三、填空题(每格4分,共52分)10.(8分)图为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如果槽内有一气泡,当车起动时,气泡将向前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后运动(选填:“前”或“后”).11.(4分)一位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他想测定自己的速度,测出在1分钟内双脚踩踏脚板转了40圈.已知自行车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车轮直径为66厘米,则该同学骑车的速度约为 3.3米/秒.最后得到自行车通过的路程,然后运用速度公式就最终得到自行车的速度;运算要细心方可.解:由题意知:踏脚板转了40圈就说明大齿盘转40圈,那么车轮转的圈数为:40×=96圈;车轮转一圈通过的路程(周长)为:s0=πd=3.14×0.66m=2.0724m;车轮在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s=96s0=96×2.0724m=198.95m;骑车的速度为:v===3.3m/s;故答案为3.3m/s;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问题,同时还考查自行车工作的原理,结合题目条件逐步运算最后得到答案.12.(4分)如图所示,一人利用滑轮装置,从水面离地面为10米深的井中,把质量共为10千克的水桶与水提出到地面,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米要漏出0.2千克的水.若不考虑水桶大小、滑轮、绳的质量和阻力,则该人要将这桶水提到地面所做的功为900焦(计算的起始位置为水桶全部离开水面时,g取10N/kg).计算题;图析法.不考虑水桶大小、滑轮、绳的质量和阻力,拉力做功等于提水做的功,所以有W=Fs=Gh,求出刚离开水面时水重,根据F=G=mg求拉力,再求出到地面时的水重和拉力,做出F﹣s图象,据F﹣s图象求出拉力做功.解:刚离开水面时水重:G=mg=10kg×10N/kg=100N,拉力F=G=×100N=50N;到地面时的水重:G′=m′g=(10kg﹣0.2kg×10)×10N/kg=80N,F′=G′=×80N=40N;此时s=2h=2×10m=20m,做出F﹣s图象,如图所示,则拉力做功:W=(50N+40N)×20m=900J.故答案为:900J.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功的计算,难点在于拉力F在变化,做出拉力F﹣s图象是解本题的关键.13.(8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它是通过列车上的电磁铁A、B与固定在轨道上的磁极N、S发生磁排斥而实现悬浮的.当列车在轨道上悬浮起时(如图所示),在电磁铁A、B中分别通有(俯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电流(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电流方向的关系判断方法.解:由图可知,电磁铁A的下方为N极,电磁铁B的下方为S极,通电直导线的周围磁场为以导线为圆心的一层层的同心圆;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可以由安培定则进行判断: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弯曲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从而可知,电磁铁A通有顺时针的电流,电磁铁B通有逆时针的电流.故答案为:顺时针,逆时针.本题考查奥斯特实验的内容及安培定则的关于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判断.14.(4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欧,且R3>R2>R1.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当把电源与电流表A的位置互换后,电流表A的示数等于0.2安(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相等,从而可以计算出调换前后电流表的示数的关系.解: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并联后再与电阻R3串联,设调换前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电阻R1和R2并联后的电压为:U12并=IR1,此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干路中的电流为:I总=I+I2=I+,电源电压为:U=U3+U12并=I总R3+U12并=(I+)R3+IR1,①当把电源与电流表A的位置互换后,电阻R2和R3并联后再与电阻R1串联,设调换前后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电阻R2和R3并联后的电压为:U23并=I′R3,此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干路中的电流为:I总′=I′+I2′=I′+,电源电压为:U=U1+U23并=I总′R1+U23并=(I′+)R1+I′R3,②①式等于②式,即:(I+)R3+IR1=(I′+)R1+I′R3,化简得:I(R2R3+R1R2+R1R3)﹣I′(R2R3+R1R2+R1R3)=0,解得:I﹣I′=0即I=I′=0.2A.故答案为:等于.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特点,以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关键是公15.(4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伏.当闭合电键K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变为0,经检查,电源、电流表、电键是完好的.为进一步检查电路故障,用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6伏,则造成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原因是R2断路.16.(4分)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2A”的字样,R x 为待测电阻.某同学能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电流表A的示数为I,然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则I的范围是0.25A~0.5A.根据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联立方程,根据极限法即可求出I的范围.解: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时,电源的电压为:U=I(R x+R最大),即U=I(R x+20Ω)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源的电压为:U=I′(R x+R中),即U=0.5A×(R x+10Ω)∵电源的电压不变∴I(R x+20Ω)=0.5A×(R x+10Ω)即I=0.5A﹣当R x→0时,I=0.25A;当R x→∞时,I=0.5A;即I的范围是0.25A~0.5A.故答案为:0.25A~0.5A.17.(16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甲为固体,乙为液体.当物块甲放入乙中时,甲浮在液面上:当物块甲上放置一物体A时,物块甲恰好被液体全部浸没.设物块甲、A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试写出符合以上情况的m1、m2的三组可能值.第一组:m1=15克,m2=7.5克:第二组:m1=25克,m2=12.5克;第三组:m1=30克,m2=15克.简为:m排g=m1g+m2g,即m排=m1+m2,据此求物块甲、A的质量.解:图象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质的体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即表示物质的密度,从图可知,当1物质的质量为12g时,体积为12cm3,ρ1===1g/cm3,当2物质的质量为8g时,体积为12cm3,ρ2===g/cm3,而甲放入乙中时,甲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ρ乙>ρ甲,从而可知,ρ乙=ρ1=1g/cm3,ρ甲=ρ2=g/cm3,∵物块甲恰好被液体全部浸没(v排=v甲),∴此时物块甲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甲的重加上物体A的重,即F浮=G排=G甲+G A,可以化简为:m排g=m1g+m2g,即m排=m1+m2,第一组:当m甲=m1=15g时,则V排=V1=V甲===22.5cm3,m排=ρ乙V排=ρ乙V甲=1g/cm3×22.5cm3=22.5g,∴m2=m排﹣m1=22.5g﹣15g=7.5g.第二组:设此时甲的体积为V甲2,而m排=m1+m2,即:ρ乙V排=ρ乙V甲2=ρ甲V甲2+m2,而m2=12.5g,代入数值得:1g/cm3×V甲2=g/cm3×V甲2+12.5g,解得:V甲2=37.5cm3,此时m1=ρ甲V甲2=g/cm3×37.5cm3=25g.第三组:当m甲=m1=30g时,则V排=V1=V甲===45cm3,m排=ρ乙V排=ρ乙V甲=1g/cm3×45cm3=45g,∴m2=m排﹣m1=45g﹣30g=15g.故答案为:7.5;25;30,15.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特性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图象问题时,可采取控四、计算题(12分)18.(12分)如图所示,M、N是两个等高的平台,两平台相距D.现用三块质量均匀、质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木块在M、N之间搭成水平梁,已知每块木板的长为L,则M、N两平台间允许的最大距离为多少?请画出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推理法.三块木板,其中两块放在平台的两边,另一块放在这两块木板上,如图所.因为放在平台上的两块木板要支持放在上面的木板,所以二者的重心必须放在平台上,因为左右对称,所以只分析一边,一个木板放在平台上,上面放一块一半大小的木板:设放在平台上的木板的重心距离平台边缘为OA,求出木板探出平台的距离(﹣OA),设一半木板的重心距离平台边缘为OB,求出小木板的最远边缘到平台边缘的距离(+O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OA和OB的关系,因为小木块的重心不能探出大木板边缘,所以最大值取OB=﹣OA,由此得出OB的大小(L),从而得出小木板的最远边缘到平台边缘的距离,这个距离乘以2得出D的最大距离.解:如图,三块木板,其中两块放在平台的两边,另一块放在这两块木板上.放在平台上的两块木板要支持放在上面的木板,所以二者的重心必须放在平台上,因为左右对称,所以单看一边,一个木板放在平台上,上面放一块一半大小的木板:放在平台上的木板的重心距离平台边缘为OA,则木板探出平台:﹣OA,一半大小的木板的重心距离平台边缘为OB,则小木板的最远边缘距离平台边缘为+O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mg×OA=×OB,∴2×OA=OB,因为小木块的重心不能探出大木板边缘,所以最大值取OB=﹣OA,由此可得:OB=L,小木板的最远边缘距离平台边缘为:+OB=+=,则D的最大距离为::2×(+OB)=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找出一边的动力mg、动力臂OA和阻力、阻力臂OB是本题的关键.五、实验题(16分)19.(16分)某学生应用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时,密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体积改变而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体积的实验.他首先将医用注射器的活塞移至20ml刻度处,并与气压计连接(如图),然后改变注射器内密闭气体的体积,记下对应各体积的压强值(如表1所示);取下注射器,在注射器内放入待测固体,将注射器活塞仍然放在20ml刻度处,再次将注射器与气压计连接(如图),然后依次改变注射器内密闭气体的体积,记下对应各体积的压强值(如表2所示).表1 表2(1)请在图(a)中的坐标纸上选取合适的坐标,画出反映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直线图象.(2)请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用作图法求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根据表一及表二数据作出两种情况下的图象,然后根据两图象求出固体的体积.解:(1)由表一数据知: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的倒数成正比,根据表一数据选取坐标,然后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中描点,然后用一条直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得到图象,P﹣﹣﹣图象如图(a)所示.故答案为:如图(a)所示.(2)在同一坐标纸中应用描点法作图,在同一坐标纸中作出表一与表二的P﹣﹣图象,移动活塞时,固体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发生变化,两种情况下,压强相等时气体体积之差,为固体体积;由图(b)知当气体压强为1.19atm,两气体的体积之差为1.5ml,即固体的体积为1.5ml=1.5cm3.故答案为:如图(b)所示;固体体积为1.5cm3.本题考查了根据已知数据作图象,对于作图象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六、说理题(30分)20.(30分)图甲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通常把使用图乙中35毫米有孔胶卷的照相机称为135照相机.“快门“是使胶片获得必要曝光量的时间控制机构.“幕帘快门”是135照相机常用的一种快门,它由前后两个幕帘组成;位于胶片前约3毫米处.图丙是“幕帘快门”的工作原理图.拍摄照片时,先将快门上弦,此时前、后幕帘的首尾部分重叠在一起,从胶片的左端运动到右端(如图丙﹣(a)),与幕帘连接的弹簧同时被卷紧,为快门的开启提供动力;然后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前帘先向左运动,而后帘依据摄影者设定的曝光时间滞后一段时间和前帘形成合适的缝隙宽度L后再开始运动(如图丙﹣(b)).这样,缝隙从胶片的右端运动到左端,使整个胶片依次获得曝光(如图丙﹣(c)).运动结束,胶片又全部被遮住,与幕帘连接的弹簧恢复原状,即松弦(如图丙﹣(d)).(1)从DF﹣1相机曝光时间与快门缝隙的对应关系表可以得出,各档曝光时间对应的幕帘运动速度有何特点?(2)不同型号照相机的“幕帘快门”的缝隙运动方向是不同的.以摄影者为参照物,有的自左向右,有的自右向左,有的自上而下,有的自下而上,用这些相机拍摄运动物体时都会造成像的畸变.图丁中(a)、(b)分别表示的是:拍摄时相机与汽车位置的示意图和不发生畸变的图象的示意图;图丁(c)、(d)所示的是:使用不同型号相机拍摄高速运动的汽车时形成的像.请根据像的畸变情况,写出快门缝隙的运动方向.(a)自左向右(b)自上而下(在横线上填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3)图是用135相机拍摄的某学生(身高1.7米)在试用新标准乒乓球(直径40毫米)的照片.拍摄时选用的快门速度为1/30秒.请估算照片中兵乓球运动的平均速度.(4)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拍摄照片时需要用闪光灯来照明.闪光灯是一种发光时间短(约几毫秒),发光强度高的光源.由于幕帘快门是通过两个幕帘间形成的缝隙使整个摄影画面曝光的,所以要使闪光灯瞬间发出的光全部进入画面,必须在快门全开(前帘已复位,而后帘尚未释放)的瞬间闪亮.DF﹣1型照相机的闪光灯联动装置是在前帘复位到终点附近时接通闪光灯的电路,使闪光灯工作.从DF﹣1相机快门缝隙与曝光时间的对应关系表可知,为达到与闪光灯的同步,曝光时间应如何选择?(5)图是用某台旧的DF﹣1照相机的1/250,1/125秒快门速度拍摄的,并用闪光灯照明的画面.试根据画面上留下的闪光影像(较深的区域),计算该相机“幕帘快门”的缝隙运动速度.(6)某摄影爱好者为了在胶片上获得直径约为2毫米的太阳的清晰的像,他应选用多大焦距的摄影物镜来进行拍摄?已知太阳发出的光经8.31分钟射到地球,太阳的直径为1.39×109米.△A'B'M∽△ABM,根据相似三角形求出近似的焦距OM.解:(1)幕帘运动速度是:v=,胶卷的长度是35mm保持不变,曝光时间是T越长,幕帘的运动速度越大.(2)如c图,幕帘运动,汽车也在运动,由于汽车的高度不变,汽车的长度变短,所以幕帘和汽车行驶的方向相反,汽车向左运动,所以幕帘自左向右.如d图,幕帘运动,汽车也在运动,由于汽车的长度和高度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汽车的下方倾斜于汽车行驶的方向,所以幕帘自上向下运动.(3)从人的身高知,乒乓球在s内大约运动了1.7m的,所以乒乓球运动距离是:s=×1.7m.乒乓球运动的速度是:v===34m/s.(4)曝光时间和闪光时间同步,闪光时间大约是几毫秒,曝光时间也需要几毫秒.由曝光时间和快门缝隙的对应关系知,s=1ms;s=2ms;s=4ms;s=8ms;s=16.7ms.所以曝光时间在s以内.(5)照相机s快门速度拍摄时,所以缝隙速度为:v'===1875mm/s.照相机s快门速度拍摄时,所以缝隙速度为:v''===3250mm/s.(6)∵△A'B'M∽△ABM,∴=,∴=,∴OM=215.22mm.故答案为:(1)曝光时间是T越长,幕帘的运动速度越大;(2)自左向右;自上而下;(3)乒乓球的运动速度是34m/s;(4)为达到与闪光灯的同步,曝光时间在s以内;(5)快门速度为s时,缝隙速度为1875mm/s;快门速度为s时,缝隙速度为3250mm/s;(6)摄影机焦距约是215.22mm.首先明确135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才能完成本题,本题主要考查速度计算,并且和数学联系起来,体现学。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46题单项选择题,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题至46题每题5分。
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1.关于“9.8牛/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9.8牛等于1千克。
(B)9.8千克等于1牛。
(C)质量是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
(D)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个自然现象跳得更远一些,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由西向东跳最有利。
(B)由东向西跳最有利。
(C)由南向北跳最有利。
(D)无论向什么方向跳,效果都一样。
3.某质量是60千克的物体在月球表面时,重约为100牛,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牛的物体,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为( )(A)60千克。
(B)100千克。
(C)360千克。
(D)600千克。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5.下面所说的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 )(Ⅰ)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椅上舒服。
(Ⅱ)穿窄跟鞋的姑娘会在泥地上留下较深的鞋印。
(Ⅲ)只要较小的力就能将图钉按进木板。
(A)只有Ⅱ、Ⅲ。
(B)只有Ⅰ、Ⅱ。
(C)只有Ⅰ、Ⅲ。
(D)它们都是。
6.船上载着许多钢材,此时甲板离水面的高度为h1;把这些钢材都放到水中用绳悬挂于船下,此时甲板离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与h2相比较( )(A)h1=h2。
(B)h1<h2。
(C)h1>h2。
(D)无法比较。
7.如图1所示,容器重为G1,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盛有重为G2的液体,若用N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N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N1和N2应满足( )(A)N1=G1+G2,N2=G2。
目录及教委竞赛通知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目录】2010年上海市第二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9年上海市第二十三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8年上海市第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卷答案及详解2007年上海市第二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上海市第二十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5年上海市第十九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4年上海市第十八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3年上海市第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2年上海市第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详解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复赛试题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1999年上海市第十三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1998年上海市第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复赛试题1997年上海市第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复赛试题1996年上海市第十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5年上海市第九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4年上海市第八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3年上海市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2年上海市第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1年上海市第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90年上海市第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1989年上海市第三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复赛试题1988年上海市第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1987年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及详解、复赛试题通知__________区(县)教研室、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第二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将于2010年3月14日至4月11日分三轮[初赛、复赛和决赛(实验)]进行,现将本届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竞赛日程2月23日(周二)上午报名3月14日(周日)上午初赛3月27日(周六)上午复赛4月11日(周日)下午决赛(实验)二、竞赛的内容范围1.初赛原子、太阳系、核能不考,其它内容均考。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共10个专题)
历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音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始终不变 D.忽高忽低2、(2014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传播声音的物质3、(2012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响度4、(2011年上海大同杯复赛)磁带录放机可高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在高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A.音调较低的声音 B.音调较高的声音C.响度较小的声音 D.响度较大的声音5、(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位置在()A.排气管上 B.空气中 C.入耳处 D.发动机上8、(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9、(200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为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13千米/秒)则这一密云层的高度为()A.1.5千米 B.2.0千米 C.2.5千米 D.3.9千米10、(200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的方向11、(200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12、(2002年上海大同杯初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0.1秒 B.0.2秒 C.0.38秒 D.0.4秒13、(2000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14、(1999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5、(199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6、(1997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2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17、(1997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关于声学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B.为了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50分贝C.人发出声音的频率约40赫兹~1300赫兹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赫兹~2000赫兹18、(199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听音乐时,在众多的乐器声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来,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同一音乐时具有不同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19、(199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三、填空题20、(2018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距离为d=3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1=6.0s。
(完整)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试题汇编(含答案),推荐文档 (2)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光学试题汇编(含答案)1.如图24-8 所示,F1、F2 是凸透镜的焦点,S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光源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C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 与S’连线方向。
C.沿F2 与S’连线方向。
D.沿F1 与S’连线方向。
2.如图 24-19 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
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s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 与光屏的距离为L。
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S 为 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 为(L-b -2a)/2,该透镜的焦距f 为(L 2 -b 2 )/4L。
3.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C )(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4.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C)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C )(B)玻璃上不同部位的透光程度不同(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同5.图 11,平面镜OM 与ON 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上科杯)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初赛试卷(2001年)(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6道单项选择题。
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至第46题每题5分,全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相应空格内。
不填或填入不正确答案均不得分。
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
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
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
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
(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
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
图1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
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A)大于8×10—3千克。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1.3浮力培优训练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1.3浮力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月作业回顾)如图所示,下列与浮力有关的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鸡蛋悬浮在浓盐水中,向杯中加水,鸡蛋所受浮力不变B.图乙中,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不变C.图丙中,在空中向左匀速飘动的热气球,它所受到浮力方向是向左D.图丁中,同一支密度计静止在不同液体中,液体A的密度小于液体B的密度2. (乐清市八校联盟八年级 (上)期末模拟考)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在水中稳定3.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三模科学试题)如图是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A.B.C.D.4. (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月作业回顾)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5.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如图所示,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枣处于悬浮状态B.苹果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大C.葡萄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D.葡萄在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6.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
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01-10届试题(包含答案)
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1987年)说明:本卷共六大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Ⅰ(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编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A 、B 为两个大小和材料都相同而转向相反的轮子,它们的转轴互相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
有一把均匀直尺C ,它的长度大于两轮转轴距离的2倍。
把该直尺静止地搁在两转轮上,使尺的重心在两轮之间而离B 轮较近。
然后放手,考虑到轮子和尺存在摩擦,则直尺将A 保持静止。
B 向右运动,直至落下。
C 开始时向左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D 开始时向右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2.在以下科学家中,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是A 钱学森。
B 吴健雄。
C 钱伟长。
D 丁肇中。
3.一列火车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A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B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C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D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4.近两个月来国际科坛的一场冠军争夺战举世瞩目,在激烈的角逐中我国领先的是A 原子能研究。
B 低温超导研究。
C 宇航技术研究。
D 天体运动研究。
5.家用电冰箱中的致冷剂是:A 氨。
B 二氧化碳。
C 氟利昂。
D 氢。
6.如图2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 ,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在图3中间,有一个中性的金属球乙。
乙球两边等距离的位置上,各放一带电的甲球和丙球。
甲球带正电,丙球带等量的负电。
那么,乙球上电荷最合理的分布是图4的图3 图48.图5中光线由玻璃进入水中时,折射线只可能通过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9.一个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圆柱形玻璃缸,全部浸没在水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初赛试卷(2001年)(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6道单项选择题。
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至第46题每题5分,全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相应空格内。
不填或填入不正确答案均不得分。
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
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
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
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
(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
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图1图2图3图4(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
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
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10—3千克。
(B)等于8×10—3千克。
(C)小于8×10—3千克。
(D)大于10×10—3千克。
7.有三个质量相等、球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ρ铜>ρ铁>P 铝。
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所受重力G 铜、G 铁和G 铝的关系应是 ( )(A)G 铜>G 铁>G 铝。
(B)G 铜<G 铁<G 铝。
(C)G 铜=G 铁=G 铝。
(D)G 铁<G 铜<G 铝。
8.如图2所示,圆台形玻璃杯开口直径为10厘米,底面直径为6厘米,总高度为15厘米,内装290克水,水面高7.5厘米,现向杯内投一质量为29克的木块,木块浮在水面上,水面上升了0.5厘米,这时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加了( )(A)0.28牛。
(B)2.62牛。
(C)0.14牛。
(D)2.26×10—3牛。
9.如图3所示,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
把量筒向上提起,在筒口离开水面前,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 ( )(A)是空的。
(B)充满水。
(C)有水,但不满。
(D)无法确定。
10.把一只空杯的杯口向下按入水中,开始状态如图4所示,现将杯子往下按,则( )(A)杯中气体的体积不变。
(B)杯中气体的体积变大。
(C)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大。
(D)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小。
1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在水桶逐渐提离水面的过程中,关于人所用力的大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力变大,因为水桶所受重力变大。
(B)用力变小,因为水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C)用力变大,因为水桶受的浮力变小。
(D)用力不变,因为水桶所受的重力不变。
图 5图6图7图812.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的体积是V 1,漂浮在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煤油中,露出的体积为V 2,那么V 1和V 2的关系是( ) (A)V 1>V 2。
(B)V 1=V 2。
(C)V 1<V 2。
(D)3V 1=4V 2。
13.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已知ρ冰=0.9×103千克/米3,ρ浓盐水=1.1×103千克/米3,如果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 1=500牛,重物G 2=1200牛,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 1保持平衡的拉力F 应等于( )(A)500牛。
(B)600牛。
(C)1200牛。
(D)250牛。
15.如图6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升重物A ,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 ,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 )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
(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
(C)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16.如图7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那部分的长度是木尺的1/4,在木尺末端的B 点加一个作用力F ,当力F=3牛时,木尺的另一端A 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为 ( )(A)3牛。
(B)9牛。
(C)1牛。
(D)2牛。
17.现有甲、乙、丙、丁四个通草球,已知甲、丁相互吸引,乙、丙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乙相互吸引,则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乙相互排斥,则丙、丁一定相互排斥。
18.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K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则 ( )(A)灯L 可能变暗。
(B)灯L 亮度可能不变。
图9图10(C)电阻R 可能断路。
(D)电阻R 可能短路。
19.某房间墙上挂着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1.5米高的中国地图,两墙面之间的距离为3米,欲从镜子里看到全部地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 )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2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开平面镜越远时像就越小。
(B)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乎面镜中成像。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
(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
21.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
当他距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A)2米。
(B)略大于2米。
(C)4米。
(D)略小于4米。
22.如图9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 的位置将( )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23.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范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
(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
(C)无论如何移动,看到的范围不变。
(D)无法确定。
24.现有两个用电器,上面分别标有"6V 0.2A"和"12V 0.5A ”的字样,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的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那么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应该是( ) (A)9.4伏。
(B)10.8伏。
(C)18伏。
(D)27伏。
25.如图10所示,A 、B 为质量均为m 的两条形磁铁,置于台秤的托盘上,忽略台秤与磁铁间的磁力作用。
当平衡时B 对A 的弹力为F 1,台秤的示数为F 2,图11图12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 1=mg ,F 2=2mg 。
(B)F 1>mg ,F 2=2mg 。
(C)F 1>mg ,F 2=mg 。
(D)F 1>mg ,F 2>2mg 。
26.当物体和屏幕的位置固定后,在它们之间放一凸透镜,但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屏幕上都找不到物体的像,这有可能是( )(A)凸透镜的焦距太短,实像成不到屏上。
(B)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大于4倍焦距,即使能成实像,实像位置也在屏幕以外,所以无法观察到。
(C)凸透镜的焦距太长,物体只能成虚像而不能成实像。
(D)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正好等于4倍焦距,所以不成像。
27.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
(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像。
28.一个密度计,其刻度部分的A 、B 两点,分别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如图11所示,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0×103千克/米3~1.60×103千克/米3,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 的中点C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小于1.30×103千克/米3。
(B)等于1.30×103千克/米3。
(C)大于1.30×103千克/米3。
(D)无法确定。
29.如图12所示,杠杆AB 可绕O 转动,绳AD 连在以A 为圆心的弧形槽MN 上,D 可以在MN 上自由滑动,在绳的D 端从N 向M 滑动图14图15图13过程中杠杆仍保持平衡,则绳对杠杆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30.平面镜MN 前有一物体AB ,不透光的屏CD 放在AB 和平面镜之间,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13所示,并且屏的下端与AB 的中点等高。
那么( )(A)平面镜中只有AB 下半部的像。
(B)平面镜中只有AB 上半部的像。
(C)平面镜中仍能成AB 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
(D)平面镜中仍能成AB 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定范围内才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