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1. 传播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以实现的另一前提条件是双方要有共同的语义空间,即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
第三、传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受传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传播,即“通过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信息或态度、感情的流动过程。
2. 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
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个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从不受外部势力干涉而言,它是一种最自由的传播活动。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意见、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行为。
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人际传播有两个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传受双方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方法灵活;2)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它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双方可随时根据双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对传播内容进行修正、补充或改换传播方法。
因而,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尤其在说服或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态,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也起着中介和过滤作用。
4. 组织传播组织指的是具有明确目标、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分工合作关系的有机整体。
传播学教程 知识点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第一章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四章传播过程构成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 模式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
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是非制度化的传播,大众传播是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库利“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塔尔德“社会模仿”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是语言第六章群体传播内部机制: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态谣言不同于流言。
传播学重点知识整理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二、传播与信息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一)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double contingency)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交往”(Verkehr)第一,如―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第二,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传播学知识点
1、传播的五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
2、传播的类型: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3、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4、战争时期:①一战时期(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无线电通讯,报纸,传单;②二战时期(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同盟国阵营:英、美、苏、中国、法):电影,广播。
5、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主要的环节①接触媒介,获取信息;②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体信息;③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6、传播学诞生标志的书籍及作者:《大众传播学》,施拉姆。
7、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8、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9、大众传播者的特点:群体性,专业性,机构性。
10、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因此,他们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
①广义:涉及传播活动的机构和人都是把关人;②狭义:参与大众传播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
11、影响把关人的传播行为的因素:①政治原因;②经济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2、大众传播中,可不可以没有把关人:13、网络传媒出现以后,把关人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14、大众媒介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乐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5、符号的特征:①信号(因果关系,自然符号);②象征符(人所特有)。
16、符号类型:①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文字);②非语言符号(物体、体态、伴随、时空语言符号)。
17、副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中音质、音量、音色、音调、节奏、声音、速度等声音因素。
18、类语言: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咳嗽、呻吟、叹息、嬉笑声等功能性发音。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传播学知识要点、学习方法
传播学概论知识要点1. 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P2402.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623. 媒介——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影)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纸)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P1774. 把关——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P1205.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境,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P2436. 反馈——(所谓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P2477. 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墨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P548.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P2109. 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P19410. 潜网——任何处于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P129-13011. 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P2031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P8313. 自信心假说——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
传播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就是我们在自己头脑里思考、回忆、分析等内心活动,这是最隐秘的一种传播。
人际传播呢,就是你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聊天、写信。
群体传播则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或兴趣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像一个班级讨论活动方案。
组织传播发生在正式的组织内部,比如公司里的会议、通知。
大众传播就很常见啦,像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这些媒体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影响力可是相当大的。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传播的过程。
比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它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简单明了,让我们一下子能抓住传播的关键环节。
还有香农韦弗的模式,它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就好像我们打电话时信号不好,声音断断续续,这就是噪音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首先是监测环境,它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比如通过新闻报道,我们知道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哪里出台了新政策。
其次是协调社会,让不同的人、群体能够相互理解、合作。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通过沟通协调大家的工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再者是传承文化,把先辈们的智慧、经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像我们学习历史、传统习俗,都是在传承文化。
然后是提供娱乐,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素质、立场、动机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专业的传播者,比如记者、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准确的判断能力、扎实的写作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等。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第一章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是依次叠加)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四章传播过程构成要素(完整):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模式(英国麦奎尔作图)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
传播学基础知识
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探讨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产生、流动、传递以及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传播学的世界,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它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比如我们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
这种传播方式通常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及时得到反馈。
群体传播则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比如小组讨论、班级活动中的交流等。
组织传播是在一个有明确结构和分工的组织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比如公司内部的会议、通知等。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描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传播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其中,拉斯韦尔的“5W”模式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清晰地指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关键要素,为后续的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
香农韦弗模式则更侧重于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噪音干扰,强调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和损耗。
三、传播的要素传播过程包含了多个要素,其中主要的有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和反馈。
传播者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在传播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传播者的身份、动机、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到所传播的信息。
受传者是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会受到自身背景、经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可以是事实、观点、情感等。
信息的质量、清晰度和可信度对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媒介则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渠道,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传播效果。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一、传播学基础概念1. 传播:传播是信息交流和分享的行为或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涉及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方面。
3. 媒介: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
4. 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
5. 内容:内容是指传播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6. 渠道: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二、传播学理论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 香农-韦弗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器,最后由受众接收并处理信息。
3.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编码、释码、译码、反馈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强调了受众的反馈和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大众媒介通过接收器接收信息,再通过发射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6. 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强调媒介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为口头媒介和书面媒介两种偏向。
7. 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强调媒介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性化、自然化的过程。
8. 霍夫兰的说服理论:研究说服效果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对象三个要素。
9. 休眠效果理论:强调重复暴露在信息中可以提高说服效果的理论。
10. 框架理论:指人们在报道和解释新闻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框架,包括新闻报道的角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
11.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看法或评价,可能存在偏见或歧视。
12. 议程设置理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来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知识点重点
1、积极的受众:被动的受众:2、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一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受众进行沟通时,被称为大众传播。
3、媒介理论发展的五个时期:1、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2、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时期3、有限效果论时期4、文化批评理论时期5、适中效应出现时期4、大众社会理论:1、根本论点:媒介对传统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5、大众传播的科学研究视角1、背景:纳粹的宣传控制6、有限效果视角: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对社会现状起到加强而不是威胁的作用7、精英多元论:认为具有多样性的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会丰富民主8、新马克思主义:媒介使得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维持他们的权力的社会理论9、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关注大众媒介和它们在社会不同子群中推行的霸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的角色10、文化批评:关于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以及传播有助于某个集团对其他集团的永久统治的看法的集合11、社会符号学理论:将传播科学和关注受众积极性的批判理论及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理解受众如何获取媒介信息的理论12、媒介素养: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中讯息的能力13、第三者效应:我们没那么容易被影响,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确信其他人会更容易被媒介影响14、大众社会理论1、时间:19世纪晚期2、概述:将具有负面影响力的角色归于媒介的关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视角3、媒介通过对毫无防备的“普通”人的影响,破坏着社会秩序,是一种腐化堕落的影响力4、其最根本的观点是媒介对传统的社会秩序起到了破坏作用,为了避免破坏,必须采取办法恢复旧有社会秩序或建立新的社会秩序5、评价:这种观点过于夸大媒介迅速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没有考虑到媒介的威力最终还是取决于受众对他们的自由选择6、缘起:大众社会理论是对黄色新闻实践的回应:反对迅速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媒介产业的不节制行为的理论7、大众社会理论家认为媒介毁掉了礼俗社会,鼓励了非道德的、软弱的法理社会的发展。
15、功能置换:当现有媒介的功能被更新的技术所代替,旧有媒介将寻找新的功能16、媒介产业重构的力量:1、技术的变化;2、内容的革新;3、消费者的需求17、大众社会理论的假说:1、媒介是一种有害的社会力量,必须对媒介进行净化或者对它进行彻底重构2、媒介能直达普通人的大脑3、一旦普通人被媒介腐蚀,不良的且长期的后果不仅破坏个人生活,还会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4、普通人之所以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被从传统社会机构的关系中隔绝和孤立出来5、建立集权社会秩序就一定能够解决媒介引发的社会混乱6、大众媒介不可避免地降低文化的高度,从而带来文明的总体衰落18、礼俗社会:又称为民间社会,指传统的民间文化。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传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三、传播效果与传播评估
1.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2.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传播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
1.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
2.传播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责任
1.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3.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传播战略与传播管理
1.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传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3.传播管理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1.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挑战
2.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和策略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和解决方案
八、传播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
1.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
2.有效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3.科学论文写作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传播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深入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传播学理论知识要点
传播学理论知识要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效果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在社会中交流、分享和接收信息。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中的关键理论知识要点:一、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由库尔特·卢因提出。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编辑就是“把关人”。
他们决定哪些新闻值得报道,哪些应该被舍弃,以及如何报道这些新闻。
这一理论揭示了信息传播并非完全自由和随机的,而是受到一定的控制和筛选。
二、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重要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比如,在选举期间,媒体对某些候选人或议题的大量报道,会使公众认为这些议题更为重要。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被攻击的风险),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结果是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这一理论强调了舆论的形成和社会压力对个体表达意见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虽然个体发声的渠道增多,但沉默的螺旋现象仍然存在。
四、培养理论也称“涵化理论”,由格伯纳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例如,长期观看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可能会让观众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危险和暴力。
培养理论提醒我们要关注媒体内容对人们认知和价值观的长期影响。
五、知识沟理论蒂奇诺等人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表明,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传播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1,传播过程: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2,传播技巧: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的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传播: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她们所属的群体、组织、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4,大众传播信息:即新闻。
新闻通过社会上各种新闻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为众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
5,传播流程:由大众传媒所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6,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7,人际传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称亲身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8,传播效果: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里、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9,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事指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10,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
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11,媒介:广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
12,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或新媒介的出现,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讯息,引起社会变革。
13,控制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认为的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4,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判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知识点
张庆旺
提示:以下仅供参考,包含老师大部分要求知识点和试题可考点,实行全面包含。
名词解释(六选三)
传播:课本为主,即重新整合的那份。
大众传播:课本为主,即重新整合的那份。
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指当个人处于复杂环境中时,会对自己做出思考与定位,把社会的我和内在的我进行调整和互动,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交流与传播,并对自己作出行动。
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一理论是指站在受众的心理角度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动机和内在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效用。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需求。
培养理论:又称为培养分析,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象征性现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这一过程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大众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了人们的现实观。
知沟理论:它是指在现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社会地位高者比社会地位低者可以更快更好的获得和利用信息,而大众传播提供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会越大,从而证明了大众传播对知识获得多少与效果的影响。
以上为必考点,其他名词需记:传播学,符号,信息,拟态环境(必涉及),受众,人际传播
选择或填空各章节要点
:1.人类五次传播发展阶段2.两大学派3.五位奠基人及其贡献,如“守门人”提出以及含义,其他知识的需记1.传播的发展历程,如1909年,库利首先提出传播的定义,1911年,皮尔在《思想的法则》中专门设立了传播一章。
2.传播学的早期流派:美国学派和欧洲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如库利“镜中我”理论,米德“主体我”“客体我”理论,3.哈特媒介三分理论p32.
:1.符号的分类2.非语言符号分类3.非语言符号作用4.符号的功能
:1.传播类型分类2.自我传播的类型3.大众传播的功能
:1.传播过程模式分类2.线性直线传播的代表与噪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3.5W模式环节与研究领域:如控制研究的对象--传播者,噪音因素影响的环节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如脱离部落文明是文字和印刷时期,电视是一种冷媒介2.拟态环境提出
:(会区分就行)1.受众的类型或角色p154,155 2.受众的权利3.受众的八大研究理论4.反馈的分类与特点
:1.五大效果(学会区分)2.佩恩基金会作用:研究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3.四大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影响我们的阶段---认知阶段,知沟理论提出者---蒂奇诺等细节。
简答题(4个,有些题答出基本内涵即可)
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2.印刷传播时代的意义p12
3.人类传播的特征与基本规律p14(历年必考题,今年未提及)
4.五位奠基人主要贡献(最主要拉斯韦尔的)
5.两大学派的区别或差异p26
6.符号与信号的区别:最根本区别是符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信号只具有自然属性,不具有社会属性。
7.符号的特点
8.非语言符号的类型与作用
9.符号的基本功能
10.人际传播的动机或作用p73-74
1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分析或娱乐功能分析(赖特四功能说)
12.大众传播的特点
13.线性直线传播的代表与噪音理论的提出与贡献,5W模式环节与研究领域
1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内容(最好加简单解释)与评价
15.举例说明或阐述社会关系论或使用与满足理论
16.二级传播与意见领袖阐述
17.传播效果中的五大效果四大理论分析或阐述
分析题(2个,无明确答案,仅供理解结合分析)
分析社会选秀进行(可参考已复印讲义答案)
大众传播社会功能分析:即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举例说明议程设置理论或零和效应举例(根据自己的已知的实例结合理论分析,零和效应即功过相抵如何看待)
二级传播与意见领袖举例分析
名人广告策略(参考已打印材料,自己结合分析)
“一面提示”“两面提示”对传播对象的分析:一面提示是有利于自己的推销,它会向不知情者传达优势的一面,从而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而对于知情者就无所谓了,两面提示,比如如果当时在1938年播出《火星人入侵地球》时告诉大家是虚假的广播剧的话,“魔弹论”的恐慌或许不会发生......。