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合集下载

课文《陋室铭》原文

课文《陋室铭》原文

课文《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和《湖心亭看雪》。

每个地区课本的版本不同,文言文也存在差异。

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5、《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6、《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拓展资料:三峡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全程全解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全程全解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全程全解【梳理知识】1.字音辨析陋室(lòu)德馨(xīn)调素琴(tiáo)鸿儒(hóng)案牍(dú)苔(tái)2.一词多义素:素琴,不加装饰;素衣,白色。

儒:鸿儒,大;儒生,指读书人。

3.古今词义惟吾德馨(美好。

今义为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身。

今常用义为样子、形状。

)无丝竹之乱耳(琴瑟萧笛之类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指丝绸、竹子。

)4.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之”表示宾语前置,整句意思可理解为“有何陋?)6.佳句背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资料链接】1.文题品味:陋室,即简陋的屋子,“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本文主要写为陋室作铭的原因,反映了作者不媚世俗、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品格。

2.走进作者: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他是匈奴后裔,七世祖刘亮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土第,授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

王叔文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也被贬。

3.背景回放:刘禹锡被贬到各州当通判。

此地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河,没有埋怨,还撰写了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可气坏了知县,于是将刘禹锡的居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边有一排排杨柳,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于是又把他的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面对县官的仗势欺人,刘挥笔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陋室铭》。

《陋室铭》说课稿13篇

《陋室铭》说课稿13篇

《陋室铭》说课稿13篇《陋室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是一篇精读课文。

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因此,学习__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

生齐读。

4、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

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

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核舟记》(2-4段)4.《大道之行也》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6.《三峡》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8.湖心亭看雪9.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10.课外诗十首11.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周元公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语文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陋室铭》○1唐·刘禹锡一、原文⼭不在⾼,有仙则名○2。

⽔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5。

谈笑有鸿儒○6,往来⽆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经○9。

⽆丝⽵之乱耳○10,⽆案牍之劳形○11。

南阳诸葛庐○12,西蜀⼦云亭○13。

孔⼦云:何陋之有○14?二、注释①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或者称述自⼰功德的⽂字,后来成为⼀种⽂体。

②【名】出名,有名。

③【灵】灵验。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这里指德⾏美好。

⑤【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映⼊⽵帘,使室内染上了青⾊。

⑥【鸿儒】博学的⼈。

鸿,⼤。

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

⑧【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⑨【⾦经】指佛经(佛经用泥⾦书写)。

⑩【⽆丝⽵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境。

丝,指弦乐器。

⽵,指管乐器。

⑪【⽆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书。

形,形体、躯体。

⑫【西蜀⼦云亭】扬⼦云在西蜀的屋舍。

西蜀,今四川。

⼦云,即扬雄(前53-18),字⼦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西汉哲学家、⽂学家。

⑬【何陋之有】语出《论语·⼦罕》。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译文⼭不在于⾼,只要有仙⼈居住就会出名;⽔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片碧绿,草⾊映⼊⽵帘映得漫屋青⾊。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来往的没有不学⽆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牍公务劳累身⼼。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云的草屋。

孔⼦说:“这有什么简陋呢?”四、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①知道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体会。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知道两篇课文的深入内涵。

②知道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列出摸索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罗列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摸索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知道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诵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比方,“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入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控朗诵的发音、停顿、重音、腔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整体感知①自读,发觉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浏览,调动自己的学习体会,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控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挑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换发觉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肯定摸索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白杨礼赞》是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 党的领导一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 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 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之,用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 (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 公文劳累身心。
仿写作品之四: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 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揣摩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 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觉得上面的“铭”反应的是哪些态度?你对 这样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课外拓展:
翻译下面的短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 语·子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说:“那里太简陋 了,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 简陋的呢?”
仿写作品之一: 检查铭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 有玩就行。背手扬脸,架子哄哄。走路 腆小肚,袋装一本子。遇人斜眼看,逢 问鼻子哼。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 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汇报皆未 入耳,看啥全没记清。拎足土特产,摆 手就回城。众人云:“官僚典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 陋室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 陋室铭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 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 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比喻起兴 水

陋室
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 室中景——环境优美
室 不
室中人——交友高雅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 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 的子云亭。
用孔子的话来说:“(虽然是陋室, 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怎么会觉 得简陋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 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容人的品德高尚,名声远扬。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我的品德 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样地传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
人。
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和我结交往来的,完全没有缺乏知 识的俗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何陋之有源自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谈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有 鸿 儒 ,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丝 竹 之 乱 耳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

“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__内容。

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__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学法:探究归纳法。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1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

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

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展示课题、作者)二、学习新课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

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

(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

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

(师配乐读)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

(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人教版语文八上《陋室铭》复习检测

人教版语文八上《陋室铭》复习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将文中加点的重点词及划线重点句子翻译写在空白处。

二.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代诗人、哲学家。

有《刘宾客集》三.划分句子节奏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处)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处)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处)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处)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处)四.内容理解:1、《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生活态度?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2、《陋室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表现“陋室不陋”的?参考答案一、略二、刘禹锡唐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处)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处)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处)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处)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处)四、1、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2、作者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动人的景色描写表现陋室的环境幽雅,以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表现交往文雅,以“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情景,展示居室主人情趣的高雅。

优质说了一等奖 《陋室铭》说课稿11

优质说了一等奖 《陋室铭》说课稿11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说课稿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短小精美,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且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文言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文言词句翻译理解能力有一定提高,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可以阅读较难文言文、把握作者表达思想情感。

根据文本特点及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围绕“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流利翻译课文;了解文体“铭”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雅志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读音、积累文言词句;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情趣。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法【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一、《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甲】文中“惟吾德馨”的“惟”是什么意思?【乙】文中“惟”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甲】文中“吾”指的是谁?【乙】文中“吾”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4.请用【乙】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甲】文的文意。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线索来看,【乙】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情感线索来呈现内容,【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始终,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他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展开的。

(2分)26、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精品教案)《陋室铭》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陋室铭》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陋室铭》讲课稿(通用5篇)为大伙儿收集的《陋室铭》讲课稿(通用5篇),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教材简析《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通全篇,极力抒写“陋室”别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日子,着重培养普通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日子内容编排。

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日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明白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办法,背诵名篇佳作,积存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依照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事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明白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办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别露的思想感情别读难以领悟。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陋室铭陋室铭,是元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千古名篇。

文中以陋室为背景,以诗人自谦和自嘲的方式,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在价值。

一、陋室的描写文中通过对陋室的精细描写,展示了一种质朴、简朴、朴素的生活态度。

陋室虽然破旧简陋,但却洁净整洁,整个陋室彷佛一位安静、温馨的老人。

二、陋室的反映陋室的破旧简陋,道出了作者平凡的出身和宅基,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

即便是卑微如陋室,也能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格调与寄托。

三、陋室与人生文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凸显出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在价值。

诗人在陋室中欣赏自然,领悟生活真谛,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四、陋室的寄托陋室铭中所描述的陋室,是诗人精神寄托的源泉。

无论是在物质生活的陋室还是精神世界的陋室中,诗人都坚持着自己心中的追求。

陋室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他品味生活、独立思考的象征。

五、陋室的感悟通过描写陋室的一砖一瓦,作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悟。

陋室无非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然而通过观察和感悟,诗人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这种感悟也要好过于他身处富丽堂皇的宫殿。

在陋室中,诗人学会了独处、静心感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六、陋室与修养陋室铭中讲述了陋室中所凸显的修养和自我静心的精神力量。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自省,诗人触发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

陋室的修养,来源于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即使生活再陋,他都能保持心灵的舒适和自在。

七、陋室与生活态度陋室铭传递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即使在环境贫瘠的陋室中,也能发现人生的真谛和内在的价值。

陋室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幸福,敢于追求梦想,不被外界环境所束缚。

八、陋室与人文关怀陋室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是对贫瘠生活的关爱和指引。

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即使生活再陋,也要有一颗善于观察、体验和品味的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陋室铭》。

本课主要内容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通过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2. 能够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独立阅读并理解文言文;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并背诵《陋室铭》。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陋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陋室?陋室里住着什么样的人?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理解文章的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讲解生词: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 翻译句子: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 理解主旨: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描述,理解作者的高尚品质,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

6. 背诵课文: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陋室铭》;2. 在黑板上列出文章的重要句子和主旨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堂学习,简要描述陋室的状况,并谈谈你对作者高尚品质的理解。

2. 答案:陋室铭描述了作者刘禹锡的居所简陋,但他却能安贫乐道,以德报怨,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他的思想和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并背诵《陋室铭》。

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从而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知道作者是谁呢?
明确:刘禹锡。

这首诗里有一句富有哲理流传至今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像这样好的作品和好的诗人都是流芳千古的。

刘禹锡不仅在诗歌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二、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所谓陋室,顾名思义就是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补充其特点:篇幅短小、一般是押韵的。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三、二读课文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四、三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此处引入对《陋室铭》写作背景的介绍: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

问:由此资料可见,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由《陋室铭》的哪些语句可以读出这种意味?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明确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

明确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小结(略)
六、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