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链接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
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
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
(1)含义: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
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表格
(二)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1.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理论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背景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状与展望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2.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对象群体。
分析不同对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3.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解释不同阶段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差异。
3.4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匹配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分析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4.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的关键环节。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六页,共60页。
▪
1、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理论基础、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地位作用及其队伍
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方法。
▪
2、通过学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和掌
第十一页,共60页。
▪ 在此阶段中,学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 就:
▪ 首先,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包括两方面的力量: 一是高校系统;二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 力量,主要包括党群系统、企业系统、军 队系统等。
第十二页,共60页。
▪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所涉 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十页,共60页。
第一节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 ▪ 一、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
些看法、原因、后果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
第二十一页,共60页。
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看法、原因、 后果
▪ (一)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 (二)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 ▪ (三)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后果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第十五页,共60页。
二、课程目的、要求、任务
▪ 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形成发展,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过程方法及队伍 建设等内容,介绍我党九十多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 政治教育的新鲜经验,介绍世界各国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的现状及经验教训。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篇1: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
我们要好好重视!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篇2: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知识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导论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
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墨子:兼爱孟子:义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方向性内容第二认知性内容第三有道德规范性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1.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
(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学的定义(P12)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含义(P15)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特指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5)答:教学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一般来说,教学过程起码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或说层面:一是认识过程;一是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发展过程是指学生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行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规范、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8)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规范、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的过程。
5、课程的含义(老师总结)答:课程就是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计划,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验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4.张耀灿主编:《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范畴》,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授课课题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及
过程设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的建设进程
(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年至1984年)
(二)学科系统建设阶段(1984年至今)
教学内容及
过程设计
第一节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二、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一)借鉴是创新的基础
(二)借鉴在于更好地创新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一、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
(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作 业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
一、学科建设进程 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
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 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 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这明确地将有关政治工 作的学说看作一门学科。
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 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 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及其研究设想。 1981年,《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论文集 出版 1983年《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著出版,作 者:张蔚萍等。开始系统化规范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 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 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 一、完全一致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先
进性和大公无私。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 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 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 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 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 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是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 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 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 成、变化和发展。
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
1984年有12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 始招生。它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 门学科正式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修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序言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自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调节评估和研究提高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等内容。
二、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熟练的运用基本理论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问题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时数:第一、二、三、十四章各三课时,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各四课时,共五十二课时。
四、实践性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采用不同方法在本科生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
调查的范围包括高校、企业和社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一)教材: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参考书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陈万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政治观教育通论》王玄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戴艳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六、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第二部分正文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建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含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和特点;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体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思政目标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与教学论》中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科的核心课程,肩负着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的重任,其课程思政目标的明确与落实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目标的内涵、特点以及在《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提出了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以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概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石,而课程教学则是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当今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科的重要课程,不仅要传授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其课程思政目标的明确与实现对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目标的内涵与特点(一)内涵课程思政目标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入,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达到的预期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课程思政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特点1. 综合性课程思政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导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一)为什么要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1,构建一门学科的科学体系,首先应当认识它的 逻辑起点
2,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开端的那个范畴,就是这门 学科的逻辑起点
3,并不是任何一个概念或范畴都可以作为逻辑起 点
4,只有认识到、捕捉到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把 握住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也才能知道研究的目 的。
补充:九、思政课教学论的创立和发展
(一)教学论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1,公元一世纪 罗马教育家(Quincilianus, AC35— 95 )的《雄辩家的教育》(或《演说家的教育》)是 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论著作
2,17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的 第20—22章试图建立学科教学论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试图在 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方法论,此乃教学论发展成 熟的标志。
补充:八、怎样才能学好思想政治教学论?
(一)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用科 学理论来指导
1,以马克思主义尤其以尤其以辩证唯 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2,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以丰富的、多方面的现代教育理论 来武装自己
(二)必须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来学习和 研究教学论
1,首先要勇于实践 2,其次要其善于实践 3,要在多方面多环节进行实践 (1)从过程上看 (2)从内容上看 (3)从形式上看
赣南游击词·
一九三六年夏
陈毅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学时: 32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考试目的和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
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具有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意义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了解其发展历史。
3.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教法论、艺术论、学法论、评价论等。
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教什么”的基础上,真正懂得“怎么教”。
4.熟练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关注国内外时事,能够运用相关原理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试力求体现灵活性、开放性,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命题依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主要以课程标准及教材规定的相关知识为依据,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各项实践技能训练等。
命题原则: 重点考察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情感及正确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一)导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3.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内容、研究对象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4.综合应用:掌握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二) 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2.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4.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及基本范畴2.领会: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3.简单应用:继承和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4.综合应用:邓小平德育理论;素质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作用;德育的核心思想(三)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考试内容】1.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及其价值取向【具体要求】1.识记:课程的定义;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课程培养的目标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四种教学目标取向及其关系4.综合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内容及教学目标(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5.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过程的本质、要素、主体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方针、教学原则3.简单应用:学生的学习力4.综合应用:在正确的教学规律、教学方针、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五) 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2.启发式教学模式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4.探究式教学模式5.案例教学法6.情感教学模式7.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9.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0.说课的含义和内容【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模式2.领会: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编写内容3.简单应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综合应用: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说课(六)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课备课的艺术2.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的艺术3.思想政治课导入的艺术4.思想政治课讲课的艺术5.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艺术6.思想政治课举例的艺术7.思想政治课板书的艺术【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是一门艺术;2.领会: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形成过程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课的各种教学艺术方法4.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七)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学法论【考试内容】1.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2.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具体方法【具体要求】1.识记:学习指导的的概念及其分类2.领会:学习指导的重要性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4.综合应用:指导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和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八)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考试内容】1.教学评价的概念、对象和分类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3.评课、听课、考试【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对象及其分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2.领会:评价学生的方法;命题的原则3.简单应用:分析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4.综合应用:对听课、评课、考试等教学评价的目的、要点、方法、应注意问题等(九)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师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2.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3.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具体要求】1.识记: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特点2.领会: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价值观3.简单应用:教师应具有的学生观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考试内容】1.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2.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具体要求】1.识记: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2.领会:教育实习的任务;教育实习的成绩评定3.简单应用: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4.综合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技能等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PPT课件
思想政治课 属于智育课
思想政治课属 于德智统一课
.
思想政治课 属于德育课
历史论德 育性 质
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德育性质 的阐 述
内容论德 育性 质
特点论德 育性 质
具有理论 的教育性
具有德育 的主导性
具有强烈 的时代性
.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
1.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
二、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要根据教材组织教学活动 1. 要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2. 要根据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 要根据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4. 要根据教材确定联系实际的内容
.
(二)教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 1. 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补充教材内容 2. 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地
.
第六节 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二)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的呼唤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 变革的社会现实与现行教材之间存在 着矛盾 ※ 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 负面影响力的矛盾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性与社会用人 现实性相矛盾.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中表现出勇敢、活泼、顽强、刻苦、 不怕牺牲等。 5. 理想具有模仿性、形象性
.
思想方面:
1. 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 2.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3. 求知欲强,目标模糊 4. 兴趣广泛,转移很快 5. 理想具有模仿性、形象性
.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生理方面: 1. 身体增长速度减慢,整个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2. 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成熟,脑重量已和成人相 等 3. 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包含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包含哪些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意识和能力。
此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的阐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
2.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如中国政治体制、宪法法律、市场经济等,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和经济学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与政治、经济相关的问题。
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国内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
通过学习不同思想体系和教育理论,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其具备思想政治素养。
4.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以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案例为主要教材,帮助学生借鉴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爱国爱党情怀,培养正确的政治行为准则。
5. 领导力与决策能力培养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学习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涵盖理论基础、实践案例、现代研究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这些课程内容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最直接的指导思想是 素质教育理论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论
现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总体特点与设计思路
现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总体特 点和设计思路是“一个核心,两个主体”。即 整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以马克思 主义常识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性知识和生活性 知识为主体内容。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为统领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物质文明) 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政治文明) 核心概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 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规 范 性 功 能
目 标 导 向
价 值 导 向
动 力 导 向
向 的 规 范
对 政 治 方
念对 的思 规想 范观
为 的 规 范
对 道 德 行
具对 有个 定性 向化 作发 用展
合个 理性 建化 构发 作展 用有
个个 体性 享化 用发 作展 用有
返 回
退 出
六、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 教育与 教 学 内化与 外 化 思想政治课教师 各类中学生 最基本因素,最核心的关系。
挑战:
第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 第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 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 差异性日益增强。 第三,我国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发生急剧变化,尊重学
生个性,进行网络化、和水平互动式教育
第四,学校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 第五,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对教育实践者的要求?
学生观 发展观 知识观 课程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
回应时代需求,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 问题: 公民意识教育不足,个人主义比较严重 ;理想信念 教育方法简单,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社会责任教 育缺失,生命教育空白等等
知识目标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服务并服从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思 想 政 治 4: 生 活 与 哲 学
思 想 政 治 1: 经 济 生 活
性 质
培养人才
党 和 国 家 重 视
返 回 退 出
素质教育内容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 实质
核心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
我们党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都是在对学生进行马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它表明 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性质,它在区别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
基础教育自身发展需要
调查凸现出现行课程方案所显示的种种问题:教育观 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 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 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 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 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的基本性质
2.课程的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 课程设计思路与逻辑框架
课程性质
目标理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分 类 目 标 总 目 标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理 念
方法理念
能力目标
条件理念
知识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关系结构图
心理健康 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道 德 自尊自强
法 律 学法用法
国情国策 文化认同(中国 心) 共同理想
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德
权利与义务
我与集体、国家、 积极适应社 民族的关系 会的发展和 进步
承担社会责 任
法律与社会 认识国情 爱我 秩序 中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2. 课程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设计思路与逻辑框架
统一
理论与 实 践
深厚的理论内涵 广泛的实践性
综合性
返 回
退 出
七、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基础
社会:决定因素 思想政治课的客观基础: 学生:直接因素 知识 :主题因素 哲学 心理学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 学科教学论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本世纪初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 以来的第八次改革,此次改革比较突出的理念在 于: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迪引导式教育,从定 论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过程性的探究式学习,从注 重学科知识体系化的课程转变为以实际生活化需 要为主题的具有综合化视野的课程。
选修课设计把握三个基本点
1.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扩展,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 2.既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比如,《经济学常 识》),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比如,《生活中的法律常 识》);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比如,《公民道德与伦 理常识》),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比如, 《科学思维常识》)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比如,《科学社会 主义常识》),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 3.相对于必修课的框架设计,它会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 科的“专业拓展”特征,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相对于大学对应学科的课 程,淡化学科的体系结构,一律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并多采用 “史论结 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反映学生关切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和目标
概括地说,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
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改变课程功能:核心目标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
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 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
高中改革不只是一个“教育的 问题”。它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 一个公民的问题,一个社会的问题 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因此它是每一 个人的问题。
——玛格丽特· 斯佩林斯教育部长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2. 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 统领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统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统领
使学生掌握马列 主、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等基 本理论知识和党 的路线、方针、 政策等,是思想 政治学科教学的 基本任务 。
提高学生的思 想政治觉悟和 道德水平,并 引导学生逐步 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返 回
退 出
五、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效能,有助于 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导 向 性 功 能 个 性 化 功 能
第二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概述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之一,也 是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重要依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教师教学的 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方向也就会不同。
思想政治学科 的性质三种不 同的认识和讨论
思想政治课 属于智育课
思想政治课属 于德智统一课
思想政治课 属于德育课 退 出
德育性质 的阐 述
历史论德 育性 质 内容论德 育性 质 特点论德 育性 质
具有理论 的教育性
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途径德育 性 质
具有德育 的主导性 具有强烈 的时代性 返 回 退 出
课程涵义
希腊文 来 源
现代汉语 教学科目或进程 我们认为
跑马道 原 意
学 业 进 程
或 教学进程 教学 学生各种学习活动
课 程 教学研究
总体 规划 及其 过程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
内容 纲要 目标 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动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和目标
当前时代发展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 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
基 本 规 范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 两种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
教育、帮助或在其它社会教育因素,心理因素矛盾作用 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 系、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信念。 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
思 想 政 治 2 政 治 生 活
思 想 政 治 3: 文 化 生 活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常 识
经 济 生 活 常 识
国 家 和 国 际 组 织 常 识
科 学 思 维 常 识
生 活 中 的 法 律 常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