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时期诗歌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诗歌
❖ “我们——中国!/我们六亿五千万人的革命大军” (《放声歌唱》);
❖ “我们六万万个胸膛/我们六万万颗心脏”(《东风万 里》);
❖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
书。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的 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 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 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 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 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 讴歌斯大林(《斯大林万岁》1949年11月)、毛泽东 (《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扬》1952年6月)、党(《颂党 庆》1961年6月)
❖ 二、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 等。他们来自解放区,是诗坛主力。五、六 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
❖ 三、是青年初登文坛的青年诗人。李瑛、雁 翼、顾工、公刘、白桦等。
❖ 七月诗派 :阿垅、鲁藜、绿原、化铁、郑思、 孙钿、彭燕郊、牛汉、曾卓、徐放等
❖ 退隐原因A:唯心主义诗歌观,强调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B:对抗题 材决定论。
❖ 穆旦表达了这批诗人当时如临深秋般的落寞 心情:
❖ 生活啊,你握紧我这只笔 ❖ 一直倾泻着你的悲哀, ❖ 可是如今,那婉转的夜莺 ❖ 已经飞离了你的胸怀。 ❖ …… ❖ 唉,叫我这支尖细的笔 ❖ 如何聚敛起空中的笑声?
十七年的诗歌
第三章十七年的诗歌第一节十七年诗歌概述一、诗人情况1、创作队伍50、60 年代中国诗坛两类诗人共同支撑着诗坛:一类是1949 年前已经成名的诗人,经过淘汰、选择和诗人自身的调整,陆续发表了新作。
—类是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2、对诗人的划分新诗的“革命传统”的代表:郭沫若、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李季、阮章竞等。
“和当时革命文学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派别: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包括新月派的徐志摩,象征派的李金发,“现代派”的戴望舒,以胡风、阿垅为代表的‘七月派'等。
二、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1、诗歌观念。
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2、诗体的基本模式1)“写实性”的诗: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
代表:李季、闻捷、张志民等。
2)政治抒情诗:直接呼应现实政治运动的要求,以理性思辨和激情宣泄为主。
代表:郭小川、贺敬之等。
3)意象哲理诗: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出发,达到向某种观念、意态的升华,或将其意旨、情绪寄寓于具体的描绘之中。
代表:公刘、流沙河、绿原、曾卓等。
3、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情况1)建国初颂歌的繁荣如李季的《玉门诗抄》和《生活之歌》、田间的《马头琴歌集》、顾工的《在世界屋脊上》、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
2)双百方针后,诗歌题材的扩大。
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国际题材的诗也出现了。
但是,“双百”方针之后的繁荣局面是非常短暂的。
3)反右扩大化后的诗歌萧条。
一批诗人被错误地划为右派,直接导致了诗歌创作说假话、说空话的虚假诗风的抬头。
“七月派”诗人和“九叶派”诗人相继退出了诗坛。
4)60 年代,诗歌面貌的重大转变。
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分化整合的过程。
政治抒情诗迅速发展成为诗歌主潮而独领风骚于60 年代的诗坛。
第四讲 ,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 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 《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 含; 《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 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 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贺诗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 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 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 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1952年-1954年 乌鲁木齐-北京
苹果树下 • 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 体、自由诗、新辞赋体 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 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 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 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 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 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 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十七年”诗歌
叙事诗 《将军三部曲》 《白雪的赞歌》 《深深的山谷》 《严厉的爱》 《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生命 力所在,就是创造了一个特别的抒 情主人公——“战士”的形象。通 过对一个战士的内心世界的探索, 思考人生哲学等问题。形成郭小川 独具魅力的诗风。
《团泊洼的秋天》片断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爱,膨胀了它的主人的心; 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 要把你淹没……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 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
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 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 带去珍重的许诺和苦苦的思念, 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睡熟。
食指: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郭沫若《新华颂》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人民品质,勤劳英勇。 巩固国防,革新传统。 坚强领导由中共, 无产阶级急先锋。 现代化,气如虹。 国际歌声入九重。
人民专政,民主集中。 光明磊落,领袖雍容。 江河湖海流新颂, 昆仑长颂最高峰。 多种族,如弟兄。 千秋万岁颂东风。
五、六十年代诗坛诗人构成 “五四”一代:郭沫若、冯至等 三十年代:艾青、臧克家、卞之琳、 何其芳等 抗战以后:“七月派”、李季、闻 捷、阮章竞、贺敬之、郭小川等 新中国成立后:李瑛、顾工、公刘、 流沙河等。
内容和主题上的重大变化:歌 颂成为主调 歌颂新中国、歌颂党、歌颂 领袖、歌颂革命胜利和刚刚开始的 新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旋律。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7十七年诗歌1
何其芳:《回答》 一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恐。 轻一点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 勇敢的航行,借着你的帮助,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 吹得我在波涛中迷失了道路。
二
有一个字火一样灼热, 我让它在我的唇边变为沉默。 有一种感情像海水一样深, 但它又那样狭窄,那样苛刻。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满满地 盛着纯粹的酒,我怎么能够 用它的名字来献给你呵, 我怎么能够把一滴说为一斗?
(三)长篇叙事诗的繁荣。
本时期叙事诗创作数量比较多,质量相对较高。仅 1959年前后,出版的长篇叙事诗就有近百部之多。
(四)诗歌形式的变化、发展和丰富。
建国后,有人提出过新格律诗,“半逗律”,有人试 验民歌体,也有人转向半自由体。
知识回顾 Knowledge 导!
老诗人穆旦的《葬歌》:“你可是永别了,我的朋 友?/我的阴影,我过去的自己?/天空这样蓝,日光这 样温暖,/在鸟的歌声中我想到了你。”
在《问》中:“生活啊,你握紧我这只笔/一直倾 泻着你的悲哀,/可是如今,那婉转的夜莺/已经飞离了 你的胸怀。……唉,叫我这支尖细的笔/怎样聚敛起空 中的笑声?”
2、50年代诗歌的主潮。对新中国和新生活的歌颂是 建国初期诗歌的主潮。
朝鲜战争爆发,一些诗人奔赴前线,反映这场战 争,歌颂志愿军英雄。像张永枚《骑马挎枪走天下》, 未央《祖国,我回来了》:
车过鸭绿江,|好象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 |祖国我的亲娘!|我看见你正在|向你膝下的儿子招 手。
车过鸭绿江,|好象飞一样;|但还是不够快呀! |我的车呀!|你为什么这么慢|一点也不懂得|儿女的 心肠。
一般认为十七年诗坛上有过两次短暂的繁荣,一 是1956-1957,另一次是1961-1963年。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2在北京召开。
(3)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①电影《武训传》的导演是孙瑜,主演是赵丹。
②《红楼梦研究》的作者是俞平伯,修改后重新出版《红楼梦简论》,对此首先提出批判的是山东大学的李希凡,字蓝翎。
17年诗歌
二、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B 、 1957 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
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 品。 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 艾青《养花人的梦》等。
《草木篇·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 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草木篇 · 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 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 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堆稻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 太阳吸袋烟。 ○月宫装上电话机 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 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 我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我们说了算 河水急,江水慢,还得我们说了算,叫水走,水就走,叫 水站,水就站,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 ○歌成海洋诗成山 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 民只需半杆烟。 ○一个红薯滚下坡 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 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 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 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他热情歌颂毛泽东,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为了证明自己理论与时代的同一性。更成功的是诗人用 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叙述了诗人与几个先烈之间肝胆相照 的动人故事,所谓“个人化的语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 体既是十分具体的诗人自传形象,又融合了某种庞大的 共同性的时代声音,后者是通过前者的真实而不是概念 化的感受来表达的。
第二章1949-1976诗歌创作概述..
3、把叙事、抒情、绘景融为一体,创造一 种诗情画意盎然、情景契合无间的艺术境界。
曾卓 是“七月派”的诗人。他是湖北人, 于1922年出生,40年代起同在胡风的 影响和提携下开始诗歌创作,1955年 又都因胡风案牵连而被逮捕入狱,在牢 狱里都没有放弃诗歌写作,经历了二十 多年的监禁和劳改生涯后,获得平反, 恢复自由后又都创作了一些颇有影响的 诗作。
《吐鲁番情歌》: 《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 《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后》、 《金色的麦田》、《告诉我》、 《种瓜姑娘》 把赞美忠贞的爱情心理和劳动的幸福情 绪都作为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美来讴歌, 这是闻捷爱情诗的总体特征。
闻捷爱情诗的特色: 1、含蓄而委婉的艺术美歌声、酸葡萄、馕、 琴声和鼓声; 2、略有情节,但又重于心理描写。 笔触细腻,近于白描;情调轻松,饶有风趣
《天山牧歌》 是闻捷的短诗代表作诗集。它以歌唱新疆 少数民族的新生活而在当代诗坛独树一 帜,是具有独特韵味的新生活颂歌。特别 是其中的爱情诗,把年轻一代热爱劳动、 建设家乡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结合起来, 拓展了当代诗史上爱情诗的天地。诗人通 过对爱情生活的咏赞,揭示了人们美好纯 洁的心灵,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为建设美 好的生活而献身。
1957-1962
繁荣的诗坛受到重创 反右派斗争 “新民歌运动” 1962-1965 出现新转折 政治抒情诗占主导地位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 贺敬之《放声歌唱》 1966-1976 诗歌创作陷于绝境
构成此时中国诗坛的诗人主要是三类: 一类是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二类是已成名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 三类是青年诗人:李瑛、公刘、白桦
(2)军旅生涯 未央《祖国,我回来了》 公刘《西盟的早晨》《边地短歌》 张永权《骑马挂抢走天下》 李瑛《野战诗集》 胡昭《光荣的星》 (3)农村、林区生活 阮章竟《山野新歌》流沙河《农村夜曲》 陈残云《农村散曲》傅仇 “森林诗人” 《伐木者》 《森林之歌》 《雪山瑶》《告别林场》
十七年诗歌
三、《舞会结束以后》
《舞结束以后》全诗八节,按情节推进可分为五 个层次:
1.第一节叙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第二、三节描述琴师和鼓手向姑娘倾诉爱情。 3.第四、五节描述琴师和鼓手请求姑娘自由选择。 4.第六、七节姑娘的回答使两位小伙子感到困惑。 5.第八节姑娘坦承表白了自己忠贞、专一的爱情。
3.口语与经过锤炼的典雅语言的统一。
《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 (二)抒情短诗: 《回延安》、《三
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等
二、《桂林山水歌》
1.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
贺敬之却独辟蹊径,以人意想不到的比喻来形容桂 林山水。他不再拘泥于以实比实,而采取了以虚喻 实的写法。在贺敬之的笔下,桂林的山成了云中的 神,雾中的仙,漓江的水成了深的情,美的梦。神 仙谁也没见过,但那飘渺的云雾之中,影影绰绰的 仙女形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诗人让我们用最 深沉的情爱和最美丽的梦境去想象那黛色的漓江之 水。
十一、《乡愁》的形式美
1.从形式上看,《乡愁》是一首自由体诗,但每节 都采用三、十、四、五字数均衡对称的句式,从外 形看,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2.诗中“乡愁”、“在这(外)头”、“在那(里) 头”的四次重复,再加之“小小的”、“窄窄的”、 “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在同一位置上的巧 妙运用,使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恰似一 支哀婉的乐曲,撩人情思。诗歌具有了和音乐美和 节奏美。
谣》最受欢迎的是两个爱情组诗。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诗歌: 《苹果树下》、《舞会结束 以后》、《葡萄成熟了》、《种瓜姑娘》、 《夜莺飞去了》和《婚礼》等。
二、分析《苹果树下》
1.《苹果树下》以苹果比喻爱情,通过季节 的变化,果实的成熟,赞美了青年们的纯真 爱情。
第八章十七年诗歌主要代表作
第八章十七年诗歌主要代表作本章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1949-1978年间诗歌的发展概貌,创作成就和存在的缺失,从中认识当代诗歌发展的规律。
掌握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等诗人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能结合文学史实际做出客观评价。
教学内容:郭小川:生平与主要经历,主要作品,创作分期,主要创作与贡献,叙事长诗与“新辞赋体”;贺敬之:主要创作,诗歌特色,长诗与抒情短诗,对民歌体的借用;闻捷《天山牧歌》,“石油诗人”李季,以及其他诗人。
一、郭小川;1、生平与主要经历;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县人。
1937年参加革命,赴延安,曾王震将军的秘书、丰宁县长,1949年随军到中南地区工作,解放后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秘书长、《诗刊》编委等职,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1955年转到诗歌创作上来。
先后发表《致青年公民》、《致大海》、《望星空》、《厦门风姿》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文革中受到迫害,后期在“五七干校”劳改,写有《团泊洼的秋天》等名作。
最后在“四人帮”被粉碎的欢庆中,不幸因旅社失火而离世。
2、主要作品;以“战士”自许的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其五六十年代的创作总体上始终没有超出时代共名的范畴,他的组诗《致青年公民》与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齐名,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典型体现。
但与贺敬之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满足于传达时代的声音,完全取消自己的个人声音。
虽然在理智上他并不怀疑个体对于历史潮流的服从和投入,但居于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他开始了对个人意识与历史潮流的复杂的离合现象的考察。
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和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与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即都是通过短暂的个人感情与历史洪流的矛盾、游离现象,表现个人与时代关系的复杂性。
不过,面对个人与外在时空的复杂对立和矛盾,作者主要表现的还是个人思想、性格和感情上的弱点,对个人的谴责或自我反省是诗人解决矛盾和对立的通常办法,这种内在矛盾几乎贯穿了郭小川的整个创作。
十七年诗歌创作
• • • • • • • •
我们有什么权利 反而盗用他们的名字 把他们当做傀儡 要他们背出一些空话或冷遇 让他们自己看了听了身上起鸡皮疙瘩 反而对世界失去了爱憎 反而对生活减少的力气 反而把斗争看成了和他们自己的血肉生活并无联系
•
• • • • • • •
感谢这古国黑暗的灵魂 它化装成了一副笑脸 突然兜头给了我一个闷棍 它把我打昏了 也把我打醒了 我感到通身发烫 又感到通身发冷 我好象突然懂得了
•
毛泽东 列宁、斯大林底这个伟大的学生 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象正要迈开大步的
神话里的巨人 在紧张地估计着前面的方向 握得紧紧的右手的拳头 抓住了无数的中国河流
他劝告它们跟着他前进
他命令它们跟着他前进 • ……
第二部《光荣赞》
• 1.描写中国劳动妇女苦难历史及她们在时代感召下奋起反 抗几个光荣典型: • 李秀真——贫农代表,女仆;共产党员;游击队交通 员,烈士母亲。 • 戎冠秀——贫农代表,共产党员;“子弟兵母亲”。 • 李凤莲——工人代表,贫农,童养媳,军工女工;共
•
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象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象他右手握紧拳头放在前面 好象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象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河流
•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象他在向着自己 也就是向着全世界宣布: 让带着泥沙的流到这里来
让浮着血污的流到这里来
3.创作动因
• (1)对新政权的欢呼 • (2)胡风的文艺理论已受到中共具体领导下的有计划的 批判,当时情况最好方法:用创作证明他的理论究竟是否 有利于新政权建设,知识分子“主观战斗精神”究竟能否 与新政权的要求达到一致。
第三章 十七年诗歌
第三讲十七年时期的诗歌一、十七年诗歌队伍构成情况十七年时期中国诗人的构成主要是三类:一类是诗坛主力。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
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
二类是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
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
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
三类是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
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白桦等。
二、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
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
1.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
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三、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
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
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艾青《养花人的梦》等。
《草木篇·仙人掌》: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
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如今唱歌用箩装,千箩万箩堆满仓。
当代文学史十七年诗歌
《一个和八个》,写于1957年,发表于 1979年。 革命者在狱中面对其他罪犯的挑衅、欺辱, 被革命组织鄙弃时,仍坚持抱负,试图以 自己的言行所体现的性格力量,去影响、 感化、改造这些罪犯 ,“给黑暗的角落以 亮光”。——否定“个人主义”
B、胡风《时间开始了》(大型交响乐式长 诗,三千多行) 由五个乐章组成:《欢乐颂》、《光荣 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 个欢乐颂》
以欢乐起,以欢乐终,贯穿了政协会议、 纪念碑点奠基、开国大典三个历史时间, 也贯穿了诗人追求革命、追求理想的生活 道路;构思上精心设计了宏大的政治抒情 体诗(1、5)、凝重的叙事体诗(2、4 部)、轻快的抒情体小诗(3)交替的诗体 结构,波澜壮阔、大开大合、传递出那个 快乐时代的精神之魂。
三、两种诗歌样式
一,“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1,“写实”倾向是40年代“解放区诗歌”最重要 的潮流,用民歌体的形式创作叙事诗被确立为当 代诗歌的写作方向。诗歌服务于政治,诗歌与现 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当代诗歌观 念的核心。 —强调诗歌作为“炸弹和旗帜”的社会功能,强 调写作者的“立场”和思想感情的性质。 《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曾卓《有赠》:真诚、温和而感伤,
充满了生命的坚韧、意志的刚健,单 纯中内蕴沉郁、朴实感人。
4、在自我与时代之间
——困境中的自由
大多数作家既想使自己的作品回荡着
第二编-当代诗歌-第一讲
第一章十七年的诗歌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诗歌(1949-1959) 一、颂歌主潮 二、干预生活的诗歌
三、大跃进民歌运动
四、闻捷的《天山牧歌》
第二节六十年代的战歌主潮
一、郭小川的诗歌
二、贺敬之的诗歌
一、郭小川的诗歌
1、郭小川生平 2、诗歌艺术特色
1、郭小川生平
郭小川(1919--1976)是共和国第一代诗人。 原名郭恩大。1919年9月2日生于河北省 (原热河省)丰宁县凤山镇。1955年到 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 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 刊》编委。
综观本时期诗歌发展的嬗变情况,我们可以作如下概 括: 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二、就本时期的诗歌形式而言,总的趋势是对民歌体 的极端推崇。 三、诗美内涵的极端化。
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 一、食指的诗 二、白洋淀诗派 三、七月诗人的潜在创作
•
年轻一代中的敏感者开始萌生自己的独立思 考与独立意识,在70年代进行了一些“地下沙龙” 与“地下诗社”活动,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作 了预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黄翔、食指、白洋 淀诗派的诗歌创作。这些潜在写作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即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左右而回到 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想象与思考之中,并由此 显示出人性与艺术的觉醒。
• 在价值取向上,食指常以第一人称抒发对困难的蔑视 之情,表现对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热情歌颂,这与郭 小川、贺敬之等前辈诗人的诗歌精神十分相似,但又有所 区别,区别在于食指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诗歌的个体抒情性, 真实表达了宏大的集体抒情之外的自我情感。 • 在意象的撷取上,食指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 彩的客观物象,如蜘蛛网、灰烬、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 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等,这些意象,借物 载情,寓理于形,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 想和感情内蕴。 • 食指的诗歌风格深刻地影响和启发了文革地下诗歌创 作,成为公认的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
袁枚《马嵬》诗词赏析马嵬袁枚
袁枚《马嵬》诗词赏析马嵬袁枚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女*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袁枚《马嵬》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马嵬清代: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注释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刘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赏析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
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悄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50、60年代新诗)【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1、了解并掌握50年代、60年代新诗发生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
2、熟悉新本时期新诗作家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各自的艺术风格承继与发展。
3、掌握每一个新诗的兴起、发展脉络及艺术追求、艺术影响。
4、详细把握课堂讲过的每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创新。
要求:1、宏观的梳理透视与微观的学习探讨相结合。
即对讲授的每一个作家、作品、艺术流派的学习探讨要和相关的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思潮、学术研究结合起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即学会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去阅读、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审美的能力,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坚持自学为主,对学过的作品必须找来阅读,熟悉其思想内容、情节、人物,同时要尽可能的查阅相关的文学史的资料,作家研究专集,论文,赏析性的文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4、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作家、作品。
2、被称为某一流派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3、被称为作家代表性的作品。
4、争议较大的作家、作品。
难点1、对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批评、文学流派及文学思潮进行学理性分析与透视。
2、争议较大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思考题】1、50年代、60年代的新诗取得了哪些突破与成就?2、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政治抒情诗‛看法。
3、对50年代、60年代的新诗存在‚普遍的艺术困境‛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4、什么是‚九叶诗派‛?他们的诗学主张与审美追求怎样?5、穆旦诗的三个常见的主题是什么?怎样看待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6、比较分析穆旦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诗歌创作。
7、分析牛汉、食指的《半棵树》、《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艺术成就。
8、同为‚政治抒情诗人‛的郭小川、贺敬之,它们在艺术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9、《天山牧歌》在艺术有那些突破与创新成就。
望星空诗歌的艺术特点
望星空诗歌的艺术特点
望星空诗歌的艺术特点如下:
郭某是十七年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厚的民族意识,《望星空》是他艺术探索的成果之一。
此诗以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
而在此主题之下,与此时期其他政治抒情诗相比,诗中也流露出作者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它通过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50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出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诗人注意表述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努力思考现实的严峻性、斗争的坚定性与广博的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并尝试以一种超越局部时空限制的视界,达到当代诗歌未曾达到的深度。
诗作富于哲理性,充溢强烈、真挚的革命激情,且继承了古典诗歌“感物咏志”的传统。
同时作者真切的思索也为他一贯明朗豪迈的诗风添加了深沉的色彩。
王维《鸟鸣涧》诗歌赏析
王维《鸟鸣涧》诗歌赏析王维《鸟鸣涧》诗歌赏析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
年十六、七,即往长安、洛阳游历,谋取仕进。
此期间写了一些游侠诗。
开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试,中解头。
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
开元十七年(729),在长安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
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病故。
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王维一生诗作颇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
在他的画中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读他的画,便能自然而然的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艺术底蕴。
苏轼就曾这样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中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在他的空间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
山水画中最注重对意境的表现,他把相应的诗歌以文字为媒介,状物表意,诗情与画意有机结合,从而为世人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水诗给我们渲染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韵。
在山水画中,王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家。
他作青绿山水似李思训,作水墨山水近吴道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捷诗歌的开创性(补充)
闻捷出现于50年代中期的诗坛上,
当时正是说教诗、生产诗大量充斥 诗坛的时代,《天山牧歌》以轻柔、 明快的调子抒写新疆少数民族解放 后崭新的田园生活与乐趣,诗歌写 得纯朴、真挚、热烈,给读者以强 烈的美感享受,开拓了新的诗歌题 材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新边塞诗流派
代表的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
《致青年公民》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
《向困难进军》 《把家乡建设成天堂》
《在社会主义高潮中》
《人民万岁》
《让生活更美好吧》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
你的悲哀,/可是如今,/那婉转的夜莺/ 已经飞离了你的胸怀。 在晨曦下,/我打开门窗,/空中流动着原 野的风,/唉,叫这支尖细的笔,/怎样聚 敛起空中的笑声?
《爬也是黑豆》公木
爸爸和儿子一起来到谷场中, 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 爸爸说:“那是黑豆豆。” 儿子说:“那是黑虫虫。” 爸爸和儿子发生了争论, 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盛。 真理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 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 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 “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 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 “瞅什幺?爬,爬!爬也是黑豆!”
《草木篇》流沙河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 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它连根拔去。 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 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 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草木篇》流沙河
《回答》 何其芳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恐。 轻一点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 勇敢地航行,藉着你的帮助,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 吹得我在波涛中迷失了道路。
《问》
穆旦
生活啊,/你握紧我这只笔,/一直倾泻着
《草木篇》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 用美丽的彩衣;黑夜,川暗绿的磷火, 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采 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 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迟开的蔷薇》
公刘
盛夏已经逝去,
在荒芜的花园里, 只剩下一朵迟开的蔷薇;
摘了它去吧,姑娘,
别在襟前,让它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第三,从诗歌形式和手法上看,楼梯式
的诗行排列,大量运用排比、重复、对 比,铺陈的手法。把长长的句子拆成短 的,这样更便于表达一种激昂的情绪。 往往具有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崇高有 力的特点。
《雷锋之歌》(节选)贺敬之
就是这样, 雷锋, 你出发了„„ ——在黎明前的 一阵黑暗中„„ 你带着 满身 燃烧的血泪, 好象在梦中一样, 扑向 党啊—— 温暖的 温暖的 母亲怀中„„ 雷锋, 就是这样
贴近你的胸膛枯萎┄┄
曰白的《吻》
像捧住盈盈的葡萄美洒夜光杯 我捧住你的一对酒窝的唇 一饮而尽 醉!醉! 像蜂贴住玫瑰的蕊 我从你鲜红的 唇上吸取
闻捷“新情歌”的特点
一个突出特点是:诗人既抓住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
豪放、坦诚的个性,又捕捉了爱情与劳动、理想与祖 国、家乡的建设紧密融合这个时代特点,写出了健康 的新时代的情歌。 闻捷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诗作所显示 的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情。 闻捷的诗作也有时代的局限,主要是把爱情政治化、 简单化。 闻捷出现于50年代中期的诗坛上,开拓了新的诗歌题 材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文学史延续的角度看,闻捷的新情歌也为八十年代 新边塞诗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 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 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的最迟。春天,百 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 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 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 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九叶诗派
代表诗人是穆旦、唐祈、唐湜、袁可嘉、
陈敬容、杜运燮、辛笛、杭约赫。 主要特点是具有现代主义特色,把现代 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诗歌 想象力非常奇特、富有巨大的诗歌张力。
《茉莉花》郭沫若
我们的花朵小巧,雪白而有清香, 簪在姑娘们的头上,会芬芳满堂。 当然,人们也可以摘去焙成香片, 厨师们更可以用来点缀竹参烫。 有那肮的文人却称我们为“狎品”, 足见他们的头脑是荒天下之大唐! 这样的思想如果不加以彻底改造, 打算过社会主义革命关,休要妄想!
昌耀、马丽华、张子选等人。
《雨中》
李瑛
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
车篷,/汽车兵/从车窗伸出一只手/ 想接一把水擦擦眼睛。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第一,从选材看,往往是重大题材,是
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的指令性思想,它在 本质上是政治原则与抒情的结合,或者 说是以抒情方式表达政治原则。 第二,从抒情主人公的姿态上看,他是 站在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上,代表 这个时代最高价值,往往是代表人民、 革命、阶级。这就决定了诗歌的视角不 是单一的个人化的视角,而是宏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